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专题
第一篇:文言文古诗词阅读专题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
南山中学 邹平
文言文阅读 【高考悟道】 一.读文须知
1.选文 以叙事文为主(主要是传记性散文)。 2.阅读重心
A传主基本信息,如姓、名、字、号、籍贯、父祖、生活时代、卒年、谥号等 B传主主要事迹,各时、空节点相关事件,如少时在家形迹、科举、任官经历等 (特别关注细节,特别关注与传主产生联系的人,特别关注传主职务和任职地点变化) C传主主要成就,如科举功名、军事功勋、文字著述等
D传主主要品格,由事件体现出来的(需概括) + 同时或后人的评价 E 标志文章结构层次的词句 二.审题答题需知
1.关于文言文阅读断句题 1)比较选项找差异
2)从自己最有把握的差异点出发做排除
3)用“意义原则”验证四个选项的每个差异点——每个断开结构的意义要相对独立且相对完整,每个断开结构的意义要跟整句意义协调。
2.关于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选择题
1)注意常考点,如科举类、官职及职务变化类、别号年号谥号庙号类、经学类等 2)注意常考点常见设错点,如官职变化类,常考“迁”字的“升职”与“贬职”意 3)注意教材出现过的常识点
4)注意题干要求,选错误项还是正确项
3.关于文言文阅读文本(传记型文本)内容概括与分析选择题
1)了解本类题选项基本结构——人物形象特征概括(观点)+人物事迹分析(证据) 2)了解本类题选项的两个命题方向——人物事迹是否支撑有关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人物事迹转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3)了解本类题选项的两项考察功能——人物事迹信息筛选与人物形象特征判断+关键词的翻译。
4.关于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1)直译为主,特别注意——尽可能不以成语译成语,分清可意译和必须意译的短语
2)要首先区别出人物词、年代词、制度词、地名词、器物词、官职及官职变动词等
3)重点实词的翻译,特别注意“由熟到生”——借助成语、教材等回忆特定重点词的常用意义,重点关注重点实词与周围熟词的搭配并由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选择该次常用意义中最合适的翻译重点实词
4)带有特殊结构和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后要有相应的结构标志
5)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无语病,语义自足
6)翻译后的句子的意义要与原文上下文协调 【高考练兵】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斛”, 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在本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友悌”指朋友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父母爱朋友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子良孝顺有加。其母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他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裴后被召回。
B.萧子良重义好古。德行极高的朱百年死后,善待其妻子;建古斋一座,收集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到,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武帝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他,在遗诏中让他辅政,可惜他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5分)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诸贼轻之,号为段姥。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还京师,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俄复拜左翊卫将军。高阳魏刀儿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由是贼势日盛。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充僭尊号,以达为司徒。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
(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B.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C.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D.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袭爵原指有爵位者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而其余继承人则减等袭爵。 B.践阼即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有“登基”意。 C.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一般有自号和赠号,一人只能一生一号。 D.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成年的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深受高祖赏识而视为亲信,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
B.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
C.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并击退敌人。
D.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屡有建树,隋朝灭亡后,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但最终没有善终,家人也因之受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2)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选自《宋史·郝质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夏,党项羌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为夏国,因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划,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即谥号。古时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中就提到,项伯和刘邦曾约为婚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打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帐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侍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担任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古诗词阅读 【高考悟道】 一.读诗须知
1 看清诗词题目
1)找出题目对题材、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层次结构、主要情感的暗示 2 看清诗词基本内容
1)看清叙事句、写景句、议论句、直接抒情句、修辞句(特别是用典句) 2)看清诗词层次结构标志词——能分析诗词基本层次
3)看清关键意象刻画词,人物形象刻画词等——能把握意象主要特征 3 看清注释
1)特别关注指明背景——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的信息 2)特别关注典故 4 争取从内容、意象、技巧、情志、语言等方面较为全面的解读诗歌文本 二.审题答题需知
1 双项选择题
A 审准题干——要求选 正确的
还是
不正确的
B 知道常见设错点:意象解读问题
词句意思问题 艺术技巧问题
情感态度问题
C 详细分析选项信息点和逻辑点,每个信息点和逻辑点都要论证 2 简答题
