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第一篇: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 课题7寓言两则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3、培养生字质疑能。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

第一篇: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课

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

3、4自然段

轻声读

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指名读

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缗王

一一听之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08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

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

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

1、

2、3题。

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嗖,沾,啧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

1、

2、3题。

4讲读第

1、

2、3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

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第4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

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复习。

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第4题。

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

4、5自然段。

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小题的问题,默读第

4、5自然段,完成表格后半部分。

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自读自划。

小组交流。

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

5、

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

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09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具学具

胶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2、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后检查:

、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六、作业

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

、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

板书设计

莫泊桑

福楼拜

虚心求教

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

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

悉心指导

勤学

善教

引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

,更加

,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

,因此,

莫泊桑终于写出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3

清明

教学目标

、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

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新课标第一网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对于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

看、瞧、瞅、盯

眺望、鸟瞰、仰视、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还有许多词语,在表达上都有多样性,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积累。

2、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读一读

入木三分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怎样刻苦练习,以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课本要求观察马车,富丽堂皇的,或者装饰简陋的。但是,这和我们同学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我改变为观察自行车。

观察骑自行车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行走的。晴朗时,风雨交加时,交通堵塞时,等等。还要猜测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

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

三、口语交际

购物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春游钱给自己购物的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购物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种物品的作用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

四、习作

我的观察日记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进路生活中的观察对象。

形式上,用日记的形式。

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鄂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9山茶花 教材简析:

本文以设问句“你见过山茶花吗?”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然后介绍了“山茶花”的颜色、形状,又以“我”与“老花农”的对话作为过渡,写出因为花骨朵有一股“特别的劲儿”,所以花才会这么美,最后以感叹句结尾,赞扬了花骨朵坚忍顽强的品格。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和方法: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前3个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你们见过山茶花吗?

2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山茶花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和双横线中的字,读准字音。

3、检查、正音。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5、查读课文,指导难读准、读顺的句子。

6、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剩下的生字,学习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生字。

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二.学习课文。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课文

2、3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山茶花很美?

2) 指名答,重点指导读好“一株树上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让学生先自己拿彩笔试着画一画,然后再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山茶花的颜色很美的?

4) 指名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结合文中出现的比喻句,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朗读句子;与同学讨论,想象山茶花的样子;仿说句子。) 5)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 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呢?自己读读课文

4、5自然段,想一想吧。

2) 指名答,重点指导读好“果真特别!”“下了那么大工夫,话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使学生明白成功之花如此艳丽,是因为追求成功过程中付出的无数艰苦的努力。

3) 学生齐读最后1个自然段。 三.背诵。 1学生自由背。 2指名背。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五.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2我会写。 3组词。 板书设计: 19 山茶花 花的颜色 美 花形 花骨朵

20微笑着面对一切

教材简析:

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桑烂从入国家队到意外受伤,从接受治疗到出院迎接新的的生活的过程,表现了桑兰勇敢地面对困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超人的勇气。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这位勇敢、坚强的小姑娘的事迹,二是让学生学习桑兰那种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与病痛作斗争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像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地勇气。 教学重难点:

体会桑兰在受伤后的表现,她在队友面前,在医生面前,在恢复生活能力的过程中,在出院时桑兰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标:

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桑兰遇到的难以接受的事情,脊椎骨受伤。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2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你有什么意愿对桑三姐姐说吗? 3请你大声地说出来吧。 二.初步感知。

1让我们看看桑兰在受伤之后,在医院里的生活。让我们去看看桑兰吧!

2请同学们把难读的生字在小组里多读几遍,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说说课文里记述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

1请同学们说说课文里记述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让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3学生交流:桑兰是怎样面对伤痛的。

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她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中,她的脊梁骨骨折,有可能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一生。 四.发展创新。

1我们桑兰是多么值得赞赏,她的坚强的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把桑兰的介绍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吧! 2学生相互交流桑兰,介绍桑兰。

她是国家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

5岁开始练习体操,体操运动就是她的生命,就是她的事业。

12岁时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与病痛作斗争地。激励学生像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地勇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时摔伤了,也许将永远要在轮椅上读过一生。

2如果是你遇到这样难以让自己接受的事情你的心情如何?(我会非常的沮丧,非常难 过。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继续正常的生活下去。

3可是桑兰坚强的面对着并承受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是怎样面对这一切 的?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2请你拿出你的笔在课文中勾画出答案,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感受。 三.细读感悟。 1学生交流:

1) 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摔断了脊梁骨。 2) 在医院里她非常坚强。

3) 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地比赛情况。

4) 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有着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5) 她非常的自信,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 老师相机板书:

不掉眼泪 询问比赛情况 不怕剧痛 配合医生治疗 不怕累 自己自主生活 不屈服 微笑面对人生

2老师指导朗读。读出桑兰坚强、自信的精神。这些也正是桑兰的感人的地方。 3把你们刚才找到感人的地方读一读。 4分小组读感人的句子。 四.发展创新。

1面对微笑的桑兰,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2把它写下来吧!

