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复习题
第一篇:2015年历史中考复习题
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英国崛起的表现
(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崛起过程
(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4)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
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
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
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
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西欧的崛起:
1、原因:(1)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
(2)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
(3)重视科技,培养人才。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4)走区域经济联合之路。
(5)良好的经济、科技基础。
2、表现:(1)1967年成立欧共体。
(2)1993年创立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四、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过程
(1)经过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的起飞扫清了道路。
(3)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5)两次大战,远离本土,大发战争财。
(6)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7)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海军力量,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①条件: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表现:操纵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主要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③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和日本,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④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提高,妄图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3)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②中国致力于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③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国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六、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1、建立与本国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3、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
4、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
5、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不断改革创新。
7、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国除外)
七、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1、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3、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篇:新疆2015年中考历史必背考点
八年级上册
1、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他是民族英雄。
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1862年在慈溪战役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
6、阿古柏在英俄的支持下侵占新疆。左宗棠通过武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其他地区。
7、1881年曾纪泽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
8、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刘锦堂为第一人巡抚,新疆军政中心从伊犁迁至迪化。
9、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10、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2、1901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1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15、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戊戌变法的核心思想是:变法图强。在戊戌变法中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1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22、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2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4、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25、1924年——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也叫国民大革命时期。
26、1924年5月国民党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7、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8、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9、毛泽东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0、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将军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1、长征两年:1934年10月到1936年十月。
32、长征两次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甘肃会宁(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33、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34、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3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6、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7、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38、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国民党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9、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0、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2、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重庆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3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42、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43、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44、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5、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是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
46、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7、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48、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4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
50、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5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在逐渐得到改变。
八年级下册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5、抗美援朝中的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6、抗美援朝的结果:1953年7月,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8、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1957。在苏联的帮助下重点发展重工业。
9、三大改造(1953年到1956年底)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也叫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也叫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十年探索时期的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当的好干部” 焦裕禄。
12、文革中的最大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13、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5、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一夜崛起之城)
16、经济特区的“特”指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
17、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18、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0、香港和澳门是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的。
21、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3、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5、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26、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7、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8、1955年亚非会议(也叫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9、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30、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2、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6、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8、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39、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医疗制度的改革。
40、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九年级上册
1、世界人种形成形成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2、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
3、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称为大河文明。
西方文明产生于希腊半岛,称为海洋文明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5、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和奴隶,罗马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结果罗马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7、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8、查理·马特改革后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9、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做了准备。
10、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
11、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12、楔形文字被西亚古代各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3、三大宗教产生的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4、《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15、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可以用来排水或灌溉。
16、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17、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9、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20、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21、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2、罗伯斯比尔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3、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拿破仑是法国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张法国势力。他发动的对外战争具有革命性质,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后期战争变为争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灭亡。
24、华盛顿主要活动: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确立了民主的政治原则,开创了美国政治的民主之风,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25、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27、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
28、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29、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30、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1、184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3、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4、林肯的主要贡献: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解放黑奴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35、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6、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7、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成就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3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39、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 三国协约(俄国、法国、英国)
40、爱因斯坦(德国):创立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九年级下册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列宁的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主要贡献: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成立苏联。
3、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4、《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5、一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8、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9、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10、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1、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12、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
13、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6、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17、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8、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
19、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总共存在69年) 20、匈牙利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21、1947年英国通过印巴分治把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22、埃及人民帀纳赛尔的领导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23、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24、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1961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
26、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7、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8、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29、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0、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从美国开始。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主要发明:网络、计算机、克隆计算、纳米技术、神舟系列飞船等。
第三篇:2014年中考济南历史复习题
《济南历史》复习题
1.“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
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明朝
2.北宋时期,对济南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王安石B.苏轼C.曾巩D.苏洵
3.“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中国最早的商标,它出现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4.百家争鸣中,提出“浑天说”的济南科学家是
A.墨子B.邹衍C.孟子D.庄子
5.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A.黑陶B.彩陶C.红陶D.紫陶
6.“济南二安”分别指的是
A.辛弃疾李清照B.辛弃疾苏轼
C.李清照李开先D.苏轼张养浩
7.下列哪部历史著作不是由张起岩主编的
A.《宋史》B.《辽史》C.《金史》D.《明史》
8.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
A.扶植新的代理人B.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C.向奉系军阀施压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
9.同盟会山东支部的负责人是
A.徐镜心B.刘冠三C.孙宝琦D.王永福
10.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人是 ①王尽美 ②邓恩铭 ③刘谦初 ④马保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1925年~1928年间,担任山东督军的是
A.张作霖B.张宗昌C.韩复榘D.吴佩孚
12.抗战时期,被誉为“长清的延安”的是
A.五峰山B.莲台山C.大烽山D.小鱼山
13.解放济南的主力部队是
A.东北野战军B华北野战军.C.华东野战军D.中原解放军
14.为解放阁亲笔题词的是
A.毛泽东B.粟裕C.陈毅D.许世友 15.1958年全国最早的人民公社出现在济南的
A.北园B.历城C.章丘D.长清
第四篇: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身的弱点、虚点和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四、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 “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3月10-5月10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在此阶段复习时,注意充分利用“复习要点”,以课本为基础,回归课本,厚书薄读,以专题为载体,针对性复习,全面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采取教师系统讲解与学生熟记相结合,实行预测—复习—检测,巩固练习与检测相结合。这一阶段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指导。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这一遍要细要慢,一般是要先从教材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
利用2周复习中国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利用2课时复习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复习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初步拟定以下专题: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中国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3、中外改革
4、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5、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6、中美关系
7、中日关系
8、科技革命
9、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演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查漏补缺。时间大约在5月26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把握试题解题特点,加强解题方法的研究指导,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能力。加强学生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策略指导,注重新题型探究式问答题的研究,只有这样,历史复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才会烤出好的成绩。
五、课堂复习模式
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模块为线索,以学生识记、创新思维为主导,精心设计复习训练题,快节奏大容量,落实课堂效率。具体复习模式:
第一步:依据知识网络,学生熟读教材,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第二步:整合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形成知识平台。
第三步:课堂训练,说写结合,提高应考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步:注重知识的迁移,建立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
第五步:课堂练习,量少质高,达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历史科目的复习,没有定式,只有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来不得虚假,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进入它那充满无穷乐趣的殿堂。
第五篇: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案的编写(集体编写的)、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3月20日-4月底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时间是在5月初-5月下旬,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组合成有联系的专题,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串联。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时间大约在6月初,根据多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6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中考方略》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
一、
二、
三、
四、五单元,下册第
一、
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
二、
四、
五、六单元,下册第
二、
三、
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提高能力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四、解决的办法:
①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时间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力争人人过关。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②九年级下学期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尽量寻找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史为鉴,评论古今,提高能力。)
③增加检测次数,把握好时间和解题速度,练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指导学生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五看三抓二熟悉",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抓线索、抓网络、抓重点,熟悉考点、熟悉知识。
④加强学校之间联系,我们会少走弯路,也希望学校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
五、复习计划
1、第一轮总复习,以单元形式进行复习,力求详细。
2、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单位,加大练习量帮助学生巩固。
3、考前模拟训练。(主要是试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