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大全)

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大全)

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第一篇: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大田湖美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湖美中学七年段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8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全面推行。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学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 1

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只关注书而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教师的备课重点就是选题,教案就是“习题集”,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既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教研组,所研究的也仍然是浅层次的教什么。而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更有甚者,某些老师甚至把素质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要搞素质教育,要搞课堂教学改革,就必然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只能是教师满堂灌——教得苦,学生被动的学——学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师教得巧,学生学的乐。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2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探索实验“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分层优化”。

2、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分层施教,分类指导;(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2、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3、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4、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5、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6、课堂开放是“伪”开放。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师仍然讲的多、有的课堂学生有效活动少、有的课堂教师仍然不相信学生,总是忍不住要

3

讲一通、灌输一把,教师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7、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难以全面推行。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我校教师老龄化严重,故只能停留在部分科目、部分教师范围内实施。

今后,我们还将认真思考,加强研讨,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克服困难,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5月9日

4

附录1:

课堂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教师卷)

湖美中学课题组 2017年5月

敬爱的老师: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本次调研,本问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参与试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以来的真实看法。您真实的回答对我们的本次调研将大有帮助。我们将对你的隐私完全保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来,我认为课堂中老师的地位( ) A、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师道尊严 B、传道、授业、解惑 C、和学生完全平等互动

2、学生之间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 A、学习兴趣更淡薄了 B、和以前差不多 C、比以前浓厚了

3、对于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的表现( )

A、大部分的学生反对 B、学生没有什么反应 C、大部分的学生喜欢

4、我具备的业务知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吗?( ) A、完全不适应

B、基本适应,但要加强学习 C、完全适应,不需要进行学习充电

5、我认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关系成败的因素是( )。 A、学校的重视与支持 B、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督导

C、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6、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知识、技能的掌握率大概能达到( )

5

A、25% B、60% C、80% D、95%

7、学生在改革后的课堂中,对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率能达到( ) A、25%以上 B、60%以上 C、75%以上 D、95%以上

8、调动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展示积极性,我是这样做的( ) A、学生举手自由发言 B、按顺序轮流发言 C、由组长指派发言 D、建立发言的平衡协调办法

9、为了比较各组的学习效果的,我的办法是( ) A、根据小组展示的优劣 B、根据发言的次数多少 C、制定了评比的办法

10、最令我高兴的是:各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中( ) A、自由学习、互不干涉 B、指定了“一帮一”对子 C、优生能主动帮助学困生 D、为了小组利益、有团队精神

11、你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6

附录2:

课堂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学生卷)

湖美中学课题组 2017年5月

亲爱的同学: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本问卷调查你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本问卷不记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认真回答。 请填写你的相关信息 年级:( ) 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

一、选择题(请将你认同的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你认为课前预习重要吗?( ) A.很重要 B.一般 C.一点用处没有 2.老师指导过预习方法吗?( ) A.经常指导 B.曾给全班指导过 C.给少数同学指导过 D.从没指导过

3.对于所发的导学案,你是怎样利用的?( )

A.提前预习,不明白的和同学讨论 B基本不看,等老师讲 C.你认为学案没有多大意义,看不看无所谓 D没时间看 4.你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同学?( ) A.老师力求每位学生都听懂,速度较慢 B.只要有70%的同学听懂,老师就讲下一个内容 C.老师只照顾几个成绩好的同学,速度较快

D.老师注意分层教学,对基础差的同学课后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

5.你喜欢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吗?( ) A.喜欢 B.比较喜欢 C. 不喜欢

7

6.老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安排小组讨论的环节?你认为每节课都该分组讨论吗?( )

A.有 很有必要 B.偶尔有 看课型而定 C.没有 根本没必要 7.你认为老师设置的讨论题目怎样?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 ) A.恰到好处,非常经典;全员参与,效果较好

B.反正我没预习,不知道;几乎都是那几个人讨论,没有全员参与 C.没有兴趣,与我无关;流于形式,浪费时间 8. 你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经常发言吗?( ) A.经常B.偶尔C.只跟同桌同学交流过 D.从未发言

9. 你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参与交流或展示的原因是什么?( ) A.因为害怕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我 B.因为老师没提问我 C.因为我没预习,无话可说

10.你觉得你在课堂上最欠缺什么?( )