写得好的在班上再朗读。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 2组词。 3我会填。

21一次著名的冲刺

教材简析:

本文以蒙太奇的手法着重描写了派特利在比赛最后阶段顽强的表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令人震撼的一幕,他体现的是人类最值得称颂的品质——不屈不扰。通过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体会到派特利虽败犹荣的原因,并有信心像他那样,超越自我,战胜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11个字,认识6个字,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的意思。 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杜伦多,派特利的赞美之情,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杜伦多,派特利的赞美之情,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12和生字,认识9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一次著名的冲刺》。(板书课题) 2看了题目后,你有何疑问? 3学生齐读

4质疑:一次著名的冲刺指哪次?谁冲刺?为什么称为“著名”的?„„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看来你们的疑问还真不少,下面让我们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疑问是可以解决的?

2学生交流。

3这篇课文的生字不多,让我们来看看!(出示生字)有那些同学会读这些生字? 4对于这些词的意思,你们都理解吗?(当堂查字典)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部分质疑。

(2) 谁冲刺?(杜伦多 派特利)一次著名的冲刺指哪次?(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

(3) 学生开小火车读。

(4) “敦”是反文旁;“胫”是后鼻音。

(5) 交流:蹒跚: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没有宣传、推行,就流行开来。

三、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再次质疑:

1、生字都学会了,带入课文看看会了没有?边读边思考,你们对于课文的内容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4、交流质疑:杜伦多 派特利晕倒了为何还要坚持跑完?既然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感到了,那为何没有把金牌判给他?大主教的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去讨论。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识字,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杜伦多,派特利的赞美之情,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二.读课文,解决质疑

1同学们上节课提了些问题很好,很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下面,我们在学习小组中读读课文,看看在课文中能否找到答案?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想象一下,医生冲入场内扶起派特利时,他会说些什么?的确,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有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但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你能否用“虽然„„但„„”来说一句话?是啊,参加奥运会获胜是每个运动员心中的目标,但是参加奥运会,更重要的则是表现出了那种顽强的精神,所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名言从此不胫而走。(板书名言)

4小组学习:读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5交流。想象一下,医生冲入场内扶起派特利时,他会说些什么?(师生配合读课文第二小节)学生练习说话。

三.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1、奥运会之所以成为一种全世界引以为傲的运动就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体育精神。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说明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吗?

2、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学习就好比跑马拉松,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和艰辛,但老师相信只要你付出了,哪怕你并不能获得第一,你同样会受到来势和同学的喜爱、尊重。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把它写下来。 四.课堂练习。 1听写。 2组词。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李白》

教材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介绍诗题。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式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得“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得诗愿望所建天门山壮美景色。

2、出示《望天门山》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看图说话的顺序)

二、初步感知

1. 作者到这样的情景,情不自禁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有谁想第一个尝试的? 2.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学生交流大概的诗意。

4. 出示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得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浩瀚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5、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意。

6、自由朗读第一句,小组交流感受。

7、指名学生读。

8、全班读。

9、教师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上句写望中所间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10、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意。

11、自由朗读第一句,小组交流感受。

12、指名学生读。

13、全班读。

三、拓展与实践

1小组合作选出读得好的同学。 2全班进行比赛。

3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4同学们还收集了哪些李白的古诗。进行交流。

语文乐园

(七)

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乐园分四个部分“读一读”包括认读同义词,积累成语,读成语故事。“写一写,背一背”向学生介绍两则外国名人名言,,谈一谈对“坚韧、顽强”的看法。通过探究桑兰的语言和口语交际,体会坚强、勇敢的精神,学习写运动的习作。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并积累四组同义词; 2认读八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学习马克思和居里夫人两位名人的名言,读的过程中体会书法的美,让学生仿写名人名言。 4成语故事“精卫填海”让学生体会警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5读句子,体会语言带给我们的力量。 6口语交际《我很勇敢》。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并积累四组同义词。 2口语交际《我很勇敢》。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并积累四组同义词; 2认读八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学习马克思和居里夫人两位名人的名言,读的过程中体会书法的美,让学生仿写名人名言。 4成语故事“精卫填海”让学生体会警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乐园

(七)》。 二.教学我来试试。 1读一读。(同义词)

1) 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2) 男女生搭配读一读。

3) 说一说我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同义词。 4) 学生交流一下。 2读一读。(成语)

1)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读一读”,你们张开自己的智慧的双眼,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分小组读一读。

3)我们还可以找到这样的成语吗? 3写一写,背一背。

1) 让学生自读自悟,记忆感受句子的内容。 2) 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

3) 让学生背句子。开展“比一比,看谁背得快!”的活动。 4) 学生背诵名言警句,同桌互背检查。

5) 教师指导学生抄写名言,注意把自写美观,还要注意行款整齐。 6) 找出其他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交流。 三.课堂练习。

1背诵三句名言警句,并按格式写好。 2写一写表示坚强毅志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完成探究与发现。 2口语交际《我很勇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乐园

(七)》。 二.教学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同桌互读。 3请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

4学生从书本中再找找这样的句子。 5指名交流。

三.口语交际《我很勇敢》。

1揭示交际的话题——我很勇敢。

2举例子:学生自己读读文文和乐乐的对话。 3你觉得自己勇敢吗?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1) 小组内交流。 2) 指名全班交流。

4拓展:以后遇到困难你会怎样表现呢? 1) 独立思考。 2) 指名交流。 四.总结。

习作7 习作内容:我们的运动会 习作要求: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学习写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

2、先互相交流一下,再写下来。

3、语句完整通顺,运用一写平时积累的好词句。

4、按时完成习作,练习自己修改习作。 第

1、2课时 教学内容:

