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第一篇: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人感染猪Ⅱ型链球菌病防控工作汇报月29日,区委、区政府动员部署防控人感染猪Ⅱ型链球菌病工作后,龙蟠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迅速完善六项。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

第一篇: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

人感染猪Ⅱ型链球菌病防控工作汇报

月29日,区委、区政府动员部署防控人感染猪Ⅱ型链球菌病工作后,龙蟠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迅速完善六项工作措施,环环紧扣地抓好了人感染猪Ⅱ型链球菌病防控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防范意识。7月30日,龙蟠镇召开村三职干部会、驻村干部会和屠户专题宣传会,累计印发宣传资料5500份,张贴公告150份,镇村广播宣传80余次,对猪Ⅱ型链球菌病病理特征、传播渠道、防范措施进行宣传,要求各地采取村包社、社包户的办法严密防范,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猪,一旦发现病死猪现象,层层迅速向镇政府报告,由镇政府报告区畜牧局后对死猪采取“四不一处理”(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建立统防统治机制,全民动手防疫病。龙蟠镇把消毒杀菌作为防控疫情的重点工作来抓,先后购买航天消毒液60瓶,投入8500元用于消毒防疫工作。一是以村为单位聘请喷雾员,8月1日前对养猪户和大型养猪场实施统防统治,全面消毒一次;二是实行业主负责制,8月1日前对生猪贩卖市场、屠宰市场、猪肉市场全面消毒一次。

三、建立健全生猪档案,全面掌控猪动向。龙蟠镇组织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一道对全镇圈存生猪进行普查(目前全镇养猪户共有4061户,圈存生猪6351头:其中50斤以下的小猪2032头,50到130斤的架子猪3012头,130斤以上的大猪1206头,种猪101头),并对每头猪都建立户口档案,全面实行“增猪上户、减猪下户”制度,屠户何时何地收购生猪、何时何地销售猪肉都要登记造册,确保能有效掌控全镇生猪动向。

四、屠宰市场“三签字”,净化市场保质量。龙蟠镇共有3个定点屠宰场,为净化屠宰市场,该镇除由工商所、兽防站依法抓好执法检疫外,还要求欲屠宰生猪须经养猪户、屠户、市场管理员(协税员)三方同时签字后方可屠宰,消除了屠宰病死猪及私屠乱宰现象。

五、销售末端“三公开”,群众吃上放心肉。凡是上市猪肉,全部实行“三公开”,“挂牌销售”,即:在卖肉摊点公开养猪户、屠户、市场管理员姓名。鼓励群众举报违规销售猪肉现象,一经查实给予举报者50元奖励,并对违规销售猪肉摊点的猪肉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现销售未经检疫二道边口肉的个体户,除销毁全部猪肉外,还将处以500—2000元的罚款。

六、相关部门齐配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了落实各项政策,彻底阻断疫源。龙蟠镇邀请区畜牧局、卫生局、工商局、公安分局、商务局、交通局、安监局、防疫站等部门利用逢场天派人到龙蟠镇开展执法专项检查。畜牧部门抓好生猪疫病防治,实现生猪防治率达100%;卫生防疫部门做好人的疫病调查及餐馆卫生防疫情况检查;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保证猪肉销售“三公开”,杜绝病死猪肉进入市场;商务部门严格定点屠宰管理,杜绝私屠乱宰,凡违反者处以500—2000元罚款;安监、交通、公安部门对过往客货车全面检查,严禁运送未检疫猪肉或病死猪肉,一经发现,取消客货车司机营运资格。

第二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微生物室负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监测,一旦发现MRSA或VRE耐药模式,立即通知相应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临床科室立即把该患者隔离于单间病房,进行隔离诊治、护理操作,并尽可能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与病人接触次数。

三、在病床床头和病历本第一页上夹上蓝底版黄色MRSA或VRE字样的卡片标识。

四、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隔离、保洁与环境消毒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中的手卫生、消毒隔离、保洁与环境消毒措施。避免MRSA或VRE在科内爆发流行。

五、主管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使用MRSA或VRE的相应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六、医务处和药学部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督导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质量。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到相应临床科室督导检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保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的落实。

八、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和职业防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措施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第三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2spectrumβ2lactamases, 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ESBLS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做好ESBLS的检出工作。

产ESBLs细菌主要在医院内引起感染和流行,其中60%发生在大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产ESBLs细菌不仅引起院内暴发流行,还可以向院外传播,使流行范围扩大。研究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延长( ≥7 d) 、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导管的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 60岁等都是导致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临床医生要关注细菌的耐药现状,预测细菌耐药变迁。

(一)产ESBLs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1、去除产ESBLs细菌产生的诱因。包括及时拨出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同时应防止产EBSLs细菌的医院内扩散。

2、产ESBLs细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和病情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与上述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具体用药时应关注到如下因素: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及目前关于药物的首选与次选的推荐意见; (2)已经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更换药物后的临床表现; (3)本院流行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 ( 4)减低耐药性出现的策略; (5)抗菌药物的价格。

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当怀疑产ESBLS时,即使体外试验对某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类抗生素敏感,临床上也应视为耐药,原则上不选用。

4、应该注意到,产ESBLs细菌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而来。对最初分离敏感的细菌,经(3~4) d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后,有可能发展为耐药,因此对重复分离菌株应重复进行药敏试验。

(二)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及使用的推荐意见

1、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细菌敏感性很高,临床疗效显著,在严重感染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可能的产ESBLs细菌的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如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均可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等。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不易发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用于产ESBLs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我院目前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

目前尚无确切临床资料说明碳青霉烯类与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是否优于碳青霉烯类单独应用,但大多临床医生倾向于运用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 苷类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2、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产ESBLs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克拉维酸、舒巴坦或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较为敏感。此类药物可首选用于产ESBLs细菌所致的轻度至中度感染,但由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对产ESBLs细菌的临床疗效不够理想,对产ESBLs细菌严重感染的患者,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在已上市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作用较强。

