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集锦)

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集锦)

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第一篇: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淮南市谢家集区朱集中学 肖万金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

第一篇:富于创造力的创造艺术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淮南市谢家集区朱集中学 肖万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图片资料 ,笔和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朗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_雪》,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的场景。

2、欣赏本课中《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 综合诗词图片,讨论比较异同点。

3、(板书)课题: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二、讲解新课: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总结: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介绍《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欣赏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 ,长城,山岳等图片,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 总结: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三、作业: 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 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景象,进行创作。

第二篇:《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图片资料

,笔和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朗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_雪》,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的场景。

2、欣赏本课中《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

综合诗词图片,讨论比较异同点。

3、(板书)课题: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二、讲解新课: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总结: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介绍《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欣赏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

,长城,山岳等图片,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

总结: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三、作业:

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

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景象,进行创作。

第三篇:思维创新艺术与创造力的

"头脑风暴法"

系 别: 管理系 专 业: 电子商务 学生姓名: 宋亚学 学 号: 1054200137 指导教师: 秦永芳

考试时间:2012年5月27日

创造思维——“头脑风暴法”

好的思维方法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是为我们突发奇想,开阔创新的力量源泉。

——摘要

一、前言: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走在时代前列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上至安邦治国,下到个人生存发展这一切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要与时俱进,开阔创新,用创新的动力来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相应的就代表着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代表者人类的发展的进步,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是维持我国不断壮大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兴衰的重要表现。

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江总书记对创新,对创新思维对创造力,有很多重要的讲话。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还讲了,“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2001年江总书记又多次提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1.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在创造思维的引导下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历练自己,是自己具备超与常人的创造性:2.今天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靠什么竞争,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靠思路。所以我们说,我们今天企业的竞争也好,个人发展也好,创新思维它是我们由于别人出奇制胜的法宝利器。 3. 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只有那些身怀绝技与众不同的人,通过他们的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才会更好地肩负起国家兴盛,自足振兴的使命。4.创新对我们的工作、学习自身修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使我们变的头脑跟灵活,更敏捷,思考问题更加深入,可以使我们的思想能动性更加升华,是我们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学好创新思维方法,要领会思维创新方法的独特之处,打破常规,善于扩宽思路用发散的思维考虑问题,从中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好点子来为我所用。

在众多的创新思维方法我最喜爱的就是“头脑风暴法 ”对他的情有独钟主要是我对他的了解,记的大一下半年的《管理学》课上,我自告奋勇的要求要将这个主要与运用与企业管理的,企业高层领导充分发挥民意,集思广益,企业未来的创新思想的方法。

这个方法好就好在他是充分发挥下属的想象力,开阔他们的现有的思维界限,不拘一格的吸收一些与我们所追求目标有联系的发法,和众人之力,这一点不断可以促进同事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特别是他们的思想的交合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可以从中找到你一想不到的结果,为我们学习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的帮助。

二、头脑风暴法的由来

头脑风暴法的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只是头脑紊乱,做出一些不同常人的举措。

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加者敞开思想,不受约束,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冲破思想的牢笼,用一种独特的放肆来思考问题,然后用发散思想的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其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最后,在众多的可行方案中找出一些列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三、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

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一定的讨论程序与规则来保证创造性讨论的实效性和创新性,由此,讨论程序构成了头脑风暴法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从程序来说,头脑风暴法关键在于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议题

准确无误的阐明所要解决问题是这个方法的开始.因此,必须要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延长他们议论讨论的时间,时间越长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

2,会前准备

为了使头脑风暴畅谈会的效率较高,需要在会前做些准备.如收集一些资料预先给大家参考,以便与会者了解与议题有关的事项.参与者,在开会之前,要对于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所了解.会场的布局和环境也很重要,我们最好设计成更能促进相互沟通利于交谈的环境。此外,还要活跃一下参加者的气氛,是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中来。

3,确定人选

一般以8人~12人为宜,也可略有增减(5~15人).与会者人数太少不利于交流信息,激发思维;而人数太多则不容易统计计算,过于浪费没有时效性,为了确保每个人有更多的发言机会,我们应该适当地挑选人选,参加会议。

4,明确分工

要选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秘书).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要不断的明确讨论议题和纪律,致使议员不要偏离问题,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如通报会议进展情况,归纳某些发言的核心内容,提出自己的设想,活跃会场气氛,或者让大家静下来认真思索片刻再组织下一个发言高潮等.记录员应将与会者的所有设想都及时编号,简要记录,最好写在黑板等醒目处,让与会者能够看清.记录员也应随时提出自己的设想,切忌持旁观态度.

