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通用)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通用)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第一篇: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面向的学生主要是高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的汇编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第一篇: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

课程编号: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面向的学生主要是高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的汇编语言、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从应用为目的出发,通过对C语言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C语言编写51系列单片机应用程序 ,熟练使用Keil C编程软件,具有用C51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 2.语言的控制结构语句

3.函数与存储模式的特点与应用 4.数组和指针的特点与应用 5.位运算和预处理的特点与应用

6.C51语言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的应用 7.C51语言串行通信的应用 8.单片机的键盘和显示

重点内容:单片机C程序设计的方法,熟练使用KEIL51集成开发环境,对单片机的软硬件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能简单开发单片机以及嵌入式应用系统。 难点内容: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四)教学时数

总学时64,理论学时,

32、实验32,学分3。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上机练习相结合。

(六)适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高年级学生。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单片机的C语言概述

教学要点:

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及架构;掌握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PC的区别;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弄清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C语言与MCS-51单片机

(1学时)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组成及分类。 1.2 Keil C51开发工具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1.3 C51的程序结构与编程实例(1学时) 考核要求:

了解C51语言与汇编语言的优势对比,C51语言与标准C语言的区别。了解KeilC51开发工具。

第二章 C51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C51的数据类型和存储类型、基本运算与流程控制语句、构造数据类型、函数以及程序设计中的其他一些问题等内容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2.1 C51数据类型及存储类型(2学时)

介绍C51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数据存储类型。 2 . 2 C51对单片机主要资源的控制(4学时)

1) C51对单片机应用系统主要资源的控制主要包括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片内RAM的使用、片外RAM及I/O口的使用、位变量的定义。

2) 片内RAM的使用、片外RAM及I/O的使用又称为绝对地址的访问。 2.3

C51 的基本运算与流程控制语句(2学时) 介绍C51的

1) 基本运算

2) 选择(分支)控制语句

3) 循环结构流程控制语句

4)

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goto语句

2.4 C51的构造数据类型 (2学时)

介绍C51 的构造数据类型主要有数组、指针和结构等。重点讨论数组和指针。

2.5 C51 函数(2学时)

介绍C51的不同函数定义方式。

考核要求:

掌握:C51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C51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及其流程图;函数及选择语句和循环语句的用法。

第三章 单片机内部资源的C51编程

教学要点:

掌握:计算机并行输入/输出、定时/计数器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的概念,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结构、中断源、中断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断响应过程;串行口功能与结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定时/计数器系统的电路结构、特殊功能寄存器及功能和使用方法。

理解:单片机定时和计数、串行和中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3.1 单片机的并行口(2学时)

介绍51单片机的4个并行I/O口的特点,了解每个端口既可以按字节单独使用,也可以按位操作,各个端口可作为一般的I/O口使用,大多数端口又可以作为第二功能使用。

3.2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2学时)

介绍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的特点,它提供5个中断源(52子系列是6个),具有两个中断优先级,可以实现两级中断嵌套。 3.3 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2学时)

介绍MCS-51单片机内部的两个16位的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T0和定时器T1(8052提供3个,第三个称为定时器T2)。它们既可用作定时器方式,又可用作计数器方式

3.4 单片机的串行口(2学时)

介绍MCS-51单片机内部的串行接口的特点。这个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也可以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

考核要求:

了解单片机内部的并行口、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的构成及特点,熟练掌握对这些资源的C语言编程,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某些功能。

第四章

单片机外部扩展资源的C51编程

教学要点:

在实际应用的51单片机系统中,很少是由以单块单片机独立构成的,经常需要对单片机的相关资源进行扩展,本章将介绍单片机的并行口、键盘、显示、A/D及D/A等扩展资源的C51编程。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4.1 并行口扩展的C51编程(2学时)

介绍并行口的扩展方法,有简单I/O口的扩展、利用串行口扩展并行口、可编程并行口扩展等几种方法。

4.2 键盘接口的C51编程(2学时)