A.缺少回答问题的勇气 B.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 C.缺少表达能力 D.缺少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11.你认为如何处理当堂训练?( ) A.当堂学完就训练 B.课下训练 C.下节课训练 D.自习课训练

12.课堂教学结束时,怎样总结一节课的学习收获呢?( ) A.老师讲述总结 B.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 C.课堂不总结 D.学生自我总结并展示

13.你认为一节课老师讲解与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训练的时间怎样安排较好?( )

A.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1/4,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3/4 B.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1/3,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2/3

8

C.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1/2,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1/2 D.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3/4,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1/4 14.对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的做法是:( ) A.仅满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B.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找些习题集上的题目继续练习 C.从不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主动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 D.作业太多,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5.单元测试试卷下发后,老师一般会( )

A.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鼓励大家,想方设法帮助突破石头易错点 B.表扬好的同学,批评成绩差的同学,并讲解个别试题 C.什么也不说,直接讲评题目内容

二、问答

1.你喜欢那些学科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2.谈谈你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 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设计、使用导学案。

(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借助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思想观念主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先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3 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三)经验总结法:为了促进实验与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分课题准备、课题实验、课题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法,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在此阶段,学校相关领导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课题研究总动员。

3、学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杜朗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基本掌握了他们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和课堂教学流程。随后,李冬青老师为实验教师解读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介绍了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并带领实验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学习,让实验教师了解了学案导学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最后,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初步掌握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阶段:

1、实验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在此期间,实验教师积极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主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每星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每学期通过讲研讨课、观研讨课、说研讨课、评研讨课等形式进行集中研讨。

2、定期请相关领导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课题组根据领导的建议,及时修改研究方案,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研讨课的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既总结了实验经验,又锻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课题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每位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归纳整理出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独立自学—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二)形成了导学案的制作模式

导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上。第二板块是学习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独立自学;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 ②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疑问;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独立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④检测反馈,通过一些典型习题,检测学生的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三板块是总结评价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出示学习目标。第二环节是依案自学。第三环节是讨论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环节:点评归纳,精讲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有时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有时将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解决)。 第五环节是检测练习。第六环节是总结评价。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

5 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其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六)物化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共编写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三十余篇,说课稿近三十篇,评课稿二十余篇,撰写论二十余篇,其中,案例《小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边》分别获湖北省优秀案例二等奖和三等奖;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乘法的分配律》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索》《浅析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分别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教学因你而精彩》和说课稿《解方程》发表在《襄阳教育》上。

我们整理了一本《教学案例及反思集》、一本《说课评课文集》、一本《论文集》、一本《培训总结资料集》。

八、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有些教师的导学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修改就直接经学生用。导致课堂教学思路与导学案脱节现象。

我们的困惑:

1、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

2、如何让每个教师都能静下心来,精心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这两大困惑,也将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第三篇:高中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调查

2008年12月,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我校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差的实情,我校外语组老师在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帮组下搞了“高中英语‘目标·任务’下的写作训练探究”课题,旨在探究出提高我校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适合的方法。

在课题探究过程中,我们以选择和问答的形式,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全校外语老师目前的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的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主要采取下面两种形式:

1.由于高中英语教学强调语法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的写作简单地视为以前所学的单词、句子和词组的简单堆砌,而忽视了写作的整体训练。一些老师老师(占统计人数的9%)没有设计专门的课堂作文训练教学课,而是给出作文题目与要求,让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或是课堂上老师(占统计人数的15.5%)给出作文题目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

2.一些教师(占统计人数的35%)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他们是在写作课堂上先讲授一些写作技巧,随后分析一些教材上的范例,然后让学生模仿范例自行练习,最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课上点评。 通过老师们对这种作文教学模式的自身感受和体验,以及从学生那里收回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虽然教写作的老师相当辛苦,但收效甚微,不少学生常常会在以后的作文中又犯老师以前批改过的作文中所纠正的错误,而且往往会重犯。这说明学生虽然在这种传统的写作课堂上学习了一些英文写作知识(learn the knowledge),但并没有真正习得相应的写作技能(acquire the skills)。所以由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种种局限性,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过程教学法应用于作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启发下,老师们思考高中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教学法应运而生。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开始重视过程,并运用读、写和论相结合的策略,营造师生共享信息的教学氛围;老师(占统计人数的23%)运用框架写作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谋篇布局,进行写前—写中—写后阶段的系统训练。

