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对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通用)

对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通用)

对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日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可见,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切实转变。

对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日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可见,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关键。而制定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笔者经过自身的教育实践认为:设置课程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的需求与学生个体的发展两方面情况, 具体如下。

1 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1.1 要有广泛的适应性、实用性

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对中等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这些公司希望应聘人员具有更广泛的专业背景与知识技能。例如曾有一家广告公司到笔者所在学校招聘, 又是要求学生懂Photoshop、广告设计, 又要懂CAD建筑制图、又要懂3Dmax制作室内效果图, 这些知识技能已经横跨了平面广告与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职业教育最大的办学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既然社会有这样的需求, 我们就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一些调整:例如笔者学校去年就将平面广告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 去掉了一些如中国画等不是十分实用的课程, 而根据社会需要增设了原本没开设的3Dmax等课程, 后来直接将专业改名为“艺术设计”专业, 并扩大发展成电脑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动漫三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 开设了大量相同的公共专业课, 平面、室内、影视动漫都学一些, 既满足社会的需求, 又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这就体现了课程设置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1.2 支持“多能”, 勿忘“一专”

古人云, “术业有专攻”。有限的课时内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是不现实的。在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广泛甚至跨专业的知识要求时, 我们在改进课程设置, 支持学生“多能”, 同样别忘“一专”, 那就是要注意调整课程设置的极限。如果太杂完全抹杀专业性, 会出现学生学什么都学不深的状况, 同样满足不了社会的用人需要。所以在趋向多元化时要有取舍, 一定要保证基本的专业方向性。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 虽然平面、室内、影视动漫三个方向有很多的公共专业课, 似乎什么方向的课都学点, 实际上在专业方向课上毫不含糊, 例如广告方向的编排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主干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须保证扎实完成的;又如CAD制图、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效果图也是必须为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开设的。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多能”的课程。

2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

不同类别的学生往往有不同性质的特点, 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考虑的依据。

2.1 必须保证一定的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存在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基础差, 综合素质不高。艺术设计是要靠创意的, 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 与文化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而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基本上是开放式入学, 所以文化水平差也可以读艺术设计这类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专业, 这是一种矛盾。要想办法尽量减小矛盾产生, 入学后的文化基础课应该扎实进行, 特别是语文。而其它诸如职业道德、政治等公共基础课也要开设。十分反对为了学习技术而随意取消文化课的做法, 这样表面把上文化课的时间拿来加强技术学习, 实际上, 一个文化或者道德素质不高的学生, 在技术上也是很难深入学习的。特别是德育教育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尽力不要使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贡献不成反成害”。

2.2 必须打好专业基础

如前所述, 很多中职生文化水平不高的同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甚至没有主动学习过艺术。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对基础课望而生畏的情景, 如进行一些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课程教学时, 可能会有一些学生表示畏难情绪。没有谁是天生会画的,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畏”教, 要把学生的“畏”变成促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进的动力。例如我们可以多作示范、多个别指导、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而不能放弃这些专业基础课。

有些学校就几乎放弃了专业基础课。认为:“做设计只需要掌握好几个设计软件就可以了, 没有美术基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加上学生的基础这么差, 也学不了太多美术基础。”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走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的中间路线:只开设了几门设计软件课和一些专业设计课, 对艺术设计基础课根本不重视。其实,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是必须以“美”作为基础的, 而“美”如何通过视觉造型取得, 那就是前文提到的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一些由只重视电脑软件教学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没有起码的美术、设计常识, 作品常常是一些花哨的软件技术堆砌, 不懂得美和造型, 作品难以打动观众。如果教师也对专业基础课教学望而生畏的话, 只会错误地向社会传达这样的信息:艺术设计就是“属于”计算机专业类别。

2.3 课程设置要偏向技能

面对高职、大专、本科的学生, 在综合素质上中职学生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在就业方面, 企业用人成本、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操作技能等很多方面, 中职生是可以与高等学校的学生竞争的, 而其中有关教学方面赋予学生的, 就是技能。

中职教师会手把手地教学生一些操作技能, 而高等学校的教师往往只作理论上的引导。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 电脑早已成为设计创作的工具, 所以电脑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举一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校三产广告公司招聘平面设计人员, 笔者做考官, 要求用电脑临摹包装的平面图和效果图。来了两名大学生, 分别做了1小时, 连平面图的线框结构都没画好, 后来我校中职生, 却把整道题用半小时很好地完成了, 这就是技能带来的优势, 我们的课程必须要加强技能教学。要注重开设一些设计软件操作课程。同时也要注意强化学生上机操作, 例如包装设计课, 如果开设108课时, 可以安排72课时 (三分之二时间) 在机房进行, 这样即体现了重技能的思路, 也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 只要我们时时抱着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的信念, 大胆解放思想、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认真研究社会对中等人才的需求状况, 充分把握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 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适用人才, 在职教天地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对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必须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充分把握学生普遍特点, 要求课程设置具有广泛应用性、实用性, 能保证专业方向性, 注重文化课、专业基础课, 偏向技能。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社会要求,学生特点

参考文献

[1] 辛华泉.艺术构成[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2] 赵殿泽.构成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4.

[3] 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三联出版社, 2002.

[4] 贾德民, 吴让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