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质量标准
第一篇:重症监护病房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第二篇:2017年院感新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试题[小编推荐]
2017年院感新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名词解释部分(每小题10.0分,共30.0分)
1、目标性监测:
2、呼吸机相关肺炎:
3、医院感染暴发: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10.0分,共70.0分)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
2、器械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卩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
3、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不包括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
4、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
5、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3,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6、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
7、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
名词解释部分(每小题10.0分,共30.0分)
1、目标性监测: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2、呼吸机相关肺炎: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10.0分,共70.0分) 1.√ 2.√ 3.× 4.√ 5.× 6.√ 7.√
第三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关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建设的建议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负责对危重患儿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具备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我院儿科是全县唯一的儿科疾病治疗、预防专科,担负着全县及周围县市区儿科疾病的治疗及危重患儿抢救及生命支持的任务。所以成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势在必行,也是医院发展亮点。
对于成立PICU病房设施及管理提两种建议,一是全封闭式管理(无陪护)要求需要的病房区域较大,各功能单位齐全,需要护理人员至少12人。二是半封闭式(限制一人陪护),须严格病房管理,需要护理人员至少6人。(两种方法收费也不一样)。根据目前情况第二种方式比较适宜。
1、病区的设置PICU病房可在现儿科东病区北侧的原急救间及相连的一间进行改造,内设置重症病床4-6张。
2、病区主要医疗设备设施每床均应配备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1台、管道供氧、负压吸引装置1个、呼吸机(CPAP)2台、微量血糖仪、微量血气分析仪,颅脑降温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车(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及其他抢救用具)、可移动外线消毒车等。
3、规章制度
应当制定各类人员职责,执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合理用药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第四篇: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一、环境管理
1.科室布局、设施设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1)应划分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及生活区域。
(2)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15平方米。
(3)每个ICU最少配有一个单间病房,面积18-25平方米,有条件者配备负压病房1-2间。
(4)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或脚踩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房间至少每两床一套。
(5)病床间距符合要求,床间距>1米。
(6)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做到定时开窗通风,有条件者最好配备空气净化系统。
3.ICU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4.办公室、治疗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标识醒目。
二、人员管理
1.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2.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之比不少2.5~3:1,护理人员数量与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3.护理人员要经过ICU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独立上岗。
4.护理人员岗位分级管理和使用。
5.排班体现科学、合理、弹性化。
三、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醒目。
3.具有合理的人流和物流的进出通道,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
扰和交叉感染。
4.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别安置,特殊感染者应安置在单
间病房或进行床旁隔离,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
5.未配备空气净化系统的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
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空气消毒一次,并做好记录。
6.做好病室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和物表应
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
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700mg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
擦拭,作用3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拖布分室使用,标识
醒目。
7.落实ICU探视管理制度:
(1)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
过多流动。
(2)工作人员或探视人员进入ICU病房必须更衣、换鞋、
戴口罩、帽子;外出时需更换工作衣、外出鞋。
8.工作人员患有感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9.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1.留置管道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
12.患者转出后,医疗仪器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
(1)床单位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2)各种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消毒。
(3)呼吸机管道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
洗、晾干后送供应室进行集中灭菌。
13.各类仪器设备及灭菌物品、一次性耗材、消毒液等的管
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4.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15.按照Ⅱ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对病房空气,无菌物品、物
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四、质量管理
1.ICU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健全,并落实
到位,
2.成立ICU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体现
持续改进;并定期进行质量评析,有记录。
3.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
作规范、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等。
4.严格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5.严格落实《特级护理质量标准》,持续24小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详细记录。
6.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
7.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正确的治疗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8.护理文书书写符合《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
(1)护理记录内容需客观、准确、及时、规范、完整,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并且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言通顺、标点正确。