1.写前活动采用阅读和讨论方式,为正式写作作准备,包括激活灵感、明确主题、阅读范文、收集素材以及撰写提纲。

2.写时活动 采用个性化活动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初稿的写作

3. 写后活动采用互批互改作文方式,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写后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peerediting),对典型文章进行课堂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group discussion and class discussion)等等。互批互改作文(peerediting),如检查段落结构、句法结构、选词、拼写以及标点等;同时要求每组从中收集较好的句型、短语和词汇,并选出本组最佳文章向全班宣读,以供分享。

这种课堂作文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向全班宣读好的文章,一则鼓励了作者,再则对其他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有极好的帮助作用。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限制了教师与学生潜在的能力

水平,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课做游戏一样,公式化,甚至一些学生谈到写作文就认为是浪费时间。此外,由于现在考试的需要,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机械训练之后就只会写英文“八股文”。

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我们现用的这套英语教科书,重交际能力,并重表达能力,每单元最后一课都是写作课,因此如何上好每节写作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提高写作水平,成为每个高中英语老师和英语教学研究者们思考探究的热点,老师们(占统计人数的17.5%)把思考探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起来。

1. 介绍:由教师布置一篇命题并简短的介绍本节写作课所需要写的具体内容和体裁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

2. 讨论:学生就教师布置的命题自由讨沦,讨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能用上哪些词组、句型表达中心意思。

3. 写作:自由讨论之后,由学生独立写命题作文。与此同时,由一个学生在黑板即时写出这篇作文。

4. 批改范文:全班一起讲评黑板上的文章,纠正从审题到语言表达中的词法、句法和拼写的错误,以学会正确使用英语表达意思,起到示范的作用。 5. 总结与巩固:作文所引导学生列出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英语的词组和句型,总结出各类体裁中所用的词组和表达方法。

结束语

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不论是对学英语的学生还是对教英语的教师而言,写作都是一个难题。但教师如果能有效地运用写作教学策略,实施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会使写作变得容易些,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使学生变得乐于写作,提高英语表达水平和交际能力。

第四篇: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题报告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语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结题报告

2015年1月,我校申请承担了驻马店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的研究任务。一年来,在课题组及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尝试,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策略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是所有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十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改革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几个阶段,但无论怎样改革,课堂的效率不高,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事实。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面临的现实问题:课堂调研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得苦,课业负担依然沉重,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时间与效率、时间与效能比较低;过程与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学习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二)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在课题调研中,许多教育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学方法模式的思考。为追寻教学质量,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以消耗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成绩的办法,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但追求教学成绩的潜意识却支撑着他们继续因循守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补课时间,加大作业量,“时间+汗水”的质量模式依旧主宰着他们的行为,与新课改倡导的“向有限的课堂要质量”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近几年来,我们驻马店市驿城区第八小学学校建设和学校规模已达完备饱和,招生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状况下,我校及时提出了质量立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向质量要办学效益,向内涵发展挖掘潜力,就必然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已是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途。

(四)学校要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离不开一支称职、优秀的教师队伍。我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多数,学校不希望他们只是做一个辛苦的教书匠,而是希望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因而提出了教师要过“诗意的生活”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师生活理念。何来诗意?教师要让自己的工作有创新,有趣味,有意义。这就必须注重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必须把教师从过去无新意、无趣味,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和诗意生活园地。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进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其实就是一场“文艺复兴”。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转变观念”,与其说是“更新”,不如说是“恢复”,是“回归”。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变,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的内在规律也不会变。“回归教育原点”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展开。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有利于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的教育家,力求成长为一批优秀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 研究目标:

1、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5、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研究内容:

主要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水平的高效性。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小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性。

4、小学语文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1、整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观察分析法。

(1)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准问题存在的关键所在。 (3)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1)依据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2)设计子课题,每几个人负责一个子课题,细化研究解决。

3、依据解决方案,直到能够具体实施,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把具体方案实施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整理出课堂实录等初步研究成果。

4、总结成果,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和行为分析法。

(1)结合具体实施工作,总结相应的规律,升华成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

(2)汇总成果。 研究途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四、具体研究过程:

(一)建立健全课题组的各项研究制度:

1、领导制度。课题研究实施校领导全面指挥,中层领导积极配合,高年级组具体负责课题任务的布置,研究指导和资料搜集、教师培训等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为实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2、教研制度。根据课题实际,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规定每周二下午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研究),做到有组织,有记录,有中心发言人。还规定,每人每学期结合专题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交一篇教学设计反思等;定期开展研讨课活动,并保证活动的质量。

3、培训学习制度。课题组每月对实验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前,要求课题培训老师提前做好相关培训材料,其他教师学习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中交流中积极发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例会制度。

课题组例会时间为每两周的周五下午(与教研组活动时间同步或教研活动后实验教师再集中)。

(二)认真开展课题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课题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正确理论指导才能取得成功。 开展扎实培训:

1、学校制订周学习制度,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课题立项初期,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组织实验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课堂教学光盘,听专家讲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科研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2、印发和推荐有关有效课堂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对我校制定的实验方案、初级实验阶段工作计划及课题组检查制度、学习制度、例会制度等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培训使实验教师明白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制定个人实施计划,清楚了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的步骤与方法。我们采用集体学习与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电子备课室和每个班级配设的网络教室资源,学习先进的科研方法,学习与此项实验有关的教学模式。

3、课题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每月都有2次课题集中培训,培训做到定时、定点、定培训人。

在课题培训中培训教师均能认真准备课题培训资料,并能结合自身教学,反思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与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商讨、论证,使每位老师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训中各实验教师均能认真做笔记,写心得。

4、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人次去沈阳、山东杜郎口等名校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兄弟学校的办学、管理理念下的教师(极高的敬业精神)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是什么样,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什么样。回来后,我们的老师触动大、感悟多,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全校教师汇报分享。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次学习和触动,给了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以启迪和尝试的信心。学校依据校情,制定《驻马店市第八小学小学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并决定在

五、六年组搞课题实验。

(三)夯实实验研究过程,严把质量关:

1、抓教研,营造高效氛围。

(1)每周二下午4:20—5:00是全校教研活动时间。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组织全校任课教师(每月一次)、实验年级(每周一次)教师开展大教研活动,并围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等五个专题进行研讨,观看名师讲课的录像,学校领导、老师做研讨课等,为探索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拓宽了思路。

(2)小教研是我校实验年组每天课后随时进行的教研,她们针对课堂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班级小组长能力培养问题、个别预习提纲完成不到位问题、班级学困生在展示环节表现不积极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如何做到精讲等等,都是老师们研讨的话题。

(3)在课改中,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遇到难题,我们就用多种方式请教进修领导、教研员,他们每次都会给我们一些建议,或到校亲自听课指导,帮助我们搞课改。我们也向和其他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请教,学习他们好的做法。

2、抓备课,构建有效要件。

首先,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完成预习内容)。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独立学习的习惯。

其次,强化集体备课: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集体备课能体现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学方法的技巧。突出教师的个备:教师的个人备课要体现教学设计亮点的生成,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各级各类的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备课已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实践的大研讨,更成为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一个平台。期初,我们的备课从页面设计到备课内容进行了三次修改,固定后的备课模式领导进行认真查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再次,积极推行电子备课。在有效课堂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现代化水平和对现代文化教育手段的提升。大力提倡电子备课,对教师的个人业务发展提供了便利。拓宽了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以往的备课方式,往往是拘泥于教材,教参等,照搬照抄,费时费力。稍一出错,原地修改吧,很不美观,有时只能重新抄写。而电子备课,可以随意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并且可以设置你想要的字体,颜色等,这样你可以轻松突出重点、难点,给人看来一目了然。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再者,电子化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资源。如果能利用电脑在网络上备课,能够有效避免个人备课的狭隘,其次,由于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使老师在进行电子备课时,可以轻易地找到或者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拓宽了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再加上通过网络和网上邻居进行资源共享,教师能很容易地得到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案,这必然会开阔老师的备课思路,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备课质量。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课堂,激活有效主体。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宗旨所在。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讲”。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的模式中走出来。 (1)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使“讲堂”变为“学堂”。驻马店市第八小学基于语文学科的深厚底蕴,在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法实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课上引领每个学生“我来说”,代替教师的“我来讲”。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多方能力。

