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第一篇: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上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它是通过六个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基本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发展要求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说明
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基本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
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
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基本要求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说明
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5课时教学。
1.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必修I专题一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上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中可对上述三位重要帝王作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性和个性,让学生感受这些历史人物的非凡才智。教学中还可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3.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感受三位帝王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维护、促进国家的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贡献的使命感。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基本要求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发展要求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说明
教学时应与必修Ⅲ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第二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说明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基本要求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说明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其历史背景,理解先哲们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中还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和必修Ⅲ专题一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并可组织学习小组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可指导学生依据教科书制作孔子、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之以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名言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4.最后可总结概括本单元中两位东西方代表性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并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课标内容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说明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基本要求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感受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高品质,民主与法制精神。
发展要求
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中的相关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应突出其对美国的建国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维农山庄的主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一代雄狮拿破仑
基本要求
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和发动对外战争等。
│
发展要求 认识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说明
教学时可通过分析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分清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流与支流。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华盛顿、拿破仑生活的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华盛顿、拿破仑应运而生,成了这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由此对学生进行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教育。引导学生分析华盛顿、拿破仑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如《华盛顿传》、《拿破仑传》等,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感受伟人的丰采。引导学生探寻这些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的原因,更深层地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和伟大贡献。
3.可引导学生列出华盛顿、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年表,师生共同利用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史料,努力把“事迹”的文章做足、做好。
4.可以搜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或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也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资料;还可以将相关资料做成小课件,在上新课前向全体学生介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乐趣。
5.可以“时势·英雄”或“偶然·必然”为主题,就拿破仑或华盛顿的有关史实,组织探究活动课。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课标内容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基本要求
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发展要求
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
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三“辛亥革命”和必修Ⅲ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课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孙中山主要史实的学习,加深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了解,更好地评价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
“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圣雄甘地
基本要求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
教学本课时可以“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说明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可以必修I、Ⅲ中的相关知识导入,帮助学生回忆孙中山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思想,为本单元第一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2.可引导学生提炼“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的线索,归纳孙中山的主要历史活动。
3.运用相关文献史料和历史图片等,结合教科书中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如通过对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人文精神的良好素质等。
5.可用列大事年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以形成历史脉络,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精神品质。
6.结合甘地的主张和实践等内容,运用生动的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并作简要的评价。
7.援引相关文献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表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8.引导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对争取独立和富强道路的选择是由本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课标内容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3.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基本要求
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发展要求 说明
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有关内容,把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内容与理论贡献内容结合起来认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还可以把本课内容与第二课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学习。
“流亡中的贫困生活”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基本要求
