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汇报材料是进行汇报的书面内容。然而,不同阶段的汇报重点有所不同,如何才能写出一份有效的,同时还可促进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汇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农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宜章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县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按照“政府引导、项目争资、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依靠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壮大扶贫主导产业,巩固扶贫成效,先后重点扶持了水果(脐橙、杨梅、金秋梨)、油茶、茶叶、大棚蔬菜、烤烟、肉牛、灰天鹅等种植、养殖产业。为贫困户打造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脱贫致富产业,进一步巩固了扶贫成果。现就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
今年,我办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为契机,狠抓争资立项,以项目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建设九大扶贫产业基地。①脐橙种植基地。完成脐橙种植6500亩,为任务的100%;②油茶种植基地。完成油茶种植3200亩,为任务的100%;③蔬菜种植基地。完成蔬菜种植20280亩,为任务的52%;④茶叶种植基地。完成茶叶种植1500亩,为任务的100%;⑤小水果基地。共种植杨梅、金秋梨、水晶梨、大枣等水果7250亩;⑥牛、羊养殖基地。共养殖肉牛350头,养羊3200只; ⑦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基地15个,年出栏生猪78000头; ⑧家禽养殖基地50个,养鸡、鹅210000羽;⑨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永吉农业开发
有限公司的红薯精深加工,加法果业公司的脐橙加工,三农公司的生态有机饲料加工。产业项目建成后,年可为贫困农民增收5078.9万元,贫困农民人平增收476元。增幅达17.9%。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开发产业化。我县用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个,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98个村3724户16758贫困人口,进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中,贫困农民增收798万元, 有5024人实现脱贫。
二、突出园区建设,搞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开发园规划及项目库建设。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力,充分利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调区扩区契机,规划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开发园。我办积极协助农办启动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园的规划设计。6月12日,由农办和扶贫办组织召开了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园规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布局、项目包装和申报等工作。6月底完成了项目包装和申报工作。二是努力争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框架下的投资政策倾斜,积极向省政府、省扶贫办争取搞活一块的重点项目的立项和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认真做好2013至2015年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的考察、评估、论证、筛选和重点项目库建设。
第二篇:**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市属插花贫困非重点区,有*个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至目前,*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户*人、未脱贫(含返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服务引路、集体引航“四引”发力抓产业扶贫,坚持壮大消费主体、拓展消费渠道、举办促销活动“三消”并举抓消费扶贫,形成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引”发力强化产业扶贫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村一品”。结合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村产业基础,坚持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全面完成*个脱贫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个,新建*村蜂糖李、*村食用菌、*村无公害蔬菜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余亩(其中果业基地*亩、蔬菜基地*亩、中药材基地*亩),夯实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坚持政策引导,破解发展瓶颈。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变“普惠制”为“项目申报制”,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亿元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池”,为贫困户提供每户最高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和最高5万元免息免担保免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补助资金*万元、帮助*户贫困户获贷*万元。制定产业到户指导意见,安排补助资金*万元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含返贫户)实施产业补助,目前已下达*户共计*万元。
(三)坚持服务引路,提升产业效益。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重新选派种植、水产、畜牧等方面产业发展指导员*名,成立产业扶贫专家组*个,在脱贫村建成田间学校*所,为每个脱贫村配备一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初步形成“以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为引领、区级科技特派员为补充”的扶贫产业发展指导体系。实施扶贫龙头企业奖补政策,开展龙头企业金融扶贫试点,积极引导市、区级*家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就业。
