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激活英语课堂
第一篇:科学评价激活英语课堂
活用激励评价 激活生命课堂
活用激励评价
激活生命课堂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千篇一律的评价、“越俎代庖”的评价、生搬硬套的评价。新课程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 ,因此在实施课堂激励评价要做到:因人制宜,激发潜能 ;因时制宜 激活思维;真情体态,激发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焕发鲜活的生命气息。 【关键词】:激励评价 生命课堂
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这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铺开及深入,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很多教师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对学生采取了鼓励、赞赏、肯定等富有激励性的积极评价,乍一看似乎非常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生本理念,然而就当时的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仔细推敲,笔者认为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一、冷眼看评价
现象一: 千篇一律的评价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纵观我们的课堂,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聪明”„„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说是司空见惯,学生也已经习惯于不痛不痒,缺乏吸引力和张力的点评,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充耳不闻甚至反感,这类千篇一律的评价怎能引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的热情呢?
的确,学生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一位伟人也说过“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但是,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称赞,有谁会稀罕和珍惜呢?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提了一个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并请了一名班级中的佼佼者回答,该生答对了,那位教师不假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这位学生听了一脸不屑的样子,其他学生甚至在底下轻声嘀咕:“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头悄悄地低了下去,此时,老师的一番好意成为伤害学生的“罪魁祸首”。
现象二:“越俎代庖”的评价
在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堂里,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出了教师期待的答
案,教师就会以高度的评价结束话题,而对于一些错误的答案或不太标准的答案马上予以否定或老师迫不及待地自己说出了标准答案,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走进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或许为了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了避免学生作所谓的“无为”探索,老师们常常会让学生停下“手中的活”,打断学生“脑中的绪”,掐断学生“喉中的语”,熄灭学生“心中的想”。 每当学生在思考时有一点困难时,就会急着实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明示,或马上实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暗示。又如,学生朗读感悟或讨论交流时候,教师就开始倒计时,到点及时向学生活动亮起“红灯”,未成之事就由教师代劳„„
一位老师在教《燕子》这一课时请学生读第四小节。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生:主要写燕子停在电线上。 师:(暗示)是吗?
生:不是,„„(一时语塞)
师:主要写了燕子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生:乐谱
师:课文是说歌曲的谱。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像五线谱上的什么? 生: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像五线谱上的——(生歪着脑子想) 师:——音符。说得真好!
现象三:生搬硬套的评价
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总是板着脸孔,一脸严肃的样子,或毫无表情或是埋头看教案,一边说着赞赏的话,一边关注下一个教学环节。试问接受这样的表扬学生心中作何感想?
如一位老师在教《美丽的小路》时问:鸭先生门前的小路是条怎样的小路? 生1:是条干净的小路。 师:好,是条干净的小路。 生2:是条美丽的小路。
师:好,是条美丽的小路。
师转身板书,边板书边对着黑板问:这条小路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学生回答,老师低头看讲台上的教案,生答完后,老师抬起头,板着脸说:“能不能说得简单点?”另一生说得挺好,老师看着教案说:“很聪明,让我们打开书„„”
二、评价新策略
新课程呼唤新评价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课堂评价时不能缺少生命的关怀。生命的课堂应该是平等民主的课堂,课堂中师生互相尊重,“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在于教师尊重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策略一:因人制宜 激发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诚然,在评价上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评”。
(一)、后进生——评价重在树立信心。
所谓的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都是存在的,同时也是让我们烦恼的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因此,每一个后进生更需要得到我们呵护。“后进生”往往对教师和来自各方面的评价更为敏感。由于经常习惯于接受负面评价,恰当而适时的正面评价,对他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后进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优等生——评价旨在激励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与探索欲。而优等生
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谨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挑战和创新,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有一位老师在上《古井》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一生说:“老师,我感受到当时人们对古井、对井水的非常的喜爱。”话音刚落,另一位女孩子举起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如果说人们喜爱水井,珍惜井水,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我从‘湿漉漉’这个词看出人们不珍惜水,浪费了很多水。”这时,老师笑着说:“你的想法真独特,是啊,人们珍惜水,可路面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文章这样写有没有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通过再次深读课文,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路面湿漉漉是难免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们需要水,古井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甘甜的井水,可见古井的贡献之大,也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贵啊!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
(三)、中等生——评价重在放大优点。
中等生就像古塔中散落的、蒙了灰尘的珍珠,一旦教师发现了他,拂去了他身上所蒙的尘,你会发现,原来每一颗“珍珠”都是如此光彩耀眼。因此,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更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与赞赏。唯有如此,蒙灰的珍珠才会熠熠生辉。
有一节课上,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位平时表现平平、寡言少语的男孩举手,教师请他读一遍,这个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但由于紧张,漏读了一个“了”字,但比平时有了很大的进步。读后,老师也请大家评一评。同学们来劲了,有的说:他连句子都读错了,少了一个字。有的说:他声音太轻。有人说:他读得没感情。该生被评得一无是处。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对该生进行批斗式的否定评价,老师如能顾及被评价对象的心理感受,换一个角度引导:“你进步得真快,只漏了一个字,多么了不起啊!”,把“谁比他读得更好”换成“我们再耐心地听一遍,相信你们会发现更大的进步”取而代之,效果又会如何呢?试想,该生定会在教师相信的目光中,大家的期盼中,很努力地读好。而其他学生在教师宽厚的评价引导下,也就不会只盯着该生的缺点,而将眼光转移到他的进步上来,以该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为参照,肯定他今天的进步,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样的互评,对评价者是一种利用语文时空进行施爱的语文教育,于被评价者是语文课堂中一种无声的爱的滋润,它关爱
