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水资源的现状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水资源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安丘的水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
安丘市东埠中学 九年级16班 张子金
本月我到汶河沿线地区开展关于安丘水资源情况的调查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进行调查活动,也是第一次如此细致的调查安丘的水资源情况并深入的思索着关于水资源的种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的问题是水资源的短缺。
拿山东省来说,全省几乎所有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旱情。不少城市达到重旱,其中就包括潍坊市。潍坊市的最大水源地峡山水库的大部分已经干涸,库底也变成了一片草原。在汶河上的牟山水库也因长期的干旱,在2015年就已干涸了,为了支持市内用水,只能在水库附近打井,用地下水来支持用水。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旱越抽地下水,越抽就越旱。
近几年,全国的降水格局是南涝北旱,这也就影响了我市的降水。本来降水的年际变化就大,而且现在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现在的降水量低于用水量和蒸发量,导致曾经水波粼粼的汶河已经断流,只有东边的河段还有少量的水,西边的河道已经见底,裸露的河床上已经被附近的居民开垦并种上了菜。几年之前的牟山水库是一片汪洋,到了现在,库底已经只剩下大片的田地和大片的农作物。从这些地方,就能看出现在有多么干旱。
现在的地下水情况也不容乐观,地下水位很低,水井打到二三十米深都不一定能打出水来。不少地方地下水已经达到超采程度了,继续抽下去容易导致地面下沉。部分地区的自来水也开始实行限时供应,只在规定地时间内才供水几个小时,而且水量不大,在地势高的地方,甚至都供不上水,使居民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就是安丘市水资源的情况,总的来说是十分干旱,人们的生活基本用水都没有保障,这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为了缓解旱情,我市推行了许多有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政策。比如实行阶梯水制度。
要有效节水,必须运用市场机制,明确水使用权是出发点。实行城市供水阶梯水价制度,促进城市生活节水。如果使用者用水不需要考虑成本收益的话,市场调节机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运用价格杠杆是关键点。将基础水价提高到使用者必须盘算水费支出的水平,节水行动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实行阶梯水价,既不妨碍使用者基本的用水需求,又能限制浪费行为的发生。
政府的协调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要有效节水,还需政府出手。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分内之事。在节水技术的基础研究和节水产品的试制阶段,由政府予以资金、政策等支持;在节水产品和设施推广阶段,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既可以帮助节水产品制造企业运转起来,又可以将公益性的用水量降下来。
构建节约用水的机制体制也要靠政府部门。包括科学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协调相关方面,实现用水控制;明确用水权,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引导水资源优化配置等。
为了做好节水工作,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器具,鼓励及引导居民逐步淘汰已有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施及产品。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节水措施落实力度,降低耗水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进用水工艺,推广循环水利用技术;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耗水量小的项目,推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力争工业用水效率逐步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对农业用水要加强节水灌溉技术指导和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水平,积极引导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加强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力度,多渠道开辟水源。尽快研究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再生水利用规划、海水利用规划。鼓励、引导位于污水处理厂下游的企业,再生水质可满足生产要求的,尽量使用再生水;城市绿化景观用水、道路喷洒用水等尽量采用再生水。全面落实《潍坊市再生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降低自然水的取用量。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观念问题。只有改变了传统的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使这个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以上就是我针对安丘水资源现状所作的报告。
第二篇:关于河北农村水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概况:
邯郸市西部山区多处被国土资源部定为“无水区”,不具备出水成井条件,素有“首苦乏水”、“十年九旱”,“吃水贵如油”之说。自2007年以来,连续大旱,三年出现了量小、次多的降雨形式,致使无法形成有效径流,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位逐年下降,地表水可利用水量减少。河流无水、水库空存、机井干枯,92个村40212人3983头大牲畜面临饮水困难、21259人需出村拉水。仅武安市一地就有12万亩耕地的春播因干旱造成了严重影响。涉县正在盛果期的果树旱死近总数的1/
3、2/3不等。多家企业因缺水停产或部分停产,损失严重。 自2009年汛后,我市西部山区降雨比常年偏少近一半,且没有形成径流的有效降雨。全市小型水库大部分干涸,5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仅1170万立方米,较常年减少了一半多,已接近死库容;山区水池、水窖蓄水严重不足,有的已经干涸;泉水断流,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这是形成今年特殊旱灾的主要原因。 2001年底,河北缺水总量超过70亿立方米,成为全国缺水最多的省份。缺水人口已超过400万人,不能有效灌溉的耕地超过2500万亩,更为严重的是计划中的电力、化工、钢铁和部分工农业项目不能新建或扩建,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河北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介绍,河北省去年又有一些河流干枯,干枯的河道已经达到全省总河流长度的一半以上。资源性缺水也到极点。到去年底,全省人均仅256.3立方米,远远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规定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贫水标准。地表水和入境水量都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235亿立方米和99.8亿立方
米,分别减少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129亿立方米和30亿立方米,减幅为45.1%和70%以上。河流入海量也在逐年减少,近几年年均只有29.8亿立方米,减少51%。京津冀鲁交界地区5万平方公里的地面继续沉降,形成“复合漏斗”,如此下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势趋猛,供需矛盾日趋加剧。用水总量已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40亿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230多亿立方米。城市用水也增加230多倍,都已大幅超过城市本身的水资源量。多数城市实施了远距离跨区域的调水供应工程。由于缺水,3000万亩的耕地减产,32亿立方米的农用水要转向供应城市需要。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环京津水源面积6.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3.85万平方公里,每年输沙量达1.32亿吨,官厅水库30%的库容已淤积。缺水导致土地沙化十分,使北京频发沙尘暴。全省土地沙化面积超过4000万亩。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众多河流和小河道成为城市和工业的排污沟。全省62%的水面水质为V类或劣V类,“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渗透和灌溉,河道两侧的土地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北一些乡村已经没有能饮用的水了,人畜吃水要到几十公里以外去取,灌溉只好用污水,收获的粮食和蔬菜由于含有害物质人不能食用。 2010年底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地下水浅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16.38米,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0.39米,下降区面积约2.3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蓄存量减少9.59亿立方米。其中,石家庄地下水2010年底埋深34.52米,比上一年下降1.01米。沧州东部及秦皇岛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上升面积约0.16万平方公里。衡水漏斗区面积扩大近一倍。
深层地下水方面,我省三大漏斗区中的衡水、沧州两大漏斗区埋深继续增大,面积继续增加。其中衡水漏斗区面积增加明显,较上年同期扩大近一倍。
据统计,衡水漏斗2010年中心埋深83.95米,较上年同期增大5.27米,漏斗区面积458.8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增加208.2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三大漏斗区中的南宫漏斗埋深有所提升,中心埋深78.36米,较上年同期减小6.92米。
省水利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若仍以超采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满足用水需求,必将导致平原区特别是中东部平原区的地下水位继续下降甚至显著下降。
近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根据预测,今年上半年我省可供水量较少,全省缺水57.99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非常尖锐。其中石家庄供水缺口约11.56亿立方米,为全省最多。水资源供需比仅为0.62。
据预测,2011年1-6月,全省需水量为154.43亿立方米,可供水总量为96.44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尖锐,水资源供需比仅为0.62。
在各设区市中,仅秦皇岛、张家口两市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区,其余九市均为缺水区,缺水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6.2%。在水资源供需比方面,承德、沧州、石家庄、邯郸四市水资源供需比分别为0.
44、0.5、0.
