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计划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方案
盖州市实施《全民科学 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2006——2010年我市科普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和《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盖州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科学素质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科学素质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盖州为总要求,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根本,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掌握科学,依靠科学,应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努力实现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公众科学素质的同步提高,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二、 总体目标
(一)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1 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增强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2010年,我市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5%以上。
(二)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建平安城市,突出宣传节约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挥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使科普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初见成效。
(三)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乡镇、办事处科普文化活动站要达到27个;村科普画廊(宣传栏)要达到27处;与新闻媒体通力合作,使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设施建设等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构筑社会化科普平台。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合作、市场发挥作用的科普运行机制,探索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形式与途径,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科普工作。
依托和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技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推进新科学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
2 观及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发展观和基本国情教育,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以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组织在校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撰写科技小论文、创作科幻画和“智力七巧板”竞赛等活动中来,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合校内外科普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好各类学生活动场馆,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
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科技课老师、辅导员的科普培训和教育,培养为科普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专业人才。各级辅导员协会要切实担负起指导未成年人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的任务。积极倡导有条件的中小学聘请科技专家、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逐步建立全市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监测评估体系。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对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普工作。
3 强化农村科普教育。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双学双比、星火科技培训专项活动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500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次。
全力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为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落到实处,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1、开展“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条件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30%的行政村都要建成一个集宣传教育、健身娱乐、科普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站和一处科普宣传栏(橱窗),培育一名科普宣传员。
2、加大对农技协的扶持力度,每年要做大做强4个农技协。使农技协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走进农家院的新型渠道,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紧密纽带。“十一五”期间,要以农技协为依托,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1万农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3、抓好科普达标市,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和科普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通过落实创建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保障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创建10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40个市级科普示范村。
(三)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化对城市劳动人口的
4 科普工作。
围绕“工业强市”的发展要求,加强对第
二、第三产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并列入各类职业资格审定和就业准入制度。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城市劳动人口教育培训网络。“十一五”期末,全市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科协、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争做学习型企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鼓励企业结合市场开拓进行科普宣传,将推介产品、培育消费群体和新技术的普及结合起来。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个人在职学习。发挥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以增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为目的,促进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
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有关单位要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通过科技报告会、“科技论坛”、“学术年会”、编辑出版系列科普读物,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等。帮助他们掌握和更新相关的科技知识。
党校要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在普及科学知识
5 的同时,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能力。
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在公务员录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核中,要逐步增加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市目标考核办将科学普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不断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办好一年一度全市性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每年组织各具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地球日、人口日、环境日、气象日、艾滋病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纪念日,向公众开展专题科普宣传,普及相关科技知识。
深化“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市居民为对象,开展争创科普先进办事处、争创科普特色社区、争创科普示范家庭,清除生活陋习和愚昧落后现象活动。到2010年,创建市级科普示范办事处2个,科普示范社区4个,科普示范家庭100个。
巩固城镇基层科普组织,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办好城镇社区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公园、图书馆、活动室、计生室、健身房等,举办面向居民群众的各类科普活动;针对老年人、
6 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有组织地开展科普教育。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教兴市”的重要考核指标中,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发挥好各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作用。科技行政部门对科普工作实行科学规划,进行政策引导,开展督促检查。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切实做好有关科普工作,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加强与市民沟通交流。科协要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并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二)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按照《科普法》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制定颁布有关政策法规 ,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科学素质工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优势的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协作;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技术普及,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普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要
7 将科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市、乡镇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应分别达到人均0.6和0.2元以上,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提高,到2010年,市和乡镇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应分别提高到人均每年1元和0.5元以上。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或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投资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优惠。
(四)实施激励措施,促进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政府、科协和有关单位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定期予以表彰和奖励,努力建设一支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采取具体措施,制定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的专项激励政策,在职称、职务、分配、奖励等方面把科普与科研摆在同等地位,以吸引更多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关心、支持、参与科普工作。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图片奖等科普专项奖评选,注重培养从事科普宣传的记者、作家、编导、主持人等,为繁荣发展科普宣传事业提供人才资源。
