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评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全文)

评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全文)

评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第一篇:评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是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发表的文章,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者:习近平 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两座山”之间有矛盾,又。

评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第一篇:评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发表的文章,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习近平 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两座山”之间有矛盾,又辩证统一。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把这“两座山”的道理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上,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工业化不是到处都办工业,应当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开发则开发,宜保护则保护。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体现出不同地方发展导向的不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政绩考核的不同、财政政策的不同。

现在,我们正在通过建设生态省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牢把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建设“法治浙江”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危及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着力推进机制创新,举全省之力保护好“绿水青山”,来赢得“金山银山”。

第二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教案

一 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

教学目的:

1.突出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视,应该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 境的良好风气,倡导全国人民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美丽的中国。

三 课型:微课堂

四 课时:大约10分钟 五 教学重点: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主要内容:总书记强调: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的关键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的有以下重大意义:

(1)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发展。 (2)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3)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4)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 (5) 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7)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4.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做什么:

(1)、加强自身道德文明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做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2)、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为我们共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3)、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六课程难点:怎样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度消耗资源和深度环境污染的代价。发展绿色科技,是引导生态意识进入生产系统,从而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两难问题的桥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要发展绿色科技,就要正确认识理解绿色科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1)、绿色科技要求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活动均要符合生态化的方向.生态价值观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基本观念,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在科研活动中恪守这一信念.也就是说,在发展农业、牧业、冶金、建筑、化工、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科学技术时,既要看到其经济价值,又要看到其生态效果,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生态学意义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 (2)、绿色科技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是有益于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即危害生态环境的因素已经存在,发展这类科技的目的是抑制和减少其危害,如治沙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医疗技术等;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技术,如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制开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等. (3)生物科技已成为绿色科技的主体.主要有生物高科技,如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为基础的医学、制药、农业等高科技;传统生物科技,如围绕农、林、牧及其产品的育种、种植、保护、提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生物科技作为绿色科技的主体,已成为21世纪科技的重点学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以生物高科技为基础的农业、环保、材料、能源和制药业等领域也受到我国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关注.由此可见,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经济社会规律作用使然. 七教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讲学生提前准备注意课件,上课时采用多媒体形式对课件内容进行仔细讲解及讲生口头扩展相关知识内容。

总结与展望:课堂通过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发展和其在中国发展的实际地位,大力弘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共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生活,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同侪携手并进,为建设繁荣昌盛、和谐美丽的中国而奋斗。此主题来自于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读本,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杜绝浪费和污染。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总书记以及后面的党中央领导人一定能带领我们走上一条强国之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工程造价1班

参与人员: 夏清、王帅、张文翔、蒋金湖

第三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因素不可或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要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搭好基础性框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

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

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四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读《筑梦路上》有感 《筑梦路上》第三章的标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深地震撼了我。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里。

爸爸说,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在他们小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成群。早上的河埠头,成群地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洗菜、淘米,捣衣声、聊天声、嬉笑声汇成一首美丽的交响曲;夏天的傍晚,孩子们和男人们在河边游泳嬉戏,拍水声、尖叫声、笑骂声此起彼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边开起了几家家庭作坊,废水都排进了小河,成堆的生活垃圾倒在河边,慢慢滑进了小河,河水变得又红又臭,河里杂草疯长,盖住了整个河面,水里再也见不到小鱼小虾,只有脏水在不停地冒泡,河边死一样的静寂,人们都尽量避着小河。

这几年,省里推行了“五水共治”,村里来了许多工程队,凿路挖沟,铺设污水管道,让污水流进统一的管网,得到统一排放;污染严重的家庭作坊进行关停;河道两边都用条石和混凝土砌了河岸,大型挖掘机直接下河,清理河底的臭淤泥,当清清的四明湖水流进干净的小河,美丽的小河又回来了,河边白鹭高飞,河里鱼虾成群。周末,许多城里人来河边垂钓,我和爸爸也经常得闲钓上两竿,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太阳伞下三三两两静坐的钓鱼人,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

