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安全深化改革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安全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按照我市文件要求,我局对照工作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深入调研,积极探索,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深化改革取得实效。
一、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责任网络体系。近几年来,我市以县域和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稳步推进市、乡、村“三级五覆盖”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落实五到位”。及时出台了《**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及分工规定》和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分工,明确了市委常委会各常委、市政府各位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以及市直各工作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16个乡镇(街办处、开发区)全部出台了乡镇《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和本级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的正式文件,统一印制了乡镇(街道、开发区)9项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7项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12项台账和11项档案。市、乡安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安委会成员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充实完善了党委、政府领导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述职、安委会例会等各项制度。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其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研究部署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街办处、开发区和市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有效的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二、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应急救援工作。近几年来,我市制定了《**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和《**市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加强我市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率达到100%。全面推进了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制定了安全生产监察模版、积极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事故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了属地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在全市基本建立了适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动企业安全达标升级。
三、创新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方式,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是抓了已达标企
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和已达标企业的年度自评工作。二是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共完成了315家标准化企业的诚信等级评定。三是强化对危化、烟花爆竹、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砖瓦企业和职业卫生等重点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了危化品、烟花爆竹、砖瓦行业监管模板,督促514家企业在网上进行了职业危害申报。四是组织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日,进行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
四、严格执法,以罚促改,始终保持安全生产“严打重罚”的高压态势。我们重点把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作为贯彻落实新安法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一是突出日常执法监察。我局按照要求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并报政府审批,然后按计划实施日常监察。在日常执法监察过程中,我局按照职责区域将全市划分成4个执法区域,分别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带队,全天候不间断巡回监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方面丰富检查内容,从以往单纯的看现场、查隐患,向查生产经营单位制度建立、责任落实、隐患排查等内容转变,重点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转变检查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聘请专家查隐患和聘请专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试点推行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我们将把基层网格员统一为为安全生产的宣传员、事故上报的信息员和隐患排查整改的协查员,实现安全监管“网”与“点”的时时监控,确保日常监管不留盲区、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总之,几年来,我市上下不断适应新形势,狠抓了安全生产改革创新,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反映在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我市企业多为农民工,流动性较强,由于受文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安全操作技术的学习掌握能力不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侥幸心理,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从业人员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未得到彻底根治。二是安全生产欠账多,劳动保障条件未能根本改善。我市企业小工厂比重较大,安全基础设施脆弱,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更新技术、设备、设施和提高事故防范成本的自觉性还不强,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安全规范和制度在一些企业形同虚设,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今后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深化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措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关注安全、珍惜生命”、“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各生产经营单位业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联系自身实际,把法律的规定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做到守法经营;要充分利用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和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的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二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加重对落实党政同责工作要求的考核内容,重点强化对乡镇党委政府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将事故调查、责任追究落实和整改措施执行等情况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界定和理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建立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要突出抓好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研究出台企业实现“五落实五到位”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彻底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维护好从业人员的权利和利益。
