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通用)

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通用)

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篇: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一、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集。

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篇: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概括起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物质企业文化如企业面貌、产品包装、技术工艺等,这些能体现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和审美意识;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长期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经营思想和精神风貌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领域,如企业的价值观、理念、行为准则等。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应属于狭义理念。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品牌形象方面。企业品牌首先具备的就是商业价值,其次是社会责任。商业价值通过盈利模式来体现,表现为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商业价值和竞争实力的来源是客户价值;社会责任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度,只有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望获得可持续发展。二是企业的外环境,即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该层次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即在相同价格体系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三是企业的内环境,即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员工激励等,体现了企业为员工创造价值的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独立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2]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三、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企业仅仅有领先的高科技,并不一定就高速发展;高科技只有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微软的成功,在于比尔.盖茨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了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众所周知,海尔用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接近倒闭的集体家电小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它独有的“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模式下,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空间,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己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梦想而创新,并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梦想。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引领全球家电发展趋势的核心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这些无形资产正在成为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其实力正越来越取决于它所掌握和拥有的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而产品品牌就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地培育企业文化,就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讲质量、讲品牌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品牌的氛围,自觉维护品牌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强有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启动一个企业,要从启动人开始。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职工素质上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不论我们抓品牌还是抓管理,都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抢市场、创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职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热心服务的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育企业文化,创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的过程。企业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建设又是企业形象的突出表现。所以说,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形象树立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作用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之所以十分重视厂区的美化、绿化、净化,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形象,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上看,环境形象好,体现管理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产品的质量就有保障,用户就放心;环境形象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它象征着这个企业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环境形象好,让人们感到舒心舒适,增添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这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企业文化实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社会影响。企业在具备了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才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外在的公信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而这些动力的形成恰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播种一种观念,培育一种行为,从而收获一种结果;灵魂深处闹革命,解决人们的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要靠企业文化。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规范、调适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

社会影响: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当今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公司的文化构建。 虽然企业文化理论发端于美国,但纵观全球,恐怕很难找到象我们这样重视企业文化的国家了。企业文化能够在我们的企业中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与我们传统的教化思维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做法不无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似乎都“不好使”了。于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企业文化,便被理论界和实践界奉如神明,认为找到了新时期教育员工的一个新手段。其实,看看企业文化理论诞生初期被称为“四重奏”的四部著作,无论是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还是迪尔的《企业文化》,抑或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他们论述的企业文化无一不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相关。而企业文化在西方企业实践的诸多案例,更是专注于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战略、制度、组织及管理者的变革与创新。所以,企业文化理论自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种管理的理论,一种将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的学问,一种从文化角度观察企业、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企业实践运行与成长的方法。可惜的是,囿于传统的窠臼,加上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知半解和以讹传讹,使得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脱离了经营管理实践,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入了误区: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遑论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了。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缺乏企业的个性特色,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对员工自然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企业文化表象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

(五)企业文化僵化 有些企业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那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呢?从企业文化建设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相互影响与提升的螺旋进程。

第一个阶段,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文化创造。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组织内部广泛认可的一些组织运营的理念或者思想。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零散的而非系统的,在组织内部可能是“未经正式发布的或声明的规则”。在这一个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发展进程中那些难忘的、重大的事件或者案例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气质或者精神价值。这些事件或者案例的背后往往是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的情境下发生的,这种冲突和矛盾下的企业选择正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第二阶段,自觉的文化提炼与总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的市场进步或者成功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市场成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这些成功要素的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成功的工具和方法,具有可参考或者复制的一般性意义。更加重要的是,企业往往在取得市场成功的同时,吸引了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成员加盟。各种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交汇冲突,企业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共识往往会发生内部离散效应。这一阶段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亟待自觉的进行一次文化的梳理与总结,通过集体的系统思考进行价值观的发掘与讨论,并在共同的使命和愿景的引领下确定共同的价值共识。

第三阶段,文化落地执行与冲突管理。日益庞大的组织规模和多元化的员工结构,为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理念的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前期总结和提炼的价值理念体系如何得到更大范围内组织成员的认同就成了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事情。文化落地与传播的手段和工具不计其数,从实践来看,企业在文化落地阶段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文化落地建设。