介绍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利用键盘进行人-机对话,包括人对应用系统状态的干预以及向系统输入数据等。键盘从硬件结构上分并行接口的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矩阵键盘。 4.3 LED显示器接口的C51编程(2学时)

介绍LED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及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方法和相应的程序设计。 考核要求:

掌握:单片机与键盘、LED的接口原理、技术与方法。

三、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

姜志海 赵艳蕾 主编. 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2.参考书目

(1)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使用说明

1.根据专业不同,当课程学时学分调整时,可适当调整相关内容 2.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随堂讨论、作业及练习等多种方式授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课堂讲授:讲授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实验操作:本课程是软硬件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实验课的配合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随堂讨论:通过具体的问题、小课题进行,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4)作业及练习: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设计为主,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考核方式

理论部分:本课程考试为课程论文的形式。

实验部分:以每次实验的分析设计(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效果及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实验报告)等五方面进行考评,综合得出最后实验成绩。

4.成绩评定: 平时作业(10%)、实验(20%)、期末考试(70%)相结合。

第二篇:《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AA00620 2.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 3.英文名称:Applied linguistics 4.课程简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应用语言学是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应用语言学系、中文系、外文系、新闻系、播音系、传播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它既是语言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也是语言学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该课程介绍语用学的一般理论知识,阐述语言学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节目主持人运用语言的策略和规律。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一般常识,熟悉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掌握节目主持人在不同节目形态和不同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及其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和水平,为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现代汉语》、《即兴口语表达》和《播音主持业务》等。

3.周学时、总课时:每周2课时,总课时34课时。

4.开课学期:第4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6.考试方式: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课后练习、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等。 8.教材:《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9.教学参考书: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6]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7]林兴仁.《广播语言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1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语用学概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语用学研究现状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现状 3.掌握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现状及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用学:新兴的语言学科 1.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2.我国对语用学的引进 3.我国早期语用学研究 第二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1.形式语用学的研究 2.描述语用学的研究 3.应用语用学的研究 第三节

语用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四节

节目主持语用研究 1.节目主持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语用策略与语用分析 3.语用原则的理解运用 4.主持人言语行为研究 5.主持人语用含义推导 6.主持人节目会话结构 7.主持人语用失误 8.节目主持“口语修辞”

第二章

节目主持人话语角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 2.理解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概念 3.理解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

教学难点: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节目主持人及播音员辨析2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概述 1.“主持人现象”溯源 2.“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3.中国节目主持人发展轨迹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特性 1.节目主持人是社会性角色 2.节目主持人是个性化角色 3.节目主持人是交际性角色 4.节目主持人是主导性角色 第三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冲突 1.中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焦虑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角色构建与角色期待 4.角色的表现性与功利性 5.媒介角色与道德形象 第四节

主持人播音员比较 1.播音涵盖主持之争 2.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第三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汉语口语的发展概况 2.掌握汉语口语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状况,理解主持人口语的内涵及重要性4.掌握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汉语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教学难点: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语口语概说 1.汉语口语应用研究回顾

2.“汉语口语”的概念界定及认知偏误 3.汉语口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口语的时代流变

1.我国口语形态演化的轨迹 2.媒介膨胀对主流话语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现状 1.观众对主持人的语用评价 2.从回顾的审视中寻求突破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能力习得 1.节目主持人需要口才 2.口语能力习得的途径 3.掌握常用表达方式

第四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修辞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及要求 3.掌握主持人口语修辞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要求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修辞的内容及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修辞概说 1.我国的口语修辞研究 2.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的区别 3.口语修辞行为的层次性 第二节

主持人口语修辞辞则 1.修辞立其诚 2.切境与得体 3.口语修辞策略

第三节

主持人口语语音修辞 1.零位修辞:响度与清晰度 2.语调:情感活动的投影 3.重音:目的意识的表达 4.停顿:言语零语音形式 5.节奏:内韵体验的外化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达意修辞 1.意象修辞:白描与示现 2.“委婉”的沟通和交流