应该注意,当细菌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或同时伴有外膜蛋白丢失时,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抗菌活性也会降低。

3、头霉素类:体外研究显示,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对于产ESBLs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以作为产ESBLs细菌的次选药物,也可以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联合使用。头霉素类药物包括头孢米诺和头孢西丁。需要注意到是,头霉素类易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AmpC酶) ,从而出现耐药。如果细菌同时有膜蛋白缺失也可引起细菌对头霉素类耐药。

4、其他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作为产ESBLs细菌严重感染时的联合用药之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如尿路感染) ,但产ESBLs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不断增加,限制了喹诺酮类药物在产ESBLs细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显示,替加环素对产EBSLs细菌有较好疗效,磷霉素(我院新修订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中已收录该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致的复杂性或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有效率可达93. 8%,呋喃坦丁也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急性尿路感染。

药师提示:不同型别ESBLs对三代头孢菌素的水解能力各不相同,体外实验也可能显示产ESBLs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但临床上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疗效很差。第四代头孢菌素对ESBLs的稳定性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但仍能为ESBLs不同程度的水解,因此,不管体外试验结果如何,所有的产ESBLs细菌均应视为对第

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

(三)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药物治疗的推荐方案

产ESBLs细菌感染的研究中,对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的研究最多,其产ESBLs率也最高。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性,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对轻至中度感染患者,首选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次选氨基糖苷类与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治疗效果不佳者,换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

对严重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以及医院发生产ESBLs肠杆菌科感染,可以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

(四)产ESBLs细菌感染的预防

ESBLs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升高。产ESBLs细菌感染的流行也引起医院感染的增多及传播,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产ESBLs细菌的预防非常重要。

1、加强检测:产ESBLs细菌的流行和感染的防治,首先要加强对产ESBLs细菌的检测。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明确产ESBLs细菌感染,便于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住院患者中常规监测产ESBLs细菌定植,可能有助于产ESBLs肠杆菌科的预防和管理。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可以造成新生儿病房的耐药率增高。实验者每月收集病房内空气培养、早产儿保育箱内培养、药车及洗涤槽的培养,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培养均可以发现耐药菌的存在。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证据表明,不适当的抗菌治疗是产ESBLs细菌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不必要的延长抗菌药物治疗、不恰当的给药剂量、不合理的给药剂型、错误的给药时间以及不适当的预防性治疗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经验性用药可导致更多产ESBLs细菌出现,从而引起产ESBLs细菌的流行。由于编码ESBLs的质粒往往同时还携带其它的耐药基因,因此氨基糖苷类等其它抗菌药物也需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策略必须强制执行以减少细菌的耐药。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尽量少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一项N ICU中产ESBLs细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表明,从头孢噻肟联合万古霉素转变为妥布霉素联合万古霉素可降低产ESBLs细菌感染。

3. 加强隔离和消毒:对产EBSLs细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医院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皮肤可以有耐药菌寄居,这些菌可在院内传播,也可传播到社区。为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医护人员应多使用一次性手套和加强洗手,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住院患者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以及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其它所有与甲氧西林相同结构的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MRSA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降低膜通透性产生大量PABA等不同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喏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唯对万古霉素敏感。MRSA常见感染的治疗:

在MRSA高度流行的医院或科室,对疑似重度MRSA感染患者,首先经验性选择抗MRSA药物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到相应敏感的药物。不同器官的MRSA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选择的药物、剂量、疗程、给药途径有较大差异。在我院最常见的肺部MRSA感染上,万古霉素一直被认为是MRSA 肺炎的标准治疗,但其临床治疗失败率在40%以上。回顾性研究显示,万古霉素治疗失败与剂量不足有关,建议血清谷浓度要在( 15~20) mg/L 以上。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未经对照研究证实。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治疗呼吸道MRSA感染的疗效相当,但利奈唑胺(我院新修订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中已收录该药)治疗MRSA引起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疗效优于万古霉素。我们应加强对呼吸道MRSA感染与定植的鉴别,减少抗MRSA药物过度使用。

(一)MRSA常见感染的治疗

由于医院获得性MRSA的分离率高,几乎都是多重耐药,尤其在ICU和烧伤科等。MRSA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推荐1:在MRSA高度流行的医院或科室,对疑似重度MRSA感染患者,首先经验性选择抗MRSA药物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到相应敏感的药物。

不同器官的MRSA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选择的药物、剂量、疗程、给药途径有较大差异。

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脓疱病和疖的主要病原菌,大多来自社区感染。社区获得性皮肤感染分离的MRSA对夫西地酸、莫匹罗星敏感,但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治疗MRSA所致脓疱病有效。

近年国内已有少数莫匹罗星耐药现象,需要注意监测。有证据显示小的疖肿不必要应用抗菌药物,直径小于5 cm的病变进行引流即可。

推荐2:社区获得性MRSA所致的脓疱病,建议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进行治疗。周围无蜂窝组织炎的小脓肿在切开引流后一般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2)皮肤溃疡并感染

推荐3:皮肤MRSA定植较感染更为常见,单纯的皮肤溃疡只需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治疗。并发蜂窝组织炎、邻近部位骨髓炎或菌血症的患者,或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部位有MRSA定植的患者,应考虑针对MRSA进行全身治疗。

(3)蜂窝组织炎/外科伤口感染:多西环素及复方新诺明治疗门诊患者及社区MRSA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有效且两者疗效相当。利耐唑胺在MRSA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亚组中显示出临床及微生物学上的微弱优势,后序治疗可用口服

剂型。达托霉素和替加环素可用于皮肤感染的治疗。体外试验显示,利耐唑胺或克林霉素可降低葡萄球菌PVL的表达。国内MRSA对红霉素高度耐药,应用克林霉素前应常规进行D试验评价其是否耐药,而不是单用克林霉素平板。

