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手机微博、微信等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 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的普及与新媒体的盛行也滋生出诸如网络暴力、网络诽谤、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

手机微博、微信等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 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的普及与新媒体的盛行也滋生出诸如网络暴力、网络诽谤、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大数据环境下充分有效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尚未统一且争议较大, 如刘梅、曾令辉等人主张“网络工具论”, 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或载体;韦吉锋主张“互动论”, 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陈坤、曹良韬主张“独立论”, 充分考量了网络的属性特征, 突破了以往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载体性的局限。

但以往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网络工具论未体现网络空间的社会属性特征;互动论虽然认识到了网络的本质作用, 但未明确网络的本质性特征;独立论过分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价值, 未充分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

基于此, 笔者认为,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必须要充分考虑两点:一是网络自身属性特征,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 网络属性特征。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 其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网络的工具性、传播性、网络空间的社会属性、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互性等是我们探讨的主要方面。

不可否认,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工具和载体的作用, 网络作为新的传播方式和平台,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媒介。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具有高效性、经济性和广泛性。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局限于其工具作用和传播作用,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具备社会系统的功能, 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网络空间成为人们人际交往、生活消费、娱乐、办公的重要场所, 已突破其工具价值, 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结构。网络空间的社会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使得我们在网络空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仅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发, 还要考虑网络空间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加强对受教育者网络秩序、网络道德等的教育, 以维护网络空间的有序、健康发展。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上, 徐建军认为,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居于支配地位, 起着决定性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起着次要作用。人们在网络社会虚拟的实践条件和环境中形成的判断和观念, 必须回到现实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和检验。笔者认为, 网络空间虽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属性, 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主体是一致的, 网络空间中的人同时也是物理空间的人。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存在交互性, 如果仅对物理空间的受教育者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关注受教育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则会导致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中的负面思想影响现实生活, 从而达不到教育效果。反之, 仅关注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行。因此, 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互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同步, 不可偏重任何一方。

综上所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结合网络空间的特征, 实现对受教育者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同步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如前文所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上, 要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并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开展。本文主要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理论建设三方面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2.1 平台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在于媒体的多元化、传播的高速化、受众的广泛化以及成本的经济化, 而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则需要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要做到制度化、针对性以及多元化。

1) 制度化。

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中,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及预警机制, 从而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规范化、系统化及制度化, 为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网络阵地。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保障机制需要高校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够日常化、规范化运行,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期的服务。

另外,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需要构建监管机制及预警机制, 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 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监管, 引导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网络道德观以及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面对网络谣言等网络突发事件能够启动预警应急措施, 及时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维护网络秩序。

2) 针对性。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坚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 丰富大学生的政治理论,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 分别建设相应的教育分平台, 通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平台向大学生传送相关专业的理论前沿、实践动向, 让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中学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 还应考虑大学生的特征,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上融合时尚性、新颖性等内容, 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吸引力。

3) 多元化。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要坚持多元化发展, 这样才能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比如大学生普遍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应及时搭建微博平台、微信平台, 在网络空间上更贴近大学生, 从而达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以校园网站“红岩网”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阵地, 同时也及时开通“校园微博”“校园微信”等新平台, 形成“一中心、多平台”的广辐射效应,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有效成果。

2.2 队伍建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人才支持,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不仅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同时也要对网络空间有深刻的认识、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网络舆情能力, 这样才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运用各类新媒体正确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方向。具体来讲,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坚定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网络舆情能力。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需要梯队化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中心作用, 同时也要扩大学生队伍的参与。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吸收优秀学生, 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多层一体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和高效化。

具体而言, 在学校层面, 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为主体, 构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 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院层面, 以各年级辅导员为主体, 构建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负责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班级层面, 在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指导下, 发展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 将他们纳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

2.3 理论建设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网络的介入, 可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存在不适用的问题, 如传统灌输性的教育方法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不能有效开展。

目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专业化、系统化程度不高和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等问题。具体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征尚未明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缺乏实践的检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未成系统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尚未成型等。理论体系的欠缺, 导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盲目性, 没有系统、科学、全面地指导,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知识体系, 不仅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还包括网络社会理论知识、传播学理论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设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 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多学科融合并结合实践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化。

3 结语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以及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摘要:本文从网络自身属性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出发,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界定。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上, 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及理论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在平台建设上, 要做到制度化、针对性和多元化;在队伍建设上, 提出“学校--学院--班级”多层次阶梯式才队伍建设模式;在理论建设上, 提出了多学科融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 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2.

[3] 刘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2000 (2) .

[4] 韦吉锋.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3 (2) .

[5] 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4) .

[6] 李小豹.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力作: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 (3) .

[7] 刘绿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路径创新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0 (10)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与对策研究(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