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第一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灞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状况一、灞河的历史背景:灞河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据《西安府志》记载,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舞,烟雾。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一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灞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状况

一、灞河的历史背景:

灞河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据《西安府志》记载,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舞,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观。唐朝时候,在灞桥设有驿站,称作“灞亭”,人们多在此处迎送宾客,依依话别,并折下枝头柳枝相赠。“柳”者,留也!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变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灞水、灞柳、灞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生死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在这个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

灞河是西安市境内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已北,秦岭北坡。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高陵县汇入渭河,灞河古称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称为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灞河是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八水之一,全长92.6公里,流域面积2577平方公里,比降为12.3‰,主要支流有清河、辋峪河、浐河。

当地也盛产柳树,当地的柳树也被称灞柳,古人折柳送别倾洒墨水,每年三月柳絮漫空飞扬,何其美哉,灞柳身为长安八景之一“灞柳风雪”即由此而来。

二、灞河开发存在问题

(一)防洪标准偏低

灞河西临高速——陇海铁路桥1.4km,河堤可以防御50年一遇洪水,西康铁路——西临高速段未达到设计标准,西临高速——战备桥3.1km河堤只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灞河两岸东湖路——浐、灞河交汇口堤防需要加固。

浐河南绕城高速——浐、灞河交汇口全长约17km,目前右岸咸宁桥以上4.5km为无堤段,新房桥以下堤防需要加固。

由于浐、灞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周边的复杂环境,因此,防洪任务非常艰巨。根据西安市防洪规划,浐、灞河城市段的防洪标准应为100年一遇,而目前河堤防洪标准偏低,防洪形势严峻。

(二)地表水与地下水开发失衡 西安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79m3,相当于全省人均的1/

3、全国人均的1/6。而且西安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发极不均衡。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陷、地下水漏斗等灾害问题。而地表水利用量仅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9%,开发潜力较大。

(三)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

水污染是浐、灞河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由于废水大量排放,使得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来,西安市污水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浐、灞河有机污染和五毒污染也较严重。目前浐河城市段水质长期为劣Ⅴ类,灞河水质污染情况相对较轻,但仍需要保护。水污染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对生态区乃至西安市经济发展将构成严重威胁。另外,沿河垃圾堆放严重,对周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对自然环境和沿河居民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四)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泥沙淤积

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使得汛期灞河水含沙量倍增,年平均输沙量为286万t。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就浐灞生态区而言,泥沙淤积对橡胶坝群防洪构成严重威胁,同时造成库群区水体面积萎缩,对水体景观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五)防洪预警预报系统空缺

浐灞河生态区地处浐河、灞河橡胶坝库群及广运潭和三角洲水系,防洪压力巨大。而截止目前,灞河流域无水情自动遥测站,难以应对洪水的预警预报,生态区存在洪灾安全隐患。

三、灞河开发措施

(一)河道整治

河流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防,堤防工程的级别为1级。规划段河道现状堤防的布局与走向原则上沿现状堤线,在规划堤防建设中,不够规划宽度的河段进行拓宽,现状堤距大于规划宽度的河段,原则上应维持现状河宽。河道内设施必须满足河道行洪畅通的要求,碍洪设施必须清除。各河流护堤地(绿化林带)控制宽度50米。

中心河道整治,根据各河规划的中水治导线在需要进行控导的滩地和险工节点布置必要的护滩控导工程,在临近堤防高岸的部位布置必要的护堤、护岸兼控导作用的险工。宽阔河道宜采用“以坝护弯,以弯导流”的平面布局;河道较窄,流量较大的护堤险工拟采用干砌石、浆砌石、混凝土护坡等形式防护。

到2010年,浐灞河堤防工程全面完成,浐灞河城市段累计形成水面15000亩。

(二)生态重建

1、浐灞生态区物种多样性保护

浐灞生态区属于城市河流地段,因此生态区的多样性保护应从城市自然保护和城市湿地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着眼,提高浐灞生态区的生态价值。浐、灞河地区开发时间长,受人类影响深刻,虽然这里没有珍稀、濒危物种,但通过调查,发现这里存在典型的温带湿地植物景观和种群,有相对稀有且丰富的动物(水鸟)种群,对于城市来说,这里蕴涵着很高的物种多样性潜力和城市、湿地自然保护价值,因此,浐灞生态区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应确定为:保护特有的湿地植物种群,构建具有特色的城市湿地景观类型;保护丰富的相对稀有的,极具观赏价值的水鸟种群;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创造机会;为西安市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环境优化服务。