推荐4:

①轻症感染建议应用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治疗。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的感染,应选择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无磺胺过敏者也可选择复方新诺明。

②对于较严重的感染或者有菌血症高度风险的患者,建议应用静脉输注糖肽类、利耐唑胺或达托霉素治疗。如果考虑存在混合感染(例如糖尿病足感染),且MRSA为主要病原体,可以考虑单独应用替加环素治疗。

③有关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极少,且联合治疗有增加药物毒性的风险,不建议任何联合治疗方案。利福平联合夫西地酸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不良反应明显,不建议这种联合。

(4)插管部位的感染

推荐5:对伴有明显硬结、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的静脉输注部位的严重感染,推荐静脉应用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治疗,轻症感染可以口服药物治疗。

2、泌尿系感染

推荐6:对于单纯的泌尿系感染,建议根据体外药敏结果来选用呋喃妥因、甲氧苄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口服药物治疗。对于复杂的泌尿系感染,建议应用糖肽类或达托霉素治疗。

3、骨、关节感染

骨和关节感染需要复杂的外科综合治疗,抗菌药物疗程较长,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外科措施来调整。利耐唑胺治疗人工关节感染和慢性骨髓炎有效,但疗程超过4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主要为严重的贫血和周围神经病长期应用利耐唑胺的不良反应较多,需要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少量临床和动物实验显示达托霉素治疗骨和关节感染有效,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物)中有较好分布。动物实验显示替加环素单独应用或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对骨和关节感染治疗有效。

推荐7:MRSA骨和关节感染应以外科综合治疗为基础。建议静脉应用糖肽

类单独治疗或联合经静脉应用利福平或夫西地酸钠作为首选方案。急性假体MRSA感染,早期(症状出现2 d内)手术对保存假体很重要。对于慢性假体感染,应进行外科清创、取出假体。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单药或联合用药更具优势。

4、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推荐8:建议应用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治疗MRSA菌血症,疗程至少14 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具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因素者应延长疗程至6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利耐唑胺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如需延长疗程需注意其不良反应。达托霉素可以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选择。

5、呼吸道感染

万古霉素一直被认为是MRSA 肺炎的标准治疗,但其临床治疗失败率在40%以上。回顾性研究显示,万古霉素治疗失败与剂量不足有关,建议血清谷浓度要在( 15~20) mg/L以上。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未经对照研究证实。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当。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疗效较万古霉素差。利耐唑胺与万古霉素在治疗呼吸道MRSA感染的疗效相当,但利耐唑胺治疗MRSA引起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疗效优于万古霉素。已经发现了新型利耐唑胺耐药MRSA株、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并且这与过度使用利耐唑胺有关,值得关注。非对照研究提示,抗MRSA治疗对支气管扩张、COPD合并肺炎有一定意义,但尚缺乏对照研究。糖肽类在痰液的渗透性较差,替加环素尚未批准用于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MRSA 感染,如果为红霉素敏感株,也可选用克林霉素。应加强对呼吸道MRSA感染与定植的鉴别,减少抗MRSA药物过度使用。

推荐9: ①建议应用糖肽类或利耐唑胺治疗MRSA 引起的肺部感染。②不伴肺炎的慢性化脓性肺病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抗MRSA治疗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利耐唑胺有良好肺组织穿透力,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6、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利耐唑胺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MRSA感染,但研究较少。动物实验显示利耐唑胺在眼部的渗透性好,并且较酸性的万古霉素对眼部组织的毒性相对更小。

推荐10:①对MRSA引起的深部眼睛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应用万古霉素单独或联合利福平治疗,根据药敏也可选用利耐唑胺或复方新诺明。②对静脉治疗无效的MRSA 脑膜炎,可以考虑万古霉素鞘内注射。③庆大霉素、夫西地酸钠或氯霉素可以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眼睛浅部感染。

7、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性用药

推荐11:①对有MRSA 定植史或感染史且未清除者,或有MRSA带菌的高危风险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时需接受糖肽类预防感染。如估计患者有重新出现MRSA 带菌的可能或患者来自MRSA 高流行的机构,建议使用糖肽类治疗。②对无RSA定植的患者,建议应用氨基糖苷类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二)预防MRSA发生和传播

定植和感染的患者是医院内MRSA 的最重要的宿主。在长期护理机构、脊柱科、烧伤科、ICU等,MRSA定植率较高。前鼻孔拭子可以筛查出80%的MRSA携带者,结合其它部位的拭子可以将敏感性提高到92%。没有明显感染征象MRSA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可以把MRSA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

1、建议对ICU、拟行血管外科或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透析患者和老年患者,入院前应该进行鼻拭子筛查MRSA。

2、医护人员中的鼻部MRSA带菌者也是一个MRSA的来源,有将MRSA传播给患者的风险。建议短期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或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口罩、手套、洗手或手消毒等) 。接触MRSA定植或感染患者的医护人员,应筛查是否带有MRSA菌株。

3、去定植治疗,不建议口服万古霉素用于预防MRSA感染或清除局部定植。对于软组织病变,清除MRSA应选择有全身活性的口服制剂或胃肠外制剂,并联合使用有效的鼻软膏(如莫匹罗星) 。已经出现莫匹罗星耐药MRSA株,因此应密切监测当地的耐药情况。

4、隔离病房及屏蔽程序:建议将MRSA定植或感染患者在单间病房收治,有条件者应收治在负压病房进行单独隔离。对MRSA患者进行诊疗时,医护人员应该穿着隔离衣并且带一次性手套和口罩。

5、洗手和手消毒:在处理MRSA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进行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时,建议使用含有乙醇的手消液。

