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哪些是气候变暖的证据(大全)

哪些是气候变暖的证据(大全)

哪些是气候变暖的证据第一篇:哪些是气候变暖的证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气候变暖的证据地球上良好适宜的气候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也是维持整个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条件。

哪些是气候变暖的证据

第一篇:哪些是气候变暖的证据

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

气候变暖的证据地球上良好适宜的气候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也是维持整个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条件,它对世界和中国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响。气候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气候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而引起的,除了自然的因素,使气候扰动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是火山爆发等外,如地球的轨道和自转变化以及太阳辐射、

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大气浓度的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是对全球变暖的成因解主要争议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全球变暖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不能完全肯定这种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还是自然变化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释,二是对量级和区域分布特尤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包含许多不确定性,

经济影响结果未完全研究清楚。-征尚未有更确定的了解;三是对气候的社会现代气候变化中的全球变时间尺度也不同。全球变暖在地球气候的演变中曾多次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全球变暖暖是指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不断上升的趋势。

的趋势。年的数据,温度上升的速度为2005年至1906首先就是温度,根据,也就/100a℃0.74等建立的全球温度Hansen℃。根据美国0.7~0.8是说工业化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年之前全球平均温度处于1910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可见1880-1990的格点序列,计算的1910从近百年气候变暖分为两个阶段:年前后达到一个低点。1910波动式变化中,℃-0.5年的℃,-0.2年代又回落到70世纪20℃;然后再0.6℃,上升了0.1年前后上升到1940左右到80世纪20这可能是火山爆发的缘故,然而从世纪上21℃,此后在0.1年代初又回升到了年四季温度变化趋势图,可见冬、春两季1950-2009℃左右,升温尤为显著。根据0.5升到温度上升60a是增温最显著的季节,特别是北美大陆的西北部以及欧亚大陆北部增温最强,

倍。2~7约为全球平均温度增幅的,℃1.5~5.0增加的幅度年来,200近其次是大气中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高,万年的自然变幅。根据各种不同的测量与代用资料(主要65它至少超过了过去120ppmv,达可以看出从多万年二氧化碳大气浓度的变化,40人们重建了近一千年和过去,是冰芯分析)世纪中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维持在18世纪到10(大致工年开始1750从,280ppmv年大气中二氧2004到年呈加速上升的趋势,50~100并且近开始上升,业革命开始的年代)385ppmv年已达到2009,379ppmv化碳浓度已达到。而根据南极冰芯的记录,与温度四次大,而氧化碳浓度也有四次循环,即冰期对应低值浓度,间冰的变化期相应(冰期与间冰期)年才200只是最近范围内变化,180~280ppmv都是在但不论哪一次巡回,期对应高值浓度,而近期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很可见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温度变化,迅速上升。

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除此之外,海平面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升高的变化,海洋验潮站资料指出

年卫星观测到1993-2003,而1.8mm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961-2003。同时生物的发育节律和物候现象也有了明显变化,如3.1mm的海平面升高平均速率为每年年中,北半球40植物的展叶期提前,开花期提前和枯黄落叶期推迟,生长季节延长,过去 天。1~4年延长了约10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每例如我国黑龙江张广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地理空间分布的变化也表征着气候的变化。苔原过渡带、五台山高山带等,都观察到了林线上-才岭南坡老秃顶子、长白山北坡的岳桦可以观测到树木随气候变暖有整体向上迁移的趋势。幼年龄的树木增加,部树木更新增加,

的现象是植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的分布向高纬度、高海拔转移。冻土层的解冻、退化也是表征气候变暖的证据。科世界范围内的冰川消融,除此之外,格陵兰岛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精确指示器。由于冰盖的融化以及冰川的消失,学家们认为,冰盖融化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而水因为冰可以反射热量,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格陵兰岛据研究人员们测算,因此导致更多的冰川和雪融化。却可以吸收热并使气候变暖,南极西部大从而导致全球的海平面逐渐上升。立方公里的冰融入海洋,220的冰盖每年将约亿吨,其中,最大冰川派恩艾兰1030冰原所有冰川因融冰量远大于降雪量,每年整体减重年代快70冰川移动速度比上世纪。这些冰川融83%年快1992,史密斯冰川移动速度比40%在兰格尔圣米冰架正在消融。300米至200原因在于通常阻止它们的厚达冰入洋速度加快,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加快,50由于过去有世界上移动最快的冰川,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年间,2003年至2000年塌陷了。另外,在2002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的一个冰架在对于另外两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则加快了两倍。倍,7这一地区有两座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了是联合国气象署和世界天山一号冰川被誉为“冰川活化石”和“冰川博物馆”,我国来说,中科院天山冰川气象组织联合选定的中国唯一的参照冰川和世界十条重点监测的冰川之一,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一号冰川自上世纪年代末有观测以来,50年,2013退缩呈加速趋势。年代以来,80尤其是米,8米至4每年退缩一直处于退缩状态,1.95年的1962天山一号冰川已经由。中国工17%平方公里,减少了1.62平方公里缩小到极年消失,90年至70一号冰川将在未来在现状气候条件不变情况下,程院研究报告显示,

