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大全)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大全)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第一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目的、意义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外关于“视野与。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

第一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目的、意义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我校具有地广人稀,学校学生人数不多,班级人数较少等特点,结合石柱县教育专家谭小林主任的“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适时的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许多小学陆续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还要早。“小班化”要求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随着生源的自然萎缩,结合我校师生比的现状,我校具备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条件。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时间,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将新课程

和“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抓住机遇,乘着课改之东风,力争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短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以实践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实验法、对比法。

1、调查法: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的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对各个小班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周边环境;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变化情况。

2.实验法: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发现与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理论,有目的,有预见地操作实验。

我们将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作好记录,以便日后分析总结。

3.对比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

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我们将与原来大班进行质量的对比,总的目的是研究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研究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题组成员将充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学习有关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的专著和理论,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小班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对象

三至六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小班化课堂教学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人以上的传统教学班。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所以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对课题进行探讨。

(一)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创建和谐的课堂教

学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爱”的工作,小班化条件下,教师要奉行“机会均等”、“阳光普照”、“不让一个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一倍关爱”的观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外,更要通过教师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消除横亘于师生之间的情感鸿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基础,而要真正达到理想的和谐,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认真落实,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应该致力于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

(1)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

进而采取针对措施,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对教学目标的审视,应做到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选择的研究,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教师角色的服务功能,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寻求有效的途径。

(4)提高课堂教学中评价机制,通过教师充满人性的关怀、丰富多彩的课堂现场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既会合作,又能竞争的人才。小班化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成员构成进行认真思考,而不是随意的组合,要从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个性差异等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实行优生与差生混编,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

之间开展竞争,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研究小组内成员的科学合理分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小组内可以达到学生之间资源共享,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助人,学会寻求帮助。最终达到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平常所说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他自己学得的。“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终身学习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学法指导,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着重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搜集资料、学会独立思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以保证课堂交流中听课的质量,培养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研究的主要思路

1、以校本培训为主线,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1)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学习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 (2)观摩展示课,全面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分享小班化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以(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培养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生力军

3、以课题研究为导航,确保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七、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及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运用;

2.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人员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在集体方面: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是学科带头人和县级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课题组成员承担过市、县级课题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成员的多篇论文刊登在市、县级教育教学杂志上。如:刍议小学思想课活动化教学的策略,《新一代》2010第12期,聂广奎,;给学生个性的舞台,《今日教育》2009第3期;家庭文化及对小学生的影响,《师资建设》2011第12期;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农民的教育《师资建设》2010第8期等。

完成本课题,学校有较强的研究基础,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年富力强,而且精力充沛,组织能力强,积极主动性高,团队科研意识很强,承担过县级的课题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过多篇论文。学校统一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保障他们的研究时间。

研究本课题,其主要采取调查分析、实践探究和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在研究上,学校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搜集资料和信息方便快捷。学校成立科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划拨专项资金保障课题研究开支。这些,为该课题的研究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费保障。

八、进度安排

实施研究时间。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 研究的主要计划

准备阶段(2012年6月-7月)。这一阶段大约用四周时间,作好实施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动员工作。介绍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及特点,加强贯彻该方针的意识,树立信心,作好资料准备。

指导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这一阶段大约用十五周的时间,具体从各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熟悉各环节的学习步骤,加强知识反馈,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督促自学 。在教师和学生对“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 升华发展阶段2014年1月至7月

九、后期工作总结汇报

(一)主要成果。

1、《读是写的源泉》。2001年发表于《石柱县教研年会论文集》上。

2、《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1996年发表于《石柱县教研动态》上。

3、《把握教材是搞好读写结合的基础》。1998年发表于《石柱县教研年会论文集》上。

4、《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校长》。2001年发表于《石柱报》上。

5、《提高校长素质办出特色学校》。2001年月日发表于《石柱报》上。

6、《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发表于《学校教研动态》上。

7、《“预、试、揭、练、改”课堂教学新框架》。1996年发表于四川省《教改探索》上。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的55个细节》作者:(美)罗恩〃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

3、《走进心灵》作者:李镇西

5、《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主编:张万祥 万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爱的教育》作者:(意大利)德〃亚米契斯 中国社会出版社

7、《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8、《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式》作者:(美)内尔〃诺丁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

