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篇:网页设计理论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题四: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它是书写教案的说明和前提,也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教学计划效果却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因各种原因属于备课或匆匆忙忙地备课,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的有些教学设计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要么应付学校的检查,要么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涵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操作需要而设计的系统研究规划、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它属于围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及媒体材料设计等。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筹划,从而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材料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一个教学目标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内容载体——教学计划,被确定以后,自然就要设计一个符合这一计划内容的教学程序,然后再根据各段程序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设计”。它就是实现和连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的生命线。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是广大教师重视教育与实施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计划大致可分为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学期教学计划为例来看看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资助你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以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提供可能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是有必要的。从学科教学来看,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目的的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等。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学生习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从而将每个想法落到实处。下面以学期教学计划来进行讨论。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构成
1、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2、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3、对本学期的材料内容、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析;
4、提高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教学课题的课时分配及进度;
二、制定学期为教学计划的要求
1、教材分析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备课清楚、知识全面。
2、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方面:要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3、教学重点难点方面,重点、难点要分开。可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4、在教学措施方面: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在教师对新课标,教材的准确性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标扣本”,又要“有所创新”。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在课时和教学进度方面:一般应根据新课标的规定进行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它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的计划与准备,任何教学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有效的进行,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对于教学计划与准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前对教材的钻研是否融合贯通、理解透彻;是否能吃透《课程标准》精神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重点,并能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是否适当;是否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条件,灵活
选择教具制作课件,对教具、课件如何准确无误地演示,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体现生活化,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案的编号是否注意层次安排、衔接紧密、框架明晰,并密切内在联系;对于板书的设计是否规范,简要等等。因此,教学计划很重要,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的精心计划与准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备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曾误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分钟,由此看来备课对于每个教师上好每堂课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常称这一过程为备课。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理论。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群体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固定的格式、工整书写、但却缺乏反思与修改。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备课本上写的东西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导处等管理机构的检查,按部就班,陈旧老套,缺乏教师的思考。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将大多数备课的时间用于书写、用于文字的堆砌,缺乏思考和原创,实用价值不大,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很
显然,这样的教案是“死的”,这样的备课是无效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备课也亟待注入新的活力。
备课的主体是教师,现在的备课方式实用吗?备课管理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备课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得问问老师们。为此本人做了相应的调查,看看一线教师的有效备课形式。
(一)
来自一线教师的备课调查就
就我自己而言,我们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形式(电脑打印稿),但我们觉得工作量很大,且容易造成浪费(主要是指打印纸张式相应的耗材)。我想我们身边有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如课善于利用,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的教研课教案设计精彩,如能让大家借鉴,一方面节约备课时间,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另外“翻写”名家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领导能否考虑将老师们辛勤劳动的备课成果集中形成资源库,如将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体育教师,17年教龄)
在网络上大量搜索资料,(主要是上课的背景资料和同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思路,主要是关键环节的提问以及需要学习讨论的问题,将自己的思路写在书上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
(体育教师,7年教龄)
资源共享+结合本班学习实际+自我反思。第一次备课:由于一个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同,因此,备课资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级统一购买,网上教案资源共享。资料相对集中后,用打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课前教师要二次备课,要祥细批注和修改,增补删改,有些甚至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合并课时或者另外选择重备,并二次备课:课后应有本课的反思,以及借例分析,还要对课后练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案和上课的策略。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体育课一般按项目来备课,如“立定跳远”,就备这个项目单元的课,而不是分节去备,因为各班情况不一,分课时备课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实施,而应根据各班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去上课、实用、操作性强。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生”还需加强。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所教班级多,而且可能每学年遇到教学班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学生情况不了解清楚,就备不出高质量的课,这样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认为对刚接到的新班可否采用超2—3时的备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以免做无用功。等教师和学生都相应适应、了解后,再超周、超月备课资源,再进行个性修改,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体育教师,12年教龄)
共同搜集优秀的教案(如名家名师发表的教案),学习、借鉴,再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一些修改、调整、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各单元的重难点,再各自针对各班到个人的特点进行修改。
