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篇: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总结
自2010年6月份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以来,经过一年半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工作质量也越来越提高了。“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科技和计划免疫完美结合的结晶,它的诞生标着着我市计划免疫工作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本人有总结三点如下:
一:告别落后,与时俱进。
传统的扒大卡时代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程了,落后的就要淘汰。上级领导和计算机业界精英的搞联合的创举是英名的,睿智的,广的人心的。
二:告别虚假,迎来真实
不可否认,以前手工的报表是不完全真实的,现在不同了,儿童信息从一出生就是完全真实的,打了几针,该打什么针,清清楚楚。全地区联网,区域内的流动儿童可以全程正规接种。信息是真实的,接种记录是真实的,报表也是真实的。
三:告别繁琐,方便快捷
不用微机管理几千个孩子,和用微机管理的工作效率自不可同日而语,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言自明。
综上,“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是我们计免工作的神兵利器,有了它我们如虎添翼,工作蒸蒸日上,接种率全面提高,传染病发病率全面下降。希望世窗公司再接再厉,把系统维护的更好更先进,为全市的计免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把系统推向全国,为全国人民服务。
窝北中心卫生院
2011-12-12
第二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乙肝疫苗录入简明使用手册
1、根据附表分统计并核实2011-2013年乙肝疫苗出入库(市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市级的一类和市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县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县级的一类和县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上级疾控单位下发的一二类乙肝疫苗不需再统计。
2、库存期初建账。期初建帐。登录系统后,选择“疫苗注射器信息管理系统”,选择“疫苗出入库管理”,选择“库存期初建帐”,进入库存期初建帐管理界面。点击“建帐”菜单,进行2011年1月1日时乙肝疫苗库存数据建账工作,保存后,即可完成“期初建帐”任务。
3、入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库存期初建账”-“空库建账与确认”建立空库-“疫苗出入库”-“疫苗入库”-填写“供货单位”及“供货单位经手人”-“新增”-填写疫苗相关信息(系统中如无预设批号,可通过新增批号添加)-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入库为一类乙肝疫苗点击“保存”后需点击“上报”等待上级疾控单位审批方可入库,二类疫苗可以直接入库。
4、出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疫苗出入库”-“疫苗出库“-填写带*相关信息-“库存量查询”-“选择相应出库疫苗”-“填写出库数量”-“选择疫苗出库”-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点击“出库”-“确认出库”。注:可选择“批量下发”进行出库。
5、入库确认。上级疾控单位出库到下级疾控后,下级疾控需要进行入库确认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确认”-点击“入库”确认入库。
6、县级需进行出库类型为“使用”,损耗疫苗出库类型为“报废”。在乡级单位纳入“疫苗/注射器信息管理系统”后,再由乡级进行出库类型为“使用”的出库操作。 注:疫苗出入库确认后数据将无法修改!疫苗由上级单位出库到下级单位时应相互做好沟通,避免数据错误。进行某年乙肝疫苗出入库操作时应将电脑系统时间改为相应年份。
第三篇: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本地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簿,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等地方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预防接种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无预防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
一、卫生人员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服务站所属派出所或居委会(街道),收集新生儿资料。
二、及时查访。收到新生儿报告卡后,及时巡访,了解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非本辖区儿童及时转卡,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每月按时上报《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
三、登记入册。属本地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薄立册。并按照免疫规划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 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业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有关疫苗。
四、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
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上防预人员负责。
二、预防接种一般反应进行对
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市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在2小时内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五、因预防接种异致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需请求市卫生局处理,接到处理请求后市卫生局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移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卫生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规定执行。
七、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置;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成人0.5~1.0mL,小儿0.01mL/kg/次,最大量0.33(1/3支)。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九、晕厥处理原则: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5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正规医疗单位诊治。
十、在群体性接种进行过程中,如出现接种反应,应及时将患者与其他受接种者隔离,再进行对症处理,避免人为造成紧张气氛,防止群发性癔病。
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业务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院部门诊医疗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安排人员经常巡查门诊各诊室、辅助检查科室、服务窗口,检查门诊各类人员遵守劳动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门诊部发生的突发情 况。