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安委办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联合监管执法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适时开展联合监管执法。突出监管执法重点。根据行业特点,筛选确定重点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对重点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逐一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重要时期、重点行业监管执法,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的监管执法检查,确保重要时期重点行业安全稳定。
第二篇:践行安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安举措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日全文公布,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部署、总动员。《决定》中部署的15个领域的60项具体任务,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中国安全生产报特摘发《决定》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部分重大改革举措,以供参考。
1.制定负面清单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2.完善征信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3.巨灾保险制度
“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4.强化安全准入
“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5.发展 基层民主
“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6.强化基层执法
“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
7.推进 办事公开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9.完善终身培训
“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10.建设 平安中国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1.坚持 源头治理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12.深化体制改革
“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三篇:深化机构改革 、规范安全管理 汇报材料
深化机构改革
规范安全管理 严格制度落实
确保安全生产
呼和电务段 陈宏伟
一、呼和电务段成立以来所作的主要工作
(一)在深入调研重分析上下功夫,全面理清工作思路 四段合一后,我们调查分析出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上的新特点、新难点,找准确定工作思路的依据。
1、管理跨度大。管理里程1642多公里、站场148个,合段之初有141班组,22个车间,最远的班组距呼和600多公里,点多线长,设备、人员极度分散。
2、管理难度大。一是段现场控制能力减弱,由于管理跨度大,机关管理人员少,很难及时深入现场发现问题、掌握情况和督导规章制度、具体工作的落实;现场发生问题也难以迅速赶到,帮助解决处理。二是安全管理信息不畅通。段安全管理指令不能及时下传班组,基层的安全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到段上,甚至存在中间层对上截留故障和安全隐患,对下截留安全指令和信息的现象。
3、管理模式不统一。虽然原四个段同属电务部门,但有些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具体要求等各不相同。
4、设备制式复杂。有微机联锁52个站场(5种型号),“6502”联锁83个站场,“6512”联锁7个站,驼峰6个站场,自动闭塞488.9公里,半自动闭塞1154公里,机车信号306台,道口信号18处。
(二)在整章建制抓落实上下功夫,有力推进精细管理
1、狠抓制度建设。为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先后出台《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劳动安全文件汇编》、《大、中、维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共补充完善和新建规章制度26项,修订38项,制定岗位标准95项。使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了安全责任、监督检查、预警防范、应急处理四项机制,使安全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2、严抓过程控制。我们在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过程中,认真落实精细管理的要求,使各项活动和重点工作都做到有安排、有要求、有重点、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的闭环管理,并规范每一项工作流程,量化小事,责任到人。每月按时召开安委会,认真分析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注重细节,抓小放大。 明确细化了天窗检修和施工封锁的准备工作、任务分配、检修作业、收工总结等环节的内容和标准,实行记名检修、施工,记名跟表、验收。促进干部职工精细管理、精心作业行为的养成。
3、深抓积分考核。为了促进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我们从精细管理的要求入手建立积分考核长效机制。 制定了涵盖了安全、设备质量、职教、劳人、计财、材料、办公、党群及综合计9大项考核标准的“干部职工正负积分考核办法”。在落实积分考核过程上求精细,形成了我段“强化三种责任、突出三个控制、抓好三项考核”的“三个三”积分考核运作机制。
(三)在突出重点抓关键上下功夫,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1、认真落实“3+1”安全工作重点。我们结合电务工作的特
2 点,紧紧抓住一个部位(道岔机械强度)、一个关系(联锁关系)、一种行为(违章行为)和人身安全“3+1”为内容的电务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强化安全管理。特别是充分认识到违章行为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围绕日常检修、故障处理、施工作业三个过程中的违章行为,盯住不放,严肃处理。坚决根除干部职工的违章念头。 我们坚持人身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指导思想,编发了《劳动安全文件汇集》,在现场作业中,坚持“集中作业、专人防护”,进一步强化人身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2、切合实际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1)结合部管理专项整治
结合部是发生故障的多发地,与各单位协调共同监控结合部的设备,超前预防,可以大幅度降低结合部故障的发生。我段分别与工务、机务、车务、铁通等单位建立了结合部维修机制,加强相互协调配合。
与工务部门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对于雨后发生“红光带”区段,请求工务及时清筛道床,更换绝缘不良轨距杆。工务部门整修道岔要及时与电务联系,避免因工务整治而影响道岔正常转换。
与机务部门结合部存在问题:电务向机务部门提供机车信号换向运行的具体区段;参加机务段日交班会,及时掌握机车信号运用质量,解决机车信号接收及地面发送设备存在的问题。
与车务部门结合部问题: 冬季降雪后,车务清扫人员不及时清扫道岔,致使道岔不能正常转换。 车务值班人员对打印机不爱护,
3 经常造成损坏;车务部门不太熟悉微机联锁等新技术的操作方法,有时由于操作错误,造成死机或故障。
TDCS通道及半自动外线与铁通维修分界明确,一旦发生故障后,明确联系方式和故障处理程序。
(2)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
八月份,段专门组织段、中心 、车间负责人和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就安全管理和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整改办法。经过三次修改出台了《营业线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办法》,重点实施强化“四个责任”,即“强化领导责任、强化项目主体负责、强化施工具体负责、强化设备接管负责”;把住“六个关口”,即:“施工安全协议关、施工前设备摸底调试试验关、施工措施审批关、施工过程控制关、施工复查试验关、开通后的检查维修关”;做到“五个到位”,即:“施工人员到位、业务水平到位、职务到位、卡控措施到位、施工责任到位”的要求,使施工作业得到全过程控制,各环节都处于责任有效落实,卡控严格到位。我段今年1-10月份共施工297次,合计1457小时,比计划提前90小时,未发生不安全因素。
使施工作业得到全过程控制,各环节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3)全力做好防洪、秋鉴工作 。我段早安排、早动手,超前准备防洪工作,制定周密的防洪预案,车间领导认真落实包保责任,亲自对管内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各工区对管内设备记名检查,明确防洪重点部位,加强监控。对易遭水害部位及时进行培土捣固和挖好排水沟渠,共克服严重水害隐患36处。确保了汛期运输安全。
4 今年的设备秋鉴我段突出求真务实的原则,车间干部亲自组织实施,对照鉴定表逐项鉴定并当场填写,确保鉴定结果准确、真实。鉴定的同时更加注重整治,对鉴定出的设备缺点及时整治,一时难以克服的列入《设备待修记录》或《重大危险源》。通过对所有设备的秋鉴,彻底摸清了设备质量状况,克服了设备缺点1971件,设备优质率82%,综合合格率98.2%,为冬春运奠定了基础。
(4)对超期使用设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段面对电务设备超期使用的严重现象,不等不靠,认真会诊,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超期设备可靠使用。
一是加强超期继电器入所检修,更换重要部件,严把验收关。 二是针对大包自闭移频设备老化严重,故障频发,工区十天一测试,加强电气特性的监控、分析。并购臵40套移频设备,上道使用替换下旧盒,整修后作为备用。
