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诗词课堂教学方法论文(集锦)

初中诗词课堂教学方法论文(集锦)

初中诗词课堂教学方法论文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而如今《新课标》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进行诗词教学时, 如果老师只是枯燥的讲解和乏味的分析, 反而会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 与诗词的距离越来越远。初中的学生虽说在。

初中诗词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而如今《新课标》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进行诗词教学时, 如果老师只是枯燥的讲解和乏味的分析, 反而会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 与诗词的距离越来越远。初中的学生虽说在学校已经积累了不少诗词, 但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 对诗词的欣赏感悟的经验极少。在诗词教学中, 如何既抓住诗词特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又能根据素质教育要求, 在新课标的引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有了一些想法。

一、重视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诗词鉴赏具有独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诗词的感悟更多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老师只能起个引导作用, 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游泳, 他才能学会游泳。一开始也许他游泳的姿势不好看, 但老师的姿势肯定代替不了他的姿势, 老师可以指导, 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尽量少做无谓的分析。如果要进行分析, 最好是留给学生自己, 让学生动手动脑, 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感悟、自己总结, 然后可以把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学生的自主性强了, 对于诗词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多。如此而来, 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 与其铺排教师逐句分析浪费时间, 不如多读多背几首好诗,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词天地。

二、重视朗读, 感受情感基调

诗词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朗读, 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因为诗词具有极丰富的情感, 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诗词本是用于歌唱的, 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诗词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 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 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 等于不读;能背诵, 则日后必能有所领悟”。中学诗词鉴赏课, 更应把朗读和背诵放在中心位置, 宁可不讲, 不能不读。

我们每节课前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学生朗读或朗诵他们喜欢的诗词。朗读时, 一开始不必要求太高, 但须做到以下几点:使用普通话,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语气语调。例如, 在教学《沁园春·雪》时, 首先让学生进行初步地读,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让学生运用语言和逻辑识别能力先读清诗词的句读、划分诗词的节奏、明确诗词的轻重缓急。比如读“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时候, 先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感情指出他们觉得应该重读的字词, 指导学生着重读出“北国、千里、万”等字词的重音, 使学生能仔细体会重读之后的情感表达差异。而对于整首诗的朗读, 应让学生体会作者心中高昂的激情和必胜的决心,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一字一顿地读出高昂、坚定、自信的情感出来。在明确感情基调的基础上, 进而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 读出爱国的感情, 读出自豪感。

通过朗读点拨后, 学生有了丰富的朗读体验。此时, 教师可引导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练习以避免学生感到乏味, 如个人朗读、齐读、示范朗读、跟读等。“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生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朗读练习中, 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已经可以初步把握, 通过朗读, 能让学生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重视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词讲究“炼字”, 古有“吟成一个字, 捻断数根须”之说, 又有“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美谈, 都说明炼句的讲究和艰难。在诗词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关键字句的反复探究、体味。通过对诗词中关键字句入手, 通过对各种物象的勾连, 体悟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当然, 这里还要更多借助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因为诗词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有限的, 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 或某一层面, 而读者则可以通过想象补充、丰富其内涵, 正如刘勰所说:“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从而获得更高的艺术享受, 更深层次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蕴藏另一层面的含义, 这样更能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义旨。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一联, 借关键词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如诗中的“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让人不禁想到空旷的沙漠, 紧接一个“直”字, 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之美。落日, 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 这里用一“圆”字, 却能让人想到落日黄昏, 温暖却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更能让学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想象体会作者的深切的感受。仅仅凭借两个字, 就可让学生从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体会到诗人的孤寂情绪。这样, 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学生能够加深对诗的感受, 加强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重视诗词里的意境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 如果仅仅停留在诗词的表象当中而无法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缺乏对诗中意境的把握, 对诗词的赏析也就不全面。那么, 首先什么是意境, 又怎样把握意境呢?意境是客观物象同作家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而我们都知道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简短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 必须透过诗词中的意象去把握诗词的意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尽力让学生去体味其中的意味, 让学生去讨论明确写了哪些景或物, 它们是如何为情服务的。如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时, 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 这里的明月, 也已经成了思乡怀人的象征。因此, 当一个物象已经进入诗词作品之后, 已被作者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情感内涵, 在一个物象中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种种原型意象, 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更是一次生命的原始感悟。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