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提高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多样的电气机械设施,多工种交叉作业,高空作业以及复杂的现场条件,形成了建筑业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特点。虽然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对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企业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但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公司安全管理部经过对今年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认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行业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人去完成,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的利用,使人们的劳动强度逐渐降低,但对从业人员的责任心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如果一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就有可能导致一连串严重的后果,甚至酿成大祸。所以说,高度的责任心是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是施工场所多变、人员的流动性强、作业条件复杂。每次项目中标后,都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组建项目部,选择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调查发现,本公司在建项目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经过专业培训和施工现场的锻炼,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上岗资格,熟悉施工工作的程序和各种规范、安全措施,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但是选择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为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如何提高这一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项目安全生产的关键。
做好施工协调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建筑行业,各工种既要明确分工,又必须相互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各工种、各工序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互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做到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不被别人伤害的回报,这样就使得各项安全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彻底的落实,各种安全措施能够持久有效地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的重要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多工种配合,交叉作业,难免要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就有可能酿成事故。但仅凭几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这些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无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及时识别安全隐患,并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通知安全员、采取整改措施等,将能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乃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以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哪?经过对今年几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总结,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职责和奖罚制度,明白利害关系,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班前会制度,特别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保证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三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作用,制定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案,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对安全防护用品要互相提醒,互相检查,维护各种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二篇:安全生产专题工作报告
XXX集团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工作部署
2014年11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大会精神,通报分析今年的安全生产形势,并就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划分进行安排部署。
一、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安全生产各项要求,主动作为,保持压力传递、动力传递、能力传递常态化,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巩固安全生产“三基”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根据管委会工作部署要求,XX集团分别制定下发了《 “一岗双责”工作实施方案》、《 “三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层层签订《2014年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安全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调整完善集团各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人员,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理顺管理关系。
二是四不两直零容忍,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截止目前,集团安全办分别组织了“节后复工、“建筑工地施工机械检查”、
“涉气场所专项检查”、“旅游景区专项检查”“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等10余个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共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00余处。同时组织节假日前安全大检查。积极借用管委会安监局力量,组织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中秋、国庆节假日前各项节前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限期100%整改。
三是完善安全保障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XX集团要求各单位对近年来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了梳理、修订和编制工作,使应急预案深化、细化、实用化。各单位及时调整义务消防队队员和消防人员,有针对性的组织消防知识培训。按照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各重点单位分别组织了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安全应急演练共计35次。
四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XX集团所属各单位对一线员工、新入职员工、特种作业人员和重点岗位操作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安全办共举办安全培训4次,参加培训共计1000多人次。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大型户外电子媒体等多种形式,共计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共计40多次,编制安全简报39期。XX集团联合安监局共同举办了安全文艺演出进景区、进工地活动,共举办安全文艺演出共计26场次,共计约3000多人次观看了演出。
二、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巩固安全生产“三基”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亡人事故还未得到根本遏制,各类小事故多发,截至今年10月,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33起,死亡6人,其中3人定性为意外死亡,事故起数同比上升32%,亡人事故起数及伤亡人数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7起,同比基本持平,无人员伤亡。工矿商贸事故26起,死亡6人,伤20人,同比基本持平;受理各类投诉53起,其中隐患投诉36起,伤亡投诉18起,各类投诉起数同比上升300%。具体到文化集团,确定为安全生产亡人事故1起,死亡1人,另外发生5起意外轻伤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一是集团安全管理要求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个别单位将文化集团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未能有效准确的执行,给以后的工作埋设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是部分项目隐患排查工作开展不力。尤其在建筑施工领域,隐患排查工作开展不彻底,专管人员发现隐患能力不够,潜在隐患长期存在。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排查容易治理难”,整改资金难以落实的问题。