1、文化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建设。企业首先要建设一个打通内外,联系上下的传播平台。所谓打通内外就是要发挥好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传播形象的作用,既要在内部传播,更要重视对外的展示。所谓联系上下,就是要建立一套高层与员工能够平等互动的文化沟通管道。从实践来看这样几个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文化案例与杰出人物代表,日常活动建设以及专题活动建设等。

2、价值观的识别与管理。组织在确立自我的价值体系之后,要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组织内部的价值观。最重要就是做好人才输入时的价值观甄选、组织内部日常的价值观检测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培养与矫正等三项工作。首先价值观测评是一个对人才进行有效甄选的工具和方法,保证进入的员工在价值观与理念方面与企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或较高的匹配度;其次,岗位素质模型也是落实文化理念与价值规范的良好载体。

第四阶段,文化的再造与重塑。文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建设过程。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对企业的领导者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任何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提炼并不代表着企业的经营者们掌握了全部真相或绝对真理。因此,一个健康的组织一定是有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与之相伴相生,这个活的文化体系具备并不具备自动进化的智能,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系统思考,并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与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文化的更新、进化甚至是再造。至于文化更新的频率妻有一个合适的时间。文化建设进程是企业主动进行的一次从实践到理论,进而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过程,文化落地阶段正是理论(总结提炼了的文化思想体系)指导实践的过程。只有牢牢把握价值观管理这个核心,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或者失误。

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2013年5月16日午后,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兵对《中外管理》记者说,“不需要任何表达,文化在心中,认同在行动!”位于毗邻北京世纪金源的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部,除了满眼的绿植和四面白墙之外,不见任何一条标语、语录或者价值观之类的。但是他们企业员工进行交流时,会不约而同地发现,大家所信仰的东西,大家所谈及的工作方式都出奇地一致,而且公司从来没有让大家背任何东西,这就是文化认同。

一些创业5年以上的创业企业,谈到了企业文化的时候他们说,企业文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并且总结了他们公司文化战略的10个基本元素,他也称其为“文化的10C”。

1、核心价值(Core Value)

核心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它会指导员工进行每天工作的决策,以及员工在会议中引用他们。核心价值成为公司的路标,比如在公司的发展中,沟通中,运营中都保持一致的态度。价值就是无论公司如何变化,价值也那些不会改变的行为准则。

2、友情(Camaraderie)

友情只是不只是同事,而了解他们下班后的生活。那些企业会在公司组织盛装日、聚会、游戏,以及不同时间的各种活动。公司有传统的家庭日,奖章展示,疯狂三月、秋季假期等等。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是员工参加,也会有他们的家人。公司印制公司内部的全彩双月刊杂志,递送到同事的家。员工的孩子们竞赛设计每年公司的家庭日T恤,而且全家参与公司的才艺表演。

3、庆祝(Celebrations)

千万不要低估认识团队的重要性。虽然一个员工收到来自CEO的信是重要的,但是收到同事的信也会让他们感到很好。有些公司设立了一个活动PRIDE(Peers Recognizing Individual Deeds of Excellence,即发现每个人美德的同事)。这让同事去发现那些按照公司价值生活的其他人。他们也会和那些得到PRIDE证书的人进行季度性的竞赛。而且他们也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庆祝员工个人的成功,如宝宝派对、体育成绩、学业结束。

4、社区(Community) 作为成功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要发展与社区的联系,并且回报社区。虽然是全国性的公司,但他们还会花不少时间帮助所在区域中有需要的人。这不仅有助于公司的结构支撑,也为员工带来骄傲。

5、交流(Communication)

在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上开展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每季度开全公司性的会议,也会进行一些非正式的闲聊。 领导每个月都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信中附有他们家庭的照片。同时他也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站。专门向他提问,方便员工问一些不便公开的问题。

6、关心(Caring)

表达对你员工全部生活的真正关心。

7、崇尚学习(Commitment to learning)

要在组织内部传递一种认同专业成长的精神。这可以从一些小变化开始,比如成立读书俱乐部。而且随着时间变成一种正式的行为,比如订购在线培训,发展管理培训课程等。

8、一致性(Consistency)

文化是基于传统的,当公司提出一些大的计划和活动时,把他们变成常规的活动,并保持一致。提升文化的一时性努力是不真诚的。经年累月,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同。当员工们喜欢他们的工作,也喜欢他们的同事时,就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9、联络(Connect)

