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第一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一、填空题1. 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______研究对象______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人文社会科学里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

第一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______研究对象______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人文社会科学里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______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__________的辩证统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辩证统

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辩证统一。

3. 在抽样类型中,_______系统抽样___________方法就是从名单上每隔一定的数抽样。 4.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时代主体随之三度转换,其中______和平与发展________是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哲学思潮是: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思潮和_______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__________思潮。

6. 美国“_____新史学派________”的创始人鲁滨逊认为历史运动是由经济的、地理的、心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历史学的内容应当无所不包,历史决不仅仅是“政治史”。

7. 如果说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是区分“言语”和“语言”开始的,那么,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强烈震动则始于他对“___语言行为___________”和“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的划分。

8. 《_______资本论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9. 英国哲学家_____培根_______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________教育哲学________是教育与哲学的交叉学科。

11.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阶段,二是______生成____ 阶段,三是拓展阶段。

1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_______ 整体联动(或综合发展)________。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产生了两大哲学思潮,它们是:________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_____________思潮和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14.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_____兰克_____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15.20世纪,由索绪尔开创的________结构主义_______语言学揭开了现代语言学的序幕。

16.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_____ 认知心理学_________,一般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17.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_______实证主义社会学______________思潮。

18.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_____普通教育学________》,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与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9.杜威的学生_________陶行知________,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实践出发,积极倡导生活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学的现代化和本土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20.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一是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________行为主义___________;二是起源于格式心理学的认知主义;三是人本主义。 21.

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______研究对象____________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2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____________的辩证统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辩证统

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辩证统一。

23.

在抽样类型中,________系统抽样_________方法就是从名单上每隔一定的数抽样。 24.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时代主题随之三度转换,其中,_________和平与发展________是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2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哲学思潮是: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思潮和__________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________思潮。 26.

美国“______新史学派________”的创始人鲁滨逊认为历史运动是由经济的、地理的、心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历史学的内容应当无所不包,历史决不仅仅是“政治史”。 27.

如果说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是从区分“言语”和“语言”开始的,那么,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强烈震动则始于他对“______语言行为__________”和“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的划分。

28.

《______资本论____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9.

英国哲学家_______培根_________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30.__________教育哲学_________是教育与哲学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 1. 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2. 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总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3. 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4.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5. 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有全程教育、全城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四个方面。 6.人文科学

人文主义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7.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8.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9.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也就是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者把对科学的信赖推向极端,他们认为科学应该“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救世主而逐渐受到崇拜”。科学主义者宣称,“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科学地解决,甚至能解决精神、价值和自由问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0.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1.

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

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总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13.

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14.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5.

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有全程教育、全城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四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 )。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A

) A.理论

B. 实践 C.社会环境

D. 人的素质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美国

B. 韩国

C. 泰国

D. 日本

5. 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D

)

A.定量研究

B. 定性研究

C. 自觉领悟

D. 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D ) A.完全参与观察

B. 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 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 申农

C. 贝塔朗菲

D. 普利高津

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C)。

A.科学哲学

B. 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 结构主义哲学

10. “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B

)。 A.科林伍德

B. 克罗齐

C. 鲁滨逊

D. 布罗代尔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

A)。

A.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 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 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D. 一种生理心理学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

D )。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

B. “认知需要”的实现

C. “审美需要”的实现

D. 自我实现

13. 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D )。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 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 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 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 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是(

B)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 “凯恩斯革命”

C. “萨缪尔森革命”

D. “瑞典学派革命”

15. 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A

)。 A.孔德

B. 迪尔凯姆

C. 韦伯

D. 帕森斯

16. 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A)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B. 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 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 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 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D)。

A.欧文

B. 圣西门

C. 赫尔姆霍兹

D. 卢梭

1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A

)。

A.孔子

B.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9.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B

)。 A.乌申斯基

B. 杜威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20. 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时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A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 信息即力量

