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第一篇:雾霾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发现和探索雾霾与地震的关系
2007-10-10 21:18 星期三
摘 要:通过观测,发现大雾的时间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震的时间吻合现象。利用长期积累的浓雾资料和能够找到的7级以上的地震资料进行逐一验证,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规律性关系。这里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一规律深入细致地研究下去,将使地震的判断和预报,变得简单方便。我们可以大胆地沿着这个思路,挖掘出一套新的地震预报程序,以期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甚至地点,从而有效提高人们防震抗震能力。
关键词:浓雾预示地震 远距离前兆
引言
雾、较浓的轻雾,还包括霾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观测中,主要根据它们的能见度和湿度的大小,粗略地加以区分。很多时候,浓雾天气来历不明,我们也缺乏研究浓雾形成机理的机构和人员。比如,在相同的湿度和天气条件下,有时有雾,有时无雾,套用“蒸发雾”、“辐射雾、“平流雾”等相关知识,无法对浓雾的形成机理给予圆满的解释,所以建议,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时代成立雾霾研究机构。
我们到底能不能给连续的浓雾天气找到其形成、存在和消散的真正原因?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的天气实况和查阅网络上公布的地震信息,逐步得到相应结论,对隐藏在雾霾背后的形成机理做了另一种解释,并大胆地推断:严重的雾霾天气是重大地质事件的前兆。
1. 浓雾是预示地震的一个重要征兆,其浓度大小和持续的天数与地震的发生存在着正比关系。
根据雾出现的实况和本站的观测资料,查阅并得到雾(霾)天气维持的时间越长,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震的几率就越大。
1.1. 两次大地震前,能见度状况
2006年12月22日到26日,本站连续五天的大雾或浓霾天气,五天的平均能见度在2.5千米以内。又有资料表明,同一时期内我国大面积地区都出现了大雾天气,对这场不同寻常的大尺度浓雾,新闻部门做了相关报道。结果,2006年12月26日台湾省高雄东南海域发生7.1地震,海底网络电缆深遭重创。无独有偶,在2004年12月11日到26日,连续16天,本站一直处在大雾和浓霾的笼罩下,能见度始终维持在0.1-6.0千米范围内,结果,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30万人死亡„„
1.2 一个重要推论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证,都能够说明:大雾天气存在的时间与大地震呈现的正比关系。一般表现为,大地震发生前3-8天内,本站被浓雾和阴霾天气所笼罩。若本站有长达72小时以上的大雾天气,某地就会发生严重的地震。这是一个随时都能用到的推论,应该多予以关注。
1.3 小地震与轻雾(霾)存在的对应关系
就拿我国最新发生的两次小地震来说,10月6日,黑龙江东宁县和四川长宁县分别发生了震级为4.6级和3.8级的地震,而雾、轻雾和霾天气相继笼罩本站是从10月2号开始的,虽然雾霾的浓度不大,能见度也不算太差,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地震有关。
在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的地震发生前,中国大范围内的能见度都很低。
还可以利用现有气象资料对比发生过的所有地震,会发现雾的日期和地震的日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对应关系。
1.4 对通常雾霾的质疑
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是导致城市灰霾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这没有错。但是,全国范围内广袤的大地处处被雾霾覆盖时,就应该停止抱怨。试想,工厂排放、汽车尾气随时都有,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出现,其它时候就没有呢?为什么浓雾出现后地震接踵而至?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如果雾霾是地震前兆,人类的活动对雾霾影响相应地降低,甚至可被忽略不计。真正需要我们探究的是:地震前地壳会发热吗?如果会发热,雾霾天气容易解释。可以解释为地震不是瞬间爆发出来的,而是一个地球内部持续向地壳和大气释放热的过程中,地温逐步升高,地表的水汽和大量的(超)细颗粒均通过地面土壤、植被、水面等蒸发而形成大规模的浓霾天气。如果借助于检测仪器,会发现两种情况下的霾,其组成成份和颗粒大小均截然不同。打个比方:地震对于地震来说,就象人是有病一样,人得病前,有许多前兆,发热是前兆之一,地球也是这样,雾霾天气是地震前地壳发热的一种现象之一。
2. 雾霾和地震之间的必然联系
以上所列举的例证,是不是大自然的偶然巧合现象呢?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臣伯阳甫曾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地震”。这句话说明中国古代已经注意到雾与地震的关系。通过对比天气实况和得到的地震信息,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地震,在发生前几天,都存在着距离震区很远的地方,能见度显著降低的现象,这说明雾和地震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2.1 雾霾是地震的“远距离前兆”
有资料表明,5-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前,从距离地面几十到数百公里的震源中心,以扇形向外释放热能,地面在3-9天左右,都表现为大面积增温,增温直径可达10万公里。在这样的广大范围内,地表对近地层的热辐射增加,土壤、植被等细微颗粒大量漂浮和存在于对流层中。当细微颗粒粘附水汽以后,就形成了我们肉眼看到的雾和霾。
任何一次地震,都有一个雾霾形成和消散过程。在这一阶段内,距离震中很远的地方,常常出现大尺度的雾霾现象。这是由异常的大规模地面长波辐射造成的,也是地面辐射出的暖气与空气的冷气混合而成的。
雾霾天气是地震前的热效应演变的必然结果,是地震前的“远距离热征兆”。一般说来,雾霾的浓度越大和持续的天数越多,发生大地震的机率就越高。
2.2 雾霾随地震结束而消失
当某地有“地震雾霾”产生时,近地层的大气环流便受其阻挡,气压层变成了地面辐散、高空辐合的高压,雾霾经久不散,天空就象一口倒扣下来的大锅,迫使近地面到高空的大气形势发生变化。就象风要经过充满雾霾的城市,不得不变弱或绕道前行,以便来适应和配合灰霾天气持续存在。
