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全文)

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全文)

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第一篇: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感放心去飞勇敢的追逐——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有感今年暑假我读了顾城的这首诗,莫名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幼儿时代,想起了那段任性妄为的可笑的时光。

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

第一篇: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感

放心去飞

勇敢的追逐

——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顾城的这首诗,莫名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幼儿时代,想起了那段任性妄为的可笑的时光。

那时任性,不懂事的样子,常被妈妈视作野孩子。我是个不听任何意见的孩子,任着自己脾气干,错了也觉得理所应当着。我害怕别人说我的不是,总是找到一些借口去搪塞自己的错。那些错的都换作对的来说。无语,可以说是妈妈对我最好评价。而妈妈爸爸都会体谅我,也可说是宠爱我。没有哪一次不听我的意见。可是如果是在学习上面的话,我可是作不了主的。除了学习,他们什么都会答应我。我真的是在学习里面不自由着。现在我都五年级了,我还是任性,还是这样口无择言地说起我的愤怒或是悲伤。还是那样小孩子气般把气头出在妈妈爸爸身上。之后就是他们来开导我,倒是这样的容忍才只有父母能做到。别人不能,至少我认识的人不会也不愿意受这样的气然后再来讨好我„„呵呵,自己很没有孝顺可言吧,现在想想:自己不免自私了些,总是先想到自己,再想到父母。别人说这些很正常,主要是如果自己成了人母了,就会知道这其中的内涵了。我纳闷,或许以后会吧,至少现在还在父母的关怀下面,快乐着„„

正如没有阴云,怎能见得阳光的美妙;没有黑夜,又怎觉得黎明炫目。快乐,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然而永恒的快乐也未必就是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真纯净和优美纯洁的笔调里飘洒着诗人淡淡的忧伤。 他还要天真的画满窗子,许多能透进光明,照除黑暗的窗子。让那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一片憧憬的光明。他渴望去流浪,带着他的梦去流浪。

社会,是不容许一个幼稚,毫无心计的,单纯的孩子,一直单纯下去的。 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陷入深入骨髓的绝望,但诗人仍然会做执着而又无力的反抗。

蝴蝶飞不过沧海,梦想也许会破灭,但诗人对梦想的向往和憧憬是永远的。

第二篇:家长怎样教育任性的孩子

在商场、超市里,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因为爸妈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赖在地上又哭又闹,任凭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依然哭闹不止,不可理喻到了极点,弄得家长好不尴尬,束手无策,该如何引导这些任性的孩子呢?

案例:一个孩子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基本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宠爱有加,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贝贝形成了固执、自私、任性的性格。你要她向东她偏向西,她想要什么就得立刻给什么,如果不给就大哭大闹,甚至赖在地上撒泼。在学校里,孩子也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意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她就乱发脾气,又吵又闹,根本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劝说。老师、家长很为此而伤脑筋。

诊断:任性是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常见的坏习惯,主要表现为固执、不听从劝告,不接受他人意见,一意孤行。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是孩子要挟大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养成这种不良品质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迁就

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的任性,是我们家长惯出来的。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心疼孩子,不忍心拒绝,就尽量满足迁就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定势。

2、管教缺乏一致性

由于是独生子女,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之间、奶奶爷爷之间、姥姥姥爷之间,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处理方式或者意见难免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一方批评孩子,就会有另一方甚至是几方护着,次数一多,孩子有了优势、有了靠山,任性就愈演愈烈了。

3、教育方法欠妥

家长对孩子的非份要求,缺乏耐心的教育,动不动就训斥贬低孩子,不分时间、场合,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任性对抗行为。 支招:怎样使孩子由任性变得不任性呢?

