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超音段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论文(通用)

超音段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论文(通用)

超音段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母语和外语教学中都被列为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 语言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书面语言, 传统上书面语言也比口语有更高的地位[1]。而阅读则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知识和信。

超音段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论文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母语和外语教学中都被列为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 语言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书面语言, 传统上书面语言也比口语有更高的地位[1]。而阅读则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手段, 并因而成为检测语言掌握程度的要点之一。尽管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2], 黄萍[3]、傅政等[4]等学者的调查却显示, 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使用阅读技能的频率明显高于听说技能。

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5项技能中最擅长的就是阅读,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从历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情况看, 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两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5]。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两个方面。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许多语言教师和专家都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 北京大学的李赋宁教授曾说:“阅读中见树不见林的毛病必须用快读来解决, 通常大家对快读存有戒心, 怕囫囵吞枣学的不踏实。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实际阅读中, 快读是最自然的阅读方式……这种快读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使读者更窥见作品的全貌, 更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我们阅读外语的能力若能达到又快又准,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阅读这一关已经过了。”李教授指出的见树不见林的问题在阅读中的确非常普遍, 快读正是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 但快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 它需要长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阅读技巧, 乃至心理素质的训练。笔者认为, 语感的培养对快速阅读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而超音段语音意识则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面。如若在教学中能结合其他语言知识进行系统的、潜移默化的训练, 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 什么是超音段语音意识

我们知道语言的自然物质材料就是语音,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进行分析, 得出的最小单位就是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能独立区分语素或词的语音外壳的最小语音单位[6]。音位可分为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音段音位是语音的线性历时成素, 是根据线性组合的先后顺序切分出来的语音单位, 又称“切分音”;它包括元音、辅音、元音与辅音、辅音与辅音在词中的组合, 即音位组合或者音节。超音段音位是语音的非线性共时成素, 可以在语流的某一时段上同时出现, 或附加到某个音段上, 与这个音段共现。在语流中当音段音位连缀组合成较大的音段时, 往往产生了原来所没有的语音成素作为它的特征或组成部分[6]。这种较大音段中产生的语音成素超越了原来较小音段的线性组合, 能够独立区分语义, 形成最小语义配对, 但在音段内是不能被切分的, 因而又叫做“超切分音位”。Lyons[7]则将“超音段音位”描述为“话语中超过不止一个音段音位的区别性语音特征”。本文把讲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超音段音位的直觉性理解称为超音段语音意识。

在英语中能区分语义的超音段音位主要包括重音 (stress) 、音高 (pitch) 、音长 (duration) 、停顿 (pause) 和语调 (intonation) , 它们都具有非线性、共时性、层次性和超切分性等特征。例如, 在下面这个英语句子中, What could he have said to them if he had chanced to see them in the street?

重音一般加在What, said, see和street四个音节上;各个音段的音长并不相同, 一般来说带重音的音段发音长一些, 不带重音的音段发音相对短一些;最明显的停顿应该出现在them和if之间;音高则要跟根据说话者想强调的语义对象不同而变化:如果强调是he而不是she或it, 音高模式可能会是What2 could he4 have said3 to them1 if he had chanced2 to see3 them1 in the street? (1、2、3、4分别表示低音调、中音调、高音调和超高音调, “它们在区分话语的语调模式中起结构信号的作用”[8]) ;如果强调them而不是her, him或别的什么东西, 音高模式则会变成What2 could he have said3to them4 if he had chanced1 to see2 them1in the street?语调则包括整个句子的超音段组合特征和句尾的升降调, 它是整句话或某个语言片段中音调的变化模式。这个句子中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及非线性结构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二维直角坐标系描述 (如图1) 。

重音是附加在某些音节之上的语音成素;音长则表现为被强调语音的语音连续;停顿介于两个大语义群之间;音高附加在深层语义之上;而语调则与整个句子共现, 是说话时整个语句中音调的起伏变化, 是本语言单位中跨度最大、层次最高的语音成素。