三、掌握门诊各科医生出诊情况和病友就诊动态,遇到病友就诊高峰或门诊医生未能按时出诊的情况,及时与医务科等有关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主任沟通协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门诊病友就医。
四、及时与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沟通联系,确定专家出诊、休诊时间,提前在门诊出诊信息栏或诊室的信息栏上作出提示。
五、做好专科门诊的协调管理工作,督促和协助各科积极开展专科专病门诊,确保各专科门诊如期应诊。
六、加强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制订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组织门诊医疗质量和病历文书质量的考核和评比。
七、改善服务措施,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流程,确保门诊就诊畅通。
八、做好导诊、分诊服务,帮助病友准备便捷就医。
九、在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门诊病友的其他合理需求。
十、负责接待和受理病友投诉,可以即时处理的当场予以解决;情况复杂不能即时解决的,需上报有关部门,必要时请示院领导。 药房工作人员职责
1. 在科主任和药房负责人领导下,从事药房的各项工作。
2. 按照规定与分工,负责医师处方的审核、调配、核对与发药工作。 3. 参与制订药品的申领计划,参与对处方、各种报表、单据的核算、统计及药品的定期盘点。
4. 经常检查药品质量,保证发出的药品质量合格,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5. 按照规定,做好特殊管理药品的各项管理工作。
6. 经常深入临床,了解需求,收集有关情报,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工作。 7. 经常对药品进行巡查,做好药柜、药架上药品的补充、整理、保洁工作,并保持调剂室内整齐、干净。
8. 指导医药院校学生生产实习及下级药学人员的业务工作。 9. 完成医院、科室及药房布置的其他工作。 治疗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理,要及时清理。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消毒。治疗室清洁用具应专用,废弃物不能放入生活垃圾内。
二、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损坏物品及时报告护士长登记,按规定赔偿或报损。严格交接班制度,每月清点一次物品。
三、各种物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四、毒、限剧药、贵重药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六、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头皮针、静脉导管需高压灭菌。
七、用过的注射用具浸泡消毒,清理后每日与供应室交换。
八、对无菌用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九、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第四篇: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6岁以下儿童均须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册,将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6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6岁以下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6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第五篇: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区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
工作情况汇报
计划免疫是国家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投入巨资预防传染病的
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先后颁布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等,而且确定每年的四月二十五日为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全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和疫苗供应冷链系统,紧紧围绕规范免疫接种门诊、控制乃至消灭相关疾病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情况
1、基本情况
*****区共辖3个镇、1个苏木和3个办事处,总人口数194053人,0—7岁儿童数为14391人。共有医疗接种单位7家,产科医院2家(只负责新生儿乙肝和卡介苗的接种)。区疾控中心免疫科负责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疫苗和注射器的供给、考核验收、重点人群疫苗监测,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全区用于免疫冷库1座、冷链车1辆、冰箱20台、冰柜2台、速冻器1台,冰包45个,冰排452个。现有一类疫苗12种,预防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 - 1 -
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乙脑共12种传染病。二类疫苗共8种,分别是狂犬疫苗、口服轮状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灭活乙脑疫苗、肺炎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水痘疫苗。
2、政策配套和保障机制
多年来,我区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在区免疫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其它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全区免疫规划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一直稳定地保持的95%以上。2007—2010年,国家、自治区、市、区财政分别拨款***万、****万、****万、****万,其中用于冷链装备为1.721万,接种补助74.0180万,信息化设备投入4万元,信息化运行经费2.4万元,工作经费6万元。
3、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全区共有25名防疫人员负责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工作实行城区周免疫和农区旬免疫或半月免疫接种制度,疫苗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保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全区各接种门诊均按标准规范化建设要求进行。
3.1 麻疹常规免疫开展情况: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我区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0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8月龄至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均达95%以上。为杜绝我区适龄儿童麻疹的传播与流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按照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我区于2009年10月--2011年3月按要求开展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制定了《********区15岁
