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建筑专业工作目标摘要(集锦)

建筑专业工作目标摘要(集锦)

建筑专业工作目标摘要第一篇:建筑专业工作目标摘要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析长沙建筑工程学校陈卫平【摘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到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衔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清晰建筑类中职。

建筑专业工作目标摘要

第一篇:建筑专业工作目标摘要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析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陈卫平

【摘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到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衔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清晰建筑类中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标准,找出其差异,可避免出现教育层次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解决建筑高职院校培养“8大员”,建筑中职学校也培养“8大员”定位模糊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建筑人才 培养目标 探析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要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到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清晰中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标准,才能避免出现教育层次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由于建筑业用工在我国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实施“管理层与劳务层”两层“分离”管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层岗位大多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也称农民工)。面对行业的用工特色和市场的需求及家长的期望,大多建筑类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定位在施工企业项目上的基层管理岗位(通常称的8大员)和一些关键操作岗位。由于中、高职之间同专业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区别不明显,造成了建筑类中、高职教育之间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雷同,从而使毕业生就业时无法凸显出各自的优势,给企业用工带来疑惑。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建筑施工业人才供需的情况是:总体需求量大,单个企业需求量小。从调研结果分析来看,企业对所需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主要反应在道德心理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同企业在看待毕业生学历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某些被调查企业表示本科生比高职生要好,但另外一些企业却说高职生反而要好于本科生。原因在于不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着眼点不同。认为本科生好于高职生的理由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要好于高职学生,在后续能力提升上要强于高职学生。

而认为高职生好于本科生的企业,其看法是:对待施工员这个岗位来说实际上本科生和高职生理论知识都已经够用,而高职生对自己的定位要更加实际一点,而不像现在的很多本科生好高骛远,体现出高职生更加踏实。被调查企业绝大多数都表示学生在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实习后,无论本科还是高职学生都能满足岗位技术能力的需要。有少部分学生在实习一年后还不能适应岗位,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实习的岗位上并未认真踏实地学习和实践。从企业对待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需求上可以看出觉得本科生好的企业其实只是觉得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功底和道德心理素质普遍高于高职生,从而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容易提高;而觉得高职生好的企业,认为高职生的自我定位要准确一些,更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其实质也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反应了企业对学生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素养

的要求,

另外,从建筑施工企业需求的岗位看,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管理岗位学历要求基本上都是大专以上,甚至非211学校毕业生免入,中职毕业生已难进入管理岗位(即通常的“8大员”)。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私营、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引进高学历的毕业生人力成本较高,且人才难以留住,另一方面由于中职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进得来留得住等优点,因此一些技术管理岗位对中职毕业生仍有相当的需求。

二、我国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作为高等学校的附属产品而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有限,高级人才的空缺便由中专生来补足。加之当时的国家统一调配的用人制度,使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得以大幅度扩张,重要表现之一便是高校扩招,原有的高校毕业生稀缺的问题不复存在,中职学校开始完成其定位的回归,即成为真正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21世纪初,部分中专学校将一些专业的学制由4年调整为3年,随之许多现实层面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如:如何实现由学科式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3年制是否为压缩版的4年制、如何解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就业难”和“学生生源素质下降、流失现象增加”以及如何培养真正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等诸多问题应运而生。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中,实行重心向基层、操作层下移,在用人单位、办学单位、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充实技术工人队伍,但也有企业认为普通技术工种招聘农民工成本低,容易管理,来去方便,不愿用中职毕业生;家长和学生普遍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了三年甚至四年去当“泥水匠”,做农民工的工作不合算;办学单位也多持反对意见,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反对的呼声更高,这一是因为他们担心重心下移后没人来读,二是因为按照原来的定位所培养的毕业生还有相当的市场甚至在某些地区还较受欢迎,三是因为实现重心下移势必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引起教师和学校的全面不适应,而且在实训教师、实训设施等方面还需要有较大投入。事实上,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上世纪90年代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职业高中也基本上沿袭了传统中专的办学模式,而相当多的技校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行“重心上移”,效仿中专的办学模式,这种做法不能说没有合理性。

为此教育部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时明确定位,“中职工民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

但经过近10年的教学改革,大多中职建筑类学校(专业)仍未摆脱传统的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基本还是传统大专、中专的改良版,究其原因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岗位有相通性,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综合的了解。为此大多中职建筑类学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学生就业的需要,不得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人才,从而形成建

筑高职院校培养“8大员”,建筑中职学校也是培养“8大员”的“难堪局面”。这和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学生的生源素质以及中职学生毕业时大多年龄尚不满18周岁极不吻合,导致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然处于一种含糊不清的状况。

因此,合理、理性地确定中职建筑施工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需突破过去“普通中专工民建专业”为施工企业培养“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中等技术人才的框框,还必需与现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区别,否则毕业出来的学生既没有特色,更谈不上竞争优势。