年左右消失。而永冻土层尤其是北极冻土正在逐年解冻、退化。50端升温条件下可在综合以上证据,但这到底是自然过程气候在短期内变暖应是一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出,而这种趋势会持续什么样的时间尺度也是个难以捉摸还是人为扭转了全球气候还不得而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而不可否定的是人类活动一定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的问题。它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多尺度和多层次的,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因此关注和研究气候变甚至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还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至关重要。

第二篇: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

三、全球变暖的预防对策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第三篇: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引言

研究意义:本文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也同时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而能抛开一切认真切实的为后代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应犹疑。

研究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当下出现对气候变暖的质疑以及行为措施的犹豫,本文在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中提出两个主要观点,也同时在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时列举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实行动。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 人为温室效应

具体内容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温室效应正是在探索研究气候变暖时由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次提出。尚且不再追究更早的关于温室效应的了解与研究,如今是2015年,从温室效应在被人类所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世纪。至于相关资料所记载的,第一次怀疑温室效应会发生的观测是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在1897年所做的,虽然当时没有引发大型的公众讨论,但据了解,1980年代已经明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又五载。而这35年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所经历的,正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高速时期。

在这一段时期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案层出不穷,形形式式,为之改变的人、为之提出质疑的人也是各种各样。

首先,时至今天,谈一下对于那些质疑全球变暖的观点。我认为其中也有很多的误解与认识不足。其实很简单,科学界的讨论命题与提出的观点都可以认为是骗局是有可能被用于不贵途径的手段那么这个世界对于科学方面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可信任的了。如果细说,第一个不足是气候变暖并不仅仅是科学界所讨论的唯一气候话题,他们讨论的是气候变化,其中就包括全球变暖。这意味着,这是导致全球变暖或者气候极端化等等现象。并且,全球气候变暖的提出,很大部分提及了对我们人类对发展和生存的 非常严肃的影响。

第二个,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想必有所感觉。就我生活了将近20年的广东地区而言,变化虽是微小,但确实让人有所惧怕。从1994到2012年,广东西南部地区气温由大约14℃~33℃变化为7℃~42℃(粤西南某地区气温数据)。只要这此地区生活的人想必都有此感受,此处用了大约是感觉到的变化。此规律想必大家一看也明白,气温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变得冷的时候很冷,热的时候很热,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表现。你可能会说感觉怎么能说明事理,在此我也无比较准确的资料,但我想表达的是不管全球气温升高还是没有升高,我们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也是存在的请务必采取措施管理相关的活动。人为温室效应的存在和需要调控不需要全球变暖作为必要前提。我们人类的某些活动,比如大型落后的火力发电厂,为产生电力,把大量的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煤中含有硫、氮物质,酸性气体,粉尘也大量产生,人类经济,科学,工业,人口的迅猛发展导致化石燃料使用的急剧上升,排放了大量的而且成尖锐增长模式的温室气体,各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空气污染和各种生态破坏等等不可持续的发展在世界范围都是有目共睹的。就单单说这个城市热岛效应,就在全球范围内上演。请问,全球气温升高,没有升高,和这件事有关系么?全球升温,惨了,全球不升温降温,热岛还是在那,只增不减,你想怎样?再说,温室气体是什么?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甲醇,各种氮氧化物,氟氯烃什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仅是减少碳排放,它包括减少这些巨大量的污染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会造成光化学污染,臭氧空洞等等问题,全球升温还是不升温,升温和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有没有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和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没有任何关系,这些污染气体注定注定是要被减少排放的。 碳减排也不光光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减少植被的破坏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贮存了地球陆地上86%的大气碳源和70%的土地碳源。而现在的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破坏森林城市钢筋水泥排放大量碳源,扰乱了碳循环。使得人类居住的地域大气中碳浓度超标,从而造成和扩大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二氧化碳融入地表水源造成水,土地的酸度升高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农业问题,留在空中催化和和其他气体反应,造成了二次污染等等。

