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评价
第一篇: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评价
以全局眼光整体评价语文教学
——《永远的红裙子》听课评价及反思
五厍学校邓志军
12月20日,我们在**汇学校听了**老师执教的《永远的红裙子》一课。这篇课文,是一篇较为浅显的现代文,我们的执教教师设计为以这篇课文为载体,落实一个现代文知识点的训练任务,是一堂成功的生动语文课。
一、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分析文章中女孩与女老板两个人物,体会女孩和女老板的品质。
2、写出文章中女孩的心理活动。”
本文作为一篇较为浅显的记叙文,脉络清楚。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圈画重点句子的方式,分析感悟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品质。最后以板书的形式归纳出女孩的“勇敢、诚信”,女老板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还特地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永远的红裙子”的标题在文中有什么含义?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全班同学对女孩和女老板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进行片断写作,不仅让学生在试卷上写,也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同时将老师的片断写作成果与学生交流分享,相得益彰。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体现了学生认识水平的层递性,教学目标落实得很成功。
二、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作为一堂40分钟的教学课,如何分配时间,取得40分钟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一堂阅读复习课中,**老师科学分配时间,教学环节中各个节点把握恰到好处。如一开始通过解释“睹物思人”这个词语的意思直接引入对文本的阅读分析,耗时仅一分半钟,整个阅读分析过程耗时19分钟,其间不仅有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有师生对内容的共同质疑,也有教师精彩的追问。各个教学节点环环相扣,非常紧凑,丝毫不显拖沓。在学生动笔写作部分,老师首先针对练习内容对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指导,而不是让学生提笔就写,体现了初三复习阶段对知识点的落实和重点训练。在剩下的16分钟时间里,学生不仅完成了两个心理片断的写作,而且还有充分时间进行交流,说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作能力也是很突出的。特别是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现场分别写出了两个片断,无疑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在作业布置中,**老师把作业设计为两级作业,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全体同学都要完成的两个心理片断的续写。第二个层次是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对多个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并进行批注,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老师的激励,学生表现出了完成作业的决心和良好状态。
总的来说,本节课不仅有答题方法的深入指导,又有及时合理深入的训练,虽然在某些教学细节上还不够完善,但作为一堂九年级的现代文复习课是很成功的。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理清思路,搭好框架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4、以精讲多练为策略;
5、以多感官参与为手段;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
作为教材都具有两面性:既有生动、形象、有趣的一面,也有抽象、难懂、枯燥的一面,如果教师不做课堂教学设计,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去讲授,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呢!
2、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所谓揭示规律,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紧紧抓住教材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知识和关键环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关键在一个“寓”字,寓思维训练于学科教学之中,重点抓两方面训练:
(1)思维品质训练
①敏捷性—看出本质,迅作判断。
②灵活性—不同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③深刻性—善于概括归纳,抓住事物本质。
④广阔性—思路通畅,思维面广。
(2)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性—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想问题从四面八方展开。
②求异性—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与方法,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
③逆向性——打破常规,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4、以精讲多练为策略
例如:课堂设计的“三精两适”策略(特级教师宁鸿彬):
三精: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炼;
两适:适度、适量。
5、以多感官参与为手段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课文《小站》——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教学是个整体,要从整体出发,全面构思。不
能把教学搞得支离破碎。
■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情感和谐统一;
■教学活动——教与学、师与生和谐统一;
■学生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
(二)设计的程序
原则: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分六步。
第一步:分析—— 教材思路
第二步:编制—— 教学目标
第三步:确定—— 重点难点
第四步:设计—— 教学过程
第五步:筹划—— 教学手段
第六步:形成—— 教学方案
(三)设计的方法
着重“三路”统一:
教材的“思路”
学习的“思路”
教学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抓住核心,明确方向
1、认知(知识)目标:把握知识点,掌握基础
知识;
2、操作(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3、情感(思想教育)目标:以知识和操作为载体提升情感或思想认识。