A 审准题目,看透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手法、层次、情感等)和题目要求(概括、分析、赏析等)
B 1)答案要有针对性,题干中的每一个问题点在答案中都要有落脚处
2)结构完整,有层次
3)规范表达无语病,规范书写无错别字
【高考练兵】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①1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
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15.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贻
杜牧
杜陵①萧次君②,迁少去官频。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②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是诗人写诗赠送给自己的;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 本诗以刚直而屡遭贬官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遭遇抒发对命运的感喟。 C. “寂寞怜吾道”是说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因无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自生哀怜。 D. 颈联写诗人遗憾没有彩绘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已,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诸多的情感。 15.本诗是杜牧晚年所作,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4.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 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 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D.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E.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15.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 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读 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元元:人民、百姓。
14.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由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B.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表意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C.陆诗的
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 D.王诗第三句写邻家也来借新火,可见邻家比诗人家还要穷,心酸溢于言表。 E.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 15.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第四部分 文言文阅读
【高考练兵】
(一) 10.B 11.D(“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12.D(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
13.(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
(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居几月”“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
(二) 10. C 11. C(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 12. B(段达并非故意为敌军所败,另外后来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才取胜。)
13. (1)段达遇见贼盗,没有开战就逃跑,被李密抓住机会,使得军队大败,尚书韦津在两军阵中战死。(‘不阵、为所、没’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等到事情暴露,越王侗抓住元文都送给王充,王充非常感谢段达,尤其被推崇倚重。(“德,特,见,崇重”各一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父亲段严,在周任朔州刺史。段达在周时,年龄三岁,就继承父亲的爵位当了襄垣县公。等到长大以后,身高八尺,有很漂亮的胡须,善于骑马射箭。隋高祖担任丞相时,段达以大都督身份带领亲信的卫兵,经常被安置在高祖的身边。等到高祖当了皇帝以后,拜任左直斋,多次升迁担任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作乱时,段达率领一万军队,打败敌人并安定了方、滁二州,被赐给缣一千段,晋升为仪同。后又在宣州打败汪文进等,加官为开府,赐给奴婢五十人,绵绢四千匹。
仁寿初年,拜任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年,段达因为是隋炀帝的旧臣,拜任左诩卫将军。征讨吐谷浑,官升金紫光禄大夫。隋炀帝征讨辽东,百姓为劳役困苦,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人都聚众造反,攻陷了隋的城邑,郡县不能抵抗。隋炀帝命令段达攻打他们,多次被张金称等打败,损失惨重。叛贼轻视他,称他为段老。后用鄃令杨善会的计策,再次与贼作战,才打败了叛军。回到京师,因公事获罪而被免职。第二年,隋炀帝征讨辽东,让段达留守涿郡。不久再次任命他为左诩卫将军。高阳魏刀儿聚集众人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在燕、赵一带抢掠。段达率领涿郡通守郭绚袭击魏刀儿并打败了他。当时盗贼已经很多,官兵与叛贼经常发生激烈战斗,段达不能根据情况灵活采取取胜的方法,只会保持重兵坚守城池,聚集军队,储存粮食,经常是没什么战斗成绩。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胆小怯懦。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到江都宫,下诏任命段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洛口,指挥军队侵掠东都城下,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狼将霍举率内兵出击抵抗。建立了很多功劳,升任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打败后,李密再次占据北芒,来至上春门,段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抗据李密。段达见贼兵人多势众,没有摆开阵势就逃跑了。被李密趁机进攻,段达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韦津在战场上被杀死。从此叛军的声势一天天盛大。到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以后,段达与元文都等人都推举越王杨侗为皇帝,拜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纳言,封为陈国公。元文都等人计划杀死王充,段达偷偷地告诉了王充,并为他当内应。等到事情暴露,越王杨侗抓住元文都交给王充,王充因此特别感激段达,对他特别尊重。王充打败李密,段达等人劝越王赐给王充九锡的待遇,不久又暗示杨侗禅让帝位于王充。王充当皇帝后,任命段达为司徒。等到东都平定以后,因罪而被杀,妻子和孩子也被没为官奴。
(三)
10.B(“为贼焚”做“虑”的宾语,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千辞”结构完整,“亭焚,吾任其责”是“质曰”的内容,其中“质”做主语,“曰”为谓语,“质曰”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选择B。)
11.C(“赞颂”一词表述片面,谥号有褒有贬。)
12.C(“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错,原文是“食不重肉”,意思是郝质吃饭时少吃肉食。)