1、 审题定向,明确此次习作要求。

2、 引导学生运动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我们就把它写下来。

二、审题定向

1、 阅读习作要求及提示。

2、 明确要求: A本次习作写什么? 我们的运动会。 B大家写这次作文时要注意什么要求呢? 要写下自己最难忘的那一刻,即突出重点。

三、指导选材,独立写作。

1、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我们首先进行选材。

2、 学生交流自己选取的材料。

3、 师生共同评议。

4、 书上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词句,可以用到你们的习作中去。

5、 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经过。

3、4课时 教学内容:

1、 回顾习作要求,评析习作草稿,从中学习平改方法。

2、 自己修改习作、互相修改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3、 习作定稿誊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习作要求。

再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评析习作草稿。

选择学生中几例典型习作示例评析。 示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面面俱到,记流水账。

评议:是否符合习作要求,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应怎样改。

三、自改与互改。

1、 根据对示例的评析,自己修改习作,师巡视辅导。

2、 互相读一读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师巡视辅导。

四、定稿誊写

1、 整理修改,定稿。

2、 誊写习作。师巡视辅导。

要求:字迹工整,格式正确,按时完成。

第三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所见》教学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所见》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趣

1.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

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词,读生字。

所、牧、捕、蝉、闭、立、

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

“蝉”看图学习。

牧:比较字形:“放——牧——枚”。

4.自读诗文。

(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

(3)读出节奏。

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

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图”趣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文”趣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趣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

师:我发现,你们吟诵

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

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

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

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

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

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书”趣

书写“立”与“童”。

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七、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动听的)歌声„„。

( 因为)意欲„„,

( 所以)忽然„„。

点点头,扭扭头读。* * * *,* * * *。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 *** ,* * ***。

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

看 读

听 吟

想 唱

第四篇:鄂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10.齐白石的画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齐白石的画最基本的一些特点。作者先对齐白石和他的童年生活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齐白石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重点。

2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是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

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伴随着音乐,出示几幅齐白石的画。如虾蟹图、枇杷图老鼠图等。)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几幅画,它们都画了什么?看了有什么感受。 2知道这些画是谁画的吗?他就是著名画家齐白石。 3有那些同学知道他,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4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齐白石。

5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比如:徐悲鸿以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全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

1) 指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2) 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学生自由说边说边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点词语

3) 再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归纳 画中国民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a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 b以前画家从不画的东西 c他最擅长画虾

3小结: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答案。 三. 学写生字。 1齐读生字。 2学生记字形。 3师范写“物”。 4学生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巩固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

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齐白石最擅长画什么

二. 细读课文,想一想齐白石为什么能从“细、微”处着手,使他画的画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2学生交流,并简单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学生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画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三. 拓展训练

1齐白石还画过许多的画,画过许多有趣的东西,(出示一组)你能不能像课文那样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形容这些画呢?

2指导学生相互交流,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四.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sao( ) 扫

sao( ) 2听写。

著作 影响 农民 经历 取走 钓虾 富裕 姓名 植物 欣欣向荣 3我会比。

贫( ) 源( ) 烛( ) 绘( ) 品( ) 愿( ) 冲( ) 会( )

11.卢沟桥的狮子

教材简析:卢沟桥的狮子着重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从课文生动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卢沟桥的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卢沟桥的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歇后语激趣导入

师:姜太公钓鱼 生:愿者上钩 师:卢沟桥的狮子 生:数不清 今天我们就学习《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 看了这个题,你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什么?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卢沟桥在什么地方?有多长?是什么样子的?桥上的狮子真的数不清吗„„

2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 品读词句,学习观察表达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议一议

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品评。那些是作者看到的?那些是作者听到的?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比较五种不同形态的狮子,在比较中理解“大概”一词,了解这段文字的特点:先讲所看到的,再讲所想象到的。

4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谁想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来演一演。

5小结: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狮子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由此可知,写作时,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没有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这样文章才生动形象。

6写一写: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那里看出不止这些形态(生:„„),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狮子?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巩固识字,背诵第2自然段。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卢沟桥的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2将自己设计的石狮子的形态读给大家听。 二. 了解历史,感情升华

1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形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谁能把它讲出来?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3学生交流,结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谈。

4师补充“

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 熟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 课堂练习。 1听写。

建筑 联合 拱形 圆柱 忘记 淘米 抗战 到处 2选择正确读音。

歇(xie xie) 蹲(zun dun) 厘(li ni ) 甚(sheng shen)

12罗马速写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遗址、雕塑、喷泉的描写,表现出罗马城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呼应。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

过程和方法: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

过程和方法: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罗马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去参观罗马城。

3、板书课题。

4、你想想作者会写些罗马的什么呢?请大家快速地看一遍课文,谁能最快发现?

5、交流:作者写了罗马的遗址、雕塑和喷泉。

6、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小组交流。

3、出示生词,检查读音。

4、请6个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自主选择,读懂课文

学习课文的

二、

三、

四、五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这几段话,边读边想:罗马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1)遗址多(

二、三段)引导学生了解:遗址基本在古城,历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是斗兽场,结合插图了解它的雄伟。看图理解词语“坍塌、废墟、残毁”。

(2)雕塑多(四段)CAI课件,感受雕塑的多与精美,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美感。 (3)喷泉多(五段) A说说对喷泉的感受。

B想象喷泉的姿态,有的„„有的„„还有的„„启发感悟其千姿百态,别具一格。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比比看谁读得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巩固识字。

过程和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复习,巩固知识

1、出示课后练习中的词语,指名认读。

2、罗马城留给你印象最深得是什么?

