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61”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使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加强学生的语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把课堂延展到课外,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模式 中职 “161” 合作探究 能力 综合素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迫在眉睫。鉴于此,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采用“161”语文教改模式。
一、概述
“161”教学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构成,其中“6”为基本中心教学单元,包括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书小结、双向质疑等环节。两个“1”则相对独立,前一个“1”是课前的个人展示单元,后一个“1”为语文活动课单元。
二、体例
(一)个人展示单元——亮出自我
通过课前的1~3分钟,以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述哲理寓言,评新闻时事,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2~3年时间即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展示出自我风采,为将来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一次演讲完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当然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对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点评出来,并辅之以示范。
(二)基本教学单元——锻炼自我(此过程是本教学模式的重点和核心) 1.激趣导入: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就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2.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答题形式上可有个人、小组、全班齐答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环节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
知识基础。
3.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灭”。“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等,这些问题先以小组内部交流消化的方式进行,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议解决;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观点,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明确、补充,必要时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延伸。另外,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题目设置上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拓展学生思维。本环节的关键词是“互动”,采取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要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切忌不可事无巨细、越俎代庖。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讲解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知识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4.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如:在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如学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文时,在分析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后,可以用一系列图片展示洛阳的风物、民居、鼓楼、老城的胡同,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讨论我们洛阳的城市建设,思考我们在文化保护上还有哪些不足,我们在思想应该做哪些转变,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受到充分的感染,从而认识到文化保护的必然性,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并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洛阳的情感。
5.板书小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让学习者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小结环节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结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小结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作诗、作画、书画并行,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以word文档或幻灯片的方式展示。
6.双向质疑:质疑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双向质疑”包括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和学生向老师的质疑两个步骤。一是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即教师以提问、习题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精彩段落进行1~3分钟的限时强化训练;二是学生向老师的质疑是让学生学完本文后针对本文内容和相关观点自主发问,教师答疑,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课单元——提升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语文课应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课,构建开放式课堂, 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等灵活挑选运用展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 1、竞赛型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 2、表演型
课本剧表演、自创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剧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一方面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养。如学习了《项链》、《警察和赞美诗》、《茶馆》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课本剧,不同学生的特质都可以得以展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辩论和讨论型
“辩论出智慧”,在语文活动课上可以常开展一些小型的辩论会和讨论会。议题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种观点、时事话题、学生生活等。如学习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后,展开“职业人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的大讨论。再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展开“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的辩论。
4、文学赏析型
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适时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文学欣赏,如相关影视剧欣赏、名家名著阅读、名人传记阅读等,学生可以写出报告、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内容,适时对相关部分进行补充、深化和评点。
5、综合型 综合型即把竞赛、表演、调查等各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开展《传统节日》、《河洛历史》、《职场人生》等语文综合活动课。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语文“161”教学模式并非是每篇课文都必须使用全部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及实际需要程度灵活选用,顺序也可以随机调整。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更是成为让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导者。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素养,充实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 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书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 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4. 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6期
5. 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09期
6. 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1期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块,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个性愈来愈鲜明,优势愈来愈趋于明显,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其个性化特点。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打造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基础与实际能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要积极向课前延伸
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这就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相对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体现重难点引导方面的突破,而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学习应当放在课前进行。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了课前环节的指导,对学生提出预习的明确要求,让他们自行解决能够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生字词、文学常识以及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初步分析思考题等等。这样教学活动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腾出空间用于重难点突破和技巧辅导,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相对于过去应试灌输模式,指导学生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对学生而言既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对教师而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二、课堂之中要重视师生的互动