2 超音段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的关系

语言学家对超音段音位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大多数是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9], 或者研究超音段音位在语音教学、口语及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10~12], 或者研究超音段音位的掌握与二语学习经历之间的关系[13]。而国内外关于超音段音位和英语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一般认为音段音位是语言中区分和表达语义的主要特征, 而超音段音位是次要的[14]。但实际上, 在很多语言中超音段音位在表义、辨义和理解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不应被忽视, 在阅读训练中尤为重要。阅读中较具独立性的最小理解单位应当是句子, 而要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词汇, 还要正确把握句子的结构。没有词汇量谈阅读是无米之炊, 只有词汇量却不懂句子结构就会见木不见林, 二者的有机组合才是阅读的完整工具。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主要通过句法切分来进行, 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学生超音段语音意识的培养。

笔者曾帮助一用人单位进行英语测试, 面试者均为通过国家六级英语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按要求面试者朗读一篇难度相当于国家四级统考的文章, 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结果发现那些发音流畅、语调正确的面试者比其他面试者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要高出40%以上。由于专业兴趣使然, 笔者又对很多学生作了同样的测试, 结论是:具有超音段语音意识的学生比不具备这种意识的学生的阅读速度大约高出30%~50%, 正确理解率高出25%~45%。

追根溯源, 其中奥妙大致有三: (1) 从语言的起源来看, 最先产生的是语音和口头语言, 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由于人们保存语音信息的需要逐渐形成了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书面语言, 在语言研究工作中口头语言对于书面语言的优越性早已成为语言学家们的共识; (2) 书面语言主要由线性的音位、音节、词汇、短语和句子构成, 很难直接明了地体现这些组成成分之间的有机结构或系统性关系; (3) 超音段音位在不同层次上把句子之中、甚至句子之间的各种组成成分有机地连接起来, 表达了说话者或作者深层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意图。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超音段语音意识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 在这方面对语言学习者进行系统、正确的培训, 必然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进而达到高效快读的目的。

3 超音段语音意识的训练方法和步骤

正如前文所述, 书面语言很难体现语言单位的整体结构, 但要把能够体现这种结构层次的超音段音位都标注出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超音段语音意识的培养应当从口头语言入手, 而后逐步向书面语言过渡, 最终达到在阅读中的熟练运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应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标注法、朗读法、默读法、阅读法和快读法五种;把不同的训练方法搭配组合成四个训练步骤:第一步:标注法与朗读法结合;第二步:朗读法与默读法结合;第三步:朗读法与阅读法结合;第四步:快速阅读训练。现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收到的效果简介如下。

第一阶段:

教学时间:30学时。

教学对象:200名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一、二、三单元中的100个典型句子 (用10学时)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10篇文章 (用10学时)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四、五、六单元中10个较简单的段落 (用10学时) 。

教学方法:标注法与朗读法结合。

教学过程: (1) 将有关重音、音长、停顿、音高和语调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做一简明介绍, 主要包括它们的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诸如, 重音是语音强度的表现, 句子中语义作用明显的实词才会带重音;音长指语音的延续, 带重音的音节或词发音都比较长;停顿体现了音段组合和语音节拍, 是音长延续的中断;音高是语音振荡频率的高低;语调则是整个语言单位音高起伏的表现, 可以用来“传达句子中词语所不能传达的信息”[15]; (2) 把句子、段落或短文做超音段音位标注 (可以只标注重音、停顿和语调) , 每个语言单位的标注方法可能会有很多种, 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做, 只要语义通顺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而后选择标注最为精练、最能体现语义的那种, 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并要求学生背诵。

教学效果: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 90%的学生已能在不用标注的情况下比较流利地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较为简短的文章。

第二阶段:

教学时间:20学时。

教学对象:经过第一阶段培训且基本达到教学效果的学生。

教学内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七、八单元中10个较简单的段落 (用10学时)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中的5篇文章 (用10学时) 。

教学方法:朗读法与默读法结合。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把要讲解的文章/段落进行正确标注, 并拟出内容较为简单、但全方位的阅读理解题目 (这里讲“全方位”是指问题应包括文章细节、词汇理解和较深层含义等) , 然后带领学生按标注朗读一遍, 再要求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默读一遍, 并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按照正确标注背诵文章/段落。