3、交流,读相关的段落。 二.情景体验,拓展延伸

1、招标导游:请你介绍罗马城的一个特点。

(1)一分钟介绍罗马一个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当场打记者问,考查学生课外知识和课前搜集资料情况。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 如果要拍一部罗马风光片,请你来写解说词。

(2)收集资料,请你为大家推荐一篇写中外名胜古迹的美文,或一幅描绘中外名胜古迹的绘画。

三.学写生字。 1齐读生字。 2学生记字形。 3师范写“装”。 4学生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我会写。

Luo ma cheng shi di zhi zu zong ( ) ( ) ( ) ( )

shi bing bei ke zhuang shi kong bu ( ) ( ) ( ) ( ) xin shang ( )

2选择正确读音。

速(su shu) 媲(pi bi) 废(fa fei) 3我会填。 ( )( )皆是 ( )( )无缺 ( )( )巷尾 星罗( )( )

千姿( )( )

别具( )( )

古诗诵读 《 舟夜书所见》

教材简析:短短20个字,写了有风无风两种景色。读了这首诗,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观察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我们更佩服他用词的恰当准确,想象的丰富。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会认“莹”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舟夜书所见》。

过程和方法:结合图画和柱石,理解《舟夜书所见》的大意,并能想象《舟夜书所见》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时间:0.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你知道哪些诗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教师介绍查慎行。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古诗《舟夜书所见》。

二、练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2、检查朗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三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结合插图和课文注释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5、上台背诵,展示。

6、及时鼓励,表扬。

三、巩固

1、齐背《舟夜书所见》。

2、请同学们回家练习背诵其它的古诗。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字,知道部首字的作用。

2、积累词语,了解我国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对学生进行一些艺术的熏陶。

3、学习马克思的名言,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阅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阅读简短故事的能力,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是历史悠久、约定俗成的语言。

5、读课文中学过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总起句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字,知道部首字的作用。

2、积累词语,了解我国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对学生进行一些艺术的熏陶。

3、学习马克思的名言,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阅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阅读简短故事的能力,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是历史悠久、约定俗成的语言。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朗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读每组中的汉字。

3、自己观察、比较,从而归纳出每组字中,前一字与后一字的关系。

4、了解部首字的作用。

二、看图读词语。

1、出示挂图,让学生充分欣赏这几幅画。

2、学生说一说画的内容,有兴趣地可以猜猜画的作者。

3、图文对照,自由朗读,了解这些画的特点,理解词语。

4、多种形式朗读,积累词语。

5、回顾与拓展:联系学生学过的课文《徐悲鸿画马》《竹石》《齐白石的画》加深理解,鼓励学生课外收集相关的资料,丰富认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出示名言,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导抄写,要求整洁美观。

5、出示其它马克思的名言,背诵积累。

(1)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2)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彼岸。 (3)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4)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5)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四、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同桌合作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相对这个人说点什么?

4、交流你读过的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中学过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总起句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个话题的交流,让学生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有关指示,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能清楚表达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句子。

2、注意学习书上小伙伴的提示语,把这些句子放到文中去读。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5、再到课文中找找这样的句子体会体会。 二. 口语交际《北京奥运会》

1创设情景,营造自主参与的交际氛围。

1》观看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领奖的录像片。 说一说: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时,你会想到些什么?

2》观看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纪录片,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 2小组交流,人人参与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知道的北京奥运会的事。四人一组或自找交流伙伴,互相介绍。每小组由一名同学负责主持,鼓励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交流后互相评价,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3和谐互动,反馈评价

各组自愿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评一评看谁介绍得最清楚、最全面。 4拓展延伸

以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相互交流,分享对北京奥运会的了解,畅想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说说我们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

习作4 习作内容:听来的故事 习作目的:

训练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清楚的表达出来。 教学时间:4课时 1、 2课时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清楚的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引出习作话题。

二、听故事。

1、听故事磁带,要求:听的时候注意听仔细,边听边想边记,听清楚故事讲的谁?故事怎样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2、在放一遍磁带,把没有听清楚的地方记下来。

三、写故事。

1、学生写故事。

2、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是否把夫是怎么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写清楚。 3、4课时 教学目标:

修改草稿,上作文本。 教学过程:

一、 讲评草稿。

1师选几篇写得好和写得不好的在全班念。 2学生集体修改,说出好在哪或哪不好。

二、 学生修改自己的草稿。

三、 上作文本。

第五篇: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家乡的故事》

教学内容

1、唱:《竹乡娃娃爱竹林》、《小城故事》

2、做:听音填空 创编旋律

3、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4、玩、《我的花园》、《到我美丽的地方来》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通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难点: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四课时。

安全小常识: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竹乡娃娃爱竹林》、《小城故事》 教材分析:《竹乡娃娃爱竹林》是一首二段体的儿童歌曲,有主题和副歌两个部分,4/4拍,大调式,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构成,基本节奏为“ ”,具有欢快的舞蹈性,旋律中多次出现53 3 53 3 、5 56 等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进行,使曲调更加显得欢快活泼、跳跃,表现了少年儿童吹草哨儿时的欢乐情绪。副歌部分为二部合唱,以1—6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节奏较为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由于二部和声的出现增加了歌声的厚度,使情绪更加饱满充实,满怀激情地唱出了春回大地的田野景象,也唱出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理解歌词内容,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了解竹子的精神、寓意。

3、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重难点:装饰音:前倚音、降记号;歌曲快乐的情趣。 教学准备:

1、课件、笛子

2、学生课前收集与竹子有关的饰品、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二、导入:

1、同学们,大家一看课题,肯定就知道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与竹子有关的内容了。你见过竹林吗?

