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一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广州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8-01-06 06:50:54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粤芯项目将有望打造成 中国的德州仪器 。”日前,粤芯芯片项目暨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在中新知识城动工,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底气十足:该项目填补了广州芯片产业空白,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
除了粤芯半导体,去年以来,海尔金控、GE、富士康、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产业巨头项目相继布局广州,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羊城,成为广州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注脚。
这些创新型、枢纽型项目将带动区域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的完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广州将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IAB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NEM产业。按照计划,广州力争到2022年IAB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建成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
当前,广州抓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性,强化改革创新开放支撑作用,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创经济效率优势。
1 动能接力赛
前沿技术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广州汽车产业又添新动能,东部将崛起一座全新的大型汽车产业基地。日前,宝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动工。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首期规划产能5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达产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该项目将对广州巩固提升汽车产业优势,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去年11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便跨界合作,联合发布智能网联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全球首发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BAT纷纷加快对汽车产业的布局,传统车企是主角,我们是配角。”马化腾如是说。
去年10月,日立汽车马达系统开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广州增城区举行。该项目同样剑指新能源领域,将在广州形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到销售的全链条,对抢占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系列新能源、智能网联项目落地,为广州汽车工业注入新动能。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
- 1 家以上,其中估值过亿企业3家以上,研究院及培育企业至2020年底前收入超过5000万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当前,广州正在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其着力点就在于培育壮大IAB、NEM产业发展。去年底,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关于构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意见》,首次构建市层面“1+1+N”政策体系,将加大对IAB、NEM价值创新园区等领域的扶持力度,鼓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而作为N个产业政策之一,广州将尽快出台实施《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以广州“一江两岸三带”中的科技创新带和经济带为支撑,集中打造IAB科技创新带与IAB高端制造带。
同时,以应用端和市场端吸引世界级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价值创新园区,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串起中小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协同的开放式产业枢纽网络,力争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建成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
万亿雄心如何实现?抓实体产业发展、抓科技产业融合、抓产融深度结合、抓产业人才集聚、抓产业集群建设、抓企业主体培育都是广州给出的答案。多项政策支持下,广州IAB、NEM企业强势突起,磁极效应不断显现,高精尖企业、项目加速集聚,并涌现出不少IAB、NEM产业的“独角兽”。
1月4日,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与金域医学共同宣布,双方将利用Illumina的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共同为中国患者开发肿瘤及遗传病检测系统,专门用于分子肿瘤及遗传性肿瘤检测。总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金域医学是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先者,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临床质谱检测中心,出自其中的年均170万例的数据梳理发布,推动着中国精准诊断的进程。
同样在国际创新舞台上“刷脸”的还有广州奥翼科技公司。作为国内石墨烯应用开发的先行者,广州奥翼科技公司在2016年研发出了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并于2017年入选国际会计权威机构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明日之星”榜单。 3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全球城市引领湾区产业创新
“我们要在这里打造一个辐射全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聚落,产业链每一环的发展都离不开珠三角。”在粤芯芯片项目动工仪式上,李海明透露,粤芯半导体除了带来总投资70亿元的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外,15家上下游企业随之而至。明年还将有400多名来自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的顶尖技术人员扎根广州开发区。
芯片被喻为“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集合全球顶尖技术团队的粤芯项目,可以在12英寸的晶圆上“切割”出90—180纳米级的芯片,月产量达到3万片,产能是8英寸晶圆芯片的2.25倍。
在李海明看来,无论是广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领域的布
- 3 广州应顺应趋势,以智能化、融合化、平台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平台经济、健康经济等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构筑创新价值园区等,为打造全球城市提供战略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的现代工业一定是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和基础。制造业是超大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全球竞争力、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首要条件。国内外研究显示,制造业贡献了98%的创新专利,是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对广州而言,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7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区,对于提升城市功能的“能级”和“能位”,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发展空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篇:迈向新征程(元旦献词)
迈向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2011年元旦献词