55、0.58,缺水较为严重。
二、原因:
省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高级工程师郭迎春介绍,近50年来,全省降水量减少了225亿立方米,相当于19个黄壁庄水库的蓄水量。
“目前,全球气温正在增加,我省近50年来气温升高了1.4℃,降水减少了120毫米。”郭迎春介绍。
我省气温升高,除因为太行山焚风效应使得西风气流越过太行山脉下沉增温外,干暖气团、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加剧了中南部地区气温升高。怎样缓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郭迎春介绍,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倡清洁能源、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有关人士认为,河北缺水问题仅靠节水和河北本身,已经不可能解决。河北环绕京津,毗邻山西等5个省区,众多河流和其他省市区共有、共享。国家要统一管理、规划、使用华北地区水资源,才有望使河北缺水状况得到转变。以水定项目、定发展,不能再上高耗水项目。河北和各省市区要协调用水政策,统一强化对水质的检测、监督,坚决取缔污染项目和“15小”企业。国家应适当考虑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收费的问题和制定华北地区水资源规划和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三、措施:
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依法治水、改革创新,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与管理,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成为河北省水利发展努力的方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必然选择。”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郭卓然说。
节水——“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年用水总量将控制在226亿立方米以内,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7,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00万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7%,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调水——到2020年,河北省将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河北省将基本形成冀中南地区新增用水以引江引黄为主、冀北地区新增用水以新建水源工程为主、冀东地区新增用水以重新调整滦河用水量为主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届时,完成南水北调、引黄工程建设后,可实现年调水量46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矛盾。
治水——“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基本完成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系统建设,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城市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严重超采区状况得到明显好转;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两万平方公里;建立白洋淀、衡水湖等重点河湖生态应急补水机制。
惠民——河北省将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加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在山丘区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在引黄沿线建设一批农业灌溉配套工程。城市水环境治理则以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先利用中水,积极利用雨水,到2015年中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紧密结合农村新民居建设总体部署,继续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以适度规模联村集中供水为主的思路,完成1960万农村人口和36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据悉,到“十二五”末,河北省将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展望未来,到2020年,河北省将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水利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大幅度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
邯郸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191.6m3,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62%、全国人均水平的9%。水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生态环境都至关重要。我市的钢铁、煤炭、电力、纺织等支柱产业都是用水大户,全市有约1000万亩耕地,近900万人口,全市水利工程年均供水量达20亿立方米。而我市水资源先天不足,年均有5-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需缺口。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不得不以超采地下水,缩减生态、景观用水为代价。许多河渠长年干涸,东部平原已经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和超采区,这是不可持续的。可以说,缺水对邯郸市不再是单纯的资源问题,已上升为生态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水资源的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制约邯郸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解决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包括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等。合理开发:包括从境外引调水,境内开发微咸水;高效利用:包括利用好雨洪水、回用中水等;全面节约:包括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等各方面;有效保护:包括减少水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等。
过去,我市在利用、节约、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前几年开展的生态水网建设就是一个突出的成就,把境内两大水库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但是,在开发方面,尤其是引调境外地上水方面,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目前卫河只是季节性提水,主要还是依靠一条漳河。这种依赖性存在极大的隐患!近几十年来,漳河来水呈减少趋势,上下游争水矛盾日益尖锐。一旦漳河的水源条件发生变化,邯郸将面临断水的危险。因此,必须寻找新的水源。
一是开源。对水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率低的地区,可以通过加大投资,修建水库,兴建水利工程设施,开发新的水源,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能力。 二是节流。农业灌溉是一消耗水资源最多的部门,就目前用水水平,实际上只有部分灌溉用水对农业生产发挥了作用,其余部分都被白白浪费掉或形成了无效蒸发。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可大大地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节水农业技术包括:①种植结构调整;②非充分灌溉;③滴灌、喷灌和微灌的灌溉方式;④农艺措施(平整土地、土壤深耕和深松、施肥技术、秸秆还田覆盖、地膜覆盖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⑤抗旱节水品种、抗旱剂与保水剂的应用等技术。工业实际耗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较低,工业节水潜力较大。工业节水除可减少水资源耗用量、降低成本外,还有一个显著效益是减少废水排放量,从而也减轻了工业污染和降低了工业废水处理。依靠节水技术和相应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是治污,增强环保意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兴建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利用系统,变污水、废水为再生之水、有用之水。