2、那么,你对竹子或竹林有什么印象呢?

3、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照片、饰品等。

4、从同学们以上的介绍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对竹子是充满了喜爱之情的。我们把那些盛产竹子的地方称为“竹乡”。那些地方的孩子们经常会唱一首快乐的歌,叫《竹乡娃娃爱竹林》。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三、新授:

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范唱录音。 (课件“范唱”)

2、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3、逐句释疑:

前倚音——轻、短、快(模唱)

降音记号——本音基础上降低半音,韵味独特(听辨不同,重点练唱“依呀,依呀”)

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知了”,轻快地(手势)

变拍子——不同拍号在同一曲中运用(拍号2/

2、4/4的含义;一组学生唱歌词,另一组按拍号拍节奏)

4、第二段歌词学唱。(尾声延长音记号)

5、完整聆听范唱并轻声跟唱。(课件“范唱”)

6、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课件“伴奏”)

四、知识拓展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成片的竹林给竹乡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所以向歌曲中唱的那样:竹乡的孩子们爱竹乡。那,大家想知道我国哪些地方盛产竹子吗?(课件“竹乡”)

1、中国是竹的故乡,最有名的竹乡有:云南的西双版纳、浙江的安吉、四川的长宁等处。

2、和竹子有关的成语有:胸有成竹、竹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竹子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它是象征吉祥的、

3、竹子有哪些用途呢?生活用品、工艺品、乐器„„(课件“用途”)

五、巩固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出示“竹笛”。

2、教师吹笛伴奏,学生完整演唱。(课件“伴奏”)

六、小结(课件“用途”)

1、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会了一首歌叫《竹乡娃娃爱竹林》,大家在这节课上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2、一首竹乡娃娃爱竹林,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七、作业:复习《竹乡娃娃爱竹林》 安全小常识: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做听音填空

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填空,初步学习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并感受和声魅力。

2、旋律的创编,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对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听记旋律音与创编旋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3、二部合唱能够做到音准、和谐。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等,用丰富的手段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一派生机的景象。

5、最后一句旋律中有一个延长记号,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动作整齐地延长、整齐地结束。

6、完整地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创编旋律 导言:(出示儿童创作的乐曲,师范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怎样?那这是和你们一般大的同学创作的,但我同样相信大家也可以创作出来,你们有信心吗?

1、节奏

那我们就从基本的节奏着手吧!你能拍一拍这样的节奏吗? 出示: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那你再来听一听在下面的几条旋律中,哪一条才是这样的节奏呢?(用DO RE MI FA SOL五个音创编的旋律)大家的耳朵真好,那你们也来用DO RE MI FA SOL来创编旋律吧!

2、创编交流

比一比谁的旋律更好听。真是各有千秋哦!(师生互动)

3、自主创编

怎样,创编旋律很有意思吧!还有一个3/4拍的,大家也来玩玩吧!

三、听音填空

要想创作旋律,还得有些基本功的,比如耳朵要特灵,为了训练自己的耳朵,最常见的练习是听音了!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自己的耳朵吧! (出示旋律谱)

完整的旋律是这样的,仔细听——那我们跟着琴声来哼一哼,当括号中的音,你不肯定时,可以就用些母音唱一唱。呵呵,其实老师在括号处弹奏了个双音,但我发现同学们不是能听出上方的音,就能听出个下方的音。恩,还不错!(唱旋律)分乐句来听!(单旋律音)那现在我们在完整的听一听!呵呵,一个提议,唱一唱吧!

四、总结下课

有兴趣的同学到是可以也来创作一些简单的歌曲哦,当然别忘了可以合作完成,更别忘了与我分享哦!如果学生有课堂乐器的话,就可以更方便了哦。 安全小常识: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弯弯的月亮》,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通过听《念故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作用。 教学难点: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欣赏重点: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欣赏过程:

(1)出示两首乐曲的名字,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名字想象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或使用以前学过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大自然的声响,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有所对比。

(2)欣赏两首乐曲。两首乐曲均有打击乐器参与演奏,音乐旋律明显,情绪热烈。

(3)注意加强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想象,再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结构以及乐器的音色等方面加以总结。

(4)注意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如:挂图、板书、讲解、听辨、讨论想结合的手段,理解音乐,了解管弦乐知识。

(5)再次听赏。师生讨论。 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念故乡》)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感受风格的不同)

一、听《弯弯的月亮》

1、初步聆听,感受

《念故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

(播放小提琴《念故乡》、木琴《弯弯的月亮》)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 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总结

通过《弯弯的月亮》,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好奇吗?