(四)坚持集体引航,构建利益连接。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变股东。全区*个涉农村居已完成*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万个,设置成员股*万股、分红股*万股、集体股*万股,覆盖所有扶贫对象。二是探索资源入股型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如*村按照“农民出土地、村集体配项目、业主投资金和技术”方式,共建共管共销**,既盘活农民闲置土地,又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技术、缺销路难题,投产后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万元。三是探索资产入股分红型发展模式,推动资金变股金。如*镇*村将*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产业,每年按*收益固定分红,另外从合作社销售利润中按*分红,入社农民每亩增收*元左右。四是探索劳务合作型发展模式,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如*镇*村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基建项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就地就业,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
第三篇: 关于2018年工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2018年,我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究当前工业产业扶贫形势,动员全区上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落实工作措施,抓好攻坚扶贫工作。
一、目标任务
推进2个竣工、2个在建、2个新开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培育小升规企业12户,新增中小微工业企业25户,新增220名贫困人口就业。积极推进“生态产业进农村、环保车间到家门”,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脱贫效果好的企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较XX年工业企业新增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160人;较XX年新增小微工业企业户数20户。
二、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新开工项目。新开工XX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分别是:年产10万吨a型高强石膏粉及石膏粉深加工项目、石墨烯润滑油生产基地项目,石板选煤发电厂锅炉改造二期项目,其他开工项目正在收集中。二是新竣工投产项目。1-3月已完成2个,分别是:国信达新能源汽车及液晶电视周边线材生产线项目、青云山年产3000吨豆瓣加工项目两个项目已在春节前投产达效。
扶贫车间推进情况。天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双庙 食用菌加工项目、香隆芸凤农业辣椒加工项目这3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直接带动220户贫困农民增收,年人均增收2万元,石梯博渊农业特色果酒加工项目、龙会无花果加工项目这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可解决贫困户500多人就业,年人均创收2万多元。雅康家居在黄都、碑高、东兴等乡镇已建成3个扶贫车间,实现年产值200万元,解决就业105人,该公司计划在沿河乡、金垭镇、陈家乡再建三个扶贫车间,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左右。
解决贫困户就业情况。截止2018年5月,瑞福农业新解决贫困户就业38人,天王牧业新解决贫困户就业41人,九丰农业新解决贫困户就业30人,雅康家居新解决贫困户就业6人,合计:115人。预计全年可实现解决就业160人。
新增小微工业企业情况。截止2018年5月,新增小微工业企业21户。
二、采取主要措施
1.聚焦“三大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一是特色产业促脱贫。充分发挥我区山地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培植发展蔬菜果茶、特色养殖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目前,全区已发展乌梅种植基地10万亩、蔬菜果茶20万亩、米城贡米10万亩,金银花、青花椒等3万 亩、天王食品年出栏生猪XX余头。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贫困户既获得分红,又实现打工增收。二是光伏产业促脱贫。引进上海九五尊艺投资18亿元,在全区建设了光伏发电站,项目竣工后,预计可带动全区37个贫困村和300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扶贫车间促脱贫。依托雅康家居、佳凯家具、康琳靯厂等手工业,在各个贫困乡镇建立扶贫车间,2018年在全区已建成扶贫车间8个,带动贫困人口100余人就业创业。
2.聚焦“三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创新入股分红模式。天王牧业“创建联股联筹连心机制“,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发展。即“公司+返乡农民工+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营发展模式,由公司、返乡农民工与贫困农户共同投资入股合作,集中建设生猪扩繁场和商品猪育肥场,作为产业脱贫基地,实现“联股联筹连心”扶贫。采取“统一标准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提供猪源、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兽药防疫、统一屠宰加工、统一配送销售”的“七统一”经营管理办法,采用利益连接机制把贫困村集体组织、贫困户、返乡农民工和公司紧密地联结起来,全面实现互惠共赢。既保证返乡农民工有较高的劳务报酬和股份收入,又保障贫困户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有固定收入。XX年公司为22户贫困户分红15万多元。二是创新长藤结瓜模式。以合作社 为主抓手,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紧密链接。该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企业带动模式,“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的能人帮扶模式。如申家乡九丰农业、龙会乡天禾茶叶筹措资金近千万元,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资金、技术、劳务等入股方式,吸纳周围350户村民入股,其中贫困户96户,农户参与合作社基地的管护,每人仅劳务年收入可达2万元。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用于“种、养、加”等产业发展,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000元。
3.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十个一”工作机制,区委常委黎潇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宣传各地工业产业扶贫经验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80多个,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三、扶贫攻坚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一是成本上升成为企业风险的主因。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成本、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盈利水 平的下降,导致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二是资金制约成为企业做强的软肋。由于银行的门槛过高,贷款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做强的软肋。同时资金周转开始变慢,存货上升明显。三是人才制约成为企业做大的短板。受人工工资上涨较快影响,多数企业出现用工流失、招工困难的情况,部分企业面临长期用工短缺问题。