“地震雾霾”的消失,是伴随着地震活动的结束而荡然无存的。验证这一说法的正误,只需要用气象资料查阅一下震后的能见就可以了,一般都表现为:“忽然变好”。
2.3 本站位于河南中部,通过对比分析,东边和东南出现地震前,本站出现雾霾。西边出现地震前,本站无雾。
3.用雾霾预报地震的几条思路
由于雾霾形成机理较为复杂,而这种方法处于刚起步阶段,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目前,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尽管可以把较大地震发生的大致时间预测出来,但是,无法判断地震发生的准确地点。如何才能完善这种方法,使人类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将要发生的地点那?现提出以下三条思路:
3.1 建立浓雾数据库
由于“地震雾”是个大尺度系统,绵绵万里,每个地方的地表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是水面,有的是土壤,有的是岩石,所以,各地产生的雾霾天气也有轻有重。试想,如果某地发生大地震时,把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雾霾状况,专门建立一个数据库,以表明该地发生地震时的雾霾特点,等到该地或附近地区再次出现地震时,利用现存的雾霾数据,就可以准确提示该地某时将有地震发生。这样,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准确预报灾害性地震将在何时何处发生,将不再是当今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难题。
例如:在台湾省高雄东南海域发生7.1地震时,把我国当时的大部分站点的浓雾状况,建立一个数据库,那么,用这些数据和其分布特征,将为准确预报该地区或附近地区的地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3.2 建立完善的雾霾观测体系
目前,几乎全部气象台站所测定的雾霾天气,都有点“屈才”,大家都认为它们仅仅是一种无大危害的天气现象而已,其真正对重大事件的预示作用没有被挖掘出来。
我们知道,广大的气象台站取得的能见度数据,仅仅依靠观测人员的目测,这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不能反映当地当时能见度的实际情况。所以,要想把雾霾与地震之间紧密的联系充分揭示出来,必须尽快利用气象台站网点密集、范围广大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雾霾监测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雾霾对地震的指示作用。
3.3 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
为了全面地掌握和研究地震和雾霾的联系,建议尽快地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以便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报着严谨、求实、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向前,会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比如:详尽地建立震级不同的地震分别对应的雾霾范围、浓度和天数;如何准确测定地震雾霾的含量;地震与地温、气温所呈现的远场、近场差异有多大?„„
也许我们从此会走出雾霾带来的困惑,不但能够把地震发生的时间预报出来,而且具体震点和震级都可以预报出来。或许我们气象部门用云图预报天气,用雾图预报地震的时代,不久将会到来。
本文参考文献:
1.<<电波科学学报 >>2006年05期,丁鉴海 , 申旭辉 , 潘威炎 , 张晶 , 余素荣 , 李纲 , 关华平
2.《雾和霾的区分》,吴兑,广东气象2004年04期
3.<<地震 >>2004年04期,蒋海昆 , 侯海峰 , 周焕鹏 , 冯志军
4. 《地震有“热征兆”》,1999年地震学报第21卷第6期。刘德富 彭克银 刘维贺 黎令仪 侯建盛
5.《寻找控制污染的利器 大气气溶胶研究新动向》《科技日报》汪安璞 2002年6月24日
6.http://218.86.121.20/czpd/jxzy/04-05shang/dl/1/05/kebiao/1/kzzl.htm《扩展资料》作者:苍海桑田
第二篇:雾霾与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生态环境
与 雾霾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四班
李斐 20130420411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 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 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但是,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分析其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雾霾
正文:
一、 城市生态环境
1.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城市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是一个人工形成的动态系统。它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交通、建筑物、园林及其他物质设施,为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通过人类、技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以保持其内在与外部空间的动态平衡。
然而,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急剧膨胀的人口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不恰当的人工活动造成生态的失调与破坏;过度集聚的工厂、过分密集的建筑、过于集中的人口、拥挤的交通、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不足,导致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结构功能变异等的多重危机,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因此,不管从全球的尺度还是从区域的尺度来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缓解和预防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由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不但与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格局、过程和功能上是自然和人类因素的综合,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完全。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产生的大量废物只能输出,所以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二、 雾霾天气
