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通用)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通用)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第一篇: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假期读书体会明晶宇假期中,再次拜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及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两本书,感触颇深,书中给了我。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第一篇: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假期读书体会

明晶宇

假期中,再次拜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及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两本书,感触颇深,书中给了我用心做好教育的许多启示:爱心、耐心、尊重、民主、包容、倾听,这是他们成功教育的诀窍,他们用琐碎的平凡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近孩子心灵。小林校长能认真倾听小豆豆毫无逻辑的、东拼西凑的、断断续续的4小时的讲述,且不打哈欠,除了他,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作为教育者,他真诚而专心地聆听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作为教师,我景仰他的纯粹、真切和质朴!

二、尊重孩子,善待孩子富有个性的心灵。小林校长看见小豆豆在粪池掏口,一心一意奋战捞钱包时,他只看似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一句话虽简单,但体现了教育者的亲切、理解、信任,其中蕴含了深层的教育智慧:事情可以做,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在要求孩子们带好两种味道的饭菜时,小林校长不忘记交代:“不要太勉强,不要太奢侈”,因为他的智慧,学生们不会攀比菜的高级或寒酸,只要达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就可以了,孩子们也因此非常开心。童心在善待中张扬.

三、民主,是让孩子爱上学校,喜欢探究的直接原因。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学习就会水到渠成。小林校长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一反传统,以电车当学生的教室,允许孩子们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指引孩子从最喜欢的学科开始学习。这是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心不在焉的情况。

四、亲近自然,这是对孩子心灵最本真的呵护。小林校长提倡午后散步,亲近自然。他给孩子探险的机会,鼓励孩子遵循自己的内心需要,做自然的自己。“视野所及,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高大的樱花树,刚刚怒放”“天空蓝蓝的,许许多多美丽的蝴蝶翩翩地飞舞着”“远处近处都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唱声,小豆豆的心里被喜悦塞得满满的”„„那是怎样的心灵释放,孩子的天性在那一刻,幸福地绽放!不必担心这会米有收获:这不经意的散步,常带给孩子们许多有用的知识:如油菜的雌蕊和雄蕊之分;蝴蝶的授粉„„小豆豆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童年:暑假帐篷露营;九品佛庙夜试胆量;伊豆温泉旅行;用蔬菜当奖品的运动会„„

合卷在手,小林校长的告诫萦绕耳畔——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他告诉我,不要把孩子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五、责任,这魏书生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启示。他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魏老师一直强调:“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就是告诉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事情都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必须做的,所以只要每个人明白到了那个时间就自觉地做规定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魏老师还将班级的各项工作以承包的方式交给学生管理,承包项目涉及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让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扫地、养花、擦黑板等。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而且班级也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班主任的工作轻松了,快乐感自然提高了。

魏老师说:“在我们大事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就赶快做好每一件小事。说了干,定了算,一不做,二不休。”是啊,我们不要求自己事事都做得轰轰烈烈,只要求做好身边的小事就好。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第一名只有一个,但是只要每一名同学用心做好该做的,以高质量完成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班级成员也会收获不少。魏老师用“五个一分钟”来引导学生做好身边的小事,学生乐意地接受了,班级建设好了,老师的工作也顺利了,精神也为之轻爽。

魏书生老师用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让自己平和与快乐地付出,引导每一名学生找到人生的轨迹,感受生活的美好,收获学业的硕果,亦让我们老师自己品尝到教育的甘醴。世间岁月轮回不止,变幻无数,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只求守住内心的宁静,种好心田,在“松静匀乐”中破茧成蝶,始终以不懈之努力在心田上种出常青之树并惠泽他人。

第二篇:班任论坛之赏识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孙国华

赏识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红光中学孙国华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最累的岗位。因为班主任的辛苦,经常听到很多的抱怨,当然也包括自己。刚当班主任时,由于没有经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抱怨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越来越难教育;抱怨农村的家长素质低,不重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后来我开始反思,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在痛苦和抱怨中度过,还不如想办法快乐的把工作做好。更何况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身为教师又身为母亲的我更应该尽我所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所进步,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坚定了这个信念后,我开始改进了我管理班级的方式。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及我以前的工作经验我采用了赏识教育,并取得了惊人的教育效果。这在九年级毕业班的工作中更显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几年来的实际工作谈谈我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采用赏识教育转化问题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源于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任何一名学生,哪怕是被人认为最顽劣的,都会有闪光点。还记得被学生们戏称“毛耳朵”的学生陈建奇,非常顽皮好动,上课从不认真听课,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同桌。一天在一节他很感兴趣的课上认真的听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于是课后我立即把他找到了办公室,“陈建奇,老师发现你今天认真的听课了,而且还作对了相应的习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相信只要你能坚持一段时间,你的成绩一定能提高,同学们对你就会刮目相看。”果然接下来的几天他都比以前认真多了。我马上趁热打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陈建奇同学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了,而且还积极的回答问题了,让我们一起为他加油,并帮助他好吗?”同学们齐声呐喊“好!”他很感动,表示绝不会让大家失望的。本来考学无望的他,最终以430多分的成绩考进了四中。抓住学生瞬间的闪光点,几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能让学生获取莫大的力量,并重拾自信。

