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通用)

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通用)

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平面构成试题一、填空题1、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2、对于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

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

平面构成试题

一、填空题

1、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2、对于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3、重复的平面构成通常可分为四种形式,即:基本形重复构成,骨骼重复构成,重复骨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群化构成。。

4、曲面空间是指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 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空间深度感。

5、矛盾连接是指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

6、连洛斯三角形是指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

二名词解释

1.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

2.大小空间是指由于透视的原因,相同的和物体在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近小的变化。根据这一视觉现象,在平面中就会产生大形在前,小形在后的空间关系。 3.大小渐变是指依据近在远小的透视原理,将基本形作大小序列的变化。给人以空间感和运动感。

4. 离心式是指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外运动感,是运用较多一种发射形式。

三、简答题

1、那些对比因素怎样才能协调或比较协调呢?

(一)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

(二)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

(三)利用过渡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2、渐变的基本形与骨骼的关系? 答:

(一)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重复的骨骼中。

(二)将重复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三)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和骨骼线的变化非常重要,既不能变得太快,缺少连贯性,又不能变得太慢,重复累赘。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又有空间透视效果。

3、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答:1.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

2.发射线:即骨骼线。它有方向、线质的区别。

4、渐变构成形式有哪几种? 答:1.单元渐变:也叫一次元渐变,即公用骨骼的水平或垂直线作单向序列渐变。 2.双元渐变:也叫二次性渐变,即两组骨骼线同时变化。

3.等级渐变:将骨骼做竖向或横向整齐错位移动,产生梯形变化。 4.折线渐变:将竖的或横的骨骼线弯曲或弯折。

5.联合渐变:将骨骼渐变的几种形式互相合并使用,成为较复杂的骨骼单位。 6.阴阳渐变:使骨骼宽度扩大成面的感觉,使骨骼与空间进行相反的宽度变化,即可形成阴阳、虚实的转换。

四、论述题

1、浅谈重像的意义,举例说明?

答:按照一定的目标,利用形的相似性,把一种形象渐渐地变为另一种形象称为变像。重像在于重合的意义,而变像在于过程的意义。也就是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变像是渐变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界处于一种变化中,比如从蚕到蛹的变化是渐变,水遇冷变成了冰,遇热变成气是渐变,而它们从加一个角度来看又是突变。

在艺术造型中经常变形,以住的变形只是做一种加减法,树仍是然是树,人仍然是人,如果把树变成了牛,牛变成了人似乎是一种神话或魔术,而我们的图形想象就是要把两种经上图形想到转换过来,例如把鹿角和树的相似形态相互组合,渐变转化、分割,象征着大自然中宁静、和谐的美。中间的过渡和状态是关键,它溶合了双方的个性,取其共性,是一种抽象的近似性,非此非彼,似是而非,形成了具象、抽象、幻象的统一。在看来似乎是根本不同,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图形中,找到相似的共同特征,联结不同世界,用共性来创造其个性,把不合逻辑的形象联结起来表现成合乎逻辑的寓意。

2、平面上形成的空间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表现? 答:

(一)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

(二).大小空间是指由于透视的原因,相同的和物体在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近小的变化。根据这一视觉现象,在平面中就会产生大形在前,小形在后的空间关系。

(三)倾斜空间: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空间深度感。

(四)曲面空间: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因此平面形象的弯曲,就会产生深度的幻觉,从而造成空间感。

(五)投影空间:由于本身就是空间感的一种反映所以投影的效果也能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感。

(六)交错式幻象图:现实中的任何形体总是占有明确、肯定的空间位置,非此即彼。但是,在平面图形中可以将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的图形又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

(七)连洛斯三角形是指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80分)。

1.

、立体构成合称“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

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按照形成方法可将设计中的形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

3.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称和

和调和、节奏和

、夸张和简化等。

4.色彩来源于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红、

七色。

5.

色光、

色光和蓝紫色光混合呈现出白光。色料的三原色是

,三色混合为

色。 6.将色相环中的色相填充完整:

7.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

三种性质。

8.在有彩色中,

色的明度最高,

色的明度最低,

色的纯度最高。

9.绿色是

等的象征。在我国象征权力的颜色是

色。 10.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有

构成、

构成、

构成和发射构成,其中发射构成可分为离心式、

和多心式等几种形式。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画“√”,认为错误的画“×”。每小题2分,共10分)。

1.平面构成讨论的问题在各种设计形式中都存在,并且都是基础问题。

(

)

2.点是设计中最活跃的元素。

(

)

3.明度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

)

4.无彩色系统的色彩其基本特点是具有明度和纯度变化。

(

)

5.在视觉造型领域,点、线、面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彼此之间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

)

三、简述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

1.变化统一是形式美总的法则。请简述“变化”与“统一”的作用,或者“变化”与“统一”的关系。

2.中国联通的标志原为象征科技的蓝色,后改为红色。你怎样理解这一改变? (资料:中国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第二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准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2.材料和工具