(五)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探索科普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开拓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文化产业的新形式,新途径,大力发展科普旅游,科普会展,科普文艺,科普动漫,科普游戏策划等新兴产业,把科普与旅游环保,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融知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形成科普文化产业的聚集。积极培育科普图书、科普影视作品的出版发行产业,有计划地选择重点题材,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普文艺作品,开展优秀科普文艺作品的展
8 演、展映、展播、展示。
(六)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做好科普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制定的《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借鉴省及国内的相关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市实情,建立公民科学素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并针对有关科普政策法规实施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盖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三十日
第二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亮点解读
http://news.QQ.com2006年03月21日19:10新华网
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亮点解读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周婷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20
日向全社会公布,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正式纳入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入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新时期。
新华社记者日前连线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对《纲要》亮点进行权威解读。
国家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
[纲要原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
会工程。
[背景与现状]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我国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而且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
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邓楠点评]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这样才能肩负起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是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等之后,国家提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公民是参与主体,政府负有主要责任
[纲要原文] 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
促进和谐”。
[背景与现状]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政府在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投入不足、资源分散、缺乏协调整合的问题。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渠道和方式都较为缺乏,
公民参与科技教育普及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邓楠点评]实施《纲要》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而是政府、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来参与和推动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行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主体;政府在《纲要》实施中起领导和推动作用,负有主要责任;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科技教育、传
播与普及等相关部门应共同为公民提升科学素质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渠道。
重点内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纲要原文]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
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背景与现状]由于我国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安全事
故频频发生,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邓楠点评]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只有使坚持科学发展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意识,并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科学素质内容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在内容上的重点,
体现了《科学素质纲要》的时代特征。
四大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
[纲要原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
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背景与现状]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农民享受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公共服务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居民;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干部和公
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则直接影响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管理。
[邓楠点评]实施《纲要》要面向全体公民,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令人堪忧,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任务十分繁重。从国家及社会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客观条件和能力尚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要突出重点,未成年人和农民是重中之重。
四项基础工程:加强薄弱环节,完善公共服务
[纲要原文]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背景与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薄弱。科学教育与培训资源(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等)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要,而且分散于不同部门、单位和团体;科普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而且有限的资源在分配上也存在着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不平衡;作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渠道之一的大众传媒存在科技传播力度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
求。
[邓楠点评]针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纲要》提出25项具体措施,旨在优化整合队伍、建立新的平台设施、集成国内外资源和信息、发挥媒体的优势、打造科普
品牌,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形成合力:统筹规划、系统安排
[纲要原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
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背景与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都获得很大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三个方面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资源不能
共享,影响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效益和效率。
[邓楠点评]《纲要》首次对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相关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和系统安排。将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加以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和
效率,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完)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存在两大“误区”
2020年我公民科学素质将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水平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将重点面向四类人群
我国将通过多渠道投入经费保障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将实施四个基础工程
公民如何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新闻背景:国外公民科学素质计划
第三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定稿)
附件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韩 晔 段玉龙 马 红 李 彤 郝合奎 王 军 张宇晶 陆一帆 支修益 范志红 饶 毅 马冠生 王万江 刘 梅 杨 杙 王芝学
五”实施
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对象名单
— 1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发展部北京市延庆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北京市总工会宣教部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杨 硕 天津市河东区科学技术协会 孙凤国 天津市宝坻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科 刘景泰 南开大学
于 海 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修宗睿 任嵘嵘 穆国清 王一报 朱景柱 单悦平 张忠良 刘树娟 刘瑞霞 何 炬 张其会 刘 珍 薛全龙 刘晓舟 朱德荣 张文萍 郭玉平 吴维娟 — 2 — 河北省财政厅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科教频道
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河北省衡水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科学技术协会 河北省廊坊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河北省唐山市农牧局科教处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德育处 河北省广宗县实验小学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科协
山西省广灵县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素质部 山西省长治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同熙苑社区 山西省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秦嘉磊 山西省晋中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素质部 朱 峰 山西省晋城市科学技术协会
杨红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 韩 真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宣传处