着每个评价主体,每个学习主体,让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策略二;因时制宜 激活思维
(一)善用即时评价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作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可见,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讲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鼓励,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这种愿望并且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学的开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主动交往,从而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
(二)妙用延时评价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以即时评价为主,适时使用延时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时间,要鼓励和赏识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发表独到见解,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新的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运用迟延性评价,它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也能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如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他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发散思维话题:“学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乌鸦太傻了。”有的说:“我们不能像乌鸦那样爱听好话,会上当受骗。”有的说:“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显而易见,前两个答案是正确的,但这位老师没有马上评价谁是谁非,而是微笑着走到学生中间说:“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当他发现还有部分同学赞成第三种观点时,教师一愣,然后引导学生就第三种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教师才评价:“这只狐狸是很聪明,但聪明不能用来骗人,做坏事„„”在这里延时评价,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折射出个性的色彩。
策略三:真情体态 激发兴趣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语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 因此评价要充满真情并巧妙地运用体态,不失时机地给 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体态语言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近式的评价方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热烈的拥抱,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生在自学时,老师巡视检查时用有声语言进行评价,会干扰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暗示评价;摸一摸头表示不错;翘一下大拇指表示赞赏;全班鼓掌表示很棒;一抿嘴、一握拳表示鼓励;一微笑、一点头表示赞许,一皱眉头表示抱怨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等。 课堂上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这些举措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会使课堂评价语发挥了超凡的高效作用。
1、评价语与眼睛语言齐飞
眼睛被认为是心灵之窗,把鼓励、信任、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表示对其进行鼓励“相信你能行”“你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孩子们从老师的眼神中读懂了老师的信任与爱,能不心里暖洋洋的吗?把口头评价与眼神语有机结合,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能促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求新知。
2、评价语与手势语言并用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用手势语言配合,能使教师把话表达得更加明确、有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课堂上,老师如能对学生的表现竖竖大拇指,鼓鼓掌,
拍拍肩膀,摸摸头,这样的语言,使学生们感到了亲切,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毫无顾忌地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
3、评价语言与表情语言相融。
丰富而有亲和力的表情语言能带给学生心灵的抚慰。鼓励的微笑、信任的扬眉、赞叹的惊讶张嘴„„无一不在向学生表达着老师的赞赏与期待。结合表情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这样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不断地鼓励下,课堂也就变成了另外一番风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回答问题时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学习的动力也更足了。
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评价与体态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焕发鲜活的生命气息。
第二篇:浅谈激活英语课堂
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不断改革,为了打破以往“填鸭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英语老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讲课大比武、英语示范课,结果呢?并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活跃英语课堂呢?
一、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约瑟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在1966年提出“全身肢体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中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活泼爱动,听觉敏锐,模仿力强,“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正是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跑、跳、做来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
实践证明利用肢体语言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增加了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提高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互动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法已经得到彻底的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已经转换成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在日常教学中以课本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真实语言情境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充分运用任务教学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艺术激趣式教学
著名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语言即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音乐育德,音乐开智,音乐冶情,音乐促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音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英语课堂充满了艺术气息。
当我们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各种各样恰当的方法后,我们再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做好课堂准备,认真备学生、备方法、备知识,相信我们的每堂英语课都会精彩纷呈、好戏不断。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五中学)
第三篇:怎样激活英语课堂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的地位也显得越发地重要,英语教学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对于许多农村中学来说,成效并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英语学习不敢兴趣。
3.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要阵地。课堂是学生学习并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宝贵的学生资源出现,面对这些的宝贵资源,我们英语教师该如何合理利用,才能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活力四射呢?