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一) MDR-PA的防治策略

1、消除感染危险因素

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入住ICU、机械通气、高龄、使用多种抗生素等危险因素。由于经手传播可造成ICU内同一克隆MDR-PA菌株感染的流行,因此强调防止致病菌经污染的医务人员手、鼻饲液、导尿管及水浴加温等途径传播与扩散。主动监测并隔离MDR-PA感染的患者,实施环境卫生及隔离等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克隆菌株扩散。尽早拔除各类导管如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等可减少侵入机会。强调对菌株分型及按不同类型进行严格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株交叉感染。

2、抗生素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MDR-PA的重要手段。要争取区分定植PA和感染PA。有条件者要先取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目前对PA有效的药物主要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和β2内酰胺类等。在取得感染病原学证据之前,,经验治疗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对轻、中度感染尽可能采用窄谱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患者的经验治疗则往往需用广谱抗生素,调整用药时应尽可能采用较窄谱的抗菌药。不适当抗生素疗程也是导致MDR-PA的危险因素。ICU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是产生耐药菌定植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抗菌药物控制各种感染后要及时停药,防止逐渐减量停药。目前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采用单一品种轮换使用的方法即抗生素的轮替作用有限,结果往往是对第1种抗生素的耐药菌虽可能减少,但对第2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有明显增加。

对产ESBLs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推荐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基糖苷类联合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推荐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药物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需要选用几种有效抗生素,单药使用往往效果不佳。对MDR-PA感染,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或环丙沙星联用。如果效果不佳可采取三联用药,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联用基础上再加用哌拉西林或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环丙沙星联用基础上再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阿米卡星分别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环丙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另外,磷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MDR-PA治疗需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器官功能支持、充分引流排痰、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等。由于肠道是多重耐药菌的重要贮存库,因此选择性消化道净化措施如采用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细菌,对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3、综合治疗

MDR-PA治疗需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器官功能支持、充分引流排痰、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等。由于肠道是多重耐药菌的重要贮存库,因此选择性消化道净化措施如采用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细菌,对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四、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在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RE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的产生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通常发生在医院内,我院目前VRE的检出率尚低,但仍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耐药菌株的发生及扩散。肠球菌与其他临床上重要的革兰阳性菌相比,具有更强的天然耐药性,存在对头孢菌素类、部分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VRE感染的治疗

VRE可在肠道内定植,严重的VRE感染通常发生在抵抗力低下的患者,且常常有严重基础疾病,其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喹诺酮类、利奈唑胺等)的敏感度,确定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同时可使用抗菌机理不同的抗生素联合使用,增加药物的敏感性。

对VRE感染的患者,总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是:检测细菌对所有可能获得的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予以治疗。对于不同部位感染VRE,综合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抗菌药物在该组织的聚集浓度,决定使用何种抗菌药物。具体方案可参考如下:

(一)腹腔感染

对于腹腔感染的患者,其病情相对较重或者是在大手术(肝脏移植、肾脏移植)之后。及时有效地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建议治疗方案如下:

1、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VanA基因型):(1)若菌株对青霉素类敏感:大剂量氨苄西林/他唑巴坦(8~12g/d,间隔4~6h);(2)氨苄西林/舒巴坦3g/次,间隔6h+链霉素(0.5~1g/次,间隔12h,或庆大霉素(1~1.7)mg/(kg.d),每8小时1次;(3)利耐唑胺600mg,1次/日或间隔12h。(4)替加环素首剂100mg,其后50mg,间隔12h。

2、对万古霉素耐药而对替考拉宁敏感或部分敏感(VanB基因型):(1)替考拉宁0.4/d,给药2次/d;(2)联合用药:替考拉宁0.4g/d+庆大霉素(1~1.7)mg/kg;替考拉宁0.4g/d+环丙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每次(200~400)mg间隔12h;(3)利耐唑胺每次600mg,1次/d或间隔12h。(4)替加环素,首剂100mg,其后50mg,间隔12h。对于器官移植的患者,出现VRE腹腔感染时,在使用抗VRE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400mg/d)预防真菌。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具体停药时间尚无明确循证医学报道,建议根据细菌学转阴情况决定不同患者疗程。

(二)泌尿系VRE感染

有研究表明,由于氨苄西林在尿道组织呈高浓度,因而对于VRE所致尿路感染可单独用氨苄青霉素治疗,亦可使用药物联合治疗。

1、氨苄西林/他唑巴坦3g/次,间隔6h。

2、氨苄西林/他唑巴坦3g/次,间隔6h+庆大霉素(1~1.7)mg/kg。

3、对替考拉宁敏感可考虑替考拉宁0.4g/d+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4、利耐唑胺600mg,1次/d或间隔12h。

5、呋喃妥因100mg,间隔8h,磷霉素(2~4)g/d,疗程2~4周(只用于泌尿系感染)。

在泌尿系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感染部位而决定抗感染疗程,建议根据细菌学(尿培养)结果决定治疗时间。

(三)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目前无可靠的有效治疗,在国外推荐使用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或利耐唑胺治疗,替考拉宁对部分(VznB)菌种有效。目前国内推荐的治疗总原则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及时、足量、足疗程。

1.替考拉宁400mg,间隔12h,联合庆大霉素(1~1.5)mg/kg间隔8h,疗程4~6周。在这个联合治疗方案中,庆

大霉素起协同作用,因此应将其控制在低血浆浓度,以防止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峰浓度不超过4ug/ml)。

2、利耐唑胺600mg,间隔12h,疗程原则上小于4周。

3、达托霉素6mg/(kg/d)。

4、奎奴普丁/达福普丁7.5mg/kg,经中心静脉导管。

5、新纳西7.5mg/kg,间隔8h,经中心静脉导管。

在留有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肠球菌往往容易在导管尖端定植,而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或导管相关性脓毒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在考虑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首先考虑尽早拔除导管,消除感染源。虽有报道使用多西环素及氯霉素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有效率57%~61%),但往往因患者伴有其他多脏器功能的损伤,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尽量避免单一用药,自疗程初期即使用不同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如替考拉宁与庆大霉素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6、替考拉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7、利耐唑胺600mg,1次/d或间隔12h。