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对基层接种人员举办了3期培训班,截止到2011年3月底,我区累计完成免疫程序人数5116人,共接种10047针次,接种率达99.84%,圆满完成了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的乙肝查漏补种工作任务。
3.3脊髓灰质炎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我区从1993年—2000年期间,按照国家统一布置,对4岁以下儿童普遍进行了8次16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之后在2004年、2009年及2010年分别开展了4岁以下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服苗率均达95%以上,在儿童中迅速形成免疫保护。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达到95%以上,自2000年以来未发生由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达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3.4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我区制定了*****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并每年对流动儿童进行专项考核,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4、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
全区共配备免疫规划工作电脑7台,其中区疾控中心1台,基层医疗机构6台,从2009年3月份以来,我区七家接种单位均全部安装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并启动了该系统,截止2011年6月份各地区共录入儿童个案接种信息8912条,录入率达96.5%,并按要求完成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新旧编码对接工作。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情况
从2006-2010年来,我区未发现一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虽然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和*********预防接
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的要求执行,但是至今我区未发现一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
三、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情况
截止2010年我区先后制定了脊灰、麻疹、流脑、乙肝、乙脑的监测方案。并按照要求对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共同完成监测指标。在2010年我区受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北京市******区疾控中心的委托,共同开展了流感疫苗免前免后的抗体水平监测,共给我区投资13万元,目前正在对各样本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监测前共培训社区、检验、接种工作人员两次共计60人次,覆盖我区******处六个社区。
几年来监测麻疹、AFP、流脑病例,无一例发病;2010年全区共有乙肝162例,其中慢性乙肝161例,未分型1例;辖区内15岁以下乙肝病人13例,流调率为100%。
四、疫苗管理情况
区疾控中心2006年制定了二类疫苗采购管理办法。我区2009年-2010年春季对在校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进行了麻风腮、水痘疫苗接种工作。09年春季对中小学、托幼机构少年儿童进行了甲肝、乙肝疫苗接种工作。11年六月进行了流脑A+C结合疫苗接种工作。从08年-10年冬季进行了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严格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生物制品管理,由免疫规划科制定了疫苗采购计划,详细记录生物制品出入库情况,冷链温度监测真实完整规范,购进每批疫苗都有运输记录和检验合格证。
五、免疫规划工作存在问题
1、防疫人员到临时接种室开展工作困难,影响了及时接种疫苗:在偏远乡村,5-10公里以内无出租车、公交车可乘坐,接种人员只能骑着自行车到接种点开展工作,条件艰苦,影响了及时接种疫苗。建议给接种人员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配备电动自行车或发放下乡交通补助。
2、基层由于免疫规划的办公用品配备不足,严重影响着我区免疫规划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如有的地区微机没有配备、有的网络没有、有的无打印机、复印机等必备的办公用品,致使我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不能按要求正式启动和使用。
3、免疫规划专业人员缺乏,基层接种人员兼职太多,限制了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个区级疾控中心,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至少有5名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人员,而我们只有2名,其中一名还是临时工。区上工作人员不足,基层也一样。很多的防疫人员,都是兼职的,有的兼出纳、兼妇幼工作或其他,由于兼职太多,致使工作顾此失彼,严重的影响了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发展。
六、建议与措施
1、增加免疫规划资金投入和冷链设备、微机的配备,增加用于免疫规划宣传、基层办公条件改善,建立标准规范接种室的资金投入,补充配备个别地区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需要的微机和打印机、补充各种冷链装备、配备入村接种所需的交通工具。
2、尽快加速防疫人员队伍建设 ,补充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为了免疫规划的发展,选派年轻的优秀人员充实免疫规划工作岗位,要保证防疫人员工资待遇,保证他们专职本职工作,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我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巩固工作成果。
3、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加强对防疫人员传染病知识、预防接种知识、微机操作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免疫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微机化的要求
七、小结
实施免疫预防接种,已经为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具有“投入小、收益大”的显著特点,很多疾病可以通过免疫预防方法得到有效控制。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继续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免疫规划专业队伍建设,以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和加速控制麻疹为重点,以完善规范化接种门诊为基础,将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作为城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和改进免疫规划工作,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