C. 传播即力量

D. 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 边缘学科 C.交叉学科

D. 专业学科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C)。 A.15世纪

B. 16世纪 C.17-18世纪

D. 19世纪 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4.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中,其主流至今仍是(

C

)。 A.存在主义哲学

B. 现象学 C.分析哲学

D. 解释学

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C )。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 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 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正以(

D )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A.客体论

B. 价值论 C.方法论

D. 主体论

7.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B )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A.冯特

B. 弗洛伊德 C.格式塔

D. 华生

8.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 )。 A.新闻传播学

B. 人类学 C.历史学

D. 社会学

9.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A

)。 A.夸美纽斯

B. 培根 C.昆体良

D. 赫尔巴特

10.(

C

)是介于经济学和教育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看重对教育进行经济分析的交叉学科。

A.教育政治学

B. 教育心理学 C.教育经济学

D. 比较教育学

11.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 )。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12.发动了早期有组织的全球问题研究活动并陆续发表《增长的极限》、《回答未来的挑战——学无止境》等一系列著名的研究报告的学术团体是(

A

)。 A.罗马俱乐部

B. 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 C.兰德公司

D. 赫德森研究所 1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的时期是(

D)。 A.“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B. 20年代 C.50年代

D. 80年代之后

14.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 管理学 C.历史学

D. 政治学

15.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 海德格尔·萨特 C.弗洛伊德

D. 罗素·维特根斯坦

16.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D

)。 A.英国剑桥学派

B. 德国兰克学派 C.美国新史学派

D. 法国年鉴学派

17.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B )。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18.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

B

)。

A.美国人

B. 英国人 C.德国人

D. 法国人

19.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B )。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 “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

D. “瑞典学派革命”

20.“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D

)。 A.洛克

B. 笛卡儿 C.斯宾塞

D. 培根

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 )。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A ) A.理论

B. 实践 C.社会环境

D. 人的素质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美国

B. 韩国

C. 泰国

D. 日本

5. 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D

)

A.定量研究

B. 定性研究

C. 自觉领悟

D. 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D )

A.完全参与观察

B. 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 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 申农

C. 贝塔朗菲

D. 普利高津

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C)。

A.科学哲学

B. 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 结构主义哲学

10. “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B

)。 A.科林伍德

B. 克罗齐

C. 鲁滨逊

D. 布罗代尔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

A )。

A.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 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 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D. 一种生理心理学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 D)。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

B. “认知需要”的实现

C. “审美需要”的实现

D. 自我实现

13. 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D)。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 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 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 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 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是(

B )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 “凯恩斯革命”

C. “萨缪尔森革命”

D. “瑞典学派革命”

15. 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A

)。 A.孔德

B. 迪尔凯姆

C. 韦伯

D. 帕森斯

16. 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A)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B. 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 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 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 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D)。

A.欧文

B. 圣西门

C. 赫尔姆霍兹

D. 卢梭

1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A)。

A.孔子

B.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9.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B

)。

A.乌申斯基

B. 杜威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20. 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时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A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 信息即力量

C. 传播即力量

D. 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四、多项选择题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

ABC )。

A.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B.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C.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历史的治乱交替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兴衰的辩证统一

E.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2.20世纪上半叶,人文社会科学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这主要表现在(

ABD

A.意识形态背景的分化

B. 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

C. 各民族语言的分化

D. 学科——流派的分化 E.研究人员的分化

3.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BCD

)。

A.宗教开始占据人文社会科学的首要地位

B.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C.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D.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E.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4.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分别于19世纪70年代发表名著(

AB 阐述人类历史变迁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 A.《古代社会》

B. 《原始文化》

C.《金枝》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E.《资本论》

5.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这棵大树分成了两大枝干,裂变为两个体系:(

CD

) A.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

B. 自由主义的经济学

C.资本主义的经济学

D.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E.货币主义的经济学

6.按照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级层次结构?(

BCD A.人文学科

B. 门类学科 C.专业学科

D. 分支学科 E.社会学科

7.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

ABC )。

A.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B.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C.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历史的治乱交替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兴衰的辩证统一