(2)跟踪听课,探讨前行。在课改中,我们不急于求成。领导每天都在对比着听课。听实验教师的课,注重看学生是不是积极参与了主动学习,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在走形式,看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当堂达标)。听其他教师的课,认真查找存在“低效”的原因,适时把实验教师好的做法和感悟传达给她们,使其他年级的教师也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构建有效课堂工作落到实处。 (3)搭建平台,学习交流。

实施“有效课堂”方案后,学校先推出了五六年级张佳、李红的语文课作为教学研讨课,并通过听、评、研,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李志娜、周海丽的语文课做为引领课,并请进修学校的领导为我们把关指导;每学期中旬学校都开展了青年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展示课活动。老师们用引人入胜的情景串将整节课串起来,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整节课的学习中;课堂中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研讨课后课题组教师围绕专题认真地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效果很好。

五、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制定可行性实验方案,对参加课题的教师进行有关内容的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科研课题要研究的内容,获知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要达到的成果。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集体备课,形成方案,所有参加科研课题的老师集中一处,就某单元或某一课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编制导学案。第二步,挑选几名实验教师用设计的教学案进行教学,上示范课。然后对教学活动进行评课,修改教案,对学生进行问题测试,检测教学效果。第三步,用修改过的教案选一名教师再次上课,供大家学习借鉴。 第三阶段:汇总结题。

对实施研究阶段的各项进行收集并加以整理,整理过程资料汇编,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六、课题探索与研究取得的成果:

探索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三环五步”的要求,在实践中,我校分别构建了数学、语文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语文《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课堂模式主张三条原则

第一条,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障。

第二条,独学重于对学,对学重于群学,群学重于教师讲;独立学习能解决的就不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讲;教师的讲,重在点拨,在全班没有任何学生能讲的情况下具体地讲。

第三条,处理好小展示与大展示的关系,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有效课堂模式具体操作步骤:

“有效课堂”教学基本程序: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和五个基本步骤。

(一)三个教学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基础上,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达到的学习要求,按自学提纲要求进行学习。

2、导学达标阶段: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成果检验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二)五个基本步骤: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出示学习目标。

2、走进学生,引导自学:教师设计学案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根据学案设计上的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842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即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8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卫生等。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有的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讨论之前,学生肚子里无话,有时也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所以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不允许提那种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容易浪费,时间短了思考不成熟。实施讨论要做到三点:(1)要规定时间;(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

4、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之外,只充当旁观者、指挥者、裁决者。在实施总结时,第一步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即围绕教学目标,请学生作定时、定量、定质、定向的总结。第二步小组交流汇总,丰富、补充、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第三步是全班共同总结。教师启发点拨,并在黑板上板书,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还要请学生在专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达标检测,测评反馈: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当堂反馈指的是通过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自学、讨论交流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当堂反馈的要求是:(1)针对性强。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2)精选题目。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性、快节奏,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5)当堂批改,既防止错误积累。又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6、总结归纳,提高能力:教师编制学案,必须“留白”,让学生补充学案,或修改学案,在教师编制的学案的框架内,学生编制出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的学案。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进而提高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发展。一年来,每学期科研教师都要为全校教师做汇报课,科研成果及时在校内推广,课题研究为全校教师带来了思考,为学校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营造了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学习竞争氛围。我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其中省级骨干4人,市级骨干10人,区级骨干35人。部分教师分别获得了省级、市级的优质课,多人次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课题研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课题研究以来,全方位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进程。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来自家长、社区、共建单位、上级部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逐年提高。

八、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就更容易取胜。 对我校两个年级学生调查显示:实验班85%的学生能够达到预习要求。预习能给接着要上的新课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因为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上课是有备而来,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们学习起来如鱼得水。

1、预习开拓了我们学生听课思路,经过预习,心中已经有数,容易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甚至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

2、预习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可以解决一些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而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而且疑难处由于自己预习时思考过,再听老师讲解就容易明白。

3、预习养成了我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做好收集资料信息的准备,他们会围绕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上网,图书查阅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以备在和同学讨论时相互研究学习。

教育学生懂得在讨论时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充分尊重别人的意见。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方不明白或不接受时,他们会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完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又能作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去虚心听取别人的观点。如果发现别人的观点自己不能接受或者不能完全接受时,也能心平气和地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表示保留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表示尊重对方的意见。