朱友彬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寒梅傲雪,岁月如梭!满载收获和喜悦的2010年即将过去,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11年正信步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学校党总支和校委会,向兢兢业业、辛勤耕耘的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新年的祝贺!向勤奋好学、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表示良好的祝愿和亲切的问候! 天道酬勤,汗水凝金!回首2010年,在教育局、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每名学生都成人,让每位教师都发展,让每个家长都放心”的办学理念,大力坚持“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一味向时间汗水要质量到向教科研、向管理要质量转变”的发展思路;倾力打造“管理科学、环境优雅、师资过硬、质量上乘、和谐平安”的祖楼初中。 全校师生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投资280多万元,启动了实验楼、宿舍楼扩建工程,完善了校园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健全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明确了各处室和年级组职责,为学校各项工作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切实提高了管理效能。积极推进学校法制化进程,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管理等项制度,确保了学校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效,推动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教育科研理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有效提高。坚持德育为首,多措并举,全方位育人。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信心教育、理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2010年中考,考取省示范高中63人,其中600分以上人数和百分比全县排名第四;被评为“宿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在萧县教育局开展的“互查互学”活动中成绩突出,并在我校召开了现场;萧县西南五个乡镇“中华魂”演讲比赛中,男、女生均获第一名的好成绩,郑佳楠同学获县一等奖第一名,市三等奖;在2010年秋季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第三次被评为“萧县文明单位”;在镇中心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学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光荣属于我们祖楼初中,荣誉归功于全体师生!我再次代表学校党总支和校委会,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2011年是我校优化管理、丰富内涵、提升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的一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祖楼初中发展的新跨越,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最后,衷心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心健康、阖家幸福!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祝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业绩辉煌、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2010年12月29日)
萧县祖楼中学2011年元旦文艺汇演程序
一、 升国旗,奏国歌;
二、 领导讲话
三、 开幕词
四、 文艺节目
五、 闭会
第三篇:1在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
在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 本刊记者│孙丽娜
为新一年计,谋新局、发新声、启新程。
2014年12月2日,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全省文化产业界的各路代表汇聚杭州,建融通平台,听来年方略,要在新一年展现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面貌、新风采。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当选为新一任会长。
不俗:文化产业发展浙江成绩令人惊艳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胡坚回顾总结了促进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他介绍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积极助推,浙江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积累,成绩斐然。
“十一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高出同期GDP增速3.4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80.36亿元,占GDP比重5.01%,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数字动漫、文化旅游、文化用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3年,全省有影视节目制作机构884家,广播影视经营收入超25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新闻出版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49.82亿元、增加值达359.10亿元,同比增长13.32%,总体经济规模连续4年居全国第3。2014年,有10部文艺作品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国前列。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会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不同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打造全国一流党报集团为目标,成为全国报业传媒第一股;浙江广电集团坚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多媒体运营、多元化发展,位居省级广电集团前茅;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是“双百亿”文化企业,连续5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今年,浙报和广电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媒体融合继续成为主流媒体。其他会员单位也着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形成全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气象。
同时,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依托会员单位和专家顾问团,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帮助全省的重点文化企业开展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助推企业做强做大。截至目前,全省已有浙报传媒、华数传媒、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宋城股份、华谊兄弟、海伦钢琴、美盛创意、思美传媒、长城影视、杭报集团等10多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被业界誉为“省级党报第一股”、“文化演艺第一股”和“电视剧第一股”等。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继杭州之后,宁波、横店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打造了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横店影视、国际沙雕节、印象普陀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品牌。宋城景区已成为全国人气最旺的主题公园之一,《宋城千古情》观众逾300万人,推出至今累计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宋城集团在海南三亚、云南丽江等地进行复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指数”显示,在综合指数领域,北京、江苏、浙江位列前三。浙江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耕耘,已景色怡人,展现出动人的芬芳。
聚合:为浙江文化产业更美明天
这是一场为文化产业更好发展而相约的聚会。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寿剑刚、省商务厅副厅长胡濰康等相关厅局领导鼎力支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裁王同元、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童健,省属文化三大集团老总悉数出席;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依芳、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虬、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峰等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代表集体登场;更有11地市的文化产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代表们从各地汇集而来,为了共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期待。 当前,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恰此时召开,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唐中祥说,新一届文化产业促进会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促进壮大小微文化企业、促进发展特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创优,促进体制机制、业态、内容、渠道创新;努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推动金融、人才、政策支持牵线搭桥。