二、欣赏《念故乡》

(一)导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二)欣赏《弯弯的月亮》

1、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4、小结

安全小常识:过马路、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复习八孔竖笛曲《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二、常规练习 :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

1、复习《弯弯的月亮》《念故乡》。师生评议。

2、学习《无锡景》。

(1)教材分析:《无锡景》是一首歌唱无锡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传统 小调。音乐富有江南特色,曲折婉转的旋律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

(2)出示旋律: 1=C 2/4 江苏民歌《无锡景》

(3)练习重点:

A、此曲以连音为主,要演奏得圆润、连贯。

B、第十八小结中演奏2535时,在指法的连线上对高音孔的开闭要 较高,左手拇指要迅速、准确到位。

(4)练习吹奏。教师指导。

四、作业

安全小常识: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以免有危险。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歌》 教学内容

1、唱:《中华民族歌》

2、做:选择恰当的音填空创编旋律

3、听:《我爱你,中华》

4、玩:《蒙古人》 教学目的

1、学会用轻巧、圆润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幸福、快乐之情。

2、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的主音感、调式感;继续进行旋律的创编练习,开拓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3、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旋律的表现力,感受音乐形象,培养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圆润、轻巧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中华民族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的激情。 2.会唱《中华民族歌》,了解不同民族特点。

教学器材:录音机、磁带、电子琴、多种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等) 教学过程:

一、在音阶练习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的名称呢?

1、唱一唱——猜一猜

(A)师唱乐谱,请生想一想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课件:唱一唱——猜一猜) (B)请生跟着师一起轻声哼唱。

(C)请生回答,根据不同意见师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引导热爱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2、师总结引出《中华民族歌》的学习。

(A)请生出示自己搜集的各民族相关资料。

(B)师补充,展示相关图片,请生说说对图中民族的了解。此过程中以《中华民族歌》的乐曲做背景音乐。(课件:看一看——说一说)

三、新课的学习

1、师弹琴范唱新歌《中华民族歌》。

2、请生说说都听到了哪些民族?

3、再次欣赏《中华民族歌》的音乐,欣赏前请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笔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更多?以及对各个民族的了解。(课件:听一听——谈一谈)

4、欣赏完毕,请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发言。

5、师生共同讨论,师引导生热爱我们的大中华。

四、节奏的学习

1、以《中华民族歌》的歌词和节奏为基础,进行节奏的学习。(课件:读一读——拍一拍)

2、放《中华民族歌》的音乐,师生以快板的形式齐声朗诵歌词,拍手打节奏。

3、请生使用手边的小打击乐器,再次跟着《中华民族歌》的音乐演奏。

4、分小组练习,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

五、聆听新歌,哼唱。

1、请生闭上眼睛欣赏《中华民族歌》。

2、请生跟着录音机轻声哼唱。

3、师弹琴,请生翻开课本跟着琴音开口唱。

六、边唱新歌边用小乐器打节奏。

1、请生分组练习把唱和打节奏结合起来。

2、师弹奏,生边跟唱边打节奏。

七、创编表演

1、师播放一段民族舞蹈,请生跟着做做动作。(儿童节学生自己的舞蹈)

2、师引导生抓住各民族舞蹈的特点,使生从舞蹈中感受我国丰富多姿的民族舞蹈,激发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请一些生以《中华民族歌》为根据创编表演,师弹奏,其余的生跟着《中华民族歌》音乐边演唱边打节奏。

八、引伸

请课后生搜集、思考各民族音乐特点。

九、全体师生《中华民族歌》的音乐中,师生再见。

安全小常识: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选择恰当的音填空

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主音感,调式感。

2、通过创编的练习,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中华民族歌》。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连音线的出现使歌曲情绪变得舒展,但短暂的三拍后旋律又恢复了跳跃的节奏,这一情绪的变化非常细腻生动,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和幸福甜蜜的情感,学唱是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乐句的处理可在前两小节稍作渐强,随后渐弱,唱好跳音,演唱回显得更加生动,

3、采用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二、创设情境 师:(看《樱桃小丸子》片段)大家喜欢小丸子吗?今天小丸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哦!小丸子,你来做什么的呀?

三、选择恰当的音填入括号中

师:小丸子,别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会帮助你的是吗?

小丸子:音乐老师让我在音乐课之前,在黑板上抄写一条旋律,可现在变成这样了哦(出示)有两小姐看不见了,这可要怎么办那,要被骂了哦。(别急、别急。)

好象是DO ;好象是LA ;好象是RE ;又好象是SOL 。

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丸子,好吗?

1、视唱旋律:怎么你们一唱到最后都唱DO呀?!

2、选择恰当的音

师:小丸子,瞧,还差一小节了,大家加油哦!这里是个什么音呢?那就把这些音都填进去唱唱,看看哪个音最合适?

3、小结:

师:小丸子,看,这不就完整了嘛!快去上音乐课了,不然真的要被骂了。 小丸子:我真是太谢谢大家了,大家和我一起去上音乐课吧。 四 、创编旋律

小丸子老师:谢谢小丸子同学。我们把这一旋律来唱一唱。(小丸子笑) 下面呢,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节奏创编旋律。

1、出示节奏

师:这样的创编旋律我们也做过,我们也来创作吧。看谁作的好听。

2、 自由创作,师巡视。

3、先来听听小丸子她创作的旋律吧。(评价)

4、我们中有没有同学比小丸子创作好的旋律呢。(学生作业)

五、总结下课

小丸子:大家真棒,我要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师:还有什么要跟小丸子说的,快抓紧说哦。(交流)

安全小常识: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带陌生人回家,以免受骗上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我爱你,中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华》,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能该手但段曲式的表现方式,通过图形、动作等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形象,段落变化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这有两幅画,画中表现的是什么?(交流)