1、不迁就

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如果孩子不听继续哭闹,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哭闹行为是无效的。等孩子冷静下来,家长再严厉地指出他任性不对,讲清道理。无论孩子如何耍赖,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对孩子无礼的要求绝不迁就。

2、管教一致

在孩子任性时,家庭各成员教育孩子的观点应保持一致。一方批评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不要出面袒护、干涉。如果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一定要避开孩子去商量。

3、规矩在先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规律,可以“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总结出你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孩子破坏这些规矩要承担的后果,然后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按照规矩做了,家长要及时表扬并适当奖励;一旦孩子违反了规矩,就要让孩子承担任性的后果。

4、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情绪和行为容易失控,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的效果。因此,当孩子任性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受到尊重,才会愿意按照你对他的要求去做。

5、善用“激将法”

上小学的孩子好胜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行。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孩子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他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矫正孩子的任性,需要家长认认真真下一番功夫,从矫正自己入手,耐心、细心的引导孩子。相信经过家长长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效果的。

本文由至善教育一对一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三篇: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教案

张清河执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了解顾城诗歌风格。

(二)能力目标

1、 理解诗歌折射出的诗人的情感态度,进而理解诗人与诗歌的关系。

2、 掌握顾城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 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任性”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1、“任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顾城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完成以下步骤:

1、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及经历、思想、艺术风格,以知人论世。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童话意境。

3、增强学生的心智,抵御不健康心理的侵蚀。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导语】

十年文革,酿成一场文化的灾难。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一个盲目个人崇拜的年代里,在那个手举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看着样板戏的时代里,中国新兴的一批年青而叛逆的“朦胧诗人”茁壮成长。无数青年人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抄录并背诵着他们最新流传的诗句——虽然很多人说“读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人们追捧。那时所有的报纸副刊都有诗歌版面或着栏目,那时广播节目里播放的是诗朗诵,那时青年人聚会表演节目你可以读一首新诗。著名的诗人开见面会或签名售书,市民会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人群中甚至有人不断高呼诗人的名字,他们喊道:“诗人万岁”!朦胧诗人成为当时社会上耀眼的明星。这些诗人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人物有民间歌者海子、孤独的思想者北岛、温情诗人舒婷、童话诗人顾城等。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顾城这位诗人的这首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 写作背景:朦胧诗简介

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一个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朦胧诗”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迥异于传统规范的美学原则和艺术动力。各具艺术才情和个性的青年诗人以丰富多样的诗艺探索为诗歌的深度抒情带来了诸多新鲜的元素。其中,主体意识和现代主义品格是其诗学的核心。在具体实践“人的价值”与诗歌本体的结合方面,“朦胧诗”又形成了几种基本的类型,较有影响者有两类:一是以批判和反抗为价值取向的现代主义诗歌,代表者有北岛、海子等;二是以倡导人性为价值取向的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歌,食指是其先驱,顾城及舒婷等诗人的创作,较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特征。在这类作品中,“情感”所占据的位置至关重要,它既是审美对象,又是运思方式。通过“情感”的倾诉,呼吁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试图找到一种沟通心灵与外部世界的道路。在艺术格调方面,此类创作将浪漫气质、古典韵致和现代经验奇妙地融为了一体。(摘自张健主编:《新中国文学史 上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301页。)

“朦胧诗”作家主要有食指、顾城、舒婷、海子等,他们诗歌创作早在文革后期的“地下文学”中就崭露头角,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显著不同,主要展现当时的知识青年真实心态,其精神意志与艺术手法均不同程度地带有现代主义的手法,主要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在美学特征上更加迷蒙、多义,表达了这群诗人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代表作品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顾城的《黑眼睛》等。(结合幻灯片,介绍以上诗人诗作。)

二、 作者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后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1980年初失业。生活漂泊不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杀妻后自杀,引起很大的舆论争议。

顾城作品主要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梦幻的、童话般的生命境界,体现了独特的理想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暗含着深沉的、属于成年世界的忧伤。这忧伤是一代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而产生的忧伤,因此,这忧伤沉重最终压垮了诗人,使得诗人走上了“自毁毁人”的道路。

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激发情感)

四、作品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赏析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入手。形式上主要看结构,看“领字”,这些便于我们迅速了解诗作大意。而内容上我们则是要通过“意象”,进入“诗境”,也就是对诗人丰富的主观情感世界进行理解和探索。