E.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8.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BCD )。

A.宗教开始占据人文社会科学的首要地位

):),

)

B.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C.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D.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E.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反思——展望期

9.法学学科框架的传统构成主要包括(

ABCD )。 A.理论法学

B. 历史法学 C.部门法学

D. 应用法学 E.比较法学 10.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历史学像一口三足支撑的巨鼎,这三条腿是三大基本概念(

ABC

)。 A.全面

B. 真实 C.必然

D. 纯粹 E.或然

1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

ABC

)。

A.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B.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C.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历史的治乱交替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兴衰的辩证统一

E.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12.20世纪上半叶,人文社会科学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这主要表现在(

ABD ):

A.意识形态背景的分化

B. 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

C. 各民族语言的分化

D. 学科——流派的分化 E.研究人员的分化

13.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BCD )。

A.宗教开始占据人文社会科学的首要地位

B.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C.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D.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E.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14.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分别于19世纪70年代发表名著(

AB

),阐述人类历史变迁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

A.《古代社会》

B. 《原始文化》

C.《金枝》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E.《资本论》

15.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这棵大树分成了两大枝干,裂变为两个体系:(

CD

)

A.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

B. 自由主义的经济学

C.资本主义的经济学

D.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E.货币主义的经济学

五、简答题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4.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5.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最后,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6.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分)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2分)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2分)

7.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分)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2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1)

(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1分)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2分);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2分); 三是从半封闭到开放型研究(1分);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1分)。 9.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至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10.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面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那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西、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1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1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13.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14.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15.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最后,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六、论述题

1.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同才华;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文——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亲艰苦的努力,好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高兴极了。开学第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的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可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小姑娘回家后突然嚷着下星期再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有位小学校长讲述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其中考试数学只得了58分。在波士顿办公室呆着不肯回家。他对老实说,分数单上挂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老师不做声,又说:老师,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我一定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进步,还了2分,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级。试就这两件事,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

第四,

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

第五,

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

第六,

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试与命运抗争)。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

3.

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同才华;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文——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本文来源于 电大作业网(http://),原文地址:http:///news/17866.html

第二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开题报告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111 姓名:张星 学号:201106050127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这些90后的大学生面对的世界很大很丰富,如今的世界快速发展,科技,人文思想都在不断向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知识丰富,观念新颖,思维敏锐,个性鲜明, 具有独特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如今的社会都提倡人文化,所以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人文素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许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因此,我就当今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如何提高人文素养作一浅析。

1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1 人文素养的整体认知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 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人们不无忧虑 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 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重视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1.2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 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 性品质。 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1.3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 发人的潜能、 调动人的精神、 激扬人的意志、 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 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 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 人生幸福。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 能够帮 得以生生不息、 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2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说,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 是很强的,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就其人文素 质而言则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由于过重的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部分理工大学生忽视人文课 程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 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不多。

2.2 人文精神及人格偏颇 人文精神作为道德观念、 价值取向的潜动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导 向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 价值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竟争,能够自觉的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 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3 校园内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加强人文教育的课堂主渠道 理工科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人文教育所涵 盖的文、史、哲、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必不可少。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取得了成功,更深层次的 目标是要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价值的追求趋于统一,使理工科高校培养的科 技人才能够在进行科技实践的同时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切实联系起来, 造福人类。

3.3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理工科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文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 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4 学生自身怎样提高人文素养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 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 那他什么事都敢做。 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 ,还有谁会 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伦尽职,一个是敬业守 信, 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 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 不能够马马虎虎, 要敬业,要守信用。 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 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 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不想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是无法实 现个人价值的。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人的艺 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高尚还是低下。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 对人生意义、 价值的一种理解, 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 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是应对环境的问题。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 5社会科学素养

