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谈幼专生语言能力培养(全文)

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谈幼专生语言能力培养(全文)

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谈幼专生语言能力培养1 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意义、特点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 幼儿教育专业更体现出师范性特点, 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

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谈幼专生语言能力培养

1 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意义、特点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 幼儿教育专业更体现出师范性特点, 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 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能力, 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语言, 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而且是发展心理, 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有关研究表明,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到他入学后的语文学习, 还会对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发展儿童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 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 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 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在幼儿园, 教师无疑是幼儿们模仿的对象, 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幼儿都非常敏感, 都乐于模仿。幼儿园相对于其它阶段的教育来说, 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 这是由于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决定的。对于幼儿教师而言,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 幼儿教师依靠语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传播文明、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 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此外,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道德水准、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审美情趣乃至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在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中通过语言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试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谈谈提高专科幼师生现代汉语素养的几方面措施, 使幼师生能尽早成为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2 专科学前专业幼师生的语言能力的层次性

《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 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 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 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因此, 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 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那么对幼专生语言素养的培养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结合有效的策略来实施。

3 提高专科学前专业幼师生现代汉语素养的策略

3.1 树立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新语言观

新的学前语言观提出学前全语言教育的新要求。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 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学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 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 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 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1]更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以儿童为主体, 放下权威意识, 尊重儿童的人格, 和孩子平等对话, 学会“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 对孩子及时表扬鼓励, 激励他运用语言的兴趣。

在新语言观的指导下, 幼专学校就应该整合语言类课程设置, 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 引导幼专生进行系统的语言理论学习, 强化语言技能训练, 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完成培养现代高素质应用型幼教人才的目标。

3.2 整合高专学前语言文学类课程设置

目前, 高专学前专业开设的语言文学课程主要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师口语、幼儿文学、大学语文等。

“学前语言教育”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 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 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 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教师口语”是在应用语言学指导下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和特点。它以普通话教学为基础, 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和水平。

“幼儿文学”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幼儿文学进行体验、认识、研讨及创编, 从而为以后的幼儿园教学提供素质帮助的课程。

“大学语文”通过赏析名家名著, 目的在于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课程的设置看, 从教学的不同角度基本满足了学前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素养的培养, 但是, 根据专科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现代新语言观的要求, 幼专生语言知识的理论程度还需加宽、加深, 本着“课程价值上要博, 尽可能让学生基础宽厚”[2]的原则, 建议开设“现代汉语课程”。本课程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为指导, 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语汇、语法、修辞等六个部分。[3]可以使幼专生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 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提高语言技能才能有切实的保障。从课时考虑, 可以把现代汉语与教师口语中的语音知识进行整合, 既能使幼师生对母语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又能突出教师口语课专门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特点, 重点培养和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和水平,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

另外, 还应设置专题课, 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介绍国内外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新动态, 激活幼专的课程改革, 培养幼专生适应幼儿教育的新形势, 同时也体现出专科幼儿师范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引领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

3.3 构建学前课堂教学语言培养模式

3.3.1 试行“求知—达能—试教”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 应把语音知识的学习和口语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 而不能离开这两个中心去谈幼专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以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为例,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 指导学生观察研究, 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懂得“怎么学”, 而且学了“会用”, 进而达到“会教”的程度。由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三个步骤进行, 贯穿着“关注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能力, 理解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 开启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创新, 激发学生的灵感。”的指导思想。按照发现现象—研究特征—总结规律—指导实践的思维规律进行。通过以下教学步骤实现: (1) 佳句导入; (2) 知识探究; (3) 知识延伸; (4) 知识与生活; (5) 知识与创新; (6) 知识迁移—口语训练 (学前语言教学能力培养) 。课前安排练讲, 师生评议环节,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多功能作用, 制作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能直观感性地了解知识, 扩展知识面。

3.3.2 改革考试考察体系

结合毕业考试与普通话测试, 扭转卷面分数一锤定音的现象, 实行“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总分分段核定制。下面为平时考察方案, 与期末卷面按百分比折合计入总分。

第一学期考核内容:

(1) 语音: (1) 笔试:汉语拼音字母的规范书写。 (2) 口试:声母辨正、韵母辨正、声调辨正、异读词辨读。

(2) 文字: (笔试) (1) 多音字辨识、错别字纠正。 (2) 笔画笔顺规范书写。

第二学期考核内容:

(1) 口试:规范口语表达 (词汇、语法规范) 。

(2) 笔试:语病辨析纠正、常用词格辨识。

毕业验收内容:

(1) 笔试:汉语拼音字母的规范书写。

(2) 口试:直呼汉语拼音单双音节词语及200字以内短文。

3.4 训练技能, 掌握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技巧

3.4.1 明确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要求

幼儿园相对于其它阶段的教育来说, 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 教师的语言示范性强。所以, 对教师语言的技巧要求如下[4]:

首先, 教师要时时刻刻用普通话教幼儿说话。

第二, 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

第三, 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第四, 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 切忌词不达意。

第五, 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 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而语”。

明确了以上要求, 对幼师生的语言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4.2 选择训练幼专生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

(1) 普通话训练。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幼师生首先要熟悉汉语拼音方案, 具有流利的普通话听说能力。结合普通话辅导与测试, 强化普通话的辨音和表达能力。组织绕口令、演讲、讲故事、幼儿文学朗读比赛、儿童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2) 说话思路训练。可通过口头缩写、口头扩写、口头改写, 写发言提纲来进行。

(3) 快速组织语言训练。问题抢答, 即席发言、会话、口头复述、口头作文、辩论、幼儿园教学情景模拟等等。

(4) 培养语感的训练。学生通过美文诵读培养语感, 同时活跃思维, 提高观察、感受、理解的能力。

3.5 强调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总结

每一次安排的见习、实习, 都是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 所以幼专教师要帮助幼师生积极进行教育实践反思, 把教育实习的感悟提升为今后的教育智慧。见、实习中把以下几方面作为重点。

3.5.1 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语言发展特点

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幼师生要学习幼儿教师时刻“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心到、眼到、手到、嘴到”的本领, 养成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留心观察幼儿的良好习惯, 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听说特点观察得越细致、周到, 语言的指导才越准确、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5]有效的师幼互动最终是靠我们的语言活动来实现的。

3.5.2 了解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 那么, 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 谈吐自然、亲切, 恰当地使用词语, 声音抑扬顿挫等,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 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 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 那么, 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 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 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 有的老师较内向, 对幼儿或“沉默寡言”, 或不苟言笑。那么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 就不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因此, 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 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而发展语言能力。明确了解到了这一点, 幼师生就应该首先树立爱孩子、爱自己的事业的专业思想, 增强为社会培养未来人才的责任感。

3.5.3 了解幼儿教师营造语言运用环境的方法

幼儿的语言教学主要是通过游戏进行的。不同游戏活动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幼儿教师善于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 或借助语言形式和手段, 或借助故事、谜语、游戏、儿歌, 或利用多媒体、教具、表情、动作等辅助手段, 使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 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5.4 了解幼儿教师灵活机智的教学语言的作用

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还不成熟, 特别是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有一定局限性, 日常活动或教学中会出现出乎意外的语言现象, 如果幼儿教师能灵活机智地化解, 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以此为例教会孩子语言的运用,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言运用中还要考虑到不同幼儿和不同情景对语言的要求, 灵活使用语言, 从而使教师的语言超越时空, 能时时拨动幼儿心中的琴弦。

幼师生通过有目的的教育见习、实习, 写成总结性的教学反思材料, 不断地积累早期语言教育经验, 不仅会促进自己语言素养的提高, 而且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争取尽快成为称职的幼儿教师或幼儿园管理人才。

4 结语

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元素。学前儿童有了语言, 便拥有了良好发展的条件。学前儿童母语的学习也有助于今后进行外语的学习。因此,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 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从而促进人类的文明化进程, 这种促进作用是由优秀的幼儿教师来完成的, 所以, 幼师生责任重大, 个人语言素养及其他素养的提高势在必行。

摘要: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 学前专业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都在研讨探索中。语言是人类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本文试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试谈专科幼师生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措施, 目的是使幼专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使之尽早成为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关键词:儿童早期语言教育,幼专生,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明红.学前幼儿语言教育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简报, 2007, 11.

[3] 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江爱军.浅议幼儿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7.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

[6]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