5,规定纪律

根据头脑风暴法的原则,要遵守在议题前提出的讨论原则,如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消极旁观;要尊重发言人,不要影响他人的思考;发言要针对目标,开门见山,不要拘束简单明了;交流之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切忌相互褒贬,对别人的看法不要做出评论,以免影响他人在思考中的思路等等.

6,掌握时间

主持人要掌握时间一般来说,以几十分钟为宜.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感影响会议效果.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分钟~1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会议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徜若需要更长时间,就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

四、会议原则

为使与会者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激励,达到较高效率,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对别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批判、不得阻拦。即使自己认为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设想,亦不得予以驳斥;同时也不允许自我批判,在心理上调动每一个与会者的积极性,彻底防止出现一些“扼杀性语句”和“自我扼杀语句”。只有这样,与会者才可能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在别人设想的激励下,集中全部精力开拓自己的思路。

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在智力激励法实施会上,只强制大家提设想,越多越好。会议以谋取设想的数量为目标。不要求只局限在议题的短小的圈子范围内,要冲破思想的牢笼,追求更多的方案。

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这是激励的关键所在。每个与会者都要从他人的设想中激励自己,从中得到启示,或补充他人的设想,或将他人的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设想等。激励每个人都要积极踊跃发言,最好做到争先恐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参加人员一律平等,各种设想全部记录下来。与会人员,不论是该方面的专家、员工,还是其他领域的学者,以及该领域的外行,一律平等;各种设想,不论大小,甚至是最荒诞的设想,记录人员也要求认真地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身份的平等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最好方式,只有这样才会坦诚相待,在发言时才会没有顾虑后顾之忧。

主张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思维,影响他人的踊跃性,打断别人的思维,这样会不利于意见的收集。

提倡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会议提倡自由奔放、随便思考、任意想象、尽量发挥,主意越新、越怪越好,因为它能启发人推导出好的观念。

只要我们遵循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和讨论工作原则,熟知伟人的思想源泉,灵活运用,努力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在不同的工作中,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受益匪浅,为我所用。

这就是头脑风暴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头脑的运作思维想风暴那样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只有提出方案的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共鸣相互交织,不断地碰撞,这样才会产生创造性地思维,才能打破常规,用一种常人无法做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当今社会只有创新 的才是引领世界的,才会用不衰退,才能经得住历史前进洗礼,成为造福人类,利于祖国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我们要用饱满的热情来学习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真正意义的做一个创新能人。

第四篇:艺术教育创造力

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滨城区小营镇中心幼儿园 赵小梅 霍建功

步入21世纪,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江总书记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和核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挑战型课题。民间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深受幼儿所喜欢。它那独特的“三点一线”网络式教学使幼儿在语言、动作、思维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活动开拓了新思路,使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是如何改变俗套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呢?

一、改变思想,立足创新

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型教师。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以前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特别是自身观念的改变,评价标准的改变。如:在上课时我们原来总是不住的要求孩子“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不说话又怎能表现孩子的想法呢?我们总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学法也是老一套的讲、问、答。我们在山师学习时,印小青教授曾说:“50个孩子有50个不同的答案,教师的课才称得上是好课”。多少年来,我们却一直把孩子困在一个框框里以我们的处世方法与思维模式强制性的教育孩子。将他们自己的想法洗劫一空。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你”的翻版。我们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首先,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他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是创作之母,几乎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 1