2、湿地保护与恢复

湿地是浐灞生态区的重要和特有的景观类型。要以湿地景观保护实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亲近自然的生态场所,提供自然教育的标本。

浐灞河的河道整治工程和橡胶坝蓄水工程,在提高防洪和增加景观的同时,也将使河道内的河漫滩湿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面临一定威胁。生态区将采取措施保护灞河下游灞渭交汇处和灞河上游绕城高速公路附近两片面积较大生态质量较好的湿地,对河道湿地景观进行移植,保留目前几个较大的积水沙坑和浐灞三角洲内地部分废弃干涸鱼塘,改善水质,控制水体污染,使其发展成湿地生态系统。在浐灞三角洲和广运潭生态景区的人工湖内营造小型河湾湿地。

到2010年,新增城市湿地5000亩。

3、绿地建设

大水大绿是浐灞河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浐灞生态区规划三种类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带状生态廊:沿浐灞河两河四岸形成100米到500米不等的连续滨河绿带,沿铁路线和快速道路同样形成100米到500米的宽阔生态廊道,构建成第一级带状生态网,该生态廊道作为连续的生态开放空间是将郊野新鲜空气引向城市纵深的主要通道。

面状生态湿地公园:在浐灞河进入规划区的上游区域,依山就势营造大型生态绿地,成为生态区门户生态景观区,为园区生态化提供良好环境准备和景观背景;广运潭生态景区位于浐灞三角洲的灞河东岸,建成后将成为园区中部的大型主题湿地公园,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灞河入渭河口的湿地公园保护区,是本生态园区的尾部面状绿化节点,通过湿地保护和湿地环境的再造,净化城市污染。 网状生态绿廊:主要的交通干道两侧均控制宽达30-50米的绿化带,在与滨河绿地交汇处则放大绿化空间,使滨河水景能通过侧向廊道引入地块纵深;核心区面积比较大的区域通过60米景观大道控制总宽达100米的绿化走廊,形成地块纵深的特色亚生态系统,与滨河绿廊和防护林带一起构成网络状绿化生态走廊。以上系统叠加,形成多层次、疏密有致的绿化生态体系。

“十一五”期间,生态区将大力构建带状生态廊、面状生态湿地公园和网状生态绿廊。浐河西岸滨河路实现北至灞河入渭口、南至绕城高速的绿廊贯通,所有道路绿化和建设同步;广运潭确保二期工程建成,争取三期工程竣工,新增面状生态绿地8000亩。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市政道路

浐灞河生态区是整个西安市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路网布局与整个市区密不可分,紧密联系,整个生态区路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区域在“一心三翼”总体规划结构布局下,受浐、灞河的分割呈现组团发展布局模式,由渭、灞、浐河串联成一线,形成组团内部路网各成体系,各个组团又紧密联系的路网格局,创造出活泼、丰富、自然的道路景观,为营造“以人为本”的高尚居住氛围创造有利条件。整个规划区形成“六纵十二横”的道路网布局模式。“六纵”是指:东二环北沿线、浐水西路-----酒十路----田马路、滨河西路、东三环、滨河东路、广运潭路。“十二横”是指:未央湖北路、东风路(草临路)、学府中路、永平路、浐灞大道、东湖路、米秦路、高架路、华清路、长乐路、咸宁路、新兴南路(西影路东延伸线)。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划区内道路分为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另外还有旅游线路。

到2010年,三环路系统的东三环路、北二环东延线、东二环北延线建成,中心区两河四岸滨河大道贯通,三角洲内干支路网形成,浐灞河西岸道路实现与城区对接,灞河东岸骨干道路建成。同时配套建设浐河

