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大学生课余生活构成因子论文(全文)

大学生课余生活构成因子论文(全文)

大学生课余生活构成因子论文1 研究方法1.1 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 选取四川省某两所省属师范院校的在校大学本科生各500名, 共计1000名, 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测试问卷, 回收试卷972份, 最后剔除无效问卷, 获得有效问卷954份。

大学生课余生活构成因子论文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 选取四川省某两所省属师范院校的在校大学本科生各500名, 共计1000名, 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测试问卷, 回收试卷972份, 最后剔除无效问卷, 获得有效问卷954份, 具体构成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表, 分为三个部分;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现实的课余生活状况;对课余生活的评价。调查让学生自由选择, 当场回收, 然后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电脑,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方法有平均数差异检验, 卡方检验, 方差分析等。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1 活动类型主成分分析

对于30种课余生活形式进行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 其中KMO=0.812, Bartlett=831.799, 可对所得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 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 取18种课余生活活动形式, 旋转后共抽取5个因子, 统计结果表明这5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8.839%。对各因子进行分析归类, 得出, 因子1:阅读书籍、看报纸或杂志、参加专业培训、参加科研、听讲座、自由学习可归为学习型课余活动;因子2:谈恋爱、参加艺术类活动、看电视电影、听音乐可归为情感投入型课余活动;因子3:睡觉、无事休息可归为休息型课余活动:因子4;闲聊、参加社团组织、户内外交往可归社会交往型课余活动;因子5:体育运动、打牌下棋、上网可归为参与型课余活动。

2.2 不同课余活动类型分析

2.2.1 学习型

此类型的学生, 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都比较好, 在阅读书籍、参加专业培训、科研、讲座等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比其它类型的人要高得多。成绩良好以上的学生在上图书馆次数、参加科研、学术讲座和专业培训次数方面明显高于一般学生。

另外, 在对课余生活评价方面感觉很充实和有计划安排, 学习好的学生 (38%) 比成绩一般的学生 (20%) 要高, 但在很无聊方面, 成绩一般的学生 (42%) 高于成绩良好的学生 (24%) 。但两者各自仍然有38%的学生感觉课余生活很没头绪。

2.2.2 情感投入型

此类型的学生, 情感细腻, 对发生的事和周围的人敏感性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情感投入方面表现不同。在对待恋爱方面, 大一学生持反对意见占4.762%, 而大四占30%, 年级越高, 持反对意见的比例越高。这比例的变化说明年级越高, 对待感情上的事会更加趋于成熟和理性。但是大学生刚入学不到一年时间谈过恋爱的人就达到40.476%, 而到毕业之际谈过恋爱的人就达到了70%。这说明, 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早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而且比例愈来愈高。

2.2.3 休息型

此类型的学生是一种典型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即教室、寝室、食堂是他们的主旋律。这种生活类型容易和学习型的课余生活类型混淆。他们在课余生活中主要的精力不是在学习上, 而是在睡觉和空想之中度过。其中女生比男生在这方面所占比例明显要高得多, 超过了15.423%。而在不同年级之间其差异性也显著, 进行方差分析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Sig=0.015<0.05) , 其中比例尤以大二最高 (35.854%) 。

2.2.4 社会交往型

此类型的学生的特点喜欢交际, 人际关系大多良好, 性格比较外向, 活泼开朗, 喜欢参加各种团队活动。不同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和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的人在参加院系活动, 为他人服务, 与人交往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高年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说明高年级学生更愿意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特别是在外兼职活动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达到了85%。而上街闲逛的比例却是最低 (15%) 。

调查中发现, 想进学生干部行列而没有机会进来的同学比例达到38.6%, 这说明有很多普通的学生有愿望想参与到学生社团、院系活动中来, 但学校所提供的机会却往往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另外, 在对课余生活评价方面, 人际关系良好和一般的学生, 经卡方测验, X2的值为8.082 (Sig=0.044

2.2.5 参与型

此类型的学生精力旺盛, 喜欢参与对抗的活动, 网络生活时间占据课余生活时间中很大一部份。男性、理工类、高年级学生更喜欢在网上和异性聊天、打游戏;在体育运动参与时间和频率来看, 男生 (97.7%) 明显的比女生 (85.7%) 比例要高得达多。而对那些整体喜欢泡在网络上的同学来说, 网络虽然能开拓视野, 扩大知识面, 但如果过度上网会对他们除了身体上的损害, 还有学业的荒废。因此, 我们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给他们定目标和任务, 用其它活动来吸引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 以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3 对策和思考

每个学生可能综合有几种课余生活类型的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固定的认定学生只属于哪种课余生活类型, 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

3.1 加强课余生活活动分类指导,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课余生活活动的分类指导,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 要在就业管理类方面重点加强指导和培训, 并且在图书馆里增加此类方面的书籍, 以满足学生需求;而对于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 重点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培养动手操作的科研能力, 以便今后更有利于进一步升造。在课余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类型, 发挥社团、学生会、团委和党组织的战多堡垒作用, 多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校园环境。

3.2 开展恋爱观的指导, 强化责任意识

正确的恋爱观对于未来家庭的和谐, 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校有必要针对大学生恋爱观开展教育和指导, 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工作的关系, 并且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3.3 创新班团组织制度建设, 普及由“精英”参与到“大众”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新班团组织制度建设, 提供更多能够给学生参与管理的岗位, 培养更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班团干部任免上采取“轮任”制, 有效缓解了管理岗位的不足,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改变了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只有少数个别人参与的局面。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现实课余生活状况分析归纳出学习型、情感投入型、休息型、社交型和参与型等五大类型的课余生活类型, 进一步分析各类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做好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生活,因子探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