3.重视态势语的修辞功能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特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言语行为的定义,理解主持人言语行为的特点 2.理解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策略 3.掌握主持人环节语的表达特点 4.掌握话题操作的层次及访谈策略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及表达策略,主持人环节语及其表达策略,话题操作及访谈策略

教学难点:主持人语境的特点,不同节目的环节语特点,话题的组织方式

三、授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言语行为 1.主持人言语行为的交际性 2.主持人言语行为非表演性 3.主持人言语行为的表现性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 1.语境概念阐述 2.模拟语境和虚拟语境 3.主持人言语行为“语境化” 第三节

节目主持环节语述略 1.主持人节目开场语 2.主持人节目衔接语 3.主持人节目发问语 4.主持人节目点评语 第四节

话题操作与访谈策略 1.主持人话题操作基本原则 2.节目主持人采访特点 3.主持人新闻专题访谈 第六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创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3.理解“废话”的语用功能 4.理解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态及语用变革,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教学难点:语态及语用变革的动因,主持人第一人称单复数用法的适用性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1.语用观念与时代语境的共变 2.语用创新需要文化宽容 3.多元语用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1.主持人口语不必“典雅” 2.挣脱书面语复制的束缚 3.杜绝陈词滥调

第三节

“废话”语用功能辨析 第四节

主持人第一人称解析 1.“我”不是“虚拟”的 2.还主持人一个真实的“我”

第七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生成的心理过程

2.掌握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及策略 3.掌握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的策略

4.理解主持人口误的原因,掌握规避口误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教学难点:即兴表达的话题策略,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生成的心理运作 1.言语生成的修辞学描述 2.从“个人语典”到言语成品 3.表达焦虑与心理自控 第二节

动态语境中的即兴表达 1.动态语境口语生成机制 2.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 3.即兴能力的自我养成 4.交流语境的动态平衡

6 第三节

语流失畅的规避和矫治 1.语流失畅的心理调节 2.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 3.强化“中心语义定势“ 4.提高口语的“回映能力”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误现象探究 1.主持人口误归因分析 2.主持人口误规避策略 3.主持人口误的补救策略 第八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智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智及其研究 2.理解主持人听辨的关系 3.掌握提高主持人听辨能力的途径 4.掌握主持人即兴应对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语智的开发与养成,即兴应对的功能及策略 教学难点: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即兴应对的策略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智现象剖析 1.语智的早期实践与研究 2.多元智能论对语智的诠释 3.语智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语智与听辨 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2.重视“听”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语智的开发与养成 1.主持人语智训练目标 2.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 3.提高机敏应对能力的途径 第四节

主持人即兴应对 1.时代呼唤对答如流的主持人 2.激发对答如流的多元智能 3.即兴应对的语用策略 第五节

主持人幽默应对

撰写人:石艳华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编制时间:2011年7月8 1.幽默是什么 2.幽默的语用功能 3.幽默的语用特点 4.幽默的语用策略

第三篇: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017工作总结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在学院领导和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在2017做了大量工作,现将各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 调整研究所人员,凝练研究所主攻方向

根据学院新一轮岗位聘任的指导精神,研究所主要工作任务为凝练科研方向,提高高水平科研产吹。本学期经全体研究所会议讨论,原来的四个小组(句法语义研究小组、专门用途英语小组、二语习得小组、认知语言研究小组 )分组取消,大学英语教学研讨小组和ESP教学研讨小组的教学技能研讨类活动放在各系部进行。成员人数由原来的38人,缩减到25人。研究所主要目标是围绕现有比较成熟的句法语义团队,慢慢聚拢方向,以产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组织研究所活动。

二 协助配合“语言对比与翻译中心”结题验收工作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同时也是浙江工业大学语言对比与翻译中心的负责人和骨干成员。本该中心经过5年建设期满验收。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协助配合研究中心做了验收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结题材料,收集整理核对研究中心成果,更新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和制度等。12月进行了验收答辩,以全部11个研究中心排名并列第3的好成绩圆满顺利通过验收,为学院下一步研究平台的提升准备了条件。 三 举办语言对比研究的全国语言学研讨会