结构不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区工业企业结构欠优,主要以煤炭洗选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少,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
2018年力争再建10个扶贫车间,解决200名贫困人口就业,2019年力争再建10个扶贫车间,解决300名贫困人口就业。
抓工业大项目。一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抓好大企业培育,做好龙会无花果加工项目和博渊农业果蔬加工项目的建设,力争带动周边贫困农民起立向致富道路。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启动建设,三是度力争石墨烯项目尽快建成。
XX市达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8年5月9日
第四篇: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 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以此破解 XX 市农业发展难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促农增收情况。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XX 工程”为抓手,做大一产总量。201X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 XX 亿元,增长 XX%,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 XX 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 XX%。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XX 元,增长 XX%,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X 亿元,增速 XX%,排全省第 X;完成一产增加值 XX 亿元,增速 XX%。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元,排全省第 XX,同比实现保位;增速 XX%,排全省第 X,同比进 XX 位。
(二)农业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山地特色农业。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农业特色产业“XX 工程”XX 万亩,其中 XX 万亩,XX 万亩,XX 万亩,商品蔬菜 XX 万亩,中药材 XX 万亩,XXXX 万亩,XXXX 万亩,花卉苗圃 XX 万亩,XXXX 万亩,特色经果 XX 万亩,人工
种草 XX 万亩,改良草地 XX 万亩。相继建成了 XX 等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市红心 XX 和 XX 生产规模均为全省第一。在发展 XX、XX、XX 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要求,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北农集团、努比亚牧业等战略型畜牧企业纷纷落户 XX,X 县 XX 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农业部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市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 XX 家。争取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通过银行评审项目 XX 个,银行审批金额 X亿元,占全省审批金额 XX 亿元的 XX%,正在银行审批和对接项目 XX 个,申请基金 XX 亿元。发展了大闸蟹、小龙虾、蜜蜂等特色养殖。2019 年,XX 市粮经比调整到 XX:XX,具有XX“标志”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三)春季攻势推进情况。省委省政府发布 2020 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来,XX 市按照贫困户农业产业全覆盖目标和“一户一产业”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重点发展蔬菜、家禽产业,巩固提升 XX、XX、XX、XX、XX 等优势产业。一是大力实施蔬菜种植。启动了蔬菜产业扶贫“XX 工程”(即 2020 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XX 万亩,其中商品蔬菜 XX0 万亩,产值 XX 亿元,覆盖带动 XX 万户种菜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 XX 万亩,同比增加 XX%,蔬菜产业覆盖 XX 户、XX 人。二是稳步推进养殖业。据农业部门统计,2020 年上半
年,全市肉类总产量 XX 万吨,蛋类产量 XX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XX%、XX%。猪存栏 XX 万头、出栏 XX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XX%、XX%;牛存栏 XX 万头、出栏 XX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XX%、XX%;羊存栏 XX 万只、出栏 XX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XX%、XX%;禽存栏 XX 万羽、出栏 XX 万羽,同比分别增长 XX%、XX%。全市养殖业覆盖 XX 个贫困村、XX 万户贫困户、XX 万贫困人口。全市养殖业覆盖 X 个贫困村、XX 万户贫困户、XX 万贫困人口。分产业看,生猪产业。XXXX 万头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目前 XX 乡 XX 头种猪场已经动工建设。X 县引进 XX 发展有限公司在羊场乡建设年出栏 XX 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目前已经动工。XX 县政府与 X 集团于 X 月 X 日签订了生猪养殖项目合作协议,养殖规模 XX 万头,公司总部建设已动工,扩繁场建设用地已落实;肉牛产业。XXXX 镇 XX 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存栏牛 XX 头,今年以来从外地购牛 XX 多头,种草 XX多亩,计划年底前购牛 XX 头。XXX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存栏牛 XX 头,今年以来从外地购牛 XX 头,种草 XX 多亩,计划到年底存栏 XX 头。XX 养牛场圈舍建设基本结束。XX 政府与 XX 集团合作引进的 XX 万头优质肉牛养殖项目,预计年底进场。XX 县 XX 牧业公司,目前存栏牛 XX 头,种草 XX 多亩,与 XX 区政府合作计划养殖肉牛 XX 万头项目,目前已经动工。XX 县 XX 发展有限公司牛舍建设基本完成。X 县 XX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牛舍建设 XX 平方米,存栏牛 XX 头,