9、魏书生教育的相关思想。网上下载

10、基础教育课程大纲。

第二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辛店小学 刘晓杰

一、 本课题研究概况及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的信息化今天,素质教育应运而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语文课堂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语文课堂出现诸多的变化。如师生观念的变化,由原来的重教学轻学发展到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和师生地位的转变,老师是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教学资源的改变,由原来单一的文本教学到网络资源的注入再到校本资源的研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体验了自我,课程的标准被语文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演绎出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成为导演。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成了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育的地域差异也受到重视,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的课堂改革和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其他一切实可行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的研究经验,这样农村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可行性的。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提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尝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选择富有探索精神、年轻有为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促使其成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做到既有“点”的示范引导,又有“面”的铺开实践。学校提供经费供老师外出学习观摩,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研讨。

三、研究的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理论,运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⑵调查研究法: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采取相应的形式,针对性研究。

⑶、行动研究法:运用这方式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⑷、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讨,从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⑸经验总结法: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总结或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详细计划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进行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

2、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外出学习观摩。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和研究资料(包括案例、图片等)

5、撰写课题研究动态报告,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成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初步进入探索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深入实践,全面实施

1、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设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的研究。

2、课题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

1、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2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实际总结出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1. 为了了解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从中比较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发现必须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和矫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研究都还处于起始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所以对此课题的系统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时代性。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六、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七、研究的对象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学生。

八、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九、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1)确定研究教师,组建课题研究组。

(2)文献查阅,查阅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 (3)制定师资培训计划,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更新观念。 (4)拟定研究计划,拟写研究方案。 (5)设计和编写问卷调查表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 (1)实施前测。(2014年5月)对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进行摸底调查。

(2)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普遍性和同一性,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策略及研究方法。

(3)开展课题研究。根据制定的研究策略及研究方法,围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施研究。

(4)组织研究教师2周搞一次课堂教学研讨,4周搞一次研究交流。 (5)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一边反思一边修正研究计划,并及时写出研究反思、论文、课例分析、阶段小结等。

(三)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总结阶段

(1)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中期论证(2014年9月)。实施中测,通过问卷、测试等方法对课题进行中测,总结前一段研究情况。

(2)根据前一段研究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指定下一步研究计划,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

(3)不定期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1)实施后测。2015年1月通过问卷、测试、听课等方式对课题研究进行后测,检查课堂研究成效。

(2)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3)对课题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4)形成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十、成果的表现形式

课题以结题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论文、案例、展示课等。 十

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负责人是市级骨干教师,曾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于2004年完成了市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于2009年完成了河北省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获全国创新教育暨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参与研究的河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在省“十一五”课题中期评估中被评为良好;课题结题报告《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获第六届全国新概念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所做《奇妙的宇宙世界》一课获市级创新教育课题研究课评比二等奖;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8项,市级奖励10项,区级奖励10余项,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实践能力。

2、课题组成员主持研究的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其中期研究成果曾在秦皇岛市教科所举办的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上作展示,受到与会领导及全市参会教师的好评,此课题被评为秦皇岛市优秀科研课题,主持人被评为秦皇岛市科研实践“优秀教师”;所做《自主管理自主成长》一课被评为秦皇岛市课题研究优质课。

3.课题组其他教师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课题组其他教师均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又年富力强,能吃苦,肯钻研,长期在教学一线,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参与课题研究。

4.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有多项研究课题和从事教学研究的经验,对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已与所有实验教师达成共识,课题组其他教师也都长期关注、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另外我们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5.资料及研究经费: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极为重视,如果课题能得到批准通过,相关的研究经费将由学校全部承担,并努力争取安排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会尽最大可能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于春祥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1.4.1

2、王跃 《高效课堂的101细节》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1

3、刘金玉 《高效课堂八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1

4、苏鸿 《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7.1

5、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1

6、赵连根 《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海教育科研 2007.2

7、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4

第四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申请报告

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强烈的呼唤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探讨,强势介入教学研究的各个学科,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碰撞与共鸣,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关研究著述层出不穷,各教学研究机构还不断举办各种研讨会。我国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效,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所生成的质疑、反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其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这种研究的走向,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走向及成效。而且,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相应研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也越来越具有现实的意义。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基本是各自为政,应该看到,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极具探究前景与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结合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高效课堂的探讨和构建,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教学质量最优化,有着其开拓意义,更有其合理性与急迫性。

在此形势下,我校于2011年6月申请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并获得了合肥市教育局的批准。

课题名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编号:HJG11110; 主持人:张文宏、黄诗河;

