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篇: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结合大型国有企业若干情况
浅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2010年1月11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5日至16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盛霖主持并讲话。
2010年2月6日,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暨中交股份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纪委副书记夏忠仁,国务院派驻中交股份监事会办公室副主任等137人列席会 议,会上,中交集团监事会主席刘湘东同志作了题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公司持续健康发 展提供有力保证》的工作报告
2010年3月4日,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局主要领导及 下属各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会上,局长弓天云和书记闻志祥与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签订了《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书》
本文将结合大型国有企业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情况,进一步阐述“加强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风的好坏关系群众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则是决定一个执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维持党的政权持久稳健的重要因素。
当前,进入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了积极应对自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挺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充分认识了其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报增长措施,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保证了中央各项扩大
内需保增长的经济政令实施,为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保驾护航,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回暖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也是国有企业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有企
业必须利用这个契机,切实加强各项制度建设,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努力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经营管理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现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阐述如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此为契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党委组织在充分的领会《规定》内涵后,集合交通行业现状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完美的把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融入到企业发展建设和管理经营活动中。
为了系统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扎实落实其他各项相关规章制
度,实现国有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交集团公路一局四公司于2009年11月底成立监察审计部,委派专人负责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成立了监督和预防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
之后,修改并完善了中交集团公路一局《党政领导班子关于改进
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的八项规定》、《关于实施廉政谈话制度的有关规定》、《监察工作规定》、《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招待费管理办法》、《效能监察办法》、《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制度。
制定了《公司问责制暂行规定》、《公司合同评审规定》、《公司建
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目标量化考核办法》《经营质量提高年活动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
通过健全机构和完善制度,使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机构较为
健全、制度比较完备、管理逐渐科学、制约明显有序的良好局面,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制度保证。
二、 党风廉政制度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中交一公局四公司党政领导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
与生产经营工作结合到一起研究、布置、落实、检查,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考核中去,通过党风廉政建设来促进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全公司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公司领导能否以
身作则、廉洁自律、带头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在这方面中交一公局四公司领导起到了表率作用,带头做到不贪、不占、不以权谋私;
在“三重一大”问题上实行集体决策,在“权、钱、人、物”等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按程序办事,坚决执行和维护《领导干部“十不准”》、《公司企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给基层干部职工树立了模范榜样。
责任落实到人也是保证党风廉政的有力保证措施。为了增强部门
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中交一公局四公司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入目标考核,与各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年底与行政工作目标任务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推进,严格奖惩,增强部门负责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意识。
三、 切实将效能监察、反腐倡廉体系、党风廉政建和反腐败斗争
连结成整体系统,实现企业的公开化、明朗化、群众化决策。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做到德治
与法治、预防与惩处紧密结合起来,构筑企业反腐倡廉体系,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连结成一个完整、规范、严密、有效的系统,能有效防范和查处领导干部中的违法行为,将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推进企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中交一公局四公司推行和落实效能监察工作、积极推行反腐倡
廉、党风廉政建设,紧抓落实企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等制度和措施,拓展民主监督的渠道,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做到了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对失职、渎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追
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在各基层项目部设立意见箱,时刻注重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对一些在制度、管理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各项目党组织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为本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明确责任,注重考核与监督。
一项制度的落实和卓见成效,必然伴随着有明确的责任、有力考
核与监督来强制实施。中交一公局四公司在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中明确职责,实行“领导全面监督、职能部门定点,关键岗位包干”的办法,建立了全方位的工作网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考核监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对部门主管实行“一岗三责”,即行政负责制、安全负责制和廉政负责制;同时机关科室之间、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党委工作组狠抓基层评议领导干部、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双评议”制度的落实,与项目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细化和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切实做到了领导身上有重担,部门身上有重任,职员身上有目标。
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的同时,还向基层派驻财务总监,
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二级施工单位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使财务人员确立了“坚持每旬报预算,任何一笔资金的支付都必须得到上级单位批准限额”“对于任何一笔不合规章制度的资金
调动和运用,皆不得审批,即使有领导批示的,也可以拒付”的资金管理理念。
由上可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