种草 XX 多亩,计划 XX 月进牛 X 头,年底达到存栏 XX 头的饲养规模;肉羊产业。X 县 XX 羊养殖项目,第一批计划建 XX个集中养殖点,已经完成 XX 个点圈舍建设,人工种草 XX 亩,引进种羊 XX 只。第二批正在组织申报和审批,已有两个项目点动工建设,预计到年底能引进种羊 XX 万只。位于 XX 县的XX 科技公司已经完成圈舍建设 XX 多平方米,存栏羊 XX 只,种草 X 多亩。XX 县 X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圈舍建设XX 平方米,存栏努比亚羊 XX 只;家禽产业。上半年已经累计投入 XX 万元,建成规模养殖场 XX 个,在建 XX 个,引进禽苗 XX 万羽。XX 引进的 XX 有限公司孵化场建设项目,XX 台孵化机、XX 台出壳机已全部到位,形成了 XX 万羽/年的孵化能力。XX 县引进的 XX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繁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XXXX 自然牧业有限公司 XX 保种场也正在扩建中;特种养殖业。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蜜蜂等特色养殖业,目前发展蜜蜂养殖 XX 箱,虾蟹养殖 XX 亩。三是巩固提升“XX工程”。2020 年以来,全市各级按照“稳存量、扩增量、优布局、增效益、促脱贫”的思路,着力抓好农业特色产业“XX工程”补植补种、产业后续管护等工作。目前完成 XX、XX、XX、XX 等农业特色产业补植补种 XX 万亩(为计划数 XX 万亩的 XX%),其中 XX 万亩、XX 万亩、XXX 万亩、中药材 XX 万亩、XX 万亩、花卉苗圃 XX 万亩、XX 万亩、特色经果 XX 万亩;后续管护 XX 万亩(为计划数 XX 万亩的 X%),其中 XX 万亩、XX
万亩、XX 万亩、中药材 XX 万亩、XX 万亩、XX 万亩、花卉苗圃 XX 万亩、XX 万亩、特色经果 XX 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党政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XX 属典型的 XX 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生态十分脆弱,耕地破碎,土壤瘠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发展传统农业产量低,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XX 工程”战略部署,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 XX、XX、XX、XX、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XX 农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二)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实施农业特色产业 “XX 工程”的决策部署,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 XX、XX、XX、XX、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出台了《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XX 工程”的实施意见》,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园区创建等方面分别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和相关优惠政策,有效激励了产业实施主体的积极性。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印发了《XX
市 2020 蔬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XX 市生态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组建了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两个工作专班,启动了蔬菜产业扶贫“XX 工程”。
(三)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各县(特区、区)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项目融资、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等问题。XX 由扶投公司、强农公司、民生公司牵头 XX、蔬菜、生猪和家禽养殖等产业。X 县推行“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股东)”的运作模式,明确了 X 家县属国有平台公司牵头发展蔬菜、家禽养殖、XX、XX、XX 等主导产业。XX 县由农林投公司、扶投公司、旅文投公司牵头实施 XX、特色经果、XX、生态禽养殖等主导产业。XX 区由物业公司牵头在青林乡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产业,X 家政府平台公司分别牵头在 XX 县“XX”发展畜牧业。
(四)培育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抓住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有利契机,引导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非公企业转产投资“XX 工程”,成功引导 XX 大禹王公司、XX 家园果业公司、X 县 XX 种养殖合作社、XXXX 公司、XXXX 恒公司、XXX 公司、XX 区民润合作社、XX 公司等一批投资实力强劲的非公企业参与“XX 工程”建设,已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XX 家,合作社 XX 个、市级首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 XX 个。
(五)推进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XX 市紧紧围绕平台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各县(市、特区、区)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集聚效应,合理布局产业,形成了 1 个园区就是1-3 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2020 年,XX 市共建设发展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XX 个,其中省级引领型园区 XX 个,XX 县 XX 产业示范园区再次获得全省农业园区绩效考评排名第一,实现四连冠。XX 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一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六)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201X 年—201X年,我市连续三年举办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成功打造了 XX品牌。XX 等知名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先后获得 XX等称号。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 XX 个,产品认证 XX 个;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定 XX 个,产品认证 XX 个。获得有机食品产地认定 XX 个,产品认证 XX 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地认定XX 个。
(七)拓宽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一是积极拓展外销市场。通过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会,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共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 XX次,通过宣传推介,部分产品“XX”通道已经打通。如,XX县的 XX、XX 区的蔬菜、XX 市的 XX 和生姜外销市场已基本打开,分别占产量的 XX%、XX%、XX%和 XX%;又如 XXXXXX
