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目前的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建立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根据教研中心2009—2010学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意见,结合我校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与教研工作现状,本学年我校将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指导思想,将数学教研工作的重点确定为建立“高效课堂”。
本学年我校将克服以往贪多求全的不良倾向,精选教研的着眼点,探索有效的深层教研模式,不断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增强教研实效,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成为营造学校特色的新的闪光点,探索出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课堂教学的无效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通过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高效课堂”成为素养。
2、通过多样化的研修形式,进一步明确高效课堂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探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基本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四、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研讨反思、课例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五、任务及要求
1、加强教学目标与备课研究
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四大知识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每一个课时教案,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利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科网站和其他的网络资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教案,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正确把握好情境创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三大板块的联系和时间的分配。对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尽量缩短情境创设的时间。在合作探索环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与“收”的时间,决不能因为探索时间过长而影响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加强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课每课时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做到堂堂清。
2、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四课型课堂教学常用模式如下: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课:创设情境(导入)——分层练习(基本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应用练习)——矫正评价,总结归纳。
复习课: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忆梳理,形成网络——练习矫正,形成技能——课堂总结,突出重点。
讲评课:概述测试成绩——错因探究——自我矫正——反馈练习,拓展巩固——讲评小结。
本学年将加强对上面提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同研一节课”的磨课活动、“同课异构”的对比课活动、“区域联谊”的学习研讨活动、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四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具体内容及安排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在课时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课堂效率上做文章,克服以往课堂教学中耗能费时、效率不高的做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一)进行全程教材疏通,提高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掌握能力
1、培训目标
(1)使教师对数学全程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及教学注意问题等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能更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
(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督促教师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进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培训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
(3)引导、激励、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探寻科学实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灵性和快乐。
2、培训内容
每学期初,由学科组长牵头,利用学科组集体研讨的时间,对全程教材进行疏通,各年级上册安排在9月份,各年级下册安排在09年3月份。重点研讨内容为: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全程教材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材重难点,以及对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包括学生特点、各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及情景窗如何呈现、合作探索如何展开、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自主练习如何处理等内容。学科组教师同时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学科组长要针对教材中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讨,具体分工如下表:
人 员
内 容
扎西顿珠
统计与概率
索朗拉姆
空间与图形
落桑云丹
实践与综合应用
郑秀真
数与代数
3、培训安排
周
三、五大课间进行。
(1)2009年10月份 本年级教材疏通
(2)2009年11月份 本年级教材限时出题比赛,全程教材疏通
(一)
(3)2009年12月份 全程教材疏通
(二)
(4)2010年4月份 全程教材疏通
(三)
(5)2009年5月份 组织教师参加市教材教法考试
4、培训措施
(1)设立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对培训内容、项目设置、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督导。
(2)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求记业务培训记录,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并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研讨学习,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
(3)鼓励教师加强自学,每月的教材教法培训后,受训教师都要做该年级2份测试题进行自我考察。最后受训教师做两份综合模拟试题,成绩记入教师培训考核中。
5、培训评价
为有效提高培训的质量,对教师的培训按照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达成检测、地区教材教法考试四项进行量化,分值如下:
(1)出勤30分,每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0.5分,早退一次扣1分,缺席一次扣2分,得分≤20分,本次培训按照“0”分记绩。
(2)学习态度10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培训记录,按照记录的详实和认真程度分两档记分,分别是10分,9分。
(3)限时出题一项30分,按照出题质量、难易度等在本年级进行评比,分两档记分,分别是30分,28分。
(4)市教材教法考试一项30分 ,按照实际考试情况,按30分折算记绩,列入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考核中。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1、培训目标
(1)让教师充分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2)掌握课件制作的要求和方法,会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3)利用精美的课件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与学趣味横生,让课堂精彩纷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高效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
2、培训内容
(1)学习多媒体的开关机等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多媒体使用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的维修养护方法。
(2)学习如何从网上查找课件制作素材,学习进行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和知识。
(3)学习电脑常见问题处理和日常基本维护的方法
(6)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培训实施
培训时间:大课间时间。
培训教师:多嘎, 格桑次仁
参加培训的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地点:办公室
4、培训措施及要求
(1)为保障培训活动有序进行,每次活动均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并实行点名制,情况记入此项教师培训考核中。
(2)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求记业务培训记录,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并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理论研讨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
(3)10上中旬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优质课展示,并评出1-2节校级优质课,成绩记入教研组此项培训考核中并记入教师个人培训考核中。
5、评价标准
为有效提高培训的质量,对教师的培训按照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多媒体优质课、优秀课件四项进行量化,分值如下:
(1)出勤30分,每请假一次扣0.5分,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一次扣1分,缺席一次扣2分,得分≤20分,本次培训按照“0”分记绩。
(2)学习态度10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培训记录,按照记录的详实和认真程度分两档记分,分别是10分,9分。
(3)多媒体优质课展示一项30分,按照实际比赛情况,按三档记分即:30分、28分、25分列入教研组考核中,并列入教师个人特色考核中。
(4)教学课件评选一项30分 ,按照实际比赛情况,按三档记分即:30分、28分、25分。
