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场馆开发数字科普资源论文
一、数字科普发展及其特点
2016年2月, 我国政府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 关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 重点实施“四大基础工程”, 即“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教学实践表明, 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点, 正是科技兴趣最广泛浓厚的时期, 这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受到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青少年的理解能力有相对的局限性, 最感兴趣的科普知识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
传统科普形式主要是报刊宣传, 实物或模型展示, 影片或电视演播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普及和信息技术提高, 我国数字科普迅速发展, 取得一系列成果。数字科普以数字技术为核心, 采用艺术的表现形式, 以网络和其他数字媒介为载体, 发布和传播科学观念及科技知识, 在传播的过程中强调分享与互动[1]。
当前各省区、市的数字科技场馆蓬勃发展, 充分反映我国各级政府和科协对数字科普的高度重视, 也反映出社会对数字科普旺盛的需求[2]。专家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科普将逐步超越传统科普。数字科普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展陈手段, 采用文字和图片, 利用音频、视频、动画, 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网络互动、网络游戏等形式来传播科技知识, 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趣味性, 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科技馆开发数字科普资源的途径
地方科技馆是中小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设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 要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 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展现科普魅力, 使广大家长了解展览信息, 通过及时更新展品, 提高科普趣味性和实效性, 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科技场馆。当前科普资源在归属、管理体制等方面呈现多样化, 应当充分利用与整合科普资源, 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进行制度创新, 搭建起模式多样化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加强科普资源能力建设,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一) 高等院校与专业科普机构联合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阵地, 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与专业科普机构联合, 介入科普教育有着现实性和必然性, 高校是科技知识密集的地方, 师资力量和科研设备齐全, 进行科普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当采取各种方式建立良好的科普激励机制, 使高校科普创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3]。
(二) 科普网站开发建设
科普网站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 由专门组织机构或个人开展科普活动。依托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结合在一起, 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尤其是虚拟博物馆、网络实验、互动游戏,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吸引力更大。为了有效发挥数字科普资源的最大效能,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网站的建设质量。如科普网站可以通过三维形象制作立体画面, 把科普知识形象传输给公众, 众多先进数字技术, 如网络摄像机、遥感 (控制) 技术, 3D、4D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数字科普。数字科普信息量巨大, 可以资源共享, 实现公众上网主动点击浏览和参与交流, 网民可以通过网页上留言 (输入文字) , 上传帖子 (包括图片、声音、录像等数据文件) , 可视通话讨论, 与网站及广大网友互动交流。
科普网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网站策划、网页设计、网站功能、网站内容整理、网站推广、网站改版等, 在前期网站定位、内容差异化、页面沟通等过程中需要网站策划人员、美术设计人员、WEB程序员共同完成。科普网站可以依托微博、微信、博客、网络社交平台等社会化媒体, 增强科普网站与用户的互动, 吸引用户参与科普网站的建设。科普网站要及时跟进各类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 形成相关专题, 及时提供相关的全面、权威的科学信息[4]。
(三) 电子科普读物开发
在国家政策鼓励科普出版的良好氛围下, 科普图书取得可喜的成绩。目前我国出版的青少年科普图书, 绝大部分都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调、质量低下等问题。科普作品形式过于单一, 主要局限于平面媒体,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方面有待加强。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内容宽泛但不综合, 本本都像百科全书, 不能使学生形成对概念的综合认识。一些科普图书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缺乏科学工具的意识。科学是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
科普读物从编写角度来看, 要围绕一个概念, 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编写。从编写团队来看, 需要科学家、科学教育者、儿童文学家、科普作家等多方协作。科普读物的内容要精炼有序, 要指向一个核心概念, 以该核心概念为中心, 内容选择和编要为核心概念服务。电子读物也叫电子出版物, 通过各种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目前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都是常见的电子读物, 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低廉的阅读成本、广泛的传播面、更新速度较快等优点[5]。
(四) 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科普APP开发
为了发挥数字化科普的优势, 可以开发适合青少年的科普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科普的新生渠道, 对科普的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它的开发和完善需要一段过程。科普App是具有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科学体验的工具性应用程序, 它的出现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科学的新途径。科普App为使用者提供科学知识和信息, 通过新颖形式设计和生动的用户体验,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6]。以各种MOOCs (大规模网络课程) 形式所推出的App, 改变人们学习科学的方式。科普App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 科普App可以作为科学课程查询、科学方法运算、课堂知识补充的有效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移动设备陆续被采用之后, 科普App会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趋势性工具。
(五) 组建流动科普车进校园和社区
为了发挥数字科普的优势, 实现科普人群的大面积覆盖, 组建“流动科普车”, 定期进行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等时间, 携带科普展览仪器、视频图片等宣传材料, 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针对社区居民比较关心的保健、医疗、社会热点等问题, 结合文明城市与安全社区创建, 制作科普专题片,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和安全知识, 使居民成为科普工作的受益者和传播者。流动科普车为青少年、社区居民提供科普服务, 使他们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丰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知识。流动科普车突出灵活性和数字化的特点, 有效解决了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开展学校和社区巡回科普讲座, 操作便捷高效, 提升科普服务效能。
总之,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数字科普能够充分吸引青少年的兴趣和关注点。地方科技场馆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 采取不同形式与方式的科普传播方式, 满足青少年群体的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 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 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 拓展校外科技教育渠道。
摘要:数字科普以数字技术为核心, 以网络和数字媒介为载体, 发布和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数字科普资源的途径包括联合高等院校与专业科普机构, 开发建设科普网站、网络游戏、科普APP等, 组建流动科普车进校园和社区等方法。
关键词:数字科普,科普网站,网络游戏,科普APP
参考文献
[1] 滕艳霞.浅谈数字科普的发展[J].科普研究, 2011 (S1) :82-85.
[2] 刘利芳.我国科普网站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技广场, 2014 (2) :127-129.
[3] 吴君, 李洋.高校教师对科普创作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科普研究, 2014 (2) :66-72.
[4] 张浩达.数字时代的科技传播—数字科普发展研究[J].科普研究, 2014 (1) :12-19.
[5] 徐海峰.常见电子读物格式及其阅读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4) :17-18.
[6] 袁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普App与科学传播[J].科技传播, 2014 (20)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