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培训(集锦)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培训(集锦)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培训第一篇:肺炎喘嗽临床路径培训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协作组的关于儿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2015 年5月开始实施“肺炎喘嗽病&rdq。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培训

第一篇:肺炎喘嗽临床路径培训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协作组的关于儿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2015 年5月开始实施“肺炎喘嗽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明确了“肺炎喘嗽病”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2015年05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本科共有876例进入路径,平均住院费用2344.3元左右,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肺炎喘嗽病”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第二篇:2015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5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 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从2015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例,共有97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6.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外敷方法。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临床痊愈73例(75.26%),好转转诊21例(21.65%),效果不显著转诊3例3.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97例患者主症发热改善94例(96.91%);咳嗽改善89例(91.75%),痰鸣改善95例(97.94%)喘促改善96例(98.97%)综合主症未改善2例(2.06%),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2)改善体征(肺部罗音) 97例患者中,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7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89例,10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3天内体征(肺部罗音)为改变3例 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97例患者中,X线全胸片阴影全部吸收73例,X线全胸片阴影大部分吸收转诊21例,X线全胸片阴影未吸收或加重3例(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1)风寒闭肺: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2.92%,可出现于本病的早期,以发热相对较轻,咳嗽以呛咳为主,痰量较少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温开肺法疏风散寒,开宣肺气。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该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尤其对于咳嗽症状缓解明显。 (2)风热闭肺:该证型占证候分布的16.25%,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早期,风温重症,多见于风热闭肺向痰热闭肺转化阶段,以发热、痰黄、咽红、舌红为辨证要点,治疗以“清”、“宣”为主,用药轻清宣散,不可过于苦寒。

(3)痰热闭肺:痰热闭肺证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占证候分布的75%,以喘、咳、痰、热四大症为表现,多见于本病的极期阶段,治疗当分清痰重或热重,把握用药时机至关重要。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病初多有表证,但在表为时短暂,很快人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发热。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漉漉,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

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

(二)注重恢复期的治疗,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继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治疗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 (四)在患病过程中,应注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腧穴药物注射,根据临床喘促、咳嗽、发热痰鸣等症,应用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进行腧穴药物注射。该疗法效果良好,但是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开展起来相对有些难度。

第三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计划

一、 临床路径的产生背景

二、 临床路径的目的及作用

三、 临床路径实施步骤

四、 国外对临床路径的应用与评价

五、 国内对临床路径的应用与评价

第四篇:临床路径总结

霸州市第三医院 2013年临床路径小结

我院于2012年5月1日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对部分病种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确定病种: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干骨折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下面就近3月来我院路径情况进行分析: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 2012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130例,其中腹股沟疝24例、急性阑尾炎52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卵巢囊肿2例、股骨干骨折6例、子宫平滑肌瘤2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变异8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科室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3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医院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今后深入执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相关医疗纠纷及事故,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第五篇: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儿 科

中医临床路径

儿 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 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476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伤络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ICD-10编码:D69.004) 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 451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5)心电图、胸部 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 过敏原测定、C反应蛋白(CRP)、尿 NAG酶、血沉、ENA抗体谱、血型、肝胆肾脏彩超 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输血前检查;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学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热伤络证: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4)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活血止血。

2.辨证选择中成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3.中药熏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选择不同治法方药。

4.儿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无大量新出皮肤紫癜。

2.关节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变化,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腹痛、呕血、便血、 尿检明显异常、胃肠道穿孔等),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 452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紫癜(过敏性紫癜)(TCD编码:BEZ240、ICD-10编码:D69.0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8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2~ 3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完成病情评估签署相关告知书

□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完成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调整和补充诊 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

□注意防治并发症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辨证膳食指导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治疗

□静点中成药注射液

□中药熏蒸法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辨证膳食指导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治疗

□静点中成药注射液

□中药熏蒸法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 □护理常规

□入院护理评估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及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紫癜、腹痛情况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453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4~17天)

年 月 日

(第 18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病程记录

□防治并发症

□复查相关检查项目

□完成出院记录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

□开具出院带药

□书写出院小结,预约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辨证膳食指导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治疗

□静点中成药注射液

□中药熏蒸法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饮食添加

□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出院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指导出院随访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454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编码:J18.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 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证

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和肺炎(ICD-10编码:J18.901)。

2.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 455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肺炎支原体检测

(4)胸部 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

毒检测、肺部CT、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心肌酶谱、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 检查、人型PPD、血液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风热闭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阴虚肺热证: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1)中药敷胸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3)肺炎贴经皮治疗

(4)雾化吸入疗法

(5)中药敷脐

(6)中药灌肠

(7)拔罐疗法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 3天腋温<37.5℃。

3.肺部罗音消失,X线胸片显示炎症消失或吸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 456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肺炎喘嗽变证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重