是从想象乃至幻想开始的。所以在上课时,我们不仅仅教会孩子一首歌曲、一个童谣、一幅水墨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发挥想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和想象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我们在上民间美术课《好看的葫芦娃》时,我们只教给孩子几种简单的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自己剪出和别人不同的图案。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竟然剪出了那么多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漂亮图案。可见,只要有了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 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如我们在上民间艺术课时,就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土质的异同及其所要塑造的物体的形象,通过孩子自己动手采泥——塑像——上色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再次,注意培养幼儿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针对孩子的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努力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如上民间音乐课《小兔与大灰狼》时,我们将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与文静的孩子分到一个组,均衡分配角色来鼓励他们集体表演,不去过分压制他们,放手让他们发挥想象自由表演,效果很好。所以千万不要“看扁了”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往往蕴藏着独到的探索创新精神。

最后,鼓励幼儿多做游戏。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儿童会把自己想象成某一角色表演各种情景,这都需要发挥幼儿的想象。一些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丢手绢》、《数蛤蟆》、《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过家家》、《模仿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技能,增长了孩子的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善于引导,注重培养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切忌把孩子可贵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刚接触社会,什么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的。他们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要摸摸,什么都想跟着学。对于孩子天真的提问,一定要认真解答而不能没有耐心或不懂装懂。现在,有些家长最讨厌孩子操弄东西。一怕碍事,二怕弄坏东西,最重要的是怕伤着孩子。这样,孩子那珍贵的探索创新意识便在斥责声中荡然无存了。

其次,要善于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变成稳定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具有盲目性、不稳定性,很容易随着孩子的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或消失。如我们在室外上民间音乐游戏《丢手绢》时,开始孩子们对游戏感兴趣,做游戏也很认真,可过了一会儿他们的兴趣就被飞动的小蝴蝶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吸引走了。因此成人要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该注意的地方。

再次,要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幼儿绝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里度过,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环境。如在教室里布置民间艺术长廊像“自然角”

、“泥塑角”“剪纸风采”、“民族区域”等,让幼儿感受一种原始古朴之美,产生探求的欲望,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各科渗透,创造想象。

对幼儿来说创造并不神秘,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以最大的限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民间文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还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仿编童谣等活动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民间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乐曲后再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民间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创新,将美术与文学或其他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童谣等形式讲给大家听。这样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从自身做起,改变传 统育子观念与教学模式,放手让孩子去做喜欢做的事,积极鼓励支持他们的各种探索活动。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真正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创新型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出来,使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绚丽多姿

利用民间艺术资源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句容市边城中心幼儿园 梅晓红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同时也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创造潜能人皆有之,人在幼儿期已具备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潜 3

能,要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让幼儿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创造性的发展,必须开展幼儿创造教育。

关键词:创设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利用区角游戏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利用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中国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我园在水墨画、剪纸、宫灯、鱼骨画四个方面展开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研究,为促进幼儿园创新人格的发展,形成我园特色进行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民间艺术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1、首先,我们教师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操,十分注意室内外环境的装饰与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色彩、民间艺术风味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如在幼儿园走廊上悬挂教师自制的各类宫灯,有动物灯、水果灯、卡通人物灯等。封闭窗上张贴民间艺术剪纸,美术室张贴一些优秀的水墨画佳作,走廊上张贴教师和幼儿的水墨画作品,同时重视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参与,在过道上张贴幼儿的作品,活动室内陈列老师和幼儿的手工制品„„使园内呈现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教育氛围,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通过园内各类艺术作品的点缀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审美素养。

2、师生携手,共同参与。环境的主人是孩子,教师对环境的装扮固然精致,但离开了主人的稚拙却显得美中不足。在活动中,教师经常鼓励幼儿善于发现和创造,并把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带到属于自己的环境中。如幼儿自己从家中带来精致的喜糖盒,把它做成一串果糖盒灯。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又鼓励了幼儿的大胆创造,利于艺术思维的发挥。因此幼儿对区角活动中的宫灯制作区域的兴趣往往延伸再延伸,陈列柜上,常有孩子带来自己的得意之作供大家欣赏、评价。

二、充分利用区角游戏活动,让幼儿进行体验、实践,发挥其创造力。

每学期在区角游戏活动中,中大班教师都制定了学习水墨画、剪纸、宫灯制作、鱼骨画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由易到难在区角游戏中逐步实施。