13.(1)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得分点:“堑”“逐北”“冲”各1分,大意2分) (2)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得分点:“趋”“愿”“壮”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年少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掌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途中遇到西夏的几千骑兵劫夺,郝质前行开路,奋力作战,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向皇上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部署城西。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敌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说:“(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焚烧。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贼人被平定,郝质升迁为六宅使,历任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等职,还兼任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郝质奉诏在丰州修筑城墙,晋升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皇帝召他回京宿卫,改任马军。英宗即位,他任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封为安德军节度使,担任殿前副指挥使。神宗即位,改任安武军节度使,担任都指挥使。元丰元年,(郝质)去世,皇上亲临他的丧礼,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庄。
郝质治理军队有纲纪规章,违反纪律的人不宽恕,同时,犒赏也很丰厚,公款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平时自己需求的日常供养简单,吃饭少吃肉食,笃守信义。田朏因无法拯救而死去,郝质写奏章说明他以前的功劳,(朝廷)让他的一个孙子做了官。在并州,他与朝士董熙交好,约为儿女亲家。董熙死后,董家贫困没有依靠,郝质已经是节度使了,最终把女儿嫁到了董家。他自从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他的地位从低微到显贵,都凭功劳的大小逐次升迁。
第五部分 古诗词阅读
【高考练兵】
(一)
14.AC(A项,“动静结合”错,皆为动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D项,非曲折缠绵,是直接抒发。)
15.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的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二)
14.BC(B项,“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 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错;C项“心理的描写”错)
15.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三)
14. CD(C“无人相伴而深感旅途寂寞,自生哀怜”错;D“遗憾”错) 15.①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②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道”,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③对自己人生志向的执着坚守。颈联写自己虽到老仍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④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四)
14.AC(A项,“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作铺垫;C项,“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错)
15.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五)
14.BD(B “间接抒情”错。D “可见邻家比诗人家还要穷,心酸溢于言表”错) 15.陆诗:塑造了一位年老仍坚持苦学,并且读书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士人形象。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年老但仍坚持读书,但从第二句“本意在元元”可知,他读书为民的心志。(3分) 王诗: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诗歌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寂寞的,生活又是清贫的;但最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诗人又是喜好读书的。(3分)
第二篇: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 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布袍脱粟: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市:
.(3)怒驿吏,倒悬之 倒悬:
..(4)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罪: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以:
.(2)狱掾善为《礼》 .(3)辄问以《礼》说 .为:
以:
为:
(4)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
1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馀,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B.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C.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D.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5.(2015课标全国Ⅰ,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 和 末 高 丽 入 贡 使 者 所 过 调 夫 治 舟 骚 然 烦 费 傅 言 索 民 力 以 妨 农 功 而 于 中 国 无 丝 毫 之 益 宰 相 谓 其 所 论 同 苏 轼 奏 贬 蕲 州 安
2
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3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译文:
(2)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译文:
(3)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译文:
4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穿布衣,吃粗米 (2)买 (3)使……倒吊 (4)加罪
解析 (1)“布袍脱粟”为两名词并列,只能用作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吃粗米”。(2)“市”与“肉”并列,皆为名词,必有一词用为动词,“市”作动词,解释为“买”。(3)“倒悬”后面不能加宾语,此处带有宾语“之”,则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倒吊”。(4)“罪”本为名词,此处用作动词,解释为“加罪”。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乡试中举,代理南平县教谕之职。御史来到县学学舍,下属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惹怒了驿站的官吏,驿站的官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2.答案 (1)因为 (2)学习 (3)拿 (4)表被动
解析 (1)此句中的“以”,根据句意“崔瑗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是因为某些事情判断,应为“介词,因为”。 (2)此句中的“为”,根据句意“监狱长善于学习《礼经》”,可确定应为“动词,学习”。