首先,从结构上看,“任性”二字尤其值得玩味。全诗由九个小节构成,其中三次提到“任性”:诗歌起头诗人就写到:“也许/我只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中间第六节又写到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最后结束时候再次强调“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作者在诗中有意突出“任性”二字,辉映题目。在诗中这三个“任性”,支撑起了整首诗的框架。在结构形式上,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首尾呼应的效果。

其次,是“想画下”,作为每一段的“领字”,它领属着中间六节的主体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想画下“笨拙的自由”、 想画下“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想画下“没有痛苦的爱情”„„这些画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想画下“自由”。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如此恢弘的梦想,不只一次出现在他的诗中。“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分明是与混沌现实的决裂。顾城是现实的叛逆者,他只在幻想中生活、创作。诗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往往拥有最锐利的眼睛,最敏感的心。我相信,顾城分明已经看透了现实的复杂,黑暗,荒谬,肮脏,无耻,龌龊。可他执拗地闭上世俗的双眼,反而睁开了心灵的眼睛,打开诗人才有的那种心灵的窗户,寻找梦想中的洁净与纯粹。

2、想画下“快乐”。“快乐”是这首诗跃动的节拍,诗人正是顺着这个节拍,画下一切想要的东西:想画下“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以及大海无边无际的愉快的声音。„„”在诗里,顾城不愿背负任何公众或历史的负担,扔掉了责任或义务的包袱,寻求自我赤裸裸的“快乐的需求”——青春的生命、飞扬的梦想、纯粹的爱情、持续的温暖、永恒的光明„„以期达到返璞归真。

3、想画下“爱情”。这首诗写于1981年,在那个知识分子人文理想得到幻觉式膨胀的年代,尽管顾城已经失业,但他正与谢烨热恋,这使得诗人对爱情充满了童真的信念。他想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任性的孩子,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像童话中,公主和王子总会走到一起,邪恶者的干涉不过是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华彩。

最后,作者采用“逆挽”的手法完成全诗的结构,形成矛盾张力。所谓“逆挽”, 是一种反差强烈的诗文结构法,主要是指在一首较长的诗作中,后面的句子逆前面句子内风格特点而挽向相反的一方,从而使前后句子的风格大异其趣。然而,与传统的几乎全是由平、俗挽向奇、雅的作法不同,本诗却是由奇、雅挽向平、俗。前面七节,呈现出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但是在最后两节,作者亲手撕毁了这如诗如画、童真美好的梦幻,把我们硬生生带到了残酷的现实中,顾城亲手制造了幻想,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将它撕破。它给了这个孩子那么多美丽的梦,却不让他拥有“一个彩色的时刻”来实现这些梦。面对残酷现实,顾城无法采取其它的报复行为,他只有撕裂自己,他只能以自己梦的逃亡作为对现实的微弱的反抗。由于“没有领到彩色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诗人在灿烂的想象中画下许许多多的温暖与甜蜜后,更加确定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且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清醒让顾城走向了绝望。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赏析这首诗。我们一般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寄托的对象。通俗地说,就是诗歌中具体的形象,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诗歌不开意象。在诗歌的长河里,一些诗由于其卓越的典型化的意象而不朽。然而,顾城的诗里,我们却找不到某个特定的意象,找不到诸如北岛的红帆船、余光中的红莲、海子的麦地等此类的东西。在顾城的诗里,只有一堆独立又关联的意象,洋溢于诗中,从头至尾。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淡然镇静从容不迫地吐露出来,似乎理所应当。然而这些意象,在现实中并不是纯粹的,甚至是经过污染的。但在诗中,在顾城的眼中,它们都是纯洁无瑕的。这些意象美丽轻柔的外衣,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有时候也觉得这样的欺骗未尝不残酷,可是,在美丽面前,也只能眼动心动,屏住呼吸享受,而暂时遗忘现实的种种了。这些意象是最真的,最赤诚的,又是独特的。因为她们闪耀着诗人顾城独特的身影。在他那里,羽毛和树叶是属于天空的。羽毛脱离了翅膀,不能再飞翔,没关系;树叶从树枝坠落,不能再呼吸,没关系——它们还拥有天空,天空是它们表演的舞台。在他那里,夜晚是淡绿的,像苹果,温馨又和谐。在他那里,有露水能看见的微笑,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这就仿佛清晨的阳光,微弱慵倦,没有力气,但她悄悄拉开窗帘的一角,打在你半边的脸颊上,给你最初的温暖,深刻至心底。在他那里,有着晴空色眼睛的爱人,永远看着他,一生守候。可能么?永恒到极限,也许只是个零。但诗人相信绝对,相信永恒,那份执着难免不让人动容。在他那里,自然是最美最终的家园。法国自然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深深影响了顾城。人和自然的关系尴尬至极,忘恩负义的人类在自我虚荣心的满足中充分暴露了他们贪婪的嘴脸。被破坏了的自然遍体鳞伤,再也无法博取人类的同情。只是对孩子一样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朋友,是美丽的心灵之镜。自然也有灵性,有生气,是需要人用心呵护的宝贝。看吧,快乐的小河在歌唱,扬起青春的水波,而大海无边愉快的声音回荡;丘陵们彼此靠近,彼此温暖,它们相爱,许下庄重的永远的誓言;小花在春天静静地激动,枫叶在秋天热烈地燃烧。在他那里,人生一定会变得很美好,有幸福的婚礼,有欢腾的贴满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有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有东方民族的渴望,有很美的未来„„