三、教学内容设计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科学、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
所谓处理教材,就是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和环境条件,对教材进行某种增删、调整、选择的艺术处理过程。
(一) 在处理教材中突出重点
(二)在处理教材中突破难点
(三)寻找教材新的“生长点”
四、方法、手段设计
——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
讲授法、教师活动、谈话法、演示法、自学法、讨论法、学生活动、探索法、研究法、实验法、说理法、教育活动、锻炼法、陶冶法
2、综合性教学方法
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例如:
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
上海市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等。
(二)学法指导
当前教育改革,特别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学习中要突出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
1、学法指导的内容
(1)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
(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学习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
2、学法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不强制灌输,重在引导感悟。
(2)针对性原则: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3)操作性原则:不繁琐笼统,操作方法具体明确。
(4)差异性原则: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5)巩固性原则:不一蹴而就,反复强化,长期训练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1、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式
特点:短、平、快。
例如,特级教师陈金才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采用了这种方式: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宽阔。
生:在深圳。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式
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天山景物记》一文的导入:
“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篇游记?”(学生回答后,教师再 问): “游记有什么特点?”(学生呈思索状态,教师 讲道):“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较轻快的笔调,生动 的描写,记叙游览中的见闻,某个地方的政治、社会 生活、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等,以此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像《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 色彩的,如《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长江峡》。
今天我们学习《天山景物记》,这是一篇以山川景物 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优美的散文。”(板书题目)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式
例如,地理课教“比例尺”,老师上课就问:
“哪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最近要出差?”一位学生回答: “我的爸爸明天出差去成都”。老师说:“你学过地理,请 查一查地图,重庆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学也可帮 助查。”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重庆成都的距离,大家都没 有查出,趁孩子们为难之际老师说:“没关系,只要你们 学了这一课,保证大家都能查,因为地图上有‘比例尺’。 ”老师板书“比例尺”。这个导入的巧妙之处在于使学生产 生了“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思想,急于求得答案, 于是就产生了求知欲。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式
钱梦龙老师教《死海不死》时,为了让学生自己获 得关于盐水比重的概念,并猜想死海“不死”的原因,以 一个小实验作为课的导入:他在同学们迷惑目光注下, 把鸡蛋投入了大烧杯。鸡蛋沉到了低。“谁有办法让鸡蛋 浮起来?”老师问。“拿个酒精灯或电炉来,把鸡蛋煮熟 了也许能浮起来。”一个学生说出了他的想法。“不,只 能用讲台上提供的条件。”钱老师规定了思考的范围,同 学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都集中到了大烧杯旁边的那一碟 食盐上。不少同学举手,希望到讲台上来试一试自己的 办法。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高涨。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式
例如,一位教师教小学数学《可能性》时的导入:
师:同学们,玩过“石头、剪刀、布”游戏吗?谁来和老 师玩一玩?玩之前猜一猜我和××同学谁会赢?(进行第 一次游戏,结果老师赢)
师:想赢老师吗?(第二次游戏,结果学生赢)
师: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猜一猜,结果会怎样?
众生:可能老师赢,可能××赢,也可能平。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可以确定结果,有些 事不能确定,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6)“故事引入,启迪思维”式
例如,在教“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时,为了让学生认 识到速算法的好处,上课开始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他小时侯喜欢数学,10岁的时 候,老师出一道题,1+2+3+4„„+99+100=?当别的孩 子动笔运算的时候,小高斯却算出得数是5050。同学和 老师感到很惊讶。你们知道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对 吗?原来他采用了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后来高斯成为一 个大数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速法”。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式
例如,老师在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是这样设计 导入的:
板书课题,在“假”字下加着重点。问学生:“‘狐’指 什么?‘虎’指什么?”