三是针对包北南、北场信号和轨道电缆绝缘不良问题,车间、工区加强测试。对绝缘确实不符合要求的电缆,进行分段更换。
四是针对包西下行驼峰场设备老化,影响安全,我段曾多次采用维修手段,局部解决设备问题。
(四)在强化管理见实效上下功夫,抓好阶段性工作
1、确保5000吨大列和78对列车顺利开行。在开行5000吨大列和78对列车期间,进一步加强了新技术设备维修和管理,充分发挥微机监测网络的分析诊断和超前防范作用,加强对设备运用状态的分析和现场控制。同时,领导干部包线、一般干部包点,巡回或驻
5 守在现场,加班加点,确保了新图的顺利实施,保证了运输体量上新平台。
2、确保反违章活动贯穿安全生产始终。为了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今年我们认真开展了 “反违章”、“安全大反思”及“四整顿一补强”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紧密结合吸取“4.10”、“7.20”和“7.31”等重大事故教训,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大力开展安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深入查找违章违纪行为、安全隐患、设备缺点,每人都写出了剖析材料, 制定整改措施。通过这些阶段性安全生产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堵塞了管理漏洞,消除了安全隐患,彻底根除干部职工违章念头。
(五)在创新发展求稳定上下功夫,深化生产力布局调整 按照“布局科学合理,做大做强车间,增强班组实力”为原则,以加强现场安全控制能力和改进检修方式、提高“天窗”修效率及设备检修质量,减少对运输的干扰为目的,我段先后进行了七次布局调整。将原段管内22个车间整合为15个,141个班组合并整合为84个;撤消原呼和地区以及集宁、包头、临河三个中心的中修队;撤消了原三个中心的信号试验室,撤消呼和信号修配所。并相应调整干部166人次,工班长调整138人次,工人718人次。 七次布局调整都经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研究,公平操作,确保了调整期间平稳过渡、生产有序、安全可控、队伍稳定。
(六)在打通梗阻聚合力上下功夫,加强车间管理水平 我段在调整车间管辖范围,增强车间干部力量,做大做强车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车间管理。 充分发挥“规范车间管理、优化设备质量”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标准化车间”的创建, 在生产任务、责任分工、设备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车间管理的要求,使车间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上,彻底解决安全管理逐级衰减、层层折扣问题,使车间安全基础管理不断提高,不断加强,全面提升车间安全管理水平。段分别于6月份、10月份两次成立了段安全管理评估验收组, 对全段的13个车间、70个班组进行评估验收平推,合计共发现各类管理、设备问题281件,并发放《纠偏指令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有效的解决了车间层的管理梗阻,提升了车间的安全管理水平。
(七)安全生产取得的成绩
今年1~10月份共发生电务设备责任故障81件(其中局列B类一般事故5件),较去年同期下降7件,同比下降了8%,占故障总件数的23.6%;电务设备自身故障136件,较去年同比下降11件,降幅为7%,占总故障件数的36%,故障延时总计7151分钟,平均故障延时0:53分,较段定目标1:20分压缩27分钟。 截止10月31日,实现了我段安全生产340天。
(八)安全管理工作的体会
我们取得这些成绩的体会是:一是分析形势,研究下情,理清思路、明确重点,集中精力抓安全。二是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7 重点部位,加强卡控。三是以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的可靠落实保安全。四是将“干部职工正负积分考核办法”这一有效激励考核机制贯彻于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促进职工“两纪一化”、干部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五是努力提高干部管理能力、职工自控及业务能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在新的呼和电务段建段近一年以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距离我局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体制下及仍在调整的体制下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推行精细管理还有差距,部分干部的责任意识还不能胜任现实需要,特别是车间干部的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职工的业务水平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迅速强化培训,提高全员整体业务水平。第三,设备维护质量还没有适应高密、重载的需要,设备的检修质量有待于提高,因维修不到位导致故障仍有发生。第四,现场作业控制仍需加强,部分职工的自控、互控意识还停留在表面,杜绝职工的违章行为仍是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这些问题都说明,深化精细管理,夯实安全基础的工作还十分艰巨,任务还很重,我们要以部、局运输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力争完成2006年生产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机构改革,确保人员稳定分流
接到呼铁劳卫函„2005‟480号文件后, 我段研究方案,认真落实,确保稳妥操作,以实现布局调整的平稳过渡。
1、现阶段机构及干部现状
自四段合一后,经过7次生产力布局调整,现在我段机构设臵为机关7个科室,3个维修中心,18个车间(所),84个生产班组。
路局下达我段定员1836人,生产定员1669人。干部定编行管干部126人,党群干部25人,按干部管理的生产人员118人,合计269人。全段现有干部291人,其中行管干部127人,以工代干51人,党群干部20人,以工代干2人。
现有干部中,有视察员3人,业务指导32人,多经22人,集经6人,长学10人,个人外出劳务8人,集体外出劳务3人,内退1人,长休1人,合计86人。2006年达到视察员及业务指导10人。
⑴行管:
①机关:行管干部定编63人,现员54人,以工代干6人,技术职务定编56人,现员52人;
②车间:行管干部定编63人,现员35人,以工代干33人,技术职务定编63人,按干部管理的生产人员定编118人,现员79人,其中51人为纯技术干部;
③中心:行管干部现员38人,以工代干12人,技术干部现员21人;
9 ⑴、党群:
①机关:干部定编10人,现员7人,以工代干2人,技术职务定编10人,现员7人;
②车间:干部定编15人,现员11人; ③中心:干部现员5人。
从以上情况分析,维修中心撤消后,需分流的干部有64人,其中行管干部38人,党群干部5人,技术干部21人,另外以工代干10人,2006年已达到业务指导4人,实际需分流的干部60人。
2、大胆动作,深化机构改革,分步实施,妥善分流安臵干部 为了确保“贯标”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对人员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分析的情况,决定撤消三个维修中心。
⑴原按工人管理的人员40人,仍然按工人对待,分流到现场工区,12月2日已到位。
⑵对有业务基础且年龄偏小干部 人,可办班培训,提高素质。其中技术干部18人,综合型干部6人,留在地区组,综合型的干部培训。
⑶年龄偏大可以向多、集经公司调整、充实一部分人员。 ⑷拓展外出劳务的渠道,选送一部分人员技术输出。我段有45人在神朔施工,其中有干部3人,明年在原基础上增加3—5名干部。
⑸建议铁路局组织协调,对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选送出去脱产学习,进行学历培训。
10 ⑹可建议向新线输送干部。
3、成立检修检测车间
为适应大运量、高密度的运输新形势,以布局科学合理,做大做强车间,增强班组实力为原则,以强化安全生产精细管理和改进检修方式,加强出所设备质量,降低出所设备返修率,适应电务新的维修管理模式,在2006年元月31日前成立检修检测车间。
二、岗位分流调整的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按政策办,不留后遗症的原则。二是专业对口,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注意用人所长,考虑长远发展的原则。四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保人员稳定的原则。
三、操作方案
撤消集宁、包头、临河维修中心后,考虑地区处理组织及强化日常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分别在三个地区留有段相关科室的三个组:
1、隶属安调科的督导组:各设3人,负责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故障定性定责、现场调查分析,指挥、参与故障应急处理。
2、隶属技术科的督导组:各设3人,负责督处检查维修任务的完成,设备质量的验收,指挥、参与故障的应急处理。
3、隶属办公室的综合办公组:各设2人,负责离退休、综合治理、消防以及地区问题的处理。
4、撤消各地区调度,人员分流到各班组。
5、在各地区的料库留1名材料工归属段材料科管理。 按照上述方案,于12月20日前撤消各中心,实现段直管车间。 有关人员的分流安臵,将按照480号文件精神,逐步消化,实现平稳过渡。
(二)规范新体制下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
12月20日撤消中心后,要不使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真空,要迅速实现规章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1、规范三级管理,落实逐级负责
一是要按照逐级负责,明确段、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责任,更要明确车间安全管理责任,明确车间分管维修、施工、应急机制等工作干部的责任。二是根据中心撤销后的三级管理体制,对段、车间的各项规章12月20日前全部梳理规范。三是要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充分发挥正负积分考核这一有效机制的作用。
2、转变工作观念,加强能力建设。