镇 XX 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在 XX、X 等地设立牛肉体验馆、牛肉早餐店、鲜牛肉专卖店,成功打开市外市场,销售牛肉 XX 余吨。二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确定农产品销售数量,稳固农产品销售渠道。如,XX 等 XX 个乡镇签订了 XX 吨的 XX 订单生产合同。三是积极落实农校对接。通过开展教育大宗采购,认真落实农校对接工作。如,XX 公司在 XX 镇种植蔬菜 XX 亩,生产的蔬菜产品主要采用农校对接的方式进行销售,几乎全部供应学校营养餐,公司目前已和 XX 北部乡镇及六六高速沿线的XX 所学校签订了营养餐配送供应协议。XXXX%的叶菜类产品、XX%的瓜果类产品、XX%的马铃薯通过农校对接销售。三是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通过春季攻势和夏季“大比武”带动,积极引导农生产经营主体与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全市目前蔬菜农超对接率 XX%,较 4 月初蔬菜农超对接率 XX%提高 XX 个百分点;XX 县 XX%以上的肉鸡、禽蛋产品进入超市销售;XXXX%的叶菜类产品成功进入超市;XX 市 XX%的猪肉成功进入超市。
三、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适度规模方面。一是部分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意识不强。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传统小农意识难转变,习惯自
耕自地,不愿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也不肯将土地流转,对政府安排的产业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产业管护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基地杂草丛生、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长势不良,难以实现预期效益。三是资金投入压力大。我市重点发展的 XX、XXXX 等农业特色产业一般 3-5 年才能产生效益,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管护费用,业主资金投入压力大。四是销售渠道单一。大部分农产品主要销售在本地或周边市场,且以销售鲜活产品为主,外地市场连接少,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等产业链开发力度不够。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全市上报省农委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 XX 家,省批复仅 XX 家(XX 家公司、XX 家合作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物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全市仅有 XX 县 XX 产业示范园区和 XX 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起步较晚。
(三)科技支撑方面。“XX 工程”涉及产业多、种植面广,虽然市级明确了牵头部门,各县(特区、区)、乡(镇)在人员上做了安排。但人才总量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三多三少”(即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问题突出。农业科技人员离岗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缺
乏,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的的农业生产,致使产业基地管护粗放,标准不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实现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基地大突破。重点抓好商品蔬菜(食用菌)和农业特色产业“XX 工程”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后续管护工作,逐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以 XX、XX、XX、XX 和 XX 为代表的 XX 个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面上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进程,巩固“XX 工程”既有成果,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同时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思路,加快以“XX”等为主要品种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项目建设,突出抓好规模养鸡场、规模养畜场等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二)切实加强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以市、县平台公司为主体,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市场流通经营主体,支持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从事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业务,引导发展一批蔬菜购销专业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推动产业生产主体与市内外专业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学校、工矿企业、大型餐饮企业及酒店的对接,推进以占领本地市场为主的销
售行动,逐步形成市场与基地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加快完善市场配套服务设施。做好现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促进生产流通与消费的紧密结合。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完善冷链设施,建立起从收购、加工、储藏、配送一直到柜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与基地建设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启动建设专业的肉牛、禽类屠宰场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满足社会大众消费结构调整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准入”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围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创建目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加大“三品一标”产品产地的创建力度,迅速扩大已获认证产品产地的种(养)规模。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加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满足大型连锁超市的准入“门槛”要求。
(五)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以“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为重点,打造 XX 等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公共品牌。开展优质农产品评选和知名品牌评选,积极组织企业参加“XX 绿色农产品泉涌”活动,利用