1. 雾霾天气现状
从去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雾霾的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实它的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讲的“大气10条”,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2.雾霾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从人为因素来说,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3.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4.雾霾的防治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从能源消耗不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汽车废气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通过对本学期课程——《工业催化》的学习,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
三、结语
城市,是我们经济文明的基础,没有了城市为依托什么经济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环境,是我们生态文明的根基,没有了良好的环境人在其中不能幸福的生活,经济发展的再好人民的幸福感也无从谈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寻找恢复生态环境的技术与方法,不单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是生态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需要。采用何种修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当今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情况,雾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表现。为了解决中问题,或者减缓这种问题的发展态势,城市化的推进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在进行城市建设之前,必须做好城市规划,规划应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布局,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融合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和学以致用,在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通过市民共同的努力,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篇:大气雾霾和vocs的关系
大气雾霾与VOCs的关系
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PM2.5、VOCs治理:
说到大气雾霾,然后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雾霾。雾霾它的定义在气象学上的定义,它是定义成这样的:霾天气的定义是大量及细微干尘粒均匀浮游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十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浑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色、红色,使黑色微带蓝色,它也成为大气金色云。但是在我们环保当中,对霾的定义是这样子的,它说的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盐、硝酸盐等颗粒物组成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我们叫做霾。经常说雾和霾联在一起,大家一说就是雾霾,但是雾和霾是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水分的含量,但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我们叫做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时候我们叫做霾,在80和90之间是雾霾的混合物。雾和霾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东西,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的颜色是黄色呈灰色,雾的边界非常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大家就能看到晴空万里,霾与周边环境边界看不清楚,霾的原因是城市化、工业化一个主要因素。当出现雾霾天气的时候,天空会呈现阴灰色,能见度不够,霾与城市空气污染相关联,当霾严重的时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北京地区霾天气雾霾等级分为三级,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轻度霾指相对湿度小于80%,能见度大于5公里,小于10公里,中度霾空气湿度小于80%,能见度在2公里到5公里之见,重度霾指能见得要小于2公里的情况。这几张照片北京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典型雾霾天气的照片,大家都感同身受,从去年下半年好今年上半年雾霾天气爆发频率是比较多。