理解顾城如此美妙的诗句,至少需要一颗尚未冰冻的心。那些老化油滑精于世故的心已经在世俗的蝇营狗苟中风干至麻木。他们听不见风的吟诵,看不到绿叶的呼吸,感受不出花开瞬间的骄傲,感觉不了任何孩子气的温情。只有孩子,肌肤白嫩脸庞红润的孩子,至真至纯毫不防备的孩子,才能在蒙昧混沌的世俗里一眼看破虚伪假饰,摘取了那朵自由呼吸肆意盛开的灵魂之花。想象的翅膀如此有力,这些意象在想象的飞翔中闪烁异彩。在童话诗人顾城的王国里,任何意象都变幻着灵动的色彩与气质,却又不失纯真无暇的本能。奇迹早已不是奇迹,什么幻想都要被实现为可能。连歌声也要舞蹈了,反正有诗歌作鞋子。

有人说,顾城是安徒生的徒弟,他们都带给人们许多关于童话的记忆,只是印象中童话里也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而顾城的诗里,却只和不幸刚刚崭露头角,还来不及蔓延,便被诗人的画笔涂去。舒婷在《童话诗人》一诗里是这样描述顾城的: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他像一个不设防的婴孩,用天真的眼睛注视世界,笨拙地等待彩虹升空,等待美好。

然而,对童话的坚持,也暴露了诗人的脆弱。在北岛向世界呼喊出“我——不——相——信”时,在舒婷勇敢地表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时,顾城回避了。他只是个孩子啊,只能驾驭自己理想的童话王国。复杂的现实像一张巨大的网,无情地吞没人最后的热情和最初的灵魂,将人千篇一律化,变成在网中弱肉强食的蜘蛛,编织着诡异微妙的人际关系。血腥、暴力、色情„„谁不是世间的一颗棋子?然而北岛和舒婷要挣扎,用坚决或温柔的方式,顾城,却只有回避。寒冷袭来,婴儿钻进母亲温暖的被窝,酣然睡去。顾城也是,他躲进自己营造的童话王国,用稚嫩的七彩诗句编织着深白的梦幻,任凭外部世界的风吹雨打。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任性的孩子,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像童话中,公主和王子总会走到一起,邪恶者的干涉不过是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华彩。诗行的背后顾城隐藏了自己的恐惧。夕阳西下的某个黄昏,也许会有一丝不快掠过这个任性的孩子的心头,只是一瞬,也足够回味。淡淡的愁飘散在美好的诗行之间,不太明显,不太清晰。“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正因为饱尝了泪水的酸楚,才懂得笑容的珍贵,才会希冀一双不流泪的看不到阴云的眼睛。诗人其实害怕泪水,害怕哀伤与不幸,于是他拿起画笔,涂去他不愿看到,不愿面对的种种。愿望诚然美好,却难免不是对自己善{意的欺骗。阴影就此生根,在任性的孩子桀骜而智慧的瞳仁里,生根。顾城还隐;藏了自己的脆弱。“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黑夜中跋涉的人们,定会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为此振奋也说不定。