农交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平台,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办好第四届“生态凉都·高山珍品”高原山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继续开展“凉都弥你红采摘”、农产品“订货节”等活动。通过“酒博会”、“绿博会”等平台,把 XX 特色农产品向 XX 等消费需求量较大的省内城市推广;以 XX 及珠三角地区为目标市场开展产销对接,在对口帮扶城市和国内一线城市设立 XX 优质农产品直营店和体验店;引导和组织更多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优质农特企业参加 XX 等大型知名产品推介会,不断提高我市优强农特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认真落实“五全六化”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在“1+10”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认真落实“五全六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以规模化为着力点,持续推进优势产业上规模,迅速做大生态畜牧业总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制定发布产业标准,做好产业后续管护,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以品牌化为关键点,加大“三品一标”创建、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以股权化为落脚点,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逐步建立农民分享二三产业收益机制,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以联通化为支撑点,推进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产销对接的互联互通,增强农业发
展后劲;以智能化为突破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申报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以下内容供参考:
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政策项目落实情况汇报
X 县是 X 市“一城三星”总体规划的卫星城之一,全县总面积 x 平方公里,辖 x 个乡镇,x 个城区办事处,x 个行政村,总人口 x 万,其中农业人口 x 万,耕地面积 x 万亩,人均耕地 x 亩。X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x 亿元,财政收入完成 x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x 元。
X 县委、县政府历来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加大对农投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近年来,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品种品质不断优化,X 年被农业部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X 年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 x 万亩,粮食作物面积 x 万亩,其中小麦面积达到 x万亩,优质麦种植面积达到 x 万亩,玉米面积达到 x 万亩,形成了西南部和东北部两个优质粮食生产万亩方田。
(二)龙头企业建设。全县农业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达到 x 余家,初步形成了群体优势。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 X 禽蛋公司、X 种鸡公司、X 乳业、X 果蔬公司、X种鸡公司、X 养牛小区、X 养殖场、X 蔬菜科技园区、X 专业社等 x 家。其中,X 专业社为省级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X 养牛小
区被中国奶业协会评为“中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
(三)专业基地建设。全县已初步建成了八个专业基地,即:以 X 村为重点的西瓜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蔬菜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果品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草莓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花卉苗木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麻山药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养鸡基地,以 X 村为重点的奶牛养殖基地。全县主要农产品规模为:草莓面积 x 万亩;西瓜面积 x 万亩;林果面积 x 万亩;蔬菜面积 x 万亩;蛋鸡存栏 x 万只;奶牛存栏 x 万头,奶牛小区建成 x 个,小区奶牛存栏 x 头。
(四)标准化生产。全县农产品产地环评面积达到 x万亩,其中,省级无公害认证 x 万亩,认证基地达到 x个。X 村优质梨通过了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列为我省首批实施产地编码基地,被评为“X 梨王”。X 村草莓基地被确定为全省 x 家首批出口创汇基地之一。
(五)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农林高优专业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上联龙头企业和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不断强化对农民的全程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大限度的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事情。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x余家,带动农户 x 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 x%。
二、农业政策和项目落实情况。
。(一)惠农政策落实情
况。一是实施“三补贴”。粮食直补:X 年 x 万元,每亩补助 x 元,X 年 x 万元,每亩补助 x 元,综合补助 x 万元,每亩补助 x 元。今年,粮食直补 x 万元,每亩补助 x 元,综合补助 x 万元,每亩补助 x 元。良种补贴:我县从 X 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了国家级良种补贴,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主要在 x 个重点产粮乡镇实施,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增产x%,并且品质大大提高。X 年只有小麦 x 万亩,每亩补贴 x元,共 x 万元。X 年小麦 x 万亩,玉米 x 万亩,每亩各补贴x 元,共补贴 x 万元。今年玉米 x 万亩,每亩补贴 x 元,共x 万元,小麦良补正在准备中。农机补贴:X 年 x 万元,共补贴机具 x 台,X 年补贴 x 万元,共补贴机具 x 台。今年 x万元,计划补贴 x 台,已补贴机具 x 台。
(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X 是 X 年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首批试点县和 X、X 年续建县。对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沃土工程定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两年来,共取土样 x 个,已化验 x 个,取得化验数据 x 万多个,初步查清了我县土壤耕层的肥力状况,建立了专家施肥查询系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x 万亩,建立 x 个配肥站,施配方肥 x 万亩,共计 x 吨,累计节本增效 x 多万元。