学生查字典,思考。
①“假”字有几个读音,有几个含义(假期,请 假;跟“真”相反;假话;借用,利用:假借。)
②“狐假虎威”中的‘假’怎么读音?怎么解释?这个 题目是什么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式
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幻灯、 音乐、电影、电视等)
例如,初中语文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 课,教师从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导入课文。
(9)“借助谈话,增进了解”式
特级教师刘云生借班上课《一次特殊的实验》的导入:
师:孩子们,大家好!我姓刘,大家就叫我刘老师。跟我打打招呼,好吗?
(没有人敢发言)
师:我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班最棒。谁来打头炮,我首先送谁一张名片。
生:Hello,刘老师!
师:中英文双语打招呼,够国际标准!(送上一张名片,并和学生握手)
(全班哄笑)生:Nice to meet you, Mr. liu
师:我成“国际友人”了!(送上一张名片)
(众笑)
生:刘老师,您好!
师:我又“回国”了!(送上一张名片)
(众笑,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很会和别人相处,真是铁锹敲锣——响当当!呵呵,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大家这样“聚精会神”地看着我,会联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卓别林。(众笑)
师:(笑嘻嘻地说)我有那么丑?
(10)“群策群力,学生登台”式
让学生上台作课的导入,例如特级教师汪兆龙在鲁迅小说《药》一课的导入设计:
上课铃响过,学生走上讲台,这是老师课前布置的一项特殊作业: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将如何导入新课?要求:以旧带新,兼顾复习与预习。
学生甲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呐喊”自序》,文中提到“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请问:什么是曲笔?” 台下的同学纷纷举手,学生甲请一位同学回答: “鲁迅先生所说的‘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种写法。”
“对,请坐!”学生甲继续问:“那么,鲁迅先生在哪两篇小说中用了曲笔?”
另一学生回答:“《药》和《明天》。”
学生甲用手示意他坐下后,又说:“鲁迅先生在《药》中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瑜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么死的?他死后,鲁迅为什么要用曲笔‘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了”
说到此,他转身板书了一个大大的“药”字,然后就下了讲台。
3、课堂练习
(1)课堂一般会有哪些练习?
① “打桩”式练习:巩固知识的基础练习
一般在讲新课以后,为了巩固新知识而进行的练习。
②“阶梯”式练习:突破难点的铺垫练习
一般是在讲新知识之前,为了扫清障碍,解决难点 而进行的由潜入深的练习。
③“反一”式练习:归纳总结的系统练习
一般是在课中与课后,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归类和系 统化而进行的练习。
4、小组合作活动
(1)存在问题:注重形式,忽视内涵,缺乏实效。
①学生欲望不强。常见的形式是按座位前后四人组成,没有顾及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故造成有些学生宁愿自己学习,也不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
②参与状态不匀。小组成员中有的抢着发言,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借机闲聊。能在倾听别人意见基础上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为数甚少,这样的讨论基本上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③活动过于频繁。有的教师凡问题都要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学生忙于肢体上的“动”,缺乏思维上的“动”
④讨论质量不高。教师对讨论问题的设计比较随意,有的问题多于简单,学生感到没有讨论的必要;有的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 (2)如何改进
①提出合适的讨论问题
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应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使学生能解决又不能轻易解决。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可能,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适合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 ■ 辨析概念,寻求规律; ■ 操作实验探究; ■ 选择作业策略; ■ 完成竞赛性作业; ■ 学生间的互评互查
(2)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多数学生习惯于倾听教师讲课,对同伴的观点则显得不耐烦。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沉默”的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太过于表达”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选择发言的时机,还可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诸如概括、总结等。
(3)帮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方法
■讨论前,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独立操作。
■讨论时,让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发言学生能代表小组意见,发言要求能让大家都能听懂。
5、结课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
与课的导入一样,课的结束也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8种结课方式:
(1)“总结概括”式
(2)“画龙点睛”式 (3)“表格填写”式
(4)“作业练习”式
运用最多(略)
(5)“提取精华”式
在结课时提取本课最精彩的一笔,让学生欣赏强化,给他们更深的印象。例如,可进行“本课最佳解题”,“本课精彩回答”的讲评。还可再次运用课文中的格言来启迪学生,例如,《荔枝蜜》结课,可用“蝴蝶在游荡中炫耀漂亮的姿态,蜜蜂在劳动中创造甜蜜的生活”。《宇宙里有什么》,可用“恒星只要存在一日,总不会忘记肩负发光发热的神圣职责”。这些格言让学生加深对主题思想的领会和对课文的印象 (6)“创设悬念”式
教师故意留下一个“尾巴”,课已尽,意无穷。陈景润献身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是其于中学时代,他的数学老师在一节课结尾时介绍过“哥德巴赫猜想”,并说:“这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一堂课上完了,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满足感走出教室(句号),可以让他们带着一种震撼力走出教室(惊叹号),也可以让他们带着无限遐想走出教室(省略号),同样,让学生带着新的困惑和问题走出教室的课(问号),也可能是一堂好课。
(7)“揭示规律”式
(8)“延伸发展”式
以德国小学三年级自然课为例:《研究土豆表皮的作用》,教师不是在课堂内空讲土豆表皮的作用,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两周的对比实验,总结出动、植物表皮带有规律性的作用。
教师选择两个土豆,一个大一点,削掉表皮,另一个稍小一点不削表皮;称一下,分量一样;两个土豆都吊在通风的屋中。学生每天称两个土豆的重量、观察土豆的颜色。两周后发现,两个土豆在重量、颜色方面都有差异:削皮的土豆重量明显轻,颜色变黑;不削皮的土豆重量和颜色基本保持原样。
两周后,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土豆的表皮有保护水分的作用,能保持土豆新鲜,不变质。教师进一步提问:“土豆表皮的作用是这样,那么红薯、苹果呢?所有植物表皮的作用是怎样的?所有动物表皮的作用又是怎样的?人的表皮作用呢?”