8、达托霉素6mg/(kg/d)。

9、奎奴普丁/达福普丁7.5mg/kg,经中心静脉导管

(四)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痰培养见到VRE,是否予以抗感染治疗,目前意见尚未统一。部分专家认为VRE在呼吸系统中仅仅为定植,而并非真正意义的感染。因此,在培养出这些细菌时,我们要综合考虑细菌的致病力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不支持感染时,应不考虑选用或立即停用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如确切考虑VRE与致病有关,可考虑予以利耐唑胺(VznA型)和替考拉宁(VznB型)治疗。

(五)VRE定植患者的干预

研究表明VRE对临床最常见的影响就是肠道内的VRE定植,这种定植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并可成为VRE传播给其他患者的储菌库。某些VRE定植的患者存在发生VRE感染的危险,包括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ICU患者、实体器官(尤其是腹部器官)移植受体。VRE的定植在VRE的感染和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定期对医护人员,尤其是重点工作部门(ICU、麻醉科、外科)工作人员进行VRE定植的筛查;对于外科医生如确定VRE定植,建议暂停其手术,避免手术污染;定期对医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VRE定植的筛查;制定本院VRE定植动态监测体系,观察变化趋势。

(六)VRE感染控制措施

1、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患者隔离于单间、隔离单位或将同类患者隔离于较大的病房;

2、告知工作人员和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减少工作人员与患者在病房内的传播,患者医疗护理物品专用;

3、工作人员接触感染或定植患者后要加强洗手,严格按照标准六步洗手法进行认真洗手,配合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4、每天严格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5、医疗护理患者时要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帽子、口罩等防护措施;

6、VRE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袋外加注特殊感染警示标示,与医疗废物暂存处专职人员专项交接;

7、携带VRE的手术医生不得进行手术,直至检测转为阴性。

(七)对于VRE感染的预防

医院各相关部门必须制定一个检测、预防、控制VRE感染和暴发流行的详细计划,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掌握万古霉素使用适应证:在医院内应用万古霉素已确证是VRE产生和引起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因此,所有医院包括从未使用过万古霉素的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都应制订一个全面的抗菌药物使用计划。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和相关糖肽类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

2、对每一位医护人员进行VRE相关知识培训:医院应有一个针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进修生、学生、实验室人员,药师等)的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应包含VRE感染流行的有关概念、VRE感染对患者费用、疗效的潜在影响。由于VRE感染的发现和控制都需要所有医务人员高度警惕和高标准的操作方法,因此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培训是必要的。

3、提高临床微生物室在检测、报告和控制VRE感染中的作用:临床微生物检验室是预防VRE感染在医院流行的第一道防线,即时、准确地鉴定和测定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能力,对诊断VRE定植和感染、避免问题复杂化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做好VRE实验室检测工作。

4、当VRE的定植或感染只发生在一个病房的某个患者时,要将VRE从医院彻底根除是很容易实现的,但如果VRE感染已在一个病房发展成局部性流行或已扩散到了其它病房或社会时,要根除它就变得困难且费用又高。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减少以至消除VRE在患者之间的传播。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该菌的传播流行给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带来极大困难。我国对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并非十分广泛,但也出现了耐药菌株。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万古霉素应用的适应证,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积极研究和开发新的抗VRE的药物,应对医护人员等进行VRE感染流行的宣传教育及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实验室也应做到快速分离和鉴定VRE,特别是要建立准确、快速、容易推广和普及的检测方法,以阻止VRE感染的传播和扩散,避免VRE感染引起严重的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药师提示:一项对490例VRE患者的研究显示,利奈唑胺临床治疗成功率及细菌清除率均达80%以上。利奈唑胺治疗VRE感染通常采用600mg,qd或q12h,建议根据细菌学结果决定治疗时间。与万古霉素等传统药物相比,利奈唑胺具有组织穿透性好、治疗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与方便等优势。

五、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一)抗菌治疗的药物

主要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舒巴坦制剂、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是指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针对不动杆菌,一般认为亚胺培南稍强于美罗培南。

2、多黏菌素类:包括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多黏菌素E,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多黏菌素对不动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ATS指南建议多黏菌素应该考虑用于治疗碳青霉烯耐药的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目前多黏菌素治疗MDR-AB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可达25%~60%,而肾毒性的发生率为8~36%。因而,在使用多黏菌素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3、舒巴坦:舒巴坦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且对不动杆菌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抑制多种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且可以直接不可逆地结合不动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Higgins等报道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是治疗MDRAB感染最好的选择,其中舒巴坦优于克拉维酸与三唑巴坦,目前临床上治疗的舒巴坦多以复合制剂的形式出现,国内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 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低于20%的药物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亚胺培南为23%,对其他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的耐药率均在45%以上。

4、替加环素:是一类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是半合成的米诺环素的衍生物,美国FDA于2005年6月17日批准惠氏的替加环素(Tigecycline,商品名Tygacil)用于治疗18岁及18岁以上复杂的成人腹内感染(CIAI)和复杂皮肤及其软组织感染(cSSS1),包括复杂阑尾炎、烧伤感染、腹内脓肿、深部软组织感染及溃疡感染。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类似,替加环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其与核糖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是四环素的5倍,且可以“逃避”常见的导致四环素耐药的外排泵。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可行性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有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

5、治疗策略的讨论

联合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生素的疗效、通过降低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以及防止耐药菌的产生。目前证实有效的联合治疗有以下几种:亚胺培南+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利福平;利福平+妥布霉素;利福平+多黏菌素;亚胺培南+多黏菌素;亚胺培南+多黏菌素+利福平;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

