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集锦)

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集锦)

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

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举措。苏卢村以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理念,以村规划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托和载体;以村民增收为目标,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村里土地出租产业新格局;以提高村民素质为根本,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支撑,树立科学健康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以典型带动为突破口,促进全村各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苏卢村利用好本村的地理优势稳步地发展土地出租业。向都市现代产业的转变,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转变就业观念,村里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水平明显提高。村医疗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会

以上是苏卢村的现状的总结,下面我对土地出租业、如何提高村民的生活待遇和如何提高青年人的生活积极性提自己的一些建议:

在发展土地出租业方面,需要调节并保障好村民和租客的关系,确保在合理的法律范畴内能更好的获得经济收入。我觉得应该在村里面多普及有关法律的知识,更好的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我建议可以在村里弄一个宣传栏,专门去普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每一个星期更新一次内容,让村民能从宣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更好的利用好自己的房产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推动全村的经济发展,使村里的经济面向一个更现代化的方向转变。

关注民生是实践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重要工作。生活富裕、生命阳光是全覆盖的,城乡同质。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就是生活富裕口号的实际体现,关爱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体现了阳光般的温暖。

苏卢村应该如何提高村民的待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身边的环境做起,给村民带去良好的生活环境,组织好一部分的村民让他们负责村里的卫生工作的管理,在一定的点放好一下卫生工具,进行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使事情落实到每家每户,让村民爱护环境,让村民能从小事中体会到村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的用心,让苏卢村一步一步的发展到城镇化的生活环境水平。

2、不断增加村民的文化活动内容,定时间开展一定的文化活动,使村里的村民能享受更好的娱乐氛围,从而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3、健全好村里的医疗保险制度,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很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让每一个村民都能看好病、支付更低的看病医药费。

3、健全好村里的电脑等高科技的设备,组织好村民进行电脑的培训,不断的提高村民应用高科技的技能,使村民的思想能与世界先进文化和技能接轨,让村民能时时能了解和查询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实事,更好的进行生产工作。

4、村里的领导班子要让村弘扬好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节假日给村里的村民送去节日的问候,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享受到温暖

5、加强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增加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村里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村里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村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6、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村里电影片源。加强村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村里科教影片的放映。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村里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逐步实现村里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在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而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须积极地开展的。而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其中青年人的进步与提高。他们创造力强,生机勃勃,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稳定和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他们去耕耘;增加农民收入,过上富裕文明生活,需要他们去开拓;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需要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广大农村青年素质的高低、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在加强,如何让村民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是做为我们最迫切需要做好的事情,不断的去提高村里青年人的文化水平是给苏卢村带去新鲜血液的必要选择,对于以后的村里领导班子的接班工作才有后备的青年军团,为苏卢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带去更好新的局面。

经过深入的思考,联系实际,我认为:

一、面对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苏卢村青年生存发展的现状,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应向苏卢村和其他村青年尤其是闲散青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帮助,引导他们学榜样、学技能、学科学、求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到人生奋斗目标,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新一代农村青年。

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决定因素之一,谁掌握的专业技术人才多,综合能力强,学历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村应该给村里的年轻人提供好读书的机会,在村里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每家每户都要宣传,鼓动好村里的村民让自己的孩子都有书读,不要让村民对“读书无用论”坚信不疑,在这方面应该多宣传,通过放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做一些工作上、技能上的宣传,集中村里的青年人进行实务上的培训和技能的培训,让他们能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自我的学习意识,让更多的村里的青年人对学习、对自主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农村年青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及社会应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青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村里方面可以让老一辈的前辈们实行“一帮一”的活动,从老一辈的经验中去教育和引导村里的青年人,让他们能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力更生是每一代人都要遵循的理念,引导村里的青年人更好的去提高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全面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人的道德水平,极大地影响着人的各种行为。因此,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人们都能安居乐业,靠自己的勤劳创造更多的价值,远离聚赌等不好的社会风气,通过村里的中年人的实际行动和实干引导苏卢村的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村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五、苏卢村应该多开展文化活动,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参与到其中,例如队与队之间可以开展一些篮球赛、象棋大赛、拔河比赛、技能大赛、电脑操作比赛、村务文件整理大赛等。通过一些平时常见的比赛增加村里青年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团结好身边的人,学会如何去进取来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们小组对苏卢村现状的一些总结和对村里发展的小小建议。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们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们小组成员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好实际,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出更好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第二篇: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总结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民族、国家对海洋开发、利用的程度,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海洋意识是海洋强国之魂。海洋观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海洋观教育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我校以海洋文化教育实验研究为依托,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强化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信念,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我校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青岛市帆船运动俱乐部学校,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千帆竞发青岛市帆船运动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