(体育教师,6年老龄)
目前提倡集体备课,它集体每位教师的智慧,精心设计教案,也减轻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但有的学校规模小,教师少,集体备课的条件并不具备。教师应去教学实践中,发现备课的不足,及时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随着工作和教龄的增长,自己的教案也逐渐丰满和完善。实际上,最利于学生发展提高能力的教案,才是最佳选择,不应拘于某一固定的备课方式。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我认为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再现出该学科的特点,强调出课堂的重点,同时注重学生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接受课堂知识,利用课堂知识解题。
(体育教师,16年教龄)
目前的备课是各自为战、教师多在应付检查,缺乏针对学生的备课,多以教师为中心。我主张切实落实集体备课,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二)
备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以上摘录了一些集体备的看法,每个人的意见不同,如借鉴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有的教师赞成,有的却反对,有的赞成集
体备课,有的却认为个人深钻教材才是优秀教师成才之道。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那些困惑。
1、备课不是为了“好看”。
备课是为了明确教师们上课思路,是对课堂的预设。备课是为了教师们上课,而不是为了“好看”!许多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往往提倡教师书写工整,备课详细,甚至用备课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这样的检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导向。
2、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课。
体育教师由于所带的班级较多,一般情况下都是超工作量,除了上课以外,还有训练队的训练时工作,学校群体活动工作等等,能够在上班时间挤出时间备课的教师不多,而下班以后,教师们身心俱疲,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奖大量时间用于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别人的备课教案,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打印后应付学校的检查。
3、教师的备课无用
有一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
4、集体备课的误区
有些教师非常依赖于集体备课,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应形成打印稿供大家共用。有些学校形成了“教师一人备一个内容,大家合起一共用”的格局,并把这种现象冠之以“集体备课”的称谓。这样
的备课方式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把“备课”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
5、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即所谓的“补差”。却没有深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知识或能力的缺失。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
从教师们的备课记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们对备课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的一些矛盾。因此,为了实现教师的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备课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好备课的指导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是把握如何备课中的各个环节。 三是控制好备课的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有效备课的认识,争取做到首先是“备而能用”。即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最后是“有利于学”。即让学生觉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第二篇:突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突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教学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还有“生物进化”这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新内容,有些比较难,要求比较高。从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上说,有几个伟大的事件,包括细胞学说的建立、进化论以及从孟德尔开始直至上世纪后期分子水平上遗传学的发展三大问题,我们这个模块就涉及了其中两个方面。因此从科学史的角度上看,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个内容。
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两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认识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能运用达尔文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思路
第一阶段:利用突变频率对群体中突变个体数量进行计算,促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所形成的新性状在群体中出现的原因和过程。这些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第二阶段:通过学习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理解为什么说“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在这一阶段里由教师讲授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并做相应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怎样选择保留了具有有利性状的群体,而不是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
难点突破:
难点1: 基因频率的统计、计算。
通过交待基因库的概念,引出基因频率的调查、计算。
“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但是不可能逐一去测定这个种群每个个体的基因。因此,只能抽取种群中一小部分个体进行测定和计算。这一小部分个体的抽取应该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随机抽取。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小样本才能反应大群体的情况。
例如:在一个有50名学生的班级里,有7名姓王的同学。我们可以说:这个班级中姓王的同学占14%。因为在编班时姓氏不是分在哪一个班的条件,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全年级、以至于全校姓王的同学大约占14%。当然,当你具体去调查第二个班时可能会发现姓王同学的人数高于这个数值;而第三个班又可能低于这个数值。可能当你调查了全年级的人数时,所得到的数值才会比较接近全校的数值。这就是说,在做抽样调查时,要注意抽取的小样本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不利于测查、太小不能反应大群体的特征。
种群基因频率的调查与此相似。在抽样调查时,随机抽取种群中的若干个体,形成小样本。然后逐一测查样本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最后计算出基因频率。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每个个体都会含有与调查有关的两个基因,在计算时要考虑到二倍数的关系。”
为了配合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教师应在备课时准备好两个相似的题目,一个作例题,另一个留给学生做巩固练习。
难点2:“群体中突变基因数的计算”是一个看似不难的难点。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明确一些基本情况、明确每个数字的单位和含义,不能只要速度,不要效果。
首先,对课文中“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这句话要讲透。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但是只有能够进行分裂的细胞才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并不是一个生物体的全部细胞都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会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基因突变才会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如果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可能性是十万分之一的话,在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中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是:2×104×10-5=20% 。如果一个个体只产生一个配子,对一个约有108个个体的中等大小的种群来说,假设雌雄比是1:1,假设全部配子都结合成合子,假设全部合子都能顺利发育为成体,这个种群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可能产生带有突变基因的后代是:20%×108÷2=107 。
因为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所以这些后代的变异基因并不一定能表现出来。突变的隐性基因还需要经过若干代才会表现出来。只有明确计算的过程和假设的条件,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计算的确切含义,从而真正理解基因突变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总结提高: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进化的方式不仅有渐变的方式——如达尔文所提出的,也有以爆发产生的方式出现的生物。
第三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一、导言(更新观念) 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案例: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掌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2.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别
备课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在理念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明确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 教学大纲以教师及教学为主体。规定教师怎么教?教什么?