领导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要和公司不同层面的人建立联系。远离自己的舒适区。多参加公司的各样活动,和员工同哭,同乐。

10、传承(Chronicles)

传承,是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公司是如何开始的。了解创始人个人的故事,以及什么让他们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人们都想了解他们是一些特别和完全不同事物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公司的历史来问候每个新员工,并让故事引导出公司现在的文化和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这个企业多年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广大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一个从认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重视、培育与整合的过程,最终成为企业和员工自觉的行为和价值共识。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重要标志。

第二篇: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培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

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

1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decision. Fully understand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ole, can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nurturing corporate culture, and to be better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ultimately, to w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 keyword ]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ence Corporate image enterprise value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2

目 录

引 言………………………………………………………………… 4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 5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 6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 7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9 结论…………………………………………………………… 13

3 引 言

当今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企业文化。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以至于最终落得只种苗不得果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真正深入、透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没有对企业文化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足够重视和理解,不能明确有效地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以至于企业文化的魅力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企业服务。本文拟就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建设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讲,它指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它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硬性文化,即物质文化;二是中层中介文化,即经营管理文化;三是内层的软文化,即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经营管理文化是中介。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中介作用,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文化优势”来影响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行为,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其发展势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批美国学者放下企业管理创立人的架子纷纷涌入日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他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推动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此后,一股传播和丰富企业文化理论的热潮便在全球范围掀起,并直接引发了企业管理思想的革命。

我国引入企业文化这一管理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进一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从现代市场竞争来看,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竞争,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烙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更加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就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逐步增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做强做大。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个企业仅仅有领先的高科技,并不一定就高速发展;高科技只有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微软的成功,在于比尔.盖茨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了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众所周知,海尔用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接近倒闭的集体家电小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它独有的“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模式下,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空间,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己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梦想而创新,并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梦想。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引领全球家电发展趋势的核心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这些无形资产正在成为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其实力正越来越取决于它所掌握和拥有的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而产品品牌就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地培育企业文化,就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讲质量、讲品牌的自觉行动,形成 6 人人关心品牌的氛围,自觉维护品牌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强有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启动一个企业,要从启动人开始。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职工素质上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不论我们抓品牌还是抓管理,都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抢市场、创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职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热心服务的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育企业文化,创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的过程。企业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建设又是企业形象的突出表现。所以说,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形象树立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作用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之所以十分重视厂区的美化、绿化、净化,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形象,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上看,环境形象好,体现管理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产品的质量就有保障,用户就放心;环境形象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它象征着这个企业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环境形象好,让人们感到舒心舒适,增添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这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7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企业在具备了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才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外在的公信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而这些动力的形成恰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从根本上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一个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企业没有了凝聚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形不成发展的合力,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规划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要规划出企业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使之与生产规划、技术改造规划、职工的薪金福利规划等有机的协调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开拓、创新的指南,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切活动的总原则。企业的价值观只有获得职工认同并同职工的价值观相结合,其才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实现这一结合的唯一法宝,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地位,切实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双赢”。

(三)企业精神是企业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格化的群体心理状态的外化。它是经过长期培育形成并为职工所认同的,一系列群体意识的信念和座右铭。通常以高度概括的口号、

8 标语等形式表达出来。如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诸项内容的最高层次,是职工自觉养成的崇高的意志和信念。他具体表现为职工的整体利益观念、竞争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同时融会了企业员工的理想、意志、价值观等。企业精神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引导企业员工共同奋斗。企业精神作为一种主导意识,始终是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的主心骨,它从根本信念上为企业决策和企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行为和职工行为作导向。企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柔性化的长期培育过程。企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应体现改革思想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精神应以职工的实践为基础,培育、升华、检验、充实、完善和提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门系统科学,在培育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科学对待。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当今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公司的文化构建。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刻,很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存在着以下几点误区:

1、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不可否认,老板文化是企业文化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老板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所占的比例问题。老板文化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老板文化只是火车头,如果没有其他文化作为火车厢,那么这样的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2、盲目模仿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自身个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难于模仿性,所以一种企业文化决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我们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时提倡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提倡学习微软,学习海尔,

9 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不要把海尔的理念拿来用,这种“拿来主义”只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搞出很多笑话。企业文化讲究的是差异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很多中小企业常犯的毛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义,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一时间搞了很多种娱乐活动,文艺演出,就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很幼稚的想法。而抱有这种想法去构建企业文化也往往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目的。