(3)此句中的“以”,根据句意“他常常向监狱长请教《礼经》的有关问题”,可确定应为“介词,拿”。 (4)根据句意“被度辽将军邓遵征召”可判断此句为被动句,“为”和“所”连用,表被动。
[参考译文] 崔瑗字子玉,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全能继承他父亲的学业。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于是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诸多学者们把他当作宗师。崔瑗在四十多岁时,才任为郡衙的办事吏员。后来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监狱长善于学习《礼经》,崔瑗受审讯之外,常常向监狱长请教《礼经》的有关问题。他专心好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从事学问。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被度辽将军邓遵征召。不久,邓遵被杀,崔瑗免职而归。
5
3.答案 A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人”是主语,“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其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再由“归精于天”和“还骨于地”是两个相对应的句式,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 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推荐崔瑗为年老有德的大儒,从政期间政绩突出,不应该让这样的人才长久处于下位。因此升任他为济北相。当时李固任泰山太守,赞美崔瑗的文雅,写信致礼殷勤对待。过了一年多,光禄大夫杜乔充任八使,到各郡巡视,他向朝廷检举崔瑗犯有贪污罪,于是崔瑗被征到廷尉狱。崔瑗上书为自己辩护,得以申理被释放。正遇上得病而去世,时年六十六岁。临终时,看看儿子崔寔说:“人是乘天地之气以生,到去世时,归精气于上天,还骸骨于土地。哪里不可埋葬尸骨,不必回归故乡。那些馈赠的物品,羊猪之类的祭奠,一概不得接受。”崔寔遵奉他的遗命,于是留葬在洛阳。 4.答案 A “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5.答案 B “杀二宦者”不正确,原文为“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6.答案 (1)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2)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3)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解析 (1)数:多次。走:使……逃跑。以:因为。教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2)附:依附。为……所……:被。 (3)谒:拜谒。因为:趁便替。乃:竟然。
[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
6
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7
第三篇:初中总复习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一部分:东营市近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1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解题策略:此题虽然涉及到课外实词,但考生只要在把课内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便可推测出意思,还可以通过课内链接进行判断,如“而”可想到《醉翁亭记》中的“朝而往,暮而归(表示修饰关系)”,“停”可想到《〈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句子中“生”、“死”都属动词使动用法,意即:使„„生存发展,使„„委靡衰亡。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题策略:逐一落实关键词,并适当补充省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使语言表达通顺、流畅并富有文采。
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解题策略:两文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所表达的都与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相关。甲文的原因可以调动学习积累回答;如果记不清,也可根据关键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提示分析理解。乙文的原因:了解文章大意,从作者所设的松的生长环境与其长势的对比——松树生于岩侧,不被世俗所关心,没被匠人所认识,但当天气寒冷(抓关键句)“林野惨栗,山原愁悴”之时,其他树木都已枯萎,唯独松树冒霜停雪,却不易叶改柯而茂盛苍翠,显示出其(抓关键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奇节”中可看出作者热情赞美松树美好的本质,因而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12.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解题策略:甲文的写法可以调动学习积累回答,但对于两种写法本身的定义一定要了然于心,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文章。
对于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甲文也可以从三个角色:菊、牡丹、莲入手,很显然这里面莲是主角,其它两个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来分析把握;乙文以松的生长环境的恶劣(抓住“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林野惨栗,山原愁悴”等句子)来衬托松(抓住“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等句子)。 对于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甲文抓对主角莲的描写的关键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展现的品质中可以看出;乙文则主要从“落落高劲,亭亭孤绝”“不易叶而改柯”“甘冒霜而停雪”“雅趣”“君子之奇节”等等暗示性很强的描写句中察知。
(二)2012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8分)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①②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③④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⑤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
②烈火而焚之
烈火: 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 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 1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 答: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答: 13.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
10、【答案】①却②点燃大火③即使④认为„„鄙陋 看不上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且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1、【答案】