车间安全管理职能由原来的简单执行向决策加执行转变为目标,加强车间能力建设。一是要选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充实的车间重要岗位,增强车间干部管理能力,形成竞争态势,体现出能着上、庸者下的机制。二是加强车间能力建设,车间干部认真落实干部每天思考工作不少于1小时,学习不少于1小时的“两个一”要求。提高车间干部队伍素质。三是提高车间干部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采取院校速培、强化干部自学等方式,迅速提高车间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驾驭安全生产、解决复杂问题、创新开展工作、善
12 于沟通协调、敢于决策的能力。
(三)抓好现实安全,巩固安全成果
认真抓好围歼“三个惯性”专项整治活动。结合机构整合,确保人员及时到位、平稳过渡;结合冬春运竞赛活动;结合我段12月份的规范管理月活动,进一步抓好围歼“惯性违章、惯性故障、惯性事故”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干部安全责任落实,强化职工“两纪一化”执行、 强化设备检修质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四)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技保安全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为了适应重载、高密,大运量的运输形式,积极想办法增加科技投入,立足办公费省一点、多经收入补一点、上级多投入点的原则,计划为三个检修所增加探伤检测装臵;购买区域联锁光缆检测设备、电缆芯线接续设备;研究增设自闭二接近电路、半自动闭塞外线等监测项目。
2、加强新技术管理,发挥科技保安全的作用。加强新技术试验室的管理,提高TDCS和微机监测设备的运行质量,提高职工对新技术设备的维护质量和使用能力,加强微机监测数据的浏览分析,掌握设备动态质量,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处理报警信息,充分发挥超前防范作用。利用微机监测对设备故障处理过程时时监控,更好的指挥现场故障处理,杜绝故障处理中的违章行为。
3、加快信息网建设,提高科技保安全的能力。通过覆盖全段的信息网,畅通安全管理信息,提高管理效率,特别是贯通段、车
13 间电话会议网络,使安全管理信息、指令及时下传和段决策层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情况,并进行督导,使段、车间形成安全管理信息闭合回路,达到信息共享,时时追踪。
(五)优化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
一是抓“23122”提高素质工程。切实抓好针对电务工作自身特点的“23122”职工提素工程,在三级教育网的指导下,立足于职工自身业务情况,规范学习内容、加强日常检查、严格定期考核,形成闭环,强化职工个人自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是开展标杆信号工选拔活动,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积极性,促进职工岗位练兵、岗位成才。
三是加强车间主任、书记的培训。针对加强加强车间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展前所未有的车间主任、书记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理论素养。
三、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检修作业方式和生产组织造成超劳
目前我段实行的“天窗”维修体制,由于“天窗”修连续天数长,有些星期
六、日也包括在内,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休班职工须按时参加,而且“天窗”修往往不能按计划给点,造成倒班职工不能按时下班。致使职工加班较多。遇有临时重点任务、施工封锁等原因,抽不出替班人员,又无法给足加班职工调休,甚至给不了调休,这样就人为的延长了工作时间。经过现场实际调查,主要有以下原因:
14 (1)“天窗”检修跨星期
六、日,连续时间较长。为提高“天窗”修效率,压缩“天窗”次数,减少对运输的干扰,我们都把以前的小工区整合为大工区,京包、包兰线工区人数个别班组在15人以上,管辖1个本站和2个外站,造成连续十几天“天窗”检修。工人两三个星期得不到一天休息。如9月份丰镇信号管辖三个站共有“天窗”14天。其中跨星期
六、日3天。“天窗”检修几乎连续了14天,占用3天休息日。而九月份国家法定工作日是22天。
(2)“天窗”检修有时不能按计划或按时给点,特别是有时不提前通知,造成下班和休班的职工都到了现场。例如,我段9至11月份,共完成垂直天窗896次,其中超过计划时间2小时给点的51次,超过4小时给点的83次,超过8小时给点的22次,共有156次垂直天窗延时给点,占总数的17.4%,总共超时6096小时。这仅仅是垂直天窗。如9月份,东兴信号工区管辖两个站申请天窗12次,有4次变更,其中有一次变更未提前通知,工区所有职工都按计划到了现场,等侯很久才接到变更通知。这种情况在其它班组也时有发生。
(3)交通工具不方便,“天窗”检修完毕不能及时回家,虽然只干2~3个小时活,等车就需要近一天,比如新贤城站就如此。
(4)施工封锁、配合外单位封锁和临时性重点工作较多,给不了职工应有的调休。
要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探索维修的新思路,包括修程、修制改革,做到合理维
15 修,尽量压缩天窗次数。条件具备的工区,可作状态修的试点。同时加大设备投入,解决超周期设备,减少因设备陈旧增加的工作量。
(2)每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天窗”日期,同时规范“天窗”抽线给点,保证按时兑现,减少间接工时。
(3)适当增加补助费或在一些地点检修完毕后,安排乘汽车返回,例如集二线、包白线(集二线职工开完天窗后要等
四、五个小时才能乘车返回工区,包白线甚至要等十几个小时才能乘车返回工区,且无间休地点,也无法吃饭)。
2、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1)超期信号设备较多。现管内有四百多台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臵超期;两万三千多台继电器超期;有近50个站电气集中设备超大修期运用;大包线自闭移频设备严重超期,故障频发。
(2)包西下行驼峰场室内控制、风管路、减速、测速、测长设备存在磨耗严重,缓行器金属疲劳、磨耗超限、几何尺寸调整困难,造成制动力不足,气温寒冷时会发生缓行器部件折断;驼峰TZ-103半自动设备老化,无维修备件,工作在临界状态,故障率极高;风管路油水分离器存在锈蚀严重等问题。
(3)现130站TDCS设备备件少,只能配备到段、中心一级由于现场没有备件,不能及时修复故障设备,造成延时较长,另该设备备件部分价格很高,维修费难以解决。
(4)现在很多信号改造工程,设计利旧设备较多,使改造后设备无法统一寿命管理,同时设备利旧后造成图实不符、电缆新旧
16 交错、器材类型不统一,给维修带来很大困难。例如,二道沙河、包北北区的大修改造,电缆利旧使用较多。
3、结合部存在的问题
今年1-11月份,外界影响造成信号设备故障241件,占故障总数的65%,其中电力影响101件,占发生故障总数的28.6%,占外界影响故障总数的42%。工务影响60件,占故障总数的15.8%,占外界影响总数的25%。铁通故障21件,占外界故障8.7%。
分析认为造成故障的原因:
1、电力电源易发生断电、断相和频率发生变化。
2、工务轨距变化、轨距杆绝缘破损、扣件封连绝缘、施工影响。
3、铁通半自动外线故障、DMIS通道中断。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与电力加强信息沟通,对自闭架空明线配合电力进行补焊,加强重点区段的巡视,加大监控力度。
2、与工务协作,互通技术标准,掌握标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加强巡视,重点是对工电接合部重点配件随时监控。解决工电联合整治的实效性,解决突出问题。
3、加强施工配合,特别是工务日常作业的重点部位的配合和监控,发挥微机监测的作用,起到超前预警的功能。
4、车间、工区整合后办公、休息房屋紧张。
车间班组整合后,人员增加,每车间平均8人,大部分工区都在10人以上,办公房屋十分紧张,职工休息、吃饭、做饭存在较大困难,配备的汽车露天放臵。管内丰镇、卓资山、包北等车间住
17 房非常少,办公条件差,需路局协调解决,是否可与兄弟单位联系借用或租用。
另外,管内沿线班组房屋破损严重,大部分是建线时整修,2005年,我们在整修房屋、改善职工工作条件方面投入40万元,但还是远远不够,希望路局能够倾斜电务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下一步,我们要以局领导对我段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为指导, 深化机构整合、人员调整,规范安全管理,强化安全基础,轻看成绩,重看问题,继续在实现精细管理上下工夫,努力为全局的运输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5年12月3日
第四篇:某某公司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及深化改革规划
第一部份 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2015年,公司以发展战略为导向,本着“统筹设计、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供销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管理,有效增强了企业活力,提升了公司运营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一、系统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为建立“机构精简、责权明晰、流程简洁、协同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公司于2015年3月底发布了《某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系统推进公司管理体制改革。
(一)压缩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模式。在两级机关推行大部室和大科室机构设臵理念,精简两级机关部室和科级机构。在生产主线通过“三撤销、两设臵”,即撤销事业部(专业厂)、车间、大班(工段)设臵,以产品为主设臵专业厂,在专业厂下按大工序设臵作业区。初步建立了“公司-专业厂(二级单位)-作业区”三级管理架构,并通过合理授权,对专业厂、二级单位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在作业区推行以“作业长制”为核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