三是建筑施工项目分包安全管理问题依然突出。安全许可证过期、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上岗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分包公司缺乏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以及员工的安全培训,个别项目总包方以及我们甲方对分包公司的日常监管不力,尤其
是对分包公司自身能力建设的监管不足。
四是部分已经交付使用的酒店项目存在未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的现象。集团所属部分酒店由于当时建设任务紧、项目报建手续延时办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酒店现已对外营业,而至今仍未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的现象。
五是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轻、失之于偏。目前,我们很多单位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还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文字上,在责任落实上没抓好,没做实,没做细,没做深。在事故处理上,不敢坚持原则,不敢严格管理,不敢严肃处理。今后,文化集团将细化完善安全问责制度,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做到严格问责,奖惩分明。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现在已进入冬季,进入火灾事故高发期,是消防的重点时段,是完成全年任务的重要时段,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安全任务、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圆满完成本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协调。各下属公司对安全组织建设要不断加强,根据实际配置安全管理人员或聘请专业的安全人员充实一线,为安全工作提供组织人员保障。在人员落实的基础上,各单位努力保障经费,从车辆、检查设备、安全设施、防护用品等方面都给予积极支持。各单位要加强对现场和一线的管控,加大动态考核奖惩力度,改进考核方式方法,通过考核推动安全工作责任不断加强,协调力度不断加强,工作
落实不断加强。
二是继续抓好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积极探索安全监管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部门监管、行业管理的关系,健全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全力抓好建筑工地、大型展会、重点景区、酒店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六打六治”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按照党工委、管委会有关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继续保持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对于正在整改的单位和安全隐患,进行跟踪督办。对事故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监控,联合管委会安监局重点执法,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四是全面开展企业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化建设是今年省市委反复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目的是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企业管理精细化、行业直管专业化。目前是三化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文化集团安排部署制定本单位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类精细化管理台账。要防患于未然,强化预防胜于救灾的思想,未雨绸缪,在生产过程中抓好安全全过程控制,把风险降到最低。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追责力度。新《安全生产法》确立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丰富完善了“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
任,加重了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加大宣传力度。面对冬季火灾高发的态势,各单位要积极按照文化集团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培训、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能力。要把责任落实放在突出位置,逐级细化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对于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发生安全消防责任事故的,一律按照文化集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篇:食堂食品安全专题报告报告
济阳县回河镇镇中心小学
食堂安全专题报告
回河镇中心小学
2015.03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防止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维护正常教学、训练秩序,根据有关食品安全文件精神,我校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现将我校食品安全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组织机构健全 建章立制措施到位。
1、 学校成立了学校寄宿食堂与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加强了对学校突发事件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预防”工作制度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学校食堂安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制度等。
2、完善健全领导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各项工作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坚持“日查登记制”、“政务领导、值周教师双查制”,定期分析学校的隐患,加强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3、校长签订学校管理责任书,校长为本班第一责任人,要对本班学生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工作责任到人,保证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问。
二、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检查食堂工作
1、确保了饮食从业人员培训上岗。
学校每期都对寄宿制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从食品卫生常识到食堂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
2、注重食堂的环境卫生
学校政务值班人员每天负责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有防护其滋生条件的措施,保证学校食堂有足够通风,排烟的设施,垃圾和废油脂的处理一律按要求处置。
3、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认真做好了食品留样、食品试尝工作。
( 2)、把好“消毒”关。厨房里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蒸煮消毒,学生餐具每天按时放入消毒柜进行消毒。
( 3)、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职工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三、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食堂要通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
( 2)、加大管理力度,杜绝学校周边小卖部食品流入学校;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奖惩力度。
( 3)、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利用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监控力度,禁止学生在上课期间到校外买副食、饮料等商品。
第四篇:安全专题学习研讨情况报告
附件1:
党委中心组安全专题学习研讨情况报告
×××段(站)党委
×××××××××,认真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安全专题学习研讨,重点围绕“×××”主题深入学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
(此部分主要反映学习研讨开展的基本情况,其中,要明确重点学习的内容以及集中学习的时间、参学人数和党政主要领导是否参学等内容。)
二、主要做法
××××××××××××
(此部分主要反映开展学习研讨的主要做法和特色工作。)
三、学研收获
××××××××××××
(此部分主要反映通过开展安全专题学习研讨,本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安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和不足的认识把握,对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抓好安全重点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的思考、思路和措施办法。)