转化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一直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固执地认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才是硬道理,学生在课堂上充当的是被动的受体,教学活动完全听从教师的指令,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了无新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强调“教”,而忽视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从而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要使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环境中来。首先,就必须要改变教师的陈旧的教学理念,摒弃那种高压式的教学模式,要处理好课堂上的师生角色,认识到新课程的教学实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与指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失去练习和掌握英语的大好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绝不能用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去批评他们,而是要多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兴趣是个人力求知识,探求知识的倾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求知欲,学习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除了要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独具匠心地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以及新颖性。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有了自信和一定的成就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再加上教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无限的语言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轻松地、愉快地感知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很刻苦,也很卖力,但收效甚微,进步很慢。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好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灵活多样的,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培养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技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学习有动力、有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现在的英语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延伸,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愈加阳光灿烂,精彩纷呈。
第四篇:浅谈激活英语课堂的论文
李小万 摘要:为了激活课堂,实现教学双赢,本文将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教改尝试加以总结,以进一步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板书设计
尽管英语课堂在新课标指引下,一步一步走出了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似乎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但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表面的热闹并没有让高中课堂走出原有的困境。当你看见学生手中的试卷和习题;当你看见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直飞,学生一片茫然且教室一片寂静;当你听到这样的课堂得到领导高度赞扬;当你在英语早读时,只看到学生埋头做题或默看„„你会不会问:“这是英语课堂?”新教材编排体系很好地体现了大纲精神,笔者在使用这一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深深感到“激活课堂”才是促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转换,形成交际能力,促进教学双赢的良好策略和手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掌握语言,达到自觉提高交际运用能力,终身受益的目的。要达到这种目的,我们必须向课堂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一堂课教学效率高不高,要看学生在课堂内是否活跃。这“活跃”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那么,该如何激活课堂呢?下面我就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激活英语课堂,实现教学双赢的必备条件
1.教师的良好素质是保证
课堂是否活跃,与教师有密切关系。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
水平,从容自如地操纵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很难想象,语音不准,张口就是错误的教师怎能激发学生兴趣。教育理论贫乏,不会处理教材、不会按教学规律做事的老师,怎能使课堂活跃。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因为:“知识不能像杯子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中去,相反,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动机驱动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的。”我们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能以“教”代“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和实践观,不断地积累知识,更新知识。
2、运用现代媒体激活兴趣
现代学生一出生就被现代传媒工具包围。电视、影碟、录音机、录 像机、照相机、电脑是他们的伙伴和导师,学生易于接受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给学生以各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奋区”,充分唤起学生潜 在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3、以幽默激活课堂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师生互动。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幽默甚至滑稽的动作去创造富有激情的课堂。
幽默能给人以轻松的感觉,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提高思维能力,从意识上去缩短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过得真快,真有趣”,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激趣,以趣诱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
的设计流程中,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把英语课上得具有人文趣味和生命活力。
二、.一切从学生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沉闷”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太单一,毫无创造性,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抛到九霄云外了,从而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也是语言交流的工具,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根粉笔去“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要精于根据学科特点、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才能激活课堂。
三、发掘教材内在力量, 活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做好课堂预设,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我们对教案进行优化,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需求和动态课堂的生成过程,给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灵活发挥留有空间。备课时应该预设某种情况之相应对策,设计要着眼教学的多个要素。要首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要兼顾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尊重
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学生都有相应努力的目标,而且可以动态调整。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充分备教材、备学生。
另外要注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可一讲到底;练习作业的设计也应关注学生层次差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有任务、有收获。
2.活化教材的目的