一、转变观念,让海洋文化教育成为共识

我校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滨临大海,学生生活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不仅拥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蕴涵着历史积淀的浓厚多彩的海洋文化和渔文化的意象特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渔文化历史积淀,为我校彰显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作为离大海最近的农村学校,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分析学校加强海洋教育的优势条件,确立将学校打造成“海洋文化”特色学校——让大海的孩子真正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激情像大海一样奔涌,体魄像大海一样健壮!认准发展目标,我们就全面着手规划设计,把连廊下的宣传栏设计为海洋文化的宣传阵地,开展“做一个具有海洋品质的人”、“创建海洋文化特色学校” 主题活动;举办“沙滩体育节”、“小浪花艺术节”、“深蓝科技节”和“安徒生书香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楼的走廊分别确定“台风知识主题”、“海洋文化文学作品赏析”等,让学生从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加强了海洋文化教育。

二、政策保障,优先发展海洋文化教育

学校设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海洋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中层干部、学科教研组长、海洋文化辅导员为成员的海洋文化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实施。规定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学生自由分布到各兴趣小组开展活动,训练小组严格考勤,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学校对所有兴趣小组训练进行整体规划,辅导教师制定出科学详尽的训练计划及每天训练活动方案,教导处统一检查,保证每一次辅导的有效性;为调动师生训练、比赛的积极性,除给兴趣小组提供优越的学习训练环境外,学校还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辅导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每年都请有关海洋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专家来学校作报告,让教师更进一步、更直接的了解当前海洋文化和发展发展的趋势、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达地区海洋文化教育的现状,让教师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指导学生把日常生活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政策的保障,我校海洋文化教育特色日渐鲜明。

在工作中,学校建立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海洋文化育人的大科技体系,构建了四条主线的海洋文化教育网络:教科室——教研组——课堂教学渗透系列;辅导员——兴趣小组,海洋文化活动课系列;政教处——级部——班级,海洋主题活动系列;团委——海洋文化教育阵地——班级,隐性浸润系列,使课堂教学、选修课强化、活动课实践有机形成海洋文化教育模式。在理论建设方面,构建我校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开发新的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实践方面,在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普及海洋基础知识的同时,以系列性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海洋文化教育活动。

三、 开展多种海洋教育活动,拓展海洋教育特色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形成积极、科学的海洋意识,学校除开展研究型课程、举办专家讲座外,还采取了多种模式的的海洋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海洋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海洋,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地提高素质。

1、建立蓝色小卫士,增强环保意识和21世纪主人翁意识教育。

为发挥广大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由学校团委组织挑选各班环保积极分子成立蓝色小卫士环保小组,每星期组织活动,有环保知识讲座、环境卫生实践调查、沙滩卫生清理等活动。

2、利用各种节假日或主题教育日,带出去学习、走出去宣传,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开展以认识海洋、探究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海洋知识讲解员,利用现有橱窗传播海洋文化知识,通过广播站、班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为师生系统地讲解海洋文化知识,使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意识深入人心。

3、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形成学校传统文化活动项目。

因地制宜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探索与研究。拓展学校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活动。结合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闯海、野餐、观海等活动。开发学校传统活动项目与“海洋文化”特色相结合,构筑适合我校实际的特色活动。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参与性强,成为学校活动的亮点。