③④原句: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翻译: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 评分:画对语句1分,翻译正确通顺1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审好题目要求,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逐字逐词落实,做到语句通顺,省略部分补充出来,重点字词翻译准确。特别注意“„„者,若„„”的解释到位,注意符合现在汉语的表达习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2. 【答案】①孤寂、凄苦、悲凉 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评分:两种心境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揣度能力,应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结合句中关键词来揣度。 考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13. 答案: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评分:答对情感和愿望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本题要求更为确切,学生需在了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结合文章来考虑解答,可参考已学文章《小石潭记》。 考点:结合写作背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三)2013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8分)
①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②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 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 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必须把实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充分积累课文中字词的用法,进行对照,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耻”就是动词的意动用法,“顾”“ 袖”是古今异义,也要结合语境揣测词义,判断正误。。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 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要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佁然”注解中解释为“静止貌”。 规旋矩 “规”是圆,“折”是有角度,这些关键词必须准确翻译出来。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的结局是“友人惭”,其原因可从” 下车引之”分析,乙文的结局是“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其原因是巴童“袖茅栗以往”而“猴褫衣而争之。”抓住神态动作描写,是完成题目的关键。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 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目的把握。要依据内容,探寻不同点。
译文: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四)2014年东营市文言文阅读(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答案】①使„„痛苦;②追寻踪迹;③就;④却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近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象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要注意“扳”的解释;“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因为直译句子比较别扭。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题型。甲文中列举了成大事者之后,分析了其原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回答本题就可以归纳此句的内容。乙文中“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虎殊快不觉也”“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由猱和虎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解析】
试题分析:甲文先列举了舜、傅说、胶鬲六人的事例,由此推出逆境早人才的道理,运用了为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乙文讲了一个故事,借故事阐明“死于安乐”的道理,属于借事喻理的写法。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乙文翻译:
有一种狡猾的动物叫猱,(体形)小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头上发痒,就让猱(帮他)抓挠,久而久之,(老虎头上挠)出了洞,老虎感到很畅快,没有发觉(脑袋挠破了)。猱逐渐取老虎的脑髓吃,然后把吃剩余下的来献给老虎。老虎吃了脑浆,(觉得脑浆)很美味,认为猱很忠心,就更加爱猱,亲近猱。时间长了,老虎的脑袋被掏空了,疼痛发作,(老虎去)寻找猱。猱(却)已经逃跑躲避到高树上了。老虎跳跃着大声吼叫,就死了。
(2015年中考)(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必须把实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充分积累课文中字词的用法,进行对照,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鼓”就是名词作动词,虚词“以”是一词多义,也要结合语义分析判断。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答案: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要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二毛”注解中解释为“头发斑白的人”。“爱”是怜悯,“服”是屈从,这些关键词必须准确翻译出来。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 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的结局是取得胜利,其原因可从两个”可矣”分析抓住战机的重要,从“夫战,勇气也。”分析士气的重要性。乙文的结局是战败。其原因是宋公“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的思想,不听劝告,而又不明白“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的道理,失去战机。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示例: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目的的写法把握。要依据内容,探寻相同点。目的方面要注意两文一正一反作战结局,揭示的是什么。不是战争的场面,而是战术,是战争胜败的因果关系。写法方面可以从详略的角度分析;也可从人物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庄公与曹刿,庄公与子鱼对比分析。
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第二部分:东营市近5年中考试题考点解析
一、考点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考点: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地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了能够灵活迁移,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并进行答题。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一般表现为:对文中重要的句子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对文言文段落的理解,对作者写作思想倾向的评价等。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第三部分:解题策略 1.字词解释