走进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完全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所以流传着一句“教师在讲台前戴着镣铐跳舞”。学生与教师互动效果不佳,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中职学生都要面临社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协作意识,不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在互动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笔者一般是设计任务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按照清晰的思路、借助于思考题对课文展开分析研究,这样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完全漫无目标的学习,使整个教学完全处于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下。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也强化了重难点的点拨,让学生在和小组内同学的分析交流中完善答案,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培养了协作学习的意识。同时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发挥思维启发点拨的作用。
三、学习要求要体现差异性原则
十个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学习基础的差异、能力的差异、技巧的差异以及情感的差异,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状况设置了差异性的目标要求,无论是知识性要求还是能力性要求都区别对待。在班级设置了三个层级,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无论哪一个层级的学生只要达到了规定的目标要求,都属于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差异性要求的引导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调动起来,特别是许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属于文化基础薄弱的类型,语文学习难度较大,现在有了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可以有效激发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他们在学习中的信心、积极性明显增强。整个教学活动都应当在差异性目标的引领下有效进行,无论是教学提问、作业设置还是过关考核、阶段检测,都应当与差异性目标一脉相承。
四、教学环节要强化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这一即将走上社会就业的群体而言。笔者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点传授,更重视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增强学生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强化语文学习训练。如对学生强化书写训练,让学生一笔一画注意间架结构,提高书法水平,写得一手好字,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多一份自信。再比如强化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特别是与学生未来岗位相结合的各类计划书、总结等应用文体,教给学生办公室公文处理的一些基本程序方法。这些对学生而言可以有效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进入岗位以后适应本职工作的时间周期,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强化一些交际礼仪方面的训练,特别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用技能。
五、流程设计要整合课外的资源
中职学生校园生活非常丰富精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学习。语文教学工作可以针对这样的状况,将课外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例如对于课堂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应的拓展巩固,组织学生针对学习中的某一项难点进行专门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提炼出学习的技巧经验,在全班开展交流供大家借鉴吸收。这样的课外活动,既帮助学生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与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梳理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技巧。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某些社会现象包括校园的思潮等等,要求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既深入到生活之中观察了解,搜集整理素材,也经过共同努力对素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出规律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撰写出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同时较大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也是学生未来岗位履职的重要基础。
一言以蔽之,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指导,树立“服务职业”的意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将创新创优与提高教学效率完美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沈丹华
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226200)
第三篇:中职学校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中职学校语文创新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学校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教法上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信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2.精心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快乐创新舞台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即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其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其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3.强化训练创新思维,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催化剂,提问是启迪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4.善于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如通过图书馆、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会调查等获取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科学的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驾驭科学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创新能力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中职学校语文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师生互动氛围的营造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感性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2.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3.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
创新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规矩太多必然束缚学生思维,窒息其创新精神。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二)教学主体地位的凸现
1.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
敢于打破“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注重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
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3.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不同的决定
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不鼓励这种学生,创新活动便难以进行下去。
一次上《药》一课讲到写作目的时,一学生突然问:“鲁迅明知道国民愚昧不可救药,还写这篇小说做什么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难得的“创新意识”,教师抱以极大的热情,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怪”问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学生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4.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
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5.从错误中取得真经
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接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灵活创新
例如,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尽量多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去激发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内容呈开放性;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允许和鼓励学生利用绘画、音乐、手工、肢体运动等多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或闻所未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改进作业设计、评价方法,反对单
一、机械的抄写式、推演式作业等等。
【参考文献】
[1]冯辉梅.语文创新教育的误区及对策.语文教学通讯,2003(15).
[2]张巧文.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认识误区及对策.广西教育,2004(07).
[3]何英霞.浅议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之方向.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
[4]马铭.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科教导刊,2012(03).
第四篇: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增强语文教学的契合性,对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定位,并提出明确价值取向、建立信息平台、完成教学创新整合路径等。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语文教学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101-02