3.试验时间和分配 4.实验步骤 5.实验成果 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第三篇:平面构成教案(一)(点线面的构成)

平面构成

(一)

一、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 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 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

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

具象

抽象

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平构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

2、均衡

均衡

(二)、对比与调和

1、对比

2、调和

装修风格上

古朴的 简约现代的

色彩运用上

冷色调 明快色调

(三)、节奏与韵律

1、节奏

2、韵律

重复

渐变

(四)、变化与统一

七、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概念元素:意念中所能感受到的点、线、面。

线点

视觉元素:概念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六、概念元素 1.点

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

点的作用

A、汇聚视线、形成视觉中心

B、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

2、线 线的性质

A、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稳定、有力度。

B、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运动的感觉。

线的作用 A、线的面化

B、线的错视可以营造空间效果和视觉上的变化;

C、线可以打破大面积的面带来的沉闷感和单调感;

3、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

面的作用

A、面的群化可以使画面产生层次感;

B、消极的面能表现出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

C、面的体化可以使物象有体积感。

八、形的八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6减缺: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八、平面中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欣赏)

八、作业:

作业名称:我眼中的“点线面”

作业内容:作一张18cm*18cm的点线面综合构成 作业要求:

1、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资料(具体形象的);

2、将图片资料以点线面的综合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3、画面要有节奏和空间感,符合形式美法则;

4、作业工整细致,构图饱满。

第四篇: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章节:第

一、二章 授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平面构成以及是怎么发展的,让学生明白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而且要明白平面构成与环境艺术专业的联系。

教学内容

(1) 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2) 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3) 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平面构成与环境艺术专业的联系以及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难点 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更好的学习认识平面构成 教学方式 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 具 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前一段我们学习的素描和色彩,这些都是造型基础。这次我们的构成课程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也就是我们从事设计的第一步。所以学好构成课是非常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 二 授课内容

1 为什么学习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知识只借助二维空间,但它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平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不论是以平面因素做主导的广告设计、标志设计、装祯设计,还是以立体因素做主导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内在作用。只是不同的设计行业对平面构成的理解也不同,比如广告设计中,人们利用平面构成是主要通过对人们视觉感知的梳理达到有效传达商品信息的作用,而在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让使用者能理解建筑空间的构成变化。

我们学习的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下面我们主要讲讲环境艺术与平面构成的联系。环境艺术是时空的艺术,必须在特定的空间的制约下展开,以完善环境,创造适于人类生活的、统一协调的空间为最终目标。

环境艺术专业一般以建筑内、外空间的归属来划分,也就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几乎涉及到所有艺术形式,其中包括平面造型艺术。 (1) 室内设计与平面构成

室内设计虽然是立体空间性质,但三维构思方案多数在二维的建筑界面上实施,如建筑内部为主要手段的装修,室内围护界面如墙、地面、天花板。建筑构件如门、窗、梁、楼梯等。平面构成主要用于墙面的比例分割、调节空间感受;地面铺流动性的线形地板以加强空间引导作用;天花板安装大小不同的灯光以丰富空间氛围。

室内陈设方面,也就是摆设、布置室内物品等,这都需要运用平面构成当中的点、线、面形式美的法则,如墙面陈设、隔断装饰(屏风)等。 (2) 展示设计与平面构成

展示设计是以室内为主,如商业橱窗设计,在平面构成当中的原理与法则上应用 十分广泛,如挖掘商品自身的形式美要素,材质肌理对比强化产品的品质,创造现实的矛盾空间,引发想象增加视觉冲击力,诱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展台,展架造型与比例关系的推敲,展台与展品之间的组构关系的推敲,展台与展品之间的组织关系都需要平面造型能力。

总结:平面构成就是培养我们创造能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二次元空间的造型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也为与这个领域有关的专业提供技法。 2 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这时期的构成主义发展处于相对独立阶段,对世界的设计运动影响相对有限。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俄国构成主义开始传向欧洲各国,成为日后设计相现代主义转化的重要因素。著名人物有俄国构成大师李西斯基,波兰设计师亨利克.伯利维等他们为构成主义向今后的形态构成学演变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与构成------包豪斯是1919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沃尔特.格洛佩斯创立“国立魏玛建筑学校”也就是“国家包豪斯学院”,它是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时间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完备的体系。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是由决定性的。包豪斯的构成主义摆脱了纯艺术的目的,追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包豪斯在教学与设计活动中,大量启用了年轻又激进的画家和雕塑家,如神秘画家伊顿,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克利,构成主义设计师纳吉等。他们将各种新艺术观注入教学和设计活动中,最终形成现代主义理论和艺术风格,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就是平面构成的初见规模了。