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差异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 ↙ ↘ 教科书 ← 教师 学生 → 教科书 ↘ ↖
学生 教师
二、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根据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4、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5、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6、应规划学生除教科书之外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科书、分析学生、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等环节。
四、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课程标准的体例和结构
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三部分组成。有些学科的课程标准,还另设有实施建议部分。
前言,主要包括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一些学科的课程标准在修订后,亦增加此项内容)等内容,对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中,“设计思路”中对内容标准的诠释,实际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课程目标”,包括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其中的“三维目标”,概括了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需要具备的学习基本技能;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主要的认知途径,需要运用的基本学习方法;应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宏观指导的作用;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提供必要的参考。
“内容标准”涉及具体的学科课程内容,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具体知识。
在表述方式上,学科的“内容标准”一般在每个学段前,有一段对“内容”的描述。主要涉及本学段所学内容的整体框架、线索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对教师准确把握整体知识的范围、结构,每个知识点在整体知识中的位置、地位、功能和作用,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内容标准”中,对每一学段还设定具体的“内容标准”。一般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的,实际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学科课程标准在对具体的“内容标准”的表述中,多使用一些行为动词,将“内容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使用这些行为动词,旨在明确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程度。 识记层次
识记层次,多使用知道、了解、列举、简述、讲述、说说等行为动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学科知识。
学生学习这个层次的知识,仅需要掌握知识的本体内容,属于知识层面的学习。 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多使用概述、理解、掌握、说明、阐明、解释、归纳等行为动词。是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后,应该进一步深化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这个层次的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本体内容,还应该深入到知识的本质、内涵、属性等,属于技能层面的学习。 运用层次
运用层次,多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或探索、体会、会用、讨论等行为动词。是学生在达到前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该拓展和延伸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这个层次的知识,需要迁移和运用识记层次、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方法,对知识的本质、内涵、属性等进行实践性学习,属于实践层面的学习。 2.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自2001年起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原有用于指导教学的学科《教学大纲》,更改为学科《课程标准》。其中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为三维目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三维目标” 是为学生制订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达到和实现这些目标。 “三维目标”的关系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他二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也是实现其他二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 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需要具备或运用、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
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将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其中,第
二、第三层次的学科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定,首先需要界定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类型。
关于知识的分类,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常见有显性知识、技能知识、表现知识、经验知识等。
当代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从方法论的角度,又将知识分为理性知识、实证知识、实效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7-9年级)学段,因学科专业的不同,知识的分类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按属性划分,大致可分为:事实类知识、技能类知识等。 事实类知识,或称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内容、变化和发展、原因、状态等,多具有描述的特征。
学习事实类知识,需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选择恰当的认知角度和方法的能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客观认识和评价的能力、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等。
技能类知识,或称程序性知识,它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及策略的形成,以及行为和情感体验等。 学习技能类知识,需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审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质疑和解析的能力等。 共性能力
识图(读图)能力、阅读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或书面表述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可以借助的认知途径和认知过程,应该采用和掌握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实际是学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也是掌握知识的过程。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借助于必要的手段、媒介和方式。 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工具。 过程与方法的关系 看书——默读、速读
看书(材料)概述——默读、速读、提炼、口述
看书(材料)回答问题——默读、速读、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口述
交流(师生、生生)——口述、分析、辨析、判断
研讨——分析、归纳、综合、探索、质疑、概括、辨析、判断、推论 实践(实操、体验感知)——分析、归纳、总结、综合、对比、质疑、联系、概括、辨析、判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是一种心理活动,必须经过亲身的体验、感悟。
在生成过程中,外因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外因(如动人的事迹、生动的描述、真实的情景或再现等)刺激和感染情绪;随着情绪的起伏和震撼,通过感动、体会、感受、理解等心理活动,经过价值判断,逐步获得对真谛的感悟,进而形成特定的认识,产生特定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在从感染到感悟的心理生成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揭示本质、实质、精神、内涵)是重要的外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定的原则
1.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规律,不能超越、随意拔高。
2.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合知识和内容设定目标。 3.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发掘其内涵,分析能够实施思想教育基本要素。
4.不应求全,应选择教学内容中最具代表性或最典型的教育要素,设定一项或两项具体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设定 情感