4、打造蓝色校园,营造海洋文化氛围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鲜明海洋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不仅能凸现学校的海洋教育特色,更能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校抓住创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契机,着力构筑蓝色校园,使整个校园呈现出高品位的海洋文化与审美格调。为多角度展现洋特色,学校还精心设计,教学楼的走廊、宣传栏更是变成了海洋文化的景观,各种海洋主题的图画宣传,共同构筑了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向学生展示着丰富的海洋动植物及航海知识,使校园充满了海洋气息和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5、借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蓝色海洋教育系列活动

社会为学校,自然是吾师。特别是我们的家乡青岛,拥有许多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馆、海洋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校在认真组织教研活动,集智打造有效课堂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系列蓝色海洋教育活动。

6、多彩海洋节活动

学校拟定每年7-9月为海洋节活动时间,为期三个月。节日期间,学校多个社团依据学生兴趣,分年级分层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蓝色社团活动,均有佳绩。如高年级多彩绘轩社团有“海韵剪影”“海底总动员”“蓝色T台秀”等亮点;中年级有“炫彩圆盘”“蓝色书法 蓝色情怀”等创意;低年级有“亲海行动”“童心大海”的行动;校级苔花文学社有“蓝色畅想征文大赛”;学校合唱团、舞蹈队等社团有蓝色诗卷文化汇报表演;校级活动还有蓝色畅想倡议书、蓝色作品征集周、“校园小画家”等。海洋节活动均创意非凡,深受学生关注、喜爱,这些活动既是对蓝色课堂的一种拓展延伸,更引发了学生探索海洋、积极进行蓝色创造的百倍热情。

7、特殊的暑期作业

作为海洋节的一部分,也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传统特色,我校充分利用“特殊的寒暑假作业”这一载体,每逢暑期或节假日,都发出“我和大海有个约定”“拥抱大海”等蓝色行动倡议。呼吁学生走进社会,拥抱自然,同时养成爱护海洋和保护海洋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和大海的亲密接触,可以是手抄报,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课件,可以是拍照附文说明,也可以是日记、作文和自拍微电影等等,返校后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或Free taik时间自主汇报,培养学生热爱、亲近与探索海洋、情系海洋的意识。

作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在为本校师生发展提供平台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辐射效能,提高社区居民乃至当地学校学生的海洋意识。为此,学校不仅开放海洋科普资源,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而且将定期组织“海洋科普日”,组织学生志愿者将搜集、研究的海洋知识编制成宣讲材料和宣传栏进社区进行宣讲,邀请社区居民观看校艺术团排演的海洋教育文艺演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居民宣传海洋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了解的海洋知识告诉家人,带动他们共同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通过向家长、社区、其他学校的辐射,提高社会公众爱护海洋、参与海洋开发利用和海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进而认同海洋科普教育的价值目标 ,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海洋文化教育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学校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青少年海洋教育工作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大海洋教育研究力度,大力开展海洋教育,强化海洋文化特色教育,打造海洋文化教育品牌学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做好下列工作:

一、加强海洋文化教育,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学校 结合几年来的海洋教育,我校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的办学宗旨,坚持“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质量创声誉,以和谐带队伍,以特色求发展”的强校之路,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生的和谐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海洋教育为突出特色办学之路,创建海洋教育特色学校。

二、创设文化氛围,让海洋教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1、让校园充满海洋的气息

我校进一步精心设计校园,设立“海浪花”、“海底世界”、“海贝园地”等栏目,校园处处充满浓郁的海洋味,整个校园弥漫着浓郁海洋的气息。

2、让基地成为海洋教育的支撑点

教育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独特作用是其它教育资源无法替代的。学校从濒临黄海的地缘优势这一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建立校内海洋文化陈列室,由海生动植物标本展览、船模陈列、学生海洋作品展览几个版块,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感官体验,构成了学生理解、体会家乡海洋文化的核心阵地。我们将有计划的组织参观校外科技基地,如青岛奥帆基地,青岛海洋世界、青岛海军博物馆、胶南海水淡化厂、青岛青少年实践基地等为主的校外海洋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学生体验海洋的渠道。