四是外流域调水。外流域调水是解决邯郸市缺水问题的根本方法。节水虽有些潜力,但节水有限而且更不能替代调水,尤其农业节水分散,且多为地下水,无法进行区域间调配,更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因此,引江水、引黄水是解决该市缺水问题的关键。外流域调水后邯郸市将形成外调水、自产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水源并存的水资源状况及工业、农业、生活环境、多目标供水的局面,所以应该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的研究与实施,包括:①利用现有蓄引水工程和生态水网工程,进行地表水、地下水、引江水、引黄水、再生水的多水源联合调度,既满足多水源多目标的优化配置,亦达到丰、平、枯水年的水资源调节——以丰补歉之目的;②西部山区加强矿井疏干水的综合利用;③东部平原加强咸水、微咸水的开发利用。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可有效缓解邯郸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五是保护和恢复生态,涵养水源。在西部山区主要是实施太行山国家水保、省级小流域、河源治理,封山育林、禁牧上山、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现有水库兴利蓄水,开展双合、匡门口、洛子等水库前期工作,加快玉带湖、娲皇宫等生态水域和一批小型集雨设施工程,加强生态水保,涵养生态水源。
四、规划: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着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解决1959.7万农村人口和36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重点安排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农村水电、移民扶持等八方面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利建设快速发展。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还将继续推进19处大型灌区和92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56万亩,新建牧区灌溉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新建和技改农村水电站252座,新增和技改装机规模35.77万千瓦,提高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近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布。根据规划,河北省将着力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增进农民福祉。这十大惠民工程包括:转移就业工程、增收富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镇污水处理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农村人才工程。
学院: 水电学院 班级: 10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姓名: 熊清明 学号: 100300214
第三篇: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前言
调研时间:2014年01月11日-2014年02月20日 调研地点:乌鲁木齐 调研人员:刘帆
调研目的:了解在水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另外,在进行调研活动中,也旨在使广大青年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国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提高党员意识、提高思想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以我所学,回报社会”。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概述
从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并且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当前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水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也日益恶化,其主要表现在: 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其中海河达62.3%。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尤以黄河下游为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56个,漏斗面积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海一些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天津、上海、常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灾情严重。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五十年来,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21%。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1978~1998年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2000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抗旱能力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3.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4.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未来50年,这种发展趋势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基于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偏低的现状,如果未来50年工业用水成倍增加、城市化水平成倍上升、小城镇快速发展,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5.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海平面升高、资源匮乏等将造成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6.科技含量和管理素质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水利基础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都取决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水利领域,目前水利科技贡献率只有32%左右,水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重建设、轻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7.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践表明,水利涉及到农业、工业、水运交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等等;水资源利用涉及到防洪、排涝、灌溉、水电、供水等等;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经济体制上,水利只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没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待。目前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原因探析
1.社会、自然原因。 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2.经济、人为原因。 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防治水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情况也基本类似。 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
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0-4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20%。 节水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年节水量偏小,如工业节水,1983年到1995年年平均节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年最大节水量也不到30亿立方米,而全国工业用水量已达900多亿立方米;生活和农田灌溉节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时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节水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节水工作在总体上对缓解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显得乏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广大大学生关于水资源与环境认识方面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三、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5.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6.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7.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8.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9.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改革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附录 调查问卷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最为珍贵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展开此次调研。谢谢您的合作。 1. 您的年级是(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 您认为当前国内的水资源破坏程度如何? ( ) A.非常严重 B.一般 C.较轻 3. 您知道“世界水日”是每年几月几日吗?( ) A.3月22日 B.3月12日 C.5月31日 4.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名列 位?( ) A.20 B.21 C.121 D.120 5. 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中有中国吗?( ) A.有 B.没有 6. 您觉得校园水质如何?( )