(二)预防和控制耐药的策略

目前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最好的办法是阻止耐药菌的蔓延和在病房的暴发流行。医务人员未及时、正确洗手是造成MDRAB在住院患者间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首先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医院环境很容易受到该菌污染,在发生不动杆菌感染的ICU病房,病人的标本、枕头、仪器、病历及医护人员的手套等分

[38]离到的不动杆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证明都是同一来源。因此,需要彻底清洁环境,及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去除诱因,同时适当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另外,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手段,对环境及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

六、在使用各类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同时,临床还应加强各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万古霉素与其他种类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但应该注意,与有肾毒性和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含铂抗肿瘤药物等)合用时,可能引起引起肾功能、听觉的损害及加重,故应避免联用,必须合用时应慎重给药,并注意监测耳、肾功能。静滴保持在60min以上。

2、碳青霉烯类药物应注意避免与抗癫痫药丙戊酸合用,因其会引起丙戊酸血药浓度降低,导致患者癫痫发作。此外,碳青霉烯类对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一定副作用,其中亚胺培南的该项不良反应比美罗培南更为强烈。但是美罗培南诱导体内细菌释放内毒素的作用较为强烈,对一些病情危重或体质虚弱的患者来说,使用美罗培南应该尤为慎重。

3、利奈唑胺应该仅用于治疗或预防已经证实或者高度怀疑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减少细菌耐药及确保本品疗效。还应注意在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中有5% ~10%出现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皮质性盲;个别严重肾损害的报道。

4、事实上,已有报道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其严重程度不等,广谱强效抗菌药物尤其容易引起该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尤其结肠炎的病人,均需小心使用抗菌药物。确定本病后,应立即调整抗生素,改用针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以万古霉素、甲硝唑最为有效。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肠道浓度高,有报道静脉使用无效。口服消胆胺,发挥离子交换作用,与梭状芽胞杆菌毒素结合排出体外。

5、夫西地酸静脉用药时可能出现黄疸。

6、头胞哌酮/舒巴坦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因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

7、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无论选择哪种给药途径,需详细询问过敏史,用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试。

8、氨基糖苷类均具有耳、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及观察,出现不良先兆,须及时停药。

9、四环素类:8岁以下及过敏者禁用,四环素类可加重氮质血症,已有肾功能损害者应避免使用,但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仍可谨慎应用。

10、利福霉素类禁用于过敏和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

11、甲硝唑禁用于过敏者,妊娠3个月内避免使用。用药期间禁止饮用含酒精饮料。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耐药菌发生的重要基础。细菌耐药性一旦产生并非稳固不变,在停用有关药物一段时间后,敏感性又可逐渐恢复。根据细菌耐药动态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将抗菌药物分批、分期地交替使用,可能是一项具重要意义的措施。

临床药学室2016-9-19

第四篇: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摘要 :感染控制的一般原则.手卫生.无菌器具的应用.配制.有效期和过期.皮肤消毒.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胃肠外营养产品的稳定性与相容性,输液辅助器具的清洁与消毒。

背景: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种治疗途径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地位。但是由于输液治疗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使患者置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当中,包括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炎以及其他一些迁徙性感染灶(如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眼内炎等)②。因此在执行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输液治疗相关的感染,保证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

证据: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③。有证据显示:手握活塞进行抽吸药液的污染率随抽动活塞的次数增加而增加,而手持注射器活塞柄抽吸药液的污染与活塞的抽动次数无密切关系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微生物定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时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研究表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周后,由于输液接口导致的导管相关感染占51%,这与不规范操作有很大关系。与外周静脉导管相比,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率更高,在置管时防护屏障就需要更加严格,应使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屏障(如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无菌衣和大的无菌巾),其与标准防护(如无菌手套和小的无菌巾)相比可以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虽然没有研究表明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等长度导管使用上述防护措施是否有效,但PICC也应使用最大限度的防护屏障。有研究表明,护士对导管静脉炎危险因素,严重程度,评估能力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英国在成人外科病房的一项研究表明:86.2%的护士在导管留置72H时按操作规程更换外周静脉导管,而有13.8%的护士没有按操作规程更换外周静脉导管,延长了导管保留的时间,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美国过去20年研究报告中显示,感染的危险性随着无菌操作的标准化而下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性并发症有显著作用,由操作不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会造成导管发生细菌种植和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同时当护理人员的数量降低时,会导致人员教育培训和输液治疗操作.导管的维护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1.1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1.2有效实施监督静脉输液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并进行感染监控,出现异常应及时记录.评估.报告.整改。

1.3保证充足的人力之源,排班与工作量应与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一致。 1.4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入口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1.5教育医务工作者正确掌握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正确的置管和维护操作。 1.6定期对操作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指导方针遵守情况进行评估。 1.7委派受过培训或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新手操作。

2.1操作者操作前.后应实行合格的手部清洁,不允许佩戴假指甲,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之后也需洗手。

2.2操作者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进行洗手。

2.3消毒后的输液穿刺部位不要用手进行触诊,除非进行在消毒。 2.4在没有流动水洗手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手消毒液。 3.1使用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生产厂商提供的说明使用输液无菌器具。

3.2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性质选择适合的.一次性无菌输液产品和器具,并确定所用产品.器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3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连接装置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4.1配制液体时,必须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

4.2药液配制和使用时,应依据药典和药物配伍禁忌标准执行。 4.3在配制及输注液体和药物之前,需明确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4.4配制液体的注射器应一次性使用,并选择18G(直径1.2MM)以下针头配制液体。 5.1应遵循生产厂商有关药品和仪器储存的使用说明和指南,以保证有效期和使用期限的可靠性。

5.2使用长期留置的输液器具时,要记录使用起始时间等相关内容,以保证及时更换。 6.1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

6.2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如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应不小于无菌敷料面积)。 6.3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綠己定消毒皮肤。