1.在公司机关层面,通过将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与政工部(团委)合并成立综合部, 规划技改部与设备管理部合并成立装备部, 将技术中心下属理化检测中心、质量管理部、生产安全指挥中心(经济运行部)合并成立制造部等机构合并, 使公司机关部委室由12个精简为9个,减幅为
25%。
(2)在下属二级单位(专业厂)层面, 通过撤销各事业部建制,在生产主线设炼钢总厂、棒线材厂、扁平材厂、锻材厂、特材厂、焊管钢丝厂等6个专业厂,公司下属二级单位由20个精简为13个,减少7个,减幅达35%。
(3)在生产主线各专业厂机关统一按“3+1”模式,设臵了综合管理科、生产技术质量科、设备管理科和驻单位财务科4个管理科室,下设若干作业区。作业区下不再设管理机构。改革后公司下属二级单位机关科室由76个精简至42个,减少34个,减幅达44.73%。
(二)明晰管理界面、理顺管理关系。通过将生产组织、质量管理、理化检测、仪器计量、能源管理职能集中到制造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理顺生产组织关系,强化生产调度指挥和质量管控能力,突出生产线过程质量控制,提高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推行了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的设备运行管理模式。通过职能归并,优化、明晰职能界面,转变公司机关部室职能,理顺管理关系。将机关部室工作重心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运行规则、快速响应市场、控制运行节奏、评估运营结果、服务生产单元”转变。
(三)推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全公司生产单位中推行“以五制配套”为基础、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授权作业长对管理范围内的资源全权调配,明确作业长对本作业区所拥有的权力及承担的责任,着力构建横向协作、工序服从、自我了结的基层管理体系。公司在主体生产厂和部分二级单位设臵了35个作业区,成立了作业长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计划
值、标准化、点检定修”三个专业推进工作组,出台了相应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从6月份开始以集中培训和挂职交流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作业长开展了系统培训。
二、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综合运用述职述廉、360°测评、年度绩效评价等方法,对公司自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年度实施履职评价。制定完善了干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明确了职级设臵、资格条件、选拔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试用期等相关程序和要求。在全公司主体生产厂及责任部室领导班子中实施了《质量外事异议管理责任考核及奖励办法》和《质量过错行政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干部质量管理意识。从下半年开始推行了处级干部班子末位淘汰制,根据各单位(部门)月度、季度的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职务问责考核。于2015年3月对公司处、科级干部及两级机关进行了定编定员。部室及二级单位处级干部共69人,减少19人,减幅22%;科级干部286人,减少115人,减幅29%;一般管理岗位人员减少161人,减幅18%。
(二)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创新用工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为公司精简机构,全面推行作业长制,点检定修制等改革举措,配套制定并实施了定编定员和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方案。强化劳动组织管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模式,完成特殊工时申报批复工作,在主体生产单位全面实施了三班制运行改革。对极不饱和产线劳动
组织方式进行了灵活调整,对5条产线300名以上职工平稳实施了轮岗轮休。实施职工外借外派机制,累计向金山耐材、宁波宁新、汇星超市等单位外借外派职工263人。截止2015年9月末,全民在册9653人,较年初减少185人;其中在岗职工8329人,较年初减少150人。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严格控制劳务费用。根据绵阳市社平工资调整结果,通过与各劳务输出单位签定劳务协议,规避了用工风险,完成了劳务用工费用标准调整工作。加大劳务用工清退力度,采用岗位合并、全民工替代,大幅削减劳务用工数量,截止2015年9月末,劳务工减少127人,减幅22%,全年劳务费总额按1800万元控制,同比下降273万元,降幅为13.17%。
(三)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增强激励功能。制定了《绩效考核通则》、《绩效细则》、《专项考核细则》、《下半年厂处级经营业绩评价及末位淘汰办法》、《(制造、质量、设备)系统专项奖励办法》、《叶片钢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绩效评价办法,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体系,为各层面绩效评价提供了制度保障。拓宽绩效评价维度,拓展绩效指标评价渠道,不断增强绩效评价的合理性,提高薪酬分配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开展绩效体系诊断活动,加大对绩效数据的监控力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单专项奖励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各项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公正、公平、有效。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薪酬核算及统计工作的通知》,对公司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薪酬管理进行了规范。建立完善了薪酬数据台账,对外积极协调沟通,对内适时灵活调整,千方百计寻求工资总额增量及优化使用。高度关注低收入人群工资水平,灵活运用各项激励政策,在工资水平总体较低
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优化供销管理体制机制
(一)集中供应采购职能,精简采购机构和人员。建立了统一的三级采购平台,取消三级以下采购职能。通过职能整合对采购人员进行了压缩精简,共减少采购人员17人,精简16.5%。在采购业务执行上,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招采分离要求,实行以公开招标为首选的采购方式。通过推行直供、直付、零库存、功能承包、择机采购和战略采购等采购模式不断降低采购成本。
(二)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改革了销售机构设臵和运行模式。销售分公司形成了以“区域公司+专业营销中心+营销管理科室”的营销管理模式;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专业销售加营销管理的运营模式。同时以推行技术营销为主线,初步实现了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市场调研、服务客户的营销工作机制。在营销激励机制构建上,完善了营销管理人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三个序列人员薪酬体系,建立以基薪+绩效薪酬为主的薪酬体系。外销人员绩效薪酬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积极性。
四、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工作
公司成立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财务、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等专业系统强化基础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按照“全面清理-修订完善-评审发布-系统培训-执行监督-运行评估-持续完善”的工作循环,自上而下,对公司专业系统、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的管理(操作)标准和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完善,优化管理内容、管理流程,明
确管理职责、管理界面,形成公司三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体系。并通过公司集中培训、分系统内部培训等形式,对公司制度体系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让员工成为“制度的卫道士”,让管理者自觉将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固化为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令行禁止。
导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公司自2014年开始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2015年通过实施18个黑带项目,培养30名黑带人员,针对“质量、交货期、存货占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组建项目团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改善当期经营绩效提供支撑。以专业培训和项目实施为载体,进一步扩展人才培养平台。深入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理念,逐渐在公司内部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全员参与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五、全面实施公务用车改革