认同感、同情感、怜悯感、憎恶感、自豪感、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美感,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等。 态度 探索创新、求真务实、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真理与谬误、科学与愚昧、正面与反面)、崇尚科学、不畏强暴、不惧怕困难和挫折、尊重事实、尊重文化差异、尊敬他人等。 价值观
健康积极的人生理想,正确理解、认识人生、生命的意义和事物的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
五、分析教科书
分析教科书,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分析教科书,不仅要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应分析每一课的结构、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1、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7-9年级)学科教科书,体现了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普及性,是指教科书的编写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教科书编写的内容,是学生今后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国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基础性,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教科书的编写,立足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二是教科书的编写还考虑到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或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以及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打下基础。 发展性,亦有两个含义:
一是教科书选取的内容,尽可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
二是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以使技能在一个学期或学年内,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2.教科书编写的特点 编写体例:学习单元。 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强调“三贴近”原则 可读性强
吸引学生参与的活动设计 为学生提供体验感知的实践活动 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一、正文(大字)与阅读材料(小字)的关系。
二、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三、课文与补充资料的关系。
四、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的关系。
五、师生同用一本教科书的关系。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下
六、分析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否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教师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1.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多喜欢形象、直观的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习惯于形象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认知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思维的重要特点。而抽象思维则是他们的弱项,至于逻辑思维更是他们不容易做到的。 尽管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比较简单的迁移、分析、梳理、综合、质疑、判断、语言组织等思维活动,但多局限于重复、模仿。思维的维度和空间较小,如遇较复杂的分析、评价、判断,特别是需要一定的思维跨度时,往往不知所措。
初中学生还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往往是朦胧和浅显的。有时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表现出不确定性。 2.学生消极、被动学习的根源
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绝非是学校教育的结果。究其根源,则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我国是一个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文明古国,农业生产与自然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收获。在长达7千余年的生产实践中,古人们一直在不断地观察和探索自然的变化,总结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遂成为指导后人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重视经验,因此也成为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对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经验教育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中国传统经验式教育的方式和特点
经验拥有者:“吃的盐多”、“过的桥多” 经验传授方式:口授笔传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听话” 迷信权威
“经验式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口授笔传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教书匠、读书郎 听话——听讲 消极、被动
“经验式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经验式教育,即“听话”本身无可非议。家长用自己的经验,即“话”指导孩子成长,避免出现偏差或意外,以此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出发点是积极的。
问题在于,“话”作为经验,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并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有益的。而“听话”者由于没有经过自己亲身的体验、感知等实践过程,往往对“话”只是听从,并不能真正理解“话”的内涵和真谛。“听话”的实质,是被动、盲从。 “听话(听讲)”对学习的影响
由于没有获得对知识(经验)的亲身体验、感知,只能“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因缺少对知识(经验)应用的实践机会,不了解如何应用,更不会在实际中应用。
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丧失学习的兴趣。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体验、感知和实操等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和环节,也是实现理解记忆的重要途径。
应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创设直观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
七、设定教学目标
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依据,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设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一、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的类型,设定学生应该运用的学习技能,认知的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可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教师在设定目标时,既要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也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三是目标设定必须具体化、细化,切忌空话,更不能随意拔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须十分明确,真正能够达到和实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亦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
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 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难点绝对不能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尤其是学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困难等,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属于知识的范畴,需在知识的层面上确定。
教学难点,属于认知的范畴,需在认知层面上确定。即必须依据学生在分析、理解时的难度,亦即学生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确定。
对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每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一致的,难点则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3.课程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关系
课程目标中的“知识”,应与教学的重点一致。 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应与教学的难点一致。
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应体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八、精选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
在充分利用教科书材料的同时,有必要再精选一些材料,使其起到补充教科书材料不足,或弥补教科书材料单
一、抽象、静态等缺憾,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 应注意几个原则:
一、必须精选。
二、针对学生学习和认知的需要,认知的特点和规律。
三、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
四、选用的材料需配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九、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式,组织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等。
1、讲授式
讲授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的分析和讲解,将一个抽象、艰涩的概念或曲折、繁复的情节,比较生动、浅显、线索清晰地告诉给学生,很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较少,无法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知,不利于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是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材料,或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研讨等方式,完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学习,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研讨活动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活动,能起到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学生实际获得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直接接触和尝试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作用。
3、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即学生探究性学习,系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个问题进行较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己完成对问题的认识、分析、理解、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或产生自己观点的准备和认知全过程。不失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但学生自己在完成包括收集资料在内的学习和认知全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其中,先期的准备工作,即材料收集,常受所在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及设备的制约,或家庭条件的限制。故学生要独立完成探究式教学规定的学习任务,是有很大难度的。
十、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
教学过程和活动,是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课堂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组织教学的程序和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程序和环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必须关注学生如何学。
1.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活动 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设计、编排,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与教学目标相统一。
二、教师在设计、编排教学过程时,应根据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体例结构和编排顺序。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资源,尤其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的材料,一定要通过安排学生活动的方式,发挥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认知和训练、掌握学习方法、技能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提供的补充材料,应与教科书已有的材料在学生阅读的技巧、审视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认知的方法、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要有所区别。
2.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
常态(常规)的教学过程,主要由导入、内容讲解、组织课堂活动、小结等环节组成。 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不仅作为教师讲授新课的铺垫,即为进入新课学习提供背景,还应具有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功能和作用。
设计导入时,可以采用具有形象直观、典型特征鲜明、外观奇特的形象资料,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迁延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思维。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力。 内容讲解
教材内容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也是一节课的核心。 初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和环节时,不仅需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力求将知识“讲活”,还要借助于直观、想象的教学手段及教具,呈现具体、形象的知识本体。也可以使用表述性、情节性强,记述清晰的第一手材料,向学生展现一个可以感知的知识。 组织课堂活动 阅读与归纳 置疑与解析 质疑与解疑 分析与讨论 换位思考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对一个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维和认识时,方法和技能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根据让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或几种方法,如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演绎等。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具体指导学生在运用这些方法后,产生自己的结论和认识。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总结。通常是对一节课所授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进行线条式的梳理。以使学生在已经学习和认知的基础上,理清头绪,把握重点。 在教学的这个环节上,吸引学生的参与,实际也是对他们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一种训练。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的能力,学习的水平,通过积极的引导,将教学的这个环节交由学生完成。使他们既重现和复习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又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一次训练的机会。 课堂练习或作业
课堂练习或作业,既是教师随堂或课后检测、评估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践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设计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原则
1.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既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检测对本课涉及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2.摒弃用课文原文作题干,让学生抄书的做法。建议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问题。 3.题型应多样,尽可能不用填空、单选题。
4.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应该逐渐增加分析、判断、评价等客观题。
5.对一种学习技能或方法,应该在一个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使他们能熟练应用。
第四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
a、 教学理论 b、 传播理论 c、 系统科学方法
d、学习理论 ABD
2、下面哪种工具是网络下载工具( )
a、 迅雷 b、 网络蚂蚁 c、 网际快车
d、 Emule ABC
3、下面几个软件中,是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的是( )
a、 Photoshop b、 暴风影音 c、 Acd See d、 画图 ACD
4、以下哪几种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文件( )
a、 wav b、 mp3 c、 psd d、 mid ABD
5、下列关于逐帧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逐帧动画是把一系列的图形或文字放置在一系列关键帧中形成的动画 b、 逐帧动画的制作比较简单和省时。 c、 逐帧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动画的每一帧都是关键帧。 d、 逐帧动画对动画中图形对象的控制功能是最强大、最有效的。 ACD
6、教师需要一些图片资源来辅助学生理解,那么以下可用的是( )
a、 mpg b、 jpg c、 bmp d、 gif BCD
7、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 )
a、 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 b、 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c、 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d、 学生的协作程度 AD