据悉,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是全省文化产业界的专业性、非营利社会团体。自成立以来,坚持“改善、加强、团结、促进”的办会精神,组织动员全省文化产业界创业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依芳和朱明虬作为“全国文化产业30强”的入选企业负责人,在此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推选新加入,成为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赵依芳说:“这对华策而言,既是鼓励、是肯定,也是鞭策,更是责任。”她表示能作为促进会的成员单位,特别是副会长单位,非常欣喜,“未来,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也希望有很多的机会与会员企业们合作,共同发展,一起进步。”朱明虬也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意激荡、融合提升,“我们希望在与全省同行的交流中,一起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欧诗漫集团副总经理杨安全专程从湖州德清赶来参会。虽然年末的工作行程满满当当,他还是大早就赶至了会场。“下一步,我们公司也要发展文化园,兄弟企业的经验交流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杨安全说,同是会员企业,大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多了一份信任和温度。
促进:为产业发展寻找更多动力
对了更加有效地助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处在筹备推选新一届成员单位时,可谓煞费苦心。
在各地推选、全省范围内征集推优的基础上,考虑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特点,特邀了杭州银行文创支行行长张静科、农业银行宁波文化创意支行行长边利君和温州银行鹿城支行行长周佩静等文化银行的负责人,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长吴海燕、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施祖元等专业人士加入,成为新一届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
唐中祥认为,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及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除了需要企业之间的大团结、大协作、大联合之外,我们更要把目光放远一些,要团结凝聚更多的力量来促进、推动文化产业的提升与超越。 就在会员大会召开的当天,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联合浙江省人才市场共同承办了浙江省首届文化产业人才交流活动,为文化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搭路铺桥。在去年,2013年12月20日,首届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唐中祥代表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内将为浙江文化产业授信1150亿元。 “以金融资本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未来,以人才优势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好前景,这样的工作,我们正在做,希望未来做得更多,也做得更好。”唐中祥说。 葛慧君充分肯定了促进会取得的成绩,并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要在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上有所作为、要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创优上有所作为、要在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上有所作为,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3
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中水而努力奋斗
中水镇党建办:田付华
自今年以来,中水镇在县委、政委的领导下,市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突出重点,以“多办实事、争创一流”为目标,推动了我镇统战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中水镇经过24年的艰辛探索,已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镇以发展工业、优化环境和改善民生三项为重点,同时大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抢抓发展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的新增长极,为全镇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是威宁西大门,距县城威宁102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3°48′,北纬27°03′——27°17′,东西长16.5公里,南北长13.8公里,总面积103.07平方公里,辖4个党工委,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48240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1.4%,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中水镇平均海拔185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9℃,大于10℃的活动积温3376℃。年降雨量在886.4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36小时。土壤保湿力差,不耐干旱。中水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大镇,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农业,有土地资源31300亩。其中,耕地28608亩,田2300亩;森林覆盖面积为12668亩,森林覆盖率仅为8.19%,生态较为恶化。
中水镇交通便利,内昆铁路穿境而过,102省道横贯全镇东西,途经龙塘、银厂、瓦厂、花桥、建山、友光6个村。是贵州进滇入川的交通枢纽。
中水镇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等,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
五、六中全会,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自治县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以我镇“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思路为导向,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定位准确,工作举措有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依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乘势而上,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使全镇上下呈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以及周边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中水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凸显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二、二十四年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统战工作概括