展,要以完善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着力整体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实践、理论、制度和方法创新问题的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作的要求和措施,重点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和形式,研究提高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措施,探索建立完善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一定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中交集团监事会主席刘湘东 《全局适用规章制度汇编》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
《关于落实局2010年纪检监察会议的报告》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集团暨中交股份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交集团董事长周纪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路讯》杂志常魁星
第二篇:谈谈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转移性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有发展观念、经济体制因素,也有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经济管理等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第一,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当前,我们必须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下,促进增长由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
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过去一年经济企稳回升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不足,外延型、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我们要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率先抢占制高点。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当前,对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拉动消费的基础;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加速推进城镇化,释放需求潜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社会保障结构,安定人心、鼓励消费。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直接拉动了经济,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环境。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优化第
一、
二、三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淘汰落后产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相结合,促进第三产业高水平快速发展。
第三,经济增长要建立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短期不可能恢复。我们看到,去年我国出口同比下降16%,今年预计同比增长8%;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猖獗,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60%,29.9%的产品出口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因此,我们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同时稳定出口,保持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就要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引导消费。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要通过调整分配结构、扩大就业、改善社会保障等根本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第四,技术改造是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措施。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外延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财政投入1.18万亿元,带动4万亿元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2.5万亿元,增幅为30.1%,但民间投资仍不足。外延式发展造成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风电、多晶硅等行业。技术改造是以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它的特点是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财政200亿元贴息带动6326亿投资,拉动倍数是28倍。今后,要突出实现“两化融合”,提升优化传统产业,控制总量,抑制过剩产能扩张。
第五,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保护资源环境。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状况堪忧,形势严峻,
表现在:单位能耗远高于国际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名列前茅,人均资源贫乏,18个行业落后产能分别占到15%-25%。因此,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业是耗能、排污大户,要大力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广泛开展对标达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同时,加大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落实责任制和时间表,制定规范标准,强制淘汰;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如等量减量置换、建大关小等。
第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增长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理念、新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和未来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目前,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网络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等,我们必须积极跟进,大力发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并注意新兴产业要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服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以及生活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等。
第七,在加快发展信息化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当前,我们面临着信息产业更新换代、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服务走向深入,电子制造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是国际大趋势,要加快实施“核高基”等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加快三网的改造提升,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宽带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化广播电视网。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保障安全是第一责任。为此,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信息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新时期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意见》、《国产关键软硬件推广计划》等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互联网管理,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等等。当然,网络安全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目前相关部门正研究实施手机、网络实名制。
第八,增强企业的创新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用好汇率杠杆;用好部已有的各项专项资金;改进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兼并重组。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
第三篇:论述我国加快转变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 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第四篇: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竞争的需要
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产品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品牌的文化含量就越大,产品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即使是传统产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也能实现更新升级,获得高回报;即使是小商品,如果赋予文化特质,也能衍生为大产业,占领大市场。
同时,文化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多,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管理系统、工艺流程、技术设备、人员和产品等有形因素,都可以引进、更替和改变,唯有深植于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能够保持企业的个性,维系企业持续发展。同时,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人为要素的经济形式,企业家和员工的文化素质,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决定其创新、决策和管理能力,从而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一个地区、部门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这个地区、部门经济建设的水平和成效。文化优势同时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而且项目越大,产业层次越高,投资越多,对文化软环境的要求越高。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参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当前我国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平等、发展硬环境相似的情况下,谁的文化软环境好、文化软环境实力强,谁就拥有招商引资优势,聚集人才的优势,发展经济的优势。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思南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