近代科学的产生,使具有不同倾向和学术特征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元格局开始出现,从而为人类文化由整体走向分裂埋下了伏笔与可能。但直到19世纪中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分歧,正如这时的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本色和精神底蕴,与人文学科一起共同服务于主体的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的需要,所以此时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一致的、融合的。20世纪初期以来,实证科学取得了主导地位,并将科学精神归结为实证的精神,将科学推崇为真正知识的唯一来源,将科学方法看作是唯一可靠的方法时,从而形成了两种文化的真正冲突与对立。

西方有长期的、不断积累的科学发展历史,理性主义、实证主义有它丰厚的文化土壤;同时,科学信仰、科学精神等科学文化的“形而上”也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和保持。 尽管“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是世界性的共同话语,人文教育的惨淡是世界性的基本话题,但并非意味着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具有相同的意义和本质内涵,而不存在“场域”的区别,这需要进行语境分析。可以知道,我国没有产生近代意义上的科学,科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新文化运动带来了“科学”、“民主”的大解放,有识之士如胡适、严复等也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层面来提倡发展科学,但文化传统的力量与救国图强的心理还是使国人习惯于从技术、物质、功用方面来理解科学,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使科学文化始终难以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西方哲学基础文献》

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希腊人说哲学是理论观照(theoria),是对智慧的热爱(philo-sophia)。一般来说这样的界定当然不错,但是随着其他的理论性纯粹知识的纷纷独立,哲学必须进一步限定自己的对象。“冲击边界”或者“理性的超越性冲高”是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一般知识学科,更不用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在边界内正常进行的,总是避开接触边界。希腊神话传说警告人们,过于靠近太阳,会有被烧死的危险。库恩也说,只有在不置疑范式本身,在范式的内部解题时,科学才有进步可言。 但是哲学冲击边界。

这边界既可以是本体论的边界,也可以是认识的边界,既可以是善与恶的边界,也可以是语言的边界。

2,《历史学基础文献》

要说史学领域里的“好文章”,自然是多得去了,该如何取舍呢?我们必须首先为本书确定一个主题,那就是:能够最为典型地反映史学的演变与进步的文章,才能算是“基础文献”。当然,符合这样要求的文献也不少,在筐里挑花、精而又精的同时,首先应该声明的是:本书所选择的篇目,绝非“基础文献”的标准答案,它们只是选编者的一己之见,一种十分个性化的理解。

说到史学的演变与进步,就得先来谈一谈我们对历史学的理解。王家范先生说:现在发生的叫新闻,过去发生的叫历史。人类有“过去”,动物也有“过去”。但并不是任何动物的“过去”都可以叫做“历史”的。一些动物可能会有简单的记忆,但那往往只是个体性的,不可能积淀起来,前后传递,从而构成可以为群体所共享的集体经验。但人类不同,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可以用来记录、传播“过去的事情”,局部的、个体的经验就这样变成了群体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想像,在远古时期,会有一群人围着篝火坐下来,听老人讲讲前辈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原始人类的历史记忆。人类之外,不管多么聪明的动物,例如黑猩猩,大约总不会坐下来听老猩猩讲故事的吧。 3,《经济学基础文献》

经济学是当今的一门显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疑多了一份荣耀和自信。但是经济学不是一门容易掌握的知识,那些属于前沿的高深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模型让人望而生畏,这自不待言,即使是属于常规知识的部分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初学者来说也成为一个不低的门槛。

对于想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最困难的未必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的经济学家,当然必须要经过专门的研究方法训练。如果你是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只想尽可能准确而且迅速地接触到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那么除了认真学习教科书上的内容之外,选择性地阅读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乃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体会,也是许多今天已经成为大师的那些人的切身体会。