三、中职与高职建筑施工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分析

(一)专业名称的不同:中职为“建筑工程施工”,高职为“建筑工程技术”。 2004年《教育部 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准确定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定位的不同:中职为“高素质劳动者”,高职为“高技能专门人才”。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按照“决定”的政策导向,“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在教育职能的分解上已经融入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它不是孤立的教育形式。但从培养人才的特性出发,两类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是明确的,即中职教育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职教育是“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就两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在教育性、知识性和技能性三个维度上做出各自的教育回应。

(三)知识结构的不同:中职侧重“经验型”,高职侧重“策略型”。

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可看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 “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 “材料试验”“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基本都属于“经验型”的工作,即“照着别人的样子做好”;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等工作,基本属于“策略型”的工作,即“要指导别人按标准规范做好”。

如中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知识结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了解房屋的墓本构造,学会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较强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房屋结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做法,并具备较强的建筑施工图会审能力。中高职教学重复的部分为投影知识和制图基本规范。高职教育阶段只需花少量课时进行复习整理,重点应放在房屋的结构组成上,添加中职教育阶段未作要求的构造设计规范知识。通过采取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投形基础、制图规范、构造知识等知识结构进行融汇贯通、综合运用。

(四)技能类型的不同:中职侧重“工艺实践或工序实践”,高职侧重“工

程项目实践”。

通常工艺定义如下: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和处理,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内部组织、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相互关系,最后使之成为预期产品的方法及过程。工序定义直白的说要完成某个工艺过程要分成几步做,每个步骤就是一道工序。“工艺实践或工序实践”简单地说是利用工具和肢体劳动来完成某一项任务。

而工程项目的定义则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因此“项目实践”主要是劳动者利用大脑思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组织其他人员完成某一项任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据对“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从中提炼出12项专业综合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笔者通过分析中职与高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和职业能力在范围和层次上的差异,提炼出以下10项专业综合能力: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用CAD(或天正)软件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放线的能力、钢筋放样加工的能力、墙体砌筑抹灰的能力、脚手架模板支撑的能力、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施工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工程量计算的能力。体现了建筑施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满足了课程内容以“操作为主、管理为辅”;工作范围以“事中为主、事前、事后为辅”;职业岗位以“测量工、钢筋工、砌筑抹灰工、试验工为主、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为辅”高素质劳动者的基本定位,也为建筑施工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设置了合理的梯度。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可进一步把上述专业综合能力化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首先应抓好专业核心能力(如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建筑CAD绘图、建筑施工测量放线、钢筋放样加工)的培养,因为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职场、生存发展的基本功;其次是专业基本能力(如脚手架模板支撑;施工质量检验、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基本工作能力,能胜任施工一线岗位(群)某项工作的职场人;再则就是通过专业拓展能力(如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工程量计算、材料检测技术)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1~2项技能;熟悉1~2个岗位;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中职建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建筑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成败。因此,建筑类职业教育要围绕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做到中职以高职为导向,根据高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高职以中职为基础,注意相互的衔接;避免出现科目及教学内容的重复,体现知识结构的提升和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02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2005 【3】课题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对口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实施策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黄民权,梁伟雄,刘晓燕.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2009 【5】张东放.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中国建设教育》 2010 年Z3期

【6】赵琼梅 左晓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构成与评价.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1年第19期

第二篇: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

本报告所分析的建筑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E类。按照国名经济分类标准,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四个子行业,见下表:

表1建筑业子行业分类

行业及代码子行业及代码行业描述

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指房屋主体工程和土木工程主体的施工活动

48建筑安装业指建筑物主体工程竣工后,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49建筑装饰业指对建筑工程后期的装饰、装修和清理活动,以及对居室的装修活动

50其他建筑业包括工程准备、提供施工设备服务、和其他未列明的建筑活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建筑业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回顾2011年——

投资比重攀升:2011年,我国的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252.75亿元,增速为42.9%,投资额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8%,占比较2010年上升0.11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最高,可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较大,政策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我国的建筑业表现较好,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 产值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为11773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6%,增速与2010年基本持平。可见,在国内通货膨胀迟迟不退,国际经济形势起伏不定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整体表现良好。

增加值增速稳中有降:2011年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241亿元,增长2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72亿元,增长36.0%。

建筑企业持续增收:截止到2011年9月,我国建筑业的企业总收入为65377.02亿元,比上年增加12857.4亿元,增速为24.48%,其中,工程结算收入为64482.36亿元,其他收入894.65亿元。

新签合同额增速下降:2011年,我国建筑行业的新签合同累计为126922.29亿元,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长15%,增幅略有所下降。随着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调控房价的房地产政策的毫不放松,我国的建筑业新签合同受到