思南地处乌江之滨,县城依山傍水,得乌江水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遗迹有贵州最早的文庙府文庙,较早的书院中和书院,建筑风格独特的县城万寿宫、“南方民居”刘家统子、郝家湾“八卦民居”,白军号起义遗址城头盖、荆竹园等近百处,还有历代碑碣和摩崖石刻三百余处,收藏的善本古籍3700余册;自然遗产有省级白鹭洲风景区、黑河峡风景区等;民族民间文化有土家花灯、傩戏、八音、龙灯、狮子灯等;教育方面,古有开贵州“科举”先河的田秋的兴学思想、理学家李渭的理学思想,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先烈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百年名校思南中学等。这些历史和自然文化的见证与沉淀不仅是人文精神的源泉,更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思南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创建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的宝贵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经济竞争群雄并起的背后,将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百舸争流,因此,思南必
须深刻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底蕴和综合文化实力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打造乌江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竞争力
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以文化品牌为载体,努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乌江文化,提高思南知名度,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土家花灯”品位,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结合,抓好普及,打造精品,定期举办花灯节庆活动,力争在2007年前完成“中国土家花灯之乡”申报命名工作。塑造“乌江梯城”城市文化形象品牌,依托思南山城特色,结合实际需要,赋予文化内涵,按照“横街纵巷”井字形格局,在“梯”状上做文章,规划建设从河街直至大岩关的梯道;制订并落实县城建筑物建设规划,规范建筑风格,体现独具韵味的地域建筑文化,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打造独特的“梯城”城市文化形象。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贴近共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树立先进文化观念,不断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集中力量创作高质量文学艺术作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展示乌江文化的深厚底蕴。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创办乌江电视台,加速推进城乡有线电视联网,推进书店网点和信息网络建设。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档案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和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的设施和设备条件得到基本改善,每个乡镇建有达标文化站,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村(社区)建有文化室,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社区、单位)为终端的文化网络体系。
重点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加紧开工建设县城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乌江文澜苑和乌江文化广场工程,体现乌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提升乌江博物馆文化品位,使之成为乌江流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展示中心;抓紧建设中和书院和乌江碑林,规划修建新的“中和书院”,传承乌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把县城河堤乌江文化休闲长廊、城南民俗风情一条街等列入县城建设规划,逐步实施。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大现有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力度,做好文物古迹的确认工作,制订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县城万寿宫和“四关”的修复工作,选点建设“八景”观景亭,力争将府文庙建成省内儒家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发挥好旷继勋故居、中共思南地下县委陈列室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做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文化名城、先进文化县的申报工作。
培育和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
立足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培育人文精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化、规范化,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培育和弘扬“至诚至善,求实求新”的时代精神,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思南、建设思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新的精神风貌推进思南的新发展。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社区、广场、村镇、企业、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和有效媒体,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力培育重点文化产业
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发挥思南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制定并组织实施文化旅规划,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乌江文化旅游为核心,省级白鹭洲风景区,黑河峡风景区为重点,加快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对接遵义红色旅游和梵净山、张家界、长江三峡等周边旅游热线,把乌江文化旅游融入湘鄂渝黔大旅游圈。
加强以民族艺术道具、民间工艺品、风味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强化品牌意识,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尽快使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进入市场,加快完善“吃、住、行、购、娱”等文化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毛质量。
发展文化会展、演出、休闲娱乐业
依托思南文化资源优势,申办或定期举办文艺展演、经济文化旅游论坛、学术研讨会等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科学教育、经济贸易协调发展。扶持以花灯、傩戏为主的民族文艺演出队伍建设,整合艺术资源,逐步将民族文艺演出推向市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培育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业,有选择地培育现代先进文化娱乐项目,不断优化文化休闲、娱乐业的结构和规模,使其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落实促进文化产生发展的优惠政策
结合县情加快完善文化产业组织政策、分配激励政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政策以及具
体的文化招商政策,制定加快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意见,逐步使优惠优先的发展政策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形成规范完整的文化政策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发展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的政策;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力求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不断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键全优秀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构筑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的文化人才体系;设立文化人才培训专项基金,加大文化部门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介机构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加强文化拔尖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文艺群团组织作用,协调、组织和指导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培养文艺骨干人才;设立乌江文艺奖等奖项,激励文化人才快速成长。
加大对外文化宣传力度
引导、鼓励县内外文艺、新闻工作者对外宣传恩南文化,吸引强势媒体和文化机构、文化人才以思南文化为背景,制作文化产品和开展大型文艺演展活动,提高思南知名度;加强地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宣传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介绍思南文化;不断提高《恩甫信息交流》、《乌江文学》和《乌江流韵》办刊水平和有线电视节目质量,使“三刊一台”成为展示乌江文化的窗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拓宽文化投入渠道
