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全文)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全文)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强化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工作力度,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 &ldquo。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强化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工作力度,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不断升温, 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来顺应时代潮流,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创业意识,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然而, 出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多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既不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又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 以至创新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会计专业是应用型极强的专业,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较为传统, 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 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缓解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高等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诸如英、美、法、韩、澳等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并且将其纳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却存在诸多难题, 面临许多挑战。

(一) 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决定了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方向。近些年,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在高职院校受到持续重视,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尽管如此, 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以学科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核心, 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提并论, 未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师资配备、招生就业等工作均以专业为单位来开展, 这就限制了学生获取“双创”知识、提高“双创”技能的渠道, 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新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 多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性质的分类仍然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几乎与本科课程内容相差无几, 尽管教材形式由原来较为传统的章节式变更为任务驱动式, 但实则是换汤不换药, 具体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 也缺乏真实的创业案例,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加之近年来会计准则和财经法规制度等不断修订, 导致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实务工作的需要, 也影响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 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相对欠缺

会计专业应用型极强, 除了理论教学外, 更强调实践教学, 但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 很多理实一体化课程依旧侧重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即使是集中实训课程也仅仅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缺乏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虽说在各个环节开设了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 但这些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相互独立, 缺乏有机融合, 与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更是泾渭分明, 这就导致实践教学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相互脱节, 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此外, 多数高职院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也十分有限, 仅仅通过“挑战杯”等创业大赛或选修课的形式实现, 培养形式比较单一, 必然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 师资及教学条件相对贫乏

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并且比较被动, 学生过度依赖老师传授知识。在此背景下, 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引进“双师型”教师来缓解这一矛盾。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创业经验的更是少之又少, 甚至很多年轻教师一毕业就直接进校当老师, 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 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理论层面。此外, 在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案例和素材, 教学活动场所及教学设备的缺乏也极大限制了“双创”教育的发展。

二、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对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课程体系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等问题迫在眉睫。

(一)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顶层设计,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业定位、职业技能需求、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 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基础。

其次, 需要将会计专业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打通, 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了解会计职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 将其层层分解为各项技能目标, 譬如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预测与决策能力等等。将各项职业技能目标与创新创业活动对接, 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 以此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

最后, 通过设计符合职业技能目标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以保证目标的实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人才培养方案科学与否最终需要课程教学活动加以验证, 职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理论教学和时间教学得以落实。

(二) 构建系统规范、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传统专业带来史无前例的冲击, 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未来将逐渐为机器人所取代, 虽然他们在计算精确度、工作效率等方面远超人类想象, 但人类有机器人无法比拟的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因此, 当务之急就是构建系统合理、科学可行、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结合各个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就要保证职业技能目标的实现, 又要兼顾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辅之以系统化的选修课、第二课程、和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 推进教学改革, 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时代变革背景下,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有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迫在眉睫。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再拘泥于课程, 更应当突出线上教学的重要性, 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当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借助互联网技术, 可将各类课程资源制作成微课、慕课等更为学生接受的形式, 围绕“翻转课程”开展课程革命, 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 组建各类兴趣小组, 课前任务驱动、课中任务实施, 课后任务反馈,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被动为主动, 让每位学生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又能掌握职业技能。

(四) 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加强校企合作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者, 其自身学识和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 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 将专任教师中的佼佼者送到企业挂职锻炼, 增加专任教师实践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 聘请企业导师来充实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同时,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将其融入传统的专业教育中,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是社会变革背景下的内在要求, 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