3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1) 平面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构成”解释为“形成”和“造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与重组。简单地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等一系列过程,但不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得到我们充分的认识,人们往往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物更为详细的认识,这就是提取。而重组是人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重组活动中往往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模仿,其次拆解,最后是重构。模仿是人类对已有事物的信赖与崇拜,拆解是人类对已有事物组成样式的好奇与不满足,重组是人类对新时空的探索。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点、线、面为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成的规律和基础法则。

(2) 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设计课程分阶段的学习,不要错误的认为构成就是平面、色彩、立体的单项训练,从而在以后的设计中不能很好的应用构成中所学的有效因素。在真实的设计中很难分清哪个因素是平面的,哪一个是色彩的因素,哪一个是立体的因素。设计中往往一个因素是多重作用的,一个设计中也包含多个因素组成的。

从狭义来讲,平面构成是一门介绍二维空间的构成法则,它从点、线、面基础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主要学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这种认识是一个全面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和校正误区等。学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 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想要设计作品,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以便发现问题,整理分析和梳理脉络、展开想象。我们创造的是全新的设计形象,而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去观察世界,按照人类的心理学的规律总结出创作的内在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形态构成要素去创造设计的表象。

2)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有三个部分:一 ,学习以往优秀的设计作品,积累有益设计手法;二,向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设计主题,发现新的闪光点;三,借用其他先进学科的研究方 法,开辟新的思维领域。

3)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的出现不但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创作构思,而且也可以改进原有的设计方式,降低成本。 (3) 构成的思维

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可分为两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接近于感性,更接近于现实的世界,它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感性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合理性,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逻辑思维更多注重事物的现实和理性,有着严格的构架体系,求证原因与结果的必然性,逻辑思维是人类知识与经验积累的结果。

(4) 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

形态,一般指事物的形状与表现。是外部的表现也是内在结构的表现形式。

在设计中分三种:概念形态、现实形态、和抽象形态。通常将空间所规定的形态归结为概念形态。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质的方面,有点、线、面、体之分;二是量的方面,有大小,宽窄之分。现实形态是现实存在的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工的形态。抽象形态分两种:一是现实形态抽象后的再现形态,往往是简单的几何形态,二是概念形态的直观化,即纯粹形态。

(5) 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

相同的图形在不同人的眼中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得到的有效信息业是不一样的,这 往往与观察者的以往经验、注意程度、兴趣爱好相关。根据知觉心理分为空间知觉心理、时间知觉心理和运动知觉心理。空间知觉心理是反映事物的大小、形状、远近、方位等空间特征;时间知觉心理是反映事物运动过程先后、长短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心理,这部分知觉反映事物自身和其他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移动。知觉心理是围绕人的思维展开的一个“力场”。平面构成就是研究以上诸多知觉心理的视觉部分的学科。

三 小结: 本节讲了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为什么学习它和怎样去学习,使学生明白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知道学习平面构成和以后所学专业的联系。 四 思考问题: 在平面构成发展史上,列举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章节:第三章 授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的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㈠点、线、面的定义 ㈡点、线、面的形态特征

㈢点、线、面的心理特征㈣点、线、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点、线、面的形态及心理特征 教学方式 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 具 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为什么学习它和怎样去学习,使学生明白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知道学习平面构成和以后所学专业的联系。接下来我们讲讲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

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二 授课内容 平面构成基础要素 1平面构成基础要素——点 1.点的定义

点可以看作是一切形态的开始,它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并具有矢量化的特征。 点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超过一定比例的点,就转化为其他形态元素。 2.点的形态特征 1)相对性 2)无面积 3)无方向性 3.点的心理特征 1)单点

单点有着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当点居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受到平静、集中的视觉感受。如果点的位置偏移,就会给人一种不安定的视觉感觉。 同时点又好像被画面的边缘吸引。形成丰富而多变的视觉力。 2)两点

对于两点在原单点的基础上还存在另外的一种视觉张力,会引导视觉移动,形成视觉流程。同时两点相连就可以具有方向感。 3)多点

三个以上的点可以称为多点,多点的并置可以形成灰面,大小点的有顺序并置,可以形成空间感。 4)点的错觉

一.明亮的暖色和和高明度色的点又膨胀前进的感觉。冷色和黑色及低明度色有收缩后退的感觉。

二.同大小的点,由于周围点大小的不同,就使中间两点产生有不同大小的错觉。 三.在一个两直线的夹角中, 同一大小的两个点,其位置靠近夹角的点比远离夹角的点有的的感觉。 四.同一大小的两点,由于空间对比关系的作用,紧贴外框的点相对离外框远的点感觉要大。 4.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点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既要看到点的灵活性又要注意点的不稳定性,尽量利用点的大小、方向、位置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聚散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画面效果的平衡

2、设计中心的突出

3、视错觉的利用和规避 2 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线

1、线的定义

线是是点移动的轨迹,是面相交的边界,在迪卡尔坐标系中面只有位置和长度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