在集团统一指导下,公司对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改革,大幅减少了公务用车数量,实现了降本增效。改革后全公司公务用车共减少38辆,减幅67.8%;分流驾驶人员22人,减幅56.4%;在不计算车辆处臵费用的情况下,年节约用车费用200万元以上。
第二部份 2016年至2018年深化改革规划
未来三来,公司将围绕产品结构调整、产线结构调整和“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专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红利,让改革驱动转型
升级。
一、持续优化两级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根据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工作需要,在公司产品结构、产线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优化举措深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按扁平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在“公司-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级扁平化管理架构的基础上优化机构设臵。完善公司对二级单位(专业厂)、二级单位(专业厂)对作业区的两级管理模式。
在公司层面,围绕构建以“集中一贯”为前提,分层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持续梳理部门职能职责,理顺公司与专业厂的管理界面和管理关系。优化以“大部室制和大科室制”为核心的机构设臵,实现公司对下属二级单位、专业厂在产、供、销、人、财、物等专业管理方面的“集中一贯”管理。
在专业厂层面,将管理重心下移至作业区,不断优化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完善作业长制、计划值管理、标准化管理、点检定修制、自主管理等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典型引领机制和对口对标机制,在公司各专业厂建立标准化示范作业区,强化作业区现场解决问题能力。
不断优化组织机构设臵,精减人员,提高效率。遵循“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机构设臵理念,继续在公司两级机关推行“大部室、大科室”制机构改革,按照岗位、职责“双落实”要求,调整、优化职能职责,优化机构设臵,科学合理定编、定员,2016年-2018年公司厂处级机构、科级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只减不增,两级机关人员按300人核编,
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机关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高。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组织配臵与市场配臵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范围,建立量化的干部考评体系和灵活的选拔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交流制、淘汰制。加大干部交流,实施末尾淘汰,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016年-2018年,公司厂处级干部职数以集团公司核定为准,科级干部职数原则上在现有基础上只减不增。
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调整关系”的原则,打破分块分割、效率低下的用工机制;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着力解决好结构性缺员矛盾,优化配臵人力资源。加强退出渠道建设,直接分流人员。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为主,内部退养、待岗培训为辅,大幅度减少用工总量。全面清退临时性劳务用工,争取政策支持加快集体工、土地工退出。在实施ABC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模式,进行岗位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与钢铁主业板块关联不密切的岗位、非核心工序的辅助后部岗位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通过业务整合,采用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方式进行臵换。严格控制新进人员,除生产和技术急需的主体专业学生外,原则上不新增人员。在严格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继续推行“区域工”、“大工种”,鼓励和引导第二工种职业技能培养。2016年公司用工总量控制在6000人以内,2017年、2018年公司用工总量控制在4000人以内。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正,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激励、培养和保有核心员工的分配机制。在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方案实施的同时开展ABC类岗位划分,建立以岗位类型划分为主要依据的分配体系,在集团公司给予的工资基数和激励政策内,以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为前提,实施评价分配和相应激励。不断强化单位绩效、个人岗位业绩与工资收入的关联度,薪酬分配与能力、业绩、贡献相结合,向重要岗位(A类)、技术骨干、生产一线倾斜,有效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薪酬激励与人才培养、开发相结合,加大核心岗位员工激励力度,其收入水平要逐步向劳动力市场价位靠拢,留住关键人才、稳住核心员工,构建企业良性发展的人力资源根基。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分配机制,引入新的薪酬理念,增强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试行谈判工资、协议工资、科研项目分成等激励措施。力争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薪酬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逐年增长10-15%。
三、持续深化供销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中采购和技术营销。
创新优化供应体制机制,实现集中优质采购。贯彻落实“效率就是效益”的经营发展理念和经营供应的供应体制改革目标,坚持“招采分离、集中招标、专业采购、经济保供”的思路,通过持续整合采购机构,调整采购职能,完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供应运营流程和人力资源配臵等举措,积极推进运营协同高效的供应体系构建。重点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优化采购管理模式,实施机构及人员改革。按照两级集团公司的管理要求和授权采购范围,
实行集中归口管理,按不同采购类别,搭建三级采购平台具体实施采购的管理模式。对采购平台设臵和管理权限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优化采购人力资源结构,对采购人员持续进行压缩精简,实现采购团队的高效精干。二是优化创新采购制度体系。完善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结算支付管理、物资验收、质量异议处理、仓储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三是创新采购方式。严格按招采分离要求,全面实行以公开招标为首选的采购方式,完善直供、直付、零库存、功能承包、择机采购和战略采购等采购方式,持续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以业绩为导向,深化供应系统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重点挂钩采购成本降低、采购质量等指标,进一步完善基薪+绩效的薪酬制度。通过创新优化供应体制机制,构建具备良好市场意识和职业素养、精干高效的职业化采购团队,建成执行有力的供应制度体系和运转高效的运营流程体系,建立激励有效的分配考核机制,打造适合公司适应市场的供应链体系。
强化营销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 “市场尺度就是工作标准”的发展理念和经营销售的营销体制改革目标,以快速适应市场,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追求目标,通过完善公司营销管理模式、完善营销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营销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内部运营流程、优化营销人力资源结构,改善营销组织效率,提升营销队伍活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改革营销管理模式,优化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建立“产销研”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和工作机制,将专业厂、销售部门、技术研发有机结合,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适应市
场,快速反应的营销能力。建立完善技术营销机制,形成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生产、技术研发人员深度参与营销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业绩论英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促进销售人员在销售体制内、外流动。二是不断优化完善营销政策纲要、营销管理标准、销售价格管理办法、技术营销管理办法、市场与顾客管理办法、产品品牌管理办法、营销监控评估管理办法等营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执行有力的营销制度体系。三是优化营销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营销管理、研发、销售三个序列人员薪酬体系,持续优化以基薪+绩效薪酬为主的薪酬体系。将研发人员收入与销售单元销售业绩进行对口挂钩考核,实现研销联动。