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发展要求
说明
可把第
一、二课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基本要求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说明
教学时可以联系必修I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和必修Ⅱ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基本要求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体会毛泽东的革命探索精神和求实品质
发展要求
认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说明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字重点。
第五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基本要求
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
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发展要求
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沦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
说明
本课重点是了解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教学时可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进行概括梳理。
“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7课时教学。
1.教学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贡献的内容不应割裂开,因此可把本单元第
一、二课内容整合起来,同时要突出主干,要注意史实的叙事描述,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本单元第
四、五课有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内容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教学中可适度联系必修I、Ⅱ、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抓住主干知识,凸显伟人的主要贡献。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归纳伟人的主要活动及贡献。 4.可援引相关图片、文字史料及经典语录、影视资料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5可让学生搜集有关伟人们的图片、材料等,举办一个伟人生平及成就展,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 6.本单元教学可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一条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演进、深化。从两条主线中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启示。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一、课标内容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说明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说明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基本要求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要求
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说明
第四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基本要求
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发明反射望远镜等。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第五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基本要求
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6课时教学。
1.依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特点,应侧重历史人物教学,可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经典故事、提供情境材料等介绍这些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及科学成就。
2.可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际贡献等方面来评说这些科学家,凸显他们在科技史上的代表性,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3.可联系必修Ⅲ中有关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把评说科学家的教学置于一个比较宽广的历史视野之下,使学生更懂得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推动着人类从古代走向了现代。 4.在探讨科学家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5.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交流读后感、编写小报和课堂讨论等活动,评说这些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第二篇:普通地质学总结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改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内力: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个层圈相互作用
外力: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业、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
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用质量分数表示,地壳中: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共98.03% 解理:晶体抽到外力打击时能哦股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解理面)的能力 端口: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结晶方向的破裂面,总是不平坦的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岩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超基性岩浆,小于45%,基性岩浆,45%~52%,中性岩浆,52%~65%,酸性岩浆,大于65% 中心式喷发: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常形成火山锥者
裂隙式喷发: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巨大断裂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者
泛流是指平铺式的流动铺开,泛流玄武岩就是泛流式喷发形成的玄武岩,一般就是形成平平的玄武岩层。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侵入作用:深层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侵入岩:侵入作用形成的,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结体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
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深度
火成岩的构造: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关关系。形成条件和环境的反映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大气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益发生的物质因素;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层;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球表面才具有适宜的温度;风的作用)、水(水圈中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水是重要的外动力因素;水是构成生命的物质)、生物(生物是形成煤、石油、天然气及石灰岩、硅质岩、磷块岩等矿产和岩石的物质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岩石起着破坏作用)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作用、生物物质、宇宙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层理(成岩性),波痕(沉积介质动荡的标志),泥裂(确定岩层的顶、底面),缝合线(判断层面),结核,印模和重荷模(沉积变形构造,只见于碎屑岩层)
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硅质岩;铁、锰、铝、磷沉积岩;石灰岩;白云岩
1 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和/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因素:温度(地热、岩浆热、地壳岩石断裂)、压力(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动 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
基体:混合岩中的变质岩,一般是变质程度较高的各种片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石,颜色较深
脉体:变质岩中由外来的或内生的熔体和热液注入、交代而新形成的长英质(石英、长石)岩石,颜色较浅。(长英含量极高时,形成混合花岗岩)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P68 相对地质年代:地址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时间
标准化石: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的化石。(鉴定地层的年代)
切割律:对相互交切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而言,被切割者老于切割者;对具有包裹关系的两地质体而言,被包裹者老于包裹者 国际地质年代表P74 生物大爆发:寒武纪初期,此时间段之前,主要生命形式是较低等动物,此时间段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突然涌现,小壳动物群繁盛,紧随之后的是澄江动物群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期,泥盆纪后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