赏识教育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和鼓励,对于缺点也要大胆的批评,但要掌握方法。毛鹏宇,好胜心强,爱面子,听不得一句批评。八年级由于青春期叛逆带领几名学生与班干部甚至还有老师对立,成绩由七年级前十名下滑至六十名,经过了半学期赏识教育的转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下学期他开始骄傲,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了争执。我把他找到了无人的角落,耐心地说:“毛鹏宇,你以前的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而且为你感到骄傲。但你不能自满呀,还与老师发生争执,物理老师那么大年纪了,都教过你的父亲,现在还不辞辛苦地在教育的第一线上教你们,你的进步与他的付出也是分不开的,无论如何你也不能顶撞老师呀!”听到这儿,他惭愧的低下了头,真诚的承认了错误,并在全班学生面前向老师道歉,做了检讨。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真的变了,不再是那个兴风作浪的“小魔头”了,成为了一个明事理敢担当的好孩子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中。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赏识教育就像一座桥梁,能使师生精神相融,心灵相通,润物细无声!

二. 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级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团队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发挥其作用,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关键。去年的班长尹东贺,八年级时就是个很有能力的班级干部,但由于九年级重新分班后,有一些学生不支持他的工作,他有很大的压力,情绪低落。了解了情况后,一次学校的大型劳动我安排他组织,过后我开了一个班会,“同学们,本次劳动咱们班干得最快最干净,受得校领导的表扬,这得感谢一名同学,”这时同学们开始 窃窃私语:“老师说的是谁呀?”“那就是我们班的班长尹东贺,是他出色的组织才能,另外还要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和辛勤的劳动,才为我们班带来了荣誉,相信同学们今后会继续支持他,为我们班再创佳绩!”听到这里同学们掌声雷动。他重拾信心,积极工作,使得全班同学都团结在了班干部的周围。最终,我班达到了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一样,被老师们传为佳话。

三、采用赏识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

不可挡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设计了一个板块,为“群星璀璨”。让学生们选出在某方面很出色的学生作为“**星”(数量不限),以此来激励他们,并在学期初开展“种棵优点树”主题班会,每个学生都是一棵树,每个优点为一片树叶,每月总结,对长出“新叶”进行表扬,到学期未看哪位同学的树叶最多。同学们都很积极地为自己增枝添叶,正是这生命觉醒的力量,才为我们班营造出了自信、自律、积极上进的氛围,使九年一班立于不败这地。

赏识教育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座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的这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最后,我想用洪兆英老师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最幸福,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最快乐”。在此愿所有的老师都是幸福的,所有的学生都是快乐的。

第三篇:走进学生心灵 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杨丽娟

走进学生心灵 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觉得要想当好这个班主任还真是不容易。这些学生刚到中学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好奇心也很重,最主要的是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为了能进一步加强管理班级,力争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想法,现在就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一下:

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爱比维他命更重要。”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关爱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自从按照学部要求七点半到校早读以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可是总有几个学生迟到几分钟,有一个女生总是快八点了才进教室,一开始我就批评她:“你看,同学们都来了,就你常常迟到,以后要早点来啊!”可她仍然迟到。后来找她单独谈话才知道她母亲要去城里陪读,父亲常年早班,早上她要做饭还要洗刷完毕才能来上课,她也不想迟到。我就和她的家长沟通,让她父亲上班前先给孩子做好饭,这就节约了很多时间,以后她就没再迟到。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及时的搀扶,都会打动学生的心,都可能在学生一生的心路历程中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所以老师要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准这样”、“不要那样”、“你不行”、“你干不好”等批评或蔑视的口吻来对待学生。因为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和老师对着干,更不利于教育和管理。

二、多一些示范,少一些说教。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抓好细节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多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刚开学时,班里卫生状况很差:有的小组的学生不按时打扫卫生,有的拿着拖把、笤帚乱打乱闹,有时讲台不按时擦。为了抓好班级卫生,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不要乱扔废纸”等等,有时甚至语言有点偏激,可是卫生仍然不见好转。于是我就思考着改用另外的方法。下了课,我不是急着离开教室,而是经常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把它扔进垃圾箱;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干这、干那,而是身体力行,想在学生的前面,干在学生的前面。所以,后来就经常看到学生也弯腰把自己脚底下的废纸捡起来,自觉把倒下的拖把扶起来。从那以后,废纸“满天飞”的现象逐渐消失了。早读时总有几个学生迟到五分钟、十分钟的,我就在七点半前站在教室里,和大家一起读书,渐渐地,迟到的现象没有了,来到后聊天的现象也没有了。学生们都很自觉得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榜样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这比任何空洞的语言都有用。”通过这两件事,我也真正领会到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三、多一些落实,少一些口号。

良好的常规教育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给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形象和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 我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如何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尽最大可能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地制定花样繁多的种种班规、班约,空喊一些口号。我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多数”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并形成习惯。他们的具体表现有:上课积极发言,开动脑筋;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不随地丢东西;上下楼梯注意文明,不大声喧哗等。这些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的。从而就能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班风班貌。