6.4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

7.1使用带有预防锐器刺伤安全装置的锐器盒。

7.2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锐器(包括但不局限于针头.导丝.探针.手术刀等)应丢弃在不透水.防穿透.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并定时更换。 7.3严禁将锐器转存入或倒入另一容器。 7.4静脉输液治疗操作时应携带锐器盒。

8.1在药剂师的指导下制定营养液配制程序。

8.2营养液的配制应由有资格的医务人员在层流洁净台下,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来完成。 8.3胃肠外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经输入需在24H内全部输注完毕。

8.4胃肠外营养液如在冰箱内保存,应在输注前1H从冰箱内取出,以便在输入时使其接近室温。

8.5新进使用的药物必须由药剂师复核其相容性数据。

9.1在患者使用前或同一个患者长期使用期间,应清洁和消毒医疗仪器设备,以预防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9.2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清洁或消毒。

9.3需要重新消毒的非一次性物品,要严格依照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说明和指南进行重新消毒和灭菌。

9.4没根止血带只能用于同一个患者。

9.5执行医疗设备风险等级和消毒净化步骤。

参考文献

(1)殷雷。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学基础。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243 (2)美国CDC。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1999:1-2. (3)北京护理学会。北京国际静脉输液交流大会专题讲座与论文汇编。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113

(4)李武平。《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63

第五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关于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总书记重要讲话与重要批示精神,落实XX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与XX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等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正确应对、处理和防控疫情的能力,控制和消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带来的危害,切实维护学校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和《XX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预案》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本方案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统一部署,结合疫情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XX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疫情的防控、科普、宣传、协调及信息报送等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党委/校长办公室、校医院共同组成,合署办公。X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X任常务副主任,XXX任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全校疫情防控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各部门、各院系按照要求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负责统筹推进学校防控工作,协调各工作组工作,负责组织召开相关会议;

2.负责传达、落实领导小组的指示意见;

3.草拟各种工作文件,向领导小组汇报防控有关情况和通报相关信息;

4.负责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车辆保障;

5.统筹疫情信息口径,及对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信息报送;

6.安排学校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的值班值守,确保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7.做好社会捐赠的接受工作与捐赠物资的调度工作;

8.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疫情防控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报告并配合属地疾控部门有效处置疫情;

2.随时掌握和提供最新疫情信息,及时向教师、学生工作组沟通信息,提出工作意见,传达疫情防控要求;

3.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学生的传染病预防教育;

4.在省、市疾控部门指导和学生工作组配合下,组织对师生的规范体检;

5.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筹措和保证预防、治疗所需经费,及时核销相关费用;

2.按要求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做好隔离场所、测温仪器、口罩和应急药品的必要准备;

3.按要求定期对校园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做好过程记录;

4.做好校园卫生清洁工作,食品饮水的安全监控工作;

5.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家属区的消毒,环境卫生等工作;

6.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宣传工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引导师生科学理性认识肺炎疫情,做好舆情应对和处置工作;

2.协调应对可能引起的媒体关注与采访报道;

3.参加相关会议,全面掌握疫情处置动态,发布新闻及相关信息;

4.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学生工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负责学生的专项服务工作,随时掌握学生去向,重点关注学生发热、疑似或感染疫情情况;

2.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

3.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

4.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适当安抚、心理咨询和辅导;

5.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六)教职工工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负责对教师进行专项服务,随时了解教师发热、疑似或感染疫情情况;

2.负责指导在假期及延迟开学期间开展网络授课工作;

3.负责防控期间日常教学和各类考试工作的统筹;

4.执行所有人员(除学生外)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

5.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七)安全保卫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负责对学校进出口进行严格管控,对进校人员进行详细检查与登记,严禁不明人员进入校园和教学办公场所;

2.加强校园巡查力度,禁止各类型的校园聚集活动;

3.完成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各二级单位要对标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成立由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相应工作方案。

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工作环节及处置步骤等;

2.组织指挥有关单位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并采取有力措施;

3.调动校医院并协调属地医疗机构及时开展预防和救治工作;

4.调集相关人员、物资、药品、交通工具等,保障预防处置工作需要;

5.判断决定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并报上级部门;

6.判定对校园环境以及水、食物资源等采取控制措施;

7.对全校各单位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理进行检查指导;

8.协调属地医疗机构对校园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在第一时间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9.指挥涉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网络舆情监控和有效处置。

(二)各二级单位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各二级单位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疫情日常防控及突发应急管理工作,各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负责学生与教职工的疫情日常防控和突发应急管理、网络舆情、学生思想政治等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二)建立疫情信息报告机制。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各二级单位要指定一名中层干部作为本单位联络人,每天定时无事报平安,异常报详情,不得瞒报、漏报、迟报、错报、谎报。

(三)建立值班值守机制。严防脱班、误班现象发生。

(四)建立突发疫情处置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学校发生和蔓延。

(五)建立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机制。校纪委要对各二级单位防控工作和应急值守、处置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对在防控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四、疫情防控措施

(一)尚未发生疫情阶段主要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召集专题会议,传达上级指示批示和相关会议精神,贯彻上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校园疫情变化实际统一思想认识,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做到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分类分层落实防控措施。(责任部门:党委/校长办公室、校医院、党委宣传部、党委武装部/安全工作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制定工作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协调组织发动各方力量。(责任部门:党委/校长办公室、校医院)

3.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和医疗科普讲座,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突发医疗疾病救护技术,特别是预防发热、咳嗽现象的基本要领;加大教育宣讲力度,将上级的会议精神、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公告要求、工作提醒、防控措施等系列内容逐一细化,通过学校官方网络平台、QQ群或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宣讲传导到每一位教职工、学生及家长,要求全体师生自觉增强自我防范和危机意识;开展全校健康运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研究生学院、校医院、各二级单位)