正是生物大爆发和生物灭绝时间的出现,使显生宙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生命繁衍和生物地质作用成为可能,使标准化石与标准化石带种类繁多且全球广泛发育,使人类的诞生和显生宙地质演化史的标准编年成为现实。
构造地震,断裂地震,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火山地震,火山爆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地表发生塌陷引起的地震。
纵波,推进波,P波,质点做前后运动,物质呈疏密交替,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破坏性较弱。横波,剪切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破坏性较强。面波,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沿面传播,波长大,振幅大,波速比横波小,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脊地震带,陆内变形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等震线: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的各点连线。地震序列: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或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12级。地震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一个量,地震的基本参数,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振相的振幅来获取。地震图: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振动曲线构成的图件。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能够指示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同性质地震波所达到的时间和振动强度等一系列信息)。
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 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背斜;向斜。褶皱识别P106 根据轴面产状:直立;倾斜;倒转;平卧。横剖面:扇形;箱形;单斜。枢纽产状:水平;倾伏。长宽比率:线状;短轴;弯与盆。组合方式:复背斜与复向斜;隔档式与隔槽式。
2 根据相对滑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断层走向与被断层走向: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低堑。特殊类型:低角度正断层。断层识别P110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假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是沉积作用的间断层(剥蚀面)。 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想分隔。 侵入接触:侵入体与被侵入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P120第10题
大陆漂移说:距今3.6~2.5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地球表面有个统一大陆,称为联合大陆,从2亿年前的侏罗纪开始,联合大陆被分裂成若干块体,并各自漂移,最终变成现今的洋陆布局。(主导思想正确,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大陆漂移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海底扩张说:①洋底不断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分离,分裂成的两半分别向两侧运移,洋底不断扩张。同时,老的洋底随对流圈在海沟处潜没消减。这种过程持续不断,因而洋底不断更新。②洋底扩张速度平均每年数厘米,3亿~4亿年洋底便更新一次。③洋底扩张表现为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之上运动,起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④洋脊轴部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导致大陆的分裂和新生大洋的开启。
深海钻探,海底最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且从洋脊轴部向两侧,岩石年龄一次对称逐渐变老。此结果和根据海底地磁条带建立的海底磁性地层年龄非常一致。
板块构造含义:岩石圈分裂成许多巨大块体——板块,他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
离散型边界,聚敛型边界(俯冲;碰撞),剪切型边界
物理风化(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
三类风化相伴而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物理风化能扩大岩石的空隙,使岩石碎裂,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水、大气以及生物的活动,促进岩石的化学风化;而化学风化则改变了矿物和岩石的性质,进一步破坏岩石的完整性和坚固性,为物理风化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生物风化与物理及化学相伴相随。 P156第2题
下蚀,底蚀,河水垂直向下侵蚀、加深河谷的作用。(侵蚀基准面)
旁蚀,河水冲刷河道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的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道发展,河谷变宽,横剖面由V变U直至碟形)
溯源侵蚀,河流向其源头方向侵蚀而加长的作用。(由小变大,由短变长,由单一的河流连结而成同一的水系)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其流经的岩石与沉积物的过程。
河流沉积作用:河流的溶运物及部分悬运物,往往要待搬运入湖、海以后,通过湖、海水的作用才会发生沉淀。河流底运物及部分悬运物可通过侵蚀、沉积的反复过程不断想河口方向移动,并在河谷的适当部位最终沉积下来。
大陆冰川:面状展布,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带的山谷之中(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3 剥蚀作用/刨蚀作用(挖掘作用;磨蚀作用);搬运作用: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坠落冰面的岩块一并冻结在冰体中向前搬运;沉积作用(原因:冰川消退、融化,搬运物数量增加,塑性降低,搬运能力减弱) 冰川作用: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 透水层:空隙大,水能自由透过的岩石层。 隔水层:空隙细微,含水,但难于透过水的岩层。 含水层: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层。
地下水面或潜水面是饱水带的顶面。此面以上为包气带。包气带中充填有空气,液态水不饱和,不能自由流动。此面以下为含水层。P192图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排泄口。水流具有向上运动能力者为上升泉。水流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为下降泉。 包气带中如有局部性隔水层存在,其上覆透水层中可以蓄有局部性饱和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是局部性水源。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潜水。
位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有向上运动的能力。 孔隙水,裂隙水……
海进: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漫进,海岸线向陆地迁移。 海退:海平面下降,海水后撤,海岸线向海一侧迁移。
构造湖、火山口湖、河成湖、冰川湖、海成湖、溶蚀湖、陷落湖、风蚀湖、堰塞湖、人工湖、冰盖湖 沼泽: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繁殖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湖泊沼泽化,海岸带沼泽化,河流泛滥地沼泽化)
泥炭:沼泽中典型沉积物。温度与压力不断增加条件下,可转变为褐煤、烟煤直至无烟煤。 我国主要成煤期: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新生代。
荒漠:年降雨下雨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气候干燥)。 沙丘:横向沙丘、纵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星状沙丘 黄土:粉砂为主的第四纪沉积物(典型黄土是风成的) 板块运动:崩塌、滑坡、泥石流 防治措施:预防、预警、治理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通过对月震震波的研究发现月球具有层圈构造。月壳、月慢、内核
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物和植物等的总称。 地质环境: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之总称。
城市地质学;灾害地质学;资源地质学;废物处理地质学;医学地质学;旅游地质学;军事地质学;环境法规 人为地质作用: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诱发地震、矿产资源枯竭
第三篇:普通地质学平时作业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作为平时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1600字,纸张A4,页数必须大于1页。
时间:12月20日之前完成,并于12月20日考试时上交。如有特殊情况,上交时间最晚不得晚于12月23日。
1. 简述外力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论述自己家乡的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2. 论述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质作用的方式、类型及形成的地貌特征?
3. 论述自己家乡的海洋地质作用的方式、类型及形成的地貌特征?
4. 论述自己家乡的湖泊地质作用的方式、类型及形成的地貌特征?
5. 论述自己家乡的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的方式、类型及形成的地貌特征?
6. 论述自己家乡某个采油厂或采气厂的油气生产层位、生油岩中油气生成时代、储层形成时代及沉积环境类型、圈闭类型及形成时代?
7. 论述自己家乡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形成过程?
8. 论述自己家乡的某座山的岩石类型(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形成原因及其发育的地质构造类型?
9. 论述自己家乡的某个泉水或温泉的形成原因?
10. 论述昌平地区某座山的岩石类型、形成原因、岩层产状特征、发育的地质构造类型?