3、让海洋教育文化深入到每个班级

学校、班级要认真制定相应的海洋教育目标,力求培养正确的集体海洋舆论,尤其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学期,我们将安排如《海洋环境保护》、《珍惜海洋资源》等国旗下讲话;每班每学期开设一次“海娃风采”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形式宣传海洋知识、开展海洋教育;组建“海娃之声”广播,每周播放一次关于“海洋军事”、“海洋生物”等节目;学校宣传窗将不定期刊登学生的海洋画报、海洋文章,以此积极推进校园海洋气氛的形成。

三、不断丰富校本活动,内化海洋意识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学校每年将举办全校性的“海洋月”活动,让学生参加海洋科技信息、海洋文学、海洋美术和涵盖海洋生活技能、渔家生产技能、海洋艺术作品的海洋技能大赛,检验学习的成效,展示学校海洋教育的成果。

校本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它还包含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周游家乡海岛、访问渔老大;组织或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渔民文化节、金沙滩文化节,让学生置身于海洋文化气息中更深地了解海洋、热爱海洋。

四、纳入课程管理,形成教育常规

1、学校对海洋教育内容、课时、课程形式和结构综合安排,每个年级每周将开设2节海洋教育校本课,其中1节为涵盖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环保、海洋文学等内容的海洋意识教育,另1节为包括海洋开发、渔业生产、生活技能等内容的技能教育,使海洋教育系统、规范地进入到每一个班级;同时大力加强海洋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尝试开展海洋英语、海洋音乐、海洋画廊和以渔民画为主的海洋美术教学,适应“面向未来”的要求。

2、为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层次,学校将聘请专家、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海洋教育》系列校本教材,注重多学科联系,力求内容丰富、活动设计实用,成为教师进行海洋内容教学、学生课外进行海洋探究活动的指导性材料。

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将会逐步走出一条富有黄海地域特色和我校实际的海洋文化教育成功之路,真正打造成当地海洋文化教育的品牌学校。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比较关注和重视的课程,如何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正是学校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接到我校此项课题立项的通知后,学校就积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于2011年9月24日,我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启动会和开题报告会。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然后专家组对此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互动交流,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使方案进一步完善。其他的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课题报告,同时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讨论,请他们明确我们的研究任务,对课题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举办相关的辅导活动,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明确方向,把握课题研究开展的具体要求。

2.“三级”管理层层落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过程中,为了确保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有序推进,我们采用了“三级”管理模式。即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社区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出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然后上报给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进行初步审定,最后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批、备案。教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支持下,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这些措施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计划周密 重在实践

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把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素养的活动。已初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

实践系列活动。

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让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实践能力。学校63名学生步行到膨润土有限公司参观。活动内容包括:观看企业安全教育短片、现场问答、参观生产线、参观原料成品车间、参观厂区等。本次参观活动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学生知道了膨润土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化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人文的企业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给现代化企业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工业,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也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将来在现代化的外资企业立足。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课堂、教室这一狭小的生活空间,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课程资源的整合,这就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把课堂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技能。

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茁壮成长。

二、总结成果 积累经验

经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认为: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通过近半年实验,积累和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而且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上,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

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反思不足 有的放矢

随着课题的深入实施,在收获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配备不足

目前,我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学生活动的指导力量不足。由于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落实不到位,研究不深入。指导教师从哪里来、如何选派指导教师?是目前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不够深入

经过与实验教师的座谈,大家对研究课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普遍认为课题研究只是注重了搜集资料、参观展览等,没能充分得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

(三)受学校安全问题的困扰,不敢组织学生放手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走出校门亲身实践。但是由于学校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校外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制约了课题研究活动的进行,导致了“表面化”、“形式化”。

四、明确目标 多方举措

(1)必须注重学习实施和教师培训的有机统一。

综合学习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方面,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最少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知识领域。能力方面,它需要发现