1、通过学习水墨画,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水墨画不仅有高雅的欣赏作用,还可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培养情趣的目的。儿童的水墨游戏蕴含着鲜活的墨象认知和愉悦的水墨创造锲机,一管柔软毛笔浸润着水、墨、色,其中含有丰富的意象信息和笔墨趣味。由此,我园教师首先自己积极向专职美术教师学习水墨画的作画技巧,回来后便于传授幼儿。刚开始教学时,有的幼儿不会握笔,不知啥叫运笔,甚至用小手去抹笔毛。侧锋、中锋、浓墨、淡墨更是不懂。当看到老师用水墨颜料组合在一起画出那栩栩如声的小蝌蚪和小蜗牛呈现在眼前时,更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接下来老师就教小朋友怎样用笔、用墨、用色,每次老师都要示范多次。就这样我们耐心的向幼儿传授水墨画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逐步地掌握巧妙的用

笔方法与变幻的着墨、用色技巧,启迪了幼儿的童心童趣,开创出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画出的作品时,甭提有多高兴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和重点指导,使孩子们的绘画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培养了幼儿水墨画中的表现能力。

2、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剪纸是幼儿期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间上。”的确,动手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我们在中班开展剪纸活动,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做起,以游戏的形式或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来组织活动。其次,教幼儿正确使用剪刀,让幼儿反复练,用劲使两片剪刀上下一张一闭地动作。再次在选材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剪方形、三角形、圆形。再到窗花、人物等。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初步的创造力。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以外,还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在剪纸活动中,教师还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让幼儿把自己的剪纸作品贴在宫灯上,形成剪纸、粘贴宫灯一条线的流水作业,这样,使幼儿的剪贴兴趣更浓。

3、通过宫灯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与优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我园以宫灯为主题,在大、中、小班开展了区角活动。首先,我们利用当地资源——宫灯厂,带领中大班幼儿去参观,了解宫灯的制作程序,激发幼儿制作宫灯的兴趣。由于宫灯厂的宫灯大多是用布来做的,我们考虑到布对于小朋友来操作很难;而且经济上也不允许。于是我们决定用各种纸来做宫灯。刚开始,宫灯制作一直都在大班的宫灯坊区域开展,当时,我们觉得做宫灯需要心灵手巧,而小中班幼儿能力可能有所不及,所以一直都未让小中班幼儿参与,但经过教研室领导的指导,我们的思路顿时开阔起来。制作宫灯除了用现成的模子进行剪、粘贴,还可以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来制作。(如:废纸盒、一次性杯子、糖果盒、卡纸等等都可以制作宫灯),于是我们师生共同收集了许多辅助材料。如用纸剪成灯的形状,在粘贴比较简单,可适合小班幼儿制作;而用各种圆形拼贴成的宫灯,适合于中班。既可以让幼儿剪、画、贴,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幼儿有想象创造的空间。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就这样,两年下来大、中、小班的宫灯制作已开展的丰富多彩了。有布做的宫灯、有一次性杯子做的宫灯、有纸盒做的宫灯、有瓶灯、筒灯、果灯„„幼儿园内处处可见,有时还会听到孩子早上来告诉他们的父母:“这个灯是我做的。”通过三年的流水线制作,制作的宫灯越来越美了;孩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我们作为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去想、去创造。因为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 5

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孩子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的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

4、通过鱼骨画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用鱼骨来进行画面创作,也许在幼儿园很少见。但我们经过尝试后,觉得孩子们是十分喜欢鱼骨拼贴画的。也许有的老师会想这鱼骨又脏又危险怎能让孩子们去动手操作呢?而事实不是想象的这样。我们对鱼骨的积累,取材是有非常严格的程序的,其中后勤工作人员也为我们教学做了很多服务工作。他们先将鱼骨洗净、漂白、晒干、84消毒,然后再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角游戏活动中去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我们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鱼骨,各自能拼贴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如鱼柱可做成树干;鱼片骨可做成蝴蝶的翅膀;鱼刺可做成各种动物的触须,总之,孩子们自己会发挥想象,发明创造出各种成人意想不到的图案。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创造。到后来有一次通过幼儿的发现:老师,我们可以把蝴蝶的翅膀(白色)变成彩色的吗?当时老师及时给予了鼓励:“当然可以呀。”于是孩子们又忙着给鱼骨上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又有了创意:添上油泥来装饰画面等等。就这样从拼贴——上色——油泥装饰——辅助材料装饰,一步一步的创作过程都来自于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幼儿发现了鱼骨画的美,创作出了多幅作品。于是我们把幼儿的鱼骨画作品展示在园内的墙壁上、美术室内,让中、小班的孩子观赏,也激发他们想创作的兴趣,由易到难的去操作。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让美丽的鱼骨永远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好伙伴。