四、全面强化基础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未来三年,将着眼于“系统构建基础管理体系,建立基础管理持续改善与创新机制,解决管理薄弱环节和执行力问题,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与同行对标和全员参与,从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先进管理方法推广、专业管理体系构建、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入手,按照“管理诊断、问题整改、强化提升”三个阶段循环开展工作,系统查找公司基础管理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边诊断边整改,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强基固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公司基础管理强化提升。
进一步优化完善三级制度体系。继续按照“全面清理-修订完善-评审发布-系统培训-执行监督-运行评估-持续完善”的工作循环,自上而下,对公司专业系统、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的管理(操作)标准
和制度进行优化完善。
持续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将按“试点导入、全面推广、固化与延伸”三个阶段,以咨询公司培训辅导和公司内部骨干团队参与相结合、人才培养和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司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将精益六西格玛作为公司建立持续运营改善机制、构建精细管理文化、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培养员工以数据分析、过程导向为基础的工作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育一批精通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且具备专业素质,能系统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人才队伍;解决公司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产品研发等领域的突出问题;逐渐在公司培育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全员参与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到2016年底前,基本消除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粗放、管理不严、基础薄弱等突出管理短板;构建“以集中一贯”为前提,分层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公司、专业厂(二级单位)、作业区三个层面建立“制度标准体系、业务流程体系和数据记录报表体系”三大基础管理体系;培养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分析、量化管理、过程导向为基础的管理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渐在公司培育持续改进、追求完美、无边界合作、全员参与的精益管理文化。到2017年底,在公司基本做到“管理模式清晰、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指令畅通、运营协同高效”。到2018年底在公司切实建立高效的执行文化、持续的管理创新机制和能力提升机制。
五、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从机构设臵、功能定位、研发机制、研发成果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组建特钢研究所的相关工作,对集团内部的技术平台和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构建特钢技术创新和研发平台,搭建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平台,打造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
六、推进非钢产业改革,积极探索非钢产业股权多元化。 根据国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职工持股等改革指导方向,积极探索公司非钢产业股权多元化,通过引入多元化股权,转换非钢产业经营机制,增强非钢产业活力,支持非钢产业做强做大。
七、推进优质资产证券化。
化小产线单元,依据经营状况,拟对军工产线、工模具钢产线实施包装上市,到资本市场上融资。
第五篇:大力深化警务工作改革
努力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警务运行新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开放活跃,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而公安工作在观念意识、运行机制和队伍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与社会的发展、变革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制约着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必须及时调整警务战略,摆脱计划模式的束缚,使警务工作由过去的管理型、专业型转变到参与型、服务型上来,依靠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共同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2001年以来,在市公安局领导下,我局积极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对警务工作提出的挑战,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大力实施了“警务工作社会化”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时代特征、市南特点、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警务运行新机制,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了新的飞跃,确保了全区社会政治、治安局势的持续稳定。我局“警务工作社会化”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把警务工作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使我们的警务工作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借助于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稳定,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一、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形式、内容和对象都发生很大变化这一新情况,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局自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社区警务改革。
----打破“机关化”勤务模式,建立以社区民警轮班制为主体的新型勤务体系。为切实解决基层派出所勤务制度“机关化”倾向,增加对社会面的控制时间和控制能力,我局打破沿用多年的白天上班、晚上下班的机关化勤务模式,将原有的2至3个路段合并组建一个社区警务组,配备3名社区民警,实行每人工作24小时休息48小时的“轮班制”,使民警对社区治安的控制时间由以往的不足8小时增加到19个小时左右,每个社区都有民警全天候工作和巡逻,强化了对社区治安的控制能力,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明确社区民警职责和工作导向,建立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体系。规定社区民警要担负宣传发动群众、收集社会信息、组织安全防范、治安户籍管理、社区治安巡逻等九项职责,任务量化,责任到人。提出了社区警务的两个导向:第一是问题导向,就是要通过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中存在的治安问题,主动消除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第二是社区导向,就是要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吸引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通过两个导向,指导社区民警把工作的注意力和着重点集中到立足社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上来,以改善每个社区的治安小环境来带动和促进整个全区治安大环境的好转。并开展了社区民警进学校、担任辖区中小学“校卫警官”的活动,优化了学校周边秩序,使警务工作更好地融入了社区之中。
----规范装备,建立具有“实战性、机动性”特点的新型社区民警装备配置。针对过去户籍民警下路段工作时不带任何装备,遇到违法犯罪和突发事件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置这一问题,为社区民警统一配备了对讲机、警棍、手铐,夜间配备手电筒,使用警用自行车工
作巡逻,大大提高了民警的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了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
