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审视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
一、导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信息变革的推动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类社会旧有的孤立生存模式也得以改变。然而, 无论科技与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交流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 问题也因此孕育而生。因此如何面对这样因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沟通障碍及可能出现的冲突, 是跨文化交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特征
任何的交际都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符号系统的基础之上的, 如何界定这种交际活动是同文化交际还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就是依据这种交际所基于的特殊符号系统的属性来判断。如果交际的双方共处于一套相同的理念认知体系, 那么这就属于同文化交际;如果交际的双方各自认同一套不同的理念认知体系, 那么这就是跨文化交际。在同文化交际中, 文化可以充当交际的催化剂, 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对交际活动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的顺利发展。跨文化交际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所处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恒定的, 这是因为交际双方的文化特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历史, 种族, 宗教, 地理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是可以变化的。比如, 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小于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是因为受到历史, 宗族, 宗教, 地理的影响,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重合或相近, 而中美文化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次,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的差异性超过共享性, 这种差异性阻碍了交际活动的开展, 有时候甚至会造成误会和矛盾冲突。跨文化交际双方的认知符号系统, 行为方式系统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会根据各自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 传递和解码, 这个过程必然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冲突和碰撞。比如在电影《刮痧》中, 中美文化中对于刮痧这种治疗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认知, 双方曲解对方的意图, 从而造成了交际的失败。
1、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反应
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星球上, 英语无疑成了一种通用的交际手段。但是我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受制于文化差异从而并不乐观。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为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及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跨文化交际能力便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的体现形式
由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国的英语教育的侧重点一直在与形式及意义的讲解, 而缺少实际的运用, 从而导致了学生较少的涉及到文化。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考试能力或者语言能力, 但是在实践交际中缺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
1、英语称呼语上的错误
高职的英语教师都听过这样的对话。
在日常英语运用中, “teacher”只是一门职业, 并不能像中文那样适用于称呼, 所以我们常在电影里面听到外国留学生这样称呼自己的老师“Mrs.Morgan will give us a lecture next morning.”
2、对于“我懂了”的回答方式
在中文里, 受到老师的解答或者指导之后, 我们通常会以一句“我知道了”作为表达我们理解对方意思的方式。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 “我知道”直译成的“I know”表意为“我早就知道了”, 所以当我们对外国人讲出这句话的时候, 他们会以为自己的讲解或指导都是多余的, 他们会立即中止讲解或者指导。正确的表达自己理解老师的讲解或者指导的语言应该是“I see.”
3、打招呼的方式
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见面打招呼经常会说“你吃了吗?”或者“你去哪里啊?”这些问句并不代表我们想知道具体的答案, 只是相当于“你好”的意思。但是当这些问候翻译成英语, 便有干涉他们隐私之嫌。因此常用的英文打招呼方式除了“hello”和“How are you?”之外还有“How is it going?”“what’s up?”等。
4、打电话的方式
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能跟外国人打电话, 所以很多学生被问及打电话时候便会脱口而出这样的对话:
5、隐私
中国文化里对于隐私的敏感程度远不及欧美等国家。我们很多人只是觉得问及收入的时候会不好意思, 但是却未意识到外国人对于收入这种私人问题很介意。由于文化的差异, 我们总是有一种感叹, 外国人为什么会对那么多的话题都敏感啊。
四、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岗位需求, 面试职业的复合型的人才。针对高职英语口语的教学上, 我们便应依照这一目标, 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 能够胜任目标岗位需求的, 具有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以及信息化背景之下, 只有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审视高职英语口语的教学, 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目标人才, 未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提供人才保证。要保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 英语的口语培养应该与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两者是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相互依存。为贯彻这一点, 口语的训练应与英语国家文化的相关知识学习同时进行。尽可能的使两方面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要了解一种文化, 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 对于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各自具体细节方面的知识点, 都应通过口头讲解或者阅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其获得体验性的认识, 通过建立一种情景, 帮助学生借助对比加深认识。同时注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区别,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多彩的习俗;而西方文化有其开放的价值观。利用全球性的眼光看待问题, 了解、包容不同文化,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 克服中国文化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中之重。固有思维的改变, 需要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组织, 给学生创造一个全面的语言和文化环境。除了互联网, 阅读材料的运用, , 推荐学生借助影视资料, 歌曲等多媒体资料, 有目的、有重点的感受多彩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同时注意避免西方错误的价值观, 尽可能选取跟学生实际未来、职业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模仿和锻炼, 潜移默化的提升跨文化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 对比分析法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在英语中“It rains cats and dogs”意指历史上英国的关于下大雨时有趣的场景, 而在中文里, 我们往往使用“大雨倾盆”等形象的比喻来描述雨很大。其次, 中国的“龙”一词象征这吉祥和皇权, 而英文中的“dragon”一词具有明显表示邪恶的意思。这些词字面表达的含义, 是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的典型反应。类似这样的例子中体现出的语言文化差异, 贯穿在英语口语教学始终,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观察, 体会文化的差异。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参与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认识。高职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基础的培养, 更应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1-4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81.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王向阳.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及其对策.现代交际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