那么,根据展示厅的要求,要为这两幅画选择音乐,就请我们来设计下,找一找用什么样的音乐。

二、欣赏分析:(略)

1、听《我爱你,中华》

师:听到乐曲后,你是怎样想的?(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2、听《我爱你,中华》 师:再来听一听《我爱你,中华》,感受水草轻盈的舞蹈。

1) 唱,师弹奏听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唱一边用手划出旋律。这一旋律是向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那么你觉得老师的弹奏到位吗?(交流评价) 2)听A段(多听) 仔细听听,还有哪里也是描绘水草摇曳的形象?当你听到之后,立刻举手示意老师。

3)听B段

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听全曲

三、总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综合复习八孔竖笛曲。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你,中华》。

2、复习《中华民族歌》。

3、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奏。

4、玩《蒙古人》

四、作业 :全面复习八孔竖笛。

安全小常识:时时刻刻做到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做危险游戏。

第五单元《神奇的西部》

一、 教学内容

1、唱 《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2、 做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 创编旋律

3、听 《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4、 八孔竖笛 《秦腔牌子曲》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唱一唱练习,熟悉另一首叙事性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不同情绪及风格。

3、通过旋律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继续培养创造的欲望。

4、通过欣赏,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在逐步积累民歌音调的同时,增长民族的感情。

5、孔竖笛:学会吹奏《秦腔牌子曲》,初步做到节拍分明,起伏明显,连音与断音对比鲜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增强热爱民歌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培养创编节奏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教学目标:通过安徽民歌《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了解其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唱一唱的练习),快来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吧。从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

大家都来学一学吧,和我一起表演。那你们快说说“草原”这个地方?

二、感受不同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1、听乐器演奏版本

师:(资料),就如老师刚演唱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一样心情,那你来听听这段旋律与《春风吹 》有什么不同?

2、 师: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想不想唱?

三、学唱《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1、发声练习

师:不急不急,来,先唱唱这句旋律。(出示:歌曲最后小节)这句旋律中,感觉如什么?(儿童版本)

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演唱的,要挑战吗?

3、跟磁带学唱

4、解决难点

(1)向学生介绍这首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衬词中“得儿”应连在一起发音,不要唱成两个字。

(3)注意切分音节奏。

(4)我们学唱这首歌曲可将它作为民间喜庆节日演唱的小调来处理,因此可以唱的欢快、活泼些。

(5)用多种形式演唱。如:领唱齐唱、男女声演唱等。

师:你想怎么来更好的表现歌曲呢?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

四、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可现在没有打击乐器,你能用身边的东西代替吗?来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下课:学了这首歌你的感受如何?

六、作业:背唱《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安全小常识:夏天到来有闪电出现,请同学们注意放雷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通过旋律的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培养创造的欲望,感受旋律的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拍号,创编节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二、用打击乐器为《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伴奏。

1、演唱歌曲,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 (欢快、活泼)

3、出示节奏旋律,用打击乐器伴奏。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练习。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根据歌曲情绪及表演需要设计不同的节奏型和伴奏乐器,全班共同表演,倾听产生的效果,选出最佳方案。

5、在表演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演唱演奏音量的协和和互相配合,不可喧宾夺主。

三 、唱一唱下面这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说说它表达的情绪与本课学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1、分析: (略)

2、出示旋律: 1=C 4/4 先视唱旋律,再配上歌词唱一唱。

3、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情绪与速度。

四 、创编旋律

要求:本课的创编旋律,既是对3/4拍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良好训练。需要创编的旋律为两个乐句,有拍号要求和旋律音,创编只需加入节奏即可。

(一)鸡毛信

师:大家知道“鸡毛信”的故事吧。今天,我们得送份鸡毛信,当然也有暗号了。(师拍打3/4的节奏)只有对方的暗号正确,我们才能将鸡毛信交给他。

(师生互动,熟悉3/4)

(二)创编旋律

师: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这鸡毛信里是什么内容吧。那现在请这四位小勇士给大家来看看。

1、出示

1)5 5 6 1 1 6

2)5 6 5 3 5-

2、任务

师:其实我这也有一封鸡毛信,上级要求当看到这四封鸡毛信后,才能打开。

信的内容:请大家按照1)、2)、3)、4)各音的顺序创编一个3/4的旋律。

也就是这些音就是这样排列的,但是可以把这个四分音符的5改成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等。大家能完成任务吗?

3、小组合作完成

(1)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3/4拍含义和学过的3/4拍节奏型。

(2)根据节奏型把练习中的节奏音进行组合,产生旋律。

(3)在视唱的基础上加入节奏型的旋律创编。

师: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4、选取其中板书演唱

(多唱并按照3/4强若规律拍手演唱) 安全小常识:课间不在教室里疯狂打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通过听《母女夜话》和《放马山歌》,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逐步积累民歌,培养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杨柳青》

师:(唱《杨柳青》),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赏《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1、《母女夜话》

1) 初听,感受

2) 再听 师:那么,我们想:这些美丽的姑娘们梳者各式各样的漂亮的头饰,心情怎样?我们要是看到了,你会想些什么?