2.线的形体特征 1)相对性 2)方向性

3.线的分类与心理特征可描述性分类:几何线和自由线 情感表达分类:积极线和消极线 几何线:是可以用数学几何公式对其进行描述的线。包括:直线、样条曲线、圆弧线、抛物线、渐行线等。

几何线的心理效果: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同时也带有数学的神秘感。

比如: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高尚、强直等性格;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寂静、疲劳的感觉;斜线具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前进的感觉。 自由线:是不规则的线条,很难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自由曲线具备更加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想象。自由线富有灵活、幽雅的女性感。自由曲线的美,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圆润和弹性。自由线有不可预测的变化方向,在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其美的特征,同时也要有效地组织它的结构与变化,防止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

积极的线:主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控制画面的节奏,对于画面的其他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平面设计中反映情绪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线:被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被图画的其他因素控制节奏,受到压抑和限制。消极的线往往有土面的挤压形成。在平面设计中用来反映情绪消极的一面。 4.线的错觉

5.现在平面式计中的应用

在以线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线的速度大小、力度强弱、方向变换对于人心理感受的影响。

3 平面构成基础要素——面 1.面的定义

面实现移动的轨迹,线的移动方向必须与线构成一定的角度。面具有一定的长、宽、位置但没有厚度。 2.面的形态特征 面的相对性 3.面的分类与心理特征

1) 几何面 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描述,是按照某种数率进行运行的线的的轨迹。 分为直线构成的面和曲线构成的面,直线构成的面能呈现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曲线构成的面,比直线柔软,有数理性秩序美感。 2)自由面 它的形成过程具中充满了偶然性与不确定因素。自由面充满了自由带给人愉悦,但也容易出现一种散漫、无秩序、繁杂的效果。 3)实面 是由连续不断记录的线的轨迹构成面。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稳定、坚实、明朗。 4)虚面 是间隔记录线的轨迹。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神秘的,变换莫测的。 4.面的错觉 1)大小的错觉

2)上下并置的同等大小的两圆,上边的给人感觉较大。 3) 带有圆角的正方形。 4)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5) 不同方向的的线构成的虚面。 三 小结

本节讲了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的基本知识 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平面构成的要点。 四 练习

1.点有那些特点,点的运动有那些规律?作点的练习,点的转化练习。 2.线分那些种类,各有那些特征? 3.线有那些形成规律?

4.线的构成练习,线的转化练习。 5.面有那些特征?怎样区分实面和虚面?

6.面的构成练习,根据透视原理,尝试用面表现立体空间。 五 作业

1 以点、线、面的单个元素在10X10cm的纸上练习16张,符合美的法则。 2以点、线、面相结合10X10cm的纸上练习4个,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3对一个面积为10X10cm的面进行分割,将分割的面进行组合形成一幅以“平衡”为主题的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章节:第四章 授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的 掌握平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㈠平衡的定义

㈡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区别 ㈢影响平衡的因素

㈣平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影响平衡的因素

教学难点 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区别

教学方式 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 具 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

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下面讲讲平面构成在怎样的法则下去创作。

二 授课内容

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 1 什么需要平衡

平衡的定义:包括对称和均衡,达到平衡的事物往往会给我们安定、平和、庄重肃穆的心理感受。

平衡的意义:在设计中,对称与均衡是构成形式没的一条重要法则。所包还的道理:对于一件平衡的事物来说,其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都达到了一种非常确定的程度。 2 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物理平衡的定义:如果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各种力达到一种相互抵消的程度,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心理平衡的定义:除具有物理平衡的内容外,还有当外物刺激使大脑视皮层中的生理力分布达到相互抵时,眼睛可以感受到平衡。 3 影响平衡的因素 1)重力

重力是由构图的位置决定的,当面积相等两个平面要素出现在图画中时,接近画面中心的平面要素的结构重力就小于远离平面中心的哪个平面要素。 另外,重力还受透视、色彩、形状的因素影响。 2) 方向

方向是由平面要素与图面之间的隐含作用力决定的。 4 平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举例说名:如,中国的一些古典纹样以及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平衡运用。

三 小结

本节讲了掌握平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平衡的定义及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区别,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四 练习

平面构成中有那些形式法则?