了一定的影响。

产值利润率曲折上升:2006年以来我国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呈现出一种曲折上升的态势,其中,2011年9月,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2.7。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产值利润率还比较低,还没有超过4%。

行业规模稳定扩张:截止2011年12月,我国共有建筑业企业70414家,平均从业人员累计已达5136.29万人,累计同比增速9.09%,增速较2010年降低2.34个百分点,但仍旧是吸引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关键部门。

营业利润增速不断降低: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利润2092.15亿元,同期增长25.28%,从数据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建筑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速不断降低,2011年第三季度降至全年最低水平。

展望2012年——

供需结构明显变化:2012年,随着国家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供给将会进一步增加,而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房地产需求者的观望情绪持续浓厚,需求下降将会进一步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下降,但由于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加大,总体下降量不会太多。

新签合同额增速稳定:由于2012年我国将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因此,尽管商业房地产建筑的新签合同额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建筑业总的新签合同额继续平稳增加。

经营效益平稳上升:2012年,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欧债危机的影响难以消除,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我国建筑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速可能会继续下降,但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不减,将会推动我国建筑业平稳发展,从而使其经营利润保持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目前,国家鼓励大型的实力强大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兼并收购落后的中小型企业,以达到提升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的一年,也是建筑业竞争激烈的一年,根据优胜劣汰的法则和我国的政策取向,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风险依然较大:2012年,我国建筑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国际经济形势风险、产业政策严要求风险、环保政策高标准风险、税收政策加碳税风险、货币政策不放松风险、供给过剩风险、需求减弱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产品结构变化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技术不足风险、行业整合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总体信贷原则:2012年,我国建筑业的行业的总体授信原则为“择优支持,谨慎介入”。重点支持: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响应节能环保号召、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大型或中型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规划、具有节能环保效应、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高、资金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具备公共产品性质的建设项目;具有较大的增长空

间,发展前景看好的建筑装饰装修子行业等。而对于那些技术水平落后、经营效益差、成长能力弱的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规划的项目,应该避免介入。

第三篇:建筑公司工作目标和设想

*年××公司将根据刘总的工作报告和十五届职代会及××××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公司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公司领导经过仔细商讨,制定了××××年××公司各项工作目标和设想:

开拓经营,扩大经营总量。

安全生产,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创品牌和形象工程。

格管理,提升公司效益,力摘“亏”字。

劳务输出,扩大就业总量。

积极配合和支持公司的改革工作。

关心职工,维护稳定。

一、开拓经营,扩大经营总量

××××年,我们确保承接施工任务1.2亿元,力争1.5亿元,具体措施如下:

㈠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积极性,改变项目经理思想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和怕冒险,不敢冒险的意识,鼓励和激发他们进入市场经济竞争和磨炼,××公司有一级项目经理7人,二级项目经理12人,三级项目经理24人,给他们指标,给他们压力,他们必须完成经营产值:一级500万元,二级300万元,三级200万元。

㈡扩大经营,巩固联营。调动内部项目经理积极性,积极承接任务,就是为了扩大经营。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与一些德才兼备的联营方合作,只要服从我们的管理,对公司有益,一切好商量。

㈢从地域上拓展经营,稳固××,向外发展。近几年,我们在××的经营环境日益改善,尤其××在近两年建设投资额较大,市政府搬迁工程、新建电厂、污水处理等一批上规模项目,我们要抢抓机遇。同时,我们眼光必须放长远,××毕竞比较落后,且竞争激烈,我们在稳固××的基础上,今年尽力开拓1至2个省外市场。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安全生产,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创品牌和形象工程。

××*年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品率80以上,争创省优质工程2项,芙蓉奖1项,省级安全文明工地3项。安全生产,杜绝死亡事故,年负伤频率控制在12‰以内。

三、严格管理,提升公司效益,力摘“亏”字。

××××年确保完成施工产值8000万元,力争完成9000万元

管理出效益,管理见成效,××××年我们按照公司各项工作要求,从管理上争效益,力摘“亏”帽。

㈠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我们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点。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我们要把以往的宏观管理改为微观,全过程跟踪管理,管质量、管安全、管成本、管效益。从人、财、物三方面严格控制。人就是工地的管理人员和持证上岗人员无条件由公司委派;财就是项目工程无条件由分公司财务科主管,材料款、人工工资由财务人员负责发放;物就是用于工程上的所有材料必须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绝对禁止使用。注意现场文明,清除安全隐患。

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就是机关财务制度、财务人员的管理。今年我们××公司要与公司同步,机关费用实行大包干,尽量减少开支,堵塞漏洞。

㈢人员管理

市场竞争,人才为本,人才在企业经营实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现在人才资源相当紧张,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公司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相当严重,我们关键是如何保留人才。今年我们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的技术人员实行备案制,多次不听从安排而在外打工者,我们要进行专项清理和整顿。