三、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力

我们不仅在区角游戏活动中开展学习水墨画、剪纸、宫灯制作、鱼骨画拼贴活动,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也开展水墨画、剪纸、宫灯制作、鱼骨画教学。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穿插课题研讨课,教师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设计出这四方面的教学活动方案,对幼儿进行教学,其中我园纪老师和何老师与课题有关的研讨课《变废为灯》《剪窗花》获得了园内公开课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活动过后,教师能及时写好活动反思及活动随笔。如遇到困难在课题组会议中进行交流、探讨。定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我们利用民间艺术资源,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创造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

读《民间艺术》一书有感

最近,我学习了吴丽芳教授有关《让儿童在宽广的语境中提高审美经验》讲座,感触颇深。又因自己的喜好阅读了一本关于各地美术工作坊的汇集书刊《民间艺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讲座中的内容,我一方面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瑰宝非常的丰富。另一方面我感叹哪些美术工作坊的老师们眼光独具,他们能挖掘出一个独特的点供孩子们无限量的创造,也培养了孩子们独具的眼观来观察周围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也对美术教学引起一些思考:

如何引导孩子摆脱概念画?

引导孩子摆脱概念化的画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逐渐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所谓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并不全是指游览、参观或旅行所得的印象;丰富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是指孩子本身的生活领域:比如,孩子的游戏,孩子对家庭、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孩子与辅导者、朋友的亲密关系等。这一切甚至比游览、参观、旅行更有实际的意义。那孩子充满激情的笔下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儿童画,说白了,真正的儿童画应该是能够反映儿童自己真实情感的作品。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并不只属于有成就的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人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进步的时候,也可以看作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作为辅导者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 “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您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相 同内容的画相比,看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情趣,从中你不难发现这之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因为创造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的画往往具备这种特点,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画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画对周围事物时,往往自然而然地会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最近,我学习了吴丽芳教授有关《让儿童在宽广的语境中提高审美经验》讲座,感触颇深。又因自己的喜好阅读了一本关于各地美术工作坊的汇集书刊《民间艺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讲座中的内容,我一方面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瑰宝非常的丰富。另一方面我感叹哪些美术工作坊的老师们眼光独具,他们能挖掘出一个独特的点供孩子们无限量的创造,也培养了孩子们独具的眼观来观察周围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也对美术教学引起一些思考: 如何引导孩子摆脱概念画?

引导孩子摆脱概念化的画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逐渐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所谓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并不全是指游览、参观或旅行所得的印象;丰富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是指孩子本身的生活领域:比如,孩子的游戏,孩子对家庭、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孩子与辅导者、朋友的亲密关系等。这一切甚至比游览、参观、旅行更有实际的意义。那孩子充满激情的笔下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儿童画,说白了,真正的儿童画应该是能够反映儿童自己真实情感的作品。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并不只属于有成就的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人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进步的时候,也可以看作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作为辅导者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

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 “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您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相 同内容的画相比,看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情趣,从中你不难发现这之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因为创造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的画往往具备这种特点,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画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画对周围事物时,往往自然而然地会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谈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精品源自大家网步入21世纪,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江总书记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和核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挑战型课题。民间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深受幼儿所喜欢。它那独特的“三点一线”网络式教学使幼儿在语言、动作、思维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活动开拓了新思路,使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是如何改变俗套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呢?