【应对策略】从具体题型来看,字词的解释有实词有虚词,以实词解释为重点。对实词的考查依然是偏重于对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等方面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识记重点词汇的同时更需要掌握其中的方法。除了要清楚最基础的成分之外,还要加入理解性记忆,切勿死记硬背。课内的字词解释以平时积累为主,课外的一般都是课内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可以回顾所学文言字词的解释,并进行权衡,结合语境筛选出其中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对已掌握的文言词语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尤其是要根据语境充分注意词性的变化和虚词的特殊用法。除了要清楚最基础的成分之外,还要加入理解性记忆,切勿死记硬背。 2.句子翻译
【应对策略】语句翻译,就是实词+语句连贯,考查到的仍然是那些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并且实用性的实词。要求考生必须在翻译中体现出来,扣住采分点。如2013年考查到的“所以”“耻”。2015年考查到的 “爱”“服”等。其中考查到了一词多义。语句以文章的中心句、重点句子、特殊句子、较复杂的句子为主,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直译法。力争做到字字落实,语句通顺,如果能做到语句优美,那就更好了。翻译时还要留意特殊句式的特点。 3.感悟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以及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筛选对比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例如人物形象的评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等等。
【应对策略】这需要我们在整体感知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概括时要力求精准和全面。如:15年比较课内外文言文写作目的或写法的不同之处。解答时,要先明确两文的内容、写作目的、写法、才能求同存异。中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只是加入以史地政为背景的文段阅读,文言文是一个最直接体现传统文化的部分。文言文对于考生是个难点,题型的灵活,会成为后面学习中需要克服的阻碍。要以新课标为基准,“以不变应万变”,积累文言知识,但是更要关注变化,从新题型中做好备考准备。 【友情提示】
1. 积极利用好文段提供的注释资料,包括文学常识的介绍,字词句的解释等。这些信息资源往往是文中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提示,充分利用这些提示信息,对我们通读全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第四篇: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
9宿渔家
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10 三江小渡
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11 商山早行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会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12与诸子登岘山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13 江城子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朗当年射虎的英姿。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14 晚泊岳阳
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15 如梦令
说是梨花,但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颜色红白相间,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这就是《桃花源记》武陵源的桃花阿!)16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深宴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17 长信秋词 其三
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
18 浣纱女
钱塘胡的河畔边是谁的家,湖上的女孩比花还要美丽。吴王在家时不能外出,今天全部都出来洗衣服了。
19 金陵图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玉楼春 元好问
含春笑解香罗结,相思只恐旁人说。腰肢轻展血倾衣,朱唇私语香生舌。无端又为功名别, 几回梦转肝肠裂。属卿休作倚门妆,新秋共泛归舟月。
20 忆昔
当年曾经在长安游玩,豪门贵族在溶溶月色这中追欢逐乐。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皇宫中皇上沉醉洒色,以至于春秋不分。王孙公子们肆无忌惮,自命风流,而浮华女子不解国愁仍风月脂粉。如今的离乱都似梦一般(这一切都是醉生梦死的后果),到如今国家就如夕阳一般只能眼见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败毁灭。
21 西河 金陵
六朝繁华的旧事,去矣,有谁还记?只剩故都颓城山环水绕,依旧是江岸秀丽的青山如美人发髻相对耸起。怒潮一涨一落拍打着故城的空寂,几片顺风帆影悬浮在远水天际。苍老的树木还倒挂在峭崖断壁,莫愁女的小船曾在这里抛缆栓系 空留几处旧时的剩迹残踪还有山林葱葱郁郁,城西的半壁营垒隐入雾气的迷离中 夜色深黑时月亮爬上城垛的空隙,一怀伤心东望幽冷清辉下秦淮河淌的悄无声息 当年酒楼戏馆如今何处寻那喧闹街市?想来这普通巷陌曾是豪门的宅第,旧时的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不知今夕是何夕,相对呢喃,仿佛在叙说六朝的兴亡更迭,正是黄昏一脉夕晖黯然凄迷。
22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萧瑟,溪桥边树枝头的枯叶被吹得零落纷飞,菊花也垂首自哀,尽显秋的荒凉。风尘满身,前路漫漫,何处归程。坐骑蹄踏寒露,远处晨鸡报晓,天际淡然月影,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
仕途坎坷,身心疲惫,十年后的故地重游竟有如此多的感慨,暂且饮尽杯中离别的酒,君莫窃喜,君不见六朝奢华也终付与一江流水,万千感慨尽因暮色天涯
23 玉楼春
含春笑解香罗结,相思只恐旁人说。腰肢轻展血倾衣,朱唇私语香生舌。无端又为功名别,几回梦转肝肠裂。属卿休作倚门妆,新秋共泛归舟月。
24 登太白峰
我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好像听到太白星对我倾诉衷情,告诉我,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愿随风而去,直到那充满云海的天地间 举起双手就向明月靠近,往前走仿佛看不到山峰(这表达的意思是:李白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自由发展)今日离开这座山,什么时候还会回来呢?
25 子夜吴歌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26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27 望天门山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2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29 晚次乐乡县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鸣叫。
30 晚秋夜31秋夜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32听邻家吹笙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33邯郸冬至夜思家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 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34 江阴浮远堂
35 酬张少府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36 寄远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37 暮热游荷池上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
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 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诗人不禁感叹道.