1、

5、6号桥、灞河2号桥。

(二)公共交通

为适应浐灞生态区迅速发展的需要及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求,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提供更为便捷、安全、舒适的优良公交服务,逐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善交通环境,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塑造合理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十一五”末,基本形成常规地面公交为主体、干支结合、面向组团群发展的公共交通。结合生态区的要求,区域公交出行比例将高于整个市区55%的出行比例,使公交的出行比例达到总出行量的60%以上。开辟浐灞中心区到城市中心的快速公交线路。 积极配合,为西安市轨道交通

1、

3、

5、6号线的前期规划创造条件。

(三)给水工程

浐灞生态区供水能力富裕,完全能满足发展需求。现状规划区内的水源主要有灞河水源,浐河田家湾水源,浐河十里铺水源,浐河地表水水源。现状水厂主要有第二水厂和纺织城配水厂,日供水能力35.5万立方米。南郊水厂(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也服务于该区域。 到2010年,建成中心区以黑河水为主要供给水源的自来水供水网络。

(四)污水处理设施

浐灞生态区范围内污水量按其用水量的80%计,由于区域内地形复杂,很多又是滨水地区用地开发,该区污水考虑分别排入四个污水处理厂,即第三污水处理厂(纺织城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处理十里铺西临高速路以南浐河两岸及灞河西岸的污水,灞桥污水处理厂(规划)主要处理灞桥镇、洪庆组团的污水,袁乐村污水处理厂除了处理城区的污水外主要处理该区内李家堡、浐灞三角洲、东北郊土地储备的污水,未央湖污水处理厂(规划)主要处理草滩大学城、未央湖地区的污水,新筑镇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新筑镇、灞柳生态园、灞桥镇大学园的污水。

“十一五”期内,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争取市上启动袁乐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区域内开工“浐河碧水”工程,在浐河东西滨河路建设中同步敷设截污管道,将两岸污水收集后纳入城市排污干管或就近引入污水处理厂。生态区新建道路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新建项目推行中水回用措施。

(五)电力工程规划

现状电源由东郊330千伏变(48万千伏安)、北郊330千伏变(72万千伏安)和灞桥电厂(20万千瓦)提供,高压配网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是未央湖变、香湖湾变、新房变,主变容量为22.6万千伏安;此外还有3座35千伏变电站,分别是纺织城变、豁口变、水沟变,主变容量为8.9万千伏安。现状区内中低压配网均是架空敷设。

根据西安市电网发展规划,东郊330KV变电站在2010年将扩容为3×24万KVA;灞桥电厂2007年之前将扩容改建,新增装机容量2×30万KW,为此将新建灞桥330KV变电站;规划期内新建东南郊330KV变电站容量为3×36万KVA。这些电源点的建设将为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证。

考虑到以后的高压进出线要求,规划中沿西蓝高速、东三环预留高压走廊,在区内的多条东西主干道和南北主干道两侧预留高压走廊。 “十一五”期内,建成区域110KV变电站,浐灞三角洲新增3—5座供电开闭所。争取电力部门支持,在生态区内试点高压走廊落地工作,减少对生态区景观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进电信运营商入驻生态区,适度超前构建生态区城市地下通信管线建设。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和数字电视网。到2010年,实现中心区区内宽带接入网和数字电视网100%覆盖。 建立公共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设“数字浐灞”,加快推进规划、房地、环保、市政、绿化、水务、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人口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七)供气及供热

生态区规划燃气种类为天然气,配合市天然气公司建设城市天然气高压环网和生态区中压输气管网。生态区新建项目和住宅区预留供气设施条件。到2010年,实现入区用户天然气气化率100%。

规划热源包括灞桥热电厂和太华热电厂。到2010年,生态区新建项目集中供热率达到80%。积极探索尝试利用集中供热夏季富余热源建设区域集中热——冷转换站,试点区域集中供冷方式。

(八)积极探索城市综合管沟建设新模式

在生态区核心区域,积极积极探索城市综合管沟建设新模式,将供水、电力、热力、电讯、有线电视等管线纳入综合管沟内,解决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四、 灞河开发成就

自成立至今,建成河道一级堤防近50公里,建成橡胶坝4座、亲水码头7个,拥有水面10000多亩、绿化7000多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建成道路近百公里、跨河桥梁4座,同步修建雨污水、电力、电讯等各类管线300多公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日递增。

