范文网 论文资料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篇: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方案一: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负责人:吴宝海

课题提出: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课题的归因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研究措施及行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9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11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计的研究结果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改革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方案二:威海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 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 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 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 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方案三:“体育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正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强。但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 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各项事业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战线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口 号,并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始实施和推进。第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部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共 识;第二,学校体育的三维健康观,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的传授“三基”到现在的 “娱乐化”体育,学生虽然喜爱并乐于上体育课,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在逐渐衰退;第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学校形成 了重智轻体的格局,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乃至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基于此,我们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本课题试从高效体育课堂的角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国务院领导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 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 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 合作意识,全力打造团队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我校乃至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二、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发展。

第三、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迅速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阳光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5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七、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科室和教导处对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我校网络以及我校“教研沙龙”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秋)

20xx年秋,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出我校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各自任务。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春至20xx年秋)

课题组织实验教师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根据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流程,形成一套文本性的具有我校特点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模式雏形,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XX年春)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接受专家组结题验收。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领导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高效教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小组,聘请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教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 导课题研究。学校实施小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实验教师应按研究 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组。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学校课题领导小 组根据实验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励。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杂志

课题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杂志,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业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 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在学校网站以“体育高效课堂”和小学体育教学沙龙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研究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和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 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归类整理,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 高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②加强学校学段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施小组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高效,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各学段组、广大实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学段组和实验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学校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周茜邓正清熊江

2、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赵东风

副组长:姚红玲李晗兵

成员:徐国东周新平

3、学校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王进锋

成员:张代雄王云喜贲金国熊丹霞

第二篇: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体育课堂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初中课题组

课题组长:

组员:

执笔:

初中体育课堂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改革日益深化,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任重道远。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而又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注重的是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了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须动脑筋地进行模仿和机械学习。而且存在着男生与女生的性别差异,以至于有些同学对于体育课积极性不高。最终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

而初中阶段正是给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不利于过分的强调“专业化”,这样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而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益身心健康,我们提出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分两步进行:一节仍沿用原来教学模式,只不过将男女同学分开来根据其生理负荷特点和身体条件分开进行教学,这个是打基础课程,像学生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一节叫特长课,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投入精力,发挥特长。开办特长课,主要是希望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具有永久锻炼能力。

1、根据男、女的差异,把他们分开进行教学,根据他们的身体生长特别可以更好的他们本身的素质:男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力量和速度以及球技,女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柔韧性以及体操、健美僺特长。这样根据身体条件进行分开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好的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来,最后到达更好的到达锻炼身体的效果。

2、选项教学激发了上体育课的兴趣,选项教学非常适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说明了选项上课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的。毕竟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成为努力实践的动力。选项学习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练。不断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是从责任感产生,而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所以在推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行体育选项教学是势在必行。

3、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在在改变传统的灌输与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将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选择的权威和垄断,教师将不再实施军事式体育教学,教师将不再板着面孔对待学生。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方式正在强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教学方式的特点,我们认为在学校体育课中进行切实改革,带来更好的体育教学!

二、课题的理论框架

1、 学习动机理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2、 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

的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需要:(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亲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3、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一定意义上讲,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厌学现象主要就是由于一刀切的教育方法造成的,新课改提出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学指导,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自主学习不仅投学生之所好,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互动更有利于体育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教育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受益。

2、 将选项教学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之中,使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3、 把选项教学的操作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选项教学的一系列策略,并把这一策略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中。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选项教学实施时的选课方式。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选课是选项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2、 体育教师的分项、分工。根据教师特长安排项目,合理的分配工作量决定着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 选项教学的运作理念。要科学的开展选项教学使之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教师必需掌握选项教学的运作理念。

4、 评定教学效果。对照评定选项教学的利弊,为更好的安排好日常体育教学提供益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学习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 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照组的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效果。

4、 实验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

5、 案例研究法:研究借鉴其它成功案例的优点。

6、 调查法。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1、 研究准备阶段(2006.9~2006.1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工作。

2、 研究实施阶段(2007.1~2008.7):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逐步推广,总结阶段经验。

3、 总结评估阶段(2008.7~2008.10):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完成结题。