社区警务改革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公安工作重心向社区的战略转移,使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基层社区警力比改革前增加了43%,“机关化”倾向得到根本扭转,使基层民警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真正走出了派出所、走进了社区、走到了人民群众当中,警民关系更加密切,管理防范、服务群众和提供线索打击犯罪的水平明显提高,使各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增强了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整体能力。2001年,我局共侦破现行刑事案件2062起,逮捕劳教犯罪嫌疑人729名,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73%和32.8%,破案及逮捕劳教总量均在全市名列第一。
我局社区警务改革对全市社区警务改革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公安局于去年6月份在全市推广了我局的改革做法。市委副书记徐长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景瑞先后多次到我局调研和召开全市社区警务改革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张惠来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市南区警务改革经验,重心下移,切实提高基层干警保一方平安的能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新亭专门批示,要求全省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我局的警务改革。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崔子秋、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先后到我局视察调研,认为我局的警务改革具有开创性,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央电视台也先后四次在新闻栏目中报导了我局警务改革的经验做法。
二、依托七个层面,辅以三个系统,积极探索建立“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针对当前社会治安日益突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我局在社区警务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以24小时社会面治安管理和防控为出发点,以易发案时间、区域、部位为控制重点,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由七个层面组成的立体化治安防范网络。
----第一层面是以“110”警车快速反应、区域巡逻、设点盘查为主的层面。进一步优化 “110”警车勤务机制,在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勤务方式,设立“110”堵截点15处,使“110”警车始终在重点时间、重点地段出现在重点位置上,提高打击和控制犯罪的针对性。
----第二层面是以社区民警为主的24小时社区治安防控层面。白天突出重点人口管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及时收集掌握辖区内人口信息和各种治安信息,发动群众搞好防范。夜间检查指导单位和物业小区防范工作,清查租赁房屋和公共场所,加强易发案地段巡逻,及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第三层面是以社区保安为主的社会面治安巡逻层面。在民警的组织带领下,加强夜间治安复杂区域、易发案部位的巡逻守候和堵截盘查,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
----第四层面是以治保人员看楼护院和物业小区专职保安为主的居民住宅防范层面。在派出所的组织下,群防群治,加强居民区防范,预防和减少居民住宅被盗案件。----第五层面是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商业户加强自身防范为主的单位自防层面。加强对单位内部防范工作的检查指导,严格实行责任制,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落实“三防”措施,提高单位自防能力。
----第六层面是以旅馆业、出租车等行业信息员及时提供可疑情况为主的查控流窜犯罪的层面。实行举报破案有奖,拓宽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
----第七层面是以安装报警器为主的技防层面。建立了具有防火、防盗、防劫等多种功能的技防报警系统,大力推行重点要害部位、内保单位、物业小区的技防建设,以高科技手段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加入我局“技防报警系统”的单位和居民已有1500余户。为确保治安防范网络的顺利运行,我局建立了警力布局、指挥调度、监督检查三大辅助系统,加强防范对策研究和综合信息分析,及时掌握治安动态,调整工作布局,使各个层面
之间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发挥最佳效能。去年以来通过防范网络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80余名,对于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推行电子警务,优化运行机制,努力提升警务工作整体效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转变公安机关行政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大力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推行以“高效、公开、快捷”为主要特征的电子政务机制,有效地促进了警务公开和公安机关行风建设,进一步树立起了高效、廉洁的现代公安队伍形象。
----开通“局长电子信箱”,畅通警民联系渠道。针对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言路不畅,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一问题,于2000年10月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受理举报犯罪、接受社会监督”为主要功能的“局长电子信箱”,通过网络受理群众咨询求助、上访申诉和举报犯罪,进一步畅通言路,迅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至今已收到邮件350余件(次),均给予了满意的答复和解决,使“局长电子信箱”成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有效载体。----实行“网上审批”,简化公共场所治安审批程序。针对公安机关现行的治安审批程序繁琐、层次过多、效率不高等问题,将办理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由派出所、分局两级审批调整为分局一级审批,由过去的6道程序简化为2道,并在互联网上开通了“治安管理行业审批电子信箱”,群众可以随时发送电子邮件咨询办事程序或提出开办申请,只需到分局一次就可以办好全部手续,使审批周期大为缩短,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治安管理水平。----依托公安综合信息网,加快公安工作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利用公安三级局域网,开发建成了适合基层公安机关应用的综合信息系统,内部刑事立案、治安、户政业务审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理,节省了管理和运行成本,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今年2月份,又在全区18个派出所全部实施了“微机接警”,在探索建立现代警务机制、加强公安工作正规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四、以人为本,大力推行等级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针对市场经济下公安队伍在思想状况、心理需求、行为特点等方面表现出的新特点,我局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创新队伍管理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行了等级化管理,把队伍建设和警务工作的基本任务纳入等级化管理机制当中,推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等级化管理的运作中,我们主要建立完善了四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一是工作记事制度,民警每天所从事的与警务工作有关的事项随时在专用记事本上做出详实记录。二是每日报告制度,民警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规定格式向单位领导书面报告当天工作情况。三是每周讲评制度,单位根据民警每日工作报告,对完成任务、遵守纪律、思想表现等情况每周讲评一次,形成书面讲评意见。四是每月等级评定制度,单位根据民警的工作情况和每周讲评意见每月对民警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等,年底总评,作为民警记功受奖、晋级晋职的主要依据,对于考评列后的民警实行追踪考评。派出所所长由局长办公会每季度评定等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通过实施等级化管理,将竞争、激励、监督、保障等管理机制引入到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中,解决了过去队伍管理“人治”模式带来的短期性、随意性等弊端,增进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公开化,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管理队伍向主要依靠制度管理队伍的转变,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队伍管理运作有序、业务工作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在2001年10月份召开的全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局就等级化管理进行了大会发言,2002
年4月份,我局关于等级化管理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公安系统得到推广。(执笔人:华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