郝彦龙张秀梅温美琴康振祥曹福中周 刚李 良孙保国厉 明甄 欣杨春雷秦艳萍孙 强王 亮崔高清刘兴耀王德林史金芬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科学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科教科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就业服务局培训科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协会综合科普部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药品检验所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科协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科协 辽宁省大连市科协科普部
辽宁省葫芦岛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科研处科研协作科 辽宁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辽宁省盘锦野禾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大连民族大学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吉林省吉林市科学技术协会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 3 —
王丽馥 吉林省辉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王元生 吉林省梅河口市科学技术馆
于 淼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单国本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科学技术
邬士东 赵献涛 盛 坚 仇尚媛 刘志海 蔺绍勇 李明珠 霍 慧 吴 琼 李 光 曹晓清 龚 健 龙 琳 沈湫莎 徐 超 钟 倩 尚艳华 — 4 — 协会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科学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黑龙江省机器人学会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处 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宣传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校外教育办公室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科技教育部 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工作部 上海市科协普及部 文汇报科教卫中心
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基层普及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 侯晓远 复旦大学
孙玮瑛 江苏省财政厅科教文处 李家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发展部 刘双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 竺大明纪顺俊袁留照史建梅赵 健章奇特戴国翠徐水洋尹晓铄胡兰珍徐奕才沈建良许以则沈文华徐瑞祥陈凤武吴金芳许明荣 江苏省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食用菌协会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科协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科协 江苏省镇江市科协科普部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旭光里社区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办事处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桐乡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服务中心 浙江省绍兴科技馆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省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科技教育处 安徽省气象学会
— 5 —
姜相民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张春雨 安徽省五河县科学技术协会 骆奉根 安徽省和县科学技术协会 杜 敏 安徽省歙县科学技术协会 程晓迟 余德海 陈 璇 王东波 李启咏 黄兆津 江晓云 方坤宗 谢宗辉 郑柏榆 陈 锋 杨朝勇 李淑慧 胡逢星 邱红锋 吴登飞 李 明 李晓群 — 6 — 安徽省灵璧县科协
安徽省池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普及部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宣教处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处 福建省公务员局培训与监督处
福建省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福州市业余科技大学福建省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工作部 福建省莆田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福建省南平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福建省宁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厦门大学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科协 江西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展教科 江西省农业厅科教处 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 江西省九江市科协普及部
淦 勇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建处 胡小玲 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处 马学强 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社会文化处 孙 鹏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 姜照辉 朱俊青 孔 玲 张志丹 石敬祥 吴 杰 郑永祺 冯勤亮 张学锋 朱红英 胡秋艳 曹同华 李 冰 姜光荣 朱乐宁 刘海东 张祎雯张新华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处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 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
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青岛市科协科普部 山东省东营市科技服务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科协科普部 山东省威海市科协科普部 山东省菏泽市科协科普部 山东省淄博市委宣传部宣传科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 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处 河南省科普中心
— 7 —
吴予红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马义雷 河南省洛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 林加峰 河南省濮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韩守平 河南省商丘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研究室 于 健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人民医院 成东梅 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院 陈玉芬 湖北省科协普及部 董祖恩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科协 张 波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 黄旭林 湖北省科技厅政法处 高润保 湖北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
杨 勇 湖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政策法规处) 范 栋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刘 兵 湖北省委宣传部网络宣传处
邓小云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 曾鸽旗 湖南省农委科教处 戴定杰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科协 欧阳雪云 湖南省岳阳市科技馆
曹国华 湖南省郴州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四科 杨常林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科协
彭绍宽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科协 王 清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科协
— 8 — 周 升 湖南省怀化市科普惠农服务站 龚定名 湖南省委宣传部宣教处 叶新鹏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孙 楠 广东省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和学会工作部 梁 宁郭 媛黎鹤龄吴钟秀颜自能何 晖郑 伟刘成毅姚文军李和平曹 静江 洪李子权曾 卉钱德生李 蕾覃明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广东省地震局应急与信息中心 广东省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关工委 广东省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 广东省清远市科学技术协会业务部 广东省揭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广东省云浮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 广东省总工会宣教部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 广西科学活动中心科普培训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科学技术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
协会
— 9 —
韦秀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合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范志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朱俊奎 海南省委宣传部社宣处
范鸿雁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果树病虫害
研究室
韩 东 海南省定安黄竹彩虹生态科普农场 李正安 海南省乐东县科协
邢福顺 海南省白沙县科学技术协会 朱珈仪 重庆科技馆展览教育部
李 晶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宣传统战与科普处 高 胜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局 贺存定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张 京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
董 涛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 欧 雅 重庆市江北区委宣传部宣传科 蒋 秋 重庆市青少年宫
符 莉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宣传处
李皓迪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 罗 琳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交流中心科普部 黄 晋 四川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杨 有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 10 — 陆太俊 四川省攀枝花市科协 赵 祎 四川省泸州市科协科普部 张 彬 四川省绵阳市财政局教科文科 刘利炯 四川省宜宾市科协科普部 郭 静 四川省达州市科协科普部 任 玲 四川省雅安市科协办公室 余文孝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科协 张伟年 四川大学
傅舒安 贵州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处 周香君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李 猛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刘海光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
谭玉娟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谌鸿溪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委宣传部 黄学兰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委组织部 白忠艳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科学技术协会 罗本道 云南省德宏州科协科普科 格茸品楚 云南省迪庆州科协综合办公室 朱辉明 云南省红河州科学技术协会 刘 戎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科学技术协会 饶发芝 云南省华坪县科学技术协会 高利华 云南省怒江州科学技术协会