4、企业文化的口号化,它把从理念、精神到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口号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口号简单成企业文化,这显然错误。

5、缺乏企业文化管理。目前一些企业在做企业文化时,仍然奉行以“管事”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而企业文化是以“管心”为中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管理方法,做到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无界,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共识,达成共同目标。否则,企业文化仅是雾里看花、水中揽月。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企业管理的新学科,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但在借鉴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创新和发展。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员工素质状况、企业公共关系和任务、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步骤、方法和重点的要求,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完善的原则,敢于突破旧框架、旧观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新途径。

1、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的这篇大文章。人的文章做好了,企业和员工之间不仅可以共“富贵”,而且也可以共“患难”,也才能较好地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如日本的大金工业株式会社一直坚持“力争做一个能够保证雇佣的公司”宗旨,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通过限量招工、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通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例如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长达百年。如资生堂株式会社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已有87年历史。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又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企业发展既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这一点就很值得我国企业家们的学习和借鉴。

3、把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考虑。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变迁,我国企业用工荒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用工荒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我国众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滞后问题。华侨大学教授

11 李中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解决用工问题,离不开企业文化。既要留住老员工,又要招进新员工,二者靠什么?就要靠企业文化,靠更有激励的薪酬文化。”可以这样说,薪酬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切实把握科学发展的思路,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当前,中国企业面临构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员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六种和谐关系”的难题,频繁的矿难、紧张的能源、环境的污染等都说明和谐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未建立起来。因此,中国企业应更加重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员工身心的和谐发展。

4、处理好企业形象塑造(CI)战略与顾客满意(CS)战略的关系,提升企业的形象。

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已实施了CI战略,有力地提升了企业自身形象,但对顾客满意(CS)建设方面重视不够。CS战略在日本企业已经被广泛实施,它开辟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新视野、新观念和新方法。要求企业自觉适应市场,服从市场。随着当今市场营销时代的全面来临,企业导入CS战略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和必要。目前,我国企业应该对实施CS战略进行认真研究,择机导入并实施这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再提升。

著名经济学家、理论家于光远曾说过:“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 他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重大现实意义。

12 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当今,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13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简明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 黎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海尔人话海尔,青岛出版社,2005 5.李慧波.团队精神.新华出版社,2005 6.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第三篇:论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干部交流现象日益增多。其中,特别是企业高层干部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出任领导,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中海油原董事长卫留成出任海南省省长、省委书记,对海南的社会稳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报载著名民企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即将出任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据报道中央组织部已完成对梁任职的考察工作„„企业高层干部经受过艰难曲折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洗礼,经历过多次国际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考验,他们竞争意识强烈,对经济发展的动向十分敏感,具有很强的抗击市场风暴的意志、经验和高超的调控经济、社会局势的才干和能力,他们的进入给我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气象,已经成为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子,这种新的社会现象很值得我们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和掌握经济学领域的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为题,初步论述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意义和作用,希望能够作为研究干部交流、增进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参照点,并获得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结论来。

一、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

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相比,是一对非常容易混淆、但有原则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言,人力资源通常是指企业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其获取和培养手段是不断招募优秀员工,并对现有员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养成和培训。而人力资本则是指劳动者投入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理念及行为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具体而言,它主要指包括企业中的两类人员:一类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类是指拥有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经营者。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当代,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拥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知识与经验,但无数事实表明,只有那些视野广阔、目光锐利、分析判断迅速而准确的经营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企业家对企业及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企业甚至某些地区的发展,最初常常是依靠一两个人的带领和推动,对这种现象,人们通常冠之以“能人经济”。这种现象在国内外都是屡见不鲜的。与此相类似,每个企业也都拥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但只有那些具备深厚科技素养,拥有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善于抓住先机的科技人员,才能不断开发和创造出科技含量高、性价比优良、适应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员,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和代表。如果在同一区域、同一行业,有规模相当的两个企业,派两个素质能力相差很大的人做厂长(经理),或者拥有不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去工作,那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肯定是不一样的,其经济收益也肯定不一样。那么,对于这些“多出来的收益”,我们既无法归因于资本,也无法简单地归之为劳动,而只能归功于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个人才能和贡献,这正是我们将其称为人力资本的原因。