3) 哼唱

师:这首《母女夜话》,旋律朗朗上口,充满着愉悦之感。我们也来跟着唱一唱。

4) 拓展

师:关于《母女夜话》,对于出处有些争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搜索《黄杨扁担》。

2、《放马山歌》 :

1)听 :师:这一活泼的《放马山歌》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

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 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2、思考:两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3、 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

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八孔竖笛 《秦腔牌子曲》

二、常规练习 :

1、 师生礼仪。

2、 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秦腔牌子曲》。

1、 教材分析:

《秦腔牌子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该曲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

2、 出示旋律:视唱旋律,体会乐曲的节奏特征和气氛。

3、 演奏要求:

(1) 这是一首三拍子圆舞曲,演奏时应注意其鲜明的节拍与节奏特征。

(2) 第一乐段采用非连音奏法,要求学生演奏的得连贯、流畅。由于第一乐段中的乐句较长,所以演奏时速度不能太慢。

(3) 第二乐段则以断音奏法为主,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情绪更欢快、热烈。

(4) 记号起是乐曲的第二个乐段。

4、练习吹奏。

四、作业:练习吹奏《秦腔牌子曲》。

安全小常识:公共场所不翻越围墙,大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唱《我愿是一条小溪》 教材分析:

全曲为4/4拍,E大调,单二部曲式结构。这是一首情绪欢快、洒脱,旋律舒展、活泼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通过对小溪的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渴求知识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长大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我愿是一条小溪》,在进入二声部合唱时,注意抓住各声部的第一个音的音高。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要和谐。 教学准备:歌谱 电子琴 节奏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清澈的小溪一路欢歌,从巍巍群山中奔来,我从小溪停一停脚步,因为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请你带走??

二、教学新课

1、揭题

唱一唱 《我愿是一条小溪》

2、教师边弹琴边范唱。

3、熟悉曲调

1)说明调号、拍子及情绪; 2)听琴模唱第一乐段; 3)提炼节奏,进行练习:

4/4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

4)随音乐分组哼唱第二乐段。

4、学唱歌词

1)朗诵歌词,体会内涵。 2)分乐段学唱歌词。 3)合唱教学,分组合唱。

三、拓展

1、自编简单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唱。

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唱《蓝地球 红太阳》 教材分析:

张黎词、徐沛东曲。这首歌曲的调式较为常见,但在旋律写作上却透出一股异样的新鲜感,让人强烈地领悟到少年的脚步声随着时代的发展咚咚作响。 《蓝地球 红太阳》全曲为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蓝地球、红太阳》,体验富有时代气息的少儿歌曲的情感。

2、学习用连续的、逐渐积累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和谐演唱二声部歌曲,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 录音机 音乐音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歌曲A、B段的艺术形象。

2、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段音乐的情绪。

教师板书:A段的音乐主题自豪而活泼;B段旋律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结束在辉煌的音乐里,从而展现了现代少年儿童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三、学唱歌曲A段

1、听教师弹奏歌曲A段旋律并视唱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A段中代表性的节奏,练习演唱。

四、学唱歌曲B段

1、分声部跟琴视唱歌曲合唱部分,教师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在演唱B段第

一、二乐句时学习如何换气,再训练学生在充分吸气的歌唱状态下,有表情的歌唱,并应用相应的歌唱技巧来表现歌曲。

3、合唱两个声部,提示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休止符。

五、完整练唱歌曲旋律(跟琴练唱、跟伴奏演唱)

六、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歌曲合唱部分第一乐句两个声部的规律。(三度结构音程)

2、完成课后练习。(小组练习)

3、展示练习成果,师生评价。

七、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歌名《蓝地球,红太阳》的寓意。

2、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关注歌曲表现的每一个要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一听《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材分析:

晓光词,施光南曲。这首歌曲原是一首合唱曲,后来作为一首女声独唱曲被广泛传唱。该曲作于1981年,是反映我国自1979年开始的“新时期”的重要歌曲之一。它吸收了广东、山东、皖北民歌、苗族民歌及梆子等音调,以民族民间调式中常用的徽调式为基础,交融了欧洲大小调调式的特点,创造出了一个极为生动朴实的音乐主题,富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后所带来的兴旺景象以及广大农民对农业实行现代化前景充满希望的心情。

歌曲选用领唱、合唱相结合的形式,使其别具一格,而传统的紧打慢唱的形式,使音乐增加了动力感,更加热情奔放,此歌经歌唱家彭丽媛演唱后,成为音乐舞台上的保留曲目,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是如何描绘秋景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会生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愉悦学生的心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欣赏和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音乐欣赏的再创造。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作曲家施光南的生平。

2、音乐音响材料、录音机、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最喜欢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为什么?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幅画面所表示的季节名称。 二 欣赏歌曲

1、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

2、 教师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师最喜欢的季节就在这首歌曲中。

3、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出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能说说我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吗? (2)你能说出多少描绘秋景、对秋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 (3)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随琴哼唱歌曲的主题部分。

5、要求学生把自己欣赏到的秋天的景象,用文学、美术等形式描绘下来。

6、教师提议:举行班级朗诵会,以小组为单位选聘名朗诵能手,参加班级的朗诵比赛。师生互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秋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能把你的认识说说吗?同学们说的很好,一首热烈蓬勃的歌曲,引出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景的向往,我们不但要善于体会美景,更应该在生活中体会这一切美好的来之不易,担当起主人的责任,改造生活、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首歌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听,通过欣赏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期末音乐测评:

1、平时歌曲学习的识谱练习。

2、平时歌曲学习中的课后练习。

3、期末歌曲演唱。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1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单元(集锦)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