认真制定文化投资计划,逐步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深化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依靠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道路,通过招商引资、转让经营,以优势资原、重点项目招揽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增大文化事业信贷投入,采取政府贴息、补助的办法,扶持个体、私营业主兴办文化事业,形成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合理规划,积极编报文化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投入。
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加强文化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品消费,推进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带动一批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及演出、旅游团体进入市场,努力建立结构优化、门类繁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严厉打击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沽动。(何光维)
第五篇:污泥处理处置重要性和污泥处置技术与发展趋势 - 中水回
用
【摘 要】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大,使得污泥处理处置的形势十分严峻,当前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较多,如何根据污水处理厂自身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并致力于开发出处置高效、成本较低的污泥处置技术,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介绍了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并讨论污泥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泥处置;无害化;发展趋势
1 前言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大,使得污泥处理处置的形势十分严峻,当前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较多,如何根据污水处理厂自身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并致力于开发出处置高效、成本较低的污泥处置技术,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2 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污水的排放量空前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目前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已经突破2000座,年污水处理量比十五期间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工艺产生的污泥一部分回流作为生物反应的反应物,而剩余的污泥要排出到系统之外,这些剩余污泥的量是惊人的,其含水率较高、体积庞大、易腐烂、气味恶臭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处理处置就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就会对地面水体、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的处理,并妥善处置,以免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污泥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
污泥处置是作为污泥处理的后续工序,以达到对处理后的污泥妥善的消化最终处于稳定的过程,在污泥处置过程中,要把握安全处置、因地制宜、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原则,目前污泥处置的技术有焚烧、卫生填埋、海洋倾倒、土地利用、制造建筑材料等等。
3.1 污泥焚烧
在污泥经过充分的脱水处理后,可将其置于焚烧炉中充分焚烧,使污泥中大量的有机物、细菌等转化为无机物,当前污泥焚烧处置的方式有单独焚烧处置和与工业窑炉协同焚烧处置两种,污泥经过焚烧之后基本上达到了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目的,并且焚烧过程中发出的热量可用于供热的发电,有利于促进污泥的循环利用,即资源化处置,但污泥在焚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对大气产生污染,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在污泥焚烧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避免二次污染成为人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且焚烧处置的运行成本较高,需要科学的操作和管理,因此只能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大量污泥的量化处理,而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中不适宜应用。
3.2 土地利用
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因此可将经过处理后的污泥用作农用田、城市绿地的肥料,可达到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目的,无论是用作农田还是城市绿地,污泥都必须要经过无害化和稳定化的处理,污泥的泥质必须要满足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要求,从而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产生污染,在将污泥土地利用之时,要首先对施用环境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应用场合的土质以及植物的习性,从而科学制定污泥施用的方案,包括用量、施用时间段等等。
3.3 污泥卫生填埋
将经过处理的污泥进行填埋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的处置方式,传统的污泥填埋就是在垃圾填埋场与城市垃圾和工业垃圾一起进行填埋处理,但是要防范污泥产生滤液渗入土层,从而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并且如果填埋不当可能会使污泥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对污泥进行卫生填埋时,要首先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使其渗滤液能够达标,并在填埋场设置沼气利用装置,一方面使填埋达到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4 污泥制作建筑材料
将污泥进行无机化处理后,经过加工可用作水泥的添加料、轻质骨料、路基材料以及制成砖等,但要建立在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之上,避免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当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将污泥制砖的相关标准,使污泥制砖行业得到了不断的规范和发展,将污泥制作成建筑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较为新颖的处置方式,目前还只是处于试验、试生产的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4 污泥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源头污泥减量化技术
如果污泥的产生量大幅度减少,就会从源头上解决污泥处理处置的负荷,使污泥处理、处置的量大大减少,降低污泥处置所需的人工、设备、投资,因此在源头上使污泥减量化应当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并且必将成为未来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在源头上促使污泥减量化可采用超声波破碎、微生物吞噬等等技术,当前这些技术的运行状态还无法达到低成本运行或稳定运行的目的,还大多处于理论和实验室的研究阶段,因此也给研究人员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4.2 污泥处置过程的节能降耗
当前很多污水处理厂还处于重水轻泥的状态中,因此在污泥处置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相应的设备都还远远达不到成熟的地步,而能耗高也是很多污泥处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瓶颈,而随着人们对污泥处理处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污泥处置过程的节能降耗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4.3 防止二次污染
在对污泥进行处置的过程中,很多处置方式都有对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污染的隐患,导致产生二次污染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对污泥二次污染重视程度的不够,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五河方式污泥处置后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应当会得到足够的重视。
4.4 提高循环利用率
当前,在污泥的处置技术中有一些技术已经体现出了污泥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如土地资源化处置技术、建材利用技术、焚烧放热等,但无论是哪种技术,尚且存在循环利用率不高的缺点,在自然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如何提高污泥的循环利用率,使其最大程度地在不同领域应用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是未来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之一。
5 结束语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污泥的合理处理和处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污泥处置技术有很多,各污水处理厂应充分结合自身的规模、污泥成分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污泥处置方式,并且要不断从源头上对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降低处置过程的能耗、防止二次污染、提高污泥循环利用率等,以使污泥的处置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邹宝华,王宏斌.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12(13).
[2]郝晓地,张璐平,兰荔.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全球概览[J].中国给水排水,2007(20).
[3]罗刚,徐荣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