8、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a、 设计学习任务 b、 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c、 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d、 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ABCD
9、下列哪几项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
a、 资源的开发 b、 教学的设计 c、 资源的评价
d、 资源的应用 ABCD
10、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教学资源,所得搜索结果通常由以下哪几部分构成( ):
a、 网站站名
b、 查询路径 c、 包含关键词的内容提要
d、 网址链接 ABCD
11、学习任务的来源可以是( )
a、 对已有教材的重新开发 b、 对已有课程的重新开发 c、 真实生活,与生活相关事件 d、 当今世界上和历史上的重大问题 ABCD
12、张老师时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他非常希望这些文章能与他人分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享。为了能让访问者在网络中对自己博客中的文章进行方便的查找,您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
a、 给自己的博客设置一个漂亮的模板;b、给自己的日志添加详细的分类;
c、 给自己的博客添加大量的友情链接;d、在自己的日志标签项添加适当的关键词。BCD
1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含哪几部分( )
a、 学习资源 b、 学习工具 c、 协作交流平台
d、 学习评价 ABC
14、下类哪种类型属于Flash中的符号(也称为元件)( )
a、 图形 b、 按钮 c、 音频
d、 影片剪辑 ABD
15、使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图表后,可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 ):
a、 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而保持图表的数据不变 b、 修改图表标题的内容 c、 修改图表的插入方式 d、 修改图表的类型 ABD
1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背景如果是黑色,则文字应尽量使用反差较小的蓝色或灰色 b、 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幻灯片的背景应增加多种风格,使幻灯片更具吸引力 c、 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适当设置超级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轻松跳转 d、 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应将课本中的内容尽量详细地包含在课件中,使演示文稿更完整 ABD
17、资源管理是对资源进行( )的操作。
a、 检索 b、 存储 c、 归类
d、 维护 ABCD
18、根据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 c、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涉及两个领域,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教与学的过程领域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领域属于无形的智能技术。 d、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ABD
19、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类型包括( )
a、 知识与技能 b、 理解与记忆 c、 过程与方法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CD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20、关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够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 b、 能够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c、 能够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 d、 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ABCD
21、灯片制作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b、 ?色彩搭配适宜 c、 动画要多,声音要多,文字要多 d、 注意画面的美观,风格统一 ABD
22、老师经常利用MSN Messenger与北京的一位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下面有关王老师对MSN的应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他可以给课程专家发送邮件,但必须首先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 b、 他可以利用MSN将自己的备课记录以文件的形式发送给学科专家; c、 他可以和课程专家语音聊天,但不能与多人同时在线讨论; d、 应用MSN时他无法知道自己的邮箱是否有新邮件。 ACD
23、进行声音采集的时候,为了提高录音的效果下列那些做法是正确的( )
a、 录音环境要安静,避免录制过多的噪音 b、 录音时,距离话筒不能太远,否则可能录制的声音音量太小 c、 录音时,尽可能的贴近话筒获得更好的音质,以能清晰听到呼吸声为最佳 d、 在录制开始后,应先录制一段空白,用于降噪时的噪音采样 ABD
24、下面软件中,是常用课件制作工具的是( )
a、 Flash b、 Authorware c、 Access d、 Dreweaver AB
25、以下属于博客功能的是( )
a、 信息发布 b、 信息管理 c、 信息共享
d、 信息交流ABCD
26、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错误的说法是( )
a、 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 b、 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 c、 信息技术水平高的老师没必要 d、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AC
27、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教学资源时,需要经过的步骤包括( )
a、 确定合适的搜索引擎 b、 选择合适的关键词 c、 应用合适的语法规则 d、 甄选合适的搜索结果 ABCD
28、下列关于采样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采样率越高,音频的质量越差。 b、 采样率越低,音频的质量越好。 c、 采样率越高,音频的质量越好。 d、 采样率越低,音频的质量越差。 CD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29、包含有具体内容的帧为关键帧。具体内容可以包括( )
a、 图片 b、 文字 c、 按钮
d、 声音 ABCD 30、下面关于电子邮件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字信息,也可以传递其他格式的文件 b、 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速度快,成本低,因此适合教师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 c、 申请电子邮箱时,生成的邮箱地址是唯一的 d、 一封邮件可以同时发送给多名接收者 ABCD
31、通过日志管理能够实现( )
a、 指定日志网址 b、 添加日志分类 c、 修改、删除日志
d、 将日志按一定顺序排序BCD
32、关于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采用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教学 b、 凡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所进行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工作都属于教育技术工作 c、 教育技术只涉及教与学的过程这个无形的智能技术领域 d、 教育技术是应用教育规律,采用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 ABD
33、教学过程流程图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教师与学生的活动 b、 教学媒体的应用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组织顺序 ABCD
34、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模拟实验是多媒体的一项重要用途,下列适宜用多媒体手段模拟的试验是:
a、 反应时间过长的实验 b、 不易用肉眼观察的实验 c、 操作过程简单的实验 d、 原料有毒的实验 ABD
35、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优势在于( )
a、 电子邮件发送时间短,成本低 b、 反馈速度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c、 有利于师生在异地辅导作业,交流思想,互相协作 d、 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时所需的工作量较大 AC
36、把收集、加工、和管理学生的信息作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作的原因是:( )
a、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各种信息,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 b、 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c、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d、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ABCD
37、制作网页时,科学规划网页的做法是( )
a、 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b、 色彩搭配适宜 c、 一个网页多个主题 d、 用好超级链接是使网站结构合理有序,网页美观、简洁的关键因素 ABD
38、学习工具按照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不同,可以分为( )和( )两类
a、 认知工具 b、 资源工具 c、 效能工具
d、 绩效工具 AC
39、下列陈述中,哪几项是Photoshop作为工具软件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理由?