(三)抓好教法、学法应用的积累(收集)、应用(实践)、总结(反思)三大环节,突出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操作程序:
1、学期初至11月份,为教法、学法积累收集阶段。本阶段在引导数学教师完成对教材的疏通任务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相关文献资料,分年级、分学科,完成本学科教法、学法集锦,形成系统资料。
2、12月份至2010年5月份,为教法、学法应用实践收集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数学教师把积累的教法、学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系列课达标活动,论证本学科教法学法体系。结合区域联谊教研,组织一次“教法、学法研讨”课堂观摩。
3、2010年
6、7月份为总结反思阶段。本阶段着力于学科教师经验的积累、案例的撰写及实践感悟等,推介先进做法,为下一学期奠定基础。
(四)抓好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结合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
操作程序:
1、学期初,学校制订多媒体课件共享要求,分年级、分章节(课时)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设计。
2、十月初分学科进行评比,相互借鉴学习后,完善本学科多媒体课件系统。
3、十一月至2010年7月为运用修改阶段,本阶段要求授课教师在适用本年级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结合区域联谊、公开课等形式不断完善、推广研究成果。
七、措施保障
1、明确要求、理清思路。学期初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把相关要求布置给大家,然后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布置具体的相关内容。教研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高效课堂”任务的组织、安排、实施等各个环节。
2、组织培训、提高技能。教研组长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可以聘请学校相关人员到组内培训,也可以利用组内人员实现自我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全体成员共同提高。
3、计划具体、责任到人。教研组长根据本学科教材特点、人员特长,做到计划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有相关的督导措施,依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4、尊重个体、集体捆绑。评价采用集体评价和个体比赛两条途径。本,教研组集体教研的主要任务是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运用,最终的评价采用集体捆绑。在采用集体评价实现组内整体提高的基础上,鼓励教师个体发展。倡导教师在各种公开场合(公开课、区域联谊等)运用课件系统,鼓励教师每堂必用。
5、过程督导、严密组织。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将采用评比、抽查、检查、比赛、评议等形式及时量化、汇总,在严密的组织下,提高教师“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运用”技能,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研究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占国
关于名称,在百度百科中对名称的释义是:名字,即对一切事物给定的标签,以便区分不同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个体,分为人名和事物名称。
名称就好比网络上的IP地址、汽车的车牌号码、人的姓名、商品品牌、事物的称呼、国家名字等是不能相同的,如果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就不能进行区别。
但是,在我们所看见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中,许多方案是不能从名称上判断其是什么学科的,或者是什么教学环节的方案。比如:
1、《访问社区(居委会)(四年级)》
()
2、《让心灵之窗永远明亮》活动方案
()
4、《与爷爷奶奶对话 》
()
5、《找一个家务劳动小岗位 (二年级)》
()
6、《走进家乡——内蒙古草原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
(http://tieba.baidu.com/f?kz=273645662)
7、《保护水资源》
(http:///info/2008814/200881460254.shtml)
8、《爱心银行筹资活动》
(http:///info/2008814/200881455706.shtml)
9、《清凉一夏》
(http:///info/200889/20088954747.shtml)
10、《节水行动》
(http:///info/200889/20088952113.shtml)
11、《勿望国耻,居安思危》
类似这些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方案在网上非常多,而且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试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名称发表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基本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一般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某某主题教学计划或者研究活动环节教学计划的称谓。是为了表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性质和特点、同其他学科教学方案区别开来,由一定主体所规定的教学计划名字。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名称,许多教师只所以不能正确规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关系搞清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关系,首先,两者是有区别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某某主题研究活动计划或者研究活动环节计划的称谓,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则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内容名称。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名称用某某主题的名称代替,就是混淆两这之间的区别。其次,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内包含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特点主要有:
1、明确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必须非常具体明确地表明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案,也就是说在名称中一般要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字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学科的方案。同时要表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者活动主题环节的内容。
2、具体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一定要具体,不能太大、太抽象。如果太大是不符合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中小学生研究实际的。
3、假说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一般要表达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容。
4、概括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要概括表达活动主题或者活动主题某环节的性质和特点,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
5、唯一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和其他名称都一样必须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如果不具有唯一性,就不能和其他方案进行区分和辨别,就失去了名称的意义。这里的名称就相当于网络上的IP地址、汽车的车牌号码、人的姓名、国家名字等是不能相同的,如果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就不能进行区别。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种类
1、按照方案名称内时间的不同划分一般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某某学期某某主题教学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某某学年某某主题教学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某年某月——某年某月某某主题教学方案等。
2、按照方案名称内容的不同划分一般包括:某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某某主题某某环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某某主题某某环节某某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表现方式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性质和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这样的:《××主题研究 +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主题研究 + ××环节 +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主题研究 + ××环节+ ××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小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写字姿势不正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等。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发表在公平的报刊、杂志、网络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最好按照这样的要求表现。
五、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
第一,能体现主题的中心内容,使大家能从活动名称中了解到该主题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第二,使大家通过名称清楚知道学科领域;
第三,可供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进行检索和收录。
六、怎样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