四、劳务输出,扩大就业总量

劳务输出,历来是困扰公司和各分公司的头等大事,去年我们试探性地干了一年,未见成效,今年我们继续坚持不懈地将劳务输出作为分公司的重要工作来抓,且力争承接劳务施工任务500万元。

五、积极配合和支持公司的改革工作

××××年是公司的“改革年”,刘总的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工作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可见对改革工作的重视,而我们××公司是公司最大的一个分公司,工作面宽,工作量大,我们不拖公司后腿,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六、关心职工,维护稳定

企业要发展,改革要深入,内部环境必须得稳定。在企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新思想,新观念一下子职工不能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得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理解和支持,我们要注意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关心职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关爱弱势群体,切实维护公司的稳定。

第四篇:建筑企业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xxx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

2012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加强集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强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有效的落实各项安全工作措施,全力高效地做好安全工作,确保集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集团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安全工作责任书。

建筑施工企业的党、政(法人代表)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安全工作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安全工作和安全管理履行相应责任。

主要目标如下:

1.职工(含分包单位民工和临时工,下同)因公死亡事故为零。

2.重伤事故为零。

3.轻伤事故根据各施工企业年总产值,每三千万为一人/次。

4.不允许发生一次经济损失超过5万元的设备、火灾事故。

5.重大环境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零。

6.“安全质量标准化”优良工地为90%(含)以上。

主要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本单位和安全工作监督管理职责。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全民安全防范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法制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2.切实将安全工作纳入单位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内部考核内容,确定具体量化指标。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本单位、本行业安全工作,全力推进各项安全措施有效落实,有效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问题。

3.切实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责任体系。

4.健全安全工作组织管理网络,配备有基本稳定、熟悉业务、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安全干部,各项制度完善,活动正常。安全例会、工作台帐、安全检查、考核评比、奖罚措施等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5、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

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

6、施工现场应健全各类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定期安全检查与会议制度,各类设备、设备的安全验收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内业资料管理制度及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及职责等。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临时用电、脚手架及高处作业防护、施工机构与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检查、验收制度,对无验收手续或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使用。

7、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安全的各项法律、法令、法规及行业规章、规程等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现行的“一标准三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59-99)、《建设工程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和《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严禁各类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施工企业应根据安全检验评分标准加强安全日常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作好记录。

8.施工现场要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人员、物质、措施到位,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演练,确保安全经费的投入。发生安全事故时,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施救和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查处,并上报集团领导。

9.及时准确掌握了解单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等治安稳定工作动态,消除和化解各种矛盾,确保本单位不发生群访、越级上访等影响集团工作的事件发生。

10.认真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确保本单位在本内不发生职工伤亡事故,不发生治安及刑事案件,不发生有责死亡或造成重大物损的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消防、用电等事故。

xxx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单位:

(盖章)(盖章)

集团领导签名:单位责任人签名:

签约日期:二○一二年一月签约日期:二○一二年一月

第五篇:轻化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目录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I

年产量6800万米印染工厂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关于一座建于芜湖的年产量为6800万米的印染工厂设计,其中棉织物3000万米,涤/棉织物3000万米,毛腈中长织物800万米。成品包括漂白布、染色布与印花布,其比例是1:6:3。设计的重点是染整工艺和印花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各种织物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设备台数的计算以及半成品的印花工艺等。

本设计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同时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等国家技术政策。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注意能源的节约,环境保护。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的统一。在选择染整设备时考虑到了实际生产中产品的多变性,以适应多变化的市场要求,便于发展生产。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力求做到设计方案技术上先进稳妥,经济上合理可行。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从而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印染工厂设计;染色;印花

I

薛嘉文:年产量6800II 万米印染工厂设计

The Design of Printing and Dyeing Plant with Annual Output of68 million meters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bout a dyeing factory which can produce 68 million meters cloth per year in Wuhu city. It contains 30 million meters cotton fabrics, 30 million meters polyester-cotton fabrics and 8 million meters Wool/acrylic long fabric . The product includes bleach cloth, dyeing cloth and printed cloth. The ratio is 1:6:3. Dyeing and printing are the keys to the design. It contains the methods and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ing of cotton, polyester-cotton fabric. It also contains the choice of equipment, the number of equipment and the printing process of half-finished product.

New crafts,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equipments are adopted in this design. The quality of product is considered at the first. At the same time, some factors which contain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use of land and other national technology policy are implemented. Proceeding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ak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we plan and arrange, with the attention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e do it in the unity of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and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roduct is considered in the choice of the equipment. It can adapt to the changeable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We must set up the correct design concept, making every effort to achieve proposal technology advanced available and economic in the design. The best design propsal is determined by two steps, one is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collecting material, the other is the synthesis utilization studies containing, theorical knowledge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

Key words: dyeing and printing factory design; dyeing; printing

II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