世界瞩目的欧亚经济论坛每两年在这里召开一次,国际顶级体育赛事F1摩托艇在这里激情上演;作为中国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和西北首批“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浐灞生态区已经成为中国西部都市型生态区的示范区,并成为“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和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办地;2008年,陕西省政府提出“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浐灞生态区正在快速成为西部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 西安浐灞生态区国家生态区建设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09-08-17 西安环保局

西安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地跨未央、灞桥、雁塔三区,北起灞河入渭口,南抵绕城高速与长鸣公路立交,西起西铜公路及幸福路,东至西康铁路,是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四区两基地”之一,也是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之一,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

古有“八水绕长安”,浐河和灞河就是八水中最著名的二水。长期以来浐灞河地处城市中心边缘,生态功能逐渐弱化。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安中心城市的扩容和第四次城市规划修编,浐灞河城市段已成为西安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综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设立了城市生态型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区,将生态治理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流域的生态重建,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产业,与其他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东扩和老城复兴。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成立于2004年9月,受西安市人民政府授权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在集中治理区内独立行使计划、财政、规划、建设、土地、文物、水务、市政、市容绿化和环境保护等综合管理职能。

成立之初,浐灞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包括:一是河流污染。浐灞河是西安市东部区域的污水汇集地,年接纳污水量近5000万吨,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6。浐河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但五分之一是污水,每天排入浐河的污水约10万立方米。二是垃圾围城。沿浐、灞河岸有10余处河段垃圾成山,堆放量近500万立方米。三是挖沙成灾。过度挖沙造成浐灞河床严重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生态区管委会并未把眼光限于河流治理,而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示范价值为目的,在省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和“做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的工作理念,从编制生态建设规划起步,从治理 “污水”“垃圾”“挖沙”三大环境问题入手,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将环境治理、新区开发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深入探索城市生态型新区建设模式,下决心要把浐灞生态区从一个生态重灾区建成为涵养功能充分、生态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舒适、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化进步的国家生态区。

浐灞建设国家生态区工作受到了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市政府也多次协调推动建设工作。几年来,各级领导多次来生态区考察并指导建设工作,各级环保部门对建设工作给予了全力配合,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建设国家生态区已成为浐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特色城区的具体途径,成为扩大合作,形成发展合力的有效纽带。在国家和省、市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生态区管委会对照国家生态区的验收条件和指标体系,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以组织领导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做到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到位;以完善生态功能,提升示范价值为任务,做到生态建设资金和工程优先保障到位;以丰富的创建活动和灵活的运作模式为载体,注重宣传与合作,做到社会各界参与到位,确保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 灞河开发的启示

1. 开发时注重地理环境,因地制宜。

2. 开发要符合人地关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开发。 3. 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发展本地旅游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第二篇:公开课——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3、了解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过程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卓有成效可供借鉴的经验。

4、学会通过案例分析,评价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后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的分析,学会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地理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观点。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还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状况。

三、教学难点

流域开发所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洪水图片,说明河流的合理开发十分重要,引出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共同探究河流流域如何开发与治理。

一、田纳西河流域的概况

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二、治理前的田纳西河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1)位置——中低纬度亚热带,美国东南部,距墨西哥湾很近

2)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3)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 4)自然资源——煤炭、铁矿、石油、水能等 劣势:洪涝灾害 优势:水能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条件 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经济贫困落后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活动:角色扮演: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本48-49页,

第一小组:水力部门 第二小组:工业企业 第三小组:当地农民

第四小组:政府官员(TVA) 结论:

水力部门: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梯级开发

工业企业:以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不断进行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

牧、渔业

TVA: 重视环境保护,全面和系统的综合治理开发

四、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洪灾

大坝、船闸、运河——改善航运条件

水电、火电、核电——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人均收入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六、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首先,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然后。进一步分析改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的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第三篇: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讲课人:何敏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课标解读:

首先应该从以下方面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根据该流域的地理条件,规划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防洪、航运、发电、土地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旅游、渔业、灌溉等方面。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学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2.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活动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逐步领悟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 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难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对策。 教学方式: 1.课前印发导学案,课堂上确定预习答案。

2.案例教学法。以田纳西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流域的背景、以及开发情况。

3.小组讨论。

4.角色扮演、学生展。

5.补充了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关于流域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归纳小结