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教科书无足轻重,经典文献最重要。高水平教师的标志并不在于他在课堂上讲解教科书的水平,而在于能否开出一份好的阅读书目。此话虽然有所偏颇,却有相当的道理。教科书固然重要,但它们却不能代替原著。两者的功用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注重体系化的知识和成熟的知识,后者则体现着鲜活的思想。即便经典著作的“精髓”被成功吸收进了教科书,教科书仍然不能代替经典。因为,阅读经典,乃是与大师的对话,这是读教科书所不可能有的体验。成功的教科书不应该有知识上的歧义,而经典则可以作多种解读。 我们读大学的时代,接受的经济学基本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拿今天大众的眼光和流行的学术标准来看,这种理论已经非常陈旧过时了,但是我们至今对于这门学科的印象仍然非常深刻。

经济学不仅是一门显学,更是一门大学问。这里的大,不独指其难度大,还指其门类多、范围广。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即使不包括马克思经济学这样一个具有某种特殊性的理论体系,仅就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学来说,自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以来的230多年里,已是几经革命和发展,新的理论、流派、分支层出不穷。如果把斯密的《国富论》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今天的经济学简直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片郁郁苍苍的森林。200年前,对于一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国富论》一册在手,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可尽收眼底;150多年前,初学者只要读过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就可以应付知识界对经济学的要求;100年前,只要通读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所得到的经济学知识可包打天下;甚至,在50年前,一个通晓了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学生对经济学的掌握也有相当自信。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看了萨缪尔森或斯蒂格里茨或曼昆的经济学教科书,他还只是刚刚跨进了经济学的门槛,还不能说对经济学有多么深刻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精通了全部经济学。这不仅会使那些在学术上有雄心壮志的后生感到沮丧,也会让那些虽不想以此为业但有此爱好的人无所适从。

5 结束语

在大学的海洋里,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需要去接受许多的人文社会思想,而这些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等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在社会的碰撞中而领悟到其中的真蒂。 在大学阶段,注意从我们民族的文化典籍和文学 艺术作品里汲取营养,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提高人文 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继承我们民族优秀 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流群体和行动模范。不久之后我们这些新一批的90后毕业生将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而弘扬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重任就落到了我们的身上!

2012年5月5日

第三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人文社会

科学基础(A)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人文社会科学

答:它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时代主题

答: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3.人文主义

答: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4.接受美学

答: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B)

A.管理学B.经济学C.法学D.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A.政治学、历史学B.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D.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A)

A.理论B.实践C.社会环境D.人的素质

4.“计算机十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A.美国B.韩国C.泰国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B)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直觉领悟D.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D)

A.完全参与观察B.半参与观察C.非参与观察D.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A.维纳B.申农C.贝塔朗菲D.普利高津

9. 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C)

A.科学哲学B.哲学解释学C.分析哲学D.结构主义哲学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A.科林伍德B.克罗齐C.鲁滨逊D.布罗代尔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A. -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B.-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种行为主义心理学D.-种生理心理学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D)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D.自我实现

13、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D)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B)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C.“萨缪尔森革命”D.“瑞典学派革命”

15.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A)

A.孔德B迪尔凯姆C.韦伯D.帕森斯

16.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A)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B.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

A、欧文B、圣西门C、赫尔姆霍兹D、卢梭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19.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B)

A.乌中斯基B.杜威C.皮亚杰D.布鲁纳

2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A)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B.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3.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题(本题目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答案不求一致,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共计20分)

1、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答: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

第四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结课论文

文秘专业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基 础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报告

一、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人文素养的整体认知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重视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3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族弘扬精神 2 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人才,是同时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的人才。应该说,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很强的,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就其人文素质而言则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资料,认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由于过重的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部分理工大学生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不多。

3 2. 人文精神及人格偏颇

人文精神作为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潜动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价值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竟争,能够自觉的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弱