教育学生懂得在交流讨论中与同伴合作。他们把交流讨论当成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他们共享资料,共同质疑,共同探讨,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在教学的组织上,要具有开放性、民主性、时效性。

1、要切实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暗示。

2、要科学地把握好探究的时间,调控好探究的过程,切忌随意性与形式化,做到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和全班展示的有机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与认识,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率和效果。

3、要重视探究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以更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整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来。

(四)教师作用的定位。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校应当真正成为“学”校而不以教为主的“教堂”,从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并不是教师一言不发,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总而言之,有效课堂中,老师的适时点拨,指导迷津,及时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

1、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凸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提高,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相生。 (1)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给予了他们更多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个性张扬,乐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在对话中感悟层次化的讨论,在探究中发展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 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基本上是紧跟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的,尽管有时表现出积极认真的一面,但实际的学习行为是十分被动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对待语文课堂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并能不断提升感悟层次的讨论,实现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明显进步,学习兴趣与成绩明显提高。 题目

五一班(人数:58人)

项目 前测

后测

你对课堂阅读的看法(单选)

很有兴趣

23 34

有点兴趣

20 13

不感兴趣

5 1

你喜欢学习的原因 (可多选)

可开动脑筋

15 32

有用

11 30

很生动

10 36

教师讲得好

16 46

可以积极参与

10 38

经常获鼓励

10 28

可以获高分

7 20

从小喜欢学习

7 7

你对学习的信心 (单选)

充满信心

14 27

较有信心

22 19

无所谓

7 1

没信心

5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前后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使学生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明显进步。 ②变厌学为乐学。

过去的语文学习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在高压下,进行枯燥的”读背抄默”等活动。长期的机械运作,使得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改变这一现象,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以“开放”、“民主”为主要思想,灵活运用“合作式”、“质疑式”、“对话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辟学生思考的时空,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其次将即时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阅读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如今,许多学生从过去的不情愿学习、厌烦作业、畏惧考试等,转变为喜欢学习,主动花时间、花精力完成作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等级 班级

合格率

优秀率

综合率

五二实验班

98.7%

87.8%

92.2%

五一普通班

91%

70.3%

81%,

在经历近一年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均高于普通班的学生,从下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诸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从纵向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的氛围与成效也较普通班胜出一筹。一年来,由学校组织评选的“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以及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均相对集中在实验的班级。 (2)老师的发展 研究离不开实践,教育科研更离不开学生。近一年来,我们积极寻求专家和学校领导的协助,为老师们搭建成长的平台。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所上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此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科研教研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经过教研活动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与探索,教师们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在实践中认真写随笔,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短短的近一年时间内,实验教师所撰写的阅读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成果共多项获奖。

2、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获奖情况统计

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科的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 (1)张秋华、李江涛老师获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2)邓瑞、毛娜、毕君洁老师获驿城区优秀班主任; (3)吴英老师被评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4)吴英、张佳、周海丽等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5)王素洁老师获汉字书写比赛优秀辅导奖; (6)郭英姿、李同源同学获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 (7)徐艳华老师荣获班主任专题培训论文一等奖;

(8)李同源、李宇欣、李飞宇、胡杨、尹馨悦等同学被评为驿城区优秀三好学生。

十、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繁重,实验教师都肩负数学、语文双科教学任务,又要完成班主任工作,集体学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一周只有星期五下午集体会议后才能把课题组全体老师集中。

2、随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指令性语言太多、太明显。如何优化教学组织手段和语言,才能达到既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双重效果,这是我们必须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3、搞科研不能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教师以教学任务重为借口,忽略在随堂课中贯穿课题精神和新课程理念。

4、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因此课题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多方面的不足。此外,在实践中还发现我校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但不善总结。

(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年来,我们进行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前行,积累了自己的一点经验,带来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但我们研究的脚步仍然不能停留,我们要继续研究本课题,进一步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作出贡献。今后将把实验教师及课题组的优秀论文、总结、随笔、案例等成果汇编成册,作为研究的成果进行学习和推广。希望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应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在研究中不断总结,提高思维的层次,从而促进教师的理论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学习,我们要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只要我们能多点思考,少点盲从;多点认真,少点随意;多点探索,少点刻意,让语文教学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 3.《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4.《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