一、改变思想,立足创新

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型教师。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以前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特别是自身观念的改变,评价标准的改变。如:在上课时我们原来总是不住的要求孩子“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不说话又怎能表现孩子的想法呢?我们总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学法也是老一套的讲、问、答。我们在山师学习时,印小青教授曾说:“50个孩子有50个不同的答案,教师的课才称得上是好课”。多少年来,我们却一直把孩子困在一个框框里以我们的处世方法与思维模式强制性的教育孩子。将他们自己的想法洗劫一空。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你”的翻版。我们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首先,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他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是创作之母,几乎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是从想象乃至幻想开始的。所以在上课时,我们不仅仅教会孩子一首歌曲、一个童谣、一幅水墨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发挥想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和想象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我们在上民间美术课《好看的葫芦娃》时,我们只教给孩子几种简单的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自己剪出和别人不同的图案。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竟然剪出了那么多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漂亮图案。可见,只要有了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如我们在上民间艺术课时,就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土质的异同及其所要塑造的物体的形象,通过孩子自己动手采泥——塑像——上色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再次,注意培养幼儿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针对孩子的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努力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如上民间音乐课《小兔与大灰狼》时,我们将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与文静的孩子分到一个组,均衡分配角色来鼓励他们集体表演,不去过分压制他们,放手让他们发挥想象自由表演,效果很好。所以千万不要“看扁了”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往往蕴藏着独到的探索创新精神。

最后,鼓励幼儿多做游戏。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儿童会把自己想象成某一角色表演各种情景,这都需要发挥幼儿的想象。一些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丢手绢》、《数蛤蟆》、《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过家家》、《模仿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技能,增长了孩子的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善于引导,注重培养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切忌把孩子可贵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刚接触社会,什么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的。他们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要摸摸,什么都想跟着学。对于孩子天真的提问,一定要认真解答而不能没有耐心或不懂装懂。现在,有些家长最讨厌孩子操弄东西。一怕碍事,二怕弄坏东西,最重要的是怕伤着孩子。这样,孩子那珍贵的探索创新意识便在斥责声中荡然无存了。

其次,要善于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变成稳定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具有盲目性、不稳定性,很容易随着孩子的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或消失。如我们在室外上民间音乐游戏《丢手绢》时,开始孩子们对游戏感兴趣,做游戏也很认真,可过了一会儿他们的兴趣就被飞动的小蝴蝶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吸引走了。因此成人要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该注意的地方。

再次,要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幼儿绝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里度过,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环境。如在教室里布置民间艺术长廊像“自然角”、“泥塑角”“剪纸风采”、“民族区域”等,让幼儿感受一种原始古朴之美,产生探求的欲望,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各科渗透,创造想象。

对幼儿来说创造并不神秘,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以最大的限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民间文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还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仿编童谣等活动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民间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乐曲后再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民间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创新,将美术与文学或其他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童谣等形式讲给大家听。这样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从自身做起,改变传 统育子观念与教学模式,放手让孩子去做喜欢做的事,积极鼓励支持他们的各种探索活动。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真正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创新型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出来,使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绚丽多姿。

幼儿的心灵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健康成长摘要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能给幼儿教育带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本文依据艺术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试图从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幼儿教育 审美能力 和谐发展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美术等。民间艺术充分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因而具有认识、教育、娱乐等多种审美功能。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只有让幼儿寻找和体味到民间艺术的美,他们才能真正进入民间艺术的天地。因此,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促进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民间艺术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依据艺术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我们对如何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一、从欣赏、引导入手,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培

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重心放在艺术创作的环节上,而忽视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正如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了解事物的天赋”,“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丧失了”①,我们“天生具有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也沉睡了”②。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中培养儿童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呢? 1.创设环境,熏陶感染。

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我们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能促进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作品种所蕴涵的美的感知能力。如:我们在各班活动室内布置剪纸、蜡染、扎染京剧脸谱等民间艺术作品,在走廊的瓷砖墙上绘制一些反映真善美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插画(神笔马良,女娲补天)等,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民间艺术作品形象,增强对民间艺术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敏感性。当然,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共同制作作品布置主题墙,如:结合端午节制作香囊悬挂各处;在“过年喽”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模仿民间过年的情景,在活动室窗户上张贴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如室内挂红灯笼、中国结,门上张贴对联等。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秀向上的人文环境,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观察、想象、追求美。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2.加强作品选择,拓宽审美视野