度肺炎表现或有先天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 457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轻症(TCD编码:BEZ020,ICD-10编码:J18.901)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2~ 3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舌象、指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监护人沟通,向其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 充诊疗方案

□完善入院检查,据检查结果予相应处理

□注意病情变化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按不同年龄选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流 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 养)

□辨证内服中药汤剂、中药煮散剂

□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外治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C反应蛋白(CRP);

□血生化检测;

□肺炎支原体检测。

□胸部 X线片。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按不同年龄选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流 质、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 养)

□辨证内服中药汤剂、中药煮散剂

□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外治法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静脉抽血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喂养和 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458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4~ 9天)

年 月 日

(第10~ 14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

□据检查结果予相应处理

□注意病情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时间。

□符合出院标准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 访方案,

□指导出院后康复,预约复诊日期。

□通知出院

□完成出院前的有关记录

□健康宣教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按不同年龄选择喂养方式(母乳喂 养、流质、半流质等)

□口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

□口服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外治法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体质进行营养喂养指导

□配合康复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送患者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459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 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 件”。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肺胃积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6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 460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

(4)血微量元素测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T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CD4/CD8)、唾液分泌型 IgA(sIgA)及鼻、胸部 X线

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肺胃积热证:清宣肺胃。

2.其他疗法

(1)捏脊疗法。

(2)中药穴位注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标准。

2.异常的免疫功能、血微量元素等得到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期内,患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因病情需要,针对性抗感染、对症、支 持等相应治疗时间超过 10天者,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 461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身高: cm(脱鞋) 体重: Kg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完成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疗程时间≤60天 实际治疗时间: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2~28天)

年 月 日

(第29~ 60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血微量元素

□其他检查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药/中成 药

□捏脊疗法

□中药穴位注射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完成复诊记录

□据检查结果予相应处理

□注意病情变化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教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随访计划、门诊随访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治疗后随访1~6月情况

时间

年 月 日

(治后 2个月)

年 月 日

(治后 4个月)

年 月 日

(治后 6个月)

疾病改善情况

随访 2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随访 4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随访 6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平均病程 天

中医

证候

改善

情况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 462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治疗后随访7~12月情况

时间

年 月 日

(治后 8个月)

年 月 日

(治后 10个月)

年 月 日

(治后 12个月)

主要 工作

□完成随访记录 □完成随访记录 □完成随访记录

□评定疗效

疾病改善情况

随访 8月内呼吸道感染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随访 10月内呼吸道感染情 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平均病程 天

随访 12月内呼吸道感染情 况

□上呼吸道感染

次 平均病程 天

□气管支气管炎

次 平均病程 天

□肺炎

次平均病程 天

候 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签名

— 463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轻度患儿。

一、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 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 防治指南》(2008年)。

急性发作期: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两 肺听诊闻及哮鸣音。

3.急性发作期严重度分级: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 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轻度:走路时可有气短,说话时及休息时无气短;可平卧;讲话能成句;意识清楚, 可有焦虑、烦躁;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常无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两肺呼气末期可 闻及散在哮鸣音。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 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候:

寒性哮喘证

热性哮喘证

外寒里热证

虚实夹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 方案”。

— 464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每个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 J45.901)。

2.急性发作期的轻度患儿。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儿处于中度、重度、危重度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不进入 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X线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性哮喘证:温肺化痰、降气平喘。

(2)热性哮喘证:清肺化痰、降气平喘。

(3)外寒里热证: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4)虚实夹杂证:温肺平喘,补肾纳气。

2.针灸疗法:取定喘、天突、内关等穴位。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消失。

2.两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哮鸣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中、重或危重度哮喘发作,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炎、平 喘等相应西医治疗措施,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患儿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 465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TCD编码为:BNF040、TCD-10编码为:J45.901)

疾病分期:急性发作期 病情程度:轻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身高: cm 体重:Kg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7 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 4天) 年 月 日

(第 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可选择检查项目

□血气分析

□肺功能

□胸部 X线片

□其他项目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初步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针灸疗法

□交代注意事项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评估疗效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针灸疗法

□交代注意事项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复查项目(根据需要)

□血常规

□血气分析

□肺功能

□胸部 X线片

□其他项目

□评估疗效情况

□交代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方案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 466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 儿。

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 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 防治指南》(2008年)。

慢性持续期:近 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 胸闷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无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 并维持 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 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临床常见证候:

(1)痰瘀内伏证

(2)肺气亏虚证

(3)脾气亏虚证

(4)肾气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 方案”。

— 467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收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9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 J45.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4.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源,肺功能、胸部 X线检查

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痰瘀内伏证:化痰祛瘀。

(2)肺气亏虚证:益肺固表。

(3)脾气亏虚证:健脾化痰。

(4)肾气亏虚证:补肾益气。

2.穴位敷贴

3.膏方(冬至时开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没有发生。

2.两肺听诊未闻及哮鸣音。

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哮喘急性发作,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患儿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 468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TCD编码为:BNF040、TCD-10编码为:J45.901)