4.加强全校教职工疫情信息摸排。人事处要牵头及时掌握教职工总体情况和重点疫情,加大对教职工流动情况的掌控力度,并于每天上报教职工疫情信息统计情况。(责任部门:人事处、各二级单位)

5.加强全校学生疫情信息摸排。学生处、研究生学院要牵头及时掌握学生总体情况和重点疫情,加强与学生的联络,做好心理疏导应急预案,并于每天上报学生疫情信息统计情况。(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研究生学院、各二级学院)

6.确保基础物资供应。加强基础物资准备、加大经费投入,由国资处牵头抓紧购置必要器械(体温检测仪等)、必备药品、消毒用品、口罩等防护用具,确保各值班室防护装备齐全,提升师生防护能力。(责任部门: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

7.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每天对学校生活区公共区域、值班室、厕所、楼道、其它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消毒,不留死角,组织师生员工开展经常性爱国卫生运动和校园定期清扫劳动,保障师生公共活动场所及校区生活场所及时消毒、通风换气,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卫生。(责任部门:后勤集团总公司、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委武装部/安全工作处、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各二级单位)

8.加强舆情监测。强化网络舆情监管,严防舆情炒作。(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各二级单位)

9.组织疫情排查。要组织排查发热病人,若发现出现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要第一时间送至市定点发热门诊筛查和治疗,根据病情及时处置。(责任部门:校医院、各二级单位)

10.加强校区管理。加强校园门岗管理,严格操作规程,一般情况下严禁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和生活区,确需进入的,实行严格的实名登记;对学校大门口进出师生实行严格的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一旦发现疫情,实行倒查制,及时将接触人员全部隔离检查及观察。(责任部门:党委武装部/安全工作处、校医院及各二级单位)

11.加强学生管理。学生假期结束返校后,各学院每天上午9点前要组织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并于当日上午11点前将测量情况报校医院;对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的人员,及时拨打120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和治疗等。其中,国际教育中心负责留学生的体温监测和统计上报工作。(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研究生学院、校医院、各二级学院)

12.加强值班巡查。加强学校值班和巡查值守,严格值班纪律,严格各类定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责任部门:党委武装部/安全工作处)

13.做好推迟开学预案。加强教学计划的制定落实,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与上级部门要求,及时做好教学计划变更准备。(责任部门: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及各二级单位)

14.做好接受社会捐赠工作。发布接受社会捐赠通告,组织校友做好疫情防控紧急物品等财物的捐赠与配发工作。(责任部门:校友办、党委宣传部及各二级单位)

(二)寒假期间至开学前后的防控措施

1.开学前的防控措施

(1)做好值班值守,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学校正值寒假,学生单独或随家长返乡、外出探亲和旅游等较为普遍,会出入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春节和寒假期间值班值守,狠抓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点环节,不举办聚集性活动,切实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各项要求。要全面统计本校武汉生源及近期进出武汉的师生情况。密切关注师生健康情况,如果发生学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要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领导小组要第一时间报告XX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

(2)掌握学生动态,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各单位要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师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对离校学生,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渠道尽快发放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向师生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师生居家或外出时做好防控,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如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丢进垃圾桶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3)做好开学预案,密切开展监测。各单位特别是教务处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提前对春季开学有关情况做出科学研判,必要时对学校教学安排及相关工作做出调整,做好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学校按上级要求每天统计上报师生相关数据、根据上级要求确定开学时间,开学前准备相关隔离措施,开学时启动全员体温检测等。招生处要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制定严格预案,适时调整省外招生考试安排。

2.开学后的防控措施

(1)落实晨午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以晨(午)检为核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监测,切实发挥校医、辅导员和班主任作用,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尤其在开学时,要加强对返校学生健康观察,对发热、咳嗽学生务必高度关注,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宣传教育。各单位要结合“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课、讲座、广播等形式,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患病学生的治疗管理工作。

(3)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后勤集团总公司、物业公司在春季学期开学前,要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为重点,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开展以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等为重点的全校各个区域全面消杀,有关场所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4)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单位要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信息,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做好校园疫情防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集中救治、全力救治患者,及时、有效处置疫情。

(三)学校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散发病例后的防控措施

各单位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散发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取得专业部门的指导。学校立即电话报告XX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并在2小时内向教育厅报送书面初步情况。立即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疫情处置,指导督促学校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特别是要做好首发病例的管控,严防疫情传播。密切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实施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并做好师生、家长的宣传引导,营造家校共同防控的良好局面。

(四)学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聚集性病例后的防控措施

学校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聚集性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其中,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14天内在学校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聚集性病例是指在判定为疑似聚集性病例的情形下,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且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判定为聚集性病例。

学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在上级指导下,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停课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特别是在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学校将切实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微信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宣传教育工作。

2.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校园、教学场所、教学设施设备等清洁、消毒,尤其是食堂、宿舍、教室、会议室和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严格实行申报许可制度,减少或取消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精神,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严格按战时状态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要在上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我校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引导、联系和统计、反馈工作,及时公开信息与报告相关情况,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和错报、谎报。根据学校要求引导、教育本单位师生员工尽量不要外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信谣不传谣,以绝对忠诚的政治姿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坚持严防严控,加强应急应对

各二级单位和全体师生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坚持分级管理原则,认真摸排疫情情况,强化信息联络,完善防范措施,加大联防力度,严格巡查值守,严密信息报送,严肃工作纪律,细化工作流程,规范防控操作,科学、快速、有序、高效应急处置,联手、互通、协调应对,确保学校疫情防控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三)坚持统筹协调,确保学校安全

学校校区和生活区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安全管理风险突出,各二级单位生要以学校师生利益和工作大局为重,既要加强自身疫情防控和自我保护,确保自身安全和家庭安全,同时又要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和安全教育,积极谋划和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强化全校安全系统化思维和一体化管理,确保学校稳定。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1张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精选)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