11月18日,由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和浙江工业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中心及共同主办的“全息语言对比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健行楼B502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语言对比在中国:理论、语料库和实验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特别邀请了苏州大学黄爱军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炜炜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夏军博士、厦门大学胡深爱博士在会上报告;我院四位博士彭国珍、王路明、辛奕嬴和杨晓东就自己目前的研究也分别做了报告。报告内容涉及英语、汉语、日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的词汇、句法、语用等多个层面,研究视角广泛,研究方法独特。

研讨会过程中,与会人员的讨论积极热烈,特别是在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实验科学的结合方面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拓宽了研究思路,同时增进了青年学者间的合作与交流。研讨会还吸引了来自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兄弟院校的语言学研究者参与,为在杭高校致力于理论与实验方法相结合的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 四 邀请专家讲学,加强对内对外学术交流

第一,邀请专家讲座:5月31日,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Brent Wolter 教授在语林楼610教室为我院教师做了题为“二语词汇搭配习得研究”的学术讲座。Brent Wolter教授以二语词汇搭配的基本概念为起点,对二语词汇搭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教学意义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同时,Wolter教授就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与相关结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词汇搭配习得领域常用的RT反应时实验方法,及基于R 语言平台的mixed effect model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语义相似度,搭配频度以及搭配词分解度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参会老师表示很有收获。

第二,配合完成学院下达的语林讲坛工作任务。4月12日,本研究所宋丽娟老师做了“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词汇搭配的影响”的第十期语林讲坛。4月25日,第本研究所高海燕博士应邀做了第十一期语林讲坛,题为“ESP 写作教学及相关研究方法”。 10月24日本所老师彭国珍副教授做了“基于真实语言运用的语言研究及教学研究—UCLA 访学收获分享”的语林讲坛讲座。

第三,派出5名老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并回来分析会议学习心得。11月30日听取了语言学研究所葛俊丽、蒋慧丽、彭燕三位老师参加上海同济大学 “第一届全国多模态研究高层论坛”后的见闻和思考。 首先,葛俊丽老师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介绍了多模态研究的对象和学术脉络。其次,她详细介绍了与会多模态研究专家,多模态研究的下属领域,跨学科群以及研究方法。蒋慧丽老师通过分析同行彭剑娥老师关于课堂环境与交际意愿的关系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和多模态科研的结合前景。彭燕老师通过分析冯德正的多模态认知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取材于生活的多模态研究成果,如校园网页,海报或者漫画。 12月19日中午语言学研究所的高海燕老师分享了其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第17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的所见所闻。 五 启动研究所实验室建设,加强图书资料配备

为推动我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创新,提高我所文科科研现代化水平,本所致力于通过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为文科科研提供数据和方法支撑,促进跨学科研究和新兴学科发展。2017年12月我们成功申请了“语言对比脑电实验室”,获批建设经费50万元。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同时,为了加强研究的资料储备,我们运用学院分配的经费购置了1万元的图书资料,用于准备下一年的研究所读书会。 六 加强项目申报指导

10月底开始启动召开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申报论证开题会。10月底第一轮论证。11月12日邀请了沈阳教授前来指导本研究所拟申报国家社科及教育部项目的全体老师,详细讨论了国家社科项目及教育部项目申报选题及撰写注意事项。

七 2018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首先,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研究团队。根据上学期研究所购置准备的主攻研究方向必读书目清单及教师意愿,启动语言学reading group,并逐步建立以具体研究课题和论文写作为导向研究性小组。

其次,加强研究方法技能和方法培训。启动语言学研究技术培训周,就语言学研究所需要的技术邀请专家进行密集培训,例如脑电实验,语料库处理,田野调查等。

再次,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启动和山语言学研究论坛,启动语言学对接社会服务系列活动。活动首先是针对学生,例如开设社科普及性对话沙龙,针对全校学生的语言学讲座,开发通识课程,反哺教学活动等。

