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全文)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全文)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第 1 页 共 4 页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第 1 页 共 4 页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关键词: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本质 实践途径 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的进程中积累和集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大的必要性。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而且延续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并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两个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它们的内涵不一致,特征不同,并且具有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二者的联系表现为: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代精神牵引民族精神的发展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要赋予民族精神时代性内涵,也要积极塑造能够实现向民族精神升华的时代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中存在问题:

1、价值观重构缓慢,道德观念弱化;

2、培育机制不健全,培育方法单一。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的具体途径:

梁启超先生曾有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若说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大学青年则应该是处在“此时太阳最辉煌的时刻”。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可以说,如何培养、激发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青年的民族精神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昌盛。因此,如何找好切实可行的培育当前青年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开发利用高校各种文化资源,打造和谐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亲密环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是校园文 第 2 页 共 4 页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

化建设的两大组成部分,前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后者是校园环境的本质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应把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在环境建设中,要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到校园文化的魅力。

第二,提供组织保障,发挥高校的整体育人效用。一方面,要通过调研等手段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全面摸清青年学子在价值观上的基本状况、规律及特点、偏差和盲点。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借用网络等通常迅捷的渠道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新变化、新需要,摸清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世界的基本规律和鲜明特点,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理解他们在思想上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工程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党团组织,要以系、班为单位,建立和完善密切配合、合理分配、协调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

第三,要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协调互动的教育体系。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外一些国家在这些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很多国家都将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与经历,努力挖掘,广泛宣传,把丰富资源转化为对大学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4]。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但不和谐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转 第 3 页 共 4 页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

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点,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和社 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使之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但更多地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新老矛盾相互交织,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要“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要从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从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从创先争优、查找差距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更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此,要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贯彻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科学制定改革措施,打好改革攻坚战。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江泽民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也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人国民教育全过程,纳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上述两段讲话中,都提到了“极为”一词,足可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国人民正意识到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成长与发展中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努力使之在未来的民族振兴中发挥出更为强劲、更卓有成效地推动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于2侧拜年3月24日指出,教育部已准备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人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德育中非常有力的措施。 第 4 页 共 4 页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进一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时代精神 历史解读与当代阐释》第一章第二节 《理论参考》 2007年03期

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绍明英.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6). 《传承与现代》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1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11月17日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xiexiebang推荐)

第 1 页 共 4 页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期中论文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关键词: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本质 实践途径 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的进程中积累和集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大的必要性。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而且延续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并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两个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它们的内涵不一致,特征不同,并且具有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二者的联系表现为: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代精神牵引民族精神的发展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要赋予民族精神时代性内涵,也要积极塑造能够实现向民族精神升华的时代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中存在问题:

1、价值观重构缓慢,道德观念弱化;

2、培育机制不健全,培育方法单一。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的具体途径:

梁启超先生曾有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若说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大学青年则应该是处在“此时太阳最辉煌的时刻”。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可以说,如何培养、激发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青年的民族精神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昌盛。因此,如何找好切实可行的培育当前青年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开发利用高校各种文化资源,打造和谐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亲密环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是校园文

化建设的两大组成部分,前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后者是校园环境的本质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应把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在环境建设中,要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到校园文化的魅力。

第二,提供组织保障,发挥高校的整体育人效用。一方面,要通过调研等手段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全面摸清青年学子在价值观上的基本状况、规律及特点、偏差和盲点。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借用网络等通常迅捷的渠道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新变化、新需要,摸清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世界的基本规律和鲜明特点,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理解他们在思想上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工程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党团组织,要以系、班为单位,建立和完善密切配合、合理分配、协调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

第三,要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协调互动的教育体系。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外一些国家在这些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很多国家都将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与经历,努力挖掘,广泛宣传,把丰富资源转化为对大学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4]。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但不和谐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点,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和社 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使之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但更多地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新老矛盾相互交织,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要“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要从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从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从创先争优、查找差距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更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此,要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贯彻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科学制定改革措施,打好改革攻坚战。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江泽民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也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人国民教育全过程,纳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上述两段讲话中,都提到了“极为”一词,足可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国人民正意识到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成长与发展中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努力使之在未来的民族振兴中发挥出更为强劲、更卓有成效地推动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于2侧拜年3月24日指出,教育部已准备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人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德育中非常有力的措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进一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时代精神 历史解读与当代阐释》第一章第二节

《理论参考》 2007年03期

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绍明英.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6).

《传承与现代》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1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11月17日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

---二0一四年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学习材料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原点,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泉源。它不仅在古代对我国各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推进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

首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是因为有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支撑。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重温中华优秀民族精神,既可以领略我们祖先闪闪发光的聪明才智,引导人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启迪人们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结合先进文化建设和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自觉地用中华民族精神去抵御各种颓废、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借以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争取生存、谋求发展的竞争形势愈来愈严峻。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精神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要使国民的精神状态振作,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其中包括大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弘扬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这个"保持",不是靠上天赐予,而是靠精神力量的支撑,其中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必须在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新一代合格人才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他们不仅应当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包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逐步形成的,其中就包括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和塑造新一代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应给予高度重视。

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和升华,它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民族的宗教、伦理、风俗、科学、艺术等具体内容的共同特质和标记。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上看,中华民族精神大致经历了古典民族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当代民族精神几个阶段。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各民族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各民族在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看,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经过各族人民长期对中原地区以及广大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我国历史上虽然有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虽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挑唆、物资利诱、武力威胁,但各民族人民始终坚守边疆,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无数次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卫祖国的强大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相当长的大统一时期,也有不短的时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分裂状态。分裂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灾难。因此,追求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孔孟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以华夏的统一为核心。到十六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一些统治者,也提出过统一的思想,并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分裂时期,不管其动因是什么,许多民族的统治者都以统一中华为己任,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政权为最大的光荣。众所周知,除了汉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华政权外,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建立过长时期统一的政权。以中华统一为正常,以分裂为异常,已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这种共识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历来还十分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始终保持着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中华各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具有广纳博取、热爱生活、不甘落后、善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在广阔的土地上,不管生存条件多么艰苦,都能以顽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各民族都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绚丽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千百年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交织汇流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成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发图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要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有一个逐渐积累、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并为人们所认识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仇视政策,影响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往和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各种因素,实际上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和存在。自19世纪中叶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觉醒,各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开始强烈表现出来,各民族爱国志士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民族观为指导,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进步、共存共荣为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由于党的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沃土之中,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始终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倡导者、发扬者、实践者。对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又充满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它以与时俱进为特征,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XXXX中学

第四篇: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

岁月,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的剑影刀光;模糊了唐宋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明清殿前浮夸的琉璃。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wenmi.net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向世人发出了最雄壮的声音,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令亿万中国人信心倍增;我国申奥成功,又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自豪。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航天史上的最光辉的篇章。~年10月15日,一个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飞行14圈后成功返回。它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伟大的事wenmi.net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一批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的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努力。这个时代在召唤着我们,召唤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如今,我们已是一名高中生了,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活动的简讯

田家寨中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

活动简讯

一个月来,田家寨中学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

以班为单位,学习抗日战争历史,播放学习抗日战争史片《沂蒙》,首先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广播站、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少先队员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各个年级以学生为中心,以讲小英雄的故事、给灾区小伙伴写信、向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我的规范我来学、我的规范我来画„„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全校上下掀起了学守则、践规范的活动热潮,纷纷表示一定要向抗震救灾小英雄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首先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广播站、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少先队员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各个年级以学习精神系列比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了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全校上下掀起了学守则、践规范的活动热潮,纷纷表示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田家寨中学 2014.3.3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