经过思考和推测,学员回答:“红薯、苹果表皮的作用与土豆是一样的,植物表皮的作用也是这样。”由此推出,动物表皮作用和人的表皮作用也有这样的功能。
五、编写教案
(一)编写教案的原则
1、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避免知识错误。
2、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4、坚持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
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二)教案编写的内容(10大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说明本课在认知(知识)、操作(能力)、情感(思想教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
3、课型:说明本课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4、课时:说明本课是第几课时。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 。
7、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等。
8、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9、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10、教具: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例一:初中语文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
1、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掌握本课语言、动作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写法;
(2)操作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学习鲁达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精神
3、课型:新授课。
4、课时:第二课时。
5、教学重点:使学生把握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6、教学难点:对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7、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
8、教学程序:
(1)兴趣导入
①导入本课内容:从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导入本课;
②回顾课文情节:简单复述情节,画出文章结构示意图。
(2)探索新知
①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②阅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对鲁达典型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的语句;
③赏析精彩片断:播放电视剧《水浒传》分析、体会鲁达性格的灵魂——“义”的一面(通过讨论、辩论、交流,达成共识) 。
④巧妙设趣(用投影仪打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鲁达性格的另一面:脾气粗野,但粗中有细;
⑤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板书
⑥归纳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采用分组讨论、
共同归纳形式 (3)能力反馈
①从讨论中选出对鲁达性格概括正确的项;
②从讨论中选出对塑造人物方法判断正确的项。
(4)教学终结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出示投影仪,抢答并简述理由,选出代表到前面作总结发言。
(5)作业指导
以《鲁达的爱和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 的读后感(课后完成)。
附1:板书设计
2:教具、学具:投影片、投影仪、电视DVD
例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鲸”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与其他类型课文相比,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智能机器人》等说明文相比,《鲸》一文对鲸是一种“似鱼非鱼”的水中哺乳动物以及形体大、食量大、肺活量大等特征描写十分突出,在表达上综合地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此外,作者用词准确,描写形象,文字浅显,条理清楚,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来理解《鲸》这篇课文,并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学生分析
对于说明文的文体结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智能机器人》等文章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剖析方法来感悟文章内容。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圈画、批注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也能在组长带领下较有序地开展。但根据前一阶段经验,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对文本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缺乏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因而本节课重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自主学习文章内容,探究文章表达方法,并通过对关键词的辨析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事物的意识和分类思考的能力。
第三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配乐磁带。
2、走入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 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二、基本策略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
三、各有侧重
1、《燕子》:
这篇课文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⑴ 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⑵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2、《古诗两首》: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
⑴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⑵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学习时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3、《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⑴ 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⑵ 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⑶ 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4、《珍珠泉》: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目的是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叙述的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四、拓展活动