说到雾霾,雾霾和PM2.5经常联系在一起,其实雾霾天的情况下PM2.5经常超标,PM2.5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接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吸入颗粒物,他的直径不要人体头发丝20分之一,可吸入颗粒物进入到人体系统以后可以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参与全身的循环,对人体的健康是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空气中PM2.5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排放一次源,他有自然源,交通扬尘、农田扬尘,风的扰动下造成排放。另外就是人为源,我们通常是固定源和移动源。固定源的来源通过燃烧,工业生产生产过程排放。移动源指机动车行驶过程中造成的排放。另外他是二次形成,通过排放到大气当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在空气当中满足一定条件发生一定的化学反映,形成硝酸盐、硫酸原和二次有机其溶剂造成2.5的升高。VOC现在很多研究就表明,VOC是PM2.5非常的重要的前提,VOC来源很多后面会有介绍。作为涂料生产和使用是VOC最主要的贡献源。这张照片刚才环保部朱博士已经给大家演示过,VOC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领域对VOC定义是不完全一样,朱博士也提到咱们国家在制定咱们国家VOC定义,关于咱们国家VOC定义涂料协会杨秘书长多次会议提到,因为咱们国家在这块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包含VOC种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咱们现在面临很重要的问题,好像环保部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定义,包括VOC一些物种都有了一个指南,相信很快大家会见到一些内容。
关于挥发性有机物分类和特点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挥发性有机物是挥发性化合物的统称,种类有几千种。它的特点分子量非常小,在一般情况条件下比较容易气化,有机物质生成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分解或者生物降解过程中形成,排放到大气环境当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和种类往往测定方法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关于现在咱们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尤其有一些污染源的排放方法和测定方法还没有特别系统、特别全面的监测方法,现在环保部在组织专家编制这些方法。VOC特点有非常强的活性,是一种性格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大气当中以一次性挥发物气态存在,在紫外线照射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固态、液态或者二次并存颗粒物存在。随着天气变化漂移扩容进入水和突然,污染到我们环境。VOC种类非常多,VOC来源同样也分为人为源和天然源,天然源比较简单,咱们植物通常也会排放VOC,植物排放VOC也是活性比较高。火山爆发也会排放VOC。人为源主要包括固定燃烧源,像电场、锅炉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VOC。还有排放量比较炼油、石化这一块,还有工业活动溶剂使用装置的活动,像溶剂使用装置跟咱们家具生产有关系,还有移动源,移动源是2.5最主要的来源,北京大概占到30%左右。还有油品储与销,还有生活源,生活源主要是咱们从去年开始炒的比较热餐饮油烟,干洗行业干洗过程中造成的排放,还有汽修,北京汽修划归生活源。还有农业源,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排放。
大家生产涂料都知道VOC的毒性,毒性VOC种类占到30%左右,不光是比较轻对皮肤、眼睛、呼吸道造成刺激性或者腐蚀性。重的对我们神经系统,影响我们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胃这些器官。最严重就是致癌性,VOC大气环境和其他发生反映,形成光化学烟雾。VOC排放的甲烷可以增加温室效应,还有VOC在大气当中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铵盐之类发生反映,形成二次有机其溶剂,对PM2.5贡献非常大。VOC排放到高空和臭氧发生反映,形成臭氧空洞,可以增加紫外线的辐射。VOC排放在近地面排放有可能形成臭氧,近地面臭氧对人体健康不利,在高空中可以加剧臭氧的消耗,VOC的排放不管在近地面还是高空都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这是VOC在大气当中反映的图,VOC加强大气氧化活性,加强PM2.5形成,在反映过程中还能够形成臭氧,还可以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发生反映形成二次有机其溶剂。根据我们北京市的研究发展,二次有机其溶剂在PM2.5成分占到20%左右的比例。VOC现在在北京市是我们PM2.5和臭氧这两大空气质量难题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VOC很多种类是有毒,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第四篇:与雾霾、PM2.5相关的健康知识
1、霾天气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雾霾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各种污染物与细微的水滴形成的气溶胶,随着呼吸进入人体,会沉积在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在短期内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入院率增高。
此外,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强度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霾天气还会使人产生压抑等不良情绪。
2、什么是PM2.5?
PM2.5是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的环境指标,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城市大气中PM2.5的来源和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燃烧过程,如煤炭燃烧、石油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直接排放的碳黑粒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
3、PM2.5的浓度越高是否引起的健康危害越大?