5、《关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田惠玲

6、《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刘瑞红

第五篇:《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目的、意义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我校具有地广人稀,学校学生人数不多,班级人数较少等特点,结合石柱县教育专家谭小林主任的“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适时的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许多小学陆续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还要早。“小班化”要求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随着生源的自然萎缩,结合我校师生比的现状,我校具备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条件。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时间,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将新课程

和“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抓住机遇,乘着课改之东风,力争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短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以实践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实验法、对比法。

1、调查法: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的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对各个小班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周边环境;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变化情况。

2.实验法: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发现与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理论,有目的,有预见地操作实验。

我们将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作好记录,以便日后分析总结。

3.对比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

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我们将与原来大班进行质量的对比,总的目的是研究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研究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题组成员将充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学习有关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的专著和理论,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小班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对象

三至六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小班化课堂教学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人以上的传统教学班。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所以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对课题进行探讨。

(一)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创建和谐的课堂教

学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爱”的工作,小班化条件下,教师要奉行“机会均等”、“阳光普照”、“不让一个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一倍关爱”的观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外,更要通过教师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消除横亘于师生之间的情感鸿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基础,而要真正达到理想的和谐,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认真落实,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应该致力于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

(1)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

进而采取针对措施,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对教学目标的审视,应做到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选择的研究,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教师角色的服务功能,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寻求有效的途径。

(4)提高课堂教学中评价机制,通过教师充满人性的关怀、丰富多彩的课堂现场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既会合作,又能竞争的人才。小班化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成员构成进行认真思考,而不是随意的组合,要从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个性差异等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实行优生与差生混编,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

之间开展竞争,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研究小组内成员的科学合理分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小组内可以达到学生之间资源共享,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助人,学会寻求帮助。最终达到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平常所说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他自己学得的。“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终身学习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学法指导,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着重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搜集资料、学会独立思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以保证课堂交流中听课的质量,培养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研究的主要思路

1、以校本培训为主线,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1)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学习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 (2)观摩展示课,全面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分享小班化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以(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培养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生力军

3、以课题研究为导航,确保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七、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及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运用;

2.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人员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在集体方面: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是学科带头人和县级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课题组成员承担过市、县级课题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成员的多篇论文刊登在市、县级教育教学杂志上。如:刍议小学思想课活动化教学的策略,《新一代》2010第12期,聂广奎,;给学生个性的舞台,《今日教育》2009第3期;家庭文化及对小学生的影响,《师资建设》2011第12期;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农民的教育《师资建设》2010第8期等。

完成本课题,学校有较强的研究基础,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年富力强,而且精力充沛,组织能力强,积极主动性高,团队科研意识很强,承担过县级的课题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过多篇论文。学校统一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保障他们的研究时间。

研究本课题,其主要采取调查分析、实践探究和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在研究上,学校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搜集资料和信息方便快捷。学校成立科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划拨专项资金保障课题研究开支。这些,为该课题的研究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费保障。

八、进度安排

实施研究时间。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 研究的主要计划

准备阶段(2012年6月-7月)。这一阶段大约用四周时间,作好实施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动员工作。介绍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及特点,加强贯彻该方针的意识,树立信心,作好资料准备。

指导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这一阶段大约用十五周的时间,具体从各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熟悉各环节的学习步骤,加强知识反馈,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督促自学 。在教师和学生对“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 升华发展阶段2014年1月至7月

九、后期工作总结汇报

(一)主要成果。

1、《读是写的源泉》。2001年发表于《石柱县教研年会论文集》上。

2、《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1996年发表于《石柱县教研动态》上。

3、《把握教材是搞好读写结合的基础》。1998年发表于《石柱县教研年会论文集》上。

4、《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校长》。2001年发表于《石柱报》上。

5、《提高校长素质办出特色学校》。2001年月日发表于《石柱报》上。

6、《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发表于《学校教研动态》上。

7、《“预、试、揭、练、改”课堂教学新框架》。1996年发表于四川省《教改探索》上。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的55个细节》作者:(美)罗恩〃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

3、《走进心灵》作者:李镇西

5、《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主编:张万祥 万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爱的教育》作者:(意大利)德〃亚米契斯 中国社会出版社

7、《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8、《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式》作者:(美)内尔〃诺丁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

9、魏书生教育的相关思想。网上下载

10、基础教育课程大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