五 作业

以点、线、面为元素设计一幅以“对称”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章节:第五章 授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的 掌握骨格与基本形这两个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熟练掌握骨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教学内容 ㈠骨格⒈骨格的概念:⒉骨格的分类:⒊骨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⒋骨格在设计中的应用㈡基本形⒈基本形的概念:⒉基本形的构成3.基本形的构成原则 教学重点 骨格与基本形这两个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 骨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 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 具 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平面构成的平衡法则,同学们都知道了平面构成设计什么样的作品是符合人类心理的。下面讲讲骨格与基本形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熟练掌握骨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二 授课内容 骨骼与基本形 1 骨格

1) 骨格的概念: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 2) 骨格的分类: ⑴按规律性分类

A.规律性骨格:有着严谨的有数字关系的骨格线。包括:重复骨格,近似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

B.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严谨的骨格线,基本形或其他形按较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包括:特异,对比,密集。 ⑵按表现形式分类

A.有作用性骨格:它使每个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格线内。它包括概念性的骨格和实际出现在设计中的骨格。作用是既可以影响基本形的形状,也可以分割空间。基本形在作用性骨格单位内可以自由的改变方向、位置、正负、肌理、大小等。

B.无作用性骨格:无作用性骨格是一个纯粹的概念上的骨格,它不出现在设计中,不会影响基本形的形象,也不会分割空间,但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 3) 骨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骨格在应用时可不出现,成为纯概念上的骨格,只起到编排图形形象的作用,这时为不可见骨格。骨格也可以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时为可见骨格。

骨格的种类形式多样,当骨格简单时,基本形可以相对复杂些,变化也可以多样些。如骨格复杂或密集,应用时一般只由骨格直接构成画面,没有基本形或只有简单的基本形参与,否则画面过于混乱。 4) 骨格在设计中的应用

骨格在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要表达的主题,以适当的设计意念来选取适当的表达形式,运用适当的骨格来对形式进行组织。 2基本形 1)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当我们用一种相同的形象来构成设计对象时,这些形象就是基本形。它与不同的构成形式法则一起,可以构成较好形象的设计。 2) 基本形的构成 基本形的构成原则是: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佳。 三 小结

本节讲了骨格与基本形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熟练掌握骨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四 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各种骨格的草图各5张、基本形的练习草图10个。 五 作业

设计4个基本形,可以点、线、面结合,也可以单独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章节:第六章 授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的 掌握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㈠规律性骨骼构成 ㈡非规律性骨格构成

㈢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规律性骨骼构成 教学难点

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

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 具 相关图片及教学光盘 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骨格与基本形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熟练掌握骨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下面讲讲规律性骨骼构成、非规律性骨格构成以及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二 授课内容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一)规律性骨骼构成

规律性骨骼是有着严谨的、有数字关系的骨骼线。基本形可以按照骨骼线来进行排列,形成突出规律的和有秩序的特性。规律性骨骼构成大体包括群化、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1 群化

一、概念

运用面积大而数量少的基本形,可构成简洁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通过数量少的基本形,以不同的位置关系来构成较为丰富的组合效果。

二、群化构成对基本形和位置关系的基本要求 1)可将基本形对成放置

将基本形对称放置,这时两个基本形可以是相交对称、分离对称、边缘相交对称、局部重合对称。

2)可将基本形旋转按放射式放置

将基本形旋转按放射式放置,这时基本形间可以是相交、分离、边缘相接、局部重合等位置关系,依据不同的基本形,采用不同的放置关系。 3)可将基本形平行对称放置

将基本形平行对称放置,在方向和位置关系上,可运用反射、移动、回转、重叠、透叠、交错等形式。 4)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只要图形具有稳定的平衡关系,位置关系可相对灵活。

三、形式群化所应有的基本要求

四、群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群化在具体设计中主要用来构成简洁的符号、标识等形象。 2 重复

一、概念

重复是指运用完全相同的视觉元素或组织关系元素反复出现,以这种方式构成设计的方法叫重复。

重复的形象在视觉上的反映为整体一律、单纯统一,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它是构成形式法则中最简单的一种。

二、重复中的基本形

重复中的基本形是指用来构成重复的基本单元。一般以简单为主,避免过于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按骨格排列,其骨骼形式简单(如方格、纵向、横向等简单骨格形象),这时基本形可依据具体排列形式调整其简洁程度。

三、重复骨格

如果骨格每一单元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重复骨格。重复骨格是最简单的规律性骨格。

四、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

如果运用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排列,这样形成的图形有很强烈的统一感,但缺少变化。如果画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可改变重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排列的方法: 1)重复基本形按同一方向,按骨格连续排列。

2)单个基本形按图地关系黑白互换,互换后产生的两个基本形交替排列。 3)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排列可改变方向,排列是可按不同方向间隔排列。 4)重复基本形组成一个重复单元,再将这个重复单元反复排列。