— 11 — 高江梅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科学技术协会 李伟文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教育科技处 徐 娴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科技与教育处 仁青次仁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科协
高尚军 西藏自治区山南贡嘎县科技局、科协 周国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教体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达娃次仁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科协 旦 增 西藏化学学会、西藏大学理学院 杨小锋 西藏自治区水利学会、水利厅 尼 玛 西藏藏医药学会、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何晓宁 陕西省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心 李恩群 陕西省延安市科技局农社科 刘宝平 陕西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陈建强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蔡筱玲 陕西农业杂志社
高 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西京社区 李志明 陕西省咸阳市科协科普部
李焕能 陕西省渭南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贾国荣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八处 胥庭辉 甘肃日报社机动新闻部 漆新平 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 武建成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
— 12 — 杨举民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科协 王宁涛 甘肃省财政厅科技文化处
蔡红卫 甘肃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市县工作处) 王 刚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技处 雷麦莉 甘肃省兰州市地震博物馆
王月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办事处 马津垠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农牧局 卓尉新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吕鸿钧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广播学校
刘利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赵文象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科普部 张晓蕾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祁泽宏 青海省健康教育所
沈 军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科学技术协会
司建平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局 沈得贵 青海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 颜亮东 青海省气象学会、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叶剑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技师培训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苏德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阿卜杜加帕尔•托合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
— 13 — 李世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昭苏县科学技术协会 叶丽努尔•巴合道吾列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
乃县托普热克乡畜牧兽医站
金国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科学技术馆 吴佩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兴丑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哈西巴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畜牧兽医站
张彦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科协
孙艺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科协(科技局) 丁苏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总场龙福泉社区 涂明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科学技术协会 杨丽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3团农业科 张世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张 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第一小学 黄钦阳 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 田 哲 中央宣传部宣教局时政处 朱小萍 教育部科技委
李 明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课程发展处 吴爱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 王炳明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培训处
— 14 — 吴 英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人才与科普处 杨旭东 科技部基础司科研平台处 姚昆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佟贺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办公室 陈 红张义忠安 燕李苑琛祁向雷史 静禹 军陈永梅靳 红冯 剑何晓丹廖丹凤刘修兵曹丽萍崔 颖李英华陈君石吴 倩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产业联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科技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地质出版社、地质出版中心 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数据室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科技发展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部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 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科教城市部 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讲座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12320管理中心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质检总局科技司综合处
— 15 —
帅俊全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 张棉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王 梅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 周颖玉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 杜婧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唐红英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综合处 万志红 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方 言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资源利用处 何 燕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资源利用处 张冬梅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冯伟民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乔 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杨斌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室 吴晓东 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办公室 陈冰玉 中国工程院三局学术与出版办公室 金 雷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社会宣教处
张 娟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全媒体气象产品室 朱定真 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 田起宏 自然科学基金会计划局人才处 葛琴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苑文会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信息部 罗可亮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科普部
— 16 — 奉朝晖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扶贫处 陈艳华 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 吕 波 中国科协科普部
张 佳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刘昊宇肇晓兰王乃彦顾 君黄 洁嵇晓华郭 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农业食品事业部 百度lbs事业部
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17 —
第四篇:卞桥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
(2014-2015)
为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根据《平邑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2014-2015)》精神,结合卞桥镇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乡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工作要求和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及普及有长足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全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乡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提高到3%。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阶段性目标:
——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得到普遍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全镇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三、主要行动和措施
(一)主要行动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深入实施中国科协农村青少年“群英计划”项目;广泛开展校外科技活动、校园科技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心理健康、安全防范等知识;继续开展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2)牵头单位:党政办公室、中心小学、中学。
(3)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服务中心、科协。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以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为重点,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科普宣传站、宣传栏、宣传员”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四进村常下乡”等活动;在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中小学校、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信息和传播功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等创建活动;大力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2)牵头单位: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服务服务中心
(3)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中心小学、中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科协、卫生院。