如何促使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职教育大环境中,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增强语文教学的契合性,这成为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然而,现阶段所存在的学科之间的分界,仍无法建立语文课程与会计课程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为此,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教学模式应先对两者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学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定位和主次逻辑下语文课程体系定位两方面对整合模式进行思考,并提出构建专业整合的路径。
一、整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可以从能力板块契合和教学实践融合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1.能力板块契合方面。就能力板块契合而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训练能支撑他们完成会计报表分析的写作任务,阅读能力训练能满足学生在岗位上对复杂经济实践轮廓的把握。因此,建立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存在可行性,语文所特有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训练能成为学生拓展会计专业学习的重要支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
2.教学实践融合方面。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但这并不影响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在语文与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融合中,教师在筛选阅读材料和写作训练内容时,应强调学生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
二、分析基础上的整合教学模式定位
目前所实施的语文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重点往往是以专业课程为主。语文课程与会计专业的整合教学模式定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学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定位。语文教学作为辅助会计专业教学的环节,应适应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可建立学科之间人员互动下的磋商机制。该机制要遵循“市场需求―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语文课程教学辅助”的内在逻辑。因此,整合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应在于接收会计专业的岗位信息。
2.主次逻辑下语文课程体系定位。语文课程是以辅助地位而存在着,要遵循主次逻辑的整合模式就应重构语文课程体系。从工作重点来看,应着力放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环节和教学资料的选择上。而语文课程体系定位的关键应考虑语文教学课时分配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储备因素。
三、整合路径
在学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定位和主次逻辑下语文课程体系定位的驱动下,提出构建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路径,主要包括明确价值取向、建立信息平台和完成教学创新等三个方面。
1.明确价值取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中职语文教学结合专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中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文化基础课应该是充实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课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之中。因此,促使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职教育大环境中是整合的重要环节。全体教师应明确语文与专业整合的意义及整合的路径指向;学校管理层也应对整合工作给予重视,并充分考虑教学改革资源的配置。此外,中职语文教研组要呈交较成熟的方案给学校管理层,并充分阐述语文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现辅助功能的价值。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整合的信息平台是实现学科间的信息互动,应建构语文教研组与会计专业教研团队的磋商机制,通过磋商切实弄清阅读的具体材料和写作的具体范畴。对此,应由会计专业方面给予回答。此外,还应组织语文教研组与会计专业教研团队共同开发出与现实趋近的经济事件案例,并根据会计教学的需要针对案例设计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也考查了学生梳理经济事件轮廓的能力。
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的经验为例,我们进行了为时两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研究,探究校本教研新思路、编辑专业语文教材,向学生介绍和分享具有专业特点的选文,如《会计之“友”――“笔”的巡礼》(下转第103页)(上接第101页)《不计成本》《双刃的谦逊》《我家的“零开支”实验》等,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中主动参与生活、感悟生活,感受中华灿烂语言文学的魅力,为学生开辟了一片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融入社会。
3.完成教学创新。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创新应侧重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写作范畴的划定。而整合的教学创新应重点选择反映企业经济事件产供销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企业方案撰写规范下,组织学生完成特定经济调研事件的写作任务。另外,在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的实践中,还要创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拓展式”教学,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从语文的角度加以扩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为教语文而教语文,应把语文教学引导到专业学习上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语文知识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例如,指导学生写好书面的实习计划、总结,或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把实训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用口头方式表达出来等。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与专业结合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气氛热烈,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式新颖别致,有别于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既结合了有关专业,又无脱离语文文本之虞;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看来,整合的设计思路要立足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采用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和会计课都能趣味盎然。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路径主要包括明确价值取向、建立信息平台、完成教学创新,这是在职教理念下发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常规能力和拓展能力的职能,也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周菁.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9)
[2]罗嘉平.浅议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大观周刊,2013(6)
[3]李盐滨.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专业技能策略探析[J].教师,2013(32)
【作者简介】梁 军 (1977- ),女,汉族,广西贵港人,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第五篇:中职教师课堂模式
中职教师课堂基本模式流程
课堂时间:2014年3月18日
地点:教学楼林学1302室
主讲人:闵江红主任
授课流程及内容:课堂结构(点名→回顾→授课→小组制作→学生作业展示→点评→作业布置)
一、考勤情况(标记清楚迟到、旷课、病假、事假等情况)
二、对上节授课内容回顾小结:(带动学生回顾)
1)学生参与回答发言
1、学生学了什么?
2、学到了什么?
3、调动课堂气氛
4、提出问题,总结收获意义
2)课堂教学目的
1、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能力
3、通过作业人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4、调动学生上课气氛,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5、作业动手制作,拓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小组课堂
学生自愿组织成小组团队,讨论作业(方式、方法、过程、
目的、效果等),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期间老师在小组之间作为导向帮助学生。关注个别学生的行为,引导其积极加入,传达核心思想。
四、学生作品展示
梦之队、敢死队、障碍队等,分别以团队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展示作业情况,通过讲解的方式完成。
五、点评
学生小组汇报完毕后作自我评价,并邀请同学做出客观的点评,赞扬优点,提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学生会有很多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P25)
1、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情况的调查。通过媒体、报纸、书籍等手段收集资料。
2、以制作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对环境的了解与认识。
七、个人总结
目前中职学生整体处于一个低落的状态,对待任何事物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通过这种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南疆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对于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没有意识。虽然身体状况基本良好,但是他们的心里健康还有一定的欠缺,行为上没有一定的坚韧性和果断性,无法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通常自尊心较强而没有自信,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少部分同学性格孤僻等。学生最初的愿望是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这使得部分学生因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留下了愿望
与现实的遗撼,对接受职业教育缺乏心理准备,从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不能合理支配学习时间,因为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通过小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建立“进步就是成功”的思想 。学生作业展示和点评环节使学生角色转换,使学生在小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成功欲望。使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实现积极改变。课堂的环境氛围良好,对于学生的生活、与人交流,团结互助等都有所提高。
201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