A.很好 B.中等 C.很差 7. 您觉得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怎么样?( )
A.很差,需要大力加强 B.一般,略微有所加强即可 C.很好了,不需要进一步加强 D.无所谓,好不好与我无关 8. 您认为环保是为了什么?( )
A.为了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B.什么都不为,认为并不需要 C.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 D.其他原因 9. 您会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吗?( ) A.会,不仅自己做到,还会带动周围的人都爱护环境 B.自己本身会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C.如果环保政策不会损害自身利益,我会参与 D.有强制措施时会,不然看自己心情 10.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态度为:( ) A.经济更重要,要先搞好经济发展再进行环境保护 B.环保更重要,任何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两方面都很重要,二者需要兼顾 D.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获得利益为前提
11.(多选)为了应对水资源被破坏,您是否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A. 建立良好的激励及监管机制,以改变公众行为从而积极应对水资源问题 B. 采取措施提高公民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 C.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有关知识
D. 制定并实施应对水资源污染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12.(多选)家庭节水这些注意事项您能做到哪些? A.及时关进正在滴水的水龙头
B.在你宿舍水龙头处写上“请注意节约用水” C.在水龙头上装个流水控制器,节约大量用水 D.在洗蔬果、衣服等时,不让水龙头开着
第四篇: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特在2010年3月7日到3月15日运用了一线实习走访、人员座谈、a、b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 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共发放人力资源工作问卷(a卷)共66份,按全体管理人员比例的77%进行调查;一线职工调查问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纸
1、
3、
5、7车间、机电、热电、水处理各车间220人,占公司一线生产类总生产人数的40%。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问卷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详细情况表附后)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训方面:普遍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并对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的实施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3、入职管理方面: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了单纯的招聘人事部门,并对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觉,也毫无建树,新的人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离开公司,很多管理层的普通管理员工在问卷中表达了一种失望的状态,表示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4、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公司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源,同时人力资源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必定会影响到公司的后续发展。
(二)车间一线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1、车间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车间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难以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半点可顾忌,“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竟然能在管理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熟练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对公司管理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指定个师父后,任其自生自灭,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车间巡视中问问,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员甚至在新工人入职一周后,仍然不能知道新职工的名字,更不用说和工人谈心做工作和为工人解决到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2、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反映在罚款制度和请假扣款等方面,职工认为罚款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方式本身没错误,可如果以罚代管,像检查卫生罚款、质量问题罚款、上下班问题罚款等等,现在很多职工对任何问题都是抱着一种非常机械和麻木的心态工作,丧失了工作的热情,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被罚款,带着被处罚的心态工作,工作中有怨气,来新工人后错误的引导,甚至说丧气话,促使了新工人离开。工人工作中想的最多就是怎么不被罚款,带着思想包袱工作,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3、工资方面:工人因为自身工资的问题,对公司的管理根本不理解,特别是对车间管理的工资持很大意见,他们有的甚至这么讲:“造纸的是我们,挣钱的是他们”“挣钱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挣钱”等等,总之是意见很大,加上去年物价上涨,更是增加了员工发这个牢骚的共性,继而相互埋怨和影响,最终使很多本来不会离开的人也离开了公司。很多人都在做自己个人得失的比较,现在在这个工作上所受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拿到的工资跟其他的行业进行比较,如果感觉不合适就选择离开,最让人担心的是很多的老工人也说出同样的话,其中有1个是在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老工人,相信如果不是的确有不合适,断然不会这么说,因为人工作时间长了,毕竟对人对物对公司都会有感情。
4、工作时间方面:现在多数车间三班倒,并且是三天倒三班,员工可以说很难休息好,又加上机器检修,很多员工是连轴转,24小时不休息,三班都要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没有加班费,所以很多员工意见很大,平时工作中本身的环境就不是很好,加上这么累,工资高还可以,现在工资也不高,加上不能准时歇班,请假扣款,调休又没有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更是心里不平衡,进而就会牢骚、埋怨、甚至离开。
5、信息沟通方面:很大企业高层管理者都不知道一线的任何信息,员工反映的事情也没有结果,很多工人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说,对上对下的管理都是一根线,一旦线断,就没有了公司的任何信息,很压抑,本来有些对公司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因为没有说的地方,也就转为牢骚了,很多企业的老工人希望能有机会和公司的高层谈谈,说说心里话,有的员工甚至说:管理人员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出规定,有时候做的根本就和现实中的不符合,也没有很好的沟通反映机会,比较压抑!