a、 为了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 b、 多媒体视频教材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c、 采用图像辅助教学 d、 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ACD 40、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
a、 在博客上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作业布置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教学信息 b、 在博客中可以通过“日志分类”,管理信息和资源 c、 在博客中可以共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d、 在博客中可以与他人进行信息与思想的交流。 ABCD
41、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包括( )
a、 PSD b、 GIF c、 JPEG d、 BMP ABCD
42、假如你是一名学科教师需要从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资源,你会从以下哪几个角度对搜索到的资源进行评价。( )
a、 教育性 b、 科学性 c、 精简性
d、 艺术性 ABD
43、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分为( )
a、 听觉媒体 b、 综合媒体 c、 视觉媒体
d、 视听觉媒体 ABCD
44、下列哪几项提供搜索引擎的功能( )
a、 谷歌 c、 百度 ACD
45、教师在利用Flash制作课件时,会用到很多的实例与符号(也称元件),对于实例与符号的关系,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修改符号的属性不会影响实例的属性 b、 修改符号的属性会影响实例的属性
c、 修改实例的属性会影响符号的属性 d、 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ACD
4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a、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风格要一致 b、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要醒目 c、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链接要合理有效 d、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内容要简洁 ABCD
47、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 )
a、 生理特征 b、 心理特征 c、 初始技能
d、 终极技能 CD
48、教师收集与组织学习资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
a、 收集学习资源的目的要明确,且与学习目标相吻合。 b、 学习资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拓展性学习。 c、 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大量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浏览。d、 资源中所包含知识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 ABC
49、音频辅助教学具有的教学功能包括( )
a、 再现声场 b、 渲染气氛 c、 创设情境
d、 提高学习兴趣 ABCD 50、收集学生信息的方法可以是( )
a、 测验法 b、 访谈法 c、 成长记录法
d、 问卷法 ACD
51、学生一般特征主要包括( )
a、 生理特征 b、 心理特征 c、初始技能
d、 终极技能 AB
52、关于教学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学设计是智能技术 b、 教学设计强调系统方法的应用 c、 教学设计与平常所说的“备课”没有区别,但是它更强调系统方法的应用。 d、 教室环境的不同影响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 ABCD
53、关于电子邮件地址,正确的是( )
a、 用户名是为申请电子邮件地址时所取的名字 b、 @表示at(在)的意思 c、 在申请电子邮件地址用户名时,可以自由取名 d、 @后为电子邮件箱所在服务器域名 ABCD
54、下列关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b、 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c、 学生自由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组成小组 d、 在时间安排上应综合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学习活动 ABD
55、Flash课件制作完毕,经常需要将课件进行发布以后再提供给教师或是学生使用,Flash软件可以发布下列哪几种格式的文件( )
a、 swf b、 jpg c、 html d、 avi ACD
5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a、 应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与优化教学活动过程。 b、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呈现内容提纲,以增强讲解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c、 在教师演示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提供直观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形象化认识。 d、 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与探究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动机。 ABCD
57、教师建立的个人网站能够实现下列哪些功能?
a、 收集与管理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 b、 发布课程安排 c、 进行作业布置 d、 展示个人风采ABCD
58、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该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特征( )
a、 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b、 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上,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 c、 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单元学习和综合学习为主 d、 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 ABCD
59、Cool Edit Pro的特点包括( )
a、 支持音频的播放 b、 支持音频的转换 c、 支持多种格式的音频文件
d、 支持音频的录制、编辑 ABCD 60、博客建立后,下面哪项属于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博客进行的操作( )
a、 设置模板 b、 添加/修改日志 c、 添加友情链接
d、 修改博客地址 ABC 6
1、以下可以作为师生间的实时交流手段的是( )
a、 网易POPO b、 BBS c、 MSN d、 QQ
ACD 6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SD是Photoshop的源图像文件格式,能够保存图像数据的每一个细小部分,包括层、附加的蒙板通道等内容,但文件所占空间大。对于正在制作和以后需要继续编辑的图像,要采用PSD格式。 b、 BMP是一种常用的矢量图像文件格式。其特点是无损失压缩,能使用户节省磁盘空间,而不牺牲任何图像质量。 c、 使用JPEG格式保存的图像经过压缩,可使图像文件变小,但会损失数据信息,故在印刷时不宜使用此格式。而对于作品存档或发送给他人以及用于网页的最终图像,JPEG则是一种完善的格式。 d、 GIF是一种常用的有损压缩格式,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可用于存储真彩色的图像文件。支持透明背景,可以较好地与网页背景融合在一起。但是GIF格式最多只能
仅供参考
综合教育技术 多选题
处理256种色彩。 AC 6
3、下列关于发布个人网站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将自已的网站发布到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 b、 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将自已的网站发布到本地机上 c、 发布到本地局域网内的个人网站不能供别人访问 d、 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利用FTP软件进行上传 ABD 6
4、下列可以作为学生协作交流平台的有( )
a、 FTP b、 BBS c、 E-Mail d、 Blog BC 6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外显的行为术语阐述学习目标,能将学习结果表述为一系列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其更加清晰明确。 b、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不能游离其外。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学生对待事物的基本看法与倾向性的要求。 d、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ABCD 6
6、下面关于电子论坛和即时讨论工具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论坛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异步交流 b、 即时讨论工具需要用户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 c、 电子论坛是由一人发贴提出问题,由登陆论坛的其他人针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d、 即时讨论只方便两人之间进行讨论 AB 6
7、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两个主要领域:( )
a、 教与学的过程 b、 教与学的原理 c、 教与学的资源 d、 教与学的规律 AC 6
8、在博客日志中使用日志标签要注意( )
a、 标签应该是常用词汇 b、 标签要简单精练 c、 标签不能和日志题目重复 d、 标签要体现文章特点 ABD 6
9、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a、 教学内容 b、 学生的认知特点 c、 教学目标
d、 教学活动ABCD
仅供参考
第五篇: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摘要: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机制的解释各有不同,它们对教学设计也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字: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论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教学设计模式更加多样,其基础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学习理论就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那么,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习理论有对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影响呢?