(2)每位患者均需建立护理计划;并能够根据病情及时修订。
(3)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效果记录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且具有连续性;护理措施能够体现时效性和个体性。
(4)护理记录每小时至少记录一次,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9.药品管理
(1)常备药品做到原盒存放、专人管理、及时补充。
(2)高危药品专盒存放,标识醒目,管理规范。
(3)急救车内药品、物品齐全、做到“四固定”,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4)严格落实毒麻药品制度,实行专人专柜双锁保管,固定基数,护士班班交接,有记录;毒麻药品使用中,如有残余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并做好记录。
10.各种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班班交接,有记录。
11.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
12.落实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包括身份识别、用药安全、危急值的报告等)。
13.制定并落实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非计划性拔管、谵妄等)。
14.制定、培训、演讲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停电、火灾、猝死、误吸、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输液外渗、躁动、自杀、针刺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重大意外伤害等)。
15.落实患者转入、转出交接制度,详细做好患者的出入室登记。
16.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有记录。
(1)主动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2)做好患者或家属的健康指导工作,主要包括正确指导患者饮食、用药和活动等。
(3)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的疾病、药物、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4)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重视患者的功能训练。
(5)及时、客观的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变化,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第五篇:重症监护病房环境改造初探
内容摘要: 【摘要】目的 创造良好的监护环境,提高危重症监护水平。方法 探讨监护环境中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操作环境中存在给患者康复带来负性影响的因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降低了监护环境对患者的负性影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 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创造良好的监护环境,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监护环境负性影响护理对策
近年来危重病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一般地市级医院都设有icu科室,每个专科科室也都设有危重患者监护病房。这些病房配备有较先进的监护和抢救设备,使各科室病区内病情危重,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监测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最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疾病康复水平。但是,监护环境存在的一些负性影响因素,也会给患者的疾病康复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抢救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重症监护的最终效果。以下就监护环境中存在的负性影响因素及所应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护理人员共同提高对危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水平。 1监护室环境存在的负性影响因素 1.1物理环境的负性影响因素
1.1.1声音主要包括监护仪器的监护提示声,突发的或偶发的监护仪报警声,各种仪器的搬动安装声,工作人员的对话、操作、走动及开关门声,医生间隔查房询问病员声,病区中监护室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来源的声音等等。在监护病房内由于仪器提示音的加入,环境的噪声强度可达45~80db,而超过60db就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降低其对疼痛的耐受阈值,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休息及睡眠。
1.1.2光线白天监护室内较暗的光线,夜间监护室内较亮的光线;烤灯刺眼的光线;每日应用紫外线灯的消毒照射等光线的不良刺激,时间如果较长,会改变患者的睡眠形态,给患者造成不舒适感。
1.1.3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温度、湿度、清洁度的监测设备和记录的不完善;空调的功能不能很好地满足监护室环境温度的调整;监护室空气的细菌含量检测不能及时准确;监护室内出入人员较混杂,不能够实施较好的清洁隔离措施;通风对流的环境设计和设备的配置缺陷,空气净化设备、设施的缺乏等不仅会造成监护室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洁度的不适当而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还会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和有创伤口感染的危险性。 1.2心理环境的负性影响因素
1.2.1来自于工作人员的影响长期从事监护室工作的护士相对心理稳定性较低,敏感性及紧张性较高。个别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对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和调整不熟练,对监护仪器显示的数据不能够正确分析,在抢救危重病员时表情紧张,脚步慌乱,问答不确定,惊呼随口而出,这些都会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信任感、紧张感和不安全感。医护人员的注意力往往被监护仪所引导,关注的常常是患者的疾病和损伤,谈论的通常是病情,较少同患者沟通交流,会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更关心的是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患者本身。
1.2.2来自于监护室环境的影响对监护室环境感到陌生,对搁置于监护室的各种监护仪器、抢救仪器感到陌生、紧张,对各种加之于身的监护仪器感到陌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对各种侵入性操作感到不安和恐惧。
1.2.3来自于其他危重病员的影响同病室的患者或相邻床位的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时、病情突然出现变化进行抢救时、抢救无效或患者死亡时等都会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造成忧郁和悲观的负性心理影响。同病室患者存在的性别差异,在接受某些治疗或检查时,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够充分重视和满足患者保护个人隐私的心理需求,人性化关怀意识不足等原因,都会引起患者内心的尴尬、窘迫和心理紧张。
1.2.4来自于患者家属的影响由于患者家属陪伴对探视陪护时间的安排不满和不理解,在疾病严重性和处理的迫切性问题上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在患者家属与患者交流后,引起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满、误解,甚至产生疑问和不信任,导致患者的不安全感。 1.3监护室生理环境和治疗操作的负性影响因素
1.3.1侵入性操作带来的生理损伤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保留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导尿等有创操作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生理上的损伤和不适。侵入性护理操作是使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还有潜在的并发症危险,如:动、静脉炎,动、静脉血栓,皮下出血,创口渗血等。
1.3.2血压持续监测袖带的压力刺激如果监测时间间隔太短、袖带包裹过紧等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有时还会导致袖带包裹部位出现皮下淤血点。进行血压监测的上肢静脉回流不良,如果还有静脉通道建立在该侧,则不仅会影响静脉输液的速度,同时,在血压监测时引起静脉血向输液管内的回流还会引起输液针头的堵塞等不良后果,以至于需要重行静脉穿刺操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护理对策
2.1保持监护室良好的物理环境 2.1.1保证监护环境的安静
首先,icu病区应该选择设置成一个独立的病区,远离周围的嘈杂病区环境;病区内的危重症监护病房也应有较好的隔音措施;病室的门窗不仅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还要有缓冲关闭碰撞时的隔垫。 其次,医护人员在监护室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查房时语言尽量简短,语调柔和亲切,声音的高低以患者可以清楚地听到为标准,不要过大,以免打扰其他患者;培养监护室护士良好的专业素质,遇到问题或紧急情况时要能保持沉着冷静,语调平静,表达清楚,切忌惊呼和大声慌张的问答。 第三,做好患者家属的探视宣教工作;在探视时间内嘱其不要大声喧哗,走路时脚步放轻稳;取放用物时尽量请工作人员帮助,以免打翻物品发出意外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