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招聘方面:对新员工的招聘,特别是一线新员工的录入,一定要做到三点:a、生源要准;b、双向合适;c、协议管理,比如:可与某技校签订单向人员输入协议,技校用半工半读方式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有些技校现在采用的国家补助,学生免费上学,毕业后用工资来抵学费的做法,那这样的学生到单位后就会相当的稳定,因为学校有协议和条规约束,而企业又可和学校签订单独的协议,稳定性必然强,属于国家补助的学生,必定能吃苦,这就是:生源准;企业和学校能达成共识,并学校能有能力为企业培训本专业的学生,这就是:双向合适;有学校和学生的协议,又有企业跟学校的协议,企业用人管人,学校同样进行管理,学费,毕业证等后续手续的办理,使学校的管理非常生效,而学校又和公司有明确的协议约束,使这样的双向管理非常生效;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和车间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双向的问责,从招聘开始,有用人部门出具《人员需求申请表》,根据申请条件和申请到岗日期安排进行招聘,面试时作为使用部门的责任人就必须要参与,形成人力资源牵头,使用部门面试,最终完成员工的入职,员工入职后,到使用部门后,对员工的稳定考核必须采取双向管理:即建立《职工管理双向考核制》,有用人部门和使用部门同时管理入职职工,对职工的流失对人力资源和使用部门双向考核,从而保证职工的稳定性,实现公司职工的优良管理。
2、培训方面:对公司培训的实施,不能太多依靠于各部门自己的《计划》,作为人力资源必须能够掌握适时的企业发展动向,从而能够根据管理人员的动态和管理问题点及时提出培训的课题,形成《临时培训需求计划》,进而组织培训,实际解决管理的难点和难题,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对公司的一线生产管理者的培训:应该从企业理念、生产管理方法方式、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线班组长的管理工具等方面展开,做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必须在培训组织上有能够策划,在实施中能够单独授课、有说服力、并能够让所有管理者都能信服的培训讲师,人力资源通过人员的《在职管理制度》和《员工入职跟踪调查表》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入职跟踪发现课题后,及时立项,培训组织者便根据课题马上组织《临时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公司各部门也可以根据自己本部门的需求,及时的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临时培训需求计划》,两线控制两线提交,则必然会通过培训保证了企业思想和企业管理力的统一性和先进性,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软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3、入职管理方面:对一线员工和新进公司的管理者,在进厂的前期跟踪后期的入职沟通方面必须按照《培训管理制定》,按规定定期召开沟通会,做到一线生产信息和基层管理信息上上通下达,能够让员工从思想上先有个疏导口,有人力资源的第二方人力布控点,不再是单纯的一线管理一线汇报,而是二线疏导两线汇报;纵向管理,横向调度,自然能够加强人员在职的稳定度和信息掌握的准确度,能够根据情况和信息及时反应、及时对应、灵活对待、把问题降到最低。在对非从事生产的办公基层管理者,在收集基本的入职信息后,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和职业状态,必须给予本人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晋升计划,否则会错过会很多以后会成长为优秀管理者的基层管理人员,使公司丧失建立良好人才储备梯队的机会和平台。
(二)一线员工方面:
1、管理者的管理方面;一线管理者的管理方法解决是需要通过对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管理能力的慢慢提升来解决,管理者管理方法不对,一是自身的管理水平所决定,二是公司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无力,没有学习,没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引导,没有系统的培训,管理者在没有方法甚至懒的想方法的时候,就会出现“以罚代管”的现象,牺牲的是工人的利益和公司长远的利益,当我们的工人不再信任和配合我们管理者时,谁又能保证这个工人能忠诚的服务于企业,能安心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没有了熟练的工人,企业的良性发展又有多大的推动力,失去熟练的劳动者,是失去了产品的质量,失去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失去了设备生产力的最完美发挥。人力资源中,有3:3:2:2的比例,即3成骨干工人,3成熟练工人,2成一般工人,2成新工人,这是最完美的生产力组合,是最良性的,即保证了企业发展所需的新血液,又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因此可见有稳定的一线生产员工,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能否保证对企
第五篇: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特在2010年3月7日到3月15日运用了一线实习走访、人员座谈、a、b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 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共发放人力资源工作问卷(a卷)共66份,按全体管理人员比例的77%进行调查;一线员工调查问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纸
1、
3、