部分大学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和创造意识受到禁锢和闭锁,只是满足于书本的知识,局限于象牙塔之内,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有的大学生己习惯于有例可寻,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与社会实践的民主精神淡薄。少标新立异的思想,不愿接受多元共存,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思考精神越来越淡漠。

三、 校园内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 加强人文教育的课堂主渠道

理工科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人文教育所涵盖的文、史、哲、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必不可少。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取得了成功,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要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价值的追求趋于统一,使理工科高校培养的科技人才能够在进行科技实践的同时将科学

4 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切实联系起来,造福人类。

3.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理工科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文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要注重开展深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4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学生自身怎样提高人文素养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伦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

5 立的,如果大家都不尽伦尽职,大家都不敬业守信,这个社会就失序了,就乱套了。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不想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是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高尚还是低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中国的艺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同样,中国的哲理又有很浓重的艺术性,所以中国的艺术与哲理是融为一体的。我这里讲的艺术是广义的,不仅仅是琴棋书画,主要是从它的内涵上来讲的。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是应对环境的问题。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荀子·宥坐》有:“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始终而心不惑也。 ”所谓“通”,就是飞黄腾达;“穷”即遇到坎坷,不顺利。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这就是最根本的,人要有非常强

6 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这里有个“才”和“时”的问题。“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 ”所以荀子讲,才不才,在于我,可是遇不遇,那是环境的问题。很多有才的人没有好的机遇,得不到发挥;但是有机遇而无才能,那就更不可能得到发挥了。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

第五,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这是内外两个方面的。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涵养功夫里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谦虚的问题,虚心地待人接物。《周易》里边就讲到“人道恶盈而好谦”。“盈”就是自满。如果你自满的话,就接受不了新的观点、好的建议,就不会提高了。孔子观于周庙,看到有欹器。这个欹器很奇怪,“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装得满了就倒了,空的时候倾斜着,只有装到适当程度的时候是端正的。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腹内空空是不行的,太过自满也不行,要恰如其分,谦虚才能够中正不移。

第六,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我们一切的心性的修养,我们对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和把握,体会人类的伟大和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和永恒,这些都要落实到我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上。

第五篇:人文社会科学复习题目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5.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6、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一种要求直接穿透人文社会现象整体把握对象本质的认识方式.

7、灵感

灵感,它是一切从事创造活动的人,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灵状态或认识形式。

8、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即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9、宗教观念

宗教观念主要包含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灵魂观(灵魂不灭)是宗教信仰赖以产生的基础,神灵观是灵魂观的必然发展,是对一切超人、超自然力量(神灵)的信仰。与神灵观相应的神性观,则是人赋予神的超人、超自然力量的具体反映,表现为天命观念和神迹观念

10、历史学: 简称“史学”,是研究人类在时间中活动、探求人类社会演进的轨迹的学科。历史学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11、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科学。从发展趋势看,现代社会学越来越侧重于探究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也就是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12、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13、语言学: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4、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又称传学、传意学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讲,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类传播方式。其中以大众传播为重点。

15、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资源(劳动、设备、技术知识等)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这些物品以供消费。

16、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语言是什么模样?) 提出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主张。 区分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 论述了语言系统性与符号的价值。 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概念。 提出了建立符号学的思想。 现代语言学之父

17、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简答题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人文科学侧重研究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旨在涵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保存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侧重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创新成果为核心标志的创造性的社会活动;人文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

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形态特征。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论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革命性发展是一种全局性、体系性和根本性的质变,它通常导致原有的理论体系包括基本原理、方法论和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

4、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三个特殊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必须提高其预见性

5、为什么说20C自然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及其复杂社会后果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紧迫的时代课题?