问题、课题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课题研究,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教师在专业领域、研究方法上准备还不足。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在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当加强教师的合作。综合学习课题,都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教研活动难以适应综合学习开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也都突破了学科界限,这样的交流形式,应当制度化,让教师交流体会和策略,商讨疑难问题,分享做法与经验,在促进课题实施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当然,任何培训都不是一步到位的,立足于本职工作的教师培训更是如此。因此,可以将考虑分层、分模块培训,使各层次的教师都得到逐步地提高。

(2)教师的辅导介入要有适度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过程、重方法。但是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仍是转变不了观念,把过去的教知识变成了教活动。也有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重过程和体验,教师只要在开始时引导一下,就可以完全放手了。而在综合实践课标中,我们知道,尽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对学生学习过程深度卷入,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和活动情境,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扎实落实、勇于实践、勤于反

思,使我们的课题实验圆满结题。

第四篇: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安阳乡五一中心小学

安阳乡五一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02人,教职工12人。自2006年6月参与由区教育局教研室宋玉红主任主持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以来,学校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师生读书成长工程”为契机,以“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切入点,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课外阅读的探索研究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让书香弥漫校园

1、加大读书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认识,学校组织召开由全校师生及家长参加的课外阅读动员大会,宣讲课外阅读及终生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及家长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家长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大力支持。其次,在“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置“书香心语”、“明星档案”等栏目,将古今中外名人明星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通过广播展示出来。

2、制订了学校课外读书活动安排意见

为了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五一中心小学课外读书活动安排意见》,明确了师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并分年级分段对学生生的读书工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了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实施措施,教导处牵头成立了由语文教师组成的课外阅读实施小组,各班也制定了相应的学生读书计划。

3、建设教室小环境和校园大环境

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各班都设计了自己的读书口号,“读一流书,做一流人”、“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声朗朗,伴我成长”„„每个书架都设计了自己响亮而动人的名字,“智慧泉”、“墨海”、“金钥匙”、“品味” „„每个书架的名字都意蕴深刻,饱含着

- 1外,我校积极倡导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晨诵指导。②午间休闲读。每天午饭过后是学生们最开心的午间休闲时间,此时,我们将所有的读书阵地全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喜欢到哪儿就到哪儿,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已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午读指导。③睡前放松读。我们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又能放松一天紧张的心情,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必读、选读,注重个性

首先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摸清阅读意向,图书室再根据藏书情况作出书源报告。班级读书会在图书室提供的书源报告中确定集体阅读的书本。一般一学期重点读3——4本书为宜。其余时间的读本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3、三个“共读”,丰富形式。①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专家指出,因与朋友处于平等位置,是朋友,故想提出自己意见及想法的欲望会较强,孩子会变得比更有批判性。②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班级。为此,开展了师生共读活动。我们提出每个教师人人都是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如各科教师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③亲子共读。亲子共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开展却是非常困难的。我校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为了让家长更好的配合,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精神粮食的”成长,我们学校多次传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多次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家访的途径,来促进亲子共读的开展。

四、寓教于乐,注重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加强常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

(1)每天“两个一”常规。①每天“放羊吃草”一小时。除了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之外,规定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早操前、午饭后以及回家以后的自由阅读,老师称其为“放羊吃草”,我们可以从书架上获取自己喜欢的书进行自由的阅读,任意徜徉。②每天“自读自写”一记录。除了读书,老师还给我们建立读书笔记的常规,在自由阅读的同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摘下一些名家或写作的知识,还有留下自己读书的感受。 (2)每周“三个一”任务

①每周一张“读书交流卡”。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写下一张“读书交流卡”,介绍书的内容,写下读书的感言,以便在周一的时候交到同学手里相互进行交流和赏析,并能产生一周最佳的图书推荐。②每周诵读一篇经典美文。无论古诗文还是精短现代美文,每周我们都会自觉到规定的同学那里进行一次背诵,美文背诵也成为我们每节课前特别喜欢的事情。③每周必读一本推荐书。每周,语文老师都会根据大家的推荐,给每个组安排一本推荐书,让大家一起去看,去评析和交流,甚至有时给同学测试卷,以更好的理解内容,看懂书的写作意图。