5)重复基本形和空白重复单元间隔反复排列,这样形成的画面通常图地关系明确,黑白关系对比感强。

6)重复基本形之间错位排列,这样可以增加构成画面的变化。

7)重复基本形通过平移、反射、旋转、扩大等手段产生交错、重叠的效果,使画面局部产生群化现象。

8)重复基本形按作用性骨格自由排列构成画面。即基本形可采用方向、位置上的自由排列,被骨格线切割后产生较丰富的效果。

五、重复在设计中的应用

重复在设计中的应用,一般结合其他视觉元素综合构成或运用重复骨格进行画面组织。 3 近似

一、概念

近似是指形象之间不是完全一样,而是在某些因素上有共同的特征,因此表现出统一而生动的效果。

近似的程度有很大的灵活性,相同的因素越多,效果就越统一,反之则产生的对比效果越强。近似与重复相比较,重复容易使画面产生统一感,而近似可以在统一求变化。近似与渐变相比较,有变化规律相对弱、规律性不强、基本形排列不严谨的特点。

二、形状的近似 形状的近似是指形状属同类型。同类型有时指形状上相似的成分较多,但有时也可通过同一手法造型后,形成形状近似的效果。

三、基本形的近似 基本形的近似主要是指形状方面的近似。形状的近似是确定近似的标准,其他因素如肌理、大小、色彩等方面是确定近似的次要因素。 四,近似骨格

近似骨骼是指骨格在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方面都是近似的。严格的说它是一种半规律性骨格。一般构成近似骨格的骨格的骨格单元形状上较为不规则。

五、近似在设计中的应用

近似在设计中的应用较重复常见,由于其具有重复的统一感,局部又具有变化,容易产生协调又富于变化的视觉整体形象。 4 渐变

一、概念

渐变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格,渐次变化,形成一种阶段性的调和秩序。渐变与近似相比较,有规律性强、较严谨的特点。

二、渐变的种类

1)形状种类:形状渐变是渐变中形象变化最大的 ,可以由一种形象变为任何一种形象,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完整到残缺、由简单到复杂、由正常到奇异、由此形到彼形,可由一中基本形用逐渐拉长或压扁等手段而产生的变化,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联合组织渐变。

2)渐变骨格:渐变骨格是规律性骨格的一种,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方向发生渐次变化。

3)平面渐变:平面渐变不会改变基本形的形状和大小。基本形只在位置和方向上发生变化。在重复的骨格中,基本形也可以发生平面渐变

4)大小渐变:大小渐变是指某种形象大小渐次发生变化,也会产生空间渐变的效果。 5)方向渐变:方向渐变是指某种形象以某一方向为起点,渐次改变方向,形成动感、空间感较强的画面。

6)间隔渐变: 间隔渐变是指两种基本形相间隔排列,各自按自己的渐变方式渐变。 7)位置渐变:将某种形象渐次改变位置,形成具有动感的画面。

8)疏密渐变:疏密渐变是指某种形象重复或渐变排列,位置上逐渐改变,产生疏密程度不同的渐次变化。

9)色彩渐变:色彩渐变是指形象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或明度方面渐次产生的变化效果。 10)空间渐变:空间渐变是指形象在空间中改变大小,或在空间中旋转,改变形状,改变位置,这样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渐变的效果。

11)两种骨格间的交错渐变:是指运用两种渐变骨格单位,相对交错组合而成。

三、渐变的整体把握

注意渐变形状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形状与构架组织渐变形式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构架渐变节奏快,变化大,形状则竟设计的简单、整体。反之,形状渐变幅度大,构架变化则小。

四、渐变在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未来主义在形式上的表现,是如何表达四度空间,表现移动感、速度感,表现机械的美感。其方法是运用连续的渐变形状去描绘动作的进行。其在当时的平面设计中也产生影响。20世纪八十年代,末来主义风格在西方平面设计界重新受到重视,特别在电脑设计上得到广泛应用。 5 发射

一、概念

发射是规律性骨格中非常严谨的、渐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射是由有秩序性的方向变动形成的。特点是近中心部分空间形较挤,远中心部分则宽。形成较强烈的视觉效果。

二、发射骨格与基本形

发射骨格可以独立构成画面,也可以运用基本形,则骨格不能过于密集,基本形不能过于复杂,否则画面拥挤。

三、发射骨格的形式分类 1)同心式骨格:发射各骨格线均有共同的中心。 2)向心式骨格:发射各骨格线均由周围向中心发射。 3)离心式骨格:发射各骨格线均由中心向外发射。

4)移心式骨格:根据画面构图需要,将发射中心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 5)多心式骨格:在一张画面中运用多个发射点进行发射。

四、发射的先决条件

发射的先决条件是中心的确立。中心有时为多元,或隐蔽,或移出设计之外,中心是方向变化的依据,方向变化有一定规律,中心安排是规律的主要部分。基本形可有发射形状,但发射是特指一种骨格形式。不能从每一种视觉元素去分析发射,而要从骨格的组合方式去研究发射。

五、发射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非规律性骨格构成

非规律性骨格与规律性骨格相比没有严谨的骨格线,基本线或其他形象按照较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与规律性骨格大致特异、对比、密集。三者相比,特异是对规律的突破,对比是画面的虚实布局,密集是基本形的疏密编排。这些形式都较灵活、自由。 1 特异