二、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制度的构造

迄今仍然广泛存在的传统企业形式中,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形式的企业,其产权都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额为标志和起点(即出资方依照各自出资额的多少拥有各自不同的企业产权)。经理人员、科技人员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按照工作量取得相应报酬,仅此而已。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理人员、科技人员是所谓“工薪阶层”,与企业的产权结构毫无关系,更谈不上企业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种产权

构造中,货币资本占有主动的、支配性的地位,而劳动者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这种制度和体制曾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随着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当人力资本这一崭新概念出现并当其作用日益凸显以后,制度和体质都开始了一种悄无声息但又意义重大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先进企业中,货币资本已经不再是决定一切的“君王”,人力资本也开始问鼎产权结构的改革,并开始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产权。不仅如此,二者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某种逆转或角色转换,货币资本正在逐渐变为被动资本,而人力资本则逐渐变成了主动资本,企业的产权构造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都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推动企业产权结构变革的进程则要缓慢得多。对技术入股,只是刚刚开始尝试,由于存在着许多苛刻的钳制性限制条件,造成其发展步履艰难,而企业家以其经营才能和业绩折价入股迄今尚未起步,这种现象是传统观念带来的偏见所造成的。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和发展的。这种理论向来重视具体劳动,轻视抽象劳动;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重视生产性劳动,轻视经营性劳动。这种偏见至今仍然在人们头脑中顽固地存在着,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它严重阻碍着人力资本推动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进程。

人力资本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后果是严重的:那些拥有人力资本的人缺乏为企业工作的动力,企业凝聚力下降,核心竞争力丧失或根本无法形成,不仅企业损失巨大,人力资本也会随时流失。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国有企业受传统理论观念影响最深,因此人力资本流失问题也最为严重。而且,流失的绝大多数是管理、技术骨干人员。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有的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高达60%以上,而在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高级管理、技术骨干及技师中,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事件:某国有企业进行一项重要的大型研发项目,就在该项目即将成功之际,该项目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带着成型的项目成果跳槽到别的企业入股经营了。事实上,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带着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营销网络投向其他企业或自行另起炉灶的事例屡见不鲜,所在多有。这不仅给国有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对整个国有经济也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看来,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其关键问题就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处理好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产权结构变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有实物资产才能拥有产权的陈腐观念和条规限制,允许某一方面的专家、精英,尤其是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级科技人员,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折做股份,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必须明白只有真正重视人才、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著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曾因理念新颖大胆、行为超前而备受冷落,甚至被迫离职,当他历尽艰辛,重返苹果公司之后,大胆的推行技术创新和产权变革。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甘愿排几天几夜的队,为的是买到一台苹果公司科技含量高、性价比优越、新颖而时尚的产品。现在,苹果公司以成为年产销近千亿美元,总资产数千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被人们称为“比美国政府势力还要强大的企业帝国”。事实雄辩地说明,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对人才的重视,必须对企业产权构造进行以人为本的调整和改革,让接触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拥有企业一定的产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对企业以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地推动作用。

三、人力资本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众所周知,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所特有的运行机制和方式,其特征是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决策的科学和民主,而这一切都与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紧密相连。既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凸显已经对传统的企业产权结构产生了冲击,那么这种冲击波就必然会蔓延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基本要务是解决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经济法律中所称的委托与代理关系问题。按照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离,由总经理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而董事长则对总经理进行监督,并决定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当人力资本形成并展露头角以后,这种传统的治理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发达国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现在都已不再单纯强调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能的截然分离,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企业中出现了新的角色——首席执行官(CEO)。CEO与传统企业的总经理职能是不同的,他除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直接负责以外,还拥有提名内部董事等资格和权利。因此一般认为,CEO拥有董事长50%~60%的权利,也就是部分的接管和融合了董事长的职能,并将其与总经理的智能融为一体。CEO受企业战略决策委员会领导,但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并不一定是产权的所有者,其中非产权人士占据了相当多的席位。这种现象说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开始重视和接受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而不再单纯强调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历尽种种挫折和坎坷后,也开始逐步理解人力资本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和意义。从逐步理解CEO走向重视CEO、需要CEO,这有力地说明人力资本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