PM2.5对健康的危害同其浓度和所含成分均有关系。当PM2.5所含成分相同时,PM2.5的浓度越高,引起的健康危害往往也越大;所含成分不同时,有毒有害成分越多则健康危害越大。此外PM2.5的健康危害还与人群的耐受性和易感性有关。
4、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急性危害: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环境人群大量吸入污染物可造成急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咽喉痛、头疼、呕吐、心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等。
慢性危害:长期刺激作用,可致眼和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如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等,严重的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而可导致肺心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具有致敏作用,使机体易患过敏性疾病;大气污染物中常常含有苯并(a)芘、砷、石棉等致癌物,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二氧化硫(SO2)对健康的影响: SO2对呼吸道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急性和慢性炎症,肺功能下降;吸附SO2的可吸入颗粒物被认为是一种过敏原,能引起支气管哮喘;SO2 在苯并(a)芘致肺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癌作用;SO2被肺泡吸收后,能与血液中的维生素B1结合,破坏正常情况下的体内维生素B1与维生素C的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二氧化氮(NO2)对健康的影响:NO2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长期低浓度吸入可导致肺部组织损坏,引起肺水肿,严重时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哮喘儿童发生支气管炎症状的增多与长期接触NO2有关。
臭氧(O3)对健康的影响:空气中过多的臭氧(O3)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它可引发哮喘、降低肺功能并引起肺部疾病。 另外,空气污染不仅可直接影响健康,它还可以通过长期间接效应,如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而影响健康。
5、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什么?
(1)影响范围广,所有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群都有暴露,都会受影响; (2)暴露剂量低,持续时间长;
(3)是一种混合暴露,大气里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很多物质往往并不超标,可能单独作用的健康危害很小,但这些物质共同存在于大气中,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危害可能会增强。
6、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
7、空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一小部分也可以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空气污染物可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饮食和饮水,经消化道进入机体,造成危害;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粘膜、皮肤进入机体,尤其是脂溶性有毒物质更容易通过完整的皮肤而进入体内。
8、口罩的佩戴时间与适用人群?
口罩是在一定条件下佩戴的,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佩戴。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配戴后呼吸阻力增大,会造成不适的感觉。口罩也不适宜长时间佩戴,一方面口罩外部吸附了颗粒物等大量污染物,会造成呼吸阻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口罩内部也会吸附呼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在口罩选择方面, N95型口罩比医用口罩对PM2.5阻挡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雾霾期间的防范措施:
老人、儿童、孕妇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在雾霾天气时,要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出行,如果必须出门要采取带口罩等防护措施;外出回来后应及时清冼面部、鼻腔和漱口。室内的PM2.5除了室内吸烟、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来源外,主要来源于室外,雾霾天气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第五篇:关于经济发展与雾霾关系的思考
——以上海地区为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霾给公众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也正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雾霾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凡事总有其两面性,人们在认识到雾霾对人们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雾霾对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本文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雾霾相关数据,分析雾霾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双面性,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字:雾霾;上海;经济;阻碍;机遇
Abstract:Haze brings a lot of harm to health, work and life of the public, is also serious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our country. Therefore, haze governance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important. But everything has its two sides, peop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aze to people to produce harm at the same time also should be aware of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The haze of the orig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harm, and the Shanghai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ull use of haze in Beijing related data, haze of Shang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measur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dual purpose of haze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Haze; Shanghai; economy; obstacles; opportunities
1 引言
近几年,雾霾[1]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尤其是作为中国魔都的上海[2]在连续不断的雾霾影响下,不仅给在沪工作生活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影响。同时上海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雾霾对上海地区经济的影响可谓是各方面的,比如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其他方面来看,雾霾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期,从而演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重要的课题。因此,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4]。
另一方面,由于雾霾的出现,说明了我们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5],为我国地区的环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就业渠道。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现状及污染物演变现状对雾霾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双面作用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雾霾与上海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可使上海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2 上海经济发展状况
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6]。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2014年上海GDP总量[7]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经济如此发达的一个魔都,自然在生态方面做的没那么好。