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与语文园地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搜集列举中外名家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并鼓励学生经常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引导学生在说说写写中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习作的内容暗含了写作方法的指引,如抓住特点写,按顺序写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在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篇: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见附件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四、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权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准确,能体现工学结合
6
课程基本信息清晰,明确。
5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可观测、可检验。
8
体现能力本位思想,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合理,理论部分必需、够用;
6
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证书标准。
6
教学内容模块选取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6
课程内容由职业活动为导向,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7
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实现教学做一体。
8
能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的学习活动。
6
项目设计能激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
6
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符合教学目标,项目选取与安排合理。
6
项目实施效果可检验。
6
第一堂课的设计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期待,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印象。
6
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6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第五篇:体育舞蹈整体教学设计
《体育舞蹈》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
体育舞蹈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舞蹈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体舞竞赛为线索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体育舞蹈中的双人华尔兹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人际交往培养为目标进行设计。包括体育舞蹈运动概述,体育舞蹈运动规则,华尔兹舞蹈的步伐,姿态,乐感,手型以及身体素质练习等。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本门课程主要是以体育竞赛引出华尔兹双人舞蹈训练,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体舞竞赛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教授舞蹈过程为基础,展开华尔兹舞蹈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考察、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给师生以创新的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培养一切从实践而来,尊重科学的理念;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训体育舞蹈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28学时。 3.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体育舞蹈运动的规则,认识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理解体育舞蹈的艺术内涵,掌握华尔兹舞蹈的基本步法,具备担任小规模体育舞蹈竞赛裁判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人际交往的素质,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3.1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流畅的完成基本舞步 ●具备创编体育舞蹈的能力
●能够组织小规模的体育舞蹈竞赛 3.2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进取、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 3.3素质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华尔兹的起源与发展、认识交际舞的基本礼节 ●学生掌握对体育舞蹈正确动作的评价能力 4.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学时
理论
1、体育舞蹈运动概述
2、体育舞蹈运动竞赛规则
华尔兹
1. 华尔兹组合动作
2. 步伐、手型,握持、姿态,乐感
身体素质
1. 力量、耐力
2. 灵敏、速度
3. 柔韧练习
5.实施建议
5.1立体化教材编写
(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专业能力培养以及身体素质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2)教材编写应以专家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分析为依据,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课程思想,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热爱与追求,鼓励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3)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不求体系的完整性,强调与岗位业务相吻合,并使学生易学、易懂、易接受。
(4)教材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5. 2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互相观摩,和切磋 (3)注重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每次活动应使学生上一个阶梯,技能训练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层次性。
(4)要结合本课程的特色,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场馆最好增加镜面幕墙,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纠错 5. 3教学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 过程考核
体育舞蹈
理论
序号
考核 项目
考核内容及要求 (评分要素)
配分
评分标准
检测结果
1
体舞概述
2
华尔兹起源发展
3
体舞运动规则
华尔兹
1 步法
10
2 协调性
3 乐感
4 姿态
5 节奏
10
身体素质
1 力量
2
速度
3
柔韧性
小计
70
学生评测/平时成绩
30
合计
100
5.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场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3)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课程资源库平台调用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资源,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