3、城乡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实施城乡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开展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居民的科普需求;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对城乡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2)牵头单位: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3)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中心小学、中学、科协、卫生院。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以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为重点,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把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把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培训教学计划,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落实;把全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培训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培训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各种社会科普活动。
(2)牵头单位:党政办公室
(3)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科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二)基础工程
1、实施科学教育和培训工程
(1)主要任务:围绕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乡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
特点和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2)牵头单位:中心小学、中学。
(3)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科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2、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主要任务:有效整合现有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科技教育功能,探索各类科普资源有效服务公众的模式,拓宽公共科普资源的传播渠道,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发挥广播、板报等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政策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2)牵头单位:社会事务办公室
(3)责任单位:中心小学、中学、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科协。
3、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主要任务:加强我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有特色、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普场馆。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的效益。在村委会建设和完善科普画廊、
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等基层科普设施。争取配备科普大篷车下乡开展活动,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学校和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2)牵头单位:社会事务办公室
(3)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中心小学、中学、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科协、国土所、村镇建设规划服务中心
四、进度安排
2014年工作安排:组织落实,建立工作机构和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纽织实施,对《科学素质纲要》进行任务分解,由各牵头单位会同有关责任部门研究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广大群众参与的各类科普活动。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开展工作调研,了解实施工作相关的情况和问题,指导各单位、部门推进实施工作。
2015年工作安排: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落实政策、资金、队伍等相关保障条件;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指导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对“十二五”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研究制定“十三五”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五、保障与支撑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方案”实施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
(二)构筑科普基础工程,建立健全一支科普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财政投入及多元筹措资金加强科普设施建设。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和有关会议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普知识的学习宣传,印发科普资料,举办文体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输科普加大传播力度。
(四)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年终将专项进行总结,注意扩大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展科普基地建设,表彰和奖励在公民素质教育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科教部门的关怀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中心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专业合作社培训,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展农技员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农业科普活动有声有色。一年来,我局全力推进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放心农资下乡”、“农技知识进农家”、“科技三下乡”等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县累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多户,累计培训3.2万人(次),现场咨询55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7万多份。推广了多个优良品种、无公害栽培技术、旱作农业技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等新型技术,构建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络,真正做到田间里有声、电视里有影、刊物上有文,全县科技兴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二)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彰显成效。2010年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共安排科技示范点33个,其中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点14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10个、旱作农业示范点6个,地膜蔬菜和小麦良种种植示范点3个。以会川和五竹为核心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区、以莲峰为核心的黄芪基地、以新寨为核心的白条党参基地、以会川为核心的当归基地和以北寨为核心的旱作农业基地已初步形成,全县产业布局区域化建设初见成效,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使我县农民更好的学习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三)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效果明显。我局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抓好“阳光工程”,全县累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 人,转移就业率达分别达到100%。这些成效的取得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的上、留的住、扎的稳的多层次人才,着力提升了全民科技素质水平。
(四)农民培训基地得到大力扩展。我局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构建了以送科技下乡活动为流动培训阵地,以县农广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固定培训阵地,网络了以农业中心示范户为辐射点的农民科学素质培训体系,为更好的实现全面素质刚要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分解,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会同责任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一年一计划,一年一总结,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
1 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为“切入点”,广泛搭建科学平台。为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得到提高,我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广泛搭建科学平台,强化宣传报道。为广大农民朋友咨询农业政策;把脉农业生产;牵线农产品销售;知农情,说农事儿,暖农心。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咨询,以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县移动公司创办“农信通”,将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信息融入到千家万户,融入到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农民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农业技术知识和信息。全县科技兴农氛围浓厚,农民的科学意识不断提高。
(三)以增强农民的科技能力为“支撑点”,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现代农业需要科技支撑,现代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实用和节本增效技术,不断增加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科技兴农水平。一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开展 “三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全县各个乡镇分地区、分产业召开现场会、培训会等知识讲座,为农民现场讲解技术,现场解决难题,现场推广新技术,推销新产品,增强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二是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农业增收途径,我局在开展送科技下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在全县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性人才。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推广活动,大幅度、大手笔的培训活动,现代农业中的配方施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全县科
2 技兴农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得到广泛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重点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使农民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生产技术的本领,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壮大农业发展的规模,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二)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扩大产业化培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科技示范培训。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生产理念,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保农产品品牌。
(四)深化科教改革,健全科教体系建设,使农业科教更有成效,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主题词:科学素质 纲要 工作总结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