七、参考文献

【1】戴维·麦克利兰《成就动机》.1953。

【2】戴维·温特、戴维·麦克利兰《激励成就动机》.1954。

【3】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教育科学》.1998年第3期。

【4】马斯洛《人类动机论》,1943。《需要层次理论》.1954。

【5】戴梁能佛山市第一中学课题组《对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2005.6

【6】朱远征《高中教材改革初探》 .中国学校体育.1998.6

【7】周云、正确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视传统体育教学的精髓.中国学校体育.2004.5

【8】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及课余训练工作,使我对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比较熟悉,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撰写《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就是全面总结我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成功经验,试图探索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规律与特点,为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课余体育 体育活动 课余训练

一、研究背景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动队、代表队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早在1983年12月国家体委、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明确了传校的目的与任务:“在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发展体育事业作贡献。”1986 年,国家教委和体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证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同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又联合发出了在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指出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训练要求,为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改革注入了活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遵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必须抓好中小学课余训练这一十分重要

的环节。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 12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应该说,我国早就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单位的贯彻这一精神的情况不很尽如人意,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实效不强。调查表明,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令人担忧,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约有 2 亿多人,而城市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人数约为 1.3%,城市中学生占2.1%,这种巨大的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解决好中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问题,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理论依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都对体育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因此,体育必须溶入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四有”人才服务,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发展其身体素质及增进体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拚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具有集体观念、责任心、荣誉感的品质和协作精神。1999 年 6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文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

国和人们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课余训练的特点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作为我国整体运动训练的一个环节,与一般运动训练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包括:训练内容的专门性、承担生理负荷的极限性、活动过程中的个别针对性、训练成绩的表现性等,因此学校体育活动及课余训练的特点包括:课余性和基础性。

(1)课余性

学生在校以学为主,必须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课余体育训练只能根据学生的自愿,在课外活动时间里或节假日进行。一般来说,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在校学习期间,以学文化为主,体育训练为辅,要从学校及学生实际出发,加强科学管理,如:在安排上要把每周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固定下来,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同时要适当安排其它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力争做到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两不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

(2)基础性

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学生年龄特征、学校体育训练特征的课余性和我国运动训练的体制所决定的。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身体机能状态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要着重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

练,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达到成年优秀运动员的水平,而应重视基础训练,为今后攀登体育高峰而准备条件。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的实践,我校总结提出了“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运动训练的指导方针。基础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即应包括身体、技术、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训练负荷的增加,负荷变化的幅度,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要求,注意培养他们参加体育训练的信心和兴趣,为以后进行专门训练打下基础。

四、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实践模式

课余体育训练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既要追求训练的效果,又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国家或省专业运动队的超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法”不适用于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即便是“魔鬼训练法”也越来越讲究训练的科技含量。学校课余训练应尽可能地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同时追求最好的训练效果。在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精心选材,培育苗子;科学训练,发展技能;因材定项,多向发展”的课余训练的实践模式。

(一)激发兴趣,形成动机

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运动员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

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学生运动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

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教练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关爱等方式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如耐久跑教学,可以音乐伴奏中采取变速、变向、定时、定距、让距、接力、追跑、游戏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气氛欢乐,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变外压式的强制学习方式。

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

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

4.提高体育运动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员颁奖;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每年一届的“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学生”的评比把“体育新星”专门列为一个表彰系列。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教师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每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都要举行师生同乐的教师接力跑比赛和拔河比赛,把运动会推向高潮,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5.全面关心运动员,建立师生亲情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与教练员的感召力有关。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体育是没有地位的,古代才子佳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形象,现代家长喜欢白皙文静、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一些家长说起“这孩子功课都好,就是体育差点”来都有那么美滋滋的感觉,好像体育不好竟成了智商高的证明。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为此,体

育老师在课余训练中,在生活上竭力体贴关心学生。每次训练结束,又集中运动员补习文化课,促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和文化成绩同步提高。他们以满怀挚爱的感情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二)提早起步,提高起点

从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看,要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大约需要 5-10年的系统训练时间,足球、乒乓球等一些运动项目早期训练的年龄都提前了,这就要求运动训练必须从儿童少年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前阶段,生理发育的蓬勃长势所带来的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会更大,他们的潜在能力也就更大,科学、合理、适时的训练对他们的“诱发”与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成才率也就会变得更高。如果错过最佳年龄阶段,即便有很好的先天素质,也难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我们提出课余体育训练“提早起步”,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及早测试,建立运动素质发展档案