当我们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的性质、特点、种类、方式、意义后,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名称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要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是某某主题研究活动教学方案,那么,要在名称中写上“某某主题的名称”,然后在后面写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就可以了。例如,《西瓜皮的营养价值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小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写字姿势不正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如果要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是某某主题中某环节的教学方案,那么,要在名称中写上“某某主题的名称和某某环节的名称”,然后在后面写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就可以了。例如,《西瓜皮的营养价值研究中发现问题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如果要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是某某主题某环节中某某课时的教学方案,那么,要在名称中写上“某某主题的名称、某某环节的名称和某某课时的名称”,然后在后面写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就可以了。例如,《西瓜皮的营养价值研究中发现问题环节第一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2008-8-23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
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话都证实了朗读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与实践。 活动时间:2011年4月15日 活动地点:校小会议室 主持人:邓
秋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目的:
1、明确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发现现阶段本班或本年级朗读存在的不足。
3、讨论朗读指导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 明确语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教师发言。
2、主持小结。
二、 发现朗读的不足
1、教师发言。
2、主持小结。
三、 讨论朗读指导的方法
1、教师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2、主持归纳教师的发言,进行总结发言。
四、 讨论检验各位老师进行朗读训练的情况
第四篇:经典诵读研究活动方案(1)
读书团队经典诵读研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全民读书”活动的号召,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中华美文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二、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领导班子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大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学校为各班级配备了读经机器;学校组建以校长为首的“经典诵读研究团队”,团队的领导认真负责,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集体共识,突出全员参与;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将不断加强日常诵读时间巡查、定期评估、奖励等制度,从而推进诵读工作全面开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更新认识,率先垂范
1、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相关文件,提高广大教师对推进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认识,引领全体教师从文本中走出来,让老师明白,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语文课本的道理;使教师领悟课堂、课本是学生语文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阵地和途径之一,但这并不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使全体语文教师明白推进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白在课外阅读中诵读经典是引导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有效途径。
2、组织教师率先诵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荐的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如:《弟子规》、《论语》、《大学》、《老子》等经典诗文。组织教师在诵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熟悉其内容体系,研究其人文精神,感悟其思想意境,从而为有选择地指导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文化,做好充分准备。
3、以班主任为主,辐射全校师生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诵读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整合资源,营造氛围
我校利用教学资金为每班配备了一台国学机器,学校将在校园和教室显眼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利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课前预备时间等引导学生大声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四)建好阵地,有效运作
全面展开课外诵读经典实践活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各年级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校本教材。
1、每天早自习,各班按照不同学年段的内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2、班主任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课前准备时间,学生吟诵经典,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的校本课教师检查、督促、进行诵读指导。
4、班主任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5、各班老师争取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3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五)精选内容 分段诵读
1、诵读内容:
从2013年3月开始,以《弟子规》为突破口,各班级学生在校本课上,学习《弟子规》。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通过全校师生集体诵读氛围的营造,从而引发学生吟诵经典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形成一定的诵读规模。
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
二年级:《弟子规》、《三字经》、《大学》
三~六年级:《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
诵读的经典文集主要是《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这些经文原则上是通读。而对《论语》《孟子》等将选读主要的精彩华章佳句。
2、诵读时间 (1)每天安排二十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机器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注重学生诵读的验收和评比。
(2)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诵读录音,让学生跟着模仿吟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编手操、韵律操,配合诵读表演。
3、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经典诵读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阅读经典不求甚解,须知大意。小学生诵读经典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三、搭建平台,成果展示。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各年段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本年级积累内容。各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如中年级:教师引读经典读物,熟记师生共同选定的、适合自己阅读的经典读物中的名言佳句,并能以经典读物中的所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品质;高年级:读经典文学读物,会背诵经典读物中的名言佳句,熟记经典读物中师生共同选定的内容,会向别人转述经典读物中的至理名言,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观点,有自己的一点看法、体会。
1、诵读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改变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行文、韵味、节奏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少的。 因此,通过熏陶涵咏,使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班级气氛变得融洽、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会轻松许多。
(2)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积累精美的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为在《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里,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诵读这些经典除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外,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因此,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能有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到了高年级,基本上能做到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经典名言警句,使80%的学生达到“说有哲理,写有高度”的境界。
2、诵读评价
(1)根据学校规定的经典诵读必读必背的内容,对学生的诵读评价主要有口试与笔试两部分。口试即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诵读测试,根据学生诵读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每班展示时间为10分钟;笔试主要体现在期末语文试卷中,对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的考察,切实检测诵读效果。
(2)交流评比:以观摩班级成果展示或成果展演为主,展示形式不限。学期末主要以经验总结交流为主。学校将把好的经验做法在全校推广。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良种场小学
2015年4月
第五篇:《初中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 问题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