活化教材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为了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比如,进行文体转变也是活化教材的好办法。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本单元的四会词、习语、句型将对话或戏剧改成叙述故事或小短文。这种改变体裁的练习,对学生巩固本课重点知识,用活习语,提高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把握句子、段落结构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板书设计要巧妙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板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如提纲式、表格式等,还可以以三笔字、简笔画等体现教师七项基本技能。科学、美观、新颖、独特的板书,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建构情景互动,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中才能获得。所以,成功的外语教学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景,并使这种情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就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疑惑和探索欲望,唤起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问题互动和活力的交际场所。
尽管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思想,头脑中始终有变革英语教学的创新理念,遵循教学
方法,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小学英语教学法》
第五篇:在英语课堂中运用谚语来激活教学
陕西省扶风高中 马丽侠
[摘要]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但包含一定的哲理,同时也是很好的语言学习材料。把谚语巧妙地运用在英语教学中,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在词汇、句型、语法和写作教学中十分有效。同时通过谚语也能渗透英语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谚语 词汇 句型 语法 写作 文化差异
我所带的 05届一个毕业生在上大学后写给我的第一封信中用英汉加杂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高中生活的怀念和对恩师的深深谢意。其中用到的英语谚语有30多个,这些都是平时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谚语。他在信中说道,他升高中时英语成绩一般,他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来源于我的那些英语谚语。那些谚语就像一颗颗奇异的珍珠,让他爱不释手,从此也让他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学生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它让我惊喜地发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多么必要。哪怕是一点点的灵感和做法也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我的英语谚语教学亦是如此。
一、运用谚语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我们都知道,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课外的口语和听力练习机会较少,而且又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老师们总是用尽浑身解数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好多课堂为了“务实”,追求升学率而丢弃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因此出现了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老师能动些脑筋,在方法上下些功夫,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在给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中引用了几个谚语、名言,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深受鼓舞。对于英语的重要性我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Foreign language is a useful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这句话对今天学生仍然适用。马克思学英语是革命和政治工作的需要,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则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更成为人才竞争、就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何况眼下我们就要在高考中考英语,英语与语数两科并列为“3”。对于如何学英语我用到了爱因斯坦的一个公式:Success=X+Y+Z。在这个公式中X=Good method,Y=Hard work,Z=Stop talking and get down to work. 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Success is 1% inspiration and 99% perspiration.还有一句格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 那就是说,good method 加上hard work 再加上practice就是学习英语的三个基本要求。要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我们从现在开始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尽管有些学生现在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但相信三年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最后我用居里夫的名言来激励他们:Life is not easy for any of us, we must work, and above all we must believe in ourselues . We must believe that each one of us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 and that, when we discover what this something is, we must work hard at it until we succeed. 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热情高涨,求知欲增强。而且他们也感受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从老师身上,他们明白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做到出口成章、运用自如。英语谚语、名言、格言在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以后的进一步运用谚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谚语中渗透词汇教学 听者无心,教者有意。在学生看来,老师每天都会不假思索的教给他们一条谚语。其实有时则是我精心设计的结果。在谚语中学习词汇,特别是构词法是我自己的一个教学特点,更为我的学生所亲睐。三年下来,学生通过谚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构词法知识,词汇量得到很大的扩充,阅读理解自然也就能够轻松面对。在高考中,好多学生阅读理解都是满分,完形填空正确率极高,这与我平时重视词汇教学是分不开的。
1、在谚语中学习词的用法
我在词汇教学中所用例句多是词典上的原句、格言或谚语,这样的句子最地道也易于记忆。例如lose一词,我如下列举它的用法和词意: a. Grasp all, lose all. (贪多必失)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ains on the roundabouts(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去”
b. lose an opportunity “错过”
c. There’s not a moment to lose. “浪费” d. lose a battle “输”“负” e. be lost in thought “入迷” f. lose one’s way “迷路” g. lose one’s fear. I have lost my cold. “摆脱”
h. When two tigers fight, one is sure to lose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失利”“失败”
当然lose的用法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在lose这个词的教学中我用到了三个谚语。
2、在谚语中积累短语和固定搭配
Man dies in pursuit of wealth, and birds die in pursuit of food.(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In pursuit of “追求”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his country.(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e responsible for “为„负责”
A boat can’t always sail with the wind; an army can’t always win battles.(风天常顺,兵无常胜) with the wind “顺风”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lead to “通向”
There is safety in numbers. (人多保安全) in numbers “多数”
3、在谚语中学习近平义词、反义词、同义词
Offence is the best defence.(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先下手为强) offence和defence互为反义词
In nature there are unexpected storms, and in life unpredictable vicissitudes.(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unexpected 和unpredictable为近义词
Man seeks the heights, while water seeks the lowlands(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heights和lowlands互为反义词
4、在谚语中学习构词法知识