5、7车间、机电、热电、水处理各车间220人,占公司一线生产类总生产人数的40%。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问卷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详细情况表附后)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训方面:普遍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并对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的实施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3、入职管理方面: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了单纯的招聘人事部门,并对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觉,也毫无建树,新的人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离开公司,很多管理层的普通管理员工在问卷中表达了一种失望的状态,表示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二)车间一线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1、车间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车间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难以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半点可顾忌,根本不去考虑熟练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对公司管理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指定个师父后,任其自生自灭,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车间巡视中问问,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员甚至在新工人入职一周后,仍然不能知道新员工的名字,更不用说和工人谈心做工作和为工人解决到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2、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反映在罚款制度和请假扣款等方面,员工认为罚款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方式本身没错误,可如果以罚代管,像检查卫生罚款、质量问题罚款、上下班问题罚款等等,现在很多员工对任何问题都是抱着一种非常机械和麻木的心态工作,丧失了工作的热情,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被罚款,带着被处罚的心态工作,工作中有怨气,来新工人后错误的引导,甚至说丧气话,促
使了新工人离开。工人工作中想的最多就是怎么不被罚款,带着思想包袱工作,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3、工资方面:工人因为自身工资的问题,对公司的管理根本不理解,特别是对车间管理的工资持很大意见,他们有的甚至这么讲:“造纸的是我们,挣钱的是他们”“挣钱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挣钱”等等,总之是意见很大,加上去年物价上涨,更是增加了员工发这个牢骚的共性,继而相互埋怨和影响,最终使很多本来不会离开的人也离开了公司。
4、工作时间方面:现在多数车间三班倒,并且是三天倒三班,员工可以说很难休息好,又加上机器检修,很多员工是连轴转,24小时不休息,三班都要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没有加班费,所以很多员工意见很大,平时工作中本身的环境就不是很好,加上这么累,工资高还可以,现在工资也不高,加上不能准时歇班,请假扣款,调休又没有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更是心里不平衡,进而就会牢骚、埋怨、甚至离开。
5、信息沟通方面:很大企业高层管理者都不知道一线的任何信息,员工反映的事情也没有结果,很多工人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说,对上对下的管理都是一根线,一旦线断,就没有了公司的任何信息,很压抑,本来有些对公司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因为没有说的地方,也就转为牢骚了,很多企业的老工人希望能有机会和公司的高层谈谈,说说心里话,有的员工甚至说:管理人员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出规定,有时候做的根本就和现实中的不符合,也没有很好的沟通反映机会,比较压抑!
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招聘方面:对新员工的招聘,特别是一线新员工的录入,一定要做到三点:生源要准、双向合适、协议管理,比如:可与某技校签订单向人员输入协议,技校用半工半读方式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有些技校现在采用的国家补助,学生免费上学,毕业后用工资来抵学费的做法,那这样的学生到单位后就会相当的稳定,因为学校有协议和条规约束,而企业又可和学校签订单独的协议,稳定性必然强,属于国家补助的学生,必定能吃苦,这就是:生源准;企业和学校能达成共识,并学校能有能力为企业培训本专业的学生,这就是:双向合适;有学校和学生的协议,又有企业跟学校的协议,企业用人管人,学校同样进行管理,学费,毕业证等后续手续的办理,使学校的管理非常生效,而学校又和公司有明确的协议约束,使这样的双向管理非常生效;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和车间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双向的问责,从招聘开始,有用人部门出具《人员需求申请表》,根据申请条件和申请到岗日期安排进行招聘,面试时作为使用部门的责任人就必须要参与,形成人力资源牵头,使用部门面试,最终完成员工的入职,员工入职后,到使用部门后,对员工的稳定考核必须采取双向管理:即建立《员工管理双向考核
制》,有用人部门和使用部门同时管理入职员工,对员工的流失对人力资源和使用部门双向考核,从而保证员工的稳定性,实现公司员工的优良管理。
