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第一篇: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湘教版科学三上2单元《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1、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1、身边的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1、认识周围的植物
2、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3、有趣的植物
2、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常见的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7、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常见的动物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猜动物
(3)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第二篇: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1身边的植物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王晓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植物,从而认识周围的常见植物,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植物的兴趣。本节课的还为植物分类提供植物的素材,通过认识不同植物的特征,也为下节课“给身边的植物分类作好准备。本节课既是对前一单元观察活动的深入,也是对后面的内容所作的铺垫。
2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对于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观察时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虽然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但毕竟对观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特别是观察实践活动,如何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的。而且组织课外观察活动,最忌无目的观察。所以本课要把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上。由于课外观察活动是分散的,因此观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的任务,评价方法,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3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1身边的植物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4重点难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导 入 课 题
师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吗?(370000种),这么多植物你认识多少?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就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真了不起! 那这节课我们从周围开始,也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植物,好吗?(板书:身边的植物)
活动2【活动】
二、认 识 周 围 的 植 物
(一))师:我们周的围有哪些植物,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样的即是指植物的特征,如果直接说特征,学生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带来几种常见的植物,你能对号入座吗?
(二)、师:看来孩子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这些植物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该怎样观察呢?(小组讨论)
交流观察方法:1.用眼睛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2.鼻子闻一闻植物的味道。3.手摸一摸植物的表面。4.舌头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1身边的植物
引导归纳观察植物要用到多种感官,如手眼鼻。
(三)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植物好吗?观察前老师有小小的要求;’
1、小组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可以对植物的枝叶花果实的情况,或各部分的颜色,形状,大小有无毛刺等方面描述),记录员及时记录。
2、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他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适时点拨)
(四)交流汇报:
我们发现仙人掌。。。。 我们发现多肉植物。。。。我们发现水竹。。。。
小结:观察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植物,不同的植物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描述时可以从植物的枝、叶、花、果实的情况或者植物的颜色、气味、外形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述。
(五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如:没有水植物能生长吗?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仙人掌为什么这样多肉多刺?它为什么不长叶子?一棵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
师:你想怎样解决?(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或者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像果农请教)
活动3【活动】
三、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1身边的植物
师:同学们的真是合格的小科学家,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曾给植物进行了分类,在科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这些植物分类吗?把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明分类依据,记录员及时记录分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3.汇报,教师记录。
4.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是否植物体的特点分木本和草本,可以根据植物的价值分分为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分分为陆生和水生。
师: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请说一说小组内交流一下。(如根据植物的大小分,根据植物的形状分,根据花的颜色分,根据能吃和不能吃分,根据茎的粗细分等)
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法,合理的分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植物的种类繁多,但只要掌握了分类方法,就可以更好的区分认识它们了!
活动4【活动】
四、认识有趣的植物
1. 师:孩子们,看来植物界还藏着很多奥秘等着你去发现呢!
师:王老师今天就给孩子们带来两种有趣的植物,想认识他们吗?(师介绍) 你们的科学书的12页,也介绍了几种有趣的植物,想认识他们吗?翻开书去看一看吧(介绍捕蝇草,霸王花,纺锤树,含羞草)
2师:了解了这些有趣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那据你了解植物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1身边的植物
(生自由说师生总结)看来植物的用途可真多,让我们保护植物,从身边做起吧!