38 绝句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经开败而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东风又挂起来,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第五篇: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默写
(一)易错的字
1、《观沧海》——曹操(三国)东临___石,以观沧海。水何___ ___,山岛___ ___。树木___生,百草丰茂。秋风___ 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出其中;星
灿烂,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___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 ___ ___ ___ 。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___ 低。几处早 ___ 争 ___ 树,谁家新 ___ 春泥。乱花 ___ ___ 迷人眼,浅草才能
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___ ___里白沙___。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枯 ___ 老树___ 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___马。 ___ 阳___ 下,断肠人在天 ___ 。
5、龟虽寿——曹操(三国)神龟虽寿,犹有___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故人 ___ 鸡 ___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_ 外斜。开 ___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___ 菊花。
7、 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房花木深。山光
鸟性,潭
空人心。万 ___ 此都 ___ ,但余钟 ___ 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 ___ 啼,闻 ___ 龙标过五溪。我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___ 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10、泊秦淮——(唐朝)杜牧 烟
寒水月
,夜泊秦
酒家。
女不知亡国恨,
江
唱后
花。
11、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___台。
阳
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相识
归来。小园香
独
。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朝)杨万里
言下
便无难,
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
。 如梦令——(宋朝)李清照
14、观书有感——(明)朱熹
半亩方
一
开,天光云
共
问
得清如许?
有
头活水来。
(二)默写练习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江春入旧年。 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
1 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 言
,
,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
,
;
,
。 是:9.杨花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12.工作学习中,我们要“
”,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3.何当共剪西窗烛,
。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5.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两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两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杨花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 23.《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5.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
,
。 是:(王湾《次北固山下》)29.《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30.
,小桥流水人家。 31.秋风萧瑟,
。
3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33.《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
。” 34.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5.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故乡是人生之根,请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诗人名)说:
36.腾蛇乘雾,
。
37.待到重阳日,
。 38.商女不知亡国恨,
。
39.一曲新词酒一杯,
,
?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40.
,
。 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41.常记溪亭日暮,
。
,
。争渡,争渡,
。
42.人们常用朱熹的两句诗
,
。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3 43.日月之行,
。 44.潮平两岸阔,
。
45.枯藤老树昏鸦,
,
。夕阳西下,
。
46、 《过故人庄》中诗人与朋友把酒闲话的句子是
,
。
47、 《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
。
48、《钱塘湖春行》中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
,
。
49、《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
。50、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请写出与这段话意思相同的两句诗。
,
。 三
诗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大海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抱负的两句是:
,
;
,
。
2、《次北固山下》诗中既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
4、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
,
”
5、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少 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
6、《龟虽寿》中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从而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与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
。
,
。
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诗中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诗句是: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形容环境幽静,消除人心中俗念的诗句是:
,
。后人根据“
,
。”得出一个成语“曲径通幽”,形容景色幽雅,也富含一定的哲理。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句是:
,
。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
。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
。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
,
。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
。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题
一、根据原文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
?” 2.子曰:“
,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
,
。”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
2、吾日三省吾身
(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
殆(
)
6、温故而知新
(
)
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四、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至少写出四个)
五、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
3.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4.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世说新语》阅读训练题
一、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
)(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
7、尊君在不?
(
)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9、与儿女讲论文义
(
)
10、友人惭 (
)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世说新语》是由
代了哪些要素?
3、《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4、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9、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你受到什么启发?
10、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阅读训练题
一、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天雨墙坏
(
)(
)
2、智子疑邻
(
)
3、不筑
(
)
(朝代)
(人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什么背景?极精炼地交
4、其邻人之父亦云
(
)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
)(
)(
)
6、其家甚智其子
(
)
7、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8、马无故亡而入胡(
)
9、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10此独以跛之故(
)
11、此何遽不为福乎:(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雨墙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家甚智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何遽不为福乎?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暮而果大亡其财
6、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7、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这两片短文的文体是
。《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是
(时代)著名
。《塞翁失马》选自
。
2、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成语
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河中石兽》练习题一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人。
2、给下列字注音:
棹(
) 曳(
) 湮(
) 啮(
) 溯(
) 臆(
)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 ⑶湮于沙上(湮:
)
⑷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
)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二)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 干: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 (5) 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__________
2、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虽有佳肴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和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一、整体感知
1、《礼记》又叫《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礼记》选自《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
的论著。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
和
的关系。
2、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0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5、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何作用?
6、想一句与课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
7、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1、虽有佳肴(
)
2、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
)
4、不知其旨也(
5、虽有至道(
)
6、虽有至道(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8、教然后知困(
9、然后能自反也(
)
10、然后能自强也(
11、然后能自强也(
)
12、教学相长也(
13、教学相长也(
14、学学半(
)
15、、学学半(
16、其此之谓乎(
)
17、不知其旨也(
18、弗食(
)
19、不知其善也(
20、《兑命》曰(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
。
)
)
)
)
)
)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五、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