(三)良种补贴项目。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X、X,玉米良种 X 的推广,X-X 年,小麦补贴面积累计达 x 万亩,玉米 x 万亩,累计有 x 多万户受益,农民节约种粮成本 x 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小麦、玉
米的品种、品质结构,提高了产量,按亩增产 x 斤,每斤 x元计,增收近 x 万元,促进了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
(四)农村信息化建设。我县连续 X 年把技能型农民培训工程列入政府的十项民心工程,两年多来,累计培训劳动力 x 万余人次,依托县职教中心,农业局和广播电视网络,设立农村科技频道,开办“农民课堂”,定期向农民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X 年将建设 x 个特色经济村村民网络信息站,为农民提供多种农业信息服务。
(五)沼气建设项目。依托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推进沼气建设。X 年以来,共完成和建设沼气项目 x 户,实施了项目监督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物业管理制度、群众评议制度,使沼气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沼气建设带动养殖生猪 x 万余头,奶牛 x 余头,无公害种植 x 万余亩,改变了农村厨房烟熏火燎、厕所蝇蛆乱跑、秸秆乱堆乱放的脏乱差状况,实现了院落净、街道净、田园净,减少了空气污染、水污染、面源污染,省气、省煤、省电、省工、省事,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农民朋友的聚宝盆。
第五篇:乡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
一、镇情概况
**镇位于**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东毗邻**县的勐佑镇和营盘镇,西接本县**乡,**、两乡,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26公里,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海拔在1010米至217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361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既有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适宜多种经营。有耕地面积31379亩,其中水田面积11375亩,旱地面积XX4亩。经济建设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主要产业有粮食、甘蔗、香料烟、茶叶、林业和畜牧业,后续产业有甜龙竹、蚕桑等。
XX年年末,全镇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5736户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58万元,同比增1666万元,增合24.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同比增362.7元,增合21.4%;完成本级财政收入356.3万元,同比104.6万元,增合41.6%;完成镇级固定资产投资1226万元,同比增311万元,增合34%;实现个私经济收入4096万元,同比增534万元,增合15%;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万元,增加值470万元;同比分别增203万元、134万元,增合24.5%、39.9%;实现粮食总产1060.5万公斤,同比略增,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农业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9月,各项主要产业培植情况如下:
粮食产业:小春粮食产量95万公斤,实现收入110万元;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42万亩,其中水稻1.02万亩,包谷1.1万亩,其它杂粮0.3万亩,预计实现大春粮食总产944万公斤。
甘蔗产业:完成新植蔗5519亩,甘蔗面积达2.38万亩。07/08榨季实现甘蔗社会产量8.3万吨,入榨产量7.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700多万元。
香料烟产业:香料烟种植总面积9745.5亩,完成产量26596担,实现烟农收入1497.3万元,提供烟叶税299.5万元。
茶叶产业:茶叶总面积11551亩,其中投采面积8700亩。完成干茶产量60.7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531.9万元。
畜牧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11076头、生猪存栏39617头、山羊存栏6914头、禽类存栏77946羽,完成肉类总产1104吨,实现畜牧产值967万元
蚕桑产业:全镇共有9个村107个村民小组1384户农户种植桑树2687.1亩,第一批蚕茧于8月6日交售,共交售蚕茧725.55公斤,平均单产49.4公斤/张,平均单价20.3元/公斤,张效益996.2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第二批中秋蚕全镇共饲养67.25张,共涉及9个村53个村民小组165户农户,计划交售蚕茧3350公斤,实现蚕农收入6.7万元。
林业生产:核桃总面积达44500亩,投产产量400吨,实现产值176万元;竹子总面积32600亩,其中甜龙竹16500亩,投产25400亩,其中甜龙竹146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
果蔬产业:水果总面积2363亩,总产量185.3吨,实现产值50多万元;蔬菜总面积6715亩,总产3770吨,实现产值670万元。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紧紧围绕“经济提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着力实施“农业稳镇、项目强镇、科教兴镇、招商富镇、集镇美镇、稳定和镇”六大战略,突出抓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财税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六大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商并进,山坝统筹,努力把**建成“**南部重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粮食总播种面积3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人均400公斤;甘蔗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农业产量达7.5万吨、入榨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800万元;香料烟总面积1.12万亩以上、产量达3.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980万元;蚕桑面积6190亩,养蚕5110张、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06万元;茶叶总面积1.2万亩、产量达125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50万元;核桃总面积达53000亩,投产产量8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竹子总面积36600亩,其中甜龙竹20600亩,投产30000亩,其中甜龙竹166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万元;肉类总产3000吨、实现产值XX多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十五”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确立了“优化粮油、巩固甘蔗、突破烟茶、发展畜牧业,壮大竹子和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最基本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近几年,**镇在加强产业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对粮食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优化米粮仓,丰富钱袋子”。在粮食生产上,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实施,培育优质水稻基地,办好粮食科技示范样板,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持**“粮仓”风貌。