教学效果:全部接受培训的学生都能在朗读两遍、默读一遍之后正确回答90%以上的问题。

第三阶段:

教学时间:30学时。

教学对象:经过第二阶段培训的学生。

教学内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一、二、三单元中10个重点段落 (用15学时) ;15篇较为简单的国家四级统考阅读文章, 其中包括一般题材文章和科普文章 (用15学时) 。

教学方法:朗读法与阅读法结合。

教学过程: (1) 讲解阅读和默读的区别, 即默读只是朗读不发声的形式, 它仍然着眼于每一个音位、单词, 而阅读则要减少这种时空上的线性成分, 着眼于由带重音的中心词、停顿、音高和音长划分出来的语义单位, 及整个句子的调式等这些多维的、层次性的东西; (2) 教师课前把要讲解的文章/段落进行正确标注, 课上带领学生朗读一遍, 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重音词和停顿; (3) 要求学生标出重音词和停顿; (4) 要求学生以重音词为着眼点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5) 课后背诵讲解的文章和重点段落。

教学效果:全部接受培训的学生都能答对9 0%的问题;过半数的学生能答对100%。

第四阶段:

教学时间:20学时。

教学对象:经过第三阶段培训的学生。

教学内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四、五单元中10个重点段落 (用10学时) ;10篇标准的国家四级统考阅读文章, 其中包括一般题材文章和科普文章 (用10学时) 。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训练。

教学过程: (1) 讲解快速阅读的特点、方法及要求。训练学生略读 (skim) 、查读 (scan) 和跳读 (skip) 的技巧以及按意群阅读的语篇阅读能力; (2) 教师课前把要讲解的文章/段落进行正确标注, 重点划出主题句和关键词 (即重音词) 以及需要停顿和跳读的地方; (3) 教师就每篇文章或重点段落提出主旨性和细节性的问题, 要求学生先划出主题句和关键词, 以其为着眼点阅读文章并运用相关阅读技巧回答问题; (4) 课后背诵讲解的文章和重点段落。

教学效果:接受培训的200名学生在2008年6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率达到76.8%。

4 结语

在音位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中, 关于超音段音位的范畴、标注方法、辨义作用和场景作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些问题尚无定论;人脑对超音段语音层次的认知过程和模式语言学界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在自然语言的机器处理方面也还没有确定的超音段音位的识别程序。虽然这样, 超音段音位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在语言研究中已经受到各方面语言学家的重视。希望笔者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这点点滴尝试能引发广大语言学习者和语言教师对超音段语音意识的兴趣, 并对本文所述不吝指正。

摘要:超音段音位在语言的表义、辨义和理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包括重音、音高、音长、停顿和语调等。本文简要叙述了超音段音位和超音段语音意识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以及超音段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的关系;文章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笔者培养学生超音段语音意识的方法、过程和在阅读方面所收到的效果。

关键词:音位,超音段音位,超音段语音意识,英语阅读

参考文献

[1] 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Ltd, 1972, 5.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

[3] 黄萍.从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看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3) :21~23.

[4] 傅政, 庞继贤, 周星.中国入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及需求预测[J].外语界, 2001 (5) :16~21.

[5] 辜向东.走出大学英语阅读技能认识上的误区[J].外语界, 2003 (4) :60~65.

[6]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76~83.

[7] Lyons, 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89.

[8] 黄长著, 等.语言与语言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268.

[9] Twaddell, W.F.Stetson’s Model and the‘Supra~Segmental Phonemes’[J].Language, 1953, 29 (4) :415~453.

[10] Ives, S.Linguistics in the Classroom[J].College English, 1955, 17 (3) :165~172.

[11] Lado, R.Phonemics and PronunciationTest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51, 35 (7) :531~542.

[12] Jenkins, J.Research in Teaching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J].Annual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 24:109~125.

[13] Trofimovich.P, W.Baker.LearningSecond Language Suprasegmental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6, 28:1~30.

[14] 曹剑芬.现代语音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10.

[15] 理查兹, 等.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3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