四、人力资本与企业文化

既然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与此相应的,作为企业重要资源和灵魂所在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深刻变化。具体而论,人力资本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本的自我实现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营技术的细分和专业化,加上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那就是管理者往往领导者比自己更专业的下属,管理的也常常是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人员都拥有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各种岗位都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手段已经落伍,常常不起作用,甚至事与愿违。因此,管理者和所有者必须充分尊重雇员的个人价值,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氛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视线也不再主要依靠指派和命令,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由于人力资本对生产经营影响很大,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团队精神,是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感、使命感。相互理解,紧密合作。这是由于在当今社会现实中,人才的流动趋向越来越看重归属感和成就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而上文所讲的这正是人才价值得以自我实现的最高精神境界。

2、 承认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

新的企业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着能力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幅度可能很大。正是由于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因此有的人可以去做总经理,而有的人则适合当清洁工,他们的岗位差别是由其能力差别所决定的。而人的能力差别是由教育、历练、努力程度及天赋等条件长期作用而逐渐形成和定性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彻底改变的。这与“公民人格一律品等”并不矛盾,因为这是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雇员每个季度都要填写、提交一个总结,其中第一条就是“你觉得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是否相符?”这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恰好相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多少能力差异,每个人的贡献大小仅仅是由分工不同决定的。因此,把个人视作“螺丝钉”,甚至视作“驯服工具”,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出力,“个人只是一块砖,放哪全由组织搬”。与之相应的则是岗位与能力的不相匹配,有的甚至发展到非常荒谬的地步。经营能力差的人可能成了厂长(总经理),而真正的企业家则可能屈居下位,这样的制度安排是缺乏效率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状况不扭转,企业的效益就

很难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且还会直接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这种现象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3、 承认人们收益方式的不同

由于员工之间能力差异很大,由此导致了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贡献方式不同,因此其收益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一般员工而言,主要是依据其劳动量和契约规定获得劳动收益;而对人力资本而言,则其不仅应当获得劳动收益,而且还应当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产权收益的大小以其自身价值(主要是业绩和贡献)折价入股来计算。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国有企业风行严格的“按劳分配”原则,这里所说的“劳”,正是传统的“三重视三轻视”,甚至发展到“重视重复性劳动,轻视创新性劳动”,因此对科技人员的特殊技术才能和企业家的经营才能始终视而不见,只承认他们的劳动收益,不承认他们的产权收益。其结果便是企业经营者由于心理失衡往往千方百计扩大“职务消费”,铺张浪费、吃回扣、收受贿赂、出卖企业技术成果和商业秘密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消极现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远比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收益部分要大得多。

4、 承认个人之间收益差距

个人能力的不同,收益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收益大小的不同。其差距之大,有时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据资料披露,现在亚洲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值大约为700倍,欧洲为1000倍,美国达到1300,而我国只有5~6倍,即便是这5~6倍也还是对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进行长期矫正的结果。新的企业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必须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这种报酬不足以补偿它的损耗,那么技术人员就没有动力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家也没有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活动中去。这里必须强调指出,报酬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西方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经理们得到的并不是现金,其中很大部分是公司的股权价值,特别是未来才能得到的期权价值,而且这种期权价值的实现,只有当企业业绩显著改善、公司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之后才能“变现”。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非常科学而合理的,因为它成功地把人力资本的收益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将其熔铸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种制度安排与强调发扬企业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致的,同我们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国策也是相互统一的。

五、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保障。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新的企业理论指出,它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能力。它是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积累、特殊技能(主要是技术、管理)及相关资源(如人力、财政、品牌、专利、企业文化等)融汇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自身独具并与他人不同的一种特殊能力。

一个著名的公式是: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

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因此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

我们知道,多种要素科学组合的结果并不是1+1=2的关系,而是1+1>2的关系,因此,上述公式还可以改为: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

上述公式清楚地说明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是何等巨大。

遗憾的是关于人力资本的实践和理论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例如,笔者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专业教材《人力资源及开发与管理(第三版)》(张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其中对人力资本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更遑论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了。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迫切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所提供给我们的有限的、有形的知识理论,更应当放眼现实和未来,用敏捷的头脑和锐利的双眼去捕捉一切有利于我们自身专业发展的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今后步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早作准备!