然而,这种近似专制的举动,仅用孩子气来解释,似乎已经不够。诗人分明在掩饰,掩无法抵御黑暗的眼睛。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暴露在暖箱之外,否则,便要夭折。我们想知道,这些隐藏、回避,能坚持多久;顾城的死,跟它们是否有关。顾城站在诗行后面,思索,或沉默。他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发愣,瞪着很大很大的眼睛,放飞很多很多的浆果一样的梦。如此生动的描述,仿佛能让人听到一颗脆弱的心灵颤抖的声音。我们再看看顾城的照片,他总是睁着大而空洞的眼睛,凝望远方,好像寻找着什么,大概是在找漂泊的心吧!那颗在幻想与童话王国里徜徉而忘记回家的心。(参考雷鸣著:《二十世纪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选析》,贵州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五、艺术特征

比较同期的几首诗歌,概括一下顾城诗歌的特点。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中的隐喻表现手法与象征一样也是具有其暗指性,通过一个非直接的比喻来使情思或感觉具体化;通过隐喻创造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往往藏得很深,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仅仅是意象的直观世界,而要进一步体会“幕后”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段路程。

六、热点讨论

通过“顾城之死”,看待诗人与诗作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诗的情感特点。 提示:“任性”。对天真幻想的执着与绝望。

2、你认为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阐述。 提示:通过幻想组织意象、意象呈现的主观性、表达生命意识的独特性。

3、课后查阅有关顾城的资料,写写自己对顾城及其诗歌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篇:《爸妈不当孩奴,孩子不做啃老族》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爸妈不当孩奴,孩子不做啃老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爸妈不当孩奴,孩子不做啃老族》。这本书主要讲了女孩萌萌和男孩童童的理财故事。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不少理财知识,也意识到了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必须学会怎样合理地消费。

萌萌和童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不乱花钱。不像我们,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买,而且花的都是父母的钱,并觉得理所当然。而萌萌和童童买东西,都是先考虑这样东西实不实用,然后再货比三家,看哪家的货物物美价廉,最后再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购买。

当然,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肯定有父母不可磨灭的功劳。萌萌之所以能这样健康的消费观念,都是受了她爸爸的启发。萌萌的爸爸让她把钱先存放在自己这,还承诺给她一定的`利息。萌萌一想:“把钱存放在爸爸那儿,又安全,还能赚钱,真是太划算了!”于是她便马上一口答应了下来。这只是其中一个爸爸教导萌萌学会理财的一个小故事。其实为了让萌萌从小就能体会赚钱的辛苦,知道理财的重要性,萌萌爸都是从生活中的一点一点小事开始启发和培养她的。以至萌萌这么小就能“自给自足”,而不像我们这样的“大小姐”“大少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童童和萌萌一样,当他认识到钱的重要性后也努力赚钱:卖旧书、穿小了的衣服、裤子……更让我惊讶的是童童并没有把辛苦赚得的钱随意挥霍,而是把自己辛苦所得全都捐出去了,这份爱心不禁让大家啧啧称赞。

读到这,我真是惭愧至极。和萌萌、童童比起来,我们真是差的太远了。不过我很庆幸通过这本书结实了萌萌和童童两位益友,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今后我会以他们为榜样,从小理财,让爸爸妈妈更放心、更轻松!

【《爸妈不当孩奴,孩子不做啃老族》读后感】相关文章:

1.《爸妈不当孩奴,孩子不做啃老族》的读后感

2.《爸妈不当孩奴,孩子不做啃老族》读后感范文650字

3.《不做任性的孩子》读后感

4.不做定向思维的奴隶美文

5.不做职场上的奴隶美文

6.《爸妈太过分:不当乖小孩》读后感

7.爸妈太过分,不当乖小孩读后感

8.不当房奴,不炒股心情日记

9.心情随笔-不当安全感的奴隶

第五篇: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我希望,我是一个睡在梦里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个童话里的孩子”