一、概念

是指在同质的事物中,有少量特质因素存在,这些异质的因素就是特异。

在设计中,特异是指以重复或有有规律变化的图形形象为基础,出现一小部分异质形象元素。特异强调对规律的突破。

二、特异的种类

1)形状特异:在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有小部分的基本形的形状发生变化,与其它基本形形成对比。

2)骨格特异:在规律性可见骨格中,局部出现不同于其他的骨格线,形成骨格特异。 3)大小特异:在规律性骨格中,基本形作与其他基本形相比大小差异较大的变化。但要注意大小变化不要太悬殊或太相近。太接近特异效果不明显,太悬殊,大的形象会以背景的形式出现,特异效果消失。

4)方向特异:在规律性骨格中,大多数基本形在方向上一致排列,出现小部分方向有所变化。这种特异方式要求基本形方向较明确,否则形成的方向特异效果不明显。 5)位置特异:在有秩序的位置关系画面中,出现少量位置突出变化的形象。

6)色彩特异;是指在相同的色相、纯度或明度的构成中,相应有不同色相、纯度或明度的小部分出现。

7)肌理特异在相同的肌理中,有不同的肌理形象或元素出现。

8)空间特异:在画面中,有不同与其他形象空间的形象空间元素出现。有时可结合平面空间的特性,比如矛盾性、暖昧性,形成趣味性较强的画面效果。

三、特异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对比

一、概念

对比是指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将不同的图形形象作对照,相互比较。在对比的画面中,要强调画面的整体统一。

二、对比的分类

1)骨格对比:一种骨格与另一种骨格形式的对比,以规律性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对比特征最为明显。

2)对比骨格:强调画面整体的均衡感,基本形没有确定的位置,也没有规律性骨格维持秩序。

3)形状对比:形状不同的形象产生较强烈的对比,但要注意整体的统一感。 4)大小对比:形象的长短或面积不同产生的对比。

6)色彩对比:图形形象的色相、明度或纯度变化产生的差异。

7)重心对比:任何画面形象都有自己的重心,或在形象的中心,或在形象本身的非中心位置,甚至在形象本身以外。

10)虚实对比:图形形象采用不同的虚实处理,将画面主体或要突出的形象或部分处理得较实,次要形象或部分处理得较虚,形成类似聚焦的主题突出的视觉效果。

11)方向对比:一般形状都是具有方向性的,无论是图形形态本身或是图形组合形态,因此在画面中注意形态及其组合关系的方向性很重要,应使画面各视觉要素的方向感或画面整体的方向感趋于平衡,形成较为整体的画面效果。

12)曲直对比:画面形象主要以曲直性格不同的线条形象构成画面,这时运用直线条较多,会形成较硬朗的画面效果,添加一定量的斜线条或少量的曲线,会使画面更协调。 第三节 密集

一、概念

基本形自由地有疏密变化地分布在画面中。

二、密集应注意的问题

1)基本形可以一点、一线或某种简单的形象为构图框架布置,也可较为平均地分布在画面中。

2)密集的基本形相同时形状应相对简单,否则构成数量不宜多,不能构成密集。3)在密集的骨格中,一般基本形的面积较小,数量较多,这样才能构成密集效果。 4)密集骨格中的基本形的形状、大小相差较大时,基本形的数量相对应减少。

三、密集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 小结

本节讲了规律性骨骼构成、非规律性骨格构成以及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四 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剪切一张硬纸片,分割不少于3片,完成一张群化练习, 不少于8种组合。组合效果美观,位置关系恰当。尺寸:25X25。 五 作业

运用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构成法则各构成设计作品,注意基本形的形状和骨骼形状之间的协调性。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章节:第七章 平面空间 授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透视与非透视的基本空间表现形式,建立全面的空间构成概念;学习体与空间的平面构形方法;掌握矛盾空间的性质特点与造型意义,探讨矛盾空间的多种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

㈠空间概念

㈡平面空间的基本表现 ㈢空间的开拓 ㈣平面空间的特性

㈤平面空间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培养空间的平面造型能力。矛盾空间为课题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平面空间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 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多媒体。 教 具 相关资料挂图,相关的教学光盘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前一节讲了骨格与基本形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熟练掌握骨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下面讲讲平面空间构成方法及特征。 二 授课内容 平面空间 1 概念 在平面上,空间是一个视觉幻象。通过制造视觉空间幻觉的手段来表现平面中体积的形象。 2平面空间的基本表现

1)焦点透视:平面中有大小差别的图形会使我们产生空间深远的感觉,因为近大远小的规律。

2)立视体:我国传统绘画常利用45度斜投影的所谓立视体方法来表现空间。平行线在画面中永不相交,空间是开敞的而不是封闭的。画面空间不是形体位置的科学透视图,而是感受的媒介。如建筑图中的轴测图与立视体的原理相仿,只是更加严谨机械。