统战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统战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2012年2月21日在中水镇人民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民族宗教暨民间人士工作座谈会,镇长马建云同志在会上要求,镇统战、民族宗教干事和全镇宗教人士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坚守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要充分认识到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镇民族宗教人士要发挥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这一先天优势,动员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亮明思想、表明态度,提高警惕、强化责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⑴、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① 指导思想:我镇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信访条例为先导,以关注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主线,以夯实基层信访网络为基础,以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务、村务公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教育管理为手段,以深入推行视频接访视频听证、超前排查预防、定时接访消化积案为抓手,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基层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②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坚持分级负责、有访必处原则;坚持事要解决、注重预防原则;坚持提高效率、注重效果原则;坚持因事施策、调处与查处结合原则。
⑵、明确领导责任,实现重心下移 ① 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从速处理
加强对镇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监管、投入,让群众的诉求有地方可讲;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各村制度,落实各领导的工作责任;根据责任属地原则,进一步落实各党工委、各村村干部责任。
② 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各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问题在一线处理
为务求接访工作取得实效,除镇维稳工作站安排专人接访外,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不定时的走村入户,慰问群众,在群众中排查不稳定隐患,积极推行“领导在一线直访、信息在一线直传、问题在一线直解、矛盾在一线直控、情绪在一线直导、民
怨在一线直述”的“六个一线”接访工作机制,案件处置中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羞、不怕失面子、不怕担责任。
③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为抓好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张立俊同志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的工作开展。工作小组要重心下移,加大力度,把重点放在突出实践特色上,深入基层一线,及时了解情况。各党工委及各村支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效。
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集中处置了一批涉诉求,使得民间矛盾纠纷得到到有效抑制。
二是通过“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工作的开展,干部作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部职工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使命,明确职责,深入群众,用道理说服、用心灵交流、用行动感化、用精神鼓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增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营造起全镇安定团结、经济良性发展、家庭和谐美满的良好局面,做好了我镇进一步构建“和谐中水”、“确保大稳定、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保证。
(二)、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整个肌体中最基本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党的执政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的执政环境和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中水镇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01名,总体来说全镇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整体发展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公益组织、人民调解等群众机构建设不健全,或者是有机构无人员,或者是人员由村组干部兼任。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
2、基层党务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发展。
3、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步子不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
最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直接限制了
本村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因为活动经费无法保障,党员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中水镇作为西南山镇的代表型民族乡镇,农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流,第
二、三产业发展薄弱。我镇民族经济发展瓶颈突出,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农村耕地条件、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限制,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中水镇地处滇黔川交界,全镇国土面积仅为101.7平方公里,且山地、荒坡面积大,可耕种土地奇缺,人口总数48618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全镇80%以上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中的几乎都是劳动力较低的“老、弱、妇、幼”,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传统农业,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困难,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农产品加工贴标跟不上,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另一方面,产业“低、小、散”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倚靠我镇接滇入黔的地理优势,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大蔬菜、烤烟、苹果等基地的规模化培植,虽在规模化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要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种植还有较大
的差距。目前全镇农民生产经营都是零碎、分散,不易形成规模化。这对产业开发、科技推广等都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会因为“低、小、散”而提高了成本,同时管理较为粗放,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最后,农业基础设施欠账依然较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五乱”现象突出,“四在农家”建设任重道远;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种利益碰撞明显,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难度大;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样,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维护稳定的压力增大;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增多,信访维稳工作面临新困难;资源相对缺乏,工业化起步困难。
(四)、人口与计生工作
(1)人口出生情况。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止,全镇共出生1578人(其中流出外地生育31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12.1‰,自然增长率9.29‰,计划内出生人口813人,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51.52%,一孩出生773人,其中政策内一孩541人,政策外一孩率为14.7%;二孩出生369人,其中政策内二孩268人,二孩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2.62%;多孩出生436人,其中政策内多孩4人,政策外多孩率为9.12%,死亡366人,死亡率2.81‰。
(2)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情况。全镇共落实“四术”1137
例,其中结扎391例,上环445例,人流引产15例,皮埋1例。目前库存总数为323例,其中一孩25例,二孩204例(其中二女户123例),多孩94例。
(3)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全镇共出生人口1578人,其中男性798人,女性78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3。