3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面对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己经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于是人们积极采取措施来弥补自己对自然的种种破坏,但这种弥补只是针对自然的表层现象,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应该追溯其深层原因—观念的危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化危为安[8]。
第一,自然观的缺失。首先,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然的认识,原始混沌的自然观发生了改变。在西方,人们朴素直观的去理解自然,试图用经验到的事物去解释自然界的构成及其变化,同时人们还认识到人与自然物是同源同质的,人有灵性,自然也有灵性,所以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这就是当时流行的有机论自然观。在中国,这种有机自然观也被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追求“天人相通”的宗教仪式,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哲人也不断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如孟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体;老子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道”;庄子进一步继续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反对扼杀事物的自然属性,认为人与自然并列同在,自然与人合而为一[9]。总之,在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直观的、思辨的、整体性的,但由于·人的实践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发展尚未达到把自然界作为实践与认识对象加以研究的阶段,所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直观、思辨、整体性的层面。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进行肢解、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整体、从总体上来进行观察。然后,西方中世纪开始形成另一个自然观—神学自然观,这主要是欧洲基督教的自然观,它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宗教神学的立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神学自然观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万物的运动过程是由上帝安排的,它不仅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否定了自然的独立性,完全掩盖了人与自然的真实联系。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一种新的自然观应运而生。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奴役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被置于新的历史背景之中。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界。培根发出了“知识就是力量[10]”、“驾驭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宣言,推崇人可以通过掌握知识主宰世界,强调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笛卡儿和牛顿也分别建立了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机械论自然观。在他们的机械论自然观看来,世界只是一部永不停滞的运转机器,它由许多实体组装而成,是纯客观的、无生命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并任人随意控制和操纵的。这样,人们就把自然界分解为许多部分,分门别类地、孤立地去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同时把自己作为自然的主人,把自然当作索取、利用、改造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11]。
第二,文化观的支配。科学文化的支配与人文文化的缺失,使人类丧失了自己的人文精神,变得心灵空虚、麻木不仁,完全陷入了机械、世俗、实用、唯利可图的思维。这种唯科学主义的文化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并且使人们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熟视无睹,这一切无不迫切需要人文文化的复归。
第三,实践观的失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4 上海经济发展与雾霾的关系
4.1雾霾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阻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121。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据调研,2010年上海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980人。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6%,经济损失为23.7亿元。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雾霾,成因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当大气中湿度较大时,这些颗粒物吸附凝聚水汽形成雾;而空气中相对湿度较低时,悬浮于空中的这些颗粒物就形成霾。各种颗粒物的来源大致为来自沙漠化地区远距离输送的沙尘,燃煤排放的烟尘,机动车尾气,以及本地裸露地表造成的扬尘。其中,来自西北、蒙古和中亚的沙尘起因于我国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难以根除,我国广大的黄土高原便是几千万年来的降尘所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对沙尘暴引起的扬尘不会有太好的对策;但强化自然保护、重视绿化、加强对土建工程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本地的扬尘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远程输送的沙尘。 4.2雾霾对上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状态,雾霾的惊人“耐力”让人感到可怕。处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营销人更关注雾霾中有哪些商业机会和营销机会。从营销的视角看,问题的背面就是机会,企业应该将成功建立在问题之上。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向中国人发出了一个重要警示——城市发展已经严重不生态,我们即将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付出代价。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有很大的商业机会[6]。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该做的不只是生产一些防尘口罩、空气过滤器,我们要做的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化升级从源头上消减雾霾对城市环境和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和新产品满足需求的机遇。
第二,完善两大体系。
公交和地铁相当于城市交通大动脉,而公共自行车相当于遍布周身的毛细血管,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魔都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输血功能的公共自行车体系,在国内尚无可借鉴之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首先必须要有长远的定位和规划,上海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正日趋完善,将公共自行车体系与公共交通体系有机融合是加快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捷径之一。其次,上海市情况错综复杂,各个区县特色不同,需求不一,因此,充分的社会调研是建立公共自行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市情、民情,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划。
第三,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可大大提高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的社会责任共同体将对北京市公共自行车体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5 结论及建议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参考文献
[1] 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2] 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 余谋昌:《生态文化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 沈国明:(( 21世纪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 .李明华:《人在原野·当代生态文明观》,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 李周、孙若梅:《中国环境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 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 ]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