主持单位: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完成时间:2014年7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构建出适合黄麓中心学校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质的提高。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育观、教学观和课堂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引领教师积极打造有思维含量的课堂,追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人民满意的学校。意义:不断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预计我校将利用学案导学,在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上有一定的突破。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人员结构:本课题成员有学校分工教学副校长与坚持英语一线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组长、各教研组长及七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为学科主要成员组成。资料准备:课题研究小组从网络学习并整理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并组织以分工副校长、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的学习小组于六月十九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去洋思中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系统学习。

科研手段:课题研究中以理论论证为指导,健全的制度为保障,课堂实践及实践中研讨为抓手。

经费保障:黄麓镇黄麓中心学校。

(五)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文宏、黄诗河、吴文斌,课题负责人,主持、组织、协调,方案制定与落实,引领教师学习与研讨,对课题实施中进行阶段性及总结性分析与总结;吴文斌、王跃青、方三虎负责语文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王跃青;张文宏、刘春潮、王仁平、魏艳华负责数学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魏艳华;黄诗河、丁明星、王二红负责英语课题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王二红。各小组要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并整理归档好课题研究中所有资料,形成资源。

(六)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

(七)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录像;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制作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资料;

第三阶段:实验班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教师学习资料、实验班纵向对比数据资料、横向对比数据资料、说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资料、各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像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各学科修改完善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阶段:经验交流材料、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

(八)最终成果形式 2013年7月前,教师教案集、学案集;

2013年10月前,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

2013年12月前,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 2014年2月前,各种课型的示范课和课堂教学实录;

2014年7月前,收集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编写校本培训教材。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我校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课改,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一直以来也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从而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2、领导重视,教师支持,有较浓的科研氛围,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减轻教学负担,并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和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辅助工具。

3、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

4、指导保障:有一只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同时有市教研室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与准备邀请洋思中学优秀教师作理论指导及进行观摩课教学。

5、经费保障:科研活动经费3万元(不含资料费、外出培训费)。

6、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平时工作业绩考核;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安排下学期外出考察学习。子课题的结题验收以组为单位,一个子课题不能结题,整个课题就不能结题。

目前,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各项研究工作的准备已经就绪,特向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申请开题,开题时间拟定为2012年2月22日,恳请教研室的各位领导、专家批准,在开题时现场指导,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关注、支持、帮助。

黄麓镇中心学校

2012/2/13

第五篇:《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系不可能直接转嫁到我校,因为实验区和我们本地在社会、观念、历史基础、社会需求等多方面条件存在诸多差异,而且使用的教材不同(他们用生本实验教材而我们用人教版新教材),班额也不同(实验区每班45人左右而我们每班学生均达70人以上),生搬硬套显然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此状况,我校课题组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若此课题得以立项并实施,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通过研究,创造一种条件,达到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和自信地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并为广大教师“减负”,用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从而达到“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研究的价值:

(一)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与新课改有机整合;

(二)通过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有效的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利用同伴互助,把教师从大班额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三)构建适合本地的、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小学大班额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目标:

我们通过实施生本教育,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生本激扬生命,使教育充满阳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使学校成为绽放生命、励志求知的百花园,使教师成为与时俱进、激扬生命的教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时代新人。同时,通过实施生本

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师从繁重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创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四、研究内容:

(一)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三)构建小学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五、创新点: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教育的理念,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与新课改有机整合;通过研究,创造一种条件,达到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和自信地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广大教师“减负”, 把教师从大班额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达到“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小学大班额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六、研究思路:

在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生本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生本教育实验,总结出有效的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找出我们既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生本教育特征的做法和闪光点,对其进行再生、强化、改造、创新,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生本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引入外地生本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条件,进行整合、改革和创新,构建比较成熟的可借鉴、可操作的小学大班额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并推广。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4—

(四)经验调查法

八、技术路线:

多渠道、多方式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深刻认识“生本教育”的内涵和操作方式;采取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调查法等进行研究,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新人教版课改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生本教育实验,总结出有效的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依据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充分实施郭思乐教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有困难,找学生”的实验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帮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课堂变为学堂,使学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使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最终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小学大班额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1.课题申报、审批。

2.编制“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3.搜集理论和实践资料。4.初步确定实验中操作的具体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8月),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挖掘教师潜能课堂教学为载体,创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边实践边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2013年8月~2013年12月),总结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整理过程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结题材料。 —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