第四篇: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分校(站、点): 学 生 姓 名: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稿 日 期: 2011年07月27日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目 录

写作提纲„„„„„„„„„„„„„„„„„„„„„„„„(3)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正文„„„„„„„„„„„„„„„„„„„„„„„„„„(4)

一、绪论„„„„„„„„„„„„„„„„„„„„„„„(4)

二、本论„„„„„„„„„„„„„„„„„„„„(4)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三、结论„„„„„„„„„„„„„„„„„„„(9)

参考文献„„„„„„„„„„„„„„„„„„ (10)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3、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三、结论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XXX(作者本人)

【内容摘要】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行政管理

问题 对策 探讨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企业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 企业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企业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

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 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主要表现在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没有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企业主要负责人总觉得干部员工

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肚子怨气,怪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领导与被领导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你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使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许多企业行政部门“机关作风”较重,这些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是: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的企业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以上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要提高企业行政效率,必须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行政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等,从而建立起企业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企业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气”,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牵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事务,行政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迫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3、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必须把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具体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中层行政管理主管要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上下层联络沟通工作。对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同时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职能作用。基层管理者是制定计划,进一步去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2)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a、制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即成价值和潜在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b、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

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3)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每一个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都必须是善于学习的模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Y理论和X理论相结合,并以Y理论为主导,Y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进行员工评估,对GE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企业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企业中凭能力、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薪酬构成简单,分配差距拉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可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等,以上这些都值得在我们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大胆实践,逐步实施。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津孚 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程淑华《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

3、宋占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考核》《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第05期

4、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

6、李赞《浅谈企业行政管理》今日科苑,2007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

黄津孚 王建军

五、信息化与智能化步伐加快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企业管理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信息化与智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发展阶段。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复杂的识别、记忆、计算、联想、判断的过程。t7)21世纪初企业信息化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l、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信息化已经从最初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的辅助工具,提升到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用友软件公司与IN—FOXConsulting公司进行的包含154家国有企业、238家民营企业和90家三资企业,涉及电信、金融、制造、流通、交通、贸易、能源和建筑等8个行业的231位CEO、139位CFO和112位CIO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管理者都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实施战略、实现商业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提升管理运营能力至关重要。[81为此,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加大这方面投资到2000年底.美国大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建立TCIO(首席信息官)。在信息化方面,跨国公司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和完善管理信息平台。

2、信息化全面进入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在综合18管理系统、专业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和网络办公等各个业务层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国工业总体情况研究》,【9]我国1.5万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中.80%一90%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MIS/OA),引进了MRP、ERP软件;机械、电子、航空、船舶、石油、化工等行业80%.90%大中型企业主要产品采用CAD设计.主要生产过程采用CNC、PLC、DCS进行控制:有72.1%的大型企业完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4000亿元.同比增值达到41.2%。

3、集成化、即时化、可视化和互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21世纪初信息化智能化的另一个趋势是远程、移动、实时控制。包括射频技术、可视化等。例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在油气采收中成功实现了远程可视和实时控制:根据(2008中国RFID发展报告》,在金卡工程应用试点的引导下,2008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65.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4.8%。在信息互动方面.麦肯锡对世界各地1988名企业高管调查.这些企业2008年使用Web2.0技术(包括维客、博客、社交网络、跨界混搭等技术)已经从2007年的平均数刚刚超过2种增Sn至U3种。

4、智能管理BI的推广应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专家估计企业每隔18个月其数据量就翻一番。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海量数据在原有的作业系统中无法提炼、升华为有用的信息。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为此企业对应用商务智能的兴趣日益增大。大公司正在排着队购买新的商务智能(BI)软件。我国安吉物流、上海外高桥码头、中国工商银行等~批先进企业,在开发利用商务智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程淑华

四、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Y理论和X理论相结合,并以Y理论为主导,Y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进行员工评估,对GE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

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基于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德、能、勤、绩的考核结果,其运用多年均未发挥实质性作用;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企业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企业中凭能力、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薪酬构成简单,分配差距拉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可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否则将难于落到实处。

来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第05期 作者: 宋占魁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考核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生产、资金、经营等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行政管理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其他方面,也不同于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总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企业的组织架构,任用企业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 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张晓梅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6-15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 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 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 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论文网 Www.LunWenNet.Com]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 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 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 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 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 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 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 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 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精神发扬光大,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与有效融合,构建一个相互促进机制。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与水利施工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向实践转化,把构建价值理念体系作为文化融合的过程;健全行为规范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丰富载体,推动水利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开展。[论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