第四篇:2014年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试题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考博试题

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月15日上午考)

第一部分 选作题,只做自己所报考导师出的题目(40分)

1. 丁崇明老师出的两道语言分析题目。

(1) 给了几个例句,分析“A很多”与“A得多”(注:这是丁老师的一篇期刊论文,

知网上可以找到)

(2) 分析两个把字句的用法,句子好像是: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处置)

他把张老汉气得直瞪眼睛。(致使)

2. 冯丽萍老师:介绍一个语言习得的研究并进行分析评价。

3. 马燕华老师:分析语言中的“语言缺省”现象。

4. 王学松老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

推广谈一谈文化教学问题。

5. 徐彩华老师: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第二语言学习或儿童母语习得的理论,评述其方法和

理论。

6. 许嘉璐老师的题目跟中文信息处理有关,记不清了,抱歉。

7. 朱瑞平老师的好像跟词汇有关,想不起来了。

第二部分 三选一。(共60分)

1. 介绍范畴理论的发展并结合语言应用谈一谈认知语言学对范畴理论的贡献。

2. 教材编写要运用到哪些理论?这些理论如何应用?

3. 有人说“文化定型既是一把钥匙,也是一套枷锁。“,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文化定型就是culture stereotype,是文化教学中的一种悖论,可以找到相关论文)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

第一部分 必做题

1. 古文阅读和翻译,两段古文(30)。

第一段是《梦溪笔谈》里的一段话(跟卫青打仗有关的),繁体字,要求解释划线的词或者短语的意思。

第二段是《辍耕录》中的一段话,讲的是一个叫俞竹心的算命先生的故事,要求加上标点并翻译,里面有一些官职的名称,不太好识别。

2. 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两组词。(10)

(1) 袜子,鞋,靴子

(2) 咬,啃,喝,吸

第二部分 选做题,四选三。(60分)

1. (1)北大的《现代汉语》归纳普通话元音音位时只有6个,而黄廖本中则归纳了10个,

运用音位原理分析这一差异的原因。

(2)普通话除了零声母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可是加上声调只能组成1000多个音节,请解释原因。

2. 分别分析“甜”和“哭”的义项,并对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 结合实例,谈一谈你对汉字结构单位的认识。

4. 汉语中表达动态的手段有哪些?跟印欧语最重要的差异何在?

第五篇:《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升课堂教学实绩

——《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反思

王红亮

本学期后半学期讲授的课程主要是《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所感良多,这也是本人第二次在新课改背景下讲授文字知识。《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是一个特殊的版本,国家课程设置将其列为选修,陕西省将其列为必修,在这——选修——必修的斟酌中,课程特点也指引教师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教法选择。以下我想就教材使用和教法选择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教材使用有一个体会。

该如何定位所谓“选修中的必修”呢。新课程改革把课程自主权下放,实行三级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教师认真研讨,可选用补充,在某种意义上是完成了校本教研的开发。校本教研可以分成若干形式:选用,改编,拓展,新编。我们根据本校特点,因地制宜,在“国字号”的基础上,做富有特色的处理,使之符合本校的严谨学风和相应的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平台。首先解读《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它共分六课21节,包括认识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言艺术等部分。它从“认识汉语”入手,以“语言文化”收束,可以说囊括“古今中外”,内容繁多。常言道 :师出有名。我们明确辨析“选修”与“必修”的概念,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所谓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体现了国家和地方队各阶段所有学生发展的基础性要求。所谓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修习的课程。《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这样定位(摘录《编者的话》):

1、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想问:有没有上限和下限?有没有一个最低要求必须共同达到?教师真的可以自由发挥吗?)

