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药学基础是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是课程改革后形成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等传统学科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开设以来, 由于与生活紧密相连, 内容深入浅出, 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但本门课由于章节较多, 内容较琐碎, 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更好的教授本门课, 现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药学基础》的教学方法。
1 分析学生特点, 改革教学课程内容
中专学生年龄大多在16~20岁之间, 处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厌学情绪浓, 缺乏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 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从07级学生入学成绩看, 67.5%的同学成绩在400分以下, 31.5%的同学中考化学成绩不及格, 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存在听课困难, 理解不了抽象概念等。由于中专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等一线岗位的人才,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 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 以基本理论够用为度, 使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的需要。同时为弥补书中不足应补充药物新品种、药物新不良反应、药物新作用等方面知识, 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更高要求。
2 巧妙设置提问, 带着悬念进入主题
在药学基础这门课中, 主要内容是讲解药品的结构、药理作用、适应症、鉴别、不良反应等相关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些问题, 以问题开场, 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主题, 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问题解决后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例如, 在讲解热镇痛药时可以先提出几个和生活相关的判断题:
(1) 小儿发热最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
(2) 阿司匹林最好饭前服用, 吸收快, 效果好。 ()
(3) 有胃溃疡的患者发烧时最好选择阿司匹林退烧。 ()
(4) 使用解热镇痛药连续3天仍不退热, 应加大服药剂量继续服药。 ()
(5) 老年人可以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动脉血栓。 ()
(6) 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用来治疗关节炎。 ()
(7) 阿司匹林具有非常好的抗风湿效果。 ()
看到这些问题后, 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 从而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写出答案并简单说明理由, 然后过渡到对解热镇痛药这一章具体内容的介绍。由于同学们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学生们自然会被教师的课程所吸引, 从而在开始阶段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3 讲述药品背后的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药品的研发也是一部历史, 在药品被发现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在课堂上, 恰当的引用一些药品研发背后的故事可以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个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例如, 在讲抗微生物药的青霉素类药品时, 可以介绍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偶然, 让同学们明白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在讲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时, 介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 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从而产生了世界上的第一个阿司匹林, 让学生体会孝道的含义;在讲抗疟药青蒿素时, 介绍它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药品, 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用药品背后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们对药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理解更加透彻,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 利用病症教学, 使内容具有实践性
在药学基础的讲授中如一味的讲一个个药品的名称、药理作用、适应症等内容, 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引入病症分析, 通过启发、讨论、推理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拓宽学生知识面, 还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解热镇痛药时, 可以展示一例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的患病症状, 让学生根据疾病的症状来选择药品进行有效治疗;在讲述维生素类药品时, 可以先介绍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哪些病症, 然后进入到药品的介绍, 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知道维生素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 还能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让学生能够针对实际情况指导病人使用维生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病症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 充分利用多媒体,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模拟情景, 将相关图像、声音、情景与授课内容进行链接, 并加以声音解说, 可以使内容丰富而翔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 在讲平喘药时播放关于哮喘的发病与治疗的录像, 让学生看到了哮喘发作的过程, 听到了哮喘病人呼吸困难所发出的声音,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及强烈的好奇心, 再因势利导, 讲述哮喘的发病机制, 然后提问:录像中患者哮喘的症状有哪些?最后进入到平喘药的讲述。通过生动的画面与适当的讲评结合, 让学生学习轻松又愉快。又如, 在讲述循环系统的疾病与用药时, 可以用动画来显示心律失常、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 形象地显示发病过程,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又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到了更多的内容, 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6 利用讨论式教学,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讨论的形式, 在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课堂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 在讲授消化系统药物时, 可以课前将全班同学分组, 搜集该章节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在讲到具体药品时, 请同学们根据说明书讨论它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等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发言情况作出归纳总结, 形成教学观点。在教学中适当合理的运用这种方法,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也使教与学融为了一体, 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式交流, 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 在药学基础的教学中, 应多注重与同学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探索、创新、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学生。
摘要:根据药学基础课程内容特点及学生特点, 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为核心, 对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药学基础,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药物学教学技巧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