3)散点透视:又称“同时的多点透视”,即在同一画面中拥有多个焦点和视平线,是一种与直线透视相悖的空间造型手段。它打破了直线透视静止、单一的空间形式,目的是在同一画面展现尽可能广阔的空间关系和表达尽可能多的空间感受。例如我国传统山水画。意义在于:多点透视打破了焦点透视的静止与僵化,意味着视点是运动的。 3空间的开拓

1)层叠空间:一个图形叠在另一个图形上形成前后的空间变化。RGB四色印刷是将红、黄、蓝、黑四个版通过叠印把多曾的空间压缩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2)矛盾空间

⑴ 形体矛盾:利用平面的局限性及视觉的错觉,使形体表现为现实中无法存在的空间状态即形体矛盾。荷兰现代艺术大师埃舍尔在创造形体矛盾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在那些充满智慧的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新奇的不可思议的空间画面。

⑵ 共用面 两个不同视点的主体,以一个共用面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种既仰视又俯视,捉摸不定的空间结构。关键在于共用面的矛盾联结。

⑶ 前后错位 由于两条交叉的线在平面上无前后、方向、体积之分。因而给视觉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前后左右错位的幻觉。

⑷ 矛盾连接 利用直线、曲线、折线等在平面上的不定性,形成矛盾连接。要巧妙的利用错觉,创造出并非真实,而又实实在在的、捉摸不定的视觉空间。

⑸ 超现实矛盾 借助超现实图形创造矛盾的空间形态。以西班牙大师达利为代表,运用潜意识的意幻形态,排除逻辑规律的制约,以象征、巧合、梦幻等手法构建超现实的矛盾空间。 4 平面空间的特性

1)幻觉性:幻觉性是平面空间的重要特性。

2)暧昧性或矛盾性:形象的局部结构是合理的,但整体却是矛盾的。

三 小结

本节讲了空间概念、基本表现、空间的开拓、平面空间的特性及平面空间在设计中的应用,使同学了解透视与非透视的基本空间表现形式,建立全面的空间构成概念;学习体与空间的平面构形方法;掌握矛盾空间的性质特点与造型意义,探讨矛盾空间的多种表现形式。 四 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和一些建筑家装图,创作一张空间构成作业; 尺寸:25x25,注意空间效果,处理好画面分布及黑白灰关系, 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

五 作业

运用平面空间构成方法构成设计作品,注意画面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第五篇:平面构成

一、平面构成

1.1.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在平面构成中,有形态要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形态要素是点、线、面;构成要 是大小、方向、明暗、肌理等。以这些基本要纱为条件,加以组合构成,便会创造出无数理想 切我们要,无论动物的抽象造型。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动物、植物或人工造物等主,这些具体的形态,都有其外轮廓,所有轮廓线都是用点、线、面和色彩等交织而成。它从最原始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去探讨平面设计的抽象思维。

1.1.4平面设计中层次感和空间感的构成

平面构成中的层次是指形态在二维空间中的前后关系及顺序。层次是在空间不同位置、不同层面安排和处理形态重要部分,层次在平面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几个不同的形态在同一平面,就会缺乏层次感,画面显得拥挤和混乱。平面中的空间关系对于层次而言,是具有实际距离和实际深度的三维空间。

1.平面构成中的图与地

平面构成中的图与地的构成关系通俗地讲就是形态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也是主要和次要的关系。图的处理在画面中占主要地位,而地的处理应该遵从图的关系的处理,相反的话,就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不知道表现的是什么。从层次关系上来看,图往往是处在第一层的形态,其他的第二层面和形态属于地或背景,比如说我们写生画一堆的静物,那么哪个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形态最为突出,我们可以把它定为主体,其他的以属于背景,也就是说我们说的地。否则就会出现画面混乱,主次不清,没有视觉中心,感觉都在说话,没有主要者。画面主体类似于我们写文章里的中心思想,散文的神。

2.虚实关系的构成

“虚”与“实”是事物相对立的两个面,没有虚也就没有相对的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存在的。它指的是一种视觉感受,也就是平面中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空间层次的虚实感决定着整个画面的效果,决定着形态在空间层次中的前后关系和主次视觉形象 的认知度。

二、色彩构成

1.2.1色彩及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色彩以它神奇的力量时时刻刻、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生活里,夜晚,昏暗漆黑,形色难辨;白天,光芒耀目,色彩斑斓,青山、碧海、绿树、蓝天等,自然界通过色彩向我们展示着物质、生命和运动。色与光是自然存在的有机整体,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依附于光,光又由不同的色来区分,色彩离不开光。因此,我们给色彩的定义是: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

2.物体色

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呼吸、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例如,平时看到的颜料的色、动植物的色、服装建筑的色和彩色有机玻璃的色、宇宙万物的色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虽然它们本身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反射、投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