我校有的教师由于对情境创设的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情境创设每节课都需要,甚至提出无情境不教学。教学的各环节都精雕细琢,每一个问题都力求有新意,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希望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结果不顾教学内容,不讲实效,教学为了情境而情境,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出现了赶时髦的现象,使情境创设走向了形式化。其表现为: (1)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追求课件的“花哨”,结果让学生视觉疲劳,眼花缭乱,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习惯了感官刺激而懒于思考甚至变得不会思考,同时也削弱了情境应有的作用,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为无价值的讨论,闪电式的讨论和目标不明确的讨论。一些小组合作表面上是学生全员参与,而实际是一盘散沙,纯粹为合作而合作。这些合作学习,看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际上学生已成为教师操纵的木偶。这样的情境不是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更谈不上情境创设的实效; (3)有的教师以频繁、思维含量低的提问代替情境创设,提问由于缺少精心设计而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的智力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与课堂内容毫不相关,由于一味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完全变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教学内容的外包装,其实质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忽视了学科性,也忽视了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和训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情境教学称为情境论(Situationsansatz) 。情境论是原西德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学前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早已成为德国学前课程发展的指导性理论。起初只是以改革传统学前课程为目的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课程理论流派。情境论的宗旨在于,从分析儿童的生活情境出发,研究组织教材,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论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还遍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巴西、阿根廷,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在国内,从1978年起,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怀着对教育的一腔赤诚和崇高的使命感,开始了长达20年的艰辛的实践跋涉和理论探索,创造性地构建出了一个充满本土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体系——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我们提出"尽管针对情境教学研究课题较多,成果也多,在农村初中课堂中,情境教学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有时为情境而设情境,情境多影响了课本知识的传授;有的情境高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预期效果,等等。所以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教学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1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2 有效情景”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该理论强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因此,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臵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教育理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特征是学生主体的最本质的、主要的特征。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最大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培养,从而导致我们培养的人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的精神、能动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有新思想、新见解,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的自由,使他们能够自主构建一个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素养。
四、研究价值
1、研究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师生的发展,创设建积极的学习气氛,同时有利于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综合发展,创造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研究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对于提升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真正的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五、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的能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2、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态度和情感,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内容
1、转变观念,提高业务素质,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课堂上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案例的研究。
3、大胆创新,跨学科设臵情境综合教学。
4、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观察分析法:让教师通过观察、分析、记录、调查等方法来完成教学故事、日记、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在相互交流、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中提高。
2、行动研究法: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让教师多反思学习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教学,质疑问难,全面建构自己认知结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自身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案例研究法:开展教师教学的案例研究。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进行。主要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3月) ①、 建立课题组;召开年级组会议
② 、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和文献; ③、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现状。
2 、 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0月)
①、转变观念,提高业务素质,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首先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和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使课题研究有明确的方向;了解国内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课题研究的情况及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查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对本课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学习《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任务型教学》、《主体教育理论》和《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了解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②、卷调查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想法、需求、以及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等,形成案例集。
③、 课堂上进行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案例的研究。 如:实施诗意情境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实施问题情境案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实施体验情境案例,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实施竞赛情境案例,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形成教学案例。
④、大胆创新,跨学科设臵情境综合教学。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各门课程要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如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情境综合性教学,开设公开课,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示。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⑤、 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研究,形成论文。
3、结题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1月) ①、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②、写出研究报告。
③、整理教师的读书笔记、教学案例及课件等 ④、教师论文的撰写
七、预期成果
1、初中教学创新教案设计案例集。
2、情景教学论文集
3、初中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教学的研究
4、教师读书笔记、课件专辑。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尚冬冰 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组织各研究阶段的具体实施; 向 新 第一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张明霞 负责九年级实施情景教学研究; 向清辉 负责八年级实施情景教学研究; 向朝妹 负责七年级实施情景教学研究;
向 新 尚冬冰 负责情景教学资源库网站的建立; 张明霞 负责九年级实施情景教学研究; 向清辉 负责八年级实施情景教学研究; 向朝妹 负责七年级实施情景教学研究;
田德刚 黄承松 彭秀英 吴有良 向玉平 向梅花 罗桂英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案例、课件、负责教师作品的整理与收集。
向翔 刘斌老师,负责资料的打印、课题组会议记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