1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相关定义 1.1 教学设计
在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中,由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还有学者提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1]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工作对象是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构成的教学系统;强调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
1.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也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1.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2.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是在批评联结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最初是沿着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现象主义的研究途径,另一条是实验心理学的途径。作为认知派学习理论的鼻祖,格式塔心理学家采用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猿猴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有机体的学习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组织作用达到“顿悟”,从而建立与新情境相应的“完形”的过程。布鲁纳、奥苏贝尔大致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方式或途径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操作活动(主要是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奥苏贝尔则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同化活动将材料纳入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加涅力图将联结派与认知派调和起来,用一种折衷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的学习。他富有创建地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条件等重要观点,使认知观点得以确立。
1.2.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它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其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等情感因素,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反对行为主义对人的机械化,认为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主义虽然注重人的内部信息的加工,却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的影响。理解人的行为,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改变人的行为,也必须先从情感方面入手。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1.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2.1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主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支配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观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评价方面。
2.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模式上。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就是基于行为主义提出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肯普模型”。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教学设计者力求在实验室情境中对一个一个的独立变量进行研究,通过数量化的统计验证从而做出推断和控制。最初人们认为是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过程而导致新经验的产生,这一认识促使教学设计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套程序性教学以促进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从而使学习有效地发生?
在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中。程序教学的步骤是:首先,确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其次,小步子呈现信息。将刺激物比如教材分成许多个小片段,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步步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两个步子之间依次增加的困难是很小的。再次,学生对刺激物做出积极的反应和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即时的反馈。假如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给予奖励或者表扬以示强化,鼓励学生有信心去解决下一个问题;假如答案是错误的,教师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解题,一直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问题。可见,教学过程完全是教师程序讲授的过程,学生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2.1.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类似,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也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模式上。加涅吸收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的优点,提出了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史密斯—里根模型”。
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产生影响时,教学设计者从纯实验室环境中走出来,开始关注教育情境中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运用理论推衍的方式。此后又引发了一个新的教学设计问题:怎样才能设计一种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者认为,与其说教学目的的实现是旧知识的引申,毋宁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的,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认知愿望、情感的要求。因此,上课伊始,具有认知主义观点的教师不是先要复习旧知识,然后开始授新课,而是先把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摆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然后追索旧的知识和经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而且他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不断产生和爆发思想火花———顿悟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 2.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学习,它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与认知全部投入学习活动。这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这充分展示了个体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这意味着学习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说明学生自己对有意义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只要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中心地位,他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自觉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也被称为第三代教学设计。其在看待知识、学习者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对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提出了挑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促使教学设计者关注怎样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习者构建对事物的意义理解,此后,教学设计者又从本体论转向主体论,研究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角色转向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2struction)。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协作、讨论过程中当然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结束语
从上述不同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观的综述中我们发现,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具有影响与制约的作用。还可以发现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其相应的教学设计思想也日趋丰富,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理论本身并非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它的许多结论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得到的。因此,教学设计作为一门联结教学实践的应用性学科,不可能找到一个成熟的、包罗万象的学习规律作为惟一的理论依据,除了对不同学习理论作科学分析、选择外,还必须从别的学科领域中汲取营养。 4参考文献
【1】 李克东&谢幼如. 多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上)[J ]. 电化教育研究, 1990; 【2】施良方.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赵丽霞. 学习理论流派及其教学设计观(D).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4】余胜泉等.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 【5】屈林岩.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1;
【6】李林英, 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R). 信息技术环境构建和教学运用, 2009-06; 【7】谭敬德等.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8;
【8】文冬&杨九民.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2; 【9】李芳. 从学习理论的发展看教学设计的嬗变(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12; 【10】李音. 浅谈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9;
【11】刘志华.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9; 【12】邱婧玲.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综述(J). 河西学院学报, 2008-10; 【13】 刘志华&李金碧.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2; 【14】费振新. 建构主义与传统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比较(J). 常熟高专学报, 2002-11; 【15】姜和忠&徐卫星. 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考核(J). 江西教育科研, 2001-11; 【16】 潘勇&张伟平.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研究(J). 软件导刊, 2007-04; 【17】何克抗. 建构主义信息技术革新高校教学的理论基础[R ]. 1997 年香港“教学技能与教学技术学术会议”特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