以实例导入新课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

展示美国地形图、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及文字资料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及人口、社会经济条件。

使学生掌握流域开发地理条件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展示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小组谈论、引导学生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

小组讨论、扮演角色,谈谈你要投资开发的项目及原因或者应注意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使学生掌握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自我表现的能力。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成效

展示图片、资料,并进行小结。

思考田纳西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

以成功的效果,激励学生,要善于探究、解决流域问题。

思维建模

教师总结

完成学案的框图

思维拓展与提升,便于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

课堂检测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检测

学生完成检测

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知识迁移

布置课后任务:1.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辩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课后探究,写出结果

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第四篇:《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因为不论是从知识目标还是情感目标,以及学习方法和处理重难点上,都处理得比较好,课堂上学生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的与老师一起学习探讨着,《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的优点在于: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的学习,总结了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一般方法,然后应用到我国的流域当中,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学反思《《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环节安排的时间不够,学生讨论的不够充分,问题没有完全展开去讨论与回答。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重组讨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与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五篇: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中山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金万超

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水系、流域、干流、支流等概念。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通过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解析

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节课虽然是以美国的田納西河流域开发整治作为案例学习,但其重点并不是田納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要概括出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以前的中学教材很少将流域作为一种区域进行讲述,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较为陌生。因此,本节教材在介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前,通过一张图片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流域和水系的组成和特点。按照案例分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的一常规思路,本节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②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③流域的综合开发。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自然背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结出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探讨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整体性为原则,把握住“梯级开发”这个核心和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教材三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弄清了“流域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就不难理解。对于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在必修2和必修3前期的知识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流域开发,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图片资料,使其增加感性认识。相信只要落实好课标的要求,学生对流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实施

引入: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河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河流和流域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在区域整体性的层面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一)流域和水系

1、展示图3.12“流域和水系”: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和水系的形态,并补充介绍干流、支流、分水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图上判定河流的流向。

2、展示图 “流域的组成与环境保护”: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3.13分析一个流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重要性在哪里?生态保护的侧重点是什么?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流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3、过渡:我们刚才对河流和水系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形象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探讨一下怎样对一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田纳西河流域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田纳西河的发源地和汇入的河流,使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有个形象的认识。

2、展示“田纳西河流域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这样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进行怎样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及开发利用的方向。

3、展示“美国气候分区图”和图3.14“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并结合P50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①阅读图例,找出田纳西河流域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②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③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④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水资源发展农业?

展示“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和“广州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城市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探究思考:两地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什么降水季节分配不同?并引导学生P50思考1,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4、展示图3.15“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和图3.22“田纳西河流域电站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田纳西河的水系特点,并结合流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5、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流域矿产资源有何特点?阅读图例,找出流域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6、过渡: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在开发早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流域在开发早期出现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表现在什么方面?

2、完成P51—P52面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分析一个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墨累—达令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入手,结合人类的开发活动,讨论:①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②我们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3、过渡:每个流域的自然条件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流域的特点,怎样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呢?现在,我们就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探讨一下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明白要结合流域的整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发的核心在于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综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的核心是什么?

2、展示图3.19“田纳西河干流的梯级开发示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梯级开发?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分为几级?在每年的什么季节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为什么?

3、展示图3.18“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引导学生田纳西河流域在哪几个方面实现了统一的开发和管理?具体措施是什么?都带来了哪些效益

4、探究、过渡:展示“长江、珠江水系图”和“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引导学生找出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些河段?珠江流域呢?引出红水河的梯级开发。

5、P55阅读:引导学生明白,红水河河段的地理位置?红水河河段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红水河梯级电站建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五)方法总结

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思路:

(六)课堂小结

四、教学检测命题思路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和流域的开发建设:对本知识点的教学检测多以其他流域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能够从地形、气候、水系、矿产等方面入手分析给定流域的地理条件,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这些自然条件,该流域开发和利用的方向。对流域地理条件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思路是学生解题的重要知识基础。

2、流域综合治理对策措施:河流的梯级开发、具体措施和开发效益是命题的重点。一般是以某一流域的自然条件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该流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与治理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开发后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试题设计以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典型流域作为重点。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1张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精选)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