11. 论述昌平地区冲积扇的发育特征,从山前到平原地带碎屑物质粒度、分选、磨圆等特征?
12. 论述昌平地区山区河流的发育特征,河道内碎屑物质的粒度、分选及磨圆等特征?
第四篇: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所有权归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岩土1班所有
普通地质学
(一)
一、 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各种动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或简称为地质作用。
2、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它包括早期分层方案中的地壳(A层)和上地幔的顶部(B层)。
3、克拉克值—将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环的过程。
5、地层及岩层—在地球表面由于各种沉积作用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成岩作用而变成了沉积岩层。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岩层称为地层。
6、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就不会发生地层倒转,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7、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但这种作用不是无止境的。当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河水面趋近与其注入的水体(海、湖等)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
8、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9、磁偏角—通过H方向的铅直平面为磁子午面,它与地理子午面的夹角。
10、冰蚀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二、选择题及判断题
1、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溶解的是( A )
A、卤化物类B、硫酸盐类 C、硅酸盐类 D、碳酸盐类
2、化学风化作用通常在下列哪种气候条件下进行得最快( D )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D、湿热
3、下列岩石能成为良好的隔水层是( D )
A、粉砂岩 B、砾岩 C、粗砂岩 D、粘土岩
4、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A、B )
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
B、萤石、长石、云母、滑石
C、橄榄石、角闪石、辉石、刚玉
D、黄铁矿、黄铜矿、玄铅矿
5、下列矿物抗风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
A、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辉石
B、石英﹥白云母﹥橄榄石﹥辉石
C、白云母﹥长石﹥角闪石﹥橄榄石
D、石英﹥黑云母﹥橄榄石﹥角闪石
6、只能用作测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是(B)
A、钾-氩法 B、C14法C、铀-铅法 D、铷-鍶法
7、破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风化作用方式是(D )
- 1 -
A、溶解 B、氧化 C、水化 D、水解
《 判断题》
8、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系。( × )(白堊纪系)
9、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存在于沉积岩砾岩中)
10、如果一条河谷两侧有四级阶地存在时,则最先形成的阶地称为一级阶地,
最后形成的阶地称为四级阶地 。(√ )
11、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个河段内,均可以形成心滩。( ×)(下游)
12、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U”形谷。(× )
(下蚀作用重新加强导致结果)
13、只要有可溶性岩石存在的地区就会产生喀斯特作用。( ×)(气候湿
热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14、较新的地层覆于较老地层之上,即下老上新,是地层层序律的基本内容。
(√ )
15、对相互交切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切割者老于被切割者,这是切割律的基
本内容。 (× )(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16、河流的上游地段,只有下蚀作用;中、下游地区,只有侧蚀作用。 ( ×)
(中游是由于地质作用)
三、填空
1、地壳物质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 ( 氧),( 硅)和( 铝 ); 含
量最多的两种矿物是(石英)和(长石)。
2、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根据矿物的( 相对软硬度 )和( 条痕颜色)等
物理性质。
3、海底地形单位主要分为( 大陆边缘 ),(洋中脊), (大洋盆地 )三部
分。
4、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三个原理是( 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 地
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5、从老至新中生代由(三叠纪),( 侏罗纪 ),( 白堊纪)纪组成,其相应
代号为( T ),(J),(K)。
6、从底到顶三角洲沉积物由( 粉沙和粘土 ),( 浮游生物的尸体),(沙质
沉积物)组成。
7、中国第四纪冰期至少可化为四个冰期,由老而新分别命名为(鄱阳 )冰
期、(大理 )冰期、(庐山)冰期、和(大姑 )冰期。
8、欧洲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期进一步又划分为四个冰期是(玉木冰期 )、
(里斯冰期 )、(民德冰期)和(恭兹冰期)。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
答;其主要方式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作用。
例如像离子键型化合物(卤化物、硫酸盐及碳酸盐矿物)与水就可以
被溶解;黄铁矿(FeS2)和氧气、水的反应就体现其氧化作用;三氧
化二铁与水反应形成含水的结晶新矿物(水化作用);镁橄榄石的水解。
2、岩溶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及主要岩溶地形?
答;首先要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及膏、盐类岩石)等;岩石的
透水性,即岩石的透水性要好,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其取决于CO2的
含量,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关系,温度升高也能加速地下水的溶
蚀能力进而提高岩溶的形成;地下水的流动性特征,可溶性岩石要是
溶解度较大的物质,主要的岩溶地形有溶沟和石芽、落水洞、溶蚀漏
斗、溶洞。
3、河流侧蚀作用过程及其地形产物?