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③因此,首先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本民族或世界上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其次,应该选择那些幼儿易于理解的民间艺术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如: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儿》,民间剪纸、蜡染作品等。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幼儿提供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3.教师引导,深化认知领域

教师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民间艺术作品。和幼儿一起谈论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幼儿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提高其欣赏能力,有助于幼儿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表现在:幼儿 10

能在获得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民间艺术作品(要素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作品表现的情感);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色彩或表面的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种词语的声调等;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黄昏,战争或和平的背景。

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帮助幼儿面对民间艺术作品做出审美反应,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感知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这也正是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以民间美术欣赏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从“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民间美术作品所再现或表现的内容;从“你觉得哪里最美?为什么”引导幼儿感知美术作品形式;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感知民间美术作品的情感;从“请你给作品起个名字”,引导幼儿

回顾与反思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从“猜猜这是哪个民间艺人的作品”,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民间艺人的风格。

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或坏、喜欢或不喜欢等与人价值和爱好有关的判断和评价。

二、迁移已有审美经验,诱发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幼儿的想象力是

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民间艺术作品非常注重主观想象、自由表现、感情抒发,因此,教师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应让孩子们迁移已有的审美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1.要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

因为婴幼儿时期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特别是幼儿初期,想象没有预先的目的,只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想象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所以,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在传统节日带孩子上街观看民俗表演,如元宵节上街看花灯以及抬轿、高跷、上盘花鼓等表演。让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到各地旅游,感受各地民俗风情。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发展,这是创造想象的基础。

2.充分利用民间艺术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 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充满想象的童话和神话故事最能引起幼儿的遐想,所以,要有目的地去选择能够激活幼儿想象的民间艺术作品。还可以采用续编故事、排图讲述等形式来激发孩子,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民间音乐和美术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可供孩子一些展开丰富想象有益于表现的民间音乐,让孩子根据民间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现对民间音乐的理解,让孩子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画,大胆想象,大胆去试,别出心裁。

在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民间文学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丰富语言知识,进一步了解民间文化。例如:在引导幼儿欣赏风格各异,造型美观的风筝时,教师可给孩子介绍一首风筝谣:“三月寒食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带放风筝呀,小张生……”这首风筝谣形象地描述了这项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放风筝活动,加深了

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欣赏的过程中,从 11

优秀民间艺术作品中,幼儿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从中获取不同程度的启迪,拓展他们表现的空间,对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潜在的影响即表现为审美感受和审美想象力的质的飞跃。 3.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活动区域”这一环境,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如手工区:小班侧重染纸、撕纸,中班侧重剪纸、泥工,大班侧重编织,重视幼儿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机会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操作、创造,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给孩子提供创造条件,如:全班合作创编腰鼓队形,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风筝,每人用麦秆编织一个“田螺”等。让幼儿自己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来,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激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实,凡是创造想象能力发达的孩子,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有学习研究的热情,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而且勤奋乐观,还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智力,所以,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从情感入手,提高审美理解力 幼儿对艺术的酷爱都是从情感出发的,他们对艺术活动表现出的兴趣都是浅层次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且很容易转移、波动。如何将这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的深度?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选择一些能体现出意境美、立意美、特色美、整体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充分挖掘其审美因素,然后根据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水平,设计出活动方式,激发幼儿情感,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力。 1.通过对作品分析,让孩子们更好把握作品内涵。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教育前,首先应分析作品,对作品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合理地解释,正确地把握其审美价值和各种情感基调。教师既要掌握各种形式艺术作品内在的基本结构,如:美工作品的造型、色彩、艺术风格等,又要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情绪风格、象征寓意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艺术作品作出细致地分析和处理,并将其审美价值及潜在的教育价值更为有效地传达给孩子们。如:民间美术欣赏“泥阿福”,教师既要引导幼儿欣赏其憨实、笨拙的外形特征及艳丽的色彩,又应让幼儿了解民间艺人通过其寓意和象征祈求平安吉祥、多子多福的愿望。