2、培训方面:对公司培训的实施,不能太多依靠于各部门自己的《年度计划》,作为人力资源必须能够掌握适时的企业发展动向,从而能够根据管理人员的动态和管理问题点及时提出培训的课题,进而组织培训,实际解决管理的难点和难题,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对公司的一线生产管理者的培训:应该从企业理念、生产管理方法方式、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线班组长的管理工具等方面展开,公司各部门也可以根据自己本部门的需求,及时的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临时培训需求计划》,两线控制两线提交,则必然会通过培训保证了企业思想和企业管理力的统一性和先进性,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软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3、入职管理方面:对一线员工和新进公司的管理者,在进厂的前期跟踪后期的入职沟通方面必须按照《培训管理制定》,按规定定期召开沟通会,做到一线生产信息和基层管理信息上上通下达,能够让员工从思想上先有个疏导口,有人力资源的第二方人力布控点,不再是单纯的一线管理一线汇报,而是二线疏导两线汇报;纵向管理,横向调度,自然能够加强人员在职的稳定度和信息掌握的准确度,能够根据情况和信息及时反应、及时对应、灵活对待、把问题降到最低。
(二)一线员工方面:
1、管理者的管理方面;一线管理者的管理方法解决是需要通过对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管理能力的慢慢提升来解决,管理者管理方法不对,一是自身的管理水平所决定,二是公司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无力,没有学习,没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引导,没有系统的培训,管理者在没有方法甚至懒的想方法的时候,就会出现“以罚代管”的现象,牺牲的是工人的利益和公司长远的利益,当我们的工人不再信任和配合我们管理者时,谁又能保证这个工人能忠诚的服务于企业,能安心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没有了熟练的工人,企业的良性发展又有多大的推动力,失去熟练的劳动者,是失去了产品的质量,失去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失去了设备生产力的最完美发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生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企业的重中知重,作为人力资源更要做活做好,要能深入一线研究课题,要能横向的通过管理方法来做好在职人员的管理,通过真正提升管理的方法方式做到稳定一线生产员工,为企业长期和稳定的发展提供真正的一线员工和完美的管理团队。
2、公司的罚款制度方面;做为企业采取罚款做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典型的粗放式管理,是管理无能和管理不向细节化发展的标志,就算是采用罚款管理作
为重要手段的鼻祖企业:日韩企业,所处罚的对象也是管理者而不是工人,现在整个中国的国家制度整从粗放式管理向细节化管理过渡,交警有过去的不带头盔就罚款,到现在批评教育为主,罚款为副,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国家体制的一种导向,罚款管理模式对应的对象应该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而如果员工的素质相应的得到了提升,而管理的方式去一成不变,无疑在管理上会被动挨打,会受到消极的抵制,罚款后的恶意转嫁,损失的是公司的隐形效益和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是公司的企业风气和企业文化的损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火药桶,没有疏导只有累计,一旦爆发,企业损失更为严重。
3、一线员工工资方面;08年以来,随着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企业的成本在飞速上升,企业很累,可作为一线员工,如果让他单纯的从理解企业的难处和处境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而好好工作,这的确是比较困难,应该能在现有的基础上。
4、工作时间方面;工作时间是公司员工的工作之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两种管理模式是比较吸引人,一是:高薪高激励,从而拉开与周边企业和市场平均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使其大大的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吸引员工,进而达到稳定的人员队伍,但是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管理,所付出的很多,包括企业也会在掌握度上因把握不准,而走弯路,这种体制很多时候是对非生产型企业,特别是高端企业、IT产业适用;二是:利用较为宽松的工作的环境和管理氛围来吸引员工,比如四班三运转,首先空出必要的时间,能够有时间去培训、去学习、去休息,使软性环境和硬性环境相结合,在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提升管理方法和提升企业文化来共同达成这一目的,作为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设计: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少高于其他企业平均劳动力薪资的收入水平,优良的管理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及时而有效的劳保福利,奖多罚少的激励制度;只有按这个原则和远景来经营人力资源和规划管理人力资源,才能在现行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留住根本的发展所需要的人力和人才。
5、工人入职管理方面:把《员工管理双向考核制》纳入制度,根据各管理者自身肩负的职责不同,在公司的《培训管理制度》中制定出各管理者与基层接触的时间,并对人力资源调查制度做明确的界定,明确规定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一线走访等方式定期的了解收集相关管理信息的方法、频率和频次,这样既有各管理者的定期走访和一线深入,又有人力资源的协调汇总跟踪调查收集,必然能够解决好在职员工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根据情况对应进行变更,解决管理与基层上下不通和管理与现实严重脱轨的现象,重塑管理者的良好形象,这无疑也是企业绩效中软激励和员工在职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