以上两点结合对温室效应的措施最大受益者是全人类以及子孙后代并不应该对全球气温变暖提出猜忌。全球气候变暖不值得再犹豫与猜忌,最需要的是行动与防护。

然后,在此总结一下过去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以及成效。

一、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旱灾和涝灾在非洲国家较普遍,造成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在非洲之角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干旱造成2000多万人缺粮,许多人不得不靠救助为生。气温升高同时也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非洲40%的土地归牧民所有,但气温升高造成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民众以农牧业为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不少人陷入贫困。气候变暖还导致该地区疾病流行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备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施。

二、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西班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交通等7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三、美国出台应对措施。在美国,由于气温升高,阿拉斯加地区风暴增加,人们被迫迁往高地居住。西部山区的积雪减少,给捕鱼、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带来负面后果。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平面在过去100年间上升了20厘米,致使26万居民和3000多公里道路成为“水灾危险区域”。预计到本世纪末,加州海平面将上升约1.4米。气候变暖造成的淡水紧缺、农业减产也是美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采取行动减缓全球变暖,美国西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淡水短缺现象将更加严重,加州的大片农场和葡萄园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此外,还将投资15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将对美国10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四、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由此可见,各国的比较正式的相应措施已经出台,虽然至今并没有比较稳定的效果反馈,但也在这几年造成了影响并不能忽略。良好的开始,维持下去定是不错的结果!

最后,回归国内,温室效应可能是列强限制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手段,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舍得的同时也值得珍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前景有挑战也有优势,相信我们的祖国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精细的计划和打算。不管怎样,希望我们能够抛开一切,为了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勤俭节约,树立环保意识,开创美好明天!

第四篇: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围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是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二是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三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陆地活动场所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料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油事件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四是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五是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地化循环,它支配着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动态及其反馈效应密切相关。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因此,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我们有以下措施:

一是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二是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三是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扣税,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

四是鼓励使用太阳能: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五是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借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是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复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郑亦康

1101120740

第五篇: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真假探究

厉岑怡 3100103308 摘要:两次工业革命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急剧上升,又在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全球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化已经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挑战”。而在低碳、防止全球暖化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时,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期间曝出的气候观测数据造假,让公众对气候变暖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的吗?全球变暖只是一个惊天的政治骗局还是一个客观的科学事实........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

平均气温

工业革命

对普通民众来说,全球变暖似乎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跟自己没啥关系,而现在,全球变暖的说法更是众说纷纭,我们的力量显得极其可微。其实不然,全球变暖是切实发生每个人身旁的事情,它会对地球上每个人的生活造成影响,衣食住行可能都会受到全球变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普通民众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关注我们的地球的真实情况。

而全球变暖后的真实性,灾难性后果是否会产生,众说纷纭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我们探究一番。

一、 全球是否在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

除了近几十年来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也应该关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温度变化,下图是公元0年开展至2000年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在公元500年—公元1000年左右,地球温度大幅上升,即中世纪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出现的相对温暖的时期),在公元1400年—1800年左右,气温又降至2000年中的最低点,该时期被称为小冰期(Little ice age)。

有人提出,因为小冰期的温度降低,导致从公元1600年左右开始,温度一直处在上升中,而且现在的最高温度也没有高于中世纪暖期的最高温度。因此,全球变暖仍在正常范围内,灾难性的后果如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并不会发生。

针对这种观点,另一种观点是:因为以上数据只是部分地区的(如欧洲地区),并不能说明全球温度是否也是这样,因此不具备代表性。如果需要知道全球温度的变化,应该调查所有地区的温度。但是有研究表明,小冰期的气候在中国的响应是十分强烈的,是与全球这一降温事件耦合在一起的。台湾高山湖泊于1320年开始出现冷干环境沉积,华北平原于13世纪80年代进入明显的降温期。除了云南、贵州地区降温不明显外,小冰期盛期在全国范围普遍出现低温期。因为小冰期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出现饥荒,中国明末饥荒连年,也是造成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综上看来,小冰期确实存在过,因此数据没有代表性一说不成立。

同时,俄罗斯的科学家提出另一种观点: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其实与二氧化碳无关。尽管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但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看到的情景将是:全球气温将进入变冷期。科研人员在分析了5千年、2万年、10万年间大气变化的数据后发现,每一次全球变暖时,大气温度和二氧化碳的表现都是一样的:首先大气温度开始升高,而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则要落后几千年。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速度要比大气温度升高的速度快,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速度就会超过温度提高的速度。当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二氧化碳的含量开始下降时,其下降的速度也会超过大气温度下降的速度。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冻结阶段。因此可以说全球变暖是地球自我周期性调节的表现。