自然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首先是带来了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显示以下论断的合理性:要解决重大的时代课题,单靠自然科学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依靠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盟。自然科学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需求的增进,意义深远。

6、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了哪些变革? 主要有:

“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

7、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有: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9、20C现代语言学的主要进展:

20世纪上半叶,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在回答人类语言是什么模样这个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中叶,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在回答人类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模样的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20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界对于人类语言的潜能及其发挥、运用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飞跃。在这几个方面,中国语言学界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2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2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1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1分)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2分)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2分)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如未来社会学和世界社会学的出现),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12、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三股新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心理学领域涌现了三股新潮: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1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

A.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知道说话者是谁.或只读其作品就能知道作者是谁.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道理? B.《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在言语使用上都有鲜明的语言特点。但他们的话语又能被人们所理解,这种情况又说明什么? 上述情况说明:

1、语言和言语虽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同。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2、每个人的言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的语言是在基本遵守语言社会的总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14、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差异:

经济学的研究是抽象的,管理学的研究是具体的。因此,经济学家在研究市场的时候,他可以不必到超市去,在研究企业时,不必到工厂去。但是,管理学家在研究现场的时候,他不到超市去,不到工厂去,是说不通的。再者,研究方法也不同了。经济学是演绎的,管理学是归纳的,因此,数学成了经济学学家的喜用工具,而管理学家常用的是统计。在模型构造上,经济学家偏爱人为的假设,管理学家多从现实的事实入手。在利用数据方面,经济学家依靠由其它研究工作者或有关部门提供的现有资料,而管理学家往往要自己去收集或寻找。 填空题

1、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人类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___________,而不是认识的___________。

2、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现在通常指人类的各种___________,特别是指人类的___________。

3、人文社会科学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它以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___________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同现代科学体系中另外一大科学部类也就是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

4、___________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集中地表现为___________的培育与弘扬。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方面,总的来说也有明显的区分度。自然科学一般采用实证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往往还要借助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的方法,追求在研究成果中体现事实与价值、数量与质量、___________的辩证统一。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复苏,始于1978年中国哲学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关于的讨论。这场讨论历时3年,其意义不仅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是对3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运的深刻历史反思,是一场伟大的运动。

7、“直觉领悟”是一种强调___________的认识方式,“技术分析”则是一种强调___________的认识方式。

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9、20世纪初,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10、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的哲学理论表述富有___________特色;他赋予成语“___________”以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使之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点。

11、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___________,或者叫实证主义思潮;二是___________,或者叫作非理性主义思潮。

12、历史学从认识层次上划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微观之别。

13、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三大基本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___________阶段,二是阶段,三是___________阶段。

15、在文艺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___________,文艺史探索文艺的___________,文艺批评则是___________。

16、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首先是更加注重系统化,二是广泛吸纳___________,三是努力探索文艺发展规律,四是形成了___________。

17、中国史学自古就有___________的优良传统和___________的优良学风;当代中国历史学弘扬中华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自觉培育高尚的___________。

18、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现了全方位的变革趋势:___________由外部转向___________,由单一转向___________,由封闭转向___________,由局部转向___________,由静态转向___________,由客体转向___________。 19.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____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作“能指”。语言的表意性(思想)叫作“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

20.美国语言学家___________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___________”的区分;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21.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1、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_____________,一般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22、管理学称之为“人性假设”的理论,先后经历了——————————————等几个阶段。

23、20世纪初,除了詹姆士的理论经杜威等人的努力形成了强调心理的作用的机能主义学派外,现代心理学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主要从四个方向上,向产生于19世纪的心理学冯特学派进行挑战。这四个方向是:强调心理学主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___________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___________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___________理论,和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___________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2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___________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___________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

25、把心理学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准则之一。中国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投入甚多,发展迅速。

26、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在各自的著作《古代社会》和《原始文化》中,以空前丰富、翔实的资料,阐述人类的历史变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派。

27、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大分支。

28、以___________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人类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的完善起了积极作用。

29、人类学于20世纪初由___________倡导传入中国,习称___________。 3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

3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___________。

32、马歇尔·麦克鲁汉的重要理论包括:___________。

33、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 ________________思潮。

34、《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1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精选)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