答;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环的作用
为河流的侧蚀作用。其主要的地形产物为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
加宽,河流不断侧蚀、下移会形成蛇曲“箱”形。
4、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答;岩石成分对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矿物成分元素在地表的迁移在风化
期前后被析出,岩石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岩石结构、裂隙发育程度对
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孔隙发育程度及胶
结物的性质都会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孔隙大且连通性好的岩石与水
溶液接触面积大,易受风化。气候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量影响风化作
用,岩石的化学风化是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气候决定其风化作用类
型,地形对风化作用的影响,地形的高低变化导致气候的垂直分带,
从而导致风化作用类型和速度均不同。
5、谈谈冲积物与冰啧物的差异?
答; 冲积物一般具有分选性,磨圆度较好,成分较为复杂,不稳定矿物较
多,并具有斜层理、水平层理或槽状层理的特点,而冰啧物分选性极
差,磨圆度较差常为砾、沙、粘土混杂堆积,因冰川搬运距离较近,
其成分与冰川发育地带的基岩成分一致,矿物成分较稳定,没有层理
特征。
6、绘图说明河漫滩二元结构?
7、河流发育的一般趋势
答;在地壳稳定期,河流有早期的下蚀作用转化为侧蚀作用,河谷不断加
宽,河谷中形成由冲积物构成河漫滩,若因地壳作用发生区域上升运
动,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作用重新加强,河床降低,原
有河漫滩相对被抬升,洪水不能淹没的河流阶地,由于气候海平面降
低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下蚀作用加强,形成气候阶地。
五、分析题
普通地质学
(二)
一、名词解释
1、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的沉积岩过程。
2、岩浆—是由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3、变质作用—是指原已存在的各种岩石,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及地热流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其所处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成分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进而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过程。
4、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泛的一种构造。
5、岩层倾向—是指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倾角大于零度,小于90度)的一套岩层。倾斜岩层分布广,是一种基本的构造类型。
二、判断题
三、问答题
1、试述地球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答;其分为地表动力地质作用和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地表动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基本类型。
2、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溶化过程?
答;间歇性河流除携带大量泥、沙、砾石等碎屑物入湖外,还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物质入湖。因此,湖水中常含有K、Na、Ca、Mg的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由于湖水不断蒸发,湖水的含盐度逐渐加大,湖泊可演变为半咸水湖、咸水湖。盐度达到饱和,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沉淀为碳酸盐阶段形成半咸水湖,硫酸盐阶段形成苦湖,氯化物阶段形成干盐湖,沙下湖阶段。
3、岩浆或岩浆岩按二氧化硅含量划分的类型有哪些?它们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别?
答;岩浆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划分为;酸性岩浆(二氧化硅﹥66%)、中性岩浆(二氧化硅53%~66%)、基性岩浆(二氧化硅45%~53%)、超基性岩浆(二氧化硅﹤45%)。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常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成分及物理性质,最终冷凝固结成岩浆岩,两者成分相同
4、对比节理和断层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是岩石的断裂现象,不同点;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并且没
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而断层是岩层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前者没有明显位移,是针对岩石裂隙;后者有明显位移,它是针对岩层裂面。
5、绘图说明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如何识别?
6、变质作用的类型?
答;其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地壳浅部的动力变质作用、地壳深部的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低压区域变质作用、中压区域变质作用、高压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四、分析题
1、根据下列地质剖面图简图,指出该地区的构造运动的表现,并按先后顺
序标注在相应的位置。
以上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如有哪出现错误请大家提出一起修改,谢谢!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五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普通地质学 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
一、简答题 (1~8题,12分×8=96分)
1、 地球科学(地质学)的主要研究目的。
2、 风的地质作用发育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3、 海底地形单元的划分和海洋环境分区。
4、 河流侧方侵蚀作用的过程及其侵蚀地形。
5、 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作用方式。
6、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和岩溶地形的分布特征。
7、 冰期、间冰期的含义和地史时期发育的主要冰期年代。
8、 浅海区的主要化学沉积类型。
二、论述题 (9~10题,27分×2=54分)
1、 阐述地球的圈层系统及其与内、外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2、 阐述板块运动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作用和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