(3)每月“四个一”评比。即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小报的评比、一次读书笔记的评比、一次“读书交流卡”的评比、一次读后感言的评比。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在班级中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低年级开展“我喜爱的诗歌朗诵会”、“我喜爱的故事”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等。三四年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成语接龙和“好书伴我成长”主题中队会。高年级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最打动我的一个人物”“新书推介会”等活动。

3、开展班级 “读书明星”评比活动,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加星奖励。对获得“读书星”和“阅读之星”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班级和学校的“读书明星”。

4、创办了以展示读书成果为主题的校刊。选编三至六年级优秀作文、优秀读书笔记、经典名人名言等收集成册,共全校同学在校内传阅,供全校同学学习交流。

5、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和全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向《张掖日报》等报刊杂志投稿,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已的平台。

- 4《张掖教研》2006年第5期上发表,杨海燕老师《农村低年级识字教学析谈》在《张掖教研》2007年第3期发表,杨丽红老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在《张掖教研》2007年第4期上发表。

4、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学校的发展文化。通过创建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构建自己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践行文化,积淀了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品牌和品位,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〇〇八年七月

第五篇:理科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总结 实践探索阶段

《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组实践探索阶段(第二阶段)研究工作小结

(2012.03—2012.08)

课题负责人:况启武

白浪镇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在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课题组全体研究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再次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以前期学习的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为重点,收集有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2、以新课程相关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3、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4、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经验交流会。

5、收集相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 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实践能力的研究;

负 责 人:吴海潮;

研究人员:张永正 曹振良 郝 源 孙传章。 培养理科学习习惯和方法的研究;

负 责 人:魏胜波;

研究人员:彭瑞先 吴传奇 叶 广 蔡花蕾 屈建航。 动手操作能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 责 人:邱秀萍;

研究人员:周 磊 刘建平 陈 慧 戴 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报刊、网络等进行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2.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让能力在课堂中彰显。

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学生实验操作、设计等比赛活动,提高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能力。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一)教师为主体: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学校领导、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会人员等通力合作,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群体智慧,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形式多样化: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校课程开发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三)充分利用资源:学校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教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实践操作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课题继前一阶段的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为课题研究在后续阶段能顺利开展,因此,继续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探索理科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 积极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共召开6次),开展专题研讨(①“理科教学生活化”能力策略的研究;②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策略的研究。),及时对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对有疑问的方面进行研讨解决,统筹安排好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 完成对农村理科教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的评价问卷调查与分析。2012年6月,问卷调查负责人况启武设计出“白浪镇九年制学校数学教学生活化调查问卷”,于6月上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于6月下旬,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调查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4. 认真撰写理科教学生活化教学设计(共完成6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通过自主设计生活化实验开展探究,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有效地投入学习,也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才智的舞台。课堂上,我们看到许多平时不爱发言和学习后进的学生也神采飞扬,兴趣盎然。 5. 教师积极响应课题组号召,认真试行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备课、上课,并主动上交生活化教学反思。

6. 积极撰写课题论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1. 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建设了合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了良好的化学课堂文化。

2. 初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实验探究策略。 ①生生、师生合作把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策略。 ②同事之间互相合作收集资料的策略。

3. 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例如:①学生学习变得较主动,也很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实验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都能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来,使他们更容易的就能记住和领会所学内容。②通过对研究班调查,学习兴趣变得很浓厚,100%以上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最主要的是老师能放开手让他们去完成探究实验,并且能够让他们接近生活、近距离的观察实验现象,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快乐,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③提高了实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大胆创新精神。④实验过程中的生生、师生合作、交流、讨论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积累收集了大量的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问题与思考

此课题研究,激发了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以生活化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热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①教师设计一堂生活化实例教学课,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而学生在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又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时间紧又没有电脑可查阅资料),这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模式教学的推广。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能完成的生活化联系教学只是课本上提供的,而且并非所有的课都能以生活化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学,或是学生想到的情景,很多都无法完成。

通过上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在理论上有了丰富,实践经验上有了积累,对生活化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和分寸有了把握,对今后深入进行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我们虽竭尽全力而为之,但也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2012年8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