(4)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全镇累计征收社会抚养费133.7万余元。
(5)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情况。全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7户(其中农村独生子女户共24户),放弃符合政策二孩生育17户,保健费1760元,已全部兑现给独生子女户,并且政府为计生两户交纳新农合3550元。
(6)兑现奖励扶助政策情况。全镇共有36户对象符合威宁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条件,奖扶资金达3.02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
(7)二女户结扎完成情况。本镇自2008年10月至今已完成10例二女户结扎,兑现帮扶资金9.5万元。
(8)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情况。近年来,中水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管理摸式,严格按照五条禁令、七不准的要求开展工作,群众的生育意愿大大改变,过去生多孩,现在只生一至二孩,党员干部,职工没有政策外的生育,没有恶性案件的发生。
(9)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情况。中水镇成立了出生
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关爱女孩行动为契机,切实开展打击“两非”活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胎儿性别技术的管理,加强终止妊娠药品和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建立对B超等设备的登记备案制度,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10)信息化建设情况。中水镇计生办对人口计生信息PIS系统能正常熟练运行,对今年将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村进行业务培训,村级操作人员能掌握人口计生信息的收集、录入、上传。
(11)宣传教育情况。中水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广大干部及村两委学习有关计生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实现人口“一升双降”目标的认识。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职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育龄群众的生育政策知晓率已达95%以上,优生优育知晓率达80%以上,育龄群众的避孕方法知晓率达90%以上,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85%以上。
(五)、集镇建设情况
我镇集镇建设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大小街道11条,农贸市场建设基本骨干架初步形成。但是,我镇小城镇建设功能不够齐全,规划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镇积极整合本级财政资金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快建设步伐,集镇规划建设、通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电、路等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等民生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都得以重大突破。
1、项目建设目标
抓住“威宁试点”“两年提速”和我县把中水作为次中心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毗邻昭通市区优势,穿境而过的进滇入川内昆铁路、威昭高速、102省道等地理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对已实施的项目,如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环卫设施建设、校安等工程,加快实施进度,加大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抓好威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普及通组公路建设。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加快镇村油路建设,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做好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加大“整脏治乱”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中水集镇形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镇村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
2、建设规划
(1)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改建标准化的镇敬老院1200平方米;规划建设垃圾处理站1个;规划建设公共厕所3个;安装路灯100盏;购置微型垃圾车2辆;增设垃圾箱150个,街道改造以及绿化、美化5万平方米。
(2)道路交通建设
中水镇通村公路建设17公里;通村油路建设3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176公里。
(3)水利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40平方公里;建小型蓄水池2个;主管道76公里;分水管道190公里;规划实施4000口小水窖建设(每口容积30立方米,保证6亩粮食作物“三湿”播种用水需要)。
(4)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
为保证我镇人民的用电需求,我镇还需添加30KVA变压器32台;5000米绝缘线路改造、通讯改造,以此达到每家每户用电通畅的目的。
(5)文明新村建设
完成全镇19个行政村庄治理整顿,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生态小公园和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村寨绿化;庭院、主干道路、河岸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连户水泥便道;
(6)管理配套建设
集镇三分建、七分管。创新集镇管理手段,加大环卫、城管大队建设,为使我镇集镇建设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实效,内容包括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文明新村建设和管理配套建设。
3、项目建设效益
完善集镇功能,改善集镇环境,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动
二、三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发展思路
根据威宁县委、县政府将中水定位为威宁西部次中心城市的
发展定位目标,以及中水镇特殊的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中水镇党委、政府的发展定位目标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为保障全镇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合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需求,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镇将从以下方面着重加强工作力度: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首先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高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改变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镇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
最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切实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创新发挥作为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推行党员承诺制度,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
(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是贵州省毕节试验镇建设三大主题之一,是促进地镇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各级部门在加大对毕节试验镇的资金、技术帮扶的同时,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我镇党委、政府将特别的加大对民族村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民族村给予重点扶持和帮助,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改善农村交通、教育、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我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解放思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我镇地处西南山镇,思想还不够解放,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镇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想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改变面对落后心安理得,面对差距怨天尤人,面对竞争不思进取,面对困难畏惧退却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激活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把群众的“被动致富”的观念向“主动致富”的观念转变。