(二)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巩固发展甘蔗产业。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镇情,深刻认识甘蔗产业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理布局,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甘蔗面积巩固在2万亩,预计产量7.5万吨、入榨7万吨,继续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2.优化提升香料烟产业。2008年,镇党委、政府决心发展香料烟11580亩,实现产量1650.5吨,并采取有力措施抓实香料烟生产:一是坚持扶持政策到位,即保护价、物资赊销、穿烟机补助、面积补助、标准钢架调制棚优惠提供、大田碎垡补助六条政策;二是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即走质量安全效益型发展路子、合理规划种植面积、狠抓十大关键技术、保障烟叶安全、抓好水浇地工程建设五项措施;三是坚持推行风险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实行完成种植面积奖和风险抵押金制度;四是坚持转变作风,严肃纪律,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3.稳步发展茶叶产业。**种植茶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茶园茶地建设,一手抓茶叶加工营销。特别是在今年茶叶价格极速下趺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稳步发展茶叶产业;一是加大茶叶生产的宣传力度,分类指导农户适时采摘,分级采摘;二是及时动员茶农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抓好低产茶园改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产量;三是认真督促制茶企业实行分等级收购鲜叶,以质论价,注重抓茶叶生产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4.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围绕“兴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2008年末,计划完成大牲畜存栏9750头、生猪存栏37108头、山羊存栏6600头、禽类存栏76000羽,完成肉类总产2956吨,实现畜牧产值1900多万元。
(三)积极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加大扶持蚕桑产业。2009年,镇党委、政府计划发展蚕桑3500亩、总面积达6190亩,养蚕5110张、实现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50万元。为此,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蚕西移”的政策机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植发展蚕桑产业:一是成立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支书、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在农业中心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办公室,具体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二是广泛开展好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在酒药村酒药寨建设300亩的县级样板一块,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投资23万元,建盖指挥部1所、架设水管6公里。
2.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全镇虽然有核桃总面积44500亩,但是投产面积较少,产量较低,针对这一现象,镇党委、政府结合土地资源、气候优势、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实际,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组织林业部门做好核桃品种改良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各村认真组织开展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2008年,全镇共完成核桃工程造林2500亩,社会造林5000亩。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一是坚持项目投入这个总抓手不动摇,按照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齐抓、大中小项目并举的项目工作思路,切实抓好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农水扶贫、土地复垦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二是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三是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四、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今年香料烟产业任务重,加之产业争劳力现象突出和大棚蔬菜对香料烟产业的冲击,部分群众种烟积极性受挫,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今年甘蔗砍工价格偏高和甘蔗亩效益偏低,蔗农种蔗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是我镇辖区内工业只有1家糖厂、2家砖场和几家茶场,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六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对上级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议
1.建议县委、政府在下达产业发展任务目标时,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合理下达各项产业发展考核指标及任务。
2.建议加大对温凉山区核桃和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缩小山区与坝区之间的差距。
3.希望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我镇项目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