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
第一篇: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
体育课堂是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主阵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我认为体育课堂是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品德培养于教学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合作、吃苦耐劳、勇于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
第二篇:课堂是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
课堂是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语用字习惯,具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自从湖里区教育局提出“先学后教”“导学案”模式教学以来,我校大力践行“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注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语言文字教育主渠道,并渗透到各学科,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课程化。
我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言文字运用》(选修)中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包括: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共四节内容。我在教学时用到以下方法来打造“高中语言文字规范”导学课堂。
第三篇:课堂教育——德育的主阵地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只有抓住了课堂,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要抓好课堂德育,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德育主阵地,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应以育人为首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具备如下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扬每一个学生之长,避每一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学校要为学生这个资源主体创造适合其开发生长的条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快和那些天才联系起来,似乎与己无关,对一般学生更是望尘莫及的事。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主要经历是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是这个资源主体开发的中心活动,提高学生主体素质是围绕教学活动开展的。
二、高尚的师德是德育教育的灵魂,平等轻松的课堂是德育教育的基地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以及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 、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训导学生,不要迫使学生违心地按教师的旨意学习和生活。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局面,使学生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不是任何政治或德育的标签能达到的一种状态。我国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并未有达到生活般自然浑成。只有生活化的德育,才有生命力。
三、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爱国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
第四篇:为什么说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结合课程所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 学校有责任办好指导组织家庭教育。学校指导组织家庭教育的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家长学校。第一,理论依据,长时间以来,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点。鲁迅曾提出办父亲学校。前苏联的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也做了阐述。马卡连柯说组织家庭教育,学校应该是基础,学校应该领导家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家长学校的论述和家校合作很多,他说,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可能设想我们会有没有完满的家庭教育。第二,法律依据,1995年《教育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应该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的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有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优势。
二 学校有指导组织家庭教育的优势。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完整的工作时间,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有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有强大的法律约束。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懂得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知道某一个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来补充。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专业性,系统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组织所无法相比的。
三学校有组织家庭教育的条件。第一,有教学场所,图书装备,师资装备第二,总体上家长信赖学校。
四学校有组织家庭教育的必要,学校办家长学校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是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未成年人的教育方面,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最为广泛紧密,并能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专业优势辐射到家庭教育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性,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家校彼此协调合作,使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大的优化。
综上所述,学校在指导组织家庭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责任,有优势,有条件,有必要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所以说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第五篇:学校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学校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班级是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中小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故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班主任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使班级集体成为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有效组织载体。
本选题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基础上,总结中小学班级管理经验,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教育的成功做法,交流班主任工作艺术,探讨加强班级管理的理念更新。这些感悟和体验来自一线教师的直接感受,我们期望中小学有更多的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讨论和交流,以使班级集体真正成为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组织载体。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曾说过:“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而班主任就好比学生过桥的引路人,如果引导得好,一批批孩子将在一座座桥上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笔者在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曾多次尝试一些教育方法,也学习许多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治”还是“法治”
一个高水平的班主任会指挥,会“偷懒”,工作驾轻就熟,班级积极向上,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就容易大包大揽,唱独角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特别是在班上有学生犯错误或者是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极易埋怨和发火:“平时怎么教育你们的?对你们讲过多少遍啦?怎么老是记不住啊?”有时还会因冲动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其实学生很不服气,心理也很不平衡,这种不服气和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造反”。其实,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教育方法早已捉襟见肘了。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一个蹩脚的教师是将现成的真理奉送给学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得真理。”为此,我们在教育管理上应摒弃“人治”而采用“法治”——此“法”指的是“约法三章”之“法”,是经过班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公约”。大家按“约”办事!尤其是要设定“惩罚教育”公约!谁违约谁受罚,心服口服!人格平等,尊严相当,让“班荣我荣”、“我辱班辱”的荣辱观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实践证明,这种“法治”远比“人治”有成效得多!