(四)推动土地流转,加强农业产业化
一是通过市场的配置,将仅有的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向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农机化水平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市场意识的农民转移。使他们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的产出
效益大幅度增加。
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前河村合作社为典型,立足现有,充分发挥我镇优越气候条件,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按照资源优势和镇位优势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五)强化培训吸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要在民族村中把年轻的、责任心强的、思想追求进步的那部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吸纳进党的队伍中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村级班子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公务员以及事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加强对民族乡制定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规划,确保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得到重点任用,加强外出锻炼和学习考察,使之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民族地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把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工作要求,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工程性缺水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础水平差,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面广量大。 二是城镇供水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三是防洪减灾基础薄弱。 五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六是缺乏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
七是地方匹配经费到位率低,导致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八是工程建后管护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九是全镇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特别是各县水利部门尤显突出,多年来基本上进不了急需专业的人才和学生,这种现状无法适应日趋繁重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主要打算
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威宁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紧紧围绕“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目标,将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创造性地开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形成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新型集镇,现将我镇集镇建设工作
规划项目如下:
(一)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市场信息配套服务平台,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投资,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强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推进耕作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打造优质烟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管护制度,确保烟水配套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积极引导合作社建设,扩大规模化种植,扩大烤烟服务设施集约化程度。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继续巩固马铃薯种种植面积,建立良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环境等优势,着力打造毕节地区生态优质果蔬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烤烟、大蒜、苹果、蔬菜四大基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河、新光、新街、中河、出水、友光、建山、银水等村为重点,建设优质生态万亩蔬菜基地。争取落实大棚蔬菜1500亩。建设冷藏保鲜库2个,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以精品苹果、优质黄梨和核桃板栗为主的优质干鲜
经果产业,切实抓好中水优质经果基地建设。建设28000亩优质烤烟基地,建设5000多亩精品苹果基地、10000亩核桃和板栗干过基地、30000亩早洋芋、大蒜、莴笋、辣椒等蔬菜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花园村和银厂村建设以羊和养牛为主的养殖基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争取引进苹果包装、果蔬冷藏保鲜、核桃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增加农业产值,实现“三化”带“三农”的目标。以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群众致富。
1、我镇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
我镇紧紧抓住威宁“两年提速,三年交卷”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优质化和特色化上做文章。依托区位、水源、土肥条件等优势,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和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发展中水紫皮大蒜、香葱、黄瓜、生姜、辣椒、莴笋等蔬菜。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把我镇建设成为威宁县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大镇。
2、重点项目建设
(一)现代烟草业
规划基本烟田2.8万亩,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85%以上,烟叶等级合格率80%以上;每亩产值2200元以上,亩用工20个以
内。烟叶质量特色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二)特色农作物
1、大棚蔬菜。建设大棚蔬菜2000亩。提高我镇淡季蔬菜周年供应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反季节蔬菜。建设夏秋反季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喷(滴)灌设施基地建设1万亩。建设日处理量100吨的蔬菜产品预冷库以及配套分级包装车间1个。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2个。
3、精品苹果。新建精品苹果生产基地7000亩,苹果老果园改造3000亩。
4、优质核桃板栗干果基地。建立优质核桃干果基地10000亩,板栗2000亩。
(三)马铃薯产业
(1)中水镇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200亩。
(2)中水镇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2万亩,预计年产优质商品薯1.5万吨;配套建设商品薯暂存库1500平方米。
(四)生态畜牧业
(1)牛、羊品种改良点建设项目。牛冻精补贴,羊品种改良点基础设施建设及种羊补贴。
(2)生猪奖励项目。在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同时,稳
定全镇的生猪生产,借国家农业部进一步加大对威宁喀斯特地区支持的机遇,2010年起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补贴,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主要对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生猪良种、动物防疫等进行补贴。
(3)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2011年建设人工草地5000亩,2012年5000亩,2013年5000亩,2014年5000亩。按每亩草地配套养羊1只的标准,配套羊2100只。配套圈舍建设1.2万平方米。