——顾城,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在“文革”时期任性执笔的孩子。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与北岛的冷静理性、深刻独特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这个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 的天才人物, 以他那不泯的童心, 既爱幻想而又敏感忧思的气质, 用心灵和诗情建造了一座与尘俗对抗, 充满温情、纯洁的童话世界。当他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自己的诗时,他写的东西,就和他的心灵一样,是纯洁的,就像草叶上晶莹的露珠,稚嫩、动人。

“没有实现自己的梦

却要将梦的蓝图焚烧的不留痕迹 前进不了 却又折了后路”

而这样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却又别有一番。正是这种特点使得他在新诗史上大放异彩。他的诗包含着华美丰富的意象、奇特丰富的想象和“理想主义”色彩——他希望的纯美的童话世界和自然纯粹的世界。

他诗的澄澈、精致和透明的, 不是童蒙的咿呀, 而是智者的吟哦。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如铅的沉重。正因为顾城太偏执于没有污秽的内心世界和纤尘不染的诗歌梦境, 这样的任性必然使他或迟或早地迎头撞上并不完美的世界那无情的墙壁, 甚至刀锋。

“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 我们都有那笨拙的自由 不流泪的眼睛”

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26岁了。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是个孩子的心理。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拥抱。正如他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理想多么单纯,只是希望回到大自然中,静静的活着,养几只鸡,布置一所房子,生活在在威克岛旖旎的风光上。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的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所以,任性的他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自拔。随后,在和谢烨相识、相恋四年之后, 这对“朦胧诗人”结了婚, 由于婚后的顾城有了谢烨对人间烟火的独自承担, 便更加超脱地坠入了他的精神漫游和诗意迷梦之中, 成为一个绝对的诗人, 一个绝对的隐士, 绝对的圣者, 以神秘的微笑和灵慧面对与他隔着重重帷幕的芸芸众生。

“我在想 在希望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但他这样纯净的心灵、纯粹的梦想近旁却是一个分裂的人格,分裂的两边,一边写着美好,一边画着残忍。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只是始终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不是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这个世界太多残忍。英儿走了,背叛了他,这个虚荣贪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可是,他的爱人,为什么又要走,他把所有的信任和活着的力量都交给她保管,如果他走了,不是带走了他的一切了吗?如果必须那样,那就,那就,一起走吧。他就是这么一个任性的孩子。

“杀人是一朵荷花 杀了,就拿在手上 手是不能换的” 最后因为他率性而为、他的任性,使得他的“妾”和妻相继让他偏执的内心对世界和生活产生了无可救药的绝望, 最后迫使他走出美妙而玄虚的“ 乌托之邦”,举起那把利斧,结束一切。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其实,在顾城的心里,深深藏着一种暴力美学。他只是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即使是任性,也是诗人的任性,是万人皆可以理解的任性。而“任性美学”,在顾城这里一方面表演着天堂湛蓝的颜色,一方面欣赏而热恋着人间血色的红。

“那段日子 也许

不像想象中那么幸福 却也那么珍贵 那么单纯

那么任性的童年。”

顾城曾说,他渴望美,永恒与生命。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和挣扎,他渴望美丽的出现,他想带给人们一个理想化的洁净的童话世界,他也尽力去做了。从少年到生命的中后期,他一直在努力的建造着、维护着他的世界。他的童话世界里,没有现实的复杂,那里单纯美好,有自然,还有他和他的女儿国。他和陶渊明一样,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并且他身体力行,他用实践说明了人们在理想王国里究竟能走多远。虽然结果是悲惨的,但他依旧在追寻着。

虽然,他因为偏执和幼稚而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而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但他的诗歌成就和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则是不容置疑的。顾城他既是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也是个伟大而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作品众多,不少成为诗歌上的经典之作,如《一代人》。而他意象丰富、想象奇特、自然美丽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顾城是一代人的偶像,他的创作感染了许多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追逐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理想,用“笨拙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天国花园图。可童话毕竟是童话,在现实面前,童话和孩子都显得那么脆弱。可是正因为现实的浮躁,我们才更怀念顾城,怀念童话。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