第五篇:全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等单位,在组织各省(区、市)自行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赴山西、浙江、安徽、湖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8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全国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大发展阶段。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驾驶人数量达2.6亿人,公路通车里程达423.8万公里,分别比2006年增长65.2%、74%和22.6%。与快速增长的道路交通要素相比,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高危路段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翻坠车等事故易发多发,已成为影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交通运输部自2004年起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了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安全保障工程,10年来全国共投入305.9亿元,新增护栏7.9万公里,整治视距不良路段2l万处,通过增设各类标志、标线、减速带、示警桩等设施改造普通国、省、县道超过36万公里,有效改善了公路行车安全性。根据对全国219个实施路段共5625公里的抽样调查,安保工程实施后,年均重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比实施前分别下降77.13%、81.49%和72.29%。
在大力实施国省干道安保工程的同时,一些地区针对农村公路快速发展趋势和安全现状,自筹资金,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安装波形护栏、防撞墙、减速设施及实施工程改造等措施,改善道路安全条件,遏制了群死群伤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特别是翻坠车事故明显减少,被誉为“生命工程”。重庆市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22亿元,在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增设波形防撞护栏1.4万公里,有效防止了3000多起坠车事故,在交通量年递增15%的情况下,重特大交通事故由以往的年均发生6起降至2起,2008年以来未发生翻坠车重大事故。浙江省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6亿元,增设农村公路安全设施13053公里,目前全省的县道及落差8米以上和临水的乡道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以往交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改善,自2010年以来未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安徽、湖北、陕西等省近年来也专门组织实施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整治了大批道路安全隐患,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各地区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和落实道路安全责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重庆市连续10年将道路防护设施建设列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山东、湖南、北京、河北、福建、山西等地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出台政策文件,落实经费、责任部门、负责人和进度表,对隐患路段实行“政府分级负责、分级督办”。
(二)完善管理规范,因地制宜科学设臵安全防护设施。各地结合地区经济差异和地质环境特点,制定完善道路安全隐患管理规范和工作细则,遵循“主动引导、适度防护、突出重点”的技术路线,对危险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一些地方注重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设臵新型抗冲击旋转护栏、柔性护栏等,部分急弯陡坡路段还设臵了紧急避险车道。浙江、安徽等省出台公路安保工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臵技术指南和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要点。云南、江西等地国省道干线公路主要采取设臵钢筋混凝土护栏、波形梁钢护栏,农村公路则就地取材采用片石砼护栏、网石护栏、花盆式防撞墩等。
(三)加强重点督办,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各地将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列为排查整治的重点,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并对整治后的隐患路段严格实行安全评估和考核验收,确保隐患整治到位。陕西、天津、甘肃等地专门出台隐患排查治理和挂牌督办相关规定,每年对重点危险路段实行省、市、县三级挂牌整治,年终进行考核评价。湖北省将“急弯平曲线半径小于15米,陡坡纵坡值大于7%,临崖临水路段高度大于4米”3个条件作为排查标准,对隐患整治实行制度化管理。重庆市将道路边坡45度至90度、路堤高度超过6米和通行客运车辆的路段列为高危隐患,平均每年排查隐患2075处。
(四)多方筹措资金,有力保障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安全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返还的车购税和燃油税构成的省级交通建设资金、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市县级财政预算拨款以及企业垫资和社会捐助等。国省道主要来源于省级交通建设资金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农村公路主要来源于地市县级财政。安徽省近10年来累计完成公路安保工程投资7.2亿元,整治安全隐患里程11524公里、隐患点13412处。浙江省通过地方立法,规定各地按比例划拨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道路经营单位每年在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安全设施维护。
(五)严格“三同时”制度,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
各地认真落实公路主体工程和安全设施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建设施工、同时验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强化对施工各环节的检查,严格验收程序,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陕西、山西等省完善安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在道路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参与。重庆市将事故易发的高危路段加装安全防护设施,作为农村通行客车的前臵审批条件。广东等地对新建公路没有配套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的,不予立项、不给补助、不准通车。
(六)强化综合整治,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各地注重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技术运用,加强宣传提示和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车辆超限超载这一顽疾,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维护道路正常通行秩序。山西省将7642个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全部纳入运管机构巡查临督范围,固定超限检测站点达到205个,近5年来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O.2%以下,没有发生一起由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事故。安徽省建立路网联合治超监管平台和车辆超限超载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各治超站点和相关部门联网进行信息共享、视频监控,实施联合执法行动。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新的安全隐患不断出现。截至2012年底,我国四级及以下低等级公路里程达3334万公里,占全国通车总里程的7%,这些公路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另据公安部门排查,目前全国高路堤、急弯陡坡、视距不良、临水临崖等高危隐患路段还有7.4万处共65万公里。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道路交通构成、交通流量已发生明显变化,按照原来标准修建的道路技术指标已不适应实际交通安全运行要求,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级财政,中央车购税和省市级财政补助有限,总投资尚难完成路面工程实施,更无力配套资金建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造成“路越修越多、隐患也越来越多”的困境。据交通部门初步匡算,全国仅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约需资金1200亿元。而在这些需要治理的农村公路中,中西部地区占有较大比例,越是经济落后地区道路基础条件越差,所需治理资金数量越大,县级政府财政难以负担,导致道路隐患点段无法落实整改。
(三)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许多农村公路没有完全依照技术标准建设,如何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是一个难题。农村公路车辆构成、运行速度等与国省干线公路有较大区别,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经济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同时,山区的农村公路存在一些多个极限指标组合或连续应用的路段,特别是一些长大纵坡、连续弯道等,事故多发频发,对此还缺乏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难度很大。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运输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桥梁垮塌、路面沉陷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起,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开展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涉及车辆生产、改装、销售、检验、登记、上牌、货物装载等多个源头环节,光靠路面执法难以根治和杜绝。目前部分地区源头治理措施推广进展缓慢,超载超限的深层次原因尚未消除。