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运动素质测试一般放在三年级进行。我校把测试工作提前,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起,学校体育教研组即组织对新生进行跑、跳、掷三项最基本的田径运动素质测试,逐一记录。以后,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建立每生 1-6 年级的运动素质发展档案。既可从中发现有潜质的体育运动苗子,也作为每个学生运动素质发展状况的参照数据,以便制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方案。

2.早期启蒙,培养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我校不仅重视对体育运动队的学生进行正确体育运动观的教育,而且重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即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益、有趣的体育活动,用本校优秀运动员的事例教育他们,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为今后接受体育训练,系统地体验体育运动对人的综合作用与影响,在运动中铸造自我,不断地迎接科学运动训练对人的身心所带来的适应性挑战奠定思想基础。

(三)精心选材,培育苗子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教学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在体育运动中发现苗子,培养人才。在教学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体育苗子的成长特点:①田径运动素质出众。田径运动几乎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素质出众的学生,往往隐藏着其它运动的潜在素质,因此,各年级的田径运动素质测试和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是发现苗子的极好机会。②体育课或体育课外活动中表现活跃,接受能力强。足球运动员不仅要有速度、力量、弹跳等田径运动素质,还要有良好的“球感”,这就需要在球类活动中发现苗子。③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如性格内向、做事细心、意志坚强。具有这类个性特征的学生不一定具备出色的田径运动素质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可能适合某项要求特殊的体育运动,如射击、棋类等运动项目。

(四)科学训练,发展技能

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方法是“示范→模仿”加上死缠烂磨式的泡时间,不仅耗费大,效益差,而且会磨灭学生的个性和运动天才。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认为科学的训练应该是“(发

现式教学+基本技能练习)×实战演练”,核心思想是“体脑并用”。发现式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规律,懂得用“脑”去打球和射击的基本要领,基本技能练习是实现用“脑”打球和射击的物质基础,两者构成运动员进行体育运动的一般技术、技能,这种技术、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才能发展为体育运动能力。由于学校有多个种类的体育运动队,不同运动队又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如果简单套用“(发现式教学+基本技能练习)×实战演练”的训练模式,就会碰到许多具体训练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我校体育教师还十分注重运动专业技术和训练技术的钻研,并获得许多新的发现。

发现一:训练要绝对遵循儿童生理规律

有的学生在耐久跑训练过程中,肚子会疼,不能坚持,为此,我们请教医生,才知道由于气血不通所致,后来在训练前让这类学生吃下“下气”的药,肚子不再发疼。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掌握了许多体育训练的技术要点,提高了训练的科学水平。

发现二: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训练方法

我校开展课余训练最大的问题是校内运动场地狭小、教学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短缺,为此,我们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①足球队没有训练场地,教师就每天带领学生沿着江边、顺着山路进行越野跑训练。②射击训练中,教师在枪头挂上砖头等重物以训练瞄准的稳定性。③乒乓队训练中,在一条长竹杆上挂十几个乒乓球,训学生练习击球,增加训练密度。④田径训练中教师让学生自制沙袋绑在小腿上,练习腿部力量;

自制杠铃和橡皮筋拉力器,让学生练习手臂力量。实践证明,这些土办法十分有效。

发现三:正确认识“输”与“赢”的关系

赛场上的输赢受许多因素影响,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固然是令人不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它就变成我们的财富,筑成将来成功的阶梯。要想成为一名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一次比赛的胜负上。帮助学生克服“想赢怕输”心理。根据学生自己的实力,要他们确立恰当的期望水平,可望可及轻装上阵,没有包袱。训练时想着拿第一,比赛时什么也不想,想着如何作好动作,明确成功的标准,

冠军只有一个,但我们都可能是成者。成功的标准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倾注比赛的全过程,使自己具有的技术、战术水平正常或超常发挥,不论成绩如何都是成功者。

五、实践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体育运动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运动员成长需要各种条件,特别是后期成才冒尖阶段,对专业训练要求更高,而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他们基本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课外体育训练只是学校体育的一小部分工作,不可能全力承担体育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应该注意以下 4 个问题:

⒈合理把握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学目标内容与组织形式选择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普及为主要着眼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即便是课外体育训练,也应以激发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少数具有运动才能的学生进行辅导,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扩大体育人才的基础层面,从中发现更多的有潜质的体育运动苗子。

⒉正确处理体育与智育关系

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人的智力水平与大脑的物质结构与机能状况有密切联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保证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细胞的发育,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射击运动员,注意能力较其他人强,上课时注意力较集中,听课效果好;乒乓球运动员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反映敏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较高。学校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良好的智力也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但是,现在针对体育训练依然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运动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文化学习成绩,于是反对、制止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竞技主要比谁的技能熟练,与文化素质关系不大,于是在许多专业运动队中,大幅度降低文化学习要求,片面训练运动技能,以致许多运动员被人讥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人的素质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获得最佳发展,忽视智育,或体育的任何一方面,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健康发展。

⒊适度把握“提早起步”的尺度

我校在体育运动队建设中,做到提早起步,可能给人印象是体育训练越早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的“提早起步”主要是教师有意识的提早关注儿童的运动素质发展状况,及早规划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及早进行体育运动观念的培养,至于体育运动训练必须遵循儿童的生理发育规律,切不可盲目提前专业化训练,拔苗助长,伤害体育运动苗子。

⒋严格控制体育训练的强度

“宝刀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训练出成绩的规律,许多勤奋出天才的生动事例,使人们相信勤奋、刻苦的神奇魔力,大松博文、袁伟民的“魔鬼训练”法,更被传为美谈,以致一些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也盲目地采用超高强度的训练。我们认为,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的性质和任务不同于专业的国家队、省队,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虽然也要提倡刻苦训练,但训练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体育运动的兴趣变为痛苦的负担,严重的还会造成身心伤害。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分组合作教学小学体育课堂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合理构建、巧选内容、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高的优势,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与竞争性,所以体育教育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有利于其自制能力、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因此,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与完善,保证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然而现状却是我校班级多,班级人数过多,场地设施不足不完善,严重制约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和学习,因此,要将人数合理分组,让大课堂变成小课堂,让人人都能得到体育锻炼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校课堂教学模式也继而改革,“愉快、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为我校课堂教学奠定了方向,教师在新课设计和教授过程中有很多亮点,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

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近几年,在体育教学中,我对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也与本课题组其他教师实践交流。

因此,有必要在“愉快、合作”的模式下应用探索体育课堂的分组合作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目的 通过对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的研究,探索分组合作教学在体育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在体育课堂得到很好的锻炼,落实课堂的理论教学。采用不同的分组合作课堂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管理、学习、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愉悦学生的身心。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1.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我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通过体育实践课堂教学,对不同年级不同体育课的内容进行尝试、分析,总结分组合作教学在体育课堂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3.教师通过课题研讨,交流总结经验,改进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四、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新课标思想的重要课题。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活动。

1、全体性原则: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2、全面性原则: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3、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4、安全原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进行分析调研。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年 4 月---20**年 5 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和措施.(二)实施阶段(20**年 6 月---20**年 11 月) 1.根据指定的“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我校三至五年级进行试验,研究内容和形式主要以,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讨论会和课题交流活动。

2.在本学科教师内开展互听互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题研究课的意见和建议。

3.积极参加本校的课题教科研活动,与教师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和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三)总结阶段(20**年 11 月---20**年 12 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提交课题成果。

第五篇:体育学科课题实施方案

《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

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它的作用就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

“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1) 皮亚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正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最有力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

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

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实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论证课题,做好课题选报的有关工作;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3、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8月;

1、2012年9月——2012年10月完成本课题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

2、2012年3月完成问卷分析会,向课题组汇总分析结果,确立实践活动方式。

3、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完成本课题几种实践活动形式的初步模式,调整最初设计。参加课题组谈论,交流问题。

4、2013年1月——2013年12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向专家寻求指导。完善本课题研究方式,写出研究阶段小结,进行阶段总结,调整研究方向。保留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

5、2014年1月——2014年8月加强课题的研究进程,完善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展示研究成果,推广合理先进的研究方法。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八、预期效果:

(1) 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 完成《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参考文献: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1张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