综上所述,不论全球变暖是否由温室效应有关,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上升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这是地球自我调节的自然过程,还是由人为因素(主要是温室效应)引起的超出正常范围的升温,还是不能确定的。

二、全球变暖的成因分析

要确认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开始,气温的上升是否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的,现在观察数据可能仍然不具备说服力。

(1)、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1/3,到2003年达到370ppmv以上。在过去的42万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未有这么高。大气二氧化碳的增长2/3是由矿物燃料造成的,其他则由森林砍伐、工业生产等造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纳罗亚峰上设立4个7米高和一个27米高的采样塔,每小时采样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从1958年起莫劳岛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浓度呈波浪状浮动,整体为上升趋势,目前保持增长的趋势。在1958~2019年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约70ppmv,相比于原来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约2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后,会吸收掉地面辐射,从而使得地面辐射留在大气圈内提高地球的温度,即温室效应,因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

(2)、1940—1975年间气温没有升高,这表明除了温室效应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全球气温的变化。有人认为可能是太阳活动或火山活动。一份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新研究显示,即使在太阳活动最不活跃的年份,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仍然比散发到太空中的能量更多,也就是地球温度仍然会上升。也有研究小组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7年太阳活动强度更弱,但抵达地球对流层的太阳能量净值却比2004年多。也就是说,当太阳活动减弱的时候,到达地球表面的可见光却增多了,从而促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相反,当太阳进入活跃期,反而可能会给地球降温。但是短期内的研究成果可能是偶然的,所以太阳活动因素的研究更需要长期的数据。而对于火山活动,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1992年、1993年欧亚大陆气温下降,这样影响到全球的平均温度。但是对于火山如何影响全球气温变化还是有待考证的。

(3)目前对已知的自然和人类活动造成辐射中,除了对温室气体的影响认识水平较高外,对其他的认识水平仍处于中低或很低的水平,如臭氧、气溶胶的直接效益和与反射效应等,对其引发的各种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缺少科学的了解,并且得出结论所用的数据仅是近百年时段的数值模拟结果,不具备重复性,所用IPCC基于数值模拟得出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结论存在硬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气温度,但是是否是主要原因还有待考证。气温升高需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还有太阳活动、臭氧、气溶胶的直接效益和与反射效应等的自然因素,以及作出结论所使用的观测数据时间是否够长,以增加重复性减少偶然等。

三、我国的应对之策

不论全球气候变化的归因是什么,全球变暖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气候变暖的幅度、原因与区域分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国民经济、国家安全等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些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所以研究气候变化并且及早采取措施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低排放高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所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的重任也应与我国的经济水平相符合,否则我国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众多影响,能源使用也受到限制等。为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减排策略为主要有待考虑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战略是建立在对全球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上,如果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归因为自然因素,那么我们就该采用以适应为主的策略。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地不堪一击,“适者生存”在自然界得到了充分印证。如前所述,目前我们的研究还不能确定是什么造成了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只是原因之一,也可能不是,当然也可能是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大力实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应对全球变暖,无疑是不明智的行为,如果最终发现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我们付出的代价将太过巨大,大大延缓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这样不能明确近百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因时,我们应该兼顾各国的贫富差别、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等的差异,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以适应为主的策略才是正确的。

(2)、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高我国气候研究水平

目前看来,我国气候研究的工作由于经费不足、组织不力等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也难为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谈判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持。因此,国家需要提高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加强对气候变化研究的组织与科研经费投入,以便开展相关的针对性研究。只有科学准确的气候变化研究结果才能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也能为中国参与气候变化这一领域的国际行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3)、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虽然全球变暖的原因仍然不能确定,但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却是事实,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节约能源,因此,我国也应该在不减慢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另一方面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节约能源。而这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而这也是我国经济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这是一个机遇。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资源能源的损耗。基于这个原因,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尽快制定和完善中国能源的总体规划,提高中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四、结语

以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看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事实,但是归因是什么还没有强有力的严谨的证据证明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因此,发达国家以此来约束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减排的重担强压给我们,显然是带有政治意味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智地看待,在兼顾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减排。另外,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气候变暖的研究,找出事情的真相,为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谈判找到足够可信的证据。

参考文献

[1]王绍武 龚道溢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J]. 地理研究2001,20(5)

[2]秦大河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N] 科技导报 2004-7 [3]陈泮勤 程邦波 王芳 曲建升 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辨析 [J]. 地球科学进展2010-1,25(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