疾病分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身高: cm 体重:Kg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标准治疗时间≤90 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15~ 30天) 年 月 日

(31~ 45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IgE □过敏源

□肺功能

□胸部 X线 □其他项目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初步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穴位敷贴

□膏方(冬至时开展)

□交代注意事项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评估疗效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年 月 日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穴位敷贴

□膏方(冬至时开展)

□交代注意事项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评估疗效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穴位敷贴

□膏方(冬至时开展)

□交代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 469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46~60天)

年 月 日

(61~ 75天) 年 月 日

(76~ 90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评估疗效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穴位敷贴

□膏方(冬至时开展)

□交代注意事项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评估疗效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辨证口服中成药

□穴位敷贴

□膏方(冬至时开展)

□交代注意事项

□询问治疗后情况

□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复查项目(根据需要)

□血常规

□IgE □过敏源

□肺功能

□胸部 X线 □其他项目

□评估疗效情况 □交代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方案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 470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轻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 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 2周至 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 2个月。

3.疾病分型

(1)轻型

(2)中型

(3)重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

伤食泄泻证

寒湿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脾肾阳虚泄泻证

— 471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

急性泄泻≤5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编码: K52.904)。

2.轻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电解质、便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中药汤剂

(2)中药煮散剂

(3)中成药

2.小儿推拿疗法

3.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2)中药灌肠法

(3)针灸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大便成形,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 472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2.便常规、血电解质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门诊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若检查结果出现侵袭性细菌感染;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合并心、脑、肝、肾、 肺及造血系统疾病,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的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 473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TCD编码:BNP110,ICD-10编码:K52.904)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标准治疗时间:≤5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2~ 4天)

年 月 日

(第 5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心肌酶

□电解质

□便培养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

□其他疗法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 案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年 月 日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 474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TCD编码:BNP110,ICD-10编码:K52.904)

疾病分期为迁延性及慢性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标准治疗时间:≤9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2~ 4天)

年 月 日

(第5~ 8天)

年 月 日

(第 9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 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 查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

□大便轮状病毒检 测

□心肌酶

□电解质

□便培养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

□其他疗法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 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年 月 日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 475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 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 2周至 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 2个月。

3.疾病分型

(1)轻型

(2)中型

(3)重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

伤食泄泻证

寒湿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 476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脾肾阳虚泄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急性泄泻≤7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4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编码: K52.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夏季需检查大便培养

(3)C-反应蛋白(CRP)

(4)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大便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中药汤剂

①风寒泄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②湿热泄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③伤食泄泻证: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④寒湿泄泻证: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⑤脾虚泄泻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⑥脾肾阳虚泄泻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 477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2)中药煮散剂

(3)中成药

2.小儿推拿疗法

3.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2)中药灌肠法

(3)针灸疗法

(九)出院标准

1.大便成形,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2.便常规、血电解质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若检查结果出现侵袭性细菌感染;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合并心、脑、肝、肾、 肺及造血系统疾病,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的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 478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TCD编码:BNP110,ICD-10编码:K52.904)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标准住院日:≤7天 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天) 年 月 日

(第2~ 4天)

年 月 日

(第5~ 6天)

年 月 日

(第 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脱水程度评估、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评估等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 记录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病情,防治 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向家长交代病情和注 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 予以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评 估治疗效果,调整或 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病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天

年 月 日

程记录及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防治并发症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 予以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 疗评估

□完成当日病程和上 级医师查房记录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和预后评 估

□上级医师查房, 同意其出院

□完成当日病程及 出院记录

□向患儿及家长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及随访方案□开具 出院诊断书

□开具出院带药

□指导出院后合理 喂养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流质、半流质饮食, 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 奶粉喂养

□中医辨证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疗法

□其他疗法

□儿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C-反应蛋白(CRP) □心肌酶

□电解质

□其他检查依患者具 体情况而定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流质、半流质饮食, 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 糖奶粉喂养

□中医辨证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疗法

□其他疗法

□儿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复查异常项目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儿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流质、半流质饮食, 乳糖不耐受者为低乳 糖奶粉喂养

□中医辨证

□中药内服

□小儿推拿疗法

□其他疗法

□儿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项目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 479 —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配合监护

□配合急救及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 施

□保持肛周清洁,观 察便色、便次并记录 □注意腹胀及排气情 况

□饮食指导,健康宣 教

□配合治疗

□保持肛周清洁,观 察便色、便次并记录

□注意腹胀及排气情 况

□饮食指导,健康宣 教

□协助办理出院手 续

□交代出院后注意 事项,进行卫生宣 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 煎服方法

□送病人出院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 480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