大力保护自然环境,努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这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是我们造福今天、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在绿色发展中,我们只有人人身体力行,才能共同拥有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文明行动从我做起,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肩负重大使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从弯腰捡起一张小纸片做起,从轻轻把一个小果壳投进垃圾筒做起,从把一口痰吐在纸巾上扔进垃圾箱做起,呼吁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发扬创建绿色环境的积极性。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要建造更多的绿水青山,让他们成为我们永久的金山银山。

(点评:这篇习作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主题,通过小作者老家门前小河的变化,表现了政府进行五水共治的显著成效。作者观察之细微,情感之丰富,令人赞赏。特别推崇的是文章生活气息浓郁,小河边人们洗衣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表达了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对家乡的的热爱和渴望人们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指导老师

李 群

余姚市花园小学501班

经家睿

第五篇:绿水青山何以就是金山银山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作者:王永昌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2日 08版)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知行论坛】

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阐发了一系列思想深邃、视野宽阔、生动形象、极富实践指导性的重要观点。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最具标志性的论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包含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的重要论述,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绿水青山的生命价值。一切生命都起源于大自然、从属于大自然;一切合乎自然演化、宇宙运行规律而产生的事物,都是它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金山银山。也就是说,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大自然赐予的“自然财富”。简单直观地看,自然生态环境似乎用之不竭,但现实生活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都反复证明:破坏了绿水青山,就要用真金白银去还债。因此,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首先应站在人来自于自然、从属于大自然生态系统这一角度去把握,自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自然生态环境直接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财富之母”。比如,土地、森林、水、矿物、石油等,本身就是人类的生产资料。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又比如,我们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这样,绿水青山也就直接可以转变成金山银山。此外,金山银山不只是金钱意义上的财富,它还包括诸如审美、文艺创作等精神文化财富。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优势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更容易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本质内涵。

绿水青山的民生价值。自然生态系统是经济发展的资源,也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其中的环境,在这个意义上,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生活的“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人们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希望尽快富起来,现在不仅希望生活更富足,而且希望生态环境更良好,希望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增长点,自觉把生态纳入民生福祉,拓宽惠民利民富民之道,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这就是绿水青山的民生价值。

绿水青山的政治价值。“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夯实人心这个最深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尽如人意,

2 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甚至已成了政府和群众的心头大患,成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块短板。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我们要痛下决心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切实保护、修复好生态环境,尽快消除人民群众的“心头之患”,让绿水青山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民心资源。

绿水青山的社会价值。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还表现在社会价值上,体现于社会运行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治理等方面。早在2004年5月11日,习近平同志就浙江建设生态省曾明确指出,治理环境污染好比治理一种社会生态病,这种病是一种综合征,病源很复杂,有的来自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有的来自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的来自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体力透支”。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长期努力,精心调养。由此可见,生态病实际上就是社会病,病在生态环境上,病根则在社会机体上,涉及综合的社会体制、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等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不以GDP论英雄的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绿水青山的经济结构和低碳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步伐。

绿水青山的文化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自然与人、生态与发展、生态与社会的内在关联性、统

3 一性,又极大丰富和提升了生态文明观,日益成为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行动准则。生态文化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醒悟和外化于行的素养。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植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日之中国,生态文化已融入生产、生活、经济、政治、法治、党政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自觉。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自觉,将开启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时代。毫无疑问,推进绿色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生态优先的价值观,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

绿水青山的民族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这是因为,绿水青山是惠民富民之源,资源环境是富国强国之基,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富民强国之道,生态安全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安全。善待生态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珍惜资源就是珍惜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反复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绿色发展,为当代中国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存发展环境,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绿水青山的人类价值。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并不只具有民族价值,还包含着人类普遍的生态价值,内含中国对人类的责任和贡献。人类同住一个地球,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国家生态环境的好坏都影响着全球

4 生态环境的优劣。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连为一体,一国的绿水青山,直接间接地具有了全球价值和人类价值。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走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共同的发展大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共识,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向。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所指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负责任大国,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既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为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而承担的应有责任。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