活动5【活动】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给植物分类
三、有趣的植物
身边的植物
第三篇: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活动总结
认识身边生物,调动学习积极性
北京版初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是“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这个活动是学生进入初中生物课后的第一个实习活动,并且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个活动给一个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契机。根据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学生情况,我们精心安排了这次活动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先把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观察了一遍,并用照片记录下来,确定好植物和动物的名称,这个过程中有些植物和动物种类也是我们不太了解的,于是,我们利用翻阅植物图谱、上网搜索、询问专家等方法把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弄清楚。只有老师清楚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之后我们又做了更细致的教学安排:1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本活动主要目的是认识校园内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其生活环境,体会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适应性。2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一种生物时不要随意观察,而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例如:观察植物时可采取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的方法,并要对自己所观察的内容进行记录。3让学生学习绘制观察路线图;教师可以先示范给学生如何绘制路线图,再给学生进行指导。4 让学习学会归纳总结。学生整理观察记录,把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进行归纳。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路线图的绘制及讲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校园动植物,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学校的情感,通过完成绘图作业培养小组内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篇:东北富饶的动植物资源
(人美版第六册第19课) 执教者:大连育文学校林雪
教材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其中我们的家乡东北物产丰富,也有着富饶的动植物资源。“动植物”是孩子门很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热爱自然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教材中各种动植物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北各动植物的种类和外型等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各种形式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加以分析,可学习不同动植物的表现方法,以及对情节、环境的表现等。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东北动植物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回忆,表现动植物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幅作品。
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儿童画的能力。
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动植物。 难点:不同种类动植物的特点、情节的表现及画面的整体安排。 学习材料:
教师:教材、课件;
学生:教材、绘画用具、彩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
认识东北动植物
1、 抢答游戏:你知道我们家乡东北有那些动植物资源吗?
2、 课件演示:东北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3、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动植物的相关知识。
二、
探究学习东北动植物特点
1、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几种 动植物的特点。
2、 放映课件,归类几种有特点的动植物(习性
外形等)。
3、 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组织学生讨论:是否抓住了起特点?教师与学生进行修改,使其突出特点。
4、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解决本课重、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
学生美术实践活动
1、 布置作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彩笔、剪纸、拼贴等),创作一幅表现东北动植物的作品。
2、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引发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造型能力。
四、 作业展评及小结
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第五篇:植物的叶 小学科学 教案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绚丽多彩的叶子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刚刚我们看过了这么多多姿多彩的叶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2、体验探究:
(1)、分一分,摆一摆 :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
1师:我捡了几片落叶?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师: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2师: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预设:按形状分,有几种。
按大小分,有几种。
按颜色分,有几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大小、颜色
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生活动: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
来分类。
3师: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生活动:同学们开始自由组成小组,再合作分树叶。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表现很出色,汇报的很完整。你们喜欢与同学合作学习吗?
(2)、比一比:
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有残缺,有完整的树叶,(同一种树叶)让孩子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
1、 质疑: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
生活动:观察
2、讨论: ○ 1)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或不是同一种叶?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形状是否相同。
师:同学们争论的交点中这片有残缺的树叶。你猜一猜,这片叶变残缺之前的样子。请一名同学来为这片叶补画缺少的部分。
生活动:观察得出结论,观察到了形状相同,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而残缺的叶我们可以根据其它部分补画出其本来的样子,再进行判断。
2)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生活动:观察发现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许多相同特征。
生活动:看,听,闻,尝。
预设: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3、比较:对比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发现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预设:叶由叶片和叶柄二部分组成。 叶由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组成。
师适时解惑: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小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3)、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与思考:出示形象逼真的各种生长阶段的叶,请学生根据叶的特点在○黑板的一根大树枝上贴树叶。要求要体现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生活动:发现叶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选择叶在树枝上的位置。
师:结合板书比喻:这根枝条好像人类的一生,从左到右分别是幼年、童年、青中年、老年、死亡。检验一下是否贴对了?
改正的过程,也是对各阶段叶的再认识。然后进行讲解:
1) 长在枝头上的是芽,形状最小,是叶最嫩的阶段,叫叶芽;
2) 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嫩叶;
3)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叶子,大家自然想到长大的叶子;
4) 再往下进行就不用老师提醒,学生马上联想到人老时很多人会驼背,叶子的边缘就会卷曲起来这就是枯黄的叶子;
5) 至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五、总结升华:
师:叶还有许多秘密,这节课我们还没有发现,你还想知道关于叶的什么内容?生思考并回答。
大家可以课下搜集关于叶的知识,贴到教室后的大板上,同学们共同分享。
1、今天,同学们拿来这么多的叶子,你们是怎样收集到的呢?
预设:我是在林子里捡到的。 我是在校园里摘的。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一位同学的行为是对的?
教师总结:大自然是美丽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希望你们能照自己说的去做,做的比说的更好。
师:你喜欢树叶吗?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你灵巧的小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叶的喜爱之情吧。
2、生活动:可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