2、课程安排上体现了“抓大放小”,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探究的空间。(忖度:范围确实大。我专门查了一下,它与《现代汉语》(黄伯荣版)编排体例、覆盖内容基本相同。我们选修教材呈现的是高举轻放,拈起千头万绪,轻描淡写用几个生活中的例子佐证)。举个例子。在讲到“病句”的“语序不当”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名词的多层定语次序不当”。教材上呈现例句: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看表演。“分析部分”诠释:“附近的”应放在“许多”前面。这里恐怕有逻辑的断裂:现象已经出现,那么为什么错了,而且什么是正确的多层定语次序。教授的感觉是,与实际情形相比较,这本教材就像一张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网结与网结之间是空的。

从教学实际看,《语言文字应用》所设计的内容,姑且不论考试考语音、文字、病句,考作文顺达通畅,作为一个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我们用外语言沟通交流、表情达意,用内语言思维判断、演绎、归纳。从这个意义上讲,写对、念准、句子通顺不是可以根据爱好选择的。《语言文字应用》六部分是对所有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从教学规律看,重温刚才举的那个病句例子,教材语焉不详,宛如蜻蜓点水,提出问题,却把相关概念、推理留给了学生。这设计到一个教学规律:学科知识的系统传递,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这些知识是经过精心选择、编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认识起点,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生可以迅速站到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学习,而不是说他一定要有科学家的发现。爱因斯坦曾经说:别问我光速是多少,那是可以查到的。同理,对于基本的概念、定义有必要再“上穷碧落下黄泉”费心费力去搜集吗?在这个层面上,《语言文字应用》是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归根结底,设想教材定位,教材是选修中的必修。因而六个部分构成语言文字应用的鱼骨图。仿照文言翻译,我们处理教材采用留、删、增、调的。“留”涉及音形义,“删”涉及一看即懂的大量举例,“增”涉及举例表象下的概念定义,“调”则可以根据进度安排、学生状态调整,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综述:六个部分构成必修结构,但缺乏严格、准确的逻辑陈说,因而教师必须完成拓展,否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教学方法有两个选择。

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分别指基础知识技能和语言素养。统观教材,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以具体化为考点,可以用量化的方法评价: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修辞等;对应的是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追求客观、量化,力争讲清讲透,运用各种变式复习形式。教材另一部分是大量的人文方面的资源,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意义、教育价值和对人生具有终极指导但又难以量化的内容。例如体现璀璨传统文化引发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的汉字的起源、诗歌的平仄格式等。在应试压力下,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先解燃眉之急。剔除不可能出现在考卷中的部分:如汉字的玄机、汉语“东西南北中”(方言)等。然而教学本身有开发学生潜能的任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诸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必然存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式,促进师生跳出功利的小圈子,大胆培养兴趣爱好,做到有所侧重有所突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坚持课前演讲等,锻炼能力,开拓眼界,也调节学习的节奏。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所以学校教师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学科逻辑保证每个个体得到一定程度、没有缺陷的合格发展,又可以使每个同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个发展是知识的,又是能力的,更是意识的。对教材两部分内容的处理,我们基于本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追求。我们看重人的终身发展和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绝不放弃那些所谓的“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定把目光放长远,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

二、让学生动起来。常言道“师出有名”。我们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完成传递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去习得的。这种教学理念强调的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硬性的灌输,而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习得。它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同时培养探究精神。因而只有学生动起来,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动脑动手,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才会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动起来”可以是学生对老师所讲、报刊所载等较权威的说法提出质疑。例如成语“空穴来风”“感同身受”“美轮美奂”的使用,在辨别词典意和使用意之间的些许不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与时俱进的语言文字演绎进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求索溯源的精神;这是关乎营造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品质。“动起来”可以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变知识为能力。例如处理客观选择题。从准确书写、牢固记忆、灵活运用的角度讲,纯客观题是有短处的,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化客观为主观,引导学生写字、注音、仿句等,收效良好。

讲授《语言文字应用》,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是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综上所述,教授选修课,老师合作,努力做出最科学的课程价值评价,教授过程要聚焦长远,兼及当下,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升课堂教学实绩

——《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反思

语 文 组 王 红 亮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