四、多一些民主,少一些专制。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目的,是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一个班级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班级的民主氛围和班干部的合作精神。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放手发展,而不是越厨代庖,专制包办。我的具体做法是: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加严格要求他们能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是“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也就是“以面带面"。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凡是那种徇私舞弊,不以身作则且经教育不改的请他引咎辞职,以维护班委的威信。

五、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噪。

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我们应该像抗震救灾那样: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我是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知道,孩子需要鼓励,需要信心。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我们都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噪;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粗暴。所以我常有意无意的去发现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的“优点”尽量闪光,让他们的“不足”黯然失色。我也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他们需要关爱,需要激励,需要赞美,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声,慷慨的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哪怕他是班里学习最差的,这样就会引导他有所进步。 比如我班董某某,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仅无心学习,还常常不交作业,并且制造一些麻烦事儿让大家注意他。对于这位让不少老师和同学都头疼的学生,我并没有放弃他。平时上课常提问他,哪怕他能大声说上一两句,我都大做文章对他进行表扬。记得那一次,我布置了抄写生字词的作业,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我陪着他写每一个字。第二天在评讲作业时,我拿出他的本子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表扬他的作业整洁、认真,并且让大家向他学习。这样一来,他就有了荣誉感,果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尤其爱写作业,有一段时间作业不仅字迹工整,而且正确率还挺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对他进行表扬,这次次期中考试他的语文成绩竟然及格了。更可喜的是他开始默默地为班做好事,比如教室有垃圾他利用课间将它扫干净。放学后常看见他默默地帮助值日生做值日,大家都走了,教室窗户没关,他看见了就关好。看到他的成长与进步,同学们也都为他高兴。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这里面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这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继续虚心向同行学习,认真踏实的工作,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当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第四篇: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谈体验教育在工作中的应用

人们常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你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无数人的成长历程都在验证这个朴素的道理。但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在这神奇的土地上撒播成长的种子呢?这就需要班主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体验教育就是其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老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换位,去体味,让他们从另一角度审视“小我”,与自己对话、与心灵对话,在主动经历、自我反省中更深刻、更彻底地进行思想洗礼。这就是体验,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形式。未成年人的德育不能像传授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那样,上课、做练习、考试检验,而应通过知识的掌握、态度的形成、能力的锻炼和习惯的培养等环节来进行。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实践。若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心灵的触动,就无法真正完成德育过程。

我国2008年四川省发生5.12大地震时,全国号召进行募捐活动,当时在我们班级也掀起了一阵献爱心的浪潮,有的孩子直接问家长要了几十元钱,多的有几百元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比较冷漠,不像捐钱。对于现在的学生,很多同学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不关心他人,没有爱心的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但不习惯给予。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这次的募捐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所以我组织同学观看地震的录像,看看那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遭遇。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心灵有了触动。紧接着我又组织大家收集有关灾区的感人事迹在班级交流。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那颗爱心被感动了,但是我不主张孩子们直接问家长要钱,那样就会让孩子产生盲目的攀比心里,说以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开展班级大节约活动,孩子们把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了下来。还有许多同学捡废品,做家务等得到一些劳动报酬,这样我们的募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同时孩子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体验教育要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活动舞台,同时密切结合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通过开展我与父母、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等体验活动,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开展我与集体、我与组织、我与社区、我与法律、我与祖国等体验活动,学习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开展我与环境、我与资源等体验活动,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每一次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点真实感受,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升华,思想上有所收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为未成年人心中的宝贵财富和成长的坚实基础!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产生心理认同,才能形成自律,进而转化为个体道德准则。

狠下心来,打破虚幻的假象,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经受洗礼,接受磨砺,通过体验加强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感知,积累心得和经验,既能领悟其中的“游戏规则”,又会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健康地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走进家庭 走进学生的心灵(大全)

走进家庭 走进学生的心灵 家访总结 朱丽红

根据教育局寒假工作安排,我校于寒假期间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我和司丽美老师走进了六年级三班15位同学家中,和家长进行了零距离的交谈。

为顺利开展家访活动,学校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师的家访开展情况,与教师的考核挂钩。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联系家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和自觉行为。各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都作了具体分析,事先确定了家访对象,改变了以往只走有问题学生家里的做法,如确定家访对象时,不但有文化尖子生,又有中等生,还有体育生、艺术生、家访目的很明确,就是围绕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取得更好成绩为目的。

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进家访,在家访时要求教师做到“两不”和“三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要有针对性;要主动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最好一种形式。教师们用自己的耐心、诚心,换来了家长对教师、学校的诚心。

每到一家,我们都详细地向家长询问了家庭经济收入、身体状况、了解困难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表示学校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困难,使他们的子女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把学校大家庭的集体温暖送到特困生家庭成员的心坎上。并开展师生爱心结对活动,为“两困生”捐赠学习用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五十分之一,或是一百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教育者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胜过多少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沟通,从心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这时候,说了什么、听到什么都不重要了,教育的全部意义已经凸显。

这次家访,让老师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对学生进行初步认识,分析,理解,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登门家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使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