(五)、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我镇要在反季蔬菜上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上项目、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填补我镇反季节蔬菜周年供应的空白。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力争在三到五年把我镇建设成为云贵高原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六)、生态环境建设
中水镇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5亩,山坡大多已经被开垦种植,导致生态恶化。为此,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一要加大石漠化治理,二要退耕还林。在条件比较适宜、土地面积相对较多的地方,做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板栗、花椒种植基地,建立一个或几个集中连片、种植规范、管理科学、效果明显的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
植。
(七)、以水利和通村油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二期安全饮水、威西灌区、石板河水库建设和赖苗冲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好前河河堤治理项目,争取实施中河、后河、银水小河河堤治理项目、实施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加大通村油路建设,争取在前实现村村通油路。
2015年
第五篇:激情迈向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新征程
丁小强
2012年第8期 ——经济建设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描绘了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奏响了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时代强音。省委李鸿忠书记所作报告提出的“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赤壁市认真组织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推进赤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来,凝神聚力,砥砺前行,激情迈向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新征程。
着眼于“新”,突出解放思想。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我们把深入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开展“迎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深刻领会新精神,把握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的强大合力。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继续推动思想大解放,努力在理念更新中谋划新思路,在科学发展中探索新路径,在加强顶层设计中建立新机制,树立高点定位、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的拼搏意识,激发见贤思齐、见快思超、见强思争的昂扬斗志,构筑“精神高地”,提升“精神区位”,形成赤壁气场。
着眼于“快”,突出区域协作。抢抓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和构建岳咸九“小三角”战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赤壁作为湖北南大门的独特区位优势,先行一步,快人一分,做好“中三角”的桥头堡,争当“小三角”的排头兵。加强与接壤的岳阳市、临湘市联系与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携手发展,互利共赢,积极打造岳咸九“小三角”先行示范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共同规划、联合建设、落实项目,加快对接。在区域规划、交通网络、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物流市场、生态环境整治与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加大区域间经济的耦合度,促进“小三角”加快发展。同时加强与武汉大学、华新公司、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等知名高校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着眼于“强”,突出项目建设。坚持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增强经济实力的强大“底盘”。大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三百会战”,掀起策划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的新高潮,努力形成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产能的推进机制。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做实赤壁经济开发区、蒲纺工业园、中国光谷(赤壁)产业园、赤壁港区临江产业园以及茶庵食品轻工产业园、车埠纺织工业园、官塘驿竹木产业园、赵李桥钙石化工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亿元农业产业示范园”及绿态果业、羊楼洞茶业等龙头企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禀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好“赤壁之战”大型实景戏,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着力培育“重企崇商”文化,始终秉承“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行促进投资“五零”制度,实行企业注册“零门槛”、行政审批“零收费”、行政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破坏环境“零容忍”,为企业提供最好最优服务,确保跟踪项目迅速签约、签约项目迅速落地、落地项目迅速达产。
着眼于“好”,突出城乡统筹。树立“城区即景区”、“村镇当景点”的理念,以创建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三城同创”为抓手,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立足“124”城镇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沿107国道和旅游快速通道两条经济走廊,赤壁镇、官塘驿镇、赵李桥镇、车埠镇四个重点乡镇和一批特色示范乡镇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新城、蒲圻古城和蒲纺新城,赤壁三国文化旅游试验区、陆水湖自然风光旅游区和汤茶养生休闲度假区“三城三区”建设。构建“人城共融”的和谐境界,加快生态新城建设,全力推动铜锣湾国际数字MALL城、亿丰国际商贸城、雍景新城、深圳海雅名品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古城愈古、新城愈新”的理念,全面加强老城区改造,推动“一河两岸”、古城墙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试行强权扩镇试点改革,提升基层乡镇实力,注重差异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改善城乡生活环境。
着眼于“优”,突出改进民生。始终牢记“六民”要旨,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在奋力推进跨越发展中为民谋福祉,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全力推动全民就业创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增长,全面推行“五险一单”,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使生活在农村的少年儿童享受象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进一步扩大医改成果,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总结运用“三万”活动经验成果,建立密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让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有序,为人民安居乐业、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着眼于“实”,突出强基固本。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创业,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素质,纯洁党性,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抓好党支部分类定级、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注重质量建党、质量强党,抓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市级领导“村头办公”、市直单位“部门服务周”以及基层干部“3+1”活动,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身入”基层怀着感情、“心入”群众了解民情、“情入”百姓办好事情。坚持公开民主选人,坚持在经济发展、安全维稳、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满意度。
(作者系中共咸宁市委副书记、赤壁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