Wisdom comes from experience.(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wisdom为wise的名词,-dom为名词后缀,如freedom kingdom Provisions should be arranged before an army is mobilized(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provision 为provide的名词,-sion为名词后缀,如revision persuasion mobilize为mobile的动词,-ize为动词后缀,如realize recognize modernize -ization为名词后缀,如re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 knife will rust if not sharpened regularly.(刀不磨会生锈) sharpen 为sharp的动词,en为动词前缀或后缀,如enlarge enrich encourage enable strengthen soften freshen widen broaden Face odd things fearlessly and their fearsomeness will disappear.(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less 为否定意义的形容词后缀,-ly为副词后缀 -some为形容词后缀,-ness为名词后缀,dis-为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名词前缀,如careless hopefully troublesome happiness disagree disadvantage
三、巧用谚语进行句型教学
英语重在积累,词汇如此,句型亦如此。就句型教名型,往往比较单调和呆板。在谚语中活学活用句型,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Better to be a shard of jade than a whole tile.(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better to be /do „than„这个句型意为“„比„好” 又如Better(to be) late than never.(晚做总比不做好) 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a hundred years to bring up a generation of good men.(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It takes sb time to do sth 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但这个句型有两点需特别注意。
1、take常作“花费”讲,其实它的确切意思为“需要”,take后的宾语除了时间词外,还可接其它词甚至接表人的词。
如:It takes bitter medicine to cure a disease properly, and it takes blunt advice to put us on the right track.(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这个句子中take的意思为“需要”,它的宾语为medicine和advice。
又如It takes a poet to translate poetry.(译诗需要诗人)take意思为“需要”,宾语为指人的poet.
2、本句型中,it为形式主语,不定式为真正主语,我们也可不用it作形式主语,这时不定式中动词的宾语就是句子的主语。 Rome takes not one day to build.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而成)
build的宾语就是句子的主语Rome,其后不能再加it。这一点学生最容易出错。
Man cannot be always fortunate, nor can flowers last forever.(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As a man sows, so shall he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句型,表肯定时为so,表否定时用neither或nor,而且后面的分句要倒装。
四、在谚语中渗透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知识庞杂,常常令学生感到困惑。其实,语法学习也需处处留心,日积月累,谚语中同样也可渗透语法教学。
Keep the general goal in sight while tackling daily tasks.(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When reading, don’t let a single word escape your attention, one word may be worth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when 和while均可跟分词连用,表示分词动作和句子动作同时进行,它实际上是when和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省略。
What you hear about way be false, but what you see is true. what引导主语从句,意为“the thing(s)„that”(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Rivers and mountains may be changed, but it is hard to alter even a single person’s nature.(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it 为形式主语,不定式为真正主语。
As long as the green hills remain, there’ll be no shortage of firewood.(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意为“只要”
Small as it is, the sparrow has all the vital organs.(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small as it is 为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倒装,意思相当于although/though it is small. However strong you are, there’s always someone stronger.(强中更有强中手) however+adj/adv=no matter how+adj/adv Man seeks the heights, while water seeks the lowlands. while 用作连词,表对比,意为“然而”。
He who doesn’t come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 he和those作为先行词,后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It is when you are using 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books that you wish you had read more.(书到用时方恨少)
强调句型It+be+被强调部分+that+其它
A child who steals a needle will grow up to steal gol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不定式作状语表结果
五、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渗透英语文化
中国人学英语,文化差异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英语和汉语往往不能一一对应,特别在谚语、俗语、成语中,不能用汉语去套用。比如一些俗语:as timid as a rabit(胆小如鼠) as strong as a horse(体壮如牛)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牛)a bunch of rascals(狐朋狗友)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一不做,二不休) mind your P’s and Q’s (注意你的言行)like a drowned rat(像个落汤鸡)another pair of shoes(另一码事)
谚语如: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老马识途) 成语如: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穷途末路) flog a dead horse(途劳无益)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针锋相对)
在汉语中,动物往往被用作贬义,但在英语中,动物却常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谚语中用得尤其多,这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Love me and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ach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arking dogs never bite.(爱叫的狗不咬人)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十赊不如一现) An early bird will catch a worm.(捷足先登)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
六、适当运用谚语可为写作增色
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谚语、成语、俗语可以为文章增加亮点。
如Betty is the only daughter of the Smiths. She is the apple of her parents’ eyes. Li Ping was made our monitor yesterday. As a sentence says,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He did three things to make the class know that he is different. Today is my first day of senior three life. Looking back, I found most of the days were wasted in the past. But it is useless crying over spilt milk. What I should do now is to lose no time in working hard.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小的做法,但愿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加强研究,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开创英语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