2.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从而使幼儿更好理解作品。 创设情景指根据艺术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艺术欣赏状态,充分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如民乐欣赏《金蛇狂舞》,结合元宵节发动幼儿带来各种彩灯悬挂在活动室,创设花灯会的情景,再利用废旧纸盒制作舞龙道具,让幼儿在欢快、热闹的音乐中亲身体验舞龙的热闹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在高涨的激动情绪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为更好地理解

让幼儿的心灵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健康成长音乐打下了基础。 3.有的放矢的指导,引发幼儿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作为艺术活动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调控在与艺术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状态上来,并以自身对艺术的表现能力来调控艺术教育活动,使

教师的艺术表现在情绪上感染幼儿。无论是文学、美术、音乐作品,教师都要有较强的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审视、由衷地赞叹,并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与幼儿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如:为激起幼儿对扎染的兴趣,在展示扎染作品的同时,老师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调对此发出由衷地赞叹,“哇,太美了!”“真好看哪!”并假装自言自语地说:“这么漂亮的 12

图案是怎么弄出来的呢?我真想试试!”以此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又如:讲述故事《宝莲灯》时,老师不妨用粗声粗气的语调,张牙舞爪的动作以及凶狠的眼神形象地表现出二郎神艺术形象,以情感染,激发情感,使幼儿感之以形,动之以情,而后晓之以理,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理解力的目的。 总之,在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活动应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诱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妙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民间艺术在幼儿远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幼儿学习民间艺术能充分体验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本文通过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民族意识以及智慧潜能的开发进行了阐述,为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法与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民间艺术教育;幼儿;作用;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幼儿民间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意思是说,民间艺术是植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二、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1.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他是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爱憎,他以丰富的内容对人们进行道德文化的教育。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文学,它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例如:“郑成功、屈原、岳飞”等民间文学绚丽多姿的内容像一股股甘泉滋润着幼儿的心田。在幼儿园里进行民间文学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但让幼儿了解了“屈原、岳飞”等一个个民族英雄的故事,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教育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民间艺术初步的风格形式,扩大了艺术修养的视野,而且在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对音乐、剪纸、画画等知识技能有所提高,更萌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经典音乐作品,例如《小兔子乖乖》《我的好妈妈》等。幼儿的审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他们只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事物产生兴趣、萌生美感。在水墨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审美活动,掌握美的规律,表现美的艺术。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去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因此老师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去大胆地做,大胆地想,创新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民间陶艺活动时,孩子们用泥巴创造性地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还把它编成故事来讲,想像力非常丰富;在美工区角活动中,他们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鱼”等自己喜欢的作品。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三、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应用

民间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艺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例如我在实习看到的一节课《陶瓷艺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2.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在游戏区,可以运用家长、教师收集大量的民间玩具放进游戏区,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例如陀螺、沙袋、风车、木板、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在美术区可以放进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3.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把民间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播放一些琅琅上口的民间艺术童谣以及婉转流利的民间艺术儿歌等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幼儿园;饭后散步时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午睡后,民间音乐伴随着幼儿起床、穿衣…… 课间操时让幼儿在民乐、民歌的伴奏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让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 14

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蔺江如、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张淑妮.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河南幼教.2008

[4]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设计[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毛宁.让民间艺术之花绽放在幼儿园.河南幼教,2008.2 15

第五篇: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富有情感性、创造性、技巧性和美育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富有情感性、创造性、技巧性和美育性。这四个特点是互依互惠密切联系的。艺术性把技能技巧和情感追求以一种特殊方式结合起来,赋予创造的成果一种强烈的美感。缺乏情感,就无所追求;既无理想追求,就谈不上创造的动力;如果没有创造精神,教学技巧也不可能出类拔萃;教学技能只是平平庸庸,就会使人缺乏美感。因此,这四个特征是缺一不可的。其中,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因为情感是探索教学艺术的强大动力,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教学,苦练“基本功”要靠情感来坚持,缺乏情感的教学令人毫无美感。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要想攀登教学艺术的高峰,必须付出长期的、巨大的、艰苦的老动,才能有所造诣,有所成就。

摘自廖可珍《中心化学教学艺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