(五)一些地区“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受资金有限、认识不足等因素制约,一些公路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没有落实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规定,对道路通达性考虑较多、安全性考虑较少。此外,许多地区公路在设计、建设阶段未开展安全评价,仅仅是少部分公路在竣工验收阶段吸收了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参与,即使能在公路通车前排查出安全隐患,但由于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彻底整治也存在一定困难。
(六)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后期缺乏管养。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三分建设、七分管养”,特别是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被撞毁、撞坏甚至被偷盗情况较多。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农村公路养护补助政策,但随着材料费、人工费及管理成本大幅提高,投入不足造成安全设施管养困难。
四、有关工作建议
(一)明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在实施国省干线安保工程的基础上,建议以农村公路为重点,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资金支持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细化职责分工,按照“不添增量、消除存量、动态排查”原则,全力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规划工作,并率先对通行客运班线、校车的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到位;再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将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全部治理到位。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路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翻坠事故大幅下降的目标。
(二)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分级分类投入制度。一是中央通过车辆购臵税等资金渠道加大对农村公路支持力度,各省(区、市)足额落实安全保障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市县财政安排预算内资金专项用于道路隐患治理。二是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安全设施完善资金由收费企业承担,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督促收费企业整治安全隐患,并对隐患治理计划和进度进行监督。三是国省干线公路安全设施完善资金仍由交通运输部按现有资金渠道保障,同时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四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引导和鼓励汽车、建设、运输等相关企业积极参与道路安全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和市场化原则探索引入保险资金,支持道路安全设施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相关标准规范。一是整合现有安全设施有关规定,吸收各地经验做法,制订专门、系统的安全设施标准,同时建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动态发展的工作机制,不断修订、完善、提高标准。二是将符合现行标准但在设计中过多使用下限值组合、容易造成事故的路段作为重点评价对象,提出设计改变建议,难以更改的,要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三是中央有关部门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相关标准,制订隐患排查标准;结合《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和实际需要,考虑东中西部差异,制订隐患治理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标准并组织实施,鼓励制订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
(四)全面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一是组织力量集中对所有道路进行全覆盖排查,摸清隐患底数,建立安全隐患基础台账。同时坚持动态排查,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及道路规划、设计单位要加强信息共享,定期对道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二是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临水临崖高落差、急弯陡坡高边坡、事故多发以及客运班车校车途经等路段,逐一落实责任单位,确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时限,并根据隐患严重程度实行分级挂牌督办。三是严格隐患治理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治理要求,对治理完成的隐患点段实行销号制,治理一处、销号一处。四是将安全设施纳入道路管养内容,根据其使用年限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对安全性能不适应新情况的要及时升级改造,并加大对偷盗公路安全设施的惩治力度。
(五)严格按标准科学修建道路安全设施。一是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不增加新的道路安全隐患、不出现新的危险路段。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评价;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和安全评价的要求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工程竣(交)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人员参加,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车运行。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省级及以上公路时,道路建设费用中要单独计列安全设施经费,有关部门要加强审核、监督,确保安全设施经费落到实处。三是对需要实施工程改造的隐患路段,要根据事故形态、公路线形、交通流量等判断改造需求,科学编制改造方案,有序组织实施。要结合农村公路特点,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广实用、因地制宜的低成本安全设施。
(六)切实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监管。一是积极推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配备超速监控等管理设备,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治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强化交通、公安联合执法,严格落实违法超载驾驶人扣分记分制度,加快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三是加强车辆生产、登记、营运准人等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非法生产和改装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对在用非法生产改装车辆要强制召回或拆解。督促生产企业增设货运车辆限载等安全装臵。加快推广和落实重点货运源头运政人员巡查和派驻制度。四是加快研究制定治超责任倒查和追究办法,对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依法从严处罚,并倒查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研究推动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交通安全行为。
(七)建立完善道路生命防护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明确并严格落实各有关部门责任。二是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各省(区、市)政府把生命防护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部门领导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三是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县级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乡村交通安全和公路养管协管员制度。四是对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将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等作为重要调查内容,严查存在的问题。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要追查责任并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区域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对事故多发、隐患得不到治理或者治理不到位的,要予以公开曝光,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