“虎威镇山”还是“刚柔并济”
毋容置疑,治班必须有“威”,无“威”也就谈不上“望”或“信”。有的班主任以“严”立威,有的班主任以“冷”树威,有的班主任则以“松”取威,更有的班主任以“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生威……其结果明显不同:“严”者,则使学生沉默对抗,消极而生恨;“冷”者,使学生热情凝固;“松”者,则常被学生取乐嬉弄,威信全无。唯有“人格魅力”者,赢得真正的威信和学生的敬重!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班里树立威信呢?
一个有威信的班主任,首先会巧妙运用“刚性原则”来立威——用约法三章中的“惩罚教育”作为“班威”来治理班级。这里的“惩罚教育”不是体罚,而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理合法的“法治”,在班级管理中,刚性管理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惩罚”要惩之有理,惩之有情,惩之有度,惩之有恒,惩而不苛。有了这条惩罚的“红线”,会使班级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大家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一切将井然有序。其次,他还要会“柔性管理”。“柔”就要使学生感受到班级里的温暖和亲情。而要形成这样的氛围,班主任就要用情去开展工作,巧用五“相”:一是从第一天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亲切“相迎”,以平等、民主、和蔼、和谐与微笑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接待他们;二是真诚“相识”,在亲切相迎后,班主任应以快速相识法认识班里每位学生;三是无私“相交”,在“相迎”“相识”以后,班主任应主动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一句话,就是把心交给学生,把底亮给学生;四是无间“相知”,在这一阶段,师生关系应该已经密切无间,无话不谈了。最后是依依“相送”。
“占台”“拆台”还是“搭台”“补台”
班级管理成功与否,关键是如何运用好班长和班委一班人,这也是一门艺术。大多数班干部都是经过“擂台”初步竞选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考验、民意检测、评选而产生的。他们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有的班主任由于求好心切,办事往往事必躬亲,结果筋疲力尽,效果不佳。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是不“占台”,推行班干部责任制,给班干部搭好“舞台”,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其次,对班长更是以诚相待,满怀热诚地把他请上台,大胆地让他唱主角,演重头戏。在舞台上,班主任主动热诚撑腰,关心班干部的学习成绩,使他们在台上有实力,说话有底气,做事腰杆硬,站在台上有威信。
但是班干部毕竟是学生,由于年龄、经验、能力等原因,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或疏漏,面对这种情况,有经验、有修养的班主任会怎么办呢?他们此时决不会批评、埋怨或者推卸责任,“晒台”甚至于“拆台”,让班长“冷场”。相反,他们会积极“补台”,有的放矢地“补”或“暗补”(暗补,就是当班长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陷入僵局时,班主任以冷静、间接、含蓄、不直接为他人觉察的方式,在非对抗的情况下为其弥补或挽回工作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主动承担事情的责任。如此精心扶持,有利于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全面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日趋成熟老练。
“冷漠责备”还是“热情引导”
作为班主任平时工作中最棘手、最怕的莫过于遇到屡教不改的“顽劣分子”。其实,面对这类学生时,首先,在引导他们改错的同时,要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要了解和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正的、关心他们的;其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机会,搭建舞台,给他们发挥特长、展露才华、重树形象的机会。
笔者以前所带的班里有一个“顽劣分子”小马,他不但爱冲动,还曾持械斗殴、严重伤人,学校有意要开除他。但我出面担保并留下了他,而且主动承担起帮教的任务。我发现他动手能力较强,人也机敏,就说服校科技组老师收下他,让他参加头脑OM活动。半年以后,他成为我校参加市级竞赛的主力队员。临走那天,我给他围上亲手编织的围巾并祝福他:“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三个孩子不负众望,过五关斩六将,在国际竞赛中满载冠军之荣凯旋而归。回来的那天,在人群中,我注视着三个好男儿中的小马,他也正用寻觅的目光在欢迎的人群搜寻着。当看到我时,他不顾一切地冲到我面前,紧紧地抱住了我,泪水在师生的面颊上流淌……从那以后,他彻底变了,懂事了。三年后,他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班主任犹如一位出色的雕塑家,而要能雕塑出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珍品,雕塑者本身就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艺术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