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建议(大全)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建议(大全)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建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 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笔者于今年暑期进行了一系列的。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建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 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

笔者于今年暑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工作, 先后走访了江苏德源药业、徐州医药卫校等多家用人单位及同行业学校了解医药企业对中药制药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听取了专业人士对有关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对资料进行总结和研究, 为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职业分析

1.1 专业对应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 (群) 及工作任务分析

1.1.1 主要就业方向

(1) 中药制剂生产岗位。从事中药制剂的生产及管理工作;药品半成品及成品质量分析、检验工作;车间生产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工作。

(2) 车间管理岗位。从事班组、车间及有关科室的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与生产技术的管理工作。

(3) 技术改造岗位。从事产品的生产工艺改革及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各类制药设备的调试、操作与控制工作;工作车间、工厂的“三废”治理工作。

(4) 新产品开发岗位。在产品小试开发中担任科研助手工作, 在产品生产的工艺设计与设备设计中担任助手工作。

1.1.2 次要就业方向

(1) 中药质检岗位。从事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分析、检验工作。

(2) 中药购销岗位。从事医药商品的采购、保管与养护、供应及销售工作。

1.2 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 (群) 及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2.1 知识结构

(1) 具有德育、法律、数学、文学、心理等人文科学基本知识。

(2) 具有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中药制剂生产所必须的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制药设备、GMP等理论知识。

(4) 掌握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检测所必须的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中药化学、药物微生物等理论知识。

(5) 熟悉有关药品质量管理、药事管理与法规、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 了解我国药品市场运作特点, 熟悉药品销售、购销的基本知识。

1.2.2 能力结构

(1) 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

(2) 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会话能力, 能借助工具书阅译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技术资料。

(3)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文字编辑和数据处理, 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资料。

(4) 能熟练地调试、操作和控制各类制药设备。

(5) 具有从事中药常见剂型的生产操作能力。

(6) 具有保持安全生产的能力。

(7) 具有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8) 具备药品的保管、养护能力, 能初步承担药品企业的购、销工作。

(9) 具有能初步承担药品企业销售工作的能力。

1.2.3 素质结构

(1) 思想道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 坚持为人民服务, 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吃苦耐劳, 乐于奉献,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能遵纪守法, 遵守职业道德。

(2) 人文素质。能诚实守信、谦逊正直、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 对胜利和成功有自制力, 对挫折和失败有承受力。

1.3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企业,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具有与我国医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中药制药专业知识、能从事中药行业的技术生产、质量检测、炮制配制、生产管理和购销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热爱劳动, 团结协作, 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4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标准, 至少取得以下一个工种的高级工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职业资格证书:中药制剂工、中药检验工、中药购销员。

2 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建议

2.1 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以中药制药岗位群分类为基础, 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 对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分析, 根据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本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计划。

基础课的设置以“必需, 够用”为度, 不要求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如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的部分内容整合为基础化学。至于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 应减去理论验证性实验, 保留单元操作实验即可。即使基础操作的不足也可等待专业课实训去弥补, 因为基础理论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 是为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在课时不充分的情况下, 应努力扫清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理论上的障碍, 使学生自己都能够看得懂专业课教材。既为专业课的“重实轻理”提供支持, 又有利于知识的再生和迁移, 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转岗, 继续学习的后发潜力。

加强计算机、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的联系, 例如,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引入医院管理系统、药房药品管理系统等软件, 加强计算机课程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的教学。

专业课的编排应彻底打破学科体系,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包括实践教学体系, 尽可能遵循职业工作的操作管理顺序, 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 减少理论课教学。因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操是立竿见影的实用技术, 是立马能够得到用人单位首肯的求职“敲门砖”, 也是高职人才区别于普高毕业生的标签。同时, 这种安排亦有学科本身的要求, 如中药制剂技术、制药设备与操作、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化学、制剂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课, 本身就是技术性质很强的学科, 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讲授技术工艺过程显然是吃力不讨好。专业课内容要精炼, 要把行业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融合进去, 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突出车间实训教学, 使学生有较强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的工作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 做到单元技能反复演练, 综合技能集中强化。集中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校内实训基地和车间进行生产实习或模拟生产实习, 如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提取与分离、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训练等;第二阶段在校外相关工作岗位进行的顶岗实习, 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两个层面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以一个高级操作工的身份到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参加实际工作,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达到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事有关生产工作的要求。

课程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主修与辅修双线安排, 增加综合素质养成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以及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变化。

2.2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实施引导式教学,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学习推动教学法, 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就业前景, 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启发式教学法”, 激励学生参与, 增强课堂互动,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采用“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最新行业动态、技术前沿, 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3 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制订本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完善其知识、能力标准评价体系, 建立使教师持续跟踪行业技术水平的激励机制。规定本专业教师每两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取得相关职业资格高级证书不少于1项 (教师下企业工作计划见表1) 。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重点培养1~2名本专业学科带头人;每年安排1~2名教师出国进修或合作研究;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内医药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同时, 加大专业内部培训, 每学期期末学生放假后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 安排系列专题讲座;制订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配带教老师制度。

针对专业师资队伍目前的薄弱环节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引进中药制剂方向理论知识高、实践能力强、有药品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来充实现有教师队伍;聘请药品生产企业中具有制剂生产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检测、药品经营管理等专长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织本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编写或修订本专业课程标准、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 指导毕业生就业等, 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 对教材进行及时修改。

2.4 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实践教学基地是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摇篮, 是高职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 也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的可靠保证。近两年来, 我校制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虽已有一定的规模, 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 应加强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专业设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必备的场地和其他资源条件, 为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生产任务、技能鉴定任务提供保障。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一是扩建、提升现有制剂实训中心条件, 引进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生产线, 增加常用生产操作设备的台套数, 强化学生中药制药技术的

表1教师下企业工作计划实操训练;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技术类别群进行分类, 要把相关大类的岗位集中起来, 针对岗位群对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设置。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灵活应变, 要留有发展空间, 不要全部占满, 在人才需求多的时候可以及时扩充。二是加强药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检测实训中心建设, 进一步加强检测实训项目, 尽可能按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 使学生不仅接受检测技术的训练, 而且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工作训练, 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经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便利条件, 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

除此之外, 应完善、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训 (实验) 讲义的编写以及教学准备工作、实训指导教师考核、学生实训 (实验) 技能考核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 对每个实践性教学项目, 原则上应该有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指导书、实训报告书、实训教学考核、实训教学总结等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 学校还应加强与周边医药企业的联系, 结合双方需要, 充分发挥双方优势, 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 完善学校校外本专业的参观实训点、顶岗实训点, 建立多层面的校外实训基地。

摘要